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自然灾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身的力量所引起的各种不可预测的灾难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应对策略。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首先,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丧失了许多宝贵的生命。

其次,自然灾害会造成人们的财产损失。

被洪水冲毁的农田和住房,被地震摧毁的建筑物,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此外,自然灾害还会破坏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等,对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严重的干扰。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人类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发现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可以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使其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采取抗震建造标准,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此外,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制定更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危害。

同时,通过宣传自然灾害的常识和应对方法,可以增加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促进全社会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尽管人类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自然灾害的发生难以预测和控制,因此只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次,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正逐渐增加,这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并减少其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总之,自然灾害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促使人类积极应对。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灾害性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这些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灾害归咎于自然力量,因为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对灾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城市的扩张,建筑物密集而庞大,土地的密度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更多的土地被人类开发和占据,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土地被铺设水泥和沥青,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此外,城市中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也使城市更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因此,城市化进程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次,人类的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化石燃料被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北极冰川的融化,进而提高了海平面和飓风的风险。

此外,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土地的植被减少,导致了土壤侵蚀和干旱的加剧。

因此,人类的产业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增加。

另外,人类的社会行为也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

人类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化。

例如,过度的地下水开采和乱倒垃圾等行为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质变动,进而引发地震或地面塌陷。

此外,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过渡消费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

因此,人类的社会行为可能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造成积极影响。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复杂而多方面的。

尽管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同时,人类也通过科技手段和应对措施来减轻了灾害的影响。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

此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也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自然灾害是地球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由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其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

然而,人类活动不仅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减轻其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思考如何减少灾害对我们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首先,人类活动可能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土壤变得不稳定,从而增加地震和滑坡的风险。

此外,栖息地的破坏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削弱了生态系统的韧性,使其更容易受到洪水、干旱或风暴的影响。

过度的土地开发也可能导致水资源的不足,加剧干旱和火灾的发生。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使自然环境无法恢复和回复自然灾害的影响。

然而,人类活动也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首先,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或几分钟发出警报,使人们有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

卫星技术和气象预测能帮助我们提前预测风暴、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灾害的发生。

此外,建立坚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以抵御地震、风暴和洪水的冲击,也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措施。

其次,人类活动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环境保护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减少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减少灾害的可能性。

例如,保护河流、湖泊和海岸线的植被可以减少洪水和海啸的影响。

同时,合理管理森林资源可以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

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可以减少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从而减少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然而,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来实现自然灾害管理的减轻。

首先,灾害管理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协调。

地球科学、气候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和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共同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

其次,公众意识的提高和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需要了解自然灾害的风险和预防措施,并积极参与社区的防灾和灾后恢复工作。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灾害的分类、特征及危害。

2.以我国的洪涝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自然灾害自主预习1.概念:指在①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主要种类⎩⎪⎨⎪⎧气象灾害:如台风、②洪水、干旱等地质灾害:如③地震、火山、④滑坡、泥石流等⑤生物灾害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合作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2013年11月25日下午,兴安县群英电站水渠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两名加固水渠的工人不幸被埋。

②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11月24日7时30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北纬36.8度,东经86.7度)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由于震中位于无人区,尚未造成人员伤亡。

③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④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许,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

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导致威力巨大的爆炸。

造成52人死亡,11人失踪,160多人受重伤。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2013年10月11日电:民政部、国家减灾办11日发布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灾情统计信息,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我国37634.8万人次受灾,1761人死亡,434人失踪,1024.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170.8亿元。

经核定,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震、台风和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85.6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34940.5千公顷,其中绝收3253.4千公顷。

(1)试辨析材料一中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自然灾害?为什么? (2)试对材料二提及的自然灾害按照成因进行分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应对

自然灾害与人类应对

自然灾害与人类应对自然灾害是一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现象,它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地震、洪水、飓风、台风、沙尘暴、干旱到野火,多种自然灾害已经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在未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自然灾害的频率和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因此,人类需要更加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以减少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加强自然灾害的科学预测和监测科学预测和监测自然灾害是防灾减灾的第一步。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太阳能遥感、气象雷达、卫星数据等,可以及时地收集和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信息,从而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准确性。

同时,对于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比如地震、台风等,可以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

二、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灾韧性对于很多自然灾害而言,一些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通过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灾韧性,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破坏程度和影响。

比如,对于地震来说,建筑物可以采用抗震设计和定期检查维护;对于洪水来说,可以加强道路、桥梁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台风来说,可以加强电力、通讯和供水系统的建设和安全控制。

三、提高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意识是增加人类自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公众需要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和办法,并做好相关的预备工作和应急计划。

比如,在地震前,需要掌握安全避灾和救助知识,确保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在洪灾前,需要准备好救生设备和食品饮用水等,以应对潜在的水灾危险。

四、加强跨国合作和协调自然灾害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也是一个跨国问题。

跨国合作和协调可以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提高自然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国际社会可以加强防洪和治理沙漠化等项目的合作,共同提高全球环境的治理水平;在飓风和台风来临时,各国可以加强交流和协调,共同开展救援和减灾工作。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1.自然灾害的感念、分类2.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前预习】 一、认识洪水和洪灾 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__________发生的,对人类________________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气象灾害:如 (飓风)、 、寒潮、冰雹等地质灾害:如 、火山、 、泥石流等水文灾害:如 、海啸、咸潮、赤潮等2.洪水与洪灾(1)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________现象的统称。

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________,就形成洪灾。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直接损失冲毁________、道路和桥梁,淹没________、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暴发间接损失造成____、电力、________、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__________活动的停止和________秩序的紊乱二、洪灾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一)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1)气象因素:__________、大量冰雪________________。

(2)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溃决(3)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____,植被覆盖率越____,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4)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________________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2.人为原因(1)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________,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________、河床坡度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3)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________________的速度。

(二)洪灾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说课稿)——以洪灾为例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说课稿)——以洪灾为例
影响。
【 学习方法 】 探究式学习法 ( 自主 探究 和合 作 探 究 )、 比较 归 纳 法 、类 比 单元 是 帮 助学 生 树 立 基 本 的地 理 观 念 ,而不 是 系统 的学 习 自然 环 迁移 法 ,教 学 中贯 彻 “ 为 主导 ,学 为 主 体 ” ,教 师 的教 法 服 务 教
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遵守认知规律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将学生的思维认识引向深入渐入佳境这种阶梯式教学方法既给学生提出了挑战276又能使学生体会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喜悦逐渐逼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 说课稿)
— —
以洪 灾 为例
王 绪 祥
1 . 通过 自主探究 ,把 握洪 灾危 害 、成 因和 预防措 施 ; 2通过 合作 探究 ,综 合分 析洪 灾形 成 原 因 ,探究 泥石 流 防御 . ( )情 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三
方法 。
部分 分组 进行 合作 探 究 。教 师适 时引 入竞 争机 制 ,激 发学 生学 习 兴 本 节课 程 标准 中也 明确提 出 :以某种 自然灾 害为 例 ,简 述其 发 趣 、调动 学生 主动 参与 意识 。
生 的主要 原 因及 其危 害 ,并 提 出防治 措施 。教材 则是 以 “ 灾 ”为 洪 为 达到 举一 反 、知识 迁移 ,触类 旁通 的效果 ,采 用类 比迁 移 例来 展开 的。 的方 法 ,让学 生探 究 我 国西南 的 区 自然灾 害 的类 型 、成 因和 泥石 流 综 合 以上 分析 ,结合 教材 内容 ,作者 制 定本 节课 教学 目标和 教 的预 防措施 。 学重 点如 下 : 【 说教学过程 】 【 教学 目标 】 【 新课导入 】
2 10 ) 7 60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要点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

2.自然灾害形成所应具备的条件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自然灾害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大小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4.自然灾害的类型(1)自然灾害的分类(2)我国政府采用的自然灾害分类方案七大类自然灾害及其主管部门【典型例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②印度洋地震海啸③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④城市火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判断自然灾害时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看诱因是否是自然作用,二是看是否有受灾体。

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虽然有自然的作用,但缺少受灾体,即不会对人类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不属于自然灾害。

造成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问题的因子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但森林火灾的发展过程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仍属自然灾害。

而城市火灾毫无疑问是人为造成的。

答案:B要点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对人类生理、心理的伤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中的首要防救对象。

(2)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

如下图: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土壤因素 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含水量高
水 致
人为因素
人口密集

其他因素
经济等
洪水对人 类造成的 损害
经济状况 损失严重 人口状况 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防灾抗灾能力 减弱
洪灾
有史以来,人类就在自然灾害的威胁下生活。自然灾 害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惨重的损失,已经成为人类社 会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灾害防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 发展。减灾就意味着发展,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日趋恶 化的今天,以减灾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四、洪灾的防治措施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 ① 对洪水的调蓄 能力
洪 灾 防 治 措 施
工程措施
② 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③ 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其他 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
泥石流的危害
寒潮
新华社电: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6 日上午8时发生强烈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说,
虽然此次地震震级很高,使周边地区都有震感, 但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海 啸波及多个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到27日 凌晨1时30分受灾国家及死亡人数:印度尼西亚 4185人、斯里兰卡4500人、印度2016人、泰国 310人、马来西亚42人、马尔代夫10人、缅甸10 人、孟加拉2人。
2.简述我国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山、 滑坡、泥石流等。
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
秩序,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台风
洪水
干 旱
唐山地震
火 山
滑坡是山上的岩体或土体,沿斜坡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 会破坏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滑坡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等固 体物质,破坏力极强。
二. 认识洪水和洪灾
1.什么是洪水、洪灾?
洪水
洪灾
2. 洪水会造成哪些危害?
设施毁坏
损失巨大、财产 人畜伤亡 直接损失

疫病爆发


水、电、物资、

能源供应中断
害 妨碍工作、生活 交通中断
间接损失
经济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停止
生活秩序紊乱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洪水的 气象、气候因素 强降水
形成
地质、地形因素 地面坡度大 水系、水文因素 流域汇水速度快
鲁教版必修Ⅰ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执教: 赵如祥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
鲁教版必修Ⅰ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学习目标: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 因及其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一.自然灾害
1.概念: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
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种类:台风、洪水、干旱、地震、 火
道,降低洪水水位等 ① 增强___ 提高___
非工程措施
② 控制___提高___减少___
③ 建立___体制、建立___系统
其他 加强___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一、自然灾害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三、洪水的形成原因 四、洪水的防治措施
五、拓展思考:
1.我国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和54年相比, 水量要小、水位要低,却多次决口、隐患 叠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