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性混凝土

合集下载

混凝土耐久性与高性能混凝土

混凝土耐久性与高性能混凝土

混凝土耐久性与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耐久性与高性能混凝土一直是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话题。

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高性能混凝土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一、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环境条件等。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选材:选择优质的胶凝材料和骨料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水泥和骨料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2. 配合比设计: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过水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降低其耐久性。

3. 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和保护层质量,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龟裂、砂浆剥落等现象,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二、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应用新型材料、技术和工艺制备而成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点如下:1. 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60MPa以上,部分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达到100MPa以上,能够满足复杂工程结构的要求。

2. 优良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使用而不产生明显的破坏。

3. 优异的抗渗性: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致密性较高,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受到水侵蚀的可能性。

在实际应用中,高性能混凝土常用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水利工程等工程领域,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高性能混凝土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材、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而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提高工程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要点全总结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要点全总结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要点全总结一、什么是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混凝土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正确维修与例行检测。

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析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是指结构在所使用的环境下,由于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引起结构的长期演变,最终使混凝土丧失使用能力。

即所为的耐久性失效,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很多,有抗冻失效,碱-集料反应失效,化学腐蚀失效,钢筋锈蚀造成结构破坏等。

下面作具体分析。

1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结构处于冰点以下环境时,部分混凝土内孔隙中的水将结冰,产生体积膨胀,过冷的水发生迁移,形成各种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表面剥落,严重时可以露出石子。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和气泡含量多少密切相关。

孔越少越小,破坏作用越小,封闭气泡越多,抗冻性越好。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除了孔结构和含气量外,还包括:混凝土的饱和度,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集料的孔隙率及其间的含水率等。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与设计方法¥97.5购买2、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集料中活性组分发生的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的膨胀,开裂,甚至破坏。

因反应的因素在混凝土内部,其危害作用往往是不能根冶的,是混凝土工程中的一大隐患。

许多国家因碱-集料反应不得不拆除大坝,桥梁,海堤和学校,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工程中也有碱-集料反应损害的类似报道,一些立交桥,铁道轨枕等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破坏。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需具备三个条件,即有相当数量的碱,相应的活性集料,水份。

反应通常有三种类型:碱-硅酸反应,碱-碳酸盐反应,慢膨胀型碱-硅酸盐反应,避免碱-集料反应的方法可采用:①尽量避免采用活性集料;②限制混凝土的碱含量;③掺用混合材。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
其良好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抗渗、抗冻、抗侵蚀、碳化、碱骨料反应及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等性能,这些性能均决定着混凝土经久耐用的程度,故称为耐久性。

(1)抗渗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分P4、P6、P8、P10、P12共五个等级。

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与其密实度及内部孔隙的大小和构造有关。

(2)抗冻性。

混凝土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分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和F300共九个等级。

抗冻等级F50以上的混凝土简称抗冻混凝土。

(3)抗侵蚀性。

当混凝土所处环境中含有侵蚀性介质时,要求混凝土具有抗侵蚀能力。

侵蚀性介质包括软水、硫酸盐、镁盐、碳酸盐、一般酸、强碱、海水等。

(4)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水。

碳化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消弱对混凝土的保护作用,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碳化显著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

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

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耐久性对于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温度变化、湿度、化学物质的侵蚀等,混凝土结构容易发生损坏和腐蚀,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耐久性混凝土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研究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探讨如何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研究方法1. 材料选取:选择常用的水泥、骨料和添加剂等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设计:通过对不同组合比例的混凝土进行试验,分析不同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3.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比,总结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四、研究结果1. 材料特性:通过实验发现,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少裂缝和渗透问题。

2. 施工技术:采用适当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裂性。

五、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方法,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渗透性和裂缝。

2. 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3.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应增加防水层和抗渗设施,以防止水分侵蚀。

六、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和添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2. 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养护措施,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监测。

3. 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和保养,及时处理损坏和裂缝问题,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七、研究创新点本研究通过对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点:1. 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

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

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1.前言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耐久性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耐久性,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评定。

本文就混凝土耐久性评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2.评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抗渗性抗渗性是混凝土耐久性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与其密实性、强度和其他物理性质有关。

抗渗性的评定方法有静水压实验法、负压渗透法、电渗透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静水压实验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评定标准为:混凝土抗渗性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建筑设计要求。

2.2 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了其抗冻融性、抗硫酸盐侵蚀性、抗氯离子侵蚀性等多方面。

评定标准为: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建筑设计要求。

2.3 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其耐久性的重要保证。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方法有压力试验、剪切试验、弯曲试验等多种方法。

评定标准为: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建筑设计要求。

2.4 硬度混凝土的硬度是其抗压强度的反映。

混凝土硬度的评定方法有洛氏硬度试验、超声波检测法等多种方法。

评定标准为:混凝土的硬度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建筑设计要求。

2.5 残余应力混凝土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产生残余应力,这种应力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混凝土残余应力的评定方法有应力松弛试验、钻孔法等多种方法。

评定标准为:混凝土的残余应力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建筑设计要求。

3.评定流程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采样采样是混凝土耐久性评定的第一步。

应从不同位置采集混凝土样品,并标明采样位置、采样时间等信息。

3.2 试验试验是混凝土耐久性评定的核心步骤。

根据不同的评定指标选择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3.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混凝土耐久性评定的重要环节。

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评定指标的数据。

3.4 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混凝土耐久性的结论,并进行评估。

混凝土耐久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答:(一)耐久性的定义:混凝土除了应有适当的强度外,还应根据使用方面的特殊要求,具有一定的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耐热性等,统称为耐久性。

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

(1)抗渗性;指混凝土抵抗液体和气体渗透的性能。

由于混凝土内部存在着互相连通的孔隙和毛细管,以及因振捣欠密实而产生蜂窝、孔洞,使液体和气体能够渗入混凝土内部,水分和空气的侵入会使钢筋锈蚀,有害液体和气体的侵入会使混凝土变质,结果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长期安全使用。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标号P表示。

如P4表示在相应的0.4N/㎜2水压作用下,用作抗渗试验的6个规定尺寸的圆柱体或圆锥体试块,仍保持4个试块不透水。

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一般分为P6 、P8 、P10 、P12 。

(2)抗冻性:指混凝土抵抗冰冻的能力。

混凝土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既接触水,又遭受冷冻的环境中,常常会被冻坏。

这是由于渗透到混凝土中的水分受冻结冰后,体积膨胀9%,使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和毛细管受到相当大的压力,如果气温升高,冰冻融化,这样反复地冻融,混凝土最终将遭到破坏。

混凝土的抗冻性用抗冻标号F表示。

如受冻融的试块强度与未受冻融的试块强度相比,降低不超过25%,便认为抗冻性合格。

抗冻标号以试块所能承受的最大反复冻融循环次数表示。

根据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抗冻标号一般分为:F15、F25、F50、F100、F150和F200。

(3)抗侵蚀性:指混凝土在各种侵蚀性液体和气体中,抵抗侵蚀的性能。

对混凝土起侵蚀作用的介质主要是硫酸盐溶液、酸性水、活动和或带水压的软水、海水、碱类的浓溶液等。

硫酸盐侵蚀是指硫酸根离子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有害化合物,而导致混凝土组成和结构的破坏、强度下降、表面剥离等。

(4)耐热性:指混凝土在高温作用下,内部结构不遭受破坏,强度不显著丧失,具有一定化学稳定性的性能。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一、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结材料。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等高强度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骨料的质量: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

骨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优质的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不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3.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合理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耐久性。

4.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5. 环境因素:混凝土的耐久性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水质、土壤条件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方法1. 选择优质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应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不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2. 合理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耐久性。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应控制水灰比,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和开裂倾向。

3. 引入掺合料:掺合料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

常用的掺合料有矿物掺合料、化学掺合料等。

4.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5. 加强混凝土的防护:混凝土的防护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防护材料,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受到外界侵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强度,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荷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也成为了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1. 环境因素混凝土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和破坏,比如气候条件、化学腐蚀、生物侵蚀等。

在潮湿的环境中,混凝土易受到水分侵蚀,导致混凝土内部空隙被侵蚀并加速腐蚀。

在酸雨的腐蚀下,混凝土内的水泥基质会被溶解,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生物的侵蚀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生长在混凝土表面的植物根系、细菌和真菌会对混凝土产生破坏作用,进一步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2. 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以及施工工艺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比如在结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混凝土在使用寿命内可能受到的荷载及变形,以及预留的防护层等,以降低混凝土的受力状态。

施工工艺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比如浇筑时的震动、密实度和成坯的养护等。

3. 材料选用混凝土的耐久性还与使用的材料有直接关系,如水泥的品质、骨料的优劣、添加剂和外加剂的选用等。

其中水泥的品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因为其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透性,而骨料的优劣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添加剂和外加剂的选用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二、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方法及解决方案1. 实验研究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实验研究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模拟不同环境条件对混凝土的侵蚀和破坏,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比如可以通过浸泡试验、腐蚀试验、冻融试验等,来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受力和破坏过程,预测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寿命,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冻地区+水位变动区
D2 严寒和寒冷地区+频繁接触水
微冻地区+氯盐环境+频繁接触水
严寒和寒冷地区+水位变动区
D3 微冻地区+氯盐环境+水位变动区
严寒和寒冷地区+氯盐环境+频繁接触水
D4 严寒地区+氯盐环境+水位变动区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是根据其最冷月的平 均气温划分的
地区
地区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严寒地区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 在预定作用和预期的维护 与使用条件下,结构及其 部件能在预定的期限内维 持其所需的最低性能要求 的能力。
一、铁路混凝土的 设计根据
1.1设计使用年限 1.2.环境类别及作用等

1.1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级别 设计使用年限
2.1水泥的技术要求2
• 注: • 1.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
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 2.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
过0.60%。
2.2.1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序号
名称
1 细度,% 2 Cl-含量,% 3 需水量比,% 4 烧失量,%
技术要求
C50以下混凝土 C50及以上混凝土
≤20
≤12
不宜>0.02
≤105
≤100
≤5.0
≤3.0
5 含水率,%
6 SO3含量,%
7 活性指数,%
7d
28d
≤1.0(对干排灰而言)
≤3
≥65
≥70
≥70
≥75
注:当表中烧失量指标达不到要求时,在其他指标符合表中要求的情 况下,经试验证明满足耐久性要求时,烧失量指标可适当放宽。但用于
C50以下混凝土时,不得大于8%,用于C50及以上混凝土时,不得大于5%。
M3
风蚀(有砂 情况)
风力等级≥11级,且年累计刮风时间大于90天
泥砂冲刷 被大量夹杂泥砂等物体磨损、冲刷
二、铁路混凝土 的原材料
2.1 水泥 2.2 矿物掺和料
2.2.1粉煤灰 2.2.2磨细矿渣粉 2.2.3硅灰 2.3 细骨料 2.4 粗骨料 2.5 外加剂 2.6 水
2.1水泥的技术要求1
强透水性环境土中SO42含量,mg/kg
作用等级代号
H1
H2
H3
H4
≥200 ≤60 0
>600 ≤3000
>3000 ≤6000
>6000
≥2000 ≤3000
>3000 ≤12000
>12000 ≤24000
>24000
弱透水性环境土中SO42含量,mg/kg
≥3000 ≤12000
>12000 ≤24000
t≤- 8 ℃
寒冷地区
- 8 ℃< t ≤-3℃
微冻地区
-3℃ ≤ t ≤+2.5℃
1.2.5 磨蚀环境条件特征
作用等 级代号
M1
环境条件特征
风蚀(有砂 情况)
风力等级≥7级,且年累计刮风时间大于90天
风蚀(有砂 情况)
风力等级≥9级,且年累计刮风时间大于90天
M2
流冰冲刷

被强烈流冰撞击、磨损、冲刷(冰层水位下 0.5m~冰层水位上1.0m)
侵蚀
量,mg/L
≤40
>40 ≤100
>100
镁盐侵蚀
环境水中Mg2+含量, mg/L
≥300 ≤1000
>1000 ≤3000
>3000
1.2.3 化学侵蚀环境条件特征3
*注:1 对于盐渍土地区的混凝土,埋入土中的混凝 土遭受化学侵蚀;当环境多风干燥时,露出地表 的毛细吸附区内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型侵蚀。
离平均水位15m以内的海上大气区;离涨 L2 潮岸线100m以内的陆上近海区
海水潮汐区或浪溅区(非炎热地区)
海水潮汐区或浪溅区(南方炎热地区)
L3 盐渍土地区露出地表的毛细吸附区
遭受氯盐冷冻液和氯盐化冰盐侵蚀部位
1.2.3 化学侵蚀环境条件特征1
化学侵蚀类型
环境水中SO42-含量, mg/L
硫酸盐 侵蚀

100年

60年

30年
1.2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
1.2.1 碳化锈蚀环境条件特征 1.2.2 氯盐锈蚀环境条件特征 1.2.3 化学侵蚀环境条件特征 1.2.4 冻融破坏环境条件特征 1.2.5 磨蚀环境条件特征
1.2.2 氯盐锈蚀环境条件特征
作用等 级代号
环境条件特征
长期在海水水下区
L1 离平均水位15m以上的海上大气区;离涨 潮岸线100m~300m的陆上近海区
2.2.2磨细矿渣粉的技术要求
序号
名称
技术要求
1 MgO含量,%
≤14
2 SO3含量,%
≤4
3 烧失量,%
≤3
4 Cl-含量,%
不宜> 0.02
5 比表面积,m2/kg
取代《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基本上取代《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但均无砌体工程和水下混凝土的内容。
现规范突出了工程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原则。
本讲稿标准内容低于专业标准的以专业标准为准。
本讲稿内容以正式颁布文件为准。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24000
1.2.3 化学侵蚀环境条件特征2
化学侵蚀类型
作用等级代号
H1
H2
H3
H4
盐类结晶 环境土中SO42-含量,
侵蚀*
mg/kg
≥2000 ≤3000
>3000 ≤12000
>12000
酸性侵蚀 环境水中pH值
≤6.5 <5.5 ≥5.5 ≥4.5
<4.5 ≥4.0
二氧化碳 环境水中侵蚀性CO2含 ≥15
耐久性混凝土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主讲人: 杨齐海
二00九年七月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颁布后,
现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低于本暂规的均 以本暂规为准。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基本上
• 2 对于一面接触含盐环境水(或土)而另一面临 空且处于干燥或多风环境中的薄壁混凝土,接触 含盐环境水(或土)的混凝土遭受化学侵蚀,临 空面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侵蚀。
• 3 当环境中存在酸雨时,按酸性环境考虑,但相 应作用等级可降一级。
1.2.4 冻融破坏环境条件特征
作用等 级代号
环境条件特征
D1 微冻地区+频繁接触水
序号
项目
1 比表面积
2 80µm方孔筛筛余 3 游离氧化钙含量 4 碱含量
5 熟料中的C3A含量
6 氯离子含量
技术要求
≤350m2/kg(硅酸盐水泥、抗硫 酸盐硅酸盐水泥)
≤10.0%(普通硅酸盐水泥) ≤1.0% ≤ 0.80% 非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8% 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10 ≤0.20%(钢筋混凝土) ≤0.06%(预应力混凝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