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读书再读书》教学设计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读书再读书》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读书再读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懊悔、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悄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生字,理解并积累课文词汇。
2.难点: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囫囵吞枣”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2.你觉得读书的益处是什么?
四、参考资料
1.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
我们每个人一生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
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
2.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26.读书再读书

3、积累读书的名言;挑选5-10小节中最喜欢的一节背诵。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读书的五大好处
二、重点研读8—10小节
⒈学习第7节:读书使我们美丽。
⑴书既不是名贵的化妆品,也不是漂亮的衣服,更不是昂贵的饰品,怎么能使人美丽呢?(读句交流:读书带来的书卷气使人美丽。)
⑵理解“书卷气”与“赏心悦目”。
附板书:
26、读书再读书
商人捡石头与读书(高兴)、【懊悔】
读书的好处:受益无穷
反思
四、课堂练习
⒈积累读书的名言: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在5-10小节中,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背诵。
⑶指导朗读
⑷师生合作读第6节。
师:相信读书也曾给大家带来过身临其境的感受。(生齐读句)下面,我们也仿照这一句的写法,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媒体出示练习)
(师指点:可联系本学期学过的课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林海》、《烟台的海》等。)
⑶完成练习纸
⑷交流,评价——说出特点;语言通顺、连贯。
⑸小结。
(通过读书,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向古今中外的名人求教,展开讨论,可以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可以迈进科学的殿堂,可以踏进未知的世界。)
⑷朗读体会。
⒊齐读6——10小节。
⒋读书的益处那么多,真是难以穷尽,文中哪个词概括了这个意思?
板书:受益无穷
三、师生合作朗读第11小节,总结全文
第九册第6单元整体设计(钟)

(侧重课堂表现、语言表达)
《读书再读书》
1、用“没有……没有……但我……”句式说话
2、围绕“读书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说话。
《图书管理的小镜头》
1、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围绕“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
,,……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2、用特写镜头的方式,说说某个人看书的动作和神情。
《斯塔迪的藏书》
学习课文一二三小节,围绕“斯塔迪的藏书很多:
,他把书排列得很整齐,美观:
他很爱书:“进行说话练习。
说说“你觉得他怎么样,嗯?你觉得他这个青铜脑袋怎么样?结实得很,将来可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
《书的性格》
疏通课文,整理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性格和作者看书的态度与心情。围绕“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性格,读,我通常要。”进行语言训练。最后,请学生把所有的内容整合成一段完整的话,用上合适的连接词。
《图书管理的小镜头》本文是一课极好的读写结合的文章,作者的写作角度独特,既有局部描写,又有细节描写,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讲透写作知识点的同时,进行读写结合,模仿文章中第2、3节的写法,写写人们进超市时的局部描写,饭后散步时人物的局部描写。
《斯塔迪的藏书》学完课文,斯塔迪的形象鲜明地跃入脑海,学习27课《图书管理的小镜头》一文中细节描写,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一下如此爱书的斯塔迪,他看书时的神态和动作是怎样的呢?能否结合第27课学到的细节描写的方法,抓住他的神态动作写出斯塔迪全神贯注地阅读呢?
单元整体设计
语文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
设计项目
内容分类
具体描述
教材解读,
文本分类i
精读篇目
《读书再读书》
本文以故事为线索,开头即以故事引入:用商人捡石头的故事来比喻读书,说明人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净化心灵就如同商人获得宝石一般珍贵。这样的开头,笔墨不多,却显得生动活泼;作者形象的把读书比作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好处比做宝石,将“书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这一主题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既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后文论述读书的好处做了良好的铺垫。这个故事中的“懊悔”一词又成了后文论述的线索。故事中的商人由于捡到的石头变成了宝石而懊悔自己捡得太少了,作者在之后的叙述中又提到“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这又进一步引发读者思考:这两者的懊悔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而这种内在联系又恰恰是后文学习的依托——课文第5—10节从人们喜欢读书的原因中总结出5种读书的好处,作者用舒缓的笔调将这些好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幡然领悟:商人捡石头就如同我们读书再读书,而商人得到的宝石正如读者从书中得到的益处,只有坚持不懈的博览群书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取知识财富。这也正是上文所述的两者懊悔的内在联系,而学生只有在了解这种联系之后才能进一步体会故事中“石头变宝石”的内在含义。作者首先通过故事引出自己的观点:“书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读书能让人受益无穷”。而后用各种论据对其进行论述。文章的第四节中用作者的切身体会阐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同时又点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这是一种事实论据。课文第5—10节用总起分述的方法阐述了读书的5种好处:读书使人视野开阔,使人情趣高雅,使人美丽,使人思想深邃,使人多活几度生命;而在每一种好处的表达中,作者均用了“概括写——具体写”的方式,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一目了然,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论述的条理性和说服力。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阐述读书的好处,作者分别寻找了不同的切入口,如:用“没有……没有……但……”的句式来加重语气,阐述读书使人视野开阔;引用泰戈尔的《金色花》引人入胜,点明读书使人情趣高雅;风趣地鼓励读者“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脑中”,当然这里的‘偷’指的是通过读书将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以此来说明读书使人思想深邃……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作者在文章最后一节直接点明主题,号召读者抽出时间多读书,告诉小读者“书是奇迹”,这样的表达使得文章条理清晰、主题鲜明。
《读书再读书》教学说明

《读书再读书》教学说明
《读书再读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
让学生了解作者用总分的方法详述了读书的5种好处,并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由陆游的一句读书格言引入:书到用时方恨少。
让学生就这句话质疑,预
设问题:
(1)为什么说书到用时方恨少?
(2)读书究竟有什么好处?
2、解决第一个问题: 读书究竟有哪些好处?
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请学生根据学习单分组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学习单上的一些提示与练习,帮助他们读懂文章。
通过自主学习告诉学生读书使人收益很多,课文例举了读书的5种好处,每种好处的论述都是独立成节的,作者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先——总起,后——分述,分别详细介绍了读书的5种好处,使文章条理清晰,这么好的写作方法,都是得益于读书的功劳。
3、读书的好处真不少,作者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她从小到大也读了不少书,可为什么还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呢?此时再回到开头,讲述商人捡石头的故事,说说故事与读书有什么关系?通过第一个问题的铺垫,学生就会明白读书就好比捡石头,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书读得太少,因此我们要“读书再读书”。
此时板书:读书再读书,学生或许才会真正理解“读书再读书”的含义。
同时告诉学生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下文,告诉我们在读书过程中获取知识,净化心灵,如同商人获得宝石一般珍贵,这样的写作技巧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说理变得更为生动、活泼,有说服力,这也是读书的功劳。
26读书再读书

我没有去过非洲大陆, 但我( )。
☆ 我没有 ☆☆ 我没有
但我却 身临其境。
,但我却
,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没有 ,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
是啊,有这么多的人喜欢读书,难怪作者 要勉励大家要多读书。齐读最后一节。
“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 石噢”。这“捡宝石”与“读书”有什么关 系? 口头练习: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 法?
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2、总结出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总结读书的五种益处 那么多人喜欢读书是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使我们情趣 高雅;使我们美丽;使我们思想深邃; 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
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 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 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这是在文章的第4小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 下。思考:商人懊悔,作者为什么也要懊 悔呢?
联系这一节解释词语
囫囵吞枣:
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 地笼统接受。文章指作者小时候读《女游 击队长》时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懊悔: 因自己的言行失误而烦恼后悔。
默读5-10小节,讨论: 1、6-10小节作者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一个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 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 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 他掏出石头,发现它们都变成了宝石!商 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 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 的是,捡得太少了。
根据故事填空 这个故事中石头是指( 知识 )。 宝石是指( )。 书籍 之所以商人很高兴,是因为( 石头变成了宝石,也就是指书籍的 )。 内容变成了我们的知识 懊悔是因为( 石头捡得太少了,也就是 指书籍读得太少了 )。
《读书再读书》教学详案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读书、爱书名言。
在学校举办的书节中,同学们积累了不少的读书名言。
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
好,同学们积累的名言真不少,时间关系,我们先交流到这里,该上课了!上课(师生问好)(一)引入课前,同学们交流了不少读书名言,相信智者们的读书感受,定会给你不少启示和同感。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读书的课文。
请你来介绍一下作者:(请同学念)作者李晓玲,是厦门广播电台的儿童节目主持人,同时也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
她写的《写给小读者》丛书,在全国反响强烈,被誉为“孩子心灵成长的新童话”。
她的成长经历和书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读书,她的感受是——读书再读书。
(读课题)注意一个“再”字,读得更好听些。
(二)初读质疑。
1、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读书不去思考,就等于吃了饭而不消化,我们要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做一个会读书的人。
打开书本轻声快速读课文,读完后,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2、交流。
(概括主要问题,写在黑板上。
)会不会提问,体现了一个同学的质疑能力,(板书质疑)谁先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课文为什么要穿插一个小故事?“亲爱的小读者,读书也如此。
”一句中,“如此”指的是什么?读书为什么会给人带来丰富的人生?)……(三)再读理解过渡: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的针对文章的内容,有的针对文章的写法,很有针对性,都是文章理解的重点。
恩,真会读书!有了问题,怎么办?对,让我们再读书,解决问题。
1、为什么要穿插这个故事,有人疑惑,谁愿来介绍这个故事?读:出示: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
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都是宝石。
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
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捡得太少了。
2、商人懊悔什么?(捡得太少了,因为石头变成了宝石。
)3、啊,看来,如果这商人知道石头可以变宝石的话,他就是搬座山回去也愿意啊!让我们用读来感受商人的懊悔!(天亮了,预备读—)“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都是宝石。
语文课文《读书再读书》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doc

语文课文《读书再读书》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我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在于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运用喜欢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取代教师无微不至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独特的感性体验取代课堂的众口一说,千篇一律。
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激趣引入、增加兴趣一开始,我用谜语来导入: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请打一物)。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紧接着请学生说一句有关书的比喻句,感性的让学生体会到书的重要性。
二、自主阅读,感悟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本文层次分明,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课文中的一些语言的内涵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所以我将教学重点放在5-10节上,先师生配合朗读,找出课文列举的读书的五种好处,再将这部分的内容,设计了一个学习包,分小组学习。
要求:各组长打开学习包,选择你们喜欢的那一节,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每小节的学习要求分别是第6节:造句(阅读新体验3),提示:①读句2遍;②思考1、2分句是什么关系?3、4分句与第1、2分句又是什么关系?第7节:质疑问难,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第8节:①理解悄然赏心悦目的意思。
②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意思?第9节:①如何理解这里的偷和装在自己的脑子里?②既然说偷,为什么还说好呢?第10节:丰富的人生指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学习情况,并作交流。
《读书再读书》教案

《读书再读书》教案学习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
理解懊悔、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悄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激发兴趣1.师:(1)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2)懊悔是什么意思?(懊恼、悔恨)(3)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
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都是宝石。
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
(4)他为什么高兴,又懊悔什么呢?2.过渡:是啊!像这种既高兴又懊悔的事在我们生活中时常出现,好比读书就是如此。
3.板书:读书。
二、学习课文第3、4节,揭示课题1.作者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对我们谈了他读书的切身体会,请你默读课文3、4小节,用划出读书的好处及作者现在的懊悔。
2.学生读课文3、4节,并划句。
3.指名交流。
4.小结,并把课题补充完整。
师:为了使自己在长大成人后,不至于懊悔自己书读得太少,我们现在就应该读书再读书。
(补充课题,齐读)5.过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它究竟有哪些好处呢?三、学习课文第511节1.接龙读课文610节,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划出读书的好处。
2.课文向我们列举了读书的五种好处,它们分别是。
作者用了相同的写作方法:先(生答概括)后(生答具体),分别用5小节详细介绍了读书的5种好处。
现在分小组学习这部分内容。
3.分小组学习。
各组长打开学习包,选择你们喜欢的那一节,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每小节的学习要求分别是:第6节:造句(阅读新体验3)提示:①读句2遍;②思考1、2分句是什么关系?3、4分句与1、2分句又是什么关系?第7节:质疑问难,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第8节:①理解悄然、赏心悦目的意思。
②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册《读书再读书》教学设计
第九册《读书再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词语若干个。
理解并积累“懊悔、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悄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2、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2、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关于读书的名言,你能说出几条吗?学生交流。
师也出示几条: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请学生读一读。
2、出示课题:31读书再读书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师:那就让我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吧。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接龙读课文。
思考:
读书有什么好处?哪几节写到了?
生交流。
3、指名读5——10小节。
出示:
那么多人喜欢读书,是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准备,交流。
4、穿插阅读新体验3
照样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点理解:
(1)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
既然说是“偷”,为什么还说好?
(这里的“偷”字可理解“学”,装在自己的脑子里,可理解把别人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
)
(2)不读书的人,只有一个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丰富的人生”就是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的古今中外的人物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
6、指导朗读5——10小节。
7、师:读书的好处真是多多,读书为作者带来了什么好处?
生自由读第四小节。
出示练习:
读书给作者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生自由准备,交流。
8、穿插说写双通道
读书带给你什么好处?用总起分述的方法说一说,课后写下来。
生自由准备,交流。
8、师;读书带给作者那么多好处的同时,作者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心情呢?
出示练习:
作者懊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庆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交流。
9、师:作者除了在文中写到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并列举了五种读书的好处之外,还写到了什么?
生交流。
生默读1——3小节。
思考:阅读新体验1
说说课文开头为什么要讲一个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它与读书有什
么关系?
(通过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引出课文,形象地把读书比喻成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益处比作宝石,便于读者了解读书的益处。
)
10、师: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作者由衷地号召我们小读者——
生读第11小节的有关语句。
三、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说写双通道。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文章。
1、开展“以书为友,走近名家”的读书活动。
教学板书:
31读书再读书
故事引入(比喻)
作者读书的切身体会
五种读书的好处
号召多读书。
教学反思:文章以真挚诚恳地语言讲述了读书的好处,号召广大青少年要热爱读书,应该说对语文学习,提高学生对书籍的热爱有很大的作用。
文章从作者的亲身经历谈起,很有说服力,而且非常深入地谈到读书的各种作用,我觉得非常实用,学生也学得很投入。
最后的读读写写,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写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表达都很真实,说明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