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3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正面影响 人类进行 生态环境 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 加环境的 稳定性 。 2.负面影响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破坏生态环境,导致 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K12课件
4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 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 (1)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 易损程度 。 (2)人本身的灾前 防范意识 、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 自救互救行为,都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化后的曲线和城市化对灾情产生的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a 放大 B.b 放大 C.a 缩小 D.b 缩小 解析:第 1 题,a、b 两条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 曲线起伏
和缓,说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b 曲线起伏大,说明水量季
节变化大,汛期时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时易发生旱灾。由两
条流量过程线的比较可知,若由 b 曲线变为 a 曲线,说明径
18
2.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1)高风险区是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 敏感
区域。
(2)具体影响进 迁入 出高 高风 风险 险区 区— —— —“ “
放大”灾情 缩小”灾情
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历史时期 (1)只有“灾变”,没有“ 灾害”。 (2)主要灾变: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海侵与海退、气候剧变 、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K12课件
1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和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情景导入先思考 如今可以“去武汉看海”“到杭州观水漫金山”“坐北京地铁赏 水帘洞景”。暴雨过后,积水成涝,已然不是新闻,2016 年 5 月 10 日早晨,广州 2 小时雨量达 81.4mm。根据广州市三防办通报, 全市多个区域交通受到影响。天源路,华南植物园路段,地铁站 外水浸已过腰;由于路面排水问题,马路水流进了长湴地铁站。

高二地理ppt课件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高二地理ppt课件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 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 同,如下图所示:
3.工程措施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图,回答 1~2 题。
1.若图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 间该河流域可能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③开辟了运输线 A.①② B.②③ ②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C.①④ D.②④ ( )
(2)我们如何减少灾害风险?
提示:对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增强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建设防灾减灾工程;迁出灾害高风险区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地区 人类活动 对灾情影响 缩小
社会经济基础____ 雄厚、政治
稳定 ____的地区
防灾系统 ,迅 建设_________
[教材问题提示]
P21 思考提示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 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
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 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 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 损失;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 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 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 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
2. 若图示为某地区城市化前后地面径流变化曲线, 则表示城市 化后的曲线和城市化对灾情产生的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a 放大 B.b 放大 C.a 缩小 D.b 缩小 解析:第 1 题,a、b 两条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 曲线起伏
和缓,说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 曲线起伏大,说明水量季 节变化大,汛期时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时易发生旱灾。由两 条流量过程线的比较可知,若由 b 曲线变为 a 曲线,说明径 流受到了调节作用,有可能在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库。若由 a 曲线变为 b 曲线,有可能流域内植被受到了破坏,调节作用 减弱。第 2 题,城市化的过程会使得地面径流变化加大且引 发洪涝灾害。 答案:1.C 2.B

课件6: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课件6: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读教材图1.29,说明深圳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 化对洪水的影响。
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较1980年绿地覆盖率 减少,而洪水流量加大。城市用地扩大导致植被减少, 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削减洪峰的作用,所以绿地覆 盖率减少后,直接导致洪水径流量加大,加重了城市的 洪水灾害。
3.为什么1985年发生在智利瓦尔帕莱索城的7.8级地 震比1962年发生在伊朗伊斯法罕的7.6级地震造成的 人员伤亡要少?这说明了什么?
1.不同的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发生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提示: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一般有 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 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缩小”灾 害影响。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人心失稳 的地区,往往减灾不力,“放大”灾害效应,进而导致 社会矛盾激化,天灾人祸并行,引起巨大灾难。
2.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人类是__最__脆__弱___的受灾体, 也是__最__活__跃___的受灾体。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在相同强度的自然 灾害下的___不__同__类__型___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 (3)__工__程__措__施____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定的地区
速救援,恢复灾区的 的影响
生产、生活
地区
人类活动
社会经济基础
薄弱、时局动 减灾不力,防灾
荡、人心失稳 无措施
的地区
对灾情的影响
“放大”灾害效应, 进而导致社会矛盾 激化,天灾人祸并行
2.在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农 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展;人类对 于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增大,活 动范围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 利用从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发 展。因此越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人类的生产、生活,即 更多种自然灾害影响人类。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课件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课件

过量开采地下水
北京主干道路面塌陷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 后自救互救行为,都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在相同强度的 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缩 小 灾 情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社会经济 减灾工程
放 大 灾 情
社会发展不同பைடு நூலகம்段的灾情观
谢谢!再见!
草根、树皮。到1942年,持续一年的旱情更加严重,
这时草根几乎被挖完,树皮几乎被剥光,灾民开始大
量死亡,在许多地方出现了 “人相食”的惨状,一开始 还是只吃死尸,后来杀食活人也屡见不鲜。 河南大饥荒发生在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 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
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据估计,3000万众的河南省,
【合作探究】 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2003年9月26日凌晨, 日本北海道遭遇里氏8级强震,造成了重 大财产损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导致这次地震人员伤亡
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日本政府对地震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生大地震,有关部门可在 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以便政府迅速展开救援。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总结: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 险区的活动(比如建房、耕作等)强度和范围越大, 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放大;反之则灾 情减小。人类的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 小灾大害。
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
,收成大减,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绝收”,农民开始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共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共张

生态
缩 小

破坏
正面


影响


人口

负面
自 然 灾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 程度

社会 经济
减灾
影响
放 大 灾 情
工程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 灾情观
第十四页,共15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rénlèi)活动。第三节 人类(rénlèi)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案例②:不同 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一般的住户都很清楚所住居民楼的防灾紧急通道。在家里没人的时候
第四页,共15页。
二、人类活动影响(yǐngxiǎng) 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合作探究】 案例①: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 原因 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数(xìshù)的房 屋导致不同灾情
第五页,共15页。
【合作探究(tànjiū)】 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
的原20因03年9月26日凌晨, 日本北海道遭遇里氏8级 强震,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 人受伤。导致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
四、社会发展(fāzhǎn)不同阶段的 灾情变化
第十一页,共15页。
【合作(hézuò) 探究】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影响到人类的灾害(zāihài)种类分别有哪些?为 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 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展;人类对 于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fànwéi) 增大,活动范围(fànwéi)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 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 源、能源资源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响到人 类生产生活,即更多种的自然灾害影响到人类。在原始 社会,影响人类的灾种主要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到 农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洪涝、旱灾、病虫害、 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到工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 还有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第十二等页,共。15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精品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精品课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2)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低(3) “牵一发动全身”从地理环境整体性上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稳定程度的影响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东西两坡在暴雨时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坡,原因是什么?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城镇W井地下水位线■洪水位••它枯水位:• :'⑵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一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车地下水位线/丘了' 洪水位/於]疋••它枯上备城镇W井(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水水位抬高・城镇⑴井地下水位线洪水位念•淘水位:••学习目标2、知道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①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人员伤亡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②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这主要是因为:A.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灾前]\二\灾后V J⑵影响不同土地类型的易损性①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易损性不同・②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人类利用土地类型耕| 11 i 用I#草I 地I 小减少相同强度易损性IT蔚勉震⑶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提高房屋的 建设防灾 减灾工程抗震强度 提高农作物 的抗旱性能改变受灾体 的易损程度减轻灾情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

第一章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ppt公开课使用

第一章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ppt公开课使用

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2003年9月26日凌晨, 日本北海道遭遇里氏8级强震,造成了重 大财产损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导致这次地震人员伤亡
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日本政府对地震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生大地震,有关部门可在 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以便政府迅速展开救援。

2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 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 参考答案: 原始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农业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 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 工业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 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赤潮、海水入 侵、海冰等。
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 低 到____ 高 ;灾害种类由___ 少 到___ 多; 经济水平由___
弱 到____ 强 ;财产损失越来越_____ 多 。 减灾能力由___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
影响(
)程度
人 类 活 动 影 响 自 然 灾 害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影响( )程度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 )观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
生态建设
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①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 度 ②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③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和 “缩小”的作用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请大家阅读18页图文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 说明人类活动是如何减少或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 频率和强度的。
读图指导
读图1.29,说明深圳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 的变化对洪水的影响。
洪 水 流 量 发 生 了 什 么 变 化 ?

高二地理选修5 课件 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高二地理选修5 课件 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B.各类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的频繁发生,实 际上是自然对人类发展活动的报复
C.某些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不断加大、 危害增强,实质上与人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断 加剧直接相关
D.某些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海啸等,发生 剧烈,危害重大,对人类来说是难以避免和防治的
4.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 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下面 的问题:
环境恶化
水土流 失、风 蚀沙化
环境更 不稳定
诱发地震和 塌方
自然灾害频发
洪水和沙尘 暴加剧
“掠夺式开采”地下水诱发了地面沉降、 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
新桂网-南国今报柳江讯(记者黎静)柳江 县基隆村基隆中屯86号屋前供人行走的小道, 6月8日晚突然塌陷,大坑将两名儿童陷入其中。 经抢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该处地面、房屋 外墙都不同程度出现裂痕。昨日,经柳州市地 质专家“会诊”,初步认定是由于柳江县基隆 水厂新开挖的抽水井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 面塌陷。
境看 人类活动:进入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机制
思考
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
小”作用?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 从而减少灾情损失。如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 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的损 失;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 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制 宜发展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 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
抗灾能力不高
大灾伤亡人口增多, 抗灾能力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 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展;人类对于 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增大,活动范 围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 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发展。因此越 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即更多种的自然 灾害影响到人类。在原始社会,影响人类的灾种主要是地 震、滑坡、泥石流。到农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洪 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到工业社会, 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等。
一是日本政府对地震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生大地震,有关部门可在 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以便政府迅速展开救援。
二是日本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一般的住户都很清楚所住居民楼 的防灾紧急通道;在居家布置时,易倒易碎的物品通常不会搁置在无遮 挡的地方;在家里没人的时候,日本人的习惯是关闭煤气总阀。另外, 日本每年都要举行百万人参加的抗震大演习。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2/272021/2/272021/2/272021/2/27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总结: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 险区的活动(比如建房、耕作等)强度和范围越大, 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放大;反之则灾 情减小。人类的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 小灾大害。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合作探究】
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 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
放 大 灾 情
减灾工程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观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72021/2/27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5:17:30 PM
洪水加剧 沙尘暴加剧
过量开采地下水
海水入侵、地表 沉降、地面塌陷
诱发地震或塌方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合作探究】 案例①: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
【合作探究】 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2003年9月26日凌晨, 日本北海道遭遇里氏8级强震,造成了重 大财产损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导致这次地震人员伤亡 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除此之外, 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 良好。
结论:人们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 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市地 的减 洪少 随 水, 着 灾直 城 害接 市 。导 用
致地 洪迅 水速 径扩 流大 的, 增耕 加地 ,、 加林 重草 城用
【合作探究】 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
影响(








影响(


)程度 )程度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 )观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
生态建设
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 类 活

生态破坏

正面影响
灾 情


人口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社会经济
负面影响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2/272021/2/272021/2/27Feb-2127-Feb-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2/272021/2/272021/2/27Satur day, February 27,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7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
“缩 小”作用。 4. 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 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城在1985年发生了7.8级地震, 由于人们在灾前用现代抗震技术逐一加固了房屋,灾损大 大减少,仅死亡了150人。而1962年发生在伊朗伊斯法罕 的7.6级地震,全市幸存者仅有30%,有一万多人死亡。 造成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伊朗人习惯修建厚墙泥砖房, 这种房屋抗震力极差。
结论: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 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生态建设
加环境 的稳定性
径流量稳定
减轻旱涝灾害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滑坡、 泥石流
使环境更 不稳定
多种自然 灾害频发
【合作探究】
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
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7日星期 六2021/2/272021/2/272021/2/27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2/272021/2/27Februar y 27, 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