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学案

合集下载

学案1:4.2.3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一)

学案1:4.2.3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一)

4.2.3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一)1.n次独立重复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n次伯努利试验时,人们总是约定这n次试验是的,此时这n 次伯努利试验也常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思考:独立重复试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二项分布一般地,如果一次伯努利试验中,出现“成功”的概率为p,记q=1-p,且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出现“成功”的次数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0,1,…,k,…,n},而且P(X=k)=,k=0,1,…,n,因此X的分布列如下表所示.注意到上述X n1n p1q n-1+…+C k n p k q n-k+…+C n n p n q0中对应项的值,因此称X服从参数为n,p的二项分布,记作.初试身手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每次试验结果可以有多种.()(2)两点分布是特殊的二项分布.()(3)二项分布可以看作是有放回抽样.()(4)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的条件可以略有不同. ( )2.若X ~B (10,0.8),则P (X =8)等于( )A .C 810×0.88×0.22B .C 810×0.82×0.28C .0.88×0.22D .0.82×0.283.一枚硬币连掷三次,只有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某同学投篮的命中率为0.6,他10次投篮中命中的次数X 是一个随机变量,且X ~B (10,0.6); ②某福彩的中奖概率为p ,某人一次买了8张,中奖张数X 是一个随机变量,且X ~B (8,p );③从装有5个红球、5个白球的袋中,有放回地摸球,直到摸出白球为止,则摸球次数X 是随机变量,且X ~B ⎝⎛⎭⎫n ,12. ——合作探究·释疑难——类型1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例1】 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是23和34,假设每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1)求甲射击3次,至少1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2)求两人各射击2次,甲恰好击中目标2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1次的概率.2.(变结论)在本例(2)的条件下,求甲未击中、乙击中2次的概率.规律方法独立重复试验概率求法的三个步骤类型2 二项分布【例2】 一名学生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从家到学校的途中有5个交通岗,假设他在各交通岗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13.(1)求这名学生在途中遇到红灯的次数ξ的分布列;(2)求这名学生在首次遇到红灯或到达目的地停车前经过的路口数η的分布列.规律方法1.本例属于二项分布,当X 服从二项分布时,应弄清X ~B (n ,p )中的试验次数n 与成功概率p .2.解决二项分布问题的两个关注点(1)对于公式P (X =k )=C k n p k (1-p )n -k(k =0,1,2,…,n )必须在满足“独立重复试验”时才能运用,否则不能应用该公式.(2)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关键有两点:一是对立性,即一次试验中,事件发生与否两者必有其一;二是重复性,即试验是独立重复地进行了n 次. [跟进训练]1.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14题和第15题为选做题.规定每位考生必须且只需在其中选做一题.设4名考生选做每道题的可能性均为12,且各人的选择相互之间没有影响.(1)求其中甲、乙2名考生选做同一道题的概率;(2)设这4名考生中选做第15题的人数为ξ名,求ξ的分布列.类型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的综合应用 [探究问题]1.王明做5道单选题,每道题都随机选一个答案,那么他做对的道数服从二项分布吗?为什么?2.王明做5道单选题,其中2道会做,其余3道均随机选一个答案,他做对的道数服从二项分布吗?如何判断一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例3】 甲、乙两队参加奥运知识竞赛,每队3人,每人回答一个问题,答对者为本队赢得一分,答错得零分.假设甲队中每人答对的概率均为23,乙队中3人答对的概率分别为23,23,12,且各人回答正确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用ξ表示甲队的总得分. (1)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2)用A表示“甲、乙两个队总得分之和等于3”这一事件,用B表示“甲队总得分大于乙队总得分”这一事件,求P(AB).规律方法对于概率问题的综合题,首先,要准确地确定事件的性质,把问题化归为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独立重复试验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其次,要判断事件是A+B还是AB,确定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公式;最后,选用相应的求古典概型、互斥事件、条件概率、独立事件、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求解.[跟进训练]2.9粒种子分种在3个坑内,每坑放3粒,每粒种子发芽的概率为0.5,若一个坑内至少有1粒种子发芽,则这个坑不需要补种,若一个坑内的种子都没发芽,则这个坑需要补种.假定每个坑至多补种一次,求需要补种坑数的分布列.——课堂小结·提素养——必备素养1.独立重复试验的基本特征(1)每次试验都在同样条件下进行.(2)每次试验都只有两种结果:发生与不发生.(3)各次试验之间相互独立.(4)每次试验,某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2.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学以致用1.某学生通过英语听力测试的概率为13,他连续测试3次,那么其中恰有1次获得通过的概率是( )A.49 B.29 C.427D.2272.某电子管正品率为34,次品率为14,现对该批电子管进行测试,设第ξ次首次测到正品,则P (ξ=3)=( ) A.C 23⎝⎛⎭⎫142×34 B.C 23⎝⎛⎭⎫342×14C.⎝⎛⎭⎫142×34D.⎝⎛⎭⎫342×143.有4位同学参加某项选拔测试,每位同学能通过测试的概率都是12,假设每位同学能否通过测试是相互独立的,则至少有一位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________.4.设X ~B (4,p ),且P (X =2)=827,那么一次试验成功的概率p 等于________.5.某气象站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为80%,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5次预报中恰有2次准确”的概率; (2)“5次预报中至少有2次准确”的概率.参考答案新知初探1.相互独立思考:[提示] (1)每次试验的条件完全相同,相同事件的概率不变; (2)各次试验结果互不影响;(3)每次试验结果只有两种,这两种结果是对立的.2.C k n p k qn -kX ~B (n ,p )初试身手1.【答案】(1)× (2)√ (3)√ (4)× 2.【答案】A【解析】∵X ~B (10,0.8),∴P (X =8)=C 810×0.88×0.22,故选A.3.【答案】38【解析】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12,由于每次试验的结果不受影响,故由n 次独立重复试验可知,所求概率为P =C 13⎝⎛⎭⎫12⎝⎛⎭⎫122=38.4.【答案】①②【解析】①②显然满足独立重复试验的条件,而③虽然是有放回地摸球,但随机变量X 的定义是直到摸出白球为止,也就是说前面摸出的一定是红球,最后一次是白球,不符合二项分布的定义.——合作探究·释疑难——类型1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例1】 解:(1)记“甲射击3次至少有1次未击中目标”为事件A 1,由题意,射击3次,相当于3次独立重复试验. 故P (A 1)=1-P (A 1)=1-⎝⎛⎭⎫233=1927.(2)记“甲射击2次,恰有2次击中目标”为事件A 2,“乙射击2次,恰有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B 2,则 P (A 2)=C 22×⎝⎛⎭⎫232=49,P (B 2)=C 12×⎝⎛⎭⎫341×⎝⎛⎭⎫1-34=38. 由于甲、乙射击相互独立,故 P (A 2B 2)=49×38=16.【例2】 解:(1)ξ~B ⎝⎛⎭⎫5,13,ξ的分布列为P (ξ=k ) =C k 5⎝⎛⎭⎫13k ⎝⎛⎭⎫235-k,k =0,1,2,3,4,5. 故ξ的分布列为(2)η的分布列为P (η=k )=P (前k 个是绿灯,第k +1个是红灯)=⎝⎛⎭⎫23·13,k =0,1,2,3,4;P (η=5)=P (5个均为绿灯)=⎝⎛⎭⎫235. 故η的分布列为[跟进训练]1.解:(1)设事件A 表示“甲选做14题”,事件B 表示“乙选做14题”,则甲、乙2名考生选做同一道题的事件为“A ∩B +A ∩B ”,且事件A ,B 相互独立. ∴P (A ∩B +A ∩B )=P (A )P (B )+P (A )P (B ) =12×12+⎝⎛⎭⎫1-12×⎝⎛⎭⎫1-12=12. (2)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为0,1,2,3,4,且ξ~B ⎝⎛⎭⎫4,12. ∴P (ξ=k )=C k 4⎝⎛⎭⎫12k⎝⎛⎭⎫1-124-k=C k 4⎝⎛⎭⎫124(k =0,1,2,3,4). ∴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类型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的综合应用[探究问题]1.[提示] 服从二项分布.因为每道题都是随机选一个答案,结果只有两个:对与错,并且每道题做对的概率均相等,故做5道题可以看成“一道题”重复做了5次,做对的道数就是5次试验中“做对”这一事件发生的次数,故他做对的“道数”服从二项分布. 2.[提示] 不服从二项分布.因为会做的两道题做对的概率与随机选取一个答案做对的概率不同,不符合二项分布的特点.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关键是看它是不是n 次独立重复试验,随机变量是否为在这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次数,满足这两点的随机变量才服从二项分布,否则就不服从二项分布. 【例3】 解:(1)由题意知,ξ的可能取值为0,1,2,3,且 p (ξ=0)=C 03⎝⎛⎭⎫1-233=127,P (ξ=1)=C 1323⎝⎛⎭⎫1-232=29, P (ξ=2)=C 23⎝⎛⎭⎫232⎝⎛⎭⎫1-23=49, P (ξ=3)=C 33⎝⎛⎭⎫233=827. 所以ξ的分布列为(2)用C 表示“甲得2分乙得1分”3分乙得0分”这一事件,所以AB =C ∪D ,且C ,D 互斥, 又P (C )=C 23⎝⎛⎭⎫232⎝⎛⎭⎫1-23⎣⎡ 23×13×12+13×23×⎦⎤12+13×13×12=1034,P (D )=C 33⎝⎛⎭⎫233⎝⎛⎭⎫13×13×12=435, 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得P (AB )=P (C )+P (D )=1034+435=3435=34243.[跟进训练]2.解:因为单个坑内的3粒种子都不发芽的概率为⎝⎛⎭⎫123=18, 所以单个坑不需要补种的概率为1-18=78.设需要补种的坑数为X ,则X 的可能取值为0,1,2,3,这是3次独立重复试验,P (X =0)=C 03×⎝⎛⎭⎫180×⎝⎛⎭⎫783=343512,P (X =1)=C 13×⎝⎛⎭⎫181×⎝⎛⎭⎫782=147512, P (X =2)=C 23×⎝⎛⎭⎫182×⎝⎛⎭⎫781=21512, P (X =3)=C 33×⎝⎛⎭⎫183×⎝⎛⎭⎫780=1512, 所以需要补种坑数的分布列为学以致用1.【答案】A【解析】记“恰有1次获得通过”为事件A , 则P (A )=C 13⎝⎛⎭⎫13·⎝⎛⎭⎫1-132=49.故选A. 2.【答案】C【解析】ξ=3表示第3次首次测到正品,而前两次都没有测到正品,故其概率是⎝⎛⎭⎫142×34. 3.【答案】1516【解析】所有同学都不通过的概率为⎝⎛⎭⎫1-124, 故至少有一位同学通过的概率为1-⎝⎛⎭⎫1-124=1516. 4.【答案】13或23【解析】P (X =2)=C 24p 2(1-p )2=827, 即p 2(1-p )2=⎝⎛⎭⎫132·⎝⎛⎭⎫232,解得p =13或p =23.5.解:(1)记“预报1次准确”为事件A ,则P (A )=0.8. 5次预报相当于5次独立重复试验. “恰有2次准确”的概率为P =C 25×0.82×0.23=0.051 2≈0.05,因此5次预报中恰有2次准确的概率约为0.05.(2)“5次预报中至少有2次准确”的对立事件为“5次预报全部不准确或只有1次准确”,其概率为P=C05×0.25+C15×0.8×0.24=0.006 72.所以所求概率为1-P=1-0.006 72≈0.99.所以“5次预报中至少有2次准确”的概率约为0.99.。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11.6-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导学案】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11.6-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导学案】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11.6-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课程标准】1.理解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的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借助正态分布曲线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并进行简单应用.【必备知识精归纳】一、二项分布1.伯努利试验只包含两个可能结果的试验叫做伯努利试验;将一个伯努利试验独立地重复进行n次所组成的随机试验称为n重伯努利试验.2.二项分布一般地,在n重伯努利试验中,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0<p<1),用X 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则X的分布列为P(X=k)= p k(1-p)n-k,k=0,1,2,…,n.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具有上式的形式,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记作X~B(n,p).3.两点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1)当n=1时,随机变量X服从两点分布,则E(X)=p,D(X)=p(1-p).(2)若X~B(n,p),则E(X)=np,D(X)=np(1-p).二、超几何分布一般地,假设一批产品共有N件,其中有M件次品.从N件产品中随机抽取n件(不放回),用X表示抽取的n件产品中的次品数,则X的分布列为P(X=k)= - -,k=m,m+1,m+2,…,r,其中n,N,M∈N*,M≤N,n≤N,m=max{0,n-N+M},r=min{n,M}.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具有上式的形式,那么称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三、正态分布1.定义-( - ) ,x∈R,其中μ∈R,σ>0为参数,若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f(x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记为X~N(μ,σ2).2.正态曲线的特点(1)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x=μ对称;(2)曲线在x=μ处达到峰值(3)当|x|无限增大时,曲线无限接近x轴.3.3σ原则(1)P(μ-σ≤X≤μ+σ)≈0.6827;(2)P(μ-2σ≤X≤μ+2σ)≈0.9545;(3)P(μ-3σ≤X≤μ+3σ)≈0.9973.【基础小题固根基】教材改编易错易混1,2,43,51.(教材变式)已知X~B(20,p),且E(X)=6,则D(X)等于()A.1.8B.6C.2.1D.4.2【解析】选D.因为X服从二项分布X~B(20,p),所以E(X)=20p=6,得p=0.3,故D(X)=np(1-p)=20×0.3×0.7=4.2.2.(教材变式)在含有3件次品的10件产品中,任取4件,X表示取到的次品的个数,则P(X=2)=.【解析】由题意得P(X=2)=C32C72C104=310.答案:3103.(对二项分布意义不理解致误)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A.0.648B.0.432C.0.36D.0.312【解析】选A.3次投篮投中2次的概率为P(k=2)=C32×0.62×(1-0.6),投中3次的概率为P(k=3)=0.63,所以通过测试的概率为P(k=2)+P(k=3)=C32×0.62×(1-0.6)+0.63= 0.648.4.(教材提升)某班有50名同学,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X服从正态分布N(110,102).已知P(100<X≤110)=0.34,估计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在120分以上的有人.【解析】因为考试的成绩X服从正态分布N(110,102),所以该正态曲线关于X=110对称,因为P(100<X≤110)=0.34.所以P(X>120)=P(X≤100)=12×(1-0.34×2)=0.16.所以该班数学成绩在120分以上的人数约为0.16×50=8.答案:85.(二项分布应用不准致误)在一次招聘中,主考官要求应聘者从20道备选题中一次性随机抽取5道题,并独立完成所抽取的5道题,乙能正确完成每道题的概率为45,且每道题完成与否互不影响,记乙能正确完成的题数为Y,则Y的数学期望为.【解析】由题意知Y~B5,45,所以E(Y)=5×45=4.答案:4二项分布[典例1](1)出租车司机从饭店到火车站途中经过6个交通岗,假设他在各交通岗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13.则这位司机在途中遇到红灯数X 的均值为,方差为.【解析】X的所有可能取值是0,1,2,3,4,5,6,这位司机经过一个交通岗就是一次试验,有遇到红灯和未遇到红灯两个结果,X=k(k∈N,k≤6)的事件相当于6次独立重复经过一个交通岗的试验,恰有k次遇到红灯的事件,于是得随机变量X~B6,13,所以E(X)=6×13=2,D(X)=6×13×1-13=43.答案:243(2)(2022·福州模拟)在一次国际大型体育运动会上,某运动员报名参加了3个项目的比赛.已知该运动员在这3个项目中,每个项目能拿奖的概率都是23,那么在本次运动会上:①求该运动员至少能拿2项奖的概率;②若该运动员能拿奖的项目数为X,求X的分布列及均值.【解析】①依题意知,该运动员在每个项目上“能拿奖”为独立事件,并且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同.设该运动员能拿奖的项目数为随机变量ξ,“该运动员至少能拿2项奖”为事件A,则有P(A)=P(ξ=2)+P(ξ=3)=C3223213+C33233=2027;②由①可知,X~B3,23,则P(X =0)=C301-233=127,P(X=1)=C31·23·1-232=29,P(X=2)=C32·232·1-23=49,P(X=3)=C33·233=827,所以X的分布列为X0123P1272949827所以均值E(X)=0×127+1×29+2×49+3×827=2.(或E(X)=3×23=2)【方法提炼】1.求n重伯努利试验概率的三个步骤(1)判断:依据n重伯努利试验的特征,判断所给试验是否为独立重复试验.(2)分拆:判断所求事件是否需要分拆.(3)计算:就每个事件依据n重伯努利试验的概率公式求解,最后利用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计算.2.求随机变量X的均值与方差时,可首先分析X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如果X~B(n,p),则用公式E(X)=np,D(X)=np(1-p)求解,可大大减少计算量.【对点训练】张先生家住H小区,他在C科技园区工作,从家开车到公司上班有L1,L2两条路线(如图),L1路线有A1,A2,A3三个路口,各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均为12;L2路线有B1,B2两个路口,各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依次为34,35.(1)若走L1路线,求最多遇到1次红灯的概率;(2)若走L2路线,求遇到红灯次数X的数学期望;(3)若张先生想在上班的途中,“平均遇到红灯次数最少”,则张先生应从上述两条路线中选择哪条上班路线,并说明理由.【解析】(1)设走L1路线最多遇到1次红灯为A事件,则P(A)=C30×123+C31×12×122=12.所以走L1路线,最多遇到1次红灯的概率为12.(2)依题意,知X的可能取值为0,1,2.P(X=0)=1-34×1-35=110,P(X=1)=34×1-35+1-34×35=920,P(X=2)=34×35=920.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X012P110920920E(X)=110×0+920×1+920×2=2720.(3)设选择L1路线遇到红灯次数为Y,随机变量Y服从二项分布,即Y~B3,12,所以E(Y)=3×12=32.因为E(X)<E(Y),所以张先生应选择L2路线上班.【加练备选】从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中抽取100件,测量这些产品的质量指标值,由测量结果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质量指标值落在区间[55,65),[65,75),[75,85]内的频率之比为4∶2∶1.(1)求这些产品的质量指标值落在区间[75,85]内的频率;(2)若将频率视为概率,从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中随机抽取3件,记这3件产品中质量指标值位于区间[45,75)内的产品件数为X,求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解析】(1)设落在区间[75,85]内的频率为x,则落在区间[55,65),[65,75)内的频率分别为4x和2x.依题意得(0.004+0.012+0.019+0.030)×10+4x+2x+x=1,解得x=0.05.所以落在区间[75,85]内的频率为0.05.(2)从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中随机抽取3件,相当于进行了3次独立重复试验,所以X服从二项分布B(n,p),其中n=3.由(1)得,落在区间[45,75)内的频率为0.3+0.2+0.1=0.6,将频率视为概率得p=0.6.因为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则P(X=0)=C30×0.60×0.43=0.064,P(X=1)=C31×0.61×0.42=0.288,P(X=2)=C32×0.62×0.41=0.432,P(X=3)=C33×0.63×0.40=0.216.所以X的分布列为X0123P0.0640.2880.4320.216所以X的数学期望为E(X)=0×0.064+1×0.288+2×0.432+3×0.216=1.8(或直接根据二项分布的均值公式得到E(X)=np=3×0.6=1.8).超几何分布[典例2](1)某外语学校的一个社团中有7名同学,其中2人只会法语,2人只会英语,3人既会法语又会英语.现选派3人到法国的学校交流访问,则恰有2人会法语的概率为;既会法语又会英语的人数X的均值为.【解析】设事件A为“选派的3人中恰有2人会法语”,则P(A)=C52C21C73=47.方法一:依题意知X的取值为0,1,2,3,P(X=0)=C43C73=435,P(X=1)=C42C31C73=1835,P(X=2)=C41C32C73=1235,P(X=3)=C33C73=135,所以X的分布列为X0123P43518351235135所以E(X)=0×435+1×18+2×1235+3×135=97.方法二:E(X)=3×37=97.答案:4797(2)从某校高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对其视力情况进行统计(两眼视力不同,取较低者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这100人中随机抽取1人,其视力在[4.1,4.3)的概率为110.①求a,b的值;②若高校B专业的报考资格为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不低于5.0,已知在[4.9,5.1)中有13的学生裸眼视力不低于5.0.现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4.9,5.1)和[5.1,5.3)中抽取4名同学,4人中有资格(仅考虑视力)报考B专业的人数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分布列.【解析】①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得×0.2=110,( +0.75+1.75+ +0.75+0.25)×0.2=1,解得b=0.5,a=1.②在[4.9,5.1)中,共有15人,其中5人裸眼视力不低于5.0,在这15人中,抽取3人,在[5.1,5.3)中,共有5人,抽取1人,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为1,2,3,4,P(ξ=1)=C103C50C153=2491,P(ξ=2)=C102C51C153=4591,P(ξ=3)=C101C52C153=2091,P(ξ=4)=C100C53C153=291,所以ξ的分布列如下ξ1234P249145912091291【方法提炼】超几何分布的特点(1)超几何分布描述的是不放回抽样问题,随机变量为抽到的某类个体的个数.超几何分布的特征是:①考察对象分两类;②已知各类对象的个数;③从中抽取若干个个体,考查某类个体数X 的概率分布.(2)超几何分布主要用于抽检产品、摸不同类别的小球等概率模型,其本质是古典概型.【对点训练】某食品厂为了检查一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随机抽取该流水线上的40件产品作为样本并称出它们的质量(单位:克),质量的分组区间为(490,495],(495,500],…,(510,515].由此得到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上述抽取的40件产品中质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2)在上述抽取的40件产品中任取2件,设X 为质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求X 的分布列,并求其均值;(3)从该流水线上任取2件产品,设Y为质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求Y的分布列.【解析】(1)质量超过505克的产品的频率为5×0.05+5×0.01=0.3,所以质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为40×0.3=12(件).(2)质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为12件,则质量未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为28件,X 的可能取值为0,1,2,X服从超几何分布.P(X=0)=C120C282C402=63130,P(X=1)=C121C281C402=2865,P(X=2)=C122C280C402=11130,所以X的分布列为X012P63130286511130所以X的均值为E(X)=0×63130+1×2865+2×11130=35;(3)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取一件产品,该产品的质量超过505克的概率为310.从流水线上任取2件产品互不影响,该问题可看成2重伯努利试验,质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Y的可能取值为0,1,2,且Y~B2,310,P(Y=k)=C2 ×1-3102-k×310k,所以P(Y=0)=C20×7102=49100,P(Y=1)=C21×310×710=2150,P(Y=2)=C22×3102=9100.所以Y的分布列为Y012P4910021509100正态分布角度1正态分布的性质[典例3](1)设有一正态总体,它的正态密度曲线是函数f(x)的图象,且-( -10)28(x∈R),则这个正态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分别是()f(xA.10与8B.10与2C.8与10D.2与10【解析】选B.因为f(xe-( -10)28,所以σ=2,μ=10,即正态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10与2.-( - )22 2(x∈R,i=1,2,3)的图象(2)(2023·深圳模拟)已知三个正态密度函数φi(x如图所示,则()A.μ1<μ2=μ3,σ1=σ2>σ3B.μ1>μ2=μ3,σ1=σ2<σ3C.μ1=μ2<μ3,σ1<σ2=σ3D.μ1<μ2=μ3,σ1=σ2<σ3【解析】选D.由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知μ1<μ2=μ3;σ的大小决定曲线的形状,σ越大,总体分布越分散,曲线越“矮胖”,σ越小,总体分布越集中,曲线越“瘦高”,则σ1=σ2<σ3.实际上,由φ1(μ1)=φ2(μ2)>φ3(μ3),亦可知σ1=σ2<σ3.(3)(2021·新高考Ⅱ卷)某物理量的测量结果服从正态分布N(10,σ2),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σ越小,该物理量一次测量结果落在(9.9,10.1)内的概率越大B.该物理量一次测量结果大于10的概率为0.5C.该物理量一次测量结果大于10.01的概率与小于9.99的概率相等D.该物理量一次测量结果落在(9.9,10.2)内的概率与落在(10,10.3)内的概率相等【解析】选D.对于A,σ2为数据的方差,所以σ越小,数据在μ=10附近越集中,所以测量结果落在(9.9,10.1)内的概率越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对于B,由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性可知该物理量一次测量大于10的概率为0.5,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对于C,由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性可知该物理量一次测量结果大于10.01的概率与小于9.99的概率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对于D,因为该物理量一次测量结果落在(9.9,10.0)的概率与落在(10.2,10.3)的概率不同,所以一次测量结果落在(9.9,10.2)的概率与落在(10,10.3)的概率不同,故D 错误,符合题意.【方法提炼】利用正态分布性质解题的关键点对X~N(μ,σ2)中的μ,σ的意义不清楚,特别是对μ的认识不清楚,就会在解题时无从下手.这里μ是随机变量X的均值,σ是标准差,x=μ是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轴.角度2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典例4](1)(2023·运城模拟)在某项测量中,测量结果ξ服从正态分布N(1,σ2)(σ>0),若ξ在(0,2)内取值的概率为0.6,则ξ在[2,+∞)内取值的概率为()A.0.8B.0.4C.0.3D.0.2【解析】选D.因为ξ服从正态分布N(1,σ2)(σ>0),所以曲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又ξ在(0,2)内取值的概率为0.6,根据正态曲线的性质,则ξ在[2,+∞)内取值的概率为P(ξ≥2)=1-0.62=0.2.(2)(2022·安阳模拟)已知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116,64),则成绩在140分以上的考生所占的百分比约为()(参考数据:P(μ-3σ≤X≤μ+3σ≈0.997)A.0.3%B.0.23%C.1.5%D.0.15%【解析】选D.依题意,得μ=116,σ=8,所以μ-3σ=92,μ+3σ=140.而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μ-3σ,μ+3σ]内取值的概率约为0.997,所以成绩在区间(92,140)内的考生所占的百分比约为99.7%.从而成绩在140分以上的考生所占的百分比约为1-99.7%2=0.15%.(3)(2022·新高考Ⅱ卷)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2,σ2),且P(2<X≤2.5)=0.36,则P(X>2.5)=.【解析】因为X~N(2,σ2),所以P(X<2)=P(X>2)=0.5,因此P(X>2.5)=P(X>2)-P(2<X≤2.5)=0.5-0.36=0.14.答案:0.14【方法提炼】正态分布下两类常见的概率计算(1)利用3σ原则求概率问题时,要注意把给出的区间或范围与正态变量的μ,σ进行对比联系,确定它们属于(μ-σ,μ+σ),(μ-2σ,μ+2σ),(μ-3σ,μ+3σ)中的哪一个.(2)利用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性研究相关概率问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是正态密度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及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注意下面结论的活用:①对任意的a,有P(X<μ-a)=P(X>μ+a);②P(X<x0)=1-P(X≥x0);③P(a<X<b)=P(X<b)-P(X≤a).角度3正态分布的综合应用[典例5](1)为了解高三复习备考情况,某校组织了一次阶段考试.若高三全体考生的数学成绩x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100,17.52).已知成绩在117.5分以上的学生有80人,则此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成绩低于82.5分的概率为;如果成绩大于135分的为特别优秀,那么本次数学考试成绩特别优秀的大约有人.(若X~N(μ,σ2),则P(μ-σ≤X≤μ+σ)≈0.68,P(μ-2σ≤X≤μ+2σ)≈0.95)【解析】因为数学成绩x服从正态分布N(100,17.52),则P(100-17.5≤x≤100+17.5)=P(82.5≤x≤117.5)≈0.68,所以此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成绩低于82.5分的概率为P(x<82.5)=1- (82.5≤ ≤117.5)2≈1-0.682=0.16.又P(100-17.5×2≤x≤100+17.5×2)=P(65≤x≤135)≈0.95,所以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概率为P(x>135)=1- (65≤ ≤135)2≈1-0.952=0.025.又P(x<82.5)=P(x>117.5)≈0.16,则本次考试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人数大约是800.16×0.025≈13.答案:0.1613(2)为了解某年龄段人群的午休睡眠时间,随机抽取了1000名该年龄段的人作为被调查者,统计了他们的午休睡眠时间,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①求这1000名被调查者的平均午休睡眠时间 (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②由直方图可以认为被调查者的午休睡眠时间Y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中μ,σ2分别取被调查者的平均午休睡眠时间 和方差s2,那么这1000名被调查者中午休睡眠时间低于43.91分钟的人数估计有多少?③如果用这1000名被调查者的午休睡眠情况来估计某市该年龄段所有人的午休睡眠情况,现从全市所有该年龄段的人中随机抽取5人,记午休睡眠时间不超过73.09分钟的人数为X,求E(X)(精确到0.01).附:(i)s2=212.75,212.75≈14.59.(ii)Y~N(μ,σ2),则P(μ-σ≤Y≤μ+σ)≈0.6827;P(μ-2σ≤Y≤μ+2σ)≈0.954 5;P(μ-3σ≤Y≤μ+3σ)≈0.9973.【解析】①由题意知,第一组至第六组的区间中点值分别为35,45,55,65,75,85,对应的频率分别为0.1,0.2,0.3,0.15,0.15,0.1.所以 =35×0.1+45×0.2+55×0.3+65×0.15+75×0.15+85×0.1=58.5(分钟),所以这1000名被调查者的平均午休睡眠时间 =58.5分钟.②由题意得Y~N(58.5,14.592),则P(43.91≤Y≤73.09)=P(μ-σ≤Y≤μ+σ)≈0.6827,所以P(Y>73.09)=P(Y<43.91)≈1-0.68272= 0.15865,所以这1000名被调查者中午休睡眠时间低于43.91分钟的估计有0.158 65×1000≈159(人).③在全市该年龄段人中抽取午休睡眠时间不超过73.09分钟的人的概率P≈1-0.15865=0.84135,由题意得X~B(5,0.84135),所以E(X)=5×0.84135≈4.21.【方法提炼】解决正态分布问题有三个关键点(1)对称轴x=μ.(2)标准差σ.(3)分布区间.利用对称性可求指定范围内的概率值;由μ,σ,分布区间的特征进行转化,使分布区间转化为3σ特殊区间,从而求出所求概率.提醒只有在标准正态分布下对称轴才为x=0.【对点训练】1.(2023·常州模拟)若随机变量X~B(3,p),Y~N(2,σ2),若P(X≥1)=0.657,P(0<Y<2)=p,则P(Y>4)等于()A.0.2B.0.3C.0.7D.0.8【解析】选A.由题意,P(X≥1)=1-P(X=0)=1-(1-p)3=0.657,解得p=0.3,则P(0<Y<2)=0.3,所以P(Y>4)=P(Y<0)=0.5-P(0<Y<2)=0.2.2.在某校高三年级的高考全真模拟考试中,所有学生考试成绩的取值X(单位:分)是服从正态分布N(502,144)的随机变量,模拟“重点控制线”为490分(490分及490分以上都是重点),若随机抽取该校一名高三考生,则这位同学的成绩不低于“重点控制线”的概率为()(附: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则P(μ-σ≤X≤μ+σ)≈0.682 7,P(μ-2σ≤X≤μ+2σ)≈0.9545,P(μ-3σ≤X≤μ+3σ)≈0.9973)A.0.6827B.0.65865C.0.84135D.0.34135【解析】选C.X~N(502,144),则σ=12,因为P(502-12≤X≤502+12)≈0.6827,所以P(X<490)≈1-0.68272=0.15865,即P(X≥490)≈1-0.15865=0.84135.3.对一个物理量做n次测量,并以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物理量的最后结果.已知最后结果的误差εn~N0,2 ,为使误差εn在(-0.5,0.5)的概率不小于0.9545,至少要测量次.(若X~N(μ,σ2),则P(|X-μ|≤2σ)≈0.9545)【解析】根据正态曲线的对称性知要使误差εn在(-0.5,0.5)的概率不小于0.9545,则(μ-2σ,μ+2σ)⊂(-0.5,0.5),又μ=0,σ所以0.所以n≥32.答案:32【加练备选】1.已知随机变量ξ~N(μ,σ2),有下列四个命题:甲:P(ξ<a-1)>P(ξ>a+2);乙:P(ξ>a)=0.5;丙:P(ξ≤a)=0.5;丁:P(a<ξ<a+1)<P(a+1<ξ<a+2).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命题为()A.甲B.乙C.丙D.丁【解析】选D .由于乙、丙的真假性相同,所以乙、丙都是真命题,故a =μ;根据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性可知,甲:P (ξ<μ-1)>P (ξ>μ+2)为真命题;P (μ<ξ<μ+1)>P (μ+1<ξ<μ+2),所以假命题是丁.2.为了监控某种零件的一条生产线的生产过程,检验员每天从该生产线上随机抽取16个零件,并测量其尺寸(单位:cm).根据长期生产经验,可以认为这条生产线正常状态下生产的零件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N (μ,σ2).(1)假设生产状态正常,记X 表示一天内抽取的16个零件中其尺寸在(μ-3σ,μ+3σ)之外的零件数,求P (X ≥1)及X 的数学期望;(2)一天内抽检零件中,如果出现了尺寸在(μ-3σ,μ+3σ)之外的零件,就认为这条生产线在这一天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异常情况,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①试说明上述监控生产过程方法的合理性;②下面是检验员在一天内抽取的16个零件的尺寸:9.9510.129.969.9610.019.929.9810.0410.269.9110.1310.029.2210.0410.059.95经计算得 =116∑ =116xi =9.97,s.212,其中x i 为抽取的第i 个零件的尺寸,i =1,2, (16)用样本平均数 作为μ的估计值,用样本标准差s 作为σ的估计值,利用估计值判断是否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剔除(-3,+3)之外的数据,用剩下的数据估计μ和σ(精确到0.01).附:若随机变量Z 服从正态分布N (μ,σ2),则P (μ-3σ≤Z ≤μ+3σ)≈0.9973,0.997316≈0.9577,0.008≈0.09.【解析】(1)抽取的一个零件的尺寸在(μ-3σ,μ+3σ)之内的概率为0.9973,从而零件的尺寸在(μ-3σ,μ+3σ)之外的概率为0.0027,故X~B (16,0.0027).因此P (X ≥1)=1-P (X =0)=1-0.997316≈0.0423;X 的数学期望E (X )=16×0.0027=0.0432.(2)①如果生产状态正常,一个零件尺寸在(μ-3σ,μ+3σ)之外的概率只有0.0027,一天内抽取的16个零件中,出现尺寸在(μ-3σ,μ+3σ)之外的零件的概率只有0.0423,发生的概率很小,因此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有理由认为这条生产线在这一天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异常情况,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可见上述监控生产过程的方法是合理的.②由 =9.97,s ≈0.212,得μ的估计值为=9.97,σ的估计值为=0.212,由样本数据可以看出有一个零件的尺寸在(-3,+3)之外,因此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剔除(-3,+3)之外的数据9.22,剩下数据的平均数为115×(16×9.97-9.22)=10.02.因此μ的估计值为10.02.∑ =1162=16×0.2122+16×9.972≈1591.134,剔除(-3,+3)之外的数据9.22,剩下数据的样本方差为115×(1591.134-9.222-15×10.022)≈0.008,因此σ的估计值为0.008≈0.09.。

4.2.3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1)学案-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择性

4.2.3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1)学案-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择性

【主问题的提出】:如何应用二项分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问题的解决】【情境与问题】为了增加系统的可靠性,人们经常使用“备用冗余设备”(即正在使用的设备出故障时才启动的设备),已知某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采用的是“一用两备”(即一台正常设备,两台备用设备)的配置,这三台设备中,只要有一台能正常工作,计算机网络就不会断掉,如果三台设备各自能正常工作的概率都为0.9,它们之间相互不影响,那么这个计算机网络不会断掉的概率是多少呢?一、n 次独立重复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n 次伯努利试验,若这n 次试验是相互独立的,则这n 次伯努利试验称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二、二项分布一般地,如果一次伯努利试验中,出现“成功”的概率为p ,记q=1p ,且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出现“成功”的次数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0,1,2,,,}k n ,,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k X P因此X 的分布列如下表所示.注意到上述X 的分布列第二行中的概率值都是二项展开式中对应项的值,因此称X 服从参数p n ,的二项分布,记作(,)X B n p .【尝试与发现】已知某种药物对某种疾病地治愈率为34,现有甲、乙、丙、丁4个患有该病的患者服用了这种药物,观察其中有多少患者会被这种药物治愈.(1)这能否看成独立重复试验?(2)求出甲、乙、丙都被治愈而丁没被治愈的概率;(3)求出恰有3个患者被治愈的概率;(4)设有X 人被治愈,求X 的分布列.【典型例题】例1.设本节一开始的情境与问题中,能正常工作的设备数为X .(1)写出X 的分布列;(2)求出计算机网络不会断掉的概率.【主问题的应用】例2.假设某种人寿保险规定,投保人没活过65岁时,保险公司要赔偿100万元;活过65岁时,保险公司不赔偿.已知购买此种人寿保险的每个投保人能活过65岁的概率都为0.8.随机抽取3个投保人,设其中活过65岁的人数为X ,保险公司要赔偿给这三人的总金额为Y 万元.(1)指出X 服从的分布;(2)写出Y 与X 的关系;(3)求(300)P Y ;(4).的分布列写出Y 归纳小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及易错点: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的疑惑:。

人教A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习题课件 第七章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二项分布

人教A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习题课件 第七章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二项分布

0
3
4

17
81
40
81
24
81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9.有位同学参加某项选拔测试,每位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都是(0 < < 1),假设每位
同学能否通过测试是相互独立的,则至少有1位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可表示为() D
A.(1 − ) B.1 − C. D.1 − (1 − )
[解析]由题意,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多选题)若随机变量 ∼
A.1
1
(5, ),则(
3
B.2
C.3
[解析]依题意,得( = ) =

×
A.服从二项分布B.( = 1) =
8
3
8
81
C.的均值() = D.的方差() =
8
3
[解析]由二且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互不影响,故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4,则


,




( )( ) = ,

( −
则( ) = ( ),( ) > ( ).故选.
)
=

.

=



4.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曾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
水的涨落和月亮的公转运行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据历史数据,已知沿海
2
3
某地在某个季节中每天出现大潮的概率均为 ,则该地在该季节连续三天内,至少有两天
出现大潮的概率为() A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65讲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正态分布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65讲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正态分布

正态曲线: =
1


⋅e
− 2
22
, ∈ ,其中 ∈ , > 0为参数,称
正态密度曲线
为正态密度函数,函数 的图象为_________________,简称正态曲线.
(2)
正态曲线的特点
=
①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________对称.

=
1
曲线在________处达到峰值
3
[思路点拨](1)由题可求出一次试验成功的概率,设试验成功的次数为,可
知服从二项分布,再利用方差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析] 由题意得,启动一次出现的数字为 = 1010的概率 =
设试验成功的次数为,则~
所以的方差 = 54 ×
2
27
×
25
27
2
54,
27
=
2
1
3
2
3
× =
2
.
记选出女生的人数为,则服从超几何分布,③满足题意;
盒中有4个白球和3个黑球,每次从中随机摸出1个球且不放回,
记第一次摸出黑球时摸取的次数为,
则不服从超几何分布,④不满足题意.故填③.
5.已知随机变量 ∼
2
2,
0.35
, ≤ 0 = 0.15,则 2 ≤ ≤ 4 =______.
0 < < 1 ,用表示事件发生的次数,则的分布列为( = ) =


C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0,1,2,⋯ ,,称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记作
∼ , .
(2)
1 −

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含答案)讲课教案

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含答案)讲课教案

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含答案)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一、两者的定义是不同的1超几何分布的定义2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的定义(1)独立重复试验.(2)二项分布.本质区别(1)超几何分布描述的是不放回抽样问题,而二项分布描述的是放回抽样问题.(2)超几何分布中的概率计算实质上是古典概型问题;二项分布中的概率计算实质上是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问题.二、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人教版新课标选修2-3第59页习题2.2B组第3题:例1某批n件产品的次品率为2%,现从中任意地依次抽出3件进行检验,问:(1)当n=500,5000,500000时,分别以放回和不放回的方式抽取,恰好抽到1件产品的概率各是多少?(2)根据(1)你对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关系有何认识?【说明】由于数字比较大,可以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另外,本题目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之间的关系:第一,n次试验中,某一事件A出现的次数X可能服从超几何分布或二项分布.当这n次试验是独立重复试验时,X服从二项分布;当这n次试验是不放回摸球问题,事件A为摸到某种特性(如某种颜色)的球时,X服从超几何分布第二,在不放回n次摸球试验中,摸到某种颜色的次数X服从超几何分布,但是当袋子中的球的数目N 很大时,X的分布列近似于二项分布,并且随着N的增加,这种近似的精度也增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当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非常大时,在有放回地抽取与无放回地抽取条件下,计算得到的概率非常接近,可以近似把超几何分布认为是二项分布.例2袋中有8个白球、2个黑球,从中随机地连续抽取3次,每次取一个球,求(1)又放回抽样时,取到黑球的个数X的分布列;(2)无放回地抽样时,取到黑球的个数Y的分布列.[错解分析]第二问的选人问题是不放回抽样问题,按照定义先考虑超几何分布,但是题目中又明确给出:“以这16人的样本数据来估计整个社区的总体数据,从该社区(人数很多)任选3人”,说明不是从16人中任选3人,而是从该社区(人数很多)任选3人,所以可以近似看作是3次独立重复试验,应该按照二项分布去求解,而不能按照超几何分布去处理.【正解】(1)同上;从以上解题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错解中的期望值与正解中的期望值相等,好多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出现相同的结果呢?其实这还是由于前面解释过的原因,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是有联系的,看它们的期望公式:综上可知,当提问中涉及“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数据”字样的为二项分布。

超几何分布及二项分布二轮复习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超几何分布及二项分布二轮复习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超几何分布及二项分布二轮复习教学设计及导学案【导学案】课题名称:超几何分布及二项分布学科:数学年级:高一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概念与特点。

2.掌握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概念与特点。

2.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应用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

2.学生铅笔、橡皮、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如何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2.引入本节课的新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和复习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

Step 2 课堂教学(5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超几何分布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提醒学生注意超几何分布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回忆二项分布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提醒学生注意二项分布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给学生讲解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过程和技巧。

4.给学生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课堂上逐题讲解答案和解题思路。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Step 3 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概念和特点。

2.提醒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4 课后作业(2分钟)1.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理解和掌握。

2.提醒学生及时批改作业,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备注:以上为教学设计概要,具体教学内容及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二轮复习教育教学设计与导学案

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二轮复习教育教学设计与导学案

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二轮复习教学设计与导学案————————————————————————————————作者:————————————————————————————————日期:高三二轮复习教学设计1 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并熟悉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产生的实际背景,理解超几何分布的导出过程,理解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的关系,进一步建构并完善知识体系与结构;2、明确两种分布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两种分布,能准确运用两种概率分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训练提升运算能力、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熟化基本知识与思想方法,完成知识体系建构;2、借助实例,通过合作与探究学习,在讨论交流中实现对两种分布本质特征的再认识,完善知识结构,达到深刻理解与准确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学生考试中的正、误两种解答导入,引发学生对问题与解决方法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形成良好地思维习惯和理性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借助高考真题的解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敢于超越并勇于超越的自我激励与竞争进取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辨别与应用教学难点: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区别与运用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讨论探究与讲授相结合课型:复习课教学流程和情境设计流程问题情境设计意图师生活动解题回放提出问题问题1“低碳生活”题中出现的两种解答中,知识依据与过程完全不同,得到的期望值却相同。

纯属巧合吗?哪种解借助学生考试中给出的解答提出问题,既给学生以警示,又引发疑问,诱发思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展示学生答题过程,学生赏析,判断正误。

答更符合题意呢?辨别正误发现错因问题2造成错解的核心问题为何?怎样有效避免?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主题,弄清区分两种分布是避免错误的关键。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
学习目标:
1、掌握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概念;
2、通过典例,学生能运用核心文字提取的方法准确破解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
3、熟记两种分布的期望公式,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区别。

学习难点: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之间的关系。

一.知识梳理
1.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在含有M件次品的N件产品中,任取n件,其中恰有X件次品,则事件⎨X=k⎬发生的概率为:P(X=k)= ,k= 0,1,2,3,⋯⋯,m;其中,m = min⎨M,n⎬,且n≤N , M≤ N
2.二项分布
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X,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P(X=k)= (k=0,1,2,3,⋯,n),此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
记作:
3.“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所满足的条件
(1)“二项分布”所满足的条件
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的;是一种抽样. 各次试验中的事件是;●每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事件要么,要么;❍随机变量是这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 .
(2)“超几何分布”的本质:在每次试验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是抽样,
二.典例分析(小组交流、展示结果)
例1:袋中有8个白球、2个黑球,从中随机地连续抽取3次,每次取1个球.求:
(1)有放回抽样时,取到黑球的个数X的分布列;
(2)不放回抽样时,取到黑球的个数Y的分布列.
例2、某地区对12岁儿童瞬时记忆能力进行调查,瞬时记忆能力包括听觉记忆能力与视觉记忆能力.某班学生共有40人,下表为该班学生瞬时记忆能力的调查结果.例如表中听觉记忆能力为中等,且视觉记忆能力偏高的学生为3人.
视觉视觉记忆能力
偏低中等偏高超常
听觉记忆能力偏低0 7 5 1
中等 1 8 3 b
偏高 2 a0 1
超常0 2 1 1
,且听
觉记忆能力为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概率为2
5
.
(Ⅰ)试确定a、b的值;
(Ⅱ)从40人中任意抽取3人,设具有听觉记忆能力或视觉记忆能力偏高或超常的学生人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
例3.从某高中学校随机抽取16名学生,经校医检查得到每位学生的视力,其中“好视力”4人,以这16人的样本数据来估计整个学校的整体数据,若从该校(人数很多)任选3人,记X表示抽到“好视力”学生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三.拓展提升:两种分布的数学期望之间的关系
探究:假设例3问题变为:“从16名学生中任取3名,记X表示抽到“好视力”学生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听觉
若随几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则EX=
四、巩固练习
1、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某地车主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5,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
保险的概率为0.3,设各车主购买保险相互独立.
(Ⅰ)求该地1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l种的概率;
(Ⅱ)X表示该地的l00位车主中,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车主数,求X的期望.
2、为了防止受到核污染的产品影响我国民众的身体健康,要求产品在进入市场
前必须进行两轮核辐射检测,只有两轮都合格才能进行销售,否则不能销售.
已知某产品第一轮检测不合格的概率为1
6
,第二轮检测不合格的概率为
1
10

两轮检测是否合格相互没有影响.
(Ⅰ)求该产品不能销售的概率;
(Ⅱ)如果产品可以销售,则每件产品可获利40元;如果产品不能销售,则每件产品亏损80元(即获利-80元).已知一箱中有产品4件,记一箱产品获利X元,求X的分布列,并求出均值E(X).
五、课堂小结
1、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概念(所满足的条件)。

2、“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1)、超几何分布是不放回抽取,二项分布是放回抽取;
(2)、超几何分布需要知道总体的容量,二项分布不需要知道总体容量,但需要知道“成功率”;
(3)、二项分布的期望EX= np ,超几何分布的 EX= n M
N
,若p=
M
N
,则两种分布的期望
相等;
(4)、当产品的总数很大时,超几何分布近似于二项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