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

合集下载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PPT课件18 人教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PPT课件18 人教版

考考你
动脉和心室相连的血管有什么结构? 有何作用?
动脉瓣
返回
心脏的结构 心脏的功能 血液循环
观察思
心脏的功能
心考脏左右两部分是完全隔开的,由这
两部分泵出的血液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呢?
走进生活
返回
心脏的结构 心脏的功能
小 结
血液循环
走进生活
返回
心脏的结构 心脏的功能 血液循环 走进生活
模拟体验:我是一个 红细胞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共17张PPT)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共17张PPT)
静脉血变成
(4)血液从A到C,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动__脉__血_, 原因是因为B与D之间进行了[①] 氧气 与 [②] 二氧化碳的交换。
LOGO
祝愿大家: 拥有健康的心脏, 享受快乐的人生!
这种药物? ( A)
A.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人体内某血液循环图解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LOGO 右心室 → A → B → C → 左心房 ①↓↑② D
(1)这是人体的 肺 循环图解。 (2)C、D代表的结构分别是 肺静脉 和 肺泡 。
(3)B与D在结构上的相同之处都是由一层 上皮细胞 构成。
肺循环:
动脉血
静脉血
左肺 心静
肺 部 毛
肺 动
右 心
房脉 细 脉



氧 二氧 化碳
肺泡
在肺循环中,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
1、血液循环 动脉血
变成
静脉血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左 体循环:心
LOGO
3、血压 概 念: 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正常值:收舒缩张压压为为18—2——1182.7千千帕帕,
测 量: 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高血压:血压持续高于18.7/12千帕 低血压:血压持续低于12/6.7千帕
收舒 缩张 压压
LOGO
达标反馈
填空题
1推、动血血液液循在环__的心__原脏__动__力_和来_自___血____心__管__脏____所__组。成心的脏管的道搏系动
在两条循环路径中,血液的成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完整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完整版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由心肌构成。 2、有瓣膜。
3、心室壁比心房壁 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 壁厚。
输送血液的泵 —— 心脏
第二课时
一.血液循环的路径
1、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2、体循环的起点是什么?终 点是什么? 肺循环的起点是什么?终 点是什么?
3、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 相连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互不相通的。 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 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 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 室。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 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 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 用。
2、心室收缩
动脉瓣
动脉瓣只能使血液由心室 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
血液流动的方向 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心脏工作示意图
心脏结构
名称 左心室 右心室 左心房 特点 壁最厚、肌肉最发达,其 中血液为动脉血 壁厚次于左心室、肌肉发 达,其中血液为静脉血 较心室壁薄,弹性小,其 中血液为动脉血 与之相连的血管及血 液类型 主动脉——动脉血 肺动脉——静脉血 肺静脉——动脉血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 脉之间有动脉瓣。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有 什么作用?
这些瓣膜能开能闭, 控制着血流方向。 动脉瓣是在动 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 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 脉里面吗? 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 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 房流向心室。 房流向心室。 动脉瓣只能朝向动 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 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 流。
(全身)
右心房 右心室
(肺)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康。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①~④表示心脏四腔,其中表示左、右心房的是 ( B )
A.①、②
B.③、①
C.④、②
D.③、④
5.(2021·珠海质检)如图是心脏解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内部的肌肉壁将心脏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
B.与③④相连的血管分别是①主动脉和②肺动脉
C.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使血液从心室流向心房
(3)⑤的名称是___瓣__膜____,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4)血液从⑥出发,流经血管③,在组织细胞处完成物质交换,由血管⑧送回⑦,这 一循环途径称为___体__循__环____。 (5)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图二,当皮肤轻微划伤后能促进止血和 加速血液凝固的血细胞是[___③____]___血__小__板____。如果人体有炎症时,[___②____] ___白__细__胞____的数量会增多。
【知识点二】血液循环
8.下面有关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动脉就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B.动脉血就是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C.静脉就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D.静脉血就是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
9.(2017·广东学业考)氧进入血液后,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需要 ( B )
(1)结构[7]左心房和[9]___左__心__室____中流的是___动__脉____血。 (2)结构[2]和[5]间、结构[7]和[9]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房__室____瓣。 (3)将血液从心脏送出的血管是[3]___肺__动__脉____和[8]主动脉,前者将血液送至肺泡 外的毛细血管进行___气__体__交__换____。
18.(2021·江门质检)根据你对瓣膜的理解推测:当左心室收缩时,心脏瓣膜开闭情

教案课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案课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优秀教案课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 心脏的功能: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

3. 心脏的跳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正常成年人的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跳动。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

2. 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心脏的功能。

3. 运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与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血液循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心脏的结构:展示心脏的图片和模型,详细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功能。

3. 讲解心脏的功能:阐述心脏如何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维持血液循环。

4. 讲解心脏的跳动:介绍心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心脏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案例分析:分析心脏疾病对健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心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呈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便于学生记忆。

10.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心脏跳动和心率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心脏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心脏的图片、模型、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心脏疾病案例分析资料。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本节课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的重要概念是:血液循环途径。

它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为人体组织细胞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生物课程标准》对这一节课的要求是;概述血液循环途径。

本课的维度目标属于知识目标。

学习水平是理解水平,行为动词是“概述”,学习内容是概述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教材分析《血液循环途径》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的内容。

学生是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及心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的养料、通过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是如何到达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体外,这些重要的生理功能都需要通过人体血液循环参与完成。

那么人体血液循环途径有哪些?血液流经各途径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就是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内容。

同时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需要突破的难点。

它将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认同人体是一统一整体的观点。

同时也为后续章节中学习体内废物的排出及激素的运输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节学习内容是整个一章的核心和重点,在整本书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优势:六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对心脏结构及其功能有了深刻的理解,活动中他们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意识,热情很高,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会充满期待。

劣势:由于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课堂专注力不强,因此在理解体循环、肺循环血液成分变化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

教学重点、难点课标要求:概述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血液是运输物质的,血流的管道是血管,动力是心脏。

那么血液运输经历什么样的途径,是不是动脉血管里流的就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是静脉血流的?这对学生来说都是神秘陌生但又必须要搞懂的,因此把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说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听课记录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听课记录

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问候学生并开启课堂:“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心脏。

你们知道吗,心脏被誉为‘输送血液的泵’,它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你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心脏在跳动’?心脏跳动的作用是什么?”3、展示心脏跳动的动画或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心脏的跳动和血液流动。

学生活动:1.学生回应教师问候,并集中注意力。

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回答。

3.观看动画或模型,对心脏的跳动和血液流动产生好奇。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和展示动画,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学生对心脏功能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心脏结构介绍:详细讲解心脏的位置、形态和内部结构,包括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瓣膜、心肌等。

2、心脏功能解释:通过动画或图示展示心脏的跳动过程,解释心脏如何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强调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的重要性。

3、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心脏与身体其他器官的关系,如肺部如何为血液提供氧气,身体各部位如何依赖心脏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等。

4、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心脏病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心脏的方法。

5、归纳总结:总结心脏的结构、功能以及与身体其他器官的关系,强调心脏在人体内的核心作用。

学生活动:1.认真听讲,记录教师讲解的关键信息。

2.观看动画或图示,了解心脏的跳动过程和功能。

3.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心脏功能的理解,并提出疑问。

4.听讲案例分析,了解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5.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详细且生动,通过讲解、图示、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心脏的相关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整理一下有收获
• 1.如果血液从右心室出发,你能推出再回到心脏的途径吗?
右心室 肺动脉 肺动脉分支 肺部毛细血管 肺部小静脉 肺静脉 左心房
2.如果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心脏的途径? 左心室 主动脉 主动脉分支 全身毛细血管 全身小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二、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血管所构 成的密闭管道里循环流动, 给组织细胞送去氧气和营养 物质,带走二氧化碳等代谢 废物的过程。
03
上腔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瓣膜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03
右心房 右心室
上 房 下 室 左心房
左心室
房间 地下室
03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肺动脉
主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03
05 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呢?
思考
1. 左右心房收缩,血液泵至左右心室,左右心室 舒张。 动脉瓣:关闭 房室瓣:开放 2. 左右心室收缩,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左右心 房舒张。 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关闭 3. 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血液流回心房。





表示动脉血的流动方向 表示静脉血的流动方向
肺循环
1.物质交换
氧气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静脉血
动脉血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泡
2.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 静脉→左心房
整理提升
肺静4脉
上、下腔静脉 6
全身各 级静5脉
氧气
肺部毛细 血管3网
肺泡
二氧化碳
右7心房
右1心 室
左心5 房 二氧化碳等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过程
五、小结和反思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例如,增设了心脏的位置、形态、方位的区分;引导学生设计实施了“水灌流心脏的实验”;补充了算一算心脏在工作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和收缩期的时间等教学环节。

这些教学环节,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

教师在本节课中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多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攻破重点和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