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制衣)厂基本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
服装厂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

服装(制衣)厂基本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1.梭织服装制作基本工作程序定单用规格表(款式样、批办样、产前样)梭织服装在制作前要先填写好定单规格表,按照制作服装的不同样办,定单规格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1.1 报价用规格表------款式样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的用料计算。
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
对生产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
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
样品规格表------批办样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
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
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
大货生产规格表------产前样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
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
如果用以前的规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布料物料进厂检验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服装厂基本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

服装厂基本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1. 服装生产流程在服装生产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基本的流程:1.1 设计和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师根据市场需求和潮流趋势,设计出服装样品。
这个阶段也包括材料的选取和面料的购买,以及样品制作和修改。
1.2 裁剪和缝制阶段一旦设计确定,就会进行面料的裁剪,然后进行缝制。
这个阶段需要高度熟练的工人和精良的设备来确保服装质量。
1.3 完成和整理阶段在服装裁剪和缝制完成后,会进行整理和修整,包括线头的剪除和外观的整理。
这个阶段也包括配件的缝制和加工。
1.4 检验和包装阶段最后一步是检验和包装。
在这个阶段,会对服装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无瑕疵。
然后进行包装,准备发往客户。
2. 服装生产检验标准2.1 面料检验•色牢度测试:主要测试服装面料的染色是否牢固,避免在日常使用中褪色或渗色。
•拉伸性能测试:测试面料的拉伸性能,确保服装穿着舒适。
•磨损测试:通过磨损测试检测面料的耐磨性能,避免穿着后表面毛糙或破损。
2.2 缝制检验•缝合牢固性测试:检测服装的每个接缝处是否牢固,避免使用过程中裂缝。
•尺寸测量:确保服装尺寸符合要求,保证顾客穿着舒适。
•平整度测试:检测服装外观是否整洁平整,避免走线不直或歪斜。
2.3 成品检验•外观检查:检查服装整体外观,包括颜色、图案和配件是否符合要求。
•细节检测:检查细节工艺,确保每个细节处都符合标准,如钮扣、拉链等。
•标识检测:确认服装标识是否完整清晰,避免混淆或误导消费者。
3. 结语服装厂的基本生产流程和检验标准对于确保服装质量和顾客满意至关重要。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生产流程和检验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服装质量,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服装生产流程和检验标准,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服装生产质量。
服装厂基本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

服装厂基本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一、服装厂基本生产流程服装厂的基本生产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和样衣制作首先,根据市场需求和设计师的设计意向,服装厂会进行服装设计。
设计师通常会使用专业的设计软件进行服装的绘制和图案的设计。
一旦设计完成,样衣制作阶段开始,制样师根据设计师提供的图纸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面料和配料,并进行裁剪和缝制,制作出样衣。
2. 面料采购和加工在样衣制作完成后,服装厂会根据样衣的面料和配料要求,进行面料的采购。
面料的采购通常包括选择供应商、比较价格和质量等环节。
一旦面料采购完成,面料就会进行预处理,如清洗、裁剪等。
接下来,面料会被送到车间进行加工,包括裁剪、缝制、熨烫等工序。
3. 生产制作在面料加工完成后,生产制作阶段开始。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裁剪、缝制和整烫等工序。
首先,根据样衣制作完成后得到的成品样衣,裁剪工会将面料按照对应的尺码和样式进行裁剪。
然后,裁剪好的面料会被送到缝纫工进行缝制,包括缝纫各个部件和饰品的缝合。
最后,完成缝合的服装会被送到整烫工人进行整烫和质量检查,确保服装的整体质量和外观效果。
4. 检验和包装在服装制作完成后,重要的一步是进行质量检验。
质检员会对服装进行严格的检查,包括检查缝线是否牢固、款式是否符合要求、尺码是否准确等。
只有通过质量检验的服装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包装,未通过质检的服装需要重新制作或修复。
在包装环节,服装通常会被折叠、打包,并附上产品标签和洗涤说明等信息,准备出货。
5. 出货和售后服务最后,服装会根据订单需求准备出货。
出货时,通常会进行出货检验,确保服装的质量符合要求。
一旦服装出货完成,服装会被运往目的地。
并且,在服装销售后,服装厂会提供售后服务,如退换货、补货等,以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和品牌形象。
二、服装厂的检验标准在服装生产流程中,质量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服装厂通常会根据行业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自己的检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符合相关法规。
服装生产流程

服装生产流程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一)面辅料进厂检验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
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
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
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
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
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
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
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
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
服装产品过程检验规程

产品过程检验规程
一、裁片检验
1、边网布边检验面料的外观质量。
2、将裁好的裁片最上一层、中间一层、最下一层与样板进行对比,误差在+1/4寸。
如偏差超过须与样板进行对比确认。
3、经检验后的裁片做好标识、按规定地点堆放。
4、对于有印字和绣字(花)的要标明部位。
二、半成品检验
1、规格、针距、对称部位检验
车缝检验员按工艺要求对每组生产的半成品每款、每班抽查2-3件,检验半成品的线头、污迹、划线、扣眼对齐、缺损等外观情况。
2、缝制检验
a、各部位线路顺直,针距均匀。
无跳线、开线和断线。
b、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左右对称。
c、商标、洗条标、尺码标定位准确、缝制牢固。
d、门襟不短于里襟。
e、锁眼不偏斜,扣与眼位相对,订扣收线打结需牢固。
f、商标位置端正,号型标志正确、清晰。
3、整烫检验
熨烫平服,外观平挺整洁,无烫黄、掉色。
a、翻领左右一致,折叠端正。
b、同件(套)内不得有明显色差。
4、整洁度
a、有无脏斑和油斑;
b、内部有无杂物或线头。
三.缝制检验和整烫检验为全数检验。
四.对检验过程中判为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要求分别进行返工、返修、让步放行或报废处理。
制衣厂基本生产流程介绍

制衣厂基本生产流程一定单用规格表(款式样、批办样、产前样)梭织服装在制作前要先填写好定单规格表,按照制作服装的不同样办,定单规格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 报价用规格表------款式样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的用料计算。
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
对生产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
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
(2)样品规格表------批办样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
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
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
(3)大货生产规格表------产前样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
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
如果用以前的规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二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1)布料物料进厂检验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
服装公司质量程序文件-制程检验程序

6.3《首三件检验记录表》 6.4《车缝 QA 巡检日报表》 6.5《车缝部组检巡检日报表》 6.6《 》 6.7《尺寸检查记录表》 6.8《后整部成品全检日报表》
魏
第3页共3页
4.6.2 总查组必需对做好大烫、手工专机后的车缝成品进行 100% 复查,将检查结果由总查组长记录于后整部全检日报表。
4.7 制程 QA 若检验发觉制程不良率超过 15%且无法直接加工成良品 者按《不合格品掌握程序》同《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处理。
4.8 制程中发觉的不良品按《不合格品掌握程序》处理。 5.相关文件 5.1《服装检验手册》 5.2《不合格品掌握程序》 5.3《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6.记录 6.1《裁片质量日报表》 6.2《首件检验记录表》
定期进行巡检,且每个车缝大组每个制单最少抽检 20 件作外观检查,
4.4 裁床 QA 每日须对裁床拉布组、裁剪组、分包组、配片组、粘
尺寸检查最少抽查 2 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车缝 QA 巡检日报表和尺寸
朴组执行巡回检验,根据裁剪工艺单、粘朴工艺单、《服装检验手册》 检查记录表中,并准时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反馈给车缝部加
首三件审核完成后,车缝组长须依据审核意见,督导员工生产。
修记录表。
4.3.2 若三天无法生产出成品,经厂长或总监核准后可延长首三件
4.5.3 车缝跟单 QA 根据车缝工艺单、样衣及《服装检验手册》,
产出时间。
依质检主管分派的制单款号对车缝生产大组进行巡回检验,每日须不
4.3.3 大货生产时,作业员应做好自检和互检。
4.2 首件检验 4.2.1 车缝、大烫、手工组长按样衣及车缝工艺单制作首件样版。 4.2.2 首件生产完成后,车缝组长自检后,本组组检员依:车缝 工艺单、后整工艺单、《服装检验手册》及样衣对首件进行全面检查、 测量,将检验结果具体记录在首件检验记录表上,然后由组检将首件 样衣及首件检验记录表送交后整 QA 进行复检,复检意见记录在首件检 验记录表相应栏内,并依顺序转交车缝主管、车缝 QA、业务员、质检 主管进行复查及批示。 4.2.3 首件查核后,由工艺员组织相关车缝组长、专检组长、组 检员、跟单 QA 开产前生产会,由工艺员主持讲解工艺要求,质检科将 检验中发觉的质量问题予以提出,共商改善对策。只有首件审核完成 后,车缝组才可正式生产大货。 4.3 首三件检验 4.3.1 首件检验完成后,车缝组按首件检验记录表及产前会中的
服装生产流程标准

服装生产流程标准在现代社会中,服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服装行业的生产流程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服装生产流程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服装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装产品。
在本文中,将对服装生产流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与样衣制作服装生产的第一步是设计。
设计师根据市场需求和时尚趋势,进行服装设计和样衣制作。
设计师需要考虑服装的款式、面料、颜色等因素,并通过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创建服装图纸和样衣。
二、面料采购与质量检验服装的质量和面料的选择密切相关。
面料采购人员需要与供应商联系,选择适合的面料,并进行样品测试。
在面料交付后,质量控制团队将进行面料的质量检验,确保面料符合标准,并无任何瑕疵。
三、裁剪与缝纫在面料检验合格后,裁剪工作将开始。
裁剪员根据服装图纸,在面料上进行裁剪,确保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然后,缝纫工人将使用缝纫机进行缝纫,将面料缝合起来,制作成衣服的雏形。
四、成衣检验与改进制作成衣后,成衣质量控制人员将对成衣进行严格检验。
他们会检查衣服的尺寸、线头、纽扣等细节,确保成衣没有任何瑕疵。
如果发现问题,质量控制人员会及时记录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熨烫与整烫成衣经过检验后,需要进行熨烫和整烫。
在这个过程中,熨烫工人将使用熨斗和烫台,将衣服上的皱褶去除,并使衣服更平整、漂亮。
六、包装与质检服装制成后,将进行包装和质检。
包装工人将整理好的衣服放入适当的包装袋或盒子中,并贴上标签和吊牌。
随后,质检人员将对包装的服装进行最后的质检,确保没有任何瑕疵和污垢。
七、分拣与库存管理包装完毕的服装将根据款式和尺码进行分拣,并按照订单要求进行库存管理。
这些被分拣的服装将存放在仓库中,待发货或配送。
八、配送与售后服务在服装库存管理完成后,配送人员将按照订单要求将服装发往不同的目的地。
一旦顾客收到产品,他们可以享受售后服务,如退换货、售后咨询等。
以上就是服装生产流程标准的一般步骤。
通过制定这些标准,服装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符合顾客的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制衣)厂基本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1.梭织服装制作基本工作程序1.1 定单用规格表(款式样、批办样、产前样)梭织服装在制作前要先填写好定单规格表,按照制作服装的不同样办,定单规格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1.1 报价用规格表------款式样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的用料计算。
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
对生产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
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
1.1.2样品规格表------批办样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
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
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
1.1.3大货生产规格表------产前样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
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
如果用以前的规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1.2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1.2.1布料物料进厂检验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
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1.2.2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
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
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
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合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
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1.2.3裁剪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
1.2.4缝制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
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1.2.5锁眼钉扣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睡孔和鸽眼孔。
睡孔多用于衬衣、裙子、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
鸽眼孔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上。
1.2.6整烫服装通过整烫使其外观平整、尺寸准足。
熨烫时在衣内套入衬板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衬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缩后规格过小,熨烫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间较为安全,不易烫黄、焦化。
1.2.7成衣检验成衣检验是服装进入销售市场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影响成衣检验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因而,成衣检验是服装企业管理链中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检验观至关重要,质量检验是指用某种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这些测定结果与评定标准加以比较,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优劣,以及整批产品或服务的批量合格与否。
与所要求的质量相比,生产出的产品性质会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这种差距,检验人员需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定产品合格与否。
通常执行的标准是:属于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合格品;超出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不合格品。
1.2.8包装入库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
箱装一般又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
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别处理。
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
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客户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
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
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备无误。
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2.服装生产检验项目与检验标准2.1服装材料的服用性能检验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重点查验:规格、缩水率、色牢度、缸色差、左右色差、前后色差、强度、布面疵点、核对匹数、尺寸、密度、批号、线密度是否符合要求。
2.1.1尺寸稳定性检验服装在生产和穿着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服装造型走样。
这种变形不仅会影响服装的外观美,且会影响穿着者的情绪,因而必须加以克服,以保证服装尺寸稳定性。
服装尺寸稳定性含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折皱变形、收缩变形等,这里主要讨论在服装和织物上最频繁发生的收缩变形的内容——织物的缩水性。
织物被水浸湿后会产生收缩,这种收缩叫做缩水,缩水的百分率叫缩水率。
服装无论是在加工过程中,还是穿着洗涤后都会面临缩水的问题。
缩水和织物结构以及纤维、纱线的性能,加工条件等有关。
缩水现象原因分析:一方面与纤维的吸湿性有关,由于纤维吸湿后横向膨胀变大,使织物中经纬纱线的弯曲度增大,织物变厚,尺寸缩短;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纺纱、织造、染整加工过程中,纤维受到一定程度机械外力作用而使纤维、纱线和织物有所伸长,致使留下潜在应变,当织物一旦浸入水中处于自由状态,则拉长部分会不同程度地回缩回去,出现缩水现象。
检测方法织物缩水率的测试方法较多,按其处理条件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成浸渍法和机械处理法两类。
浸渍法常用的有温水浸渍法、沸水浸渍法、碱液浸渍法及浸透浸渍法等;机械处理法一般采用家用洗衣机处理。
但从原理上讲,不论哪种方法其测试原理大同小异,测试指标相同,即测定织物缩水处理前后的尺寸变化,由此求得织物缩水率。
缩水率=(试验前实测距离—试验后实测距离)/试验前的实测距离X100 2.1.2刚柔性和悬垂性检验刚柔性是指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柔软度。
抗弯刚度是指织物抵抗其弯曲形状变化的能力。
织物刚柔性直接影响服装廓形与合身程度,一般内衣要求具有良好的柔软度,使穿着合体舒适,而外衣则要求具有一定的刚度,使形状挺括有形。
影响织物刚柔性的因素很多,有纤维的弯曲性能、纱线的结构、还有织物的组织特性及后整理等。
悬垂性指织物在自然悬垂状态下呈波浪屈曲的特性,它反映织物悬垂程度和悬垂形态。
一般,抗弯刚度大的织物,悬垂性较差;纱支粗,重量大的织物,悬垂性亦较差。
检测方法评定织物刚柔性,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方法:斜面法和心形法。
斜面法是最简易的方法,用于评定厚型织物的硬挺度,采用弯曲长度、弯曲刚度与抗弯弹性模量指标,其值越大,织物越硬挺;心形法用于评定薄型和有卷边现象的织物的柔软度,采用悬垂高度为测试指标,其值越大,织物越柔软。
织物悬垂性的测试,常用伞式悬垂法。
国家标准采用了利用光电原理直接读数的悬垂性测定仪,得到的悬垂系数越小,表示织物悬垂越好。
2.1.3.起毛、起球和钩丝性检验服装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会经常受到揉搓和摩擦等外力作用,致使受力多的部位容易磨毛、起球,而长丝织物则易使纤维被引出或钩断露在织物表面上,形成钩丝现象。
织物的起毛、起球和钩丝现象不仅使服装的外观变差,且明显影响其内在质量和穿着服用性能。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和钩丝的因素很多,有纤维性能、纱线、织物结构以及整理加工等。
检测方法织物或服装的起毛起球、钩丝性能多采用对照标准样办的方法来评定。
起毛起球的评定方法,可将穿着一定时间的试样或者经起毛起球仪试验过的试样与原样对比评定,一般分5个等级,5级最好,基本上无起毛起球现象,1级最差,起毛起球现象严重。
织物钩丝的评定方法,与起毛起球相似,采用实物与标准样照对比定级,以5级(最好)~1级(最差)评定。
2.2布料检验布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
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
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破裂等砂洗疵点。
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
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备度。
2.2.1检验前的准备:检验区:环境必须宽敞、清洁用干爽、光线充足、温度及温度要稳定。
设备:①.验布机:应装有调器(0~30Y/MIN)有底灯可看布结构,顶灯亮度不小于1075LUX的白炽灯(CWF)。
②.灯箱:采用国际标准,放置于没有外部光线影响,中灰色的密封房间,可提供光源灯类型基本光 D65(6500K)日光第一光源 A灯附加光源UV LIGHT(紫外光)③.工具:测量尺、剪刀、执鸡纸、蜡笔。
检验项目:颜色、手感及外观:①.颜色:在每疋布头中间剪取10×8CM样办,做成疋差。
每缸至少取一疋剪取布头、中、尾各20CM整幅样办,做成裤筒。
将缸差及裤筒于灯箱下用D65及A灯淘汰光源对照色办和布办以确定布料的色差。
②.手感及外观:对照剪下的布办检查布疋的结构、定形、弹性、花纹等特性是否与布办相符。
视觉检查:①.采用四分制的评分标准,100%查验②.布封:量度每卷布布头、布中、布尾的实用寸封,了解是否存在封不稳定,其偏差率为+3%~-2%。
③.布长:通过计量仪(码表)量度及记录所查卷布的长度。
④.疵点的检查:保持验布机的速度20Y/MIN±5,按三个档次,1,线色布料:10Y/MIN 2,深色布料:12Y/MIN 3,里布袋布:14Y/MIN。
若发现疵点:首先分析疵点的类型及按其严重程度打分,然后用蜡笔或执鸡纸在布内指出疵点,记录疵点名称及所扣分数于《验布评分记录表》,最后通过检查结果计算平均分数,根据评分标准确定布是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