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

合集下载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方案1. 引言1.1 背景介绍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是道路工程中一个关键的部分,直接影响着路面的平稳和安全。

在城市建设中,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改善,对于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合理的连接设计和严格的施工要求可以确保道路和桥梁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同时也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施工中,设计原则、连接方式、施工注意事项、材料选用、技术要求等方面均需要充分考虑,只有全面细致地规划和执行,才能确保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分析其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字数达到要求,背景介绍部分结束】。

1.2 问题意义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在交通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问题: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是交通流畅和安全行车的关键部位,连接处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不过关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危害行车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效益问题:连接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道路和桥梁的使用效益,一个良好的连接处设计能够提高道路和桥梁的通行能力,降低交通堵塞和拥堵情况。

3. 维护成本问题:连接处质量不良容易导致设施损坏,增加维护成本,影响道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加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连接处工程质量,是确保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的重要举措。

【问题意义】。

2. 正文2.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原则。

在设计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时,首要考虑的是保障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设计中应考虑交通流量、车速、路面状况等因素,确保连接处的安全性。

2. 流畅性原则。

连接处设计应尽量减少路况变化对交通流畅性的影响,保证车辆在连接处的顺畅过渡。

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连接处处理与管理分析

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连接处处理与管理分析

关于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连接处的处理与管理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为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公路桥梁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公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越来越普遍。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如果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就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行车质量,特别是公路与桥梁工程连接处的处理,更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必须加强对连接处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连接处;问题;管理中图分类号: u4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处理是整个工程建设施工中的重点环节,连接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效益,也是影响人们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在当前人们对行车质量的要求提高的情况下,加强对连接处的施工管理是提高公路安全性及舒适性的有效措施。

一、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1、我国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标准当前,由于我国道路和桥梁皆拥有属于自己的设计标准,以至于两者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便导致了两者连接处发生跳车的现象。

在《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了高速公路以及一级公路工后沉降的容许范围为:路堤和桥台相邻处小于等于10cm,一般的路段小于等于30cm,两者不一样。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在设计的时候,工作人员会更为仔细地研究桥下地基地质,通常是把桥台基础设置在承载力比较高的土层上面,并加固处理扩大基础作业,这样一来沉降量就会比较小,而如果没有有效地加固处理台后填方段地基的话,碰到软土的时候便很难进行彻底处理,进而导致土基固结压缩,产生沉降差。

据相关调查得知,当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错台超过1.5cm的时候,就会产生跳车现象。

所以设计的时候务必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仔细分析道路与桥梁设计的差异,认真思考可能导致连接处发生跳车现象的一切因素,力争在设计的时候将这些可能降至最低点。

2、针对桥台与路堤连接处出现沉降而导致跳车的设计在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过程中,桥台的基础部分往往会进行某些很有必要的加固处理作业,这样一来其产生的沉降量就相对较小。

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

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

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作者:李玉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7期【摘要】: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缓解目前紧张的交通压力,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与社会,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桥梁道路建设的扶持力度,但是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位置常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重点论述了该处的设计与施工,以尽量消除安全隐患。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中图分类号: U4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在道路和桥梁数量不断增多的今天,桥梁和道路连接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一区域,由于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常常会导致车辆行驶到这一区域时产生“跳车”现象 ,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在近些年来时有发生,给道路行车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进行设计和施工时,采取必要的方式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跳车”现象的发生,对我国道路交通发展也有着积极地意义。

一、桥头“跳车”现象出现的原因通常来讲,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发生“跳车”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差异、地基质量、构造差异、车辆自身抗震性等等。

由于桥梁主体和桥头的钢性不一样,偏刚性的桥梁主体对能量的吸收程度没有偏柔性的桥头强,两者在压缩沉降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时间久了,在两者接触的地方必然会引起振动的突变,这就导致当车辆通过时出现“跳车”。

在我国,“跳车”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柔性道路与刚性构筑物连接处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产生错台现象。

二、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性道路和桥梁连接处是否产生“跳车”现象,设计和施工阶段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

“跳车”现象不仅影响车辆驾驶的舒适性,而且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中,采用桥台台背回填方法、桥梁和道路连接处实施搭板结构的方法、对桥梁和道路连接处的基础进行适当处理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避免“跳车”。

在道路和桥梁连接处,利用当前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和避免“跳车”现象,从而更好的提高人们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总体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

市政道路与桥梁衔接处设计及施工

市政道路与桥梁衔接处设计及施工

程一般不作专项设计, 导致设计不合理最终影响到搭板功能的 公路和桥梁结构不一样 , 当从桥梁结构过渡公路结构时必然存
发挥。比如, 设计过程 中未认真计算地基用板量、 未仔细考虑 在不相同的强度 , 为此, 应在路桥连接处设置强度过渡段, 有利 台背路基的沉降问题, 一旦台背填土被雨水冲走或其他原因都 于缓解地基沉 降问题; 第四, 确保勘测设计结果的可靠性 。勘 可能导致台背路堤与搭板之间脱空, 以致于搭板强度不够, 最 测设计阶段, 相关人员必选采用科学手段探测施工现象情况, 终发生搭板断裂等严重问题, 进而引发“ 桥头跳车” 现象。 准确掌握软土地基范 围、 深度 , 以及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
市政道路 与桥梁衔接处设计及施工
尉 静
( 洛 阳市规划 建筑设 计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河南 ・ 洛阳
摘 要
4 7 l 0 0 0)
随 着 路桥 施工 技 术 和 施 工质 量 不 断提 高 , 人们 对 现 代公 路 的安 全 性 、 舒 适 性和 可靠 性 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 因
软土地基处理不 当是路桥连接处出现“ 桥头跳车” 现象的 关键 因素 。 软土 地基 之所 以会 处 理 不 当 ,关键 在 于 设计 勘 探
在于边坡和锥坡水毁严重 。为了保护路桥结构完整、防止洪
防治路桥连接处沉降问题 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严格落实
涝灾害,路桥连接处必须采用有效 的防护措施保护边坡和锥 夯实工序 ,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路基夯实工作 。第一 , 台背路堤 坡 。但是 ,由于设计与施工不合理致使边坡和锥坡防护措施 填筑过程 中,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分层填筑方式完成填
而, 人们对路桥连接处平整度和舒适度越来越 重视。 设计和施工中由干一些客观 因素导致路桥连接处不平整, 屡屡 出 现“ 桥 头跳车” 现象, 严重影响着车辆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为此, 本 文初 步分析 了道 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 9施工中

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一:一.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1.1 工程概况1.2 工程目标与要求1.3 施工范围1.4 施工时间安排2. 工程施工组织2.1 总体施工方案2.2 施工分部分项工程2.2.1 建设工程拆除范围与方式2.2.2 施工区划方案2.2.3 施工队伍组织与管理2.2.4 安全生产预防措施2.2.5 施工设备与材料选择与配置3. 场地准备与施工准备3.1 场地平整与清理3.2 场地临时设施布置3.3 前期材料采购与储存3.4 前期机械设备调试与保养4. 施工流程与方法4.1 基坑开挖与地基处理施工方法4.2 基础与桩基混凝土施工流程与方法4.3 主体结构施工流程与方法4.4 道路与桥梁装饰与保护5. 安全生产与环保5.1 安全生产责任与组织体系5.2 安全技术措施与保护装置5.3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6. 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6.1 施工进度计划与管理6.2 施工现场检测与质量控制6.3 施工过程记录与管理7. 管理与协调7.1 施工组织管理7.2 各参建单位协调与配合7.3 监理与施工单位沟通与配合附件:附件一:工程施工图纸附件二:设备清单及出厂合格证明附件三:材料采购清单及合格证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施工单位:指负责具体施工,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作业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

2. 工程概况:指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位置、规模、建设内容等。

3. 安全生产责任与组织体系:指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安全生产负有的法律责任,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4. 基坑开挖与地基处理施工方法: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进行开挖和地基处理的具体施工方法,包括土方开挖、排水等。

5. 主体结构施工流程与方法:指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工序和方法,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

范本二: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1.1 工程概况1.2 工程目标与要求1.3 施工范围1.4 施工时间安排2. 工程施工组织2.1 总体施工方案2.2 施工分部分项工程2.2.1 建设工程拆除范围与方式2.2.2 施工区划方案2.2.3 施工队伍组织与管理2.2.4 安全生产预防措施2.2.5 施工设备与材料选择与配置3. 场地准备与施工准备3.1 场地平整与清理3.2 场地临时设施布置3.3 前期材料采购与储存3.4 前期机械设备调试与保养4. 施工流程与方法4.1 基坑开挖与地基处理施工方法4.2 基础与桩基混凝土施工流程与方法4.3 主体结构施工流程与方法4.4 道路与桥梁装饰与保护5. 安全生产与环保5.1 安全生产责任与组织体系5.2 安全技术措施与保护装置5.3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6. 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6.1 施工进度计划与管理6.2 施工现场检测与质量控制6.3 施工过程记录与管理7. 管理与协调7.1 施工组织管理7.2 各参建单位协调与配合7.3 监理与施工单位沟通与配合附件:附件一:工程施工图纸附件二:设备清单及出厂合格证明附件三:材料采购清单及合格证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施工单位:指负责具体施工,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作业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方案一、设计方案1.考虑桥梁与道路的高差,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包括坡道、楼梯或者其他的连接设施;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连接区域的长度,以及附近的环境特点,考虑人车流量、风景资源等因素进行设计;3.考虑连接处的安全性,设计合适的防护措施,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4.在设计时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选择合适的建材和施工工艺。

二、施工方案1.在施工前需要对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地形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地形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计方案;2.进行桥梁连接处的地基处理,包括挖土、填土、夯实等工序;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桥梁连接处的基础施工,选择合适的基础结构形式,确保连接处的稳固性;4.进行连接处的基础结构的混凝土浇筑,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浇筑工艺,确保连接处的品质;5.进行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造型施工,包括坡道、楼梯等连接设施的施工,确保连接处的美观性和实用性;6.在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三、施工注意事项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避免在恶劣气候下施工;2.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行人的安全;3.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材料和设备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4.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设计方案,避免偏离设计要求;5.在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达到设计要求。

四、工程质量验收1.验收项目:包括桥梁连接处的地基处理、基础施工、混凝土浇筑、造型施工等工序;2.验收标准: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3.验收要求:施工单位需要提供相关的施工记录、验收报告等材料,并及时进行整改;4.验收结果:验收合格后可颁发质量合格证书,验收不合格时需要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直到符合标准要求为止。

在进行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确保连接处的安全性、美观性和实用性。

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

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
的方 式 来 巩 固路 基 。
特 别是当天然地基压 实度相对较 大时,若不进行处理就直接填 土 ,这样在路堤 自重产 生的附加应力或者行驶车辆产 生的冲击 荷载的作用下 , 道路桥涵连接处的土地就会被压缩, 导致沉降。
3 . 1 适 当安装 搭板
在道 路 与 桥 梁 衔 接 部位 适 当安 装 一个 搭 板 , 可 以有 效 减 少 事
回填材料时, 应 当充 分 顾 及 到 施 工 地 点 的气 候 环 境 和 土质 条件 , 全村 桥、 水 角桥 , 工程合 同价 1 2 3 0 6 5 6元 。主 要工程 内容 : 凿除 这 样 才 能减 小路 基 下 陷 的可 能性 , 提 高 路 面 的稳 定 程 度 。 另外 , 2 4 c m厚水泥混凝土面板 4 3 1 4 . 2 m z ,凿除 2 0 c m 厚 水 泥 稳 定 碎 石 设计人员可以去除路基上 的水泥涂层 ,以提高道路和桥梁 的刚
工中又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台背胸腔部分又始终伴有模壁效应 , 在施工时更难 以压实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 生非压实性沉降。
2 工 程 概 况
本合 同段 为 3 3 0国道婺城 区段桥头跳车应急专项整治工程 , 分别 为沈村桥 、 胡家桥 、 白沙溪 大桥 、 镇北立交桥 、 湖海塘 中桥 、
1 . 1 天 然地 基 的沉降
道路桥涵等结构物如果建设在沼泽低 洼、 池塘 、 河 流 或 软 土 地基处 , 地基不稳 , 与 桥 涵 相 连 的 台背 路 基 处 理 往 往 不 够 彻 底 ,
计方案和具体施工方案。 目前 , 适变 回填 的具体 方法, 以及用平稳过 渡
1 . 2 路桥 刚度性 不均 匀沉 降
桥 涵 结 构 物 刚度 原 本 就 远 远 大 于 台背 路 基 , 由于 路 基 大 体 的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分析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分析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分析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是道路与桥梁相连的部分,也是道路桥梁的重要连接部分之一,其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道路与桥梁的使用效果和性能。

本文将从连接处的设计要求、常用的连接方式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连接处的设计要求1.结构安全性要求:连接处的设计应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确保连接处的稳定和可靠,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力的作用。

2.工程经济性要求:连接处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节约材料和施工成本,同时确保道路和桥梁之间的无缝连接。

3.流畅性要求:连接处的设计应保证车辆的平稳过渡和通畅通行,减少行车的颠簸和不适感。

4.施工方便性要求:连接处的设计应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降低施工工艺要求和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二、常用的连接方式1.面板铺装连接:道路和桥梁之间的连接处铺设钢板或混凝土板,实现无缝连接。

该连接方式适用于连接处长度较短的情况,施工简便,但需要提前确定好道路和桥梁的高程,避免高程差过大。

3.预留铺装连接:在道路和桥梁之间预留接缝,通过设置膨胀节或者其它连接装置,实现道路和桥梁的连接。

该连接方式适用于连接处长度较长且可能存在温度变化和沉降变形的情况,可以减少连接处的破坏和裂缝。

4.相邻界面相互搭接:道路和桥梁之间的连接处采用指划开裂缝和相邻边坡相互搭接的方式,实现连接。

该连接方式适用于土石方工程和边坡工程,可以减少连接处的滑移和破坏。

三、施工技术分析1.前期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要对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进行考察和勘测,确定连接处的高程和梁面线和道路横坡线的位置关系,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连接处的预留: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桥梁的预留连接处,包括面板铺装、螺栓连接或者预留接缝的预留。

3.下部结构施工:根据连接处设计要求进行下部结构的施工,包括基础的浇筑和墩台的建设。

6.维护与保养:连接处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连接处的问题,确保连接处的长期稳定和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摘要】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缓解目前紧张的交通压力,近年来国政府加大了对桥梁道路建设的扶持力度,但是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位置常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重点论述了该处的设计与施工,以尽量规避类似安全隐患。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安全隐患;质量控制
前言
交通运输条件是承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国的中央领导部门和地方都十分重视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是公路运输更是重中之重。

随着公路交通建设规模的扩大,建设速度的提升,相应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集中在桥梁与道路的连接处,由于施工技术限制,施工设计不合理,该处成为重要的安全隐患位置,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将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重点论述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质量问题,以全面提高我国公路建设水平。

1.桥头“跳车”现象出现的原因
目前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出现“跳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差异、地基质量、构造差异等等。

由于桥梁主体和桥头的钢性不一样,偏刚性的桥梁主体对能量的吸收程度没有偏柔性的桥头强,两者在压缩沉降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时间久了,在两者接触的地方必然会引起振动的突变,这就导致当车辆通过时出现“跳车”。

2.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
2.1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方法
传统的公路建设和施工由于道路与桥梁分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交通建设,所以,二者分别设计施工,它虽然保证了各自的施工质量,但是对二者的连接处没有重视起来,由于技术和设计的冲突,使其成为事故高发路段。

为了切实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我国的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协同国家的其他政府机关通过对路况的调查取证,确定了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主要施工设计方法。

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设计主要有在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设置搭板、改变台背的回填方式以及采用过渡方式来加固道路路基等几种方式。

2.1.1搭板设置方法
针对连接处出现的“跳车”现象,采用搭板设置是较为科学的,这样可以使柔性路堤产生比较大的沉降,然后逐步的过渡到刚性的桥台上,从而可以避免连接处“跳车”现象的发生。

另外搭板施工方法施工程序简单、容易操作,且经济费用小,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2.1.1台背回填方式
它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基本概况以及桥梁桩基的地质情况来进行的。

一般情况下,主要选用强度高、透水性好、压实快、摩擦角大以及可压缩性小的填料,例如砾石、岩渣、砂砾等,而且填料级别的配比要适当。

同时在设计时设计师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合理的选择回填材料,它能够有效地减少路面沉降的速率和幅度。

另外,可以在路基上不加水泥稳定层,提
高路堤的刚度,同时在道路与桥梁的衔接处设置一段的斜坡,从而减少刚柔突变与竖向变形.它可以降低路面与桥台的错台高度,避免或减少连接处“跳车”现象的发生。

当然,解决桥梁与路面连接之处的跳车现象的方法比较多,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对比分析,选择与当地施工性质相互匹配的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该方法的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以便确保其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2.2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质量的提高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安全隐患问题不仅仅是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它与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手段也密切相关。

提高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质量,降低安全隐患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对回填土进行必要的二次压实作业。

以往的公路建设施工,施工单位在回填之后不进行压实,或者对压实工作不够重视,质量不达标,因此,后期的回填土出现大面积的塌陷,致使“跳车”现象频发。

施工团队应该认识到,连接处的位置相对特殊,压实不到位必然导致出现严重塌陷,但是压实过于靠近根基,又会影响桥墩的质量,诱发新的安全隐患。

基于此,笔者综合多年的施工材料总结,提出了以下的施工技术手段(1)准确把握回填土的厚度。

国家标准回填土厚度标准是20厘米。

施工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这一指标进行施工,不得出现过大的误差。

(2)选择具有一定的压实性的回填材料,并且保证其具有高质量的透水性能,这样才能避免后期的路面积水,引发路面断裂,通常压实度必须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3)正确选择压路机的型号,目前市场上的压路机型号不一,能够适应不同的施工建设需求,而在桥梁与路面的连接处,必须选择用小型的压路机,并分段、分层压实。

小型压路机回转灵活,工作细腻,能够有效地减少错台的高度。

其次,回填土的质量必须得到及时的监测,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时要找到问题的关键,重新施工。

目前普遍采用的监测方法是超声监测机。

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往往是将桥台的基础设置在承载力比较高的土层上,并且要对桥台基础进行布桩或者扩大基础等加固处理,该种施工手段能够降低沉降的幅度,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回填位置必须进行及时的加固,处理不当在后期的施工中可能随着软土的侵入而出现更大程度的沉降。

以往的经验表明,监测的重点需要集中在桥台软基位置,软基的处理一方面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保证在出现大规模降水时能够及时的排水,减少路面桥梁的积水,避免路面渗水。

同时,需要为软基的固定留有足够的时间,目前的施工单位为了提前工期,在软基没有固定好便开始下一项施工,它不仅降低了软基的质量,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质量问题。

所以必须保证软基路面绝对稳定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项的施工处理。

同时要根据软土路基的地质情况设置所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并且要在桥台处设置搅拌桩的过渡段。

在搅拌桩过渡段的施工中,搅拌下沉是施工的关键所在,可以将搅拌机吊挂在起重机上面,采用输浆胶管把搅拌机和贮料泵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借助搅拌机自身的重量沿导向架均匀下降,在其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下沉速度,确保水泥
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与施工层面的改良,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质量将得到全面的提高,“跳车”现行的发生频率将会得到有效地控制,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快捷安全的施工环境,更好地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和国家公路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