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导游基础知识

浙江导游基础知识
浙江导游基础知识

《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共24题。)

1、畲族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

2、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区域。

3、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4、畲族“惠明茶”闻名于世,具有“一杯鲜,二杯浓,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韵犹存”的特点。

5、浙江省畲族文化民间艺术团编排的畲族歌舞剧《畲山风》,在国内外都引起轰动,促进了畲族文化的对外交流。

6、传统民间文艺表演是渔民开洋节、谢洋节的核心。

7、杭州市余杭区、西湖区的龙舟盛会是江南水乡独具风采的端午节习俗,主要是比划龙舟的速度。

8、苏庄舞草龙因为与朱元璋有关,故增添了宝扇、人物、飞鸟、鱼虾等“銮驾”(仪仗队),这成为苏庄舞草龙区别于其他各地舞草龙的突出特色。

9、相传农历八月十六是潮神生日,故潮汛最大,为观潮最佳日。

10、金华斗牛相比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少了些残忍冷酷,多了些和谐欢乐,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

11、“社戏”源于绍兴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灶神的习俗。

12、济公传说是围绕北宋时期的禅宗高僧道济的传说而演变来的民间故事。

13、西施传说以吴越争战为历史背景。

14、畲族民歌演唱时以清唱为主,独唱居多,真假嗓相结合,韵味独特。

15、檀香扇历来有“一把扇子半把伞”的美称。

16、舟山渔民号子仅限于渔民们在海上集体劳动过程中传唱。

17、嘉善田歌唱法多用假声,个性鲜明。

18、舟山锣鼓对越剧唱腔的发展和表演程式的配合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19、“江南丝竹”乐队组织灵活,从两人到较大编制的乐队都可演奏。

20、越剧长于抒情,清丽细腻;婺剧夸张粗犷,生动明快。

21、昌化鸡血石雕以其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享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

22、浦江戏曲人物剪纸与当地书画、戏剧艺术融会贯通,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被称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

23、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专门用于民居上的装饰。

24、龙泉宝剑始创于春秋时期,因铸剑炉旁有七个剑池呈北斗七星环列,故又称“七星剑”。

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48小题。)

1、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畲族

B、回族

C、壮族

D、苗族

2、畲族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

C、三月三

D、中秋

3、带有仪式性质的模仿养蚕生产过程的歌舞表演形式是。

A、含山轧蚕花

B、德清扫蚕花地

C、乌镇香市

D、绍兴水乡社戏

4、被誉为“江南第一灯会”的是。

A、浦江迎会

B、海盐滚灯

C、青田鱼灯

D、硖石灯彩

5、元宵节时举行的带有民间联谊性质的盛大活动是。

A、泰顺百家宴

B、硖石灯彩

C、永康方岩庙会

D、磐安赶茶场

6、仙都轩辕氏祭典的祭祀对象是

A、大禹

B、黄帝

C、汤和

D、胡公

7、杭州市余杭区、西湖区“龙舟盛会”的名称是皇帝口头御封的。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庆

8、武义接仙女是的传统习俗。

A、春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中秋节

9、永康方岩庙会起源于宋代祭祀的活动。

A、胡公

B、刘锜

C、洪钟

D、许逊

10、“金华斗牛”相传为所创,旨在尚武强身。

A、洪钟

B、许逊

C、孙权

D、胡公

11、磐安茶农尊为茶神,四季朝拜,形成了“赶茶场”活动。

A、孙权

B、刘锜

C、洪钟

D、许逊

12、有“中国第一会桌”之称的《蟠桃盛会》是的经典节目。

A、永康方岩庙会

B、浦江迎会

C、平湖市迎大蜡烛

D、磐安赶茶场

13、“迎龙虎大旗”是的经典节目。

A、永康方岩庙会

B、浦江迎会

C、平湖市迎大蜡烛

D、磐安赶茶场

14、“十八蝴蝶”是的经典节目。

A、永康方岩庙会

B、浦江迎会

C、平湖市迎大蜡烛

D、磐安赶茶场

15、十里红妆婚俗主要流传在及浙东一带。

A、临海

B、宁海

C、宁波

D、海盐

16、“水上婚礼”是久居上的“九姓渔民”特有的婚俗。

A、富春江

B、飞云江

C、新安江

D、瓯江

17、九姓渔民水上婚礼以的水上婚俗最为奇特。

A、称嫁妆

B、拜天地

C、并彩船

D、抛新娘

18、大禹祭典的活动日期为

A、农历三月初五

B、清明节

C、农历七月十五

D、重阳节

19、温州地区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是

A、十里红妆婚俗

B、汤和信俗

C、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D、龙舟盛会

20、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的民间传说是

A、梁山伯与祝英台

B、孟姜女

C、牛郎织女

D、白蛇传

21、《白蛇传》的故事基本成型于南宋时期的

A、会稽

B、宁波

C、杭州

D、天台

22、西施传说产生于

A、东晋

B、南宋

C、夏朝

D、春秋末期

23、济公传说发源于

A、绍兴

B、宁波

C、杭州

D、天台

24、西施传说的发端地在

A、杭州

B、诸暨

C、上虞

D、天台

25、人们在田间劳作时即兴所唱的歌曲是

A、畲族民歌

B、宁波走书

C、嘉善田歌

D、金华道情

26、十二月花名体的《五姑娘》是的代表作。

A、畲族民歌

B、嘉善田歌

C、江南丝竹

D、金华道情

27、展现了江南水乡绝美意境的民间舞蹈是

A、长兴百叶龙

B、奉化布龙

C、十八蝴蝶

D、青田鱼灯

28、“麦饼团、剪刀箍、甩尾巴”等是的表演阵型。

A、长兴百叶龙

B、奉化布龙

C、浦江板凳龙

D、海盐滚灯

29、下列民间舞蹈中参加了“首都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表演的是

A、海盐滚灯

B、浦江板凳龙

C、奉化布龙

D、长兴百叶龙

30、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的主要艺术特征。

A、海盐滚灯

B、青田鱼灯

C、奉化布龙

D、长兴百叶龙

31、体现了先民在长期与海患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尚武精神的民间舞蹈是

A、青田鱼灯

B、海盐滚灯

C、奉化布龙

D、浦江板凳龙

32、具有军事操练特色的民间舞蹈是

A、青田鱼灯

B、海盐滚灯

C、奉化布龙

D、浦江板凳龙

33、浙江省流传最广泛的剧种是

A京剧B、越剧C、婺剧D、绍剧

34、“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表尽喜怒哀乐”说的是

A、泰顺药发木偶戏

B、绍兴莲花落

C、海宁皮影戏

D、杭州小热昏

35、“艺人一台戏,演文演武我自己”说的是

A、温州鼓词

B、杭州小热昏

C、宁波走书

D、金华道情

36、一个人能敲4—6种乐器,一个人能塑造多种不同性格的人物是的突出特色。

A、温州鼓词

B、杭州小热昏

C、宁波走书

D、金华道情

37、内容经常借题发挥,针砭时弊的民间曲艺是

A、温州鼓词

B、杭州小热昏

C、宁波走书

D、金华道情

38、以惊堂木、折扇、手绢为主要道具的民间曲艺是

A、温州鼓词

B、杭州小热昏

C、宁波走书

D、金华道情

39、风格独特,有“东方立体油画”、“彩色浮雕”之称的民间雕刻是

A、东阳木雕

B、瓯塑

C、永康锡雕

D、青田石雕

40、萧山花边工艺最佳的品种是

A、万缕丝

B、格欣丝

C、彩条链

D、绚带丽

41、被誉为“印石皇后”的是

A、青田石

B、寿山石

C、鸡血石

D、芙蓉石

42、整个工艺流程全部采用手工操作,天然环保的纺织刺绣品是 D

A、杭州丝绸

B、杭州织锦

C、瓯绣

D、桐乡蓝印花布

43、被誉为“天上云霞”、“地上鲜花”的纺织刺绣品是

A、杭州丝绸

B、杭州织锦

C、瓯绣

D、桐乡蓝印花布

44、俗称“卖梨膏糖”的民间曲艺是

A、金华道情

B、温州鼓词

C、宁波走书

D、杭州小热昏

45、原称“莲花文书”的民间曲艺是

A、金华道情

B、绍兴莲花落

C、宁波走书

D、杭州小热昏

46、“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道出了的水准之高。

A、杭州丝绸

B、杭州织锦

C、瓯绣

D、桐乡蓝印花布

47、《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的传统剧目。

A、绍剧

B、越剧

C、婺剧

D、绍兴莲花落

48、保留了丰富了脸谱图案和古老的傩舞遗存,并拥有变脸、耍牙等绝活的戏曲形式是

A、绍剧

B、越剧

C、婺剧

D、海宁皮影戏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共24小题。)

1、世居浙江省的少数民族有

A、畲族

B、回族

C、壮族

D、满族

E、苗族

2、下列关于畲族的描述正确的有

A、自称“山哈”

B、女性穿“凤凰装”

C、崇拜祖先

D、四大姓为“盘、蓝、雷、钟”

E、“二月二”吃乌米饭

3、因蚕桑生产而形成的民俗活动有

A、含山轧蚕花

B、开洋节、谢洋节

C、德清扫蚕花地

D、磐安赶茶场

E、乌镇香市

4、“祝福”是绍兴城乡春节风俗中最具特色的事象,活动内容丰富,其中最隆重的是

A、掸尘

B、预备“福礼”

C、拜菩萨

D、请羹饭

E、散福

5、下列活动中属于浙江省元宵节民俗活动的有

A、浦江迎会

B、泰顺百家宴

C、海宁市硖石灯会

D、苏庄舞草龙

E、平湖市迎大蜡烛

6、古人最为推崇的西湖赏月之地有

A、三潭印月

B、孤山四照阁

C、平湖秋月

D、柳浪闻莺

E、月岩望影

7、海宁观潮习俗沿袭千年,经久不衰,发展至今已形成“一潮三看四景”的追潮旅游。“一潮三看四景”是指

A、大缺口碰头潮

B、盐官回头潮

C、半夜潮

D、盐官一线潮

E、老盐仓回头潮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ofTour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导游基础知识大全

导游基础知识大全1、世界三大饮料: 茶叶、咖啡、可可; 2、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 3、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特产: 瓷器、丝绸、茶叶; 4、中国三大瓷都: 景德镇、醴陵(釉下彩餐具)、德化(白瓷塑); 5、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国粹: 中医中药、国画、京剧; 6、中国传统工艺“三绝”: 北京景泰蓝、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 7、中国工艺美术三长: 北京雕漆、江西景德镇瓷器、湖南长沙湘绣; 8、中国三大佳石: 寿山田黄石、青田冻石、昌化鸡血石;

9、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 10、浙江三雕: 东阳木雕、东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 11、中国当代三大名锦: 云锦:因锦纹如云而得名;产于江苏南京; 蜀锦:因四川简称蜀而得其名;产于四川成都; 宋锦:相传始织于宋代而得其名;产于江苏苏州; 12、中国当代四大名绣: 苏绣:产于江苏苏州、南通一带;代表作有:双面绣《猫》; 湘绣:产于湖南长沙一带;代表作有:狮、虎; 粤绣:产于广东省;代表作:《百鸟朝凤》; 蜀绣:产于四川成都;代表作:《熊猫》、《芙蓉鲤鱼》; 13、我国的四大名砚: 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14、文房四宝及其之首: 文房四宝:笔、墨、砚、纸;

文房四宝之首:湖笔、徽墨、端砚、宣纸; 15、景德镇四大名瓷: 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瓷; 16、中国当代陶器与瓷器的产地: 陶器: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安徽界首、山东淄博、湖南铜官、云南建水、甘 肃天水、河北唐山等; 瓷器: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浙江龙泉、山东淄博和河北唐山等; 17、陶都宜兴紫砂器: 江苏宜兴所产的紫砂器创烧于宋代,至明清时代有了很大发展。 紫砂器是使用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烧制的无釉细陶器,呈赤褐、江 黄或紫黑色;造型美观,色彩古朴,淡雅,是精致的手工工艺品。 18、中国是茶叶的祖国: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又是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和制成茶叶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中茶业科学专著,它记述了 茶的起源,品质、种植方法、产地、采制、烹饮及器具等。 19、陶器与瓷器的异同: 陶器:原料为粘土;焙烧温度为700-800摄氏度;烧制历史为:七八千年前的新 石器时代;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烹饪-导游基础知识重点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烹饪|导游基础知识重点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烹饪 1.世界三大烹饪流派的代表: 中国烹饪(东方烹饪流派的代表); 法国烹饪(西方烹饪流派的代表); 土耳其烹饪(阿拉伯烹饪流派的代表); 2.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菜系: A.四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 B.八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 C.十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北京(京),上海(沪); D.十二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北京(京),上海(沪),河南(豫),陕西(陕.秦); 3.从原料性质划分: 1)素菜:宫廷素菜,寺院素菜,民间素菜. 2)荤菜; 4.从功用划分: 普通菜和保健医疗菜; 5.从生产者主体划分: 市肆菜,食堂菜和家庭菜; 6.从时代划分: 1)仿古菜:仿宫廷菜,仿官府菜(孔府菜,谭家菜等),仿唐菜,仿宋菜,仿 2)现代菜; 7.地方菜系的分支: 1)山东菜:(分支):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 2)湖南菜:(分支):湘江流域菜(以长沙,湘潭,衡阳为中心),洞庭湖区菜(以常德,岳阳,益阳为中心),湘西山区菜(以吉首,怀化,大庸为中心); 3)四川菜:(分支):成都菜(上河帮),重庆菜(下河帮),自贡菜(小河帮);

4)江苏菜:(分支):淮扬菜(扬州,淮安),江宁菜(镇江,南京),苏锡菜(苏州,无锡),徐海菜(徐州,连云港); 5)广东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 6)浙江菜: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 7)福建菜:福州菜,闽南菜(以厦门,泉州为中心),闽西菜(客家话区); 8)安徽菜:皖南菜,沿江菜,淮北菜; 9)北京菜; 10)上海菜; 11)西北菜:陕西菜(代表),甘肃菜,青海菜,宁夏菜,新疆菜... 12)东北菜:辽宁菜,吉林菜,黑龙工菜; 8.国大菜系选料,技法,味型特点比较. 1)山东菜:选料特点:注重以当地特产为条件选料; 技法特点:精于制汤和以汤调味.烹调法以爆,炒,扒,熘最为突出. 味型特点:味型以咸鲜为主而善于用葱香调味. 2)四川菜:选料特点:取料广泛; 技法特点:技法中以小炒,小煎,小烧,小烽糙,干烧,干煸见长. 味型特点:味型丰富,百菜百味,以麻辣,鱼香,怪味等擅长. 3)江苏菜:选料特点:取料不拘一格而物尽其用,重鲜活; 技法特点:特别讲究刀工,火工和造型,擅长炖,焖,煨,焐. 味型特点:调味重清爽鲜淡平和(徐海以咸鲜为主). 4)广东菜:选料特点:取料广博奇杂而重 技法特点:烹调方法多而善于变化,长于炒泡,清蒸,煲,尤其独擅局,屈,炊炒等.味型特点:调味香清脆鲜爽嫩滑而突出原味. 9.其他菜系味型特点比较: 浙江菜:口味重鲜嫩清脆; 福建菜:口味福州偏酸甜,闽南多香辣; 湖南菜:口味重辣酸香软脆; 安徽菜:口味以咸鲜香为主; 北京菜:口味以北方浓郁酥烂为主,兼肯南方讲求的嫩脆清鲜; 上海菜:口感以清淡为主,讲求嫩脆酥烂;

《导游基础知识》学习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旅游管理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段玮婷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导游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导游基础知识》最为导游专业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教授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其需要的人才。文章通过分析《导游基础知识》的特征以及目前其授课的方式和方法,提出相关的见解。 一、导游基础知识的特点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本以导游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涵盖了我国导游知识的基础性内容,具有知识体系全面、权威和实用的特点。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历史常识、民俗、宗教、建筑、园林、菜系、文物、港澳台的相关情况以及我国游客的主要客源国情况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由此看来,《导游基础知识》作为导游专业进行重点学习的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二、传统的《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一)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 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的教授时,完全按照教材中内容的顺序,以ppt形式或者板书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本了解基础的内容和知识体系,老师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授形式下,课堂气氛

一般不活跃,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疲态。 2、知识接受效果不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关的问题时,学生会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解答,自己思考的比重较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均不高。 (二)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 导游专业是一门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但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要目的,进行课程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在导游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学习的事项。这种授课方式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厌学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结合了建筑、园林、菜系、历史以及民俗和宗教等知识的学科。知识体系丰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疲态,甚至产生厌学,进而教学效果不高。 2、理论与实践脱离 导游专业进行《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要将理论知识和景点富含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社会背景相结合,另一方面是教授学生在进行导游工作时如何进行工作的开展。但根据目前的授课方式来看,并不能达到效果。学生知识一味的了解了相关知识,但并没有掌握导游将内容向外传达的方式和方法,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授课方式,只会给学生将来的工作带来困扰。 (三)单一的考核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考核方式大都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的内容也只是纯粹的理论,口试、答辩等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并没有完整的体现,且评价方式一般较为单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试卷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在试卷规定位置填写考生本人信息,并自觉遵守考试纪律。 3、答题要字迹清楚、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 1、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为() A、尊号 B、年号 C、庙号 D、谥号 2、下列茶叶中,从加工方法来看,属于不发酵茶的是() A、太湖碧螺春 B、铁观音 C、君山银针 D、祁红 3、新石器时代是指() A、打制石器时代 B、母系氏族时期 C、磨制石器时代 D、父系氏族时期 4、秦代万里长城西起于() A、嘉峪关 B、鸭绿江 C、阴山 D、临洮 5、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彩画的最高等级为() A、旋子彩画 B、和玺彩画 C、苏式彩画 D、杭式彩画 6、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属于哪种地貌景观() A、丹霞风光 B、流纹岩地貌 C、岩溶山水 D、砂岩峰林峡谷地貌 7、在园林建筑中,专供读书之用,环境相当隐蔽清幽,尽可能避开园林中主 要游览路线的建筑是() A、榭 B、轩 C、楼阁 D、厅堂

8、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这种形式的屋顶称为() A、庑殿顶 B、歇山顶 C、悬山顶 D、硬山顶 9、享有“天下神品”之称的是() A、洛阳唐三彩 B、淄博美术陶瓷 C、景德镇名瓷 D、宜兴紫砂 10、云锦产于(),因锦文如云,故名。 A、江苏南京 B、四川成都 C、江苏苏州 D、湖南长沙 二、多项选择题(共5分) 1、下列各组菜肴中属于江苏风味的是() A、清炖狮子头 B、清蒸加吉鱼 C、三套鸭 D、蜜汁火方 E、生熘鱼片 2、下列各风景区中,属于丹霞风光的是() A、安徽的齐云山 B、福建的武夷山 C、湖南的张家界 D、浙江的雁荡山 E、河南的嵩山 3、下列民族中,其民居形式为干栏式的有() A、壮族 B、藏族 C、黎族 D、朝鲜族 E、傣族 4、下列自然保护区中属于综合型自然保护区的是() A、长白山 B、天目山 C、阿尔金山 D、庐山 E、九寨沟 5、历史上曾被命名为天下第一泉的有() A、江西谷帘泉 B、杭州虎跑泉 C、济南趵突泉 D、镇江金山泉 E、北京玉泉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1、天干 第2页/共8页

导游基本知识教学内容

导游应掌握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知识集锦 一、【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二、【天干地支】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 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三、【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四、【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五、【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六、【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七、【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九、【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十、【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十一、【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鳝、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十二、【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十四、【中国历史发展顺序歌诀】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司马晋,群雄割据有十六。南朝宋齐梁陈出,北朝元魏继齐周。隋唐五代又十国,宋辽金元明清休。 注:①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称“战国七雄”,包括:齐国、楚国、秦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②十六国包括:前赵(原称汉)、北凉、夏、后赵、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成(后改汉)、前秦、后凉、后秦、前凉、西凉、北燕。 ③十国包括:吴、吴越、前蜀、楚、闽、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十五、【四大名著】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十六、【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十七、【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十八、【五彩】——青、黄、赤、白、黑

2020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北京-重点知识归纳

北京 11.熟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概况。 12.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3.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资源;熟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14.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15.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食特点、主要美食和风物特产。 [地理气候] 1.国家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 2.曾用名:燕京,大都,京师,北平,顺天府 3.16个市辖区 [交通资源] 4.8条国家级高速公路:G1-7+G45 5.9条国内铁路:承包九通桂原哈+北上广 6.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全球规模最大,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7.矿产资源:67种矿种,44种列入国家储量表 8.动物区系:蒙新区东部草原,长白山地,松辽平原,东洋界季风区,长江南北。所以北京的动物区系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区系特征。 9.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水系 10.大型水库:密云、怀柔、官厅、海子水库 历史沿革] 11.北京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 1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同一阶段,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是公认的人类发祥地之一 13.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址:“东胡林人”墓葬 14.帝都历史:燕辽金元明清。其中,燕(蓟城)、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 文化艺术] 15.京味文学: 老舍——《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刘绍棠——《春草》《中秋》《地火》《蒲柳人家》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浙江导游基础知识

《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共24题。) 1、畲族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 2、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区域。 3、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4、畲族“惠明茶”闻名于世,具有“一杯鲜,二杯浓,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韵犹存”的特点。 5、浙江省畲族文化民间艺术团编排的畲族歌舞剧《畲山风》,在国内外都引起轰动,促进了畲族文化的对外交流。 6、传统民间文艺表演是渔民开洋节、谢洋节的核心。 7、杭州市余杭区、西湖区的龙舟盛会是江南水乡独具风采的端午节习俗,主要是比划龙舟的速度。 8、苏庄舞草龙因为与朱元璋有关,故增添了宝扇、人物、飞鸟、鱼虾等“銮驾”(仪仗队),这成为苏庄舞草龙区别于其他各地舞草龙的突出特色。 9、相传农历八月十六是潮神生日,故潮汛最大,为观潮最佳日。 10、金华斗牛相比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少了些残忍冷酷,多了些和谐欢乐,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 11、“社戏”源于绍兴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灶神的习俗。 12、济公传说是围绕北宋时期的禅宗高僧道济的传说而演变来的民间故事。 13、西施传说以吴越争战为历史背景。 14、畲族民歌演唱时以清唱为主,独唱居多,真假嗓相结合,韵味独特。

15、檀香扇历来有“一把扇子半把伞”的美称。 16、舟山渔民号子仅限于渔民们在海上集体劳动过程中传唱。 17、嘉善田歌唱法多用假声,个性鲜明。 18、舟山锣鼓对越剧唱腔的发展和表演程式的配合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19、“江南丝竹”乐队组织灵活,从两人到较大编制的乐队都可演奏。 20、越剧长于抒情,清丽细腻;婺剧夸张粗犷,生动明快。 21、昌化鸡血石雕以其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享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 22、浦江戏曲人物剪纸与当地书画、戏剧艺术融会贯通,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被称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 23、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专门用于民居上的装饰。 24、龙泉宝剑始创于春秋时期,因铸剑炉旁有七个剑池呈北斗七星环列,故又称“七星剑”。 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48小题。) 1、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畲族 B、回族 C、壮族 D、苗族 2、畲族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 C、三月三 D、中秋 3、带有仪式性质的模仿养蚕生产过程的歌舞表演形式是。 A、含山轧蚕花 B、德清扫蚕花地 C、乌镇香市 D、绍兴水乡社戏 4、被誉为“江南第一灯会”的是。 A、浦江迎会 B、海盐滚灯 C、青田鱼灯 D、硖石灯彩 5、元宵节时举行的带有民间联谊性质的盛大活动是。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数:60学时(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了解和掌握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级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了解旅游业、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

了解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国际上重要的几个旅游组织。 讲授内容: 1、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2、旅游的概念和旅游活动 3、旅游业的含义级构成、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4、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5、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重点:旅游业的产生;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难点: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理论讲授4学时) 掌握中国历史发展概况、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 讲授内容: 1、中国历史的发展概况,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我国历史的发展,在不同时间段的文化、科技对历史所产生的作用。 2、历史文化常识,了解历史上主要王朝国号名称的由来,帝王、皇族、皇戚的称谓,了解年、月、日、辰记录方法,了解四时、节气、阴阳、五行、八卦、生肖等古代基本常识。 重点: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 难点: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理论讲授8学时) 了解各民族历史、语言的概况,掌握各民族的人口分布概况,重点掌握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概况、饮食、服饰、房屋、宗教信仰、代表性食品和主要禁忌等民俗文化知识。 讲授内容: 1、民族、民俗的概况,了解中华民族的人口、分布、语言文字情况,民俗的内涵及属性。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说明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导游专业/涉外旅游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等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数:72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导游基础知识》是导游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目前已成为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全国统一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导游基础知识》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成为学生就业和考取国家导游证资格证的支撑课程。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导游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文化知识和素养,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自然景观、古代建筑文化、宗教情况、民族民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港澳台地区概况、客源地概况等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导游讲解的具体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第二节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第三节中国的古代文学 第四节中国的古代艺术 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 第一节地文景观 第二节水域风光 第三节生物景观 第四节气象气候景观 第五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二节宫殿与礼制建筑 第三节陵墓建筑

第四节园林建筑 第五节中国古代城防建筑 第六节居住建筑 第七节工程构筑 第八节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和佛塔第四章宗教概述 第一节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第二节佛教 第三节道教 第四节伊斯兰教 第五节基督教 第五章中国的民族民俗 第一节中国民族与民俗概况 第二节汉族 第三节北方部分少数民族概况介绍第四节西北部分少数民族概况介绍第五节南方部分少数民族概况介绍

《浙江导游基础知识》题库

第一章浙江地理与历史 第二章浙江经济、文化与旅游 一、判断题(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并将所选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浙江省东西的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550公里左右()。 2、浙江地形复杂,是个多山、缺水、少地的省份,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3、面积为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4、浙江省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 5、初夏,浙江各地逐步进入汛期,俗称“梅雨”季节。 6、深秋时节,浙江易出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天气,即所谓的“十月小阳春”()。 7、据2008年5%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浙江人口中男女比例为103.4:100()。 8、东晋南朝时,浙江已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 9、杭州曾是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10、北宋末年,钱塘词人杨万里被誉为词坛泰斗()。 11、吴越国是五代十国之一,907年钱镠被后梁封为吴越国王,定都杭州()。 12、20世纪初,民族危机继续加深,资产阶段革命运动兴起,章炳麟、鲁迅等广泛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13、2008年浙江省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亿元,比全国高出1.1个百分点。() 14、2008年浙江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258元。() 15、1919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狂人日记》,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 16、浙江乌镇人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家。() 17、1922年在宁波成立的湖畔诗社是我国第一个新诗社。() 18、北宋时的浙江,最为流行的是以士大夫为消费对象的小唱和散曲。() 19、浙江以“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为主题形象,积极开展对外宣传。() 20、浙江旅游发展的总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并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签案,并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浙江省的陆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A、9.18 B、10.18 C、11.18 D、12.18 2、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是。 A、钱塘江 B、曹娥江 C、瓯江 D、富春江 3、浙江地势,山地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C东高西低D南高北低 4、浙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A、2000 B、2001 C、2004 D、2003 5、浙江省海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 A、25 B、26 C、27 D、28 6、浙江省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个。 A、3061 B、3062 C、3063 D、3064 7、2009年浙江还开通了杭州—上海、的动车组,车速大大提高。 A、杭州—宁波 B、杭州—衢州 C、杭州—温州D杭州—台州 8、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为,居全国前列。 A、40.5% B、50.5% C、70.5% D、60.5%

导游基础知识31个知识考点,助你轻松通过考试

1、中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之先河,对此后中国2000多年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其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融合古代神话传说而撰写成的我国古代第一篇长诗,抒发了深切的爱国之情,在中国文学占有重要地位。 3、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主要是哲理散文,以理论为主旨,结构精巧,修辞手法多样,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光辉起点。 4、汉代的文学体裁是“赋”和“乐府”。 5、赋是汉代最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汉赋名家有枚乘、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 6、汉代乐府是由官府名称转变而成的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7、《乐府诗集》是汉武帝时由乐府采集民间诗歌选编配乐而成的诗集,真实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成就。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粲、孔融等)、“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为代表的诗人,直接继承了汉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苍凉刚劲的风格,后世誉为“建安风骨”。 9、东晋的陶渊明是第一个用诗歌的形式反映田园生活的“田园诗人”。 10、谢灵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作家。 11、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辞》,分别代表南北朝民歌的成就。这一时期的笔记体小说也极有特色,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2、唐代诗歌空前繁荣,名家辈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孟浩然、自居易、杜牧、李商隐、李贺、刘禹锡等都是诗人。 13、唐代格律诗字句固定、形式规范,讲究对偶、平仄、押韵。 14、传奇小说也在唐朝产生。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15、唐朝散文也很有成就,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16、五代与宋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词”,其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宋代的柳永、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等。 17、宋词在艺术风格上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浓丽争艳,无论题材还是风格,宋词都和唐诗一样,为后世留下了难以企及的盛世风范。 18、中国古代小说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和笔记体小说极有特色,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9、唐朝产生了传奇小说。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20、明清文学时代特征的样式是小说。 21、《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小说通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教学内容

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概况 第一节辽宁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面积14.57万平方千米,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渤海倾斜。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春季大部地区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区偏多;冬季光照明显不足。全年平均气温在7℃-11℃,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零下30℃。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区划与人口] 辽宁省下设14个省辖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下设16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7个市辖区。 辽宁省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4245万。 [交通与资源] 辽宁铁路营运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水运已经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同国内沿海诸港口以及世界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通航。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已经通车的高速有京沈高速、沈海高速、辽中环线高速、沈丹高速、沈吉高速、沈彰高速、沈四高速、阜营高速、丹大高速、丹海高速、丹通高速、桓远高速等。辽宁主要的机场包括: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丹东浪头国际机场、锦州小岭子机场、朝阳机场、鞍山腾鳌机场、长海机场、营口兰旗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锦州湾国际机场等。 辽宁有各种植物161科220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1300种以上。药用类830多种;野果、淀粉酿造类70余种;芳香油类89种;油脂类149种,还有野菜类、杂料类、纤维类等。辽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鸟类400多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 辽宁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3大类520多种。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第二类底栖生物280多种,第三类游泳生物137种全省开发近海渔业生产潜力相当可观。近海水

浙江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共24题。) 1、畲族是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 2、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区域。 3、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4、畲族“惠明茶”闻名于世,具有“一杯鲜,二杯浓,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韵犹存”的特点。 5、省畲族文化民间艺术团编排的畲族歌舞剧《畲山风》,在国外都引起轰动,促进了畲族文化的对外交流。 6、传统民间文艺表演是渔民开洋节、洋节的核心。 7、市余杭区、西湖区的龙舟盛会是江南水乡独具风采的端午节习俗,主要是比划龙舟的速度。 8、庄舞草龙因为与朱元璋有关,故增添了宝扇、人物、飞鸟、鱼虾等“銮驾”(仪仗队),这成为庄舞草龙区别于其他各地舞草龙的突出特色。 9、相传农历八月十六是潮神生日,故潮汛最大,为观潮最佳日。 10、斗牛相比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少了些残忍冷酷,多了些和谐欢乐,被誉为“文明斗牛”。 11、“社戏”源于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灶神的习俗。 12、济公传说是围绕北宋时期的禅宗高僧道济的传说而演变来的民间故事。 13、西施传说以吴越争战为历史背景。 14、畲族民歌演唱时以清唱为主,独唱居多,真假嗓相结合,韵味独特。 15、檀香扇历来有“一把扇子半把伞”的美称。 16、渔民号子仅限于渔民们在海上集体劳动过程中传唱。 17、嘉善田歌唱法多用假声,个性鲜明。 18、锣鼓对越剧唱腔的发展和表演程式的配合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19、“江南丝竹”乐队组织灵活,从两人到较大编制的乐队都可演奏。 20、越剧长于抒情,清丽细腻;婺剧夸粗犷,生动明快。 21、昌化鸡血石雕以其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享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31个知识考点,助你轻松通过考试!

导游基础知识31个知识考点,助你轻松通过考试! 1、中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之先河,对此后中国2000多年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其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融合古代神话传说而撰写成的我国古代第一篇长诗,抒发了深切的爱国之情,在中国文学占有重要地位。 3、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主要是哲理散文,以理论为主旨,结构精巧,修辞手法多样,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光辉起点。 4、汉代的文学体裁是“赋”和“乐府”。 5、赋是汉代最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汉赋名家有枚乘、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 6、汉代乐府是由官府名称转变而成的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7、《乐府诗集》是汉武帝时由乐府采集民间诗歌选编配乐而成的诗集,真实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成就。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粲、孔融等)、“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为代表的诗人,直接继承了汉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出当时的社会

风貌和苍凉刚劲的风格,后世誉为“建安风骨”。 9、东晋的陶渊明是第一个用诗歌的形式反映田园生活的“田园诗人”。 10、谢灵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作家。 11、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辞》,分别代表南北朝民歌的成就。这一时期的笔记体小说也极有特色,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2、唐代诗歌空前繁荣,名家辈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孟浩然、自居易、杜牧、李商隐、李贺、刘禹锡等都是诗人。 13、唐代格律诗字句固定、形式规范,讲究对偶、平仄、押韵。 14、传奇小说也在唐朝产生。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15、唐朝散文也很有成就,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16、五代与宋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词”,其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宋代的柳永、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等。 17、宋词在艺术风格上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浓丽争艳,无论题材还是风格,宋词都和唐诗一样,为后世留下了难以企及的盛世风范。 18、中国古代小说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和

导游基础知识(掌握)

导游基础知识(掌握)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内容资料整理 一、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基本知识 1、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次考试。参加童试的人,无论年龄多大,一律称为童生。院试合格之后,可以取得秀才资格。童试不算国家正式考试,却是功名的起点。 2、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于秋季举行,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已具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在三月举行,又称“春闱”,考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 4、殿试:又称“廷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取中者称“进士”,按成绩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二、民俗概念、特点 概念: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一种常见的

文化现象。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民间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的一种文化模式。 民俗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延续性、神秘性。 三、花岗岩名山、石灰岩景观、丹霞风光的景观特征和形成规律 (一)花岗岩名山 地貌特点:(1)怪石众多(2)奇峰峭拔(3)时有洞穴及一线天景观 我国花岗岩名山 (1)黄山——“奇”安徽黄山市,“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四绝:怪石、奇松、云海、温泉(2)华山——“险”陕西华阴县南,“五岳”之西岳“自古华山一条路”著名险境:苍龙岭、百尺峡、擦耳崖、长空栈道 (3)衡山——“秀”湖南衡山县,“五岳”之南岳,“五岳独秀”山体丰满、轮廓柔和而秀植被茂盛、四季葱绿而秀 (4)三清山——“神”江西德兴市,道教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