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需要的五大心理营养
影响孩子一生的五大心里营养笔记

影响孩子一生的五大心里营养笔记影响孩子一生的五大心理营养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事情。
与此同时,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营养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影响孩子一生的五大心理营养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爱与关怀爱与关怀是孩子心理发展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心理营养。
孩子需要家庭的温暖与关爱,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培养自信心。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参考内容:-卡尔·罗杰斯的《爱与尊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肯尼思·巴伯的《爱的人际关系》,该书讲述了如何建立爱与关怀的人际关系,并且提供了实践和案例。
2. 自我意识与情绪管理自我意识与情绪管理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应该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将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情商。
参考内容:-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本书介绍了情商的概念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爱德华·特莱恩的《情绪智商:培育孩子情商的液化智慧》,该书讲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3. 积极的心态与乐观思维积极的心态与乐观思维能够帮助孩子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孩子们应该学会积极思考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沉溺于消极情绪或被困扰。
参考内容:-马丁·塞利格曼的《学会乐观》,这本书介绍了乐观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卡罗琳·米勒的《善与恶的心理学:乐观和人生满意度》,该书讨论了乐观和悲观心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4. 自信与自尊自信与自尊是孩子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支柱。
孩子们需要从小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应对挑战和追求成功。
六大心理营养,练就娃的强大内心

六大心理营养,练就娃的强大内心展开全文总是能听到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这点不好,那点不对,尤其是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比家长还声高!殊不知,这一切的根源,却是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之前的文章里多次提到过心理营养这个概念,今天我们就看一看,这六大心理营养,是如何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的!一、无条件的接纳。
父母对孩子的爱,完全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不会因为你成绩好我就爱你,你成绩不好我就不爱你。
不是因为你乖我才爱你,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
爱,就是如其所是。
而我们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中,常常会表现得孩子乖,我们才给好脸色,孩子闹,我们翻脸也比翻书还快。
往往会让孩子认为,爸妈只爱表现好的我,成绩好的我,而不是全部的我!我的二宝不到四岁,就会在我对他发脾气时对我说:妈妈,我就是我呀,我本来就是这样的!这让我非常讶异于孩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因此,对于两个儿子,我很有意识的只去点评他们的行为本身,而不再去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我就是这样!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尤其需要这一心理营养。
通常男孩子在人们的眼中都是调皮的,更不愿意守规矩的,而对成年男士的要求却又很高,要既能赚钱养家,又要孝顺体贴,最好还得又高又帅!所以对男生就更为苛责。
但往往男生得不到接纳,反而更容易用各种方式甚至是过激的方式去换取家长的注意,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而这样又会让家长更为恼火,变为恶性循环!二、生命至重。
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希望能你能在他人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更何况是一个还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他的全部依靠就是父母。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因为种种原因忽视孩子,会让孩子下意识的去找其他人代替,也许是祖辈,也许是老师,也许是同学。
TA会希望有人能够把他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如果找不到,TA就会带着这个期待长大,带着这个期待结婚。
等到结婚,AT也会一天到晚一直询问,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几?一遍又一遍,问了又问: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如果我很坏很糟糕,你还会那样爱我那样对我吗?这就产生了那个精典话题:老婆和妈同时掉水里,你到底先救哪一个”?女生,尤其需要这一心理营养。
儿童基本心理需求

临床心理学中的五大心理需要观点,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1、生理需求:生理的需求是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其中以饥饿和渴的需要为主。
儿童会有饥饱之分,家长应满足儿童的基本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儿童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后,会产生安全的需要。
父母要多陪伴儿童成长,父母是儿童的靠山,父母在身边,儿童才会有安全感;
3、归属和爱的需求:儿童的这种需求是通过父母之间的爱与被爱的行为学习而来,父母要多信任儿童、多倾听儿童的心声,让儿童感受到爱与被爱;
4、尊重的需求:儿童也需要存在感,家长要让儿童有自信、有自尊,父母的态度尤为重要,建议鼓励儿童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对儿童表达的想法要选择尊重,对儿童的承诺要积极去履行;
5、自我实现的需求:儿童也需要被赞赏,达到自我实现。
儿童成功完成某件事后,父母应表扬儿童的努力。
儿童努力过程中也要不断鼓励,给其加油。
儿童失败后也要给儿童赞许,表扬其努力和不放弃,不要一直批评、打击儿童,以免让儿童有压抑感。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需求也至关重要。
如果儿童的心理需求在年幼时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向退缩或封闭、侵略和攻击别人两个方向的其中一个方向发展,故家长应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
如果儿童长期沉默寡言或者行为异常,建议到医院的儿童心理科就诊,完善医生问诊、心理量表测评,判断其具体情况。
孩子健康成长的5种心理营养

孩子健康成长的5种心理营养一、安全感:孩子心灵的避风港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安全感就是那肥沃的土壤。
你想啊,小树苗要是种在晃晃悠悠的石头堆里,它能茁壮成长吗?肯定不能呀。
孩子也一样,如果没有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的,那怎么能健康成长呢?父母的陪伴是给予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方式。
比如说,每天晚上给孩子讲个小故事,让他在温馨的氛围里入睡。
或者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紧紧地握住他的小手,告诉他“别怕,有爸爸妈妈在呢”。
这种陪伴就像一把大伞,能为孩子遮风挡雨,让他们心里踏实。
而且,家庭环境也要稳定和谐。
要是爸爸妈妈整天吵架,孩子就会像惊弓之鸟,心里总是慌慌的。
所以呢,为了孩子,大人们也要好好相处哦。
二、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独特性的保护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他们可能有点小调皮,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如别的孩子,但那又怎样呢?我们要无条件地接纳他们。
我邻居家有个小男孩,特别喜欢在墙上画画。
他爸妈一开始可头疼了,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调皮呢。
但后来他们想通了,这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呀。
于是,他们专门给他在房间里留了一面墙,让他尽情地画。
现在那个小男孩可自信了,而且画画也画得越来越好。
当我们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缺点时,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是有价值的。
他们就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压抑自己的天性,这样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肯定、赞美、认同:孩子自信的源泉孩子呀,就像一个个小气球,夸一夸就能飞得更高。
当孩子做了一件哪怕很小的好事,比如说主动帮你拿了个拖鞋,你就得赶紧夸他。
你可以说“宝宝真棒,真的好懂事呢”。
这时候,孩子的眼睛都会放光。
我有个朋友,她特别会夸自己的孩子。
她女儿每次考试成绩不管好坏,她都会先找闪光点夸一夸。
考得好,就夸孩子努力的结果;考得不好,就夸孩子诚实面对成绩的态度。
她女儿现在可自信了,做什么都充满干劲儿。
我们的肯定、赞美和认同就像阳光一样,能让孩子心中的自信之花灿烂地开放。
孩子成长需要的六大心理营养

孩子成长需要的六大心理营养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件大事,既让人欣喜,也让人揪心。
看着他们从呱呱落地,到慢慢学会走路、说话,甚至开始探索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作为父母的我们,简直是既骄傲又紧张啊!而在这成长的旅程中,心理营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就像人要吃饭一样,心理上也得补充“营养”,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我们就聊聊孩子成长需要的六大心理营养,顺便给爸妈们支几招,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1. 爱与关怀1.1 真情实感的陪伴首先,咱们得聊聊“爱与关怀”。
这个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真正需要用心去做的!想象一下,一个小孩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感觉不到被爱,那心里肯定会缺了块儿东西,跟缺了根筋似的,走路都不稳当。
爸妈的陪伴,真的是无价之宝。
无论是陪他玩,还是在他生病的时候守在床边,这些点滴的关怀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知道自己是被爱的。
1.2 鼓励与支持接下来是鼓励与支持。
咱们都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考试、比赛,甚至是跟小伙伴玩游戏,有时候都可能让他们感到沮丧。
这时候,爸妈的一句“没关系,咱下次再来”就能像神仙下凡一样,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动力。
孩子需要的,绝不是高压,而是信任与支持。
只要他们知道爸妈在后面撑腰,就算跌倒了,也能勇敢再爬起来。
2. 自信心的培养2.1 积极的自我认同再来说说自信心。
自信的孩子就像是阳光下的小花,怎么都能绽放得灿烂!要让孩子懂得自信的意义,首先得让他们学会欣赏自己。
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虽然画得不算好,但咱们可以说:“哇,这颜色搭配得真不错!你真有创意!”这样的鼓励,能让他们慢慢建立起自我认同感。
记住,不管结果如何,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开心就好!2.2 失败是成功之母当然,自信心的建立也离不开失败。
听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老话了吗?哈哈,真是句金玉良言!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总会有失败的时刻。
比如,学骑自行车摔了一跤,那可真是让人心疼啊。
但是,摔倒了又怎样?咱们可以跟他们说:“嘿,没事的,咱们可以再试试!下次一定会更好!”这样的鼓励,让孩子在面对挑战时,不再退缩,而是勇敢迎接。
读《心理营养》有感

读《心理营养》有感心理营养顾名思义就像需要身体营养一样,每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理的成长都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
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也是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就像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孩子需要的五大心理营养:1、无条件的接纳2、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3、安全感4、肯定,赞美,认同5、学习,认知,模范。
刚出生不久,孩子需要有人无条件地接纳,让他认为自己最重要;接下来安全感使他能够独立,然后得到肯定、赞美、认同:到了六七岁有学习的模范。
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获得快乐和自在。
孩子获得这些心理营养,等他再大一些,就能够自己选择,去学习其他生活上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
孩子在一出生时就带有性格倾向,这就是天生气质,先去观察孩子的性格倾向,父母就可以有策略地去养育,这样相处就会更轻松。
天生气质: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
每个人身上都会具备以上四种气质,但是占比是不一样的。
天生气质中养育策略:1,优点里发展,缺点里学习、2,不贴标签、3,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给他最需要的营养。
如果孩子得到的心理营养充足,那么,生命的五大天性便会自然得以良好生长,犹如生命中的五朵金花,在人生的旅程中绽放。
生命中的五朵金花:爱的能力、独立自主、联结、价值感、安全感。
孩子的世界需要安全感,安全感的来源于父母家人的陪伴,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情绪来源跟这三个关系的有关,一夫妻关系,二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三孩子和爸爸的关系。
养育孩子情绪的原则:父母尽可能的给足孩子心理营养。
切记三不要,一不要伤孩子自尊,二不要在公共场合让孩子觉得羞耻,三妈妈自己不要太焦虑。
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的时候,父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制止,制止的方法:先抓住孩子的手,眼神坚定地看着他,温和地对他说:不可以。
孩子会从这个眼神读懂自己不应该这样做,而且不会让孩子有很大的情绪波动。
特殊情况而且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采用隔离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最多可以用两次,用的次数多也没有效果,采用隔离方法的时候不要把孩子放在黑暗的角落。
孩子成长的五大营养

孩子成长的五大营养说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无论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家长,都不陌生。
但却很少有人换个角度将这五大需求转变成孩子成长必需获取的五大营养。
生理需求就像动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一样,孩子成长需要家长满足他的身理需求:吃、喝、拉、撒、睡、学、玩等等。
生理需求被满足可以提升孩子的愉悦感和舒适感。
在身理需求方面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成人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的需求。
有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到11点,还有的家长以自己的思维为孩子报名数量太多的补习班。
安全感安全感不仅包括人身安全,更包括心理安全、精神安全。
如果说孩子是一艘远航的帆船,家庭就是最好的港湾。
父母以家庭为载体给孩子提供正能量和安全感,是孩子积累自信心、勇敢做自己的一大保证。
在安全感的给予方面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父母为逞口舌之快对孩子说过分的话。
例如“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啊!”甚至有的父母直接把孩子推出门外,或者关在小屋里。
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创伤,对孩子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群体生活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而爱!孩子的成长与生命需求是不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父母应该有步骤地给孩子提供“群体生活”这一营养:四五岁接触群体生活,九岁、十岁有群体生活、有自己的伙伴。
切忌抱着孩子不松手。
足够的尊重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孩子更是如此。
我们给孩子的尊重对于他来说像太阳对于树木花草一般,可以让孩子茁壮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避免几种常见错误:一种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自己的孩子,贬低孩子,例如“你看看你,笨死了,你看看人家隔壁谁谁谁,人家数学一考试就是90多!”另一种则是一切都代孩子做主,小事大事都是自己说了算,导致孩子无法独立处理自己事情,对父母产生依赖,独立性差。
帮孩子自我实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孩子也一样。
家长要支持孩子的梦想,以梦想引导孩子实现自我。
譬如有的事情孩子一直想做,却没有机会去做,家长可以帮孩子创造机会,给孩子设计经历,让孩子去体验,哪怕只有小小的收获,也能让孩子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

人格==天生气质+后天培养(尤其是人生前18年的家庭教养)。
我们可以把孩子比喻成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具有其本身的生命力以及与其生长的所有的资源,但是它只有具备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具有心理营养才能有更好的长势长得粗壮茂盛。
生理营养,我相信各位家长应该没有问题,但你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心理营养吗?是如何需要的?什么时间需要?所有的孩子的营养一样的?我们如何给?我们自己具有这种营养吗?如果没有怎么办?。
如果心理营养不充分,孩子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什么?主要有以下三种:1、情绪不稳定。
2、人际关系不良。
3、行为偏差。
在中国13—15岁孩子的自杀和自残率偏高。
如果一个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去滋养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绽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有力量去追随自己的梦想!生物本性就是向上向善,努力展现自我的过程,更何况人!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1、0—3个月此阶段的孩子,更多是用感官感觉来生活的。
我饿了,就需要吃到奶水;我渴了,就需要喝到水;我拉了尿了,不舒服了,其他人就需要帮我整理;我冷了热了,就需要帮我加减衣服和被子。
呵呵,我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样,他们要以我的需要为己任,全面呵护我的需要。
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营养是:(1)无条件接纳。
(2)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
此阶段的心理营养更多是妈妈给予的。
在生养孩子后,妈妈体内就分泌两种物质,一种是荷尔蒙,在奶水中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另一种是本体荌,会让妈妈有满足感: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最伟大的,这种物质三个月后就会消失,这样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因为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分泌这两种物质,如果孩子得不到,他就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觅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来满足自己的这个需求,也许一生未果,也许很幸运能找到。
有更多的人会利用良好的婚姻来满足自己的这个需要:碰见一个爱自己接纳自己宽容自己的人,婚姻除了满足性和生命延续的过程,更多也在寻找自己一直缺失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成长需要的五大心理营养
许多父母非常关心孩子衣食住行方面的需要,以为只要保证了物质需要就能让孩子健
康成长。
但专家却不认同,他们表示:除了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外,父母还得给孩子
五大营养:肯定、自由、情感、宽容和梦想。
如果不予以满足,孩子就会出现缺乏“心理营养”的情况。
肯定:这是最关键的因素,这会给孩子坚毅的品质和自信心,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
小进步,多竖大拇指。
自由:如同生命必需的水,父母不能有“你选择不如我选择”的想法,要让孩子在时间、零花钱、读书、兴趣等方面有充分的自由。
情感:是父母很容易忽视的,父母要多赞美孩子,让他知道感动,用自己的善良和真
诚去尊重别人。
宽容: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其大吼大骂,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犯错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