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习题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练习题二十六

2019-2020年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练习题二十六
A、薄(báo)雾重(chónɡ)阳暗香盈(yínɡ)袖
B、东篱(lí)戚戚(qī)乍(zhà)暖还寒
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
D、憔悴(cuì)堪摘(zhāi)玉枕(zhèn)纱厨
【答案】:
【解析】: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戚戚(qī)还寒(huán)憔悴(qiáo)重阳(chónɡ)
A、“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B、“独自怎生得黑”写她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说时光真难熬。
C、上片以见“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对往日的怀念,更增添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因而又蕴含着对时代的悲叹,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B、睦邻(mù)河畔(bàn)栖息(qǐ)文牍(dú)
C、发酵(xiào)混淆(xiáo)绥靖(jìnɡ)楔子(xiē)
D、手绢(juàn)轴承(zhóu)土坯(pī)正月(zhènɡ)
【答案】:
【解析】: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销魂暗香盈袖凄凄惨惨山清水秀
B、憔悴泾渭分明以逸待劳呕心沥血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将进酒,杯莫停莫听穿林打叶声B.秦人开关延敌天下英雄谁敌手C.沉舟侧畔千帆过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D.总把新桃换旧符把酒问青天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4.下面各对联不是写李清照的一项是()A.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B.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D.八百里河山空入梦,流水凝愁,怎奈此身囚狱室三十年故国最伤心,酿词寄恨,忍听千古断肠声5.下列李清照的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下面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落枕热忱耽误沉着B.梧桐恫吓胴体侗族C.兼并搛菜缣素蒹葭D.桑葚戡乱镶嵌堪称二、语言表达7.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②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答案】C【解析】C.第二处的“守仁”属于后句的主语整体为“守仁因俗化导” 排除A、B 是“伐木为屋”的状语意思为“纷纷伐木造屋” 句子翻译为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营救戴铣在朝廷上杖责王守仁四十杖龙场万山丛生草木苗夷人欢喜让王守仁居住【答案】B【解析】B.“文中指声讨敌人的文书”错文中指征调福建【答案】C【解析】C.“趁宁王以金宝犒劳其群臣时发动突袭”错误尽出金宝犒士”指王守仁拿出全部金宝犒劳将士正确表述应为“趁宁王正在晨朝他的群臣时【答案】①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②朱宸濠的船搁浅仓促换船逃跑参考译文王守仁余姚人因而取名云有个不寻常的人抚摩他于是他就能说话了王守仁访游山海关二十岁乡试中举更加喜好谈论军事考中弘治十二年进士王守仁条列八件事奏上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刘瑾发怒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苗、僚杂居王守仁根据习俗加以引导纷纷伐木造屋正德十一年前巡抚托病避去知道左右多有贼寇的耳目仆隶不敢隐瞒令他暗中侦察贼寇于是传檄令福建讨伐贼寇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平定为患数十年的大寇贼正德十四年王守仁急往吉安传诏书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再次战斗王守仁斩杀先退却的人叛贼又大败拿出全部金银珠宝犒劳将士朱宸濠正在晨朝他的群臣王守仁用小舟装载柴薪焚毁朱宸濠的副船仓促换船逃跑叛贼被平定众大臣震惊担心被王守仁知道强迫王守仁射箭三发三中张忠在皇帝面前扬言说王守仁一定会造反日晏时坐在僧寺说“王守仁是学道之人?”王守仁后来病得很重走到南安就去世了灵柩经过江西王守仁天资十分聪明在阳明洞中建筑房屋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专以培养良知为主世上于是有“阳明学”的说法率领众书生扫除多年的贼寇文臣用兵【解析】①佯假装捣进攻句子翻译为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出其不意发起进攻②胶浅搁浅仓卒仓促句子翻译为朱宸濠的船搁浅王冕手下的士兵追赶捉住朱宸濠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论这首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A. 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内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B. 词中的“唤”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C. 下阙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 皆因词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情相互交融D. 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用笔轻灵奇思妙趣最后浅浅着笔卒章显其志【答案】A【解析】(1)A项“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错误词人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自己孤寂的情怀【答案】(2)①运用拟人(衬托、用典)手法描绘了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和谐画面此情此景词人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②词人夜不能寐只能独自诵读《离骚》此时孤独的月亮静挂高天似乎只有她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氛围显得温婉柔和③词人借用《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情感变得悲凉与伤感【解析】(2)辛弃疾的这篇词作感情充沛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最后两句中“入”“听读”赋予青山、明月人的情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画面在这幽静、和谐的情境中词人的内心无比平和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正所谓“敛雄心” 作者诵读《离骚》寂静的夜晚似乎只有月亮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他画面温婉柔和正是“变温婉” 宋孝宗淳熙八年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他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首词作便是辛弃疾闲居西岩时的纪游之作词人巧用屈原被放逐写成《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蕴含着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所以“成悲凉”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在访谈中舒晋瑜是如何逐步深入地对叶永烈进行采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关于小时候读什么书及读书对创作的影响的问题叶永烈表示他中学时代爱读科普书籍所读的这些科普书籍对大学时代的创作有益处B. 被问到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时叶永烈大致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脉络并指出其两个高峰都与社会背景有关C. 面对中国科幻小说影响巨大的问题叶永烈主要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等外部因素给出了答案D. 关于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问题叶永烈表示非常支持但他特别强调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答案】D【解析】(1)D项“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无中生有叶永烈只是强调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并没有说科普读物内容可以虚构编造【答案】C【解析】(2)C项叶永烈反感被称为“科幻作家” 并不是因为他谦逊而是因为他已经彻底离开科幻小说【答案】(3)①舒晋瑜首先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而引出科幻小说的话题②接着回顾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③然后引出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影响力的话题④最后引出了在教科书中选入科普作品的话题所提问题是步步深入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领域【解析】(3)在访谈中舒晋瑜的提问步步深入刚开始是一个宽泛的问题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这个简单问题引入到叶永烈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接着舒晋瑜聚焦中国当今科幻小说影响力的提高引出了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从而联系到科普作品引入教科书的问题舒晋瑜的采访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的领域体现了一位优秀记者的提问技巧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今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而需要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了B. 工匠精神包括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等多个内涵其中创新精神是其核心C. 庖丁精神蕴藏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D. 只要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就能深刻把握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答案】B【解析】(1)A项“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 把原文中不确定的内容理解成确定的原文为“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C项“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有误应是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D项表述绝对化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先阐述新工匠的种类”分析不正确应是先阐述形势的发展需要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第一段的重点是第二句【答案】C【解析】(3)C项原因分析不合文意原文是“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5.(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第一空“凝望”指目不转睛地看而“仰望”指抬头向上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应选“凝望”第二空“吊”有悬挂之意“挂”指借助于绳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即将脱离枝条飘落到地上的形态第三空“兴高采烈”是指兴致高情绪热烈“兴高采烈”更能写出春天万木争相吐绿第四空“转化”“变化”都有“改变”之意但“转化”只能作动词可作名词故选B【答案】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解析】先看改写后的句子是直接描写了幼芽也没有在词语上有突出的特点使用比喻的修辞、晶莹从而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幼芽既多、密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答案】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解析】本题中能作为基准句的句子是第一句“寒风猛吹然后分析另外两个句子可知“地冻三尺” 则是地冻三尺大雪纷纷因此可得答案答案(1)B(2)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3)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下面这份邀请函的正文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对应语句序号并给出修改意见亲爱的校友你好!①2020年是母校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年②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母校三十诞辰③为了弘扬××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总结办学经验分享成功喜悦④学校决定于2020年12月26日(周六)上午10点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建校三十年校庆庆典活动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昔日你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你为傲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届时莅临⑥你将荣幸地受到我们的热情接待××学校2020年9月6日【答案】②修改将“诞辰”改为“华诞”④修改删去“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修改将“莅临”改为“光临”⑥修改删去“荣幸地”【解析】②诞辰一般用于所尊敬的人这里指学校应用“华诞”④这是邀请函不能说“请你务必准时参加” 并且与后面的“邀请你届时莅临”的语意重复所以删除⑤莅临一般用于长辈、上级的光临这里是回母校用“莅临”不恰当应用“光临”⑥荣幸谦辞用于自己表示谦虚不能用于他人所以删除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在经典艺术作品中寻求精神共鸣②用自己独特又有创意的方式守护着历经时光沉淀的人类精神财富③是当下很多青年人热衷的事④然而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⑤同时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有重新激励大家共鸣的特质⑥网友有发言欲望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剧⑧具备故事性和文学性⑨观众看后能留下思考和启发⑩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审美【答案】④将“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在“文学审美”后加上“能力”【解析】④“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句式杂糅应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激励”与“共鸣”搭配不当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偷换主语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成分残缺在“文学审美”后加上宾语“能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附答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纱厨.
乍.暖

乍暖还.寒 还.是
读音 chú zhà huán hái
加点字
东篱.
堆.积

相识. 标识.
读音 lí duī shí zhì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2.解多义 瑞脑销金兽(动词,燃烧)
(1)销 莫道不销魂(动词,除去)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动词,熔化) 莫道不销魂(副词,不要)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代词,没有谁)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 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醉花阴》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 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寥,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 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2)莫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而卒莫消长也(副词,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人比黄花瘦(动词,表比较)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动词,比较) (3)比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动词,列在)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动词,与……相比) 寻寻觅觅(动词,寻找) 寻声暗问弹者谁(动词,沿着) (4)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形容词,平常的)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副词,不久)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 丢失了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 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此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 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该词体具有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绪。
上阕
作者由“永昼”的无聊到“半夜”的寒凉写自己的孤单寂寞 ,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
写重阳节赏菊饮酒,面对菊花,消愁无计,抒发离别的极度 下阕 悲苦。
对照阅读
通过对照,体会南渡前后李词的不同风格。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 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 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 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XXX湖畔趵 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 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徐士俊)
(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
绪)
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人沈谦)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写于北宋末年。婚 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离乡在 外任知州,深闺寂寞,她深寻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 给赵明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声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宋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词的能力。

欣赏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且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故本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前后期作品进行比较,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作者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立足诗歌形象,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3、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作品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审美体验,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捕捉意象,品味词作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深沉的情感。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青灯,李清照都能画龙点睛,抽丝剥茧,编织成华丽的词章。

读着它,我们仿佛能嗅获得青梅的清香,感觉到卷帘的西风,听得见阶前滴雨,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

她的忧,她的愁,她的才思和遭受,都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能滋润人心的文字,彪炳着宋词婉约派的最高成就。

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一要认识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一样特色及其原由,二要领会词中的意象之美和感情之真。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有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涵养。

因为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龄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爽委宛,感情诚挚。

18 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琴瑟和谐,生活美满安适。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室南渡,李清照的生活发生激烈变化,表此刻词作中的词风也前后迥异。

先期反应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此后因为丈夫逝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成悲凉沉痛,抒发怀乡悼亡感情,也寄望激烈亡国之思。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期间的作品,它们反应着李清照不一样期间的生活与心态,表现出不一样的神韵、风格。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先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孤独,她深沉想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听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全部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昼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一再,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用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声声慢》是她暮年的名作,向来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作者那哀婉的凄凉情,不知感人过多少人。

当时,正当金兵入侵,北宋消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逃难的过程中夫妇半生珍藏的金石文物又扔掉殆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将进酒》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一、说教材《将进酒》是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学习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诗歌。

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学习,了解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坛上双子星座。

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沉郁顿挫、语言极其精练,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其中李白的《将进酒》是张扬个性的一首劝酒诗,学习此诗有助于同学更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风,由于此诗易有及时行乐、悲叹人生的消极思想,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理解诗人的狂歌痛饮。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对同学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二阶段的语文学习,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要求要读懂,还要求学生学会鉴赏。

因此,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念态度。

据此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为: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2)鉴赏诗歌中比兴、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2)背诵课文,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现在的时光,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阅读诗歌、背诵诗歌、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2)鉴赏此诗的比兴、夸张等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这首诗整体基调是豪放的,但是诗中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诗中一方面大喊“钟鼓馔玉不足贵”表现出蔑视权贵世俗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又高呼“天生我材需有用”的抱负,学生对此又是怎样看待的,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学生发表自我见解,加深对诗歌的主旨理解。

四、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我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对比法等,使学生动口动脑,积极思考,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手段上,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制作七个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七一、选择题( 40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思量(1iáng) 度量(1iàng) 胸脯(pú) 果脯(fǔ)B.颤(zhàn)抖颤(chàn)栗靓(jìng)妆靓(1iàng)女C.阽(diàn)危玷(diàn)辱胡诌(zhōu) 谄(chǎn)谀D.嗔目(chēn) 觊觎(yú) 瞠(chēng)目结舌嗔(chēn)怪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B、良晨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C、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D、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A.樯橹灰飞烟灭 B.欲寄彩笺兼尺素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5.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6.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

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7.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内容单纯,上阕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下阕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8.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的多少,传统上,将词分为长调、中调、小令。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片”,“片”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片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一个曲子。

C.格律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

因为词又名“诗余”,所以虽然词牌有很多,但他们押韵的位置也基本是在偶句的。

D.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后人的创作一般都是按调填词的,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9.《声声慢》词开头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全词最为精彩的部分。

请你仔细品味,说说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其平仄情况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寻寻觅觅”,声音从低升高,“冷冷清清”,声音由高而下,“凄凄惨参戚戚。

”声音又是一个从低到高,然后由高而下的转换,尤其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音节也越拉越长,使人有快要窒息的感觉。

作者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音词,通过复沓重叠,使声音发生起伏跌宕和声韵平仄变换,细腻地描写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B“寻寻觅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徘徊的身影在眼前晃动──她在追寻什么呢?“冷冷清清”,展现的是一幅冷清凄凉的景象──家徒四壁,空空荡荡,一无所获。

“凄凄惨参戚戚。

”再一次刻画了作者悲惨凄凉、寂寞惆怅的心绪。

总之,作者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音词,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的形象和悲伤惨痛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C“寻寻觅觅”是第一层,写词人在一种幻觉状态下的行动。

“冷冷清清”是第二层,写环境,说明寻找一无所获的原因。

“凄凄惨惨戚戚”是第三层,写寻找一无所获后的心情。

D“寻寻觅觅”是描写词人在幻觉神态之下的行动,词人缘何会有这样的幻觉?只能有一种解释,写丈夫新亡之后,词人在极度悲伤神情恍惚之中寻觅丈夫。

10.下面是对《醉花阴》《声声慢》这两首词所作的一些分析,其中有误的项有()A.“怎敌他晚来风急”,有的版本是“怎敌他晓来风急”,这里仅一字之差,对词的意境没有什么影响。

许多评论家对此争来争去,甚是无谓。

B《醉花阴》八句,上下片各七五五九字,每片第三句不押韵,余者押仄韵。

每片结句九字多作上四下五歇拍。

韵脚依次是昼、兽、透(上片),后、袖、瘦(下片)。

C声声慢》一般押平声韵,但李清照改押仄声韵,韵脚依次是觅、戚、息、急、识(上片),积、摘、黑、滴、得(下片)。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作者引用这个典故,表达他无意仕途,仰慕田园生活的心情。

二、填空题12、(12分).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寻觅( ) 苋菜( ) 憔悴( )樵夫( )谯楼( ) 有谁堪摘( ) 勘测( ) 姓谌( )戡乱( ) 乍暖还寒( ) 愧怍( ) 作坊( )1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2分)(1)暗香盈袖____________ (2)凄凄惨惨戚戚________(3)乍暖还寒时候__________ (4)最难将息________(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__________ (6)憔悴损__________14.背诵默写:16分(1)《醉花阴》描写借酒浇愁的诗句是,。

形象地抒发相思之情的三句是,,。

(2)《声声慢》中的叠字句开头是,,。

中间是,,。

(3)《醉花阴》点出词眼的诗句是。

《声声慢》点出词眼的诗句是,。

(4)、《醉花阴》中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5.李清照诗词中的名句有()3分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②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阅读鉴赏(17分)(一)读下面两首词回答(①~②)问题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小船8、①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4分)②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4分)(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分)答案:1.B2.D3. C(C为设问,其余为借代)4.D5.C6.D 解析:应为“实写”。

7.C 解析: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没有进行描述8、C、9、D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一种理解是此词写丈夫新亡之后,词人在极度悲伤神情恍惚之中寻觅丈夫。

一种理解是主人公心情愁苦,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寻寻觅觅”。

“寻觅”是一种愁苦至极的心态反映,并无具体的目标。

另一种理解是词人生活极度贫苦,寻觅的可能是充饥御寒的实物。

(本书持第三种解释,参看“课文解读”)10.答案:A“晚”与下面“黄昏”呼应,暗示词写的是傍晚的景况,“晓”与下面“黄昏”呼应,写的则是从早到晚一天的景况。

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把她一生的遭遇都压缩在傍晚或一天这个极短的时间里表现出来。

B作者是女词人,不存在“出仕”的问题,引用陶诗是借古人古事抒写她内心浓得无法解脱的愁苦二、12、.mì xián qiáo qiáo kān kān chén kān zhà zuò zuō13、(1)充满(2)悲愁、哀伤的样子(3)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4)调养,保养(5)光景、状况(6)枯萎、凋零14、(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15、解析:①②③是李清照词中的,④是柳永词中的。

答案:①②③三、(一)①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②我同意这种看法。

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二)修辞手法:(1)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