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合集下载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57504标准曲线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57504标准曲线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57504标准曲线在化工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而其57504标准曲线则是对其浓度进行精确测定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57504标准曲线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此提供有价值的文章内容。

1. 背景介绍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是一类常用的清洁剂,其主要成分是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品。

这种化学品对于去除油脂和污垢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洗涤剂、清洁剂和卫生用品中被广泛应用。

而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成分浓度进行准确测定,而57504标准曲线正是用来进行这一目的的。

2. 57504标准曲线的作用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57504标准曲线是一种用来测定其成分浓度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定洗涤剂在一系列稀释浓度下的吸光度,建立起一条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从而可以通过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来反推其成分浓度。

这种标准曲线可以为化验或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控。

3. 如何绘制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57504标准曲线要绘制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57504标准曲线,首先需要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洗涤剂溶液,并将它们分别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进行吸光度测定。

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出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图,并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得出标准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这样,就可以通过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并代入标准曲线的方程中,来计算出其成分的浓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阴离子合成洗涤剂57504标准曲线的准确绘制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才能绘制出准确可靠的标准曲线,从而保证对产品成分浓度的准确测定。

在相关实验和生产中,要格外重视对于标准曲线的绘制和使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通过对阴离子合成洗涤剂57504标准曲线的深度评估,介绍了其在化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并共享了个人对于其意义的理解。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1.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即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肥皂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物质,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在消毒企业中广泛使用,但是如果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控制不当,会造成洗涤剂在餐具上的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作为一种非食用的合成化学物质,应控制人体的摄入。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规定,采用化学消毒法的餐(饮)具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应不得检出。

出现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合格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部分单位使用的洗涤剂不合格;2、使用量过大,未经足够量清水冲洗;2、餐具漂洗池内清洗用水重复使用或餐具数量多,造成交叉污染,进而残存在餐(饮)具中;2.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类可用于食品防腐、护色的添加剂。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其能够赋予肉制品特有的红色,有效改善组织结构;它还可以作为防腐剂,对肉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亚硝酸盐添加到肉制品中,可保障理想的色泽及风味,并且延长保质期。

但高剂量的亚硝酸盐会产生很大毒性,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为保证食品安全,确保公众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贮存、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

人体内若亚硝酸盐积聚过量,血液中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会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仅没有载氧能力,还会阻碍正常血红蛋白氧的释放,导致人体缺氧窒息。

大量亚硝酸盐还会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心肌缺氧状况进一步恶化,加速机体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表现为皮肤青紫、呕吐、血压降低、抽搐等。

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N-亚硝胺的前体物,食物中的亚硝酸盐与胺类或酰胺类同时存在,就会形成强致癌性的亚硝基化合物。

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一次多量或者长期摄入都会引起癌症,特别是胃癌。

出现亚硝酸盐不合格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了非法添加的原料;2、餐饮服务单位为了肉制品的色泽和保质期,违规添加了亚硝酸盐。

复用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超标原因分析及建议

复用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超标原因分析及建议

复用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超标原因分析及建议作者:张海娜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下》2023年第10期摘要: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作为洗洁精的主要成分,如果在洗涤过程中未被充分冲洗干净而残留在复用餐饮具表面,就会经由食物接触进入人体内,长年累月蓄积很可能会对人们健康产生危害。

监管部门每年都会对餐饮行业复用餐饮具的卫生安全性进行检测,但是复用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合格的现象还是常有发生。

本文分析了复用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超标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复用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n Reasons of Excessive Use of Anion Synthetic Detergent for TablewareZHANG Haina(Chaoyang Inspection Testing Center, Chaoyang 122000, China)Abstract:Anionic synthetic detergent, as the main component of detergent, will enter the human body through food contact if it is not fully washed in the washing process and remains on the surface of reuse tableware,and it is likely to be harmful to people’s health if it is accumu lated for many years. Every year,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will test the hygiene and safety of reuse tableware in the catering industry, but the phenomenon of unqualified anionic synthetic detergent for reuse tableware still often occu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excessive use of anion synthetic detergent for tablewa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words: reuse tableware; anionic synthetic detergent; test现如今,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日益进步的大环境下,人们对食品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政府监管部门有着更多的期待。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测定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测定

FHZDZDXS0101 地下水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F-HZ-DZ-DXS-0101地下水—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测定。

最低检测量为5μg,若取100mL水样进行测定,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L。

2 原理阴离子洗涤剂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洗涤剂是烷基苯磺酸钠,当其在水中浓度过大时,易使水产生泡沫,影响感官性状,同时由于烷基苯磺酸盐不易被氧化和生物分解,往往随着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进入地表水、地下水中,是水质污染评价的一项指标。

阴离子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以及烷基磺酸钠)和亚甲蓝作用生成蓝色化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中,当用氯仿萃取后,此蓝色化合物进入氯仿层中,而未作用的亚甲蓝则仍留在水相中,根据氯仿层蓝色的强度,以标准比较法计算水中阴离子洗涤剂的浓度。

能与亚甲蓝反应的物质对本法均有干扰。

酚、有机硫酸盐、磺酸盐及大量氯化物、硝酸盐、硫氰化物等均可使结果偏高。

试验证明水中常见的Cl-允许含量为600 mg/L、NO3-为40mg/L。

二者同时存在时,允许含量为Cl- 300mg/L,NO3- 20mg/L。

3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本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二次去离子水或等效纯水。

3.1 三氯甲烷(氯仿,CHCl3)。

3.2 亚甲蓝溶液:称取30mg亚甲蓝(C6H18ClN3S·3H2O)溶于500mL纯水中,加入6.8mL 硫酸(ρ1.84g/mL),加50g磷酸二氢钠(NaH2PO4·H2O),溶解后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3.3 洗涤液:取6.8mL硫酸(ρ1.84g/mL)及50g磷酸二氢钠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3.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3.4.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贮备溶液,1.00mg/mL:称取0.5000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12H25·C6H4·SO3Na)溶于纯水中,移入5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标准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标准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标准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是一种常用的洗涤剂成分,广泛应用于洗衣、洗碗、洗洁精等家庭清洁用品中。

为了确保洗涤剂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下面是关于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目的和范围这部分内容应该明确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标准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是确保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安全和环境要求。

范围应包括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种类、应用范围以及适用于该类洗涤剂的检测方法等。

二、检测原理和方法这部分内容应该描述评估和检测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方法和原理。

涉及的内容可以包括样品的制备方法、分析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检测过程中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

其中,还应该说明不同检测方法的选择原则和优缺点,以及检测结果的评估指标和判定标准。

三、检测项目和指标这部分内容应列举需要检测的项目和相关的质量或安全指标。

例如,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活性物质含量、表面活性剂的降解产物、重金属残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等。

对每个项目,应明确指出其定量检测方法和相应的标准限值。

四、样品采集和处理这部分内容应描述样品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样品的采集时间和地点选择、采样容器和保管条件、样品的预处理步骤等。

此外,应指出不同样品类型(例如液体洗涤剂、固体洗涤剂)的处理方法和相关仪器设备的选择。

五、检测结果的评估和判定这部分内容应说明对检测结果的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可以包括对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比对和异常值处理等。

对于不同检测项目,应提供相应的定量或定性评估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达到质量或安全标准。

六、质量控制要求这部分内容应说明在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

涉及的内容可以包括仪器设备的校准和验证、样品的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分析的质量管理等。

还应对不同实验步骤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七、报告和文件要求这部分内容应说明检测报告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包括报告格式、数据统计方法、记录保存时间等。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标准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标准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标准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是一种常见的洗涤剂类型,用于清洁衣物、家具、地板等各种表面。

为了确保洗涤剂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测。

1. 检测目的和方法:- 目的:检测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

- 方法:通常采用仪器分析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等。

2. 检测项目:-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阴离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含量决定了洗涤剂的清洁性能。

可以采用HPLC或GC方法测定。

- pH值:洗涤剂的pH值对于与水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及洁净效果有重要影响。

可以使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

-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需要检测洗涤剂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通常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等方法。

- 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某些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如苯、甲醛等。

可以通过GC方法进行测定。

3. 检测标准:- 国内标准:中国国家标准(GB)是指洗涤剂类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如《洗涤剂通用技术条件》(GB/T 13171-2014)和《表面活性剂试验方法》(GB/T 5173-2014)等,这些标准规定了洗涤剂的分类、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

- 国际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等组织也制定了与洗涤剂相关的标准,如ISO 28765:2016《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编配物》和ASTMD460-12《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测定》等。

4. 检测流程:- 样品准备:根据洗涤剂的使用情况选择相应的测试样本。

- 检测仪器校准:校准仪器,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样品处理:根据实验要求,提取洗涤剂中的有关成分,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重金属、VOCs等。

- 仪器测定:使用所选的仪器进行样品测定,记录和计算结果。

- 结果分析和评估:根据标准要求,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洗涤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生活饮用水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操作规程

生活饮用水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操作规程

生活饮用水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操作规程生活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源之一,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则是人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清洁剂之一、了解生活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含量和质量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生活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的操作规程,以保障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1.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测定样品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2.高纯度的甲醇和水:作为色谱仪的流动相。

3.高纯度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标准品:用于校准色谱仪的峰面积与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浓度的关系。

4.1%甲醇溶液:用于洗涤和准备样品。

5.离心管:用于离心样品和试剂。

6.1.5mL离心管:用于保存样品和试剂。

7.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分析和计算实验结果。

二、样品准备和处理1.将待测样品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进行萃取。

将100mL样品放入离心管中,加入1mL的1%甲醇溶液,摇匀。

2. 使用离心机将离心管在8000rpm下离心5分钟,使样品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沉淀到离心管底部。

3.将上清液抽取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标记为样品。

4.根据实验需要,可以对样品进行稀释处理,使其在检测范围内。

三、色谱仪设置1.打开高效液相色谱仪,并进行预热和稳定时间。

2.设置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

3.根据所测样品的性质,在色谱柱中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和梯度。

4.根据具体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质控。

四、样品检测1.通过色谱仪的自动进样器将标定样品和待测样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样。

2.调节色谱仪的检测参数,如流速、柱温、检测波长等。

3.开始样品检测。

通过色谱仪测量样品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峰面积,并根据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标准曲线计算其浓度。

4.记录实验测量数据并储存。

五、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1.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导入测量数据,并根据标准曲线进行定量计算。

2.计算和比较不同样品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含量。

3.对于测量结果异常的样品,可以进行重复测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合格整改书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合格整改书

整改书一、关于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合格的情况1.公司对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进行了抽样检验,发现部分产品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符合相关标准,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2.不合格表现主要包括产品PH值不稳定、活性成分含量偏低、乳化效果不佳等问题。

3.不合格产品已在市场出售,可能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和产品质量信誉。

二、整改措施1.立即暂停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全面排查产品信息并回收召回不合格产品。

2.建立起合格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的完整档案记录,确保完整追溯和核查。

3.全面检查生产工艺和原材料采购流程,确保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严格把关产品质量。

4.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5.完善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

6.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严格筛选和考核,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7.制定整改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监督、跟进整改工作进度。

8.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积极接受并配合监督检查。

三、预防措施1.全面深入开展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

2.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4.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提供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5.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产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流程。

四、整改后的保证措施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记录和档案,确保产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和追溯性。

2.建立起严格的品质标准和QC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3.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用户意见。

4.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5.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公司将严格按照整改计划和预防措施的要求,认真落实整改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司声誉不受影响。

希望能够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用户的理解和支持,共同致力于保障用户的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肥皂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物质,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在消毒企业中广泛使用。

但是,如果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控制不当,会造成洗涤剂在餐具上的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一种非食用的合成化学物质,应控制人体的摄入。

GB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规定,采用化学消毒法的餐(饮)具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应不得检出。

餐(饮)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原因可能是:餐(饮)具消毒单位使用的洗涤剂不合格或使用量过大,未经足够量清水冲洗,餐具漂洗池内清洗用水重复使用,餐具数量多,造成交叉污染,进而残存在餐(饮)具中。

2.苯甲酸
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防腐保鲜剂,被用来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实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苯甲酸及其钠盐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原理是干扰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氨基酸的吸附、降低酶的活性,长期过量食用苯甲酸及其钠
盐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在豆制品中不得使用。

出现苯甲酸及其钠盐不合格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生产企业在不懂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添加。

2、生产企业在了解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情况下,为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进行的超量或非法添加。

3、生产企业原料控制不严,使用了超限量添加或者非法添加的原辅料。

3.标签
食品标签标识是对食品基本信息的说明,是判断食品质量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质量优劣与好坏的重要途径。

标签营养成分等标注信息正确,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知情选择,选择更利于自身健康的食品,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增加对产品的信任感。

根据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
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内容,并且标签标识应真实、完整。

本次抽检的腰果产品标签中配料“盐”不符合GB 7718-2011的要求,应规范配料名称为“食用盐”;产品标准代号GB/T 5835-2009 干制红枣与实际产品名称腰果不符,不符合GB 7718-2011的要求;营养成分表中的蛋白质含量数值的修约间隔为1,不符合GB 28050-2011中蛋白质含量数值的修约间隔为0.1的要求。

产品标签不合格,可能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存在重产品、轻标签的观念,对标签要求不了解的情况仍然存在;二是个别企业存在一次性排版印刷标签量过大,为节约成本,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及时更改、替换新的标签。

对于食品标签标识虚假标注、夸大标注等问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结合产品实际,建立完善标签标识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具体要求,主动开展自查自纠,保证食品标签标识内容真实、规范,易于消费者辨认和识读,不得违法违规标注。

对自查中发现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及时向所在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相关食品监管部门,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标签标识行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消费、安全消费。

4.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简称DON)
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和粉红镰刀菌产生的次级产物,是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谷物及其制品中最常见的一类污染性真菌毒素。

由于具有引发动物呕吐的特征,又称呕吐毒素。

DON的性质稳定,耐热、耐压、耐弱酸、耐储藏,一般的食品加工不能破坏其结构,除了能引起呕吐、腹泻、发热甚至死亡等急性中毒症状外,还可导致贫血、食管癌等,DON常与其他霉菌毒素共同污染农作物,发生协同作用,导致毒性增强。

我国GB 2761-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规定,食品中DON限量为1000μg/kg。

小麦粉中的DON检高于国家标准限量值,主要原因应该是谷物在田间受到禾谷镰刀菌等真菌侵染,导致小麦发生赤霉病和玉米穗腐病,在储藏的时候没有控制好环境温度、湿度,从而导致其繁殖并产生毒素。

在我国,由于长江流域的温度适宜,湿度偏大,是我国麦类及其他谷物赤霉病的流行的主要区域。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加强“从田间到加工过程”的全链条风险控制,构建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关键环节层层把关,减低污染风险。

加强抗病品种培育、轮作倒茬、疫情预报和病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在小麦抽穗扬花等时段加大谷物真菌污染的防控力度,从源头杜绝和减少污染。

加强粮食收购和储运监测的监管,严控污染小麦进入食
品流通和加工环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大对原料的把关,通过加大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验力度,避免采购来自赤霉病发病区域的原料和使用超标粮食作为食品原料;同时,加强对面粉产品生产过程防控管理及产品出厂检验。

5.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恒温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

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恒温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餐具中检测大肠菌群,主要原因是餐具清洁消毒不够,以及在保存过程中受到污染。

专家表示,菌落总数、真菌、大肠菌群是衡量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微生物指标,如果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可能会引起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