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保温性能解读及测试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保温隔热绝热材料性能检测导热系数检测方法

保温隔热绝热材料性能检测导热系数检测方法

保温隔热绝热材料性能检测导热系数检测方法1.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1.1.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保温、隔热、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检测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保温、隔热、绝热材料干燥匀质试件导热系数(被测试件的热阻应大于0.1 m2· K/W )的测定,且所测定的结果均为在给定平均温度和温差下试件的导热系数。

1.1.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132绝热材料名词术语GB 10294-198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 10295-198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 10296-198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圆管法GB 10297-1988 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热线法GB 3399-1982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护热平板法1.2 仪器设备1.2.1 量具应符合 GB6342 规定。

1.2.2 导热系数仪导热系数仪根据测试原理不同可分为分为防护热板式导热系数仪、热流计式导热系数仪等。

防护热板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见图 1.1,热流计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见图 1.2。

a双试件装置b单试件装置图 1.1 防护热板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a单热流计不对称布置b双热流计对称布置c 双试件式装置图 1.2 热流计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1.3 检测程序1.3.1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导热系数检测程序EPS 板导热系数的测定按 GB10294-1988 或 GB 10295-1988 规定进行;仲裁方法时执行GB 10294-1988 。

1.3.1.1 状态调节样品应去掉表皮并自生产之日起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8d 后进测试。

样品按 GB/T 2918-1998 中 23/50 二级环境条件进行,在温度( 23±2)℃,相对湿度45%~ 55%的条件下进行 16 h 状态调节。

隔热保温性能解读及测试方法概述

隔热保温性能解读及测试方法概述

隔热保温性能解读及测试方法概述作者:何睿引言:目前,隔热保温涂料、太阳热反射涂料、透明太阳热反射涂料逐渐被大众所知,但涂料的性能如何,如何通过解读这些材料的说明书、和简单试验测试它们的效果呢,本文将有详细的解说。

一.隔热保温涂料说明书解读隔热保温,首先要耐得住热,耐温幅度一般指的是该涂料的最高耐温极限。

目前市场上的隔热保温涂料一般不会标注这一指标,如果购买可能会遇到涂料耐不住使用工况温度的问题。

美国Mascoat是美国军方特种隔热涂料供应商,该公司的产品耐温幅度大多在260℃。

260℃对于大多数工况是适用的,但应对更高温度该涂料就会存在耐温性问题。

ZS-1有三个产品耐温幅度从600℃、1000℃到最高2000℃。

就目前的工业设备来看,该产品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常见的高温设备上,甚至是炉膛内壁。

如果耐温幅度不够,会出现什么弊病呢?如果是有机成膜物,会出现成膜物碳化、粉化,涂料会失去与基材的附着力,成粉状块状脱落,保温效果为0;如果是无机硅系成膜物,可能会出现流淌、瓷化,漆膜内空心物质塌陷失去保温功能。

耐温幅度不符合工况,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再好的隔热性能也发挥不出来。

2.性质与防水防潮这里的性质指产品是油性体系还是水性体系,体系性质决定了产品的耐热幅度,油性产品的耐热极限是600℃如志盛威华的ZS-111产品。

水性大多是无机树脂,耐温极限可大大提高。

防水防潮性能与产品性质即油性、水性有直接关系,为保证良好的隔热效果,一般隔热涂料空心微珠等功能颜填料较多,树脂(成膜物质)含量较少,涂层成膜后有较多空隙,防水性会降低,一旦水进入到涂层后涂层的导热系数会上升,涂层的隔热性能下降(干棉袄和湿棉袄的区别)。

同时高温情况下水会变成水汽体积变大,会将涂层涨裂从而出现裂纹等弊病,减少涂层使用寿命。

如果用其他防水性的油性涂料进行封闭,则有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涂料不配套咬底或渗透性太强影响涂层的隔热效果;封闭涂料自身导热系数大或热容小造成表面温度上升厉害,形成负“热压”造成热量流失或不能做到涂层表面低温影响安全;封闭涂料的线膨胀系数与隔热涂料相差太大,容易在温度变化时发生拉裂,出现裂纹;其他未知弊病。

保温隔热材料试验报告

保温隔热材料试验报告

保温隔热材料试验报告试验目的:评估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效果,并为材料的改进和选择提供依据。

试验方法:1.热导率测量法:使用热流计测量材料的热导率。

将热流计夹持在被测材料之间,通过给定的热流量和温度差,计算出材料的热导率。

2.导热系数测量法:利用导热系数仪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

在测试仪器中夹持被测材料,通过给定的温差和时间,计算出材料的导热系数。

3.热转导率测量法:使用热转导率仪测量材料的热转导率。

将热转导率仪夹持在被测材料之间,通过给定的温差和时间,计算出材料的热转导率。

4.热辐射测量法:利用热辐射测量仪测定材料的热辐射。

将热辐射测量仪置于被测材料一侧,通过测量出的辐射热量和温差,计算出材料的热辐射能力。

试验结果:根据以上试验方法得到的数据,我们得到了被测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指标。

1.热导率:保温材料的热导率越低,其保温性能越好。

隔热材料的热导率越低,其隔热性能越好。

2.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衡量材料导热性能的指标,数值越低表示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好。

3.热转导率:热转导率是材料在温差作用下传递热量的能力。

数值越低表示材料的热转导能力越低,热保护效果越好。

4.热辐射能力:热辐射能力指材料通过辐射方式排出的热量。

数值越低表示材料的热辐射能力越低,保温、隔热效果越好。

试验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被测保温材料的热导率较低,保温性能良好,适用于各种保温场合。

2.被测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较低,隔热性能良好,适用于工业设备、建筑等领域的隔热应用。

3.被测保温、隔热材料的热转导率较低,热保护效果良好,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保护需求。

4.被测保温、隔热材料的热辐射能力较低,保温、隔热效果良好,适用于需要防止热辐射的场合。

改进建议: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对保温、隔热材料的改进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材料的配方,降低材料的热导率和导热系数,提高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

2.加强材料的表面处理,提高材料的热辐射能力,增强材料的保温、隔热效果。

隔热测试方法

隔热测试方法

隔热测试方法隔热测试是一种用来评估材料或产品对热传导的抵抗能力的测试方法。

隔热材料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建筑、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

通过有效的隔热测试方法,可以评估材料的隔热性能,为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一、热传导原理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在材料中,热传导主要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

导热是指热量通过材料内部的分子传递,对流是指热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辐射是指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传递。

隔热测试主要针对导热过程进行评估。

二、常用隔热测试方法1. 热传导率测试:热传导率是衡量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热传导率测试仪来测定。

该测试仪利用热板法或热流计法,测量材料在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和温度差,计算得出热传导率。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材料的隔热性能评估。

2. 热阻测试:热阻是指材料阻碍热量传导的能力,常用的测试方法是热阻板法。

该方法将待测材料夹在两块具有不同温度的热板之间,通过测量热板之间的温度差和流过的热量,计算得出材料的热阻。

热阻测试可用于评估建筑材料、绝缘材料等的隔热性能。

3. 热辐射测试:热辐射是指材料通过辐射的形式传递热量。

热辐射测试方法主要利用辐射计或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材料表面的辐射强度或红外线辐射温度,可以评估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隔热性能。

4. 热导率测试:热导率是指材料导热性能的另一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热导率测试仪进行测定。

该测试仪利用热流计法或热板法,测量材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热量和温度差,计算得出热导率。

热导率测试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状态的材料。

三、测试注意事项1. 测试环境要控制在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2. 样品要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影响测试结果。

3. 在测试过程中,要避免其他热传导方式的影响,如对流和辐射。

4. 测试结果要进行多次重复测试,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不同测试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要根据具体材料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性能测试与验证

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性能测试与验证

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性能测试与验证随着人们对建筑安全性和能源效益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确保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性能满足标准要求,进行性能测试与验证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性能测试与验证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性能测试方法1. 导热系数测试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是衡量其保温性能的重要指标。

导热系数测试可以通过热盒法、传导仪法等方法进行。

在测试中,需要将材料样本置于恒定温度差条件下,测量其导热系数,以评估其保温性能。

2. 燃烧性能测试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燃烧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燃烧性能等级、燃烧温度、火焰延伸性等指标的测试。

通过采用火焰传播试验、热辐射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燃烧性能。

3. 力学性能测试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其使用寿命和抗风压能力至关重要。

力学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指标的测试。

通过采用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性能验证意义1. 确保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质量通过性能测试与验证,可以验证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各项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只有通过了验证的材料,才能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稳定可靠,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质量。

2. 提高建筑外墙保温效果性能测试与验证可以评估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指导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合格的防火保温材料能够降低建筑外墙的能量损失,提高建筑保温效果,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3. 增加建筑防火安全性性能测试与验证对于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的评估,可以确保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低燃性和阻燃性。

合格的防火保温材料能够延缓火势蔓延,提高建筑的防火安全性,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时间。

4. 增强建筑外墙耐久性通过测试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评估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承载能力和抗外力破坏能力。

隔热保温性能解读及测试方法概述

隔热保温性能解读及测试方法概述

隔热保温性能解读及测试方法概述作者:何睿引言:目前,隔热保温涂料、太阳热反射涂料、透明太阳热反射涂料逐渐被大众所知,但涂料的性能如何,如何通过解读这些材料的说明书、和简单试验测试它们的效果呢,本文将有详细的解说。

一.隔热保温涂料说明书解读以志盛威华ZS-1产品说明书来举例。

1.耐温幅度隔热保温,首先要耐得住热,耐温幅度一般指的是该涂料的最高耐温极限。

目前市场上的隔热保温涂料一般不会标注这一指标,如果购买可能会遇到涂料耐不住使用工况温度的问题。

美国Mascoat是美国军方特种隔热涂料供应商,该公司的产品耐温幅度大多在260℃。

260℃对于大多数工况是适用的,但应对更高温度该涂料就会存在耐温性问题。

ZS-1有三个产品耐温幅度从600℃、1000℃到最高2000℃。

就目前的工业设备来看,该产品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常见的高温设备上,甚至是炉膛内壁。

如果耐温幅度不够,会出现什么弊病呢如果是有机成膜物,会出现成膜物碳化、粉化,涂料会失去与基材的附着力,成粉状块状脱落,保温效果为0;如果是无机硅系成膜物,可能会出现流淌、瓷化,漆膜内空心物质塌陷失去保温功能。

耐温幅度不符合工况,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再好的隔热性能也发挥不出来。

2.性质与防水防潮这里的性质指产品是油性体系还是水性体系,体系性质决定了产品的耐热幅度,油性产品的耐热极限是600℃如志盛威华的ZS-111产品。

水性大多是无机树脂,耐温极限可大大提高。

防水防潮性能与产品性质即油性、水性有直接关系,为保证良好的隔热效果,一般隔热涂料空心微珠等功能颜填料较多,树脂(成膜物质)含量较少,涂层成膜后有较多空隙,防水性会降低,一旦水进入到涂层后涂层的导热系数会上升,涂层的隔热性能下降(干棉袄和湿棉袄的区别)。

同时高温情况下水会变成水汽体积变大,会将涂层涨裂从而出现裂纹等弊病,减少涂层使用寿命。

如果用其他防水性的油性涂料进行封闭,则有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涂料不配套咬底或渗透性太强影响涂层的隔热效果;封闭涂料自身导热系数大或热容小造成表面温度上升厉害,形成负“热压”造成热量流失或不能做到涂层表面低温影响安全;封闭涂料的线膨胀系数与隔热涂料相差太大,容易在温度变化时发生拉裂,出现裂纹;其他未知弊病。

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检测方法

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检测方法

10±2 25±2
GB/T 10294-2008(仲裁) GB/T 10295-2008
≤0.027 ≤0.029 ≥0.93 ≥0.86 温差 (℃)
状态调节
不带表皮
W200
≤0.033 ≤0.035 ≥0.76 ≥0.71
W300
≤0.030 ≤0.032 ≥0.83 ≥0.78
15-25
23/50二级环境
聚氨酯板、管
9
4.保温材料及其特点
玻化微珠
胶粉聚苯颗粒
10
4.保温材料及其特点 1)定义: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导热系数不大 于0.12W/(m·K)的材料统称为保温材料。 2)结构特点:多孔体或纤维性材料。这些材料由于 存在孔隙,其中填充低导热系数的气体(如空气: 0.0243 W/(m·K)),因此整体具有了良好保温性能。
1)温度:大多数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导热 系数可认为是温度的线性函数;
:参考温度时的导热系数; :实验室确定的常数; :试件的平均温度。
0
b
t
0(1b)t
5
3.影响因素
金属材料,b<0, 随 升高而减小;
非金属材料,b>0, 随 升高而增大。
t
2)湿度:材料导热系数一般随着自身湿度的增大而
14
4.保温材料及其特点 d)湿度的影响:保温材料多孔状的结构,当水分侵入时,不仅替代孔隙内的部份空气,更重要的是水 分存在大大加快了热量的传递。因此保温材料的干湿状态对导热系数测试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样品测试前必须严格进行状态调节。
15
5.相关产品标准
1)EPS板: GB/T 10801.1-2002《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17

装配式建筑施工保温隔热性能检测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保温隔热性能检测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保温隔热性能检测方法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低碳的新型建筑方式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它与传统施工方式有所不同,装配式建筑在保温隔热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因此,开发有效的检测方法来评估其保温隔热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保温隔热性能指标1. 热传导系数(λ值)热传导系数是衡量材料导热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以描述材料单位厚度上单位温度梯度下传热的能力。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板等都有自己的热传导系数。

2. 整体热阻(R值或U值)整体热阻是指构件整体上对热量流动产生阻碍的能力。

通过测量装配式建筑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输送出来或进入到内外空间当中的热量,可以计算出整体热阻,从而评估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

三、检测方法1. 导热仪法导热仪是一种常用的测试装配式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被测试材料与参比样品相互接触,使其成为一个封闭传热结构,并施加恒定的温度差,在一定时间内测量样品两侧温度差及流过样品的稳态功率来计算导热系数。

2. 简化法简化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装配式建筑中外墙体和屋顶的整体传热特性来评估保温隔热性能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室内外空间之间环境温差及湿度差进行梁式整体取暖试验,并记录实验过程数据。

最终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供暖功率及室内表面平均湿度等数据来评估保温效果。

3.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等方法,可以在不进行实际施工的情况下对装配式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预测和评估。

该方法通过建立模型,设定边界条件以及材料的热物理参数,使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求解,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流场分布等信息。

四、检测结果与评估根据上述的检测方法所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对装配式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系数(λ值),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来提高整体热阻;通过简化法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而数值模拟法则为设计阶段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优化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热保温性能解读及测试方法概述作者:何睿引言:目前,隔热保温涂料、太阳热反射涂料、透明太阳热反射涂料逐渐被大众所知,但涂料的性能如何,如何通过解读这些材料的说明书、和简单试验测试它们的效果呢,本文将有详细的解说。

一.隔热保温涂料说明书解读隔热保温,首先要耐得住热,耐温幅度一般指的是该涂料的最高耐温极限。

目前市场上的隔热保温涂料一般不会标注这一指标,如果购买可能会遇到涂料耐不住使用工况温度的问题。

美国Mascoat是美国军方特种隔热涂料供应商,该公司的产品耐温幅度大多在260℃。

260℃对于大多数工况是适用的,但应对更高温度该涂料就会存在耐温性问题。

ZS-1有三个产品耐温幅度从600℃、1000℃到最高2000℃。

就目前的工业设备来看,该产品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常见的高温设备上,甚至是炉膛内壁。

如果耐温幅度不够,会出现什么弊病呢?如果是有机成膜物,会出现成膜物碳化、粉化,涂料会失去与基材的附着力,成粉状块状脱落,保温效果为0;如果是无机硅系成膜物,可能会出现流淌、瓷化,漆膜内空心物质塌陷失去保温功能。

耐温幅度不符合工况,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再好的隔热性能也发挥不出来。

2.性质与防水防潮这里的性质指产品是油性体系还是水性体系,体系性质决定了产品的耐热幅度,油性产品的耐热极限是600℃如志盛威华的ZS-111产品。

水性大多是无机树脂,耐温极限可大大提高。

防水防潮性能与产品性质即油性、水性有直接关系,为保证良好的隔热效果,一般隔热涂料空心微珠等功能颜填料较多,树脂(成膜物质)含量较少,涂层成膜后有较多空隙,防水性会降低,一旦水进入到涂层后涂层的导热系数会上升,涂层的隔热性能下降(干棉袄和湿棉袄的区别)。

同时高温情况下水会变成水汽体积变大,会将涂层涨裂从而出现裂纹等弊病,减少涂层使用寿命。

如果用其他防水性的油性涂料进行封闭,则有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涂料不配套咬底或渗透性太强影响涂层的隔热效果;封闭涂料自身导热系数大或热容小造成表面温度上升厉害,形成负“热压”造成热量流失或不能做到涂层表面低温影响安全;封闭涂料的线膨胀系数与隔热涂料相差太大,容易在温度变化时发生拉裂,出现裂纹;其他未知弊病。

综上所述,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油性的低导热系数的隔热涂料作为封闭涂料进行封闭,如志盛威华就建议用ZS-111油性隔热保温涂料进行表层防水封闭。

对于油性产品,因溶剂采用的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在使用时存在溶剂污染、密闭空间施工易爆等弊病,加之隔热保温涂料一般建议膜厚都在2-3mm左右,较厚的膜厚要求导致溶剂难以挥发完全,即使投入使用也会在前一两天释放出异味气体,在室内空间要求隔热保温时一定要考虑溶剂对环境的影响。

3.颜色和比重隔热涂料的颜色一般是白色和灰色。

因大多颜料耐热性不好,在高温时会出现褪色、变色等问题,甚至有的会碳化(特别是有机颜料),因此越是应对高温颜色选择越少。

有较为鲜艳颜色的隔热涂料基本上耐温幅度不会大于400℃关于比重,因隔热涂料中多采用空心微珠作为填料,因此隔热涂料的比重往往都比较小,水的密度是1,当水的加入量加大时涂料的比重也会相应降低,因此隔热涂料的比重只能作为一个简单的参考。

正常情况来说密度越小,隔热涂料的隔热效果越好(这里的密度指的是成膜后的密度,而非液态状况下的密度)。

当涂料加水量较大时隔热涂料极易分层,密度较小的微珠将会上浮。

这就决定了隔热涂料基本都是膏状的粘稠物。

应对高温时需添加一些密度较大但又具有低导热系数耐高温的颜填料,这些颜填料会使整个涂料体系比重变大。

4.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秒钟内(1S),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为K可用℃代替)。

较为直白的解释,所谓的导热系数描述的就是物体传递热量的速度,导热系数越大,导热性越好,热量传递越快,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差,热量传递越慢。

因此隔热保温涂料应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必须做到尽可能的小。

国际上根据导热系数对保温材料分成了三个等级,具体划分如下:对于其他各种材料各有各的优缺点,比如聚苯板存在造型问题,对于异型件聚苯板就很难做到包覆,同时还存在板材的固定问题;岩棉类密度大,且属于不能降解物质,现已大面积禁用;膨胀珍珠岩可造型,但一般型体厚度较大且密度大笨重臃肿不好安装。

而隔热涂料却能随意涂刷,占用空间小,导热系数稳定,无论是标准面还是异型件都能做到很好的防护,这也是虽然隔热涂料造价高但还是被国内外各大企业应用的原因。

5.涂膜厚度、硬度、耐压强度、柔韧性涂膜厚度决定了隔热幅度。

一般来讲隔热涂料最经济性价比最高的膜厚一般在2-3mm,此时的降温幅度最大,后续膜厚降温幅度会随着膜厚的增加而变小。

对于高温来讲往往2-3mm的降温幅度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个别设备的高温会有烫伤危险,同时高温也会影响室温降低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因此会涉及到涂料的厚涂性能,涂料不适应厚涂,隔热幅度受限是无法达到客户要求的。

ZS-1高温隔热保温涂料的膜厚基本可以做到将防护物表面温度降低至100℃以下,加之超低的导热性能,只要不是长期触碰就不会出现烫伤。

在此有个小技巧,各耐温段的涂料在其耐温幅度内隔热效果最佳,几种不同的隔热涂料可以互相搭配着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硬度,一般的隔热涂料具有弹性,硬度较低,但这种材料的耐压强度较低,不能耐受高密度浇注料或耐火砖的挤压,使用范围受到局限,对于高温工业窑炉内壁往往可以通过涂装完隔热涂料后加装浇注料或耐火砖的方式对窑炉进行节能改造,而这些设备的温度大多是在1000℃以上。

显然志盛威华的ZS-1是适合这种工况的。

硬度较高虽然柔韧性可能稍差,但可抗划伤防刮落。

柔韧性,一般隔热涂料的柔韧性不能用常规的方法验证,常规的方法是采用对折方式来考量的,对漆膜厚度要求不超过60μm,隔热涂料是特种涂料成膜厚度按毫米计,显然常规方法是不适用的,隔热涂料的柔韧性检测是用一米长的钢尺涂刷后用外力使两端下垂,最大不使涂层出现裂纹的下垂幅度既是该涂料的柔韧性。

如果有些厂家隔热保温涂料的柔韧性指标为“1mm通过”等,这样的数据是不能解释该种涂料真正的柔韧性的,是一种不专业的体现。

6.耐酸碱性一般隔热保温涂料在工业大气环境中应用较多,该环境接触酸碱性腐蚀介质的几率相对较大。

涂层是否耐酸碱直接影响涂层使用寿命,这一指标在选择隔热保温涂料时也应加以考虑。

7.线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亦称线胀系数。

固体物质的温度每升高1℃时,其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通俗的讲就是固体热胀冷缩是的变形幅度。

当涂层与底材的线膨胀系数相近的时候,温度变化时,涂层与底材的变形量近乎保持一致,此时涂层不易脱落;如果涂层与底材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差距较大,当有温度变化时两者的变形不一样从而产生温差变形内应力,导致涂层的拉裂或涨裂。

钢铁的线膨胀系数在12×10-6/℃,隔热保温涂料大多涂刷在钢铁等金属表面,因此涂料的线膨胀系数应接近该值,ZS-1的线膨胀系数与该值相差不大,但可以判断如果是过快的急剧升温或降温,该涂料也有可能出现裂纹,因此温变幅度最好控制在300℃/小时。

选购隔热涂料时,应重点关注此参数,否则会影响实际应用效果,带来不必要麻烦。

二.隔热保温涂料的检测方法隔热保温涂料的性能检测特别是节能检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情况下很难进行检测,而国家目前也没有合适的标准来指导检测。

保温、节能是个系统问题,而非局部问题。

影响保温效果和节能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大气湿度、大气温度、风速、设备构造(有无热桥)、热源热属性(温度高低、流速快慢、热传导效率等等)等等。

因此短时间或者局部来考量保温、节能效果都是比较片面的做法,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有的公司用高温枪去灼烧板面的金属面,测量涂层表面温度,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最少涂料的耐高温性能得以体现,但涂层厚度、测试环境的风速都会影响测试效果,甚至高温枪的燃烧介质所能达到的最高外焰温度也会有所区别,因此该测试除了存在危险性外,并不能作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测试方法。

有的公司建议用电热水壶来测试,测试标准是两个壶一个涂有涂料,一个未涂,同样的水,看哪个先烧开。

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测试出来的结果却总是不令人满意。

原因是:首先要标定两个壶,在未做任何涂装前,两个壶的升温时间应该是一致的;当测试时,应考虑壶口的开放度,壶口热气升腾的比较厉害,热量大量流失,在烧水的时候,壶口热量流失是主要矛盾。

壶壁也有热量流失,但阻止壶壁热量流失所能提升加热效率缩短加热时间的量有限,不能真实表现隔热涂料的真实隔热效果;隔热涂料是有厚度的,本身隔热涂料就是能吸热的,应该来说隔热涂料越厚隔热效果越好,但实验事实却是这样的:越厚的壶,加热时间反而越长。

这是因为涂料吸热达到热平衡,一个壶的水从常温到沸腾需要的热量并不多,大多加热5-7分钟就能烧开一壶水,而厚涂层却要吸收更多的热量,这样反而延长了加热的时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

薄涂层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储热保温测试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

在管道上刷一段可以测试吗?可以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管道是热源,未涂刷的管道会对空气进行辐射加热,最终会加热涂层,测试效果不明显。

测试用的管道应足够长,取中间部位作为测试点作为测试。

跟志盛威华的节能工程师交流获知,他们建议采用热储法来进行测试:足够大的容器,一个整体涂刷隔热涂料,并确保隔热涂料固化,最好是能在300℃下进行二次固化(涂料中含有结晶水、结构水,高温下可排出,拍出后可获得最佳隔热效果)。

在进行热储测试时,建议将两个容器都用热介质进行预热(将隔热涂料吸热造成的影响降低),再行注入同量、同温的介质进行密封保存,根据接触式液下测温仪记录不同时间的液体温度,记录时间。

根据结果画出降温曲线加以分析,这种方法是较为科学的,但欠缺的是恒温介质状态下的保温结果测试。

志盛威华的工程师介绍最佳的测试方法其实就是对设备进行独立单元的涂装,通过运行来验证测试隔热涂料的隔热保温节能效果。

该工程师跟踪过ZS-1在水泥回转窑上的应用,从施工前该窑炉的能耗数据收集到涂装后实际应用能耗收集,前后跟踪了半年左右,通过科学计算该窑炉节能达28%,涂装后不到一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

用其他方法测试都不如在实际应用时测试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选择隔热保温涂料,应充分了解涂料技术参数的意义,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老品牌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不科学的片面的检测方法应理性的考虑其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参考性,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