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作业
运筹学作业28272

第一章 导论1.简述运筹学的定义。
运筹学利用计划方法和有关多学科的要求,把复杂功能关系表示成数学模型,其目的是通过定量分析为决策和揭露新问题提供数量根据。
2. 决策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类。
定性决策,定量决策,混合性决策。
3. 应用运筹学进行决策过程的步骤有哪些。
(1)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2)分析和定义待决策的问题;(3)拟定模型;(4)选择输入资料;(5)提出解并验证它的合理性;(6)实施最优解。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根据本章学习的内容,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在应用运筹学进行决策过程中的六个步骤有哪些?(1)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2)分析和定义待决策的问题;(3)拟定模型;(4)选择输入资料;(5)提出解并验证它的合理性;(6)实施最优解。
第二章 预测1.比较特尔斐法和专家小组法这两种定性预测法的特点。
特尔斐法的特点是:第一,专家发表意见是匿名的;第二,进行多次信息反馈;第三,由调研人员整理并归纳专家们的总结意见,将比较统一的意见和比较特殊的意见一起交给有关部门,以供他们决策。
专家小组法的优点是可以做到相互协商、相互补充;但当小组会议组织得不好时,也可能会使权威人士左右会场或多数人的意见湮没了少数人的创新见解。
2.简述指数平滑预测法的原理。
1()t t t t F F x F α+=+-,其中1t F +、t F 是1t +期、t 期的预测值,t x 是t 期的实际值,α是平滑系数。
3.简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的过程。
先根据x 、y 的历史数据,求出a 和b 的值,建立起回归模型,再运用模型计算出不同的x 所相对的不同的y 值。
实践能力考核选例应用简单滑动平均预测法,加权滑动平均预测法,指数平滑预测法,来预测中国2012年的居民消费指数(CPI )水平。
(资料可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获得)(1)滑动平均预测法:(1270.8+1191.8+1239.9+1265)/4=1241.875(2)加权滑动平均预测法:(1270.8*1+1191.8*2+1239.9*3+1265*4)/(1+2+3+4)=1243.41第三章决测1.试述不确定条件下各种决策的标准,并比较各种决策标准的特点。
运筹学作业题目

运筹学作业题目1. 题目描述某物流公司需要将货物从A地运送到B地,货物数量为N件。
已知A地和B 地之间有M个中转站,每个中转站都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
现在需要你运用运筹学的方法,给出一个最优的货物运输方案。
2. 问题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以下几个问题:•货物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路径是什么?•每个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分别是多少?•每个中转站的位置以及与其他中转站的距离是多少?3. 数据收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收集以下数据:•A地和B地之间的距离•每个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每个中转站的位置以及与其他中转站的距离4. 模型建立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建模为一个网络图问题,其中A地和B地为源点和汇点,中转站为中间节点。
我们需要找到从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并且满足各个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的限制。
我们可以使用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或Floyd-Warshall算法)找到从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并计算出该路径上各个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
5. 求解与优化在求解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最短路径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距离、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三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的路径。
•货物分配策略:根据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货物分配策略,使得所有中转站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容量约束的处理:如果某个中转站的处理能力或储存能力不足,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调整货物的分配,以避免资源浪费或堆积。
6. 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模型和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货物运输方案,并且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果:•最短路径:确定了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路径,方便后续货物的运输安排。
•中转站资源利用率:根据我们的货物分配策略,可以评估每个中转站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中转站的运营效果。
•资源调配建议:如果存在处理能力或储存能力不足的中转站,我们可以提供资源调配建议,帮助公司优化资源分配。
运筹学网上作业

运筹学网上作业作业名称:2022年秋季运筹学(本)网上作业1出卷人:SA作业总分:100通过分数:60起止时间:2022-11-114:34:26至2022-11-116:59:39学员姓名:dong某y学员成绩:95标准题总分:100标准题得分:95详细信息: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图形:A、B、C、D、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0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1915年谁首先推导出存贮论的经济批量公式A、ErlangB、HarriC、ShewhartD、Dantzig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对于基B,令所有非基变量为0,满足A某=b的解,称为B所对应的A、可行解B、最优解C、基本解D、退化解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原问题的检验数对应对偶问题的一个A、基本可行解B、最优解C、基本解D、不知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图形:A、B、C、D、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1917年谁首先提出了排队论的一些著名公式A、ErlangB、HarriC、ShewhartD、Dantzig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5题号:7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某、Y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且C某=Yb,则某、Y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A、基本可行解B、最优解C、基本解D、不知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8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线性规划的标准型中C称为A、技术向量B、价值向量C、资源向量D、约束矩阵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9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管梅谷在1962年首先解决了哪类运筹学问题A、随机规划问题B、中国邮路问题C、欧拉图问题D、四色问题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10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1947年谁得到了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A、ErlangB、HarriC、ShewhartD、Dantzig标准答案:D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5题号:11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内容:我国运筹学的应用是始于A、重工业B、建筑业C、纺织业D、服务业标准答案:BC学员答案:BC本题得分:5题号:12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内容:研究模型有三种基本形式A、形象模型B、抽象模型C、模拟模型D、数学模型标准答案:ACD学员答案:ACD本题得分:5题号:13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内容:运筹学研究问题的特点表现为A、综合性B、跨学科性C、实用性D、专业性标准答案:ABC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5题号:14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线性规划的最优基是唯一的。
运筹学作业

图 17: 表9-9
把表的数据做成这些图,可以看出用电量,明显有季度性。在这六年中用电量逐年上升,当然也收到 不规则因素影响. 对于趋势投影和季度因素的预测问题, 用 T 表示趋势因素, S 表示季度因素, I 表示不确定因素。 这里在 做一个假设,就是不规则因素只在时间序列产生随机效应,而对季度没有影响。 对 于 这 样 的 时 间 序 列t时 期 的 函 数 Yt ,它 受 到t时 期 的 趋 势 因 素T,季 度 因 素Yt , 季 度 因 素St 和 不 确 定 因 素St 的影响,可以得到以下预测模型是你学生上传的作业,绝对原创 学号:6666888888 班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
1
一:教材 P143
2
1
一:教材 P143
5.9某公司要生产2000件某种产品, 这种产品可以利用设备A,B,C,D任一种来加工, 但是要使用这三 种设备的任意一种,都需垫付相应的生产设备费(若不使用就不需要垫付)生产该产品的单位耗电量,成 本以及设备的生产准备费如表5-23所示。生产该产品的单位耗电量,成本以及各设备的生产准备费如表523所示。 如果生产总的用电量限制在2500度,请制定一个成本最低的生产方案。
图 15: 运价表三 故运输方案为 1分厂生产的50箱运往甲 250箱运往乙。 2分厂生产的 400箱运往甲。 3分厂生产的500箱运往丙。 运价最低,最低运价为 19300元。
5
第五题,教材P260,修改
10
图 16: 图ccc
5
(1) 预测下一年该校的用电量。
第五题,教材P260,修改
9.3 由于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某校近几年的用电量增加较快,表 9 − 9为该校6年来的用电情况。
图 6: 表4-26 解 确定决策变量。
运筹学 大作业

运筹学请在以下五组题目中任选一组作答,满分100分。
第一组:计算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1.福安商场是个中型的百货商场,它对售货人员的需求经过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为了保证售货人员充分休息,售货人员每周工作五天,休息两天,并要求休息的两天是连续的,问该如何安排售货人员的休息,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使配备的售货人员的人数最少,请列出此问题的数学模型。
2.A、B两人分别有10分(1角)、5分、1分的硬币各一枚,双方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各出一枚,规定和为偶数,A赢得8所出硬币,和为奇数,8赢得A所出硬币,试据此列出二人零和对策模型,并说明此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
3、某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均需在A、B、C三种不同的设备上加工,每种产品在不同设备上加工所需的工时不同,这些产品销售后所能获得利润以及这三种加工设备问:该厂应如何组织生产,即生产多少甲、乙产品使得该厂的总利润为最大?4、用图解法求解 max z = 6x1+4x2 s.t.第二组:计算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1、用图解法求解min z =-3x1+x2 s.t.⎪⎪⎪⎩⎪⎪⎪⎨⎧≥≤+≥+≤≤08212523421212121x x x x x x x x ,2、用单纯形法求解 max z =70x1+30x2 s.t.⎪⎪⎩⎪⎪⎨⎧≥≤+≤+≤+072039450555409321212121x x x x x x x x ,3、用单纯形法求解 max z =7x1+12x2 s.t.⑵ ⑶ ⑷ ⑸、⑹1212212210870x x x x x x x +≤⎧⎪+≤⎪⎨≤⎪⎪≥⎩, ⑴ ⑵ ⑶ ⑷ ⑸⑹、⑺⑴⎪⎪⎩⎪⎪⎨⎧≥≤+≤+≤+0300103200543604921212121x x x x x x x x ,4.某企业要用三种原材料A 、B 、C 生产出出三种不同规格的产品甲、乙、丙。
已知产品的规格要求,产品单价,每天能供应的原材料数量及原材料单价,分别见表1和表2。
运筹学作业参考答案

《运筹学》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是非题:1.图解法与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几何上理解,两者是一致的。
(√)2.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解对应可行解域的一个顶点。
(╳)3.如果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可以在可行解域的顶点上获得。
(√)4.用单纯形法求解Max型的线性规划问题时,检验数Rj>0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入基变量。
(√)5.单纯形法计算中,如果不按最小比值规划选出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量的值为负。
(√)6.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如为最优解,则该可行解一定是基可行解。
(╳)7.若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可行解,且可行解域有界,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最多具有有限个数的最优解。
(╳)8.对一个有n个变量,m个约束的标准型线性规划问题,其可行域的顶点数恰好为mnC个。
(╳)9.一旦一个人工变量在迭代中变为非基变量后,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形表中删除,而不影响计算结果。
(√)10.求Max型的单纯形法的迭代过程是从一个可行解转换到目标函数值更大的另一个可行解。
(√)二、线性规划建模题:1.某公司一营业部每天需从A、B两仓库提货用于销售,需提取的商品有:甲商品不少于240件,乙商品不少于80台,丙商品不少于120吨。
已知:从A仓库每部汽车每天能运回营业部甲商品4件,乙商品2台,丙商品6吨,运费200元/每部;从B仓库每部汽车每天能运回营业部甲商品7件,乙商品2台,丙商品2吨,运费160元/每部。
问:为满足销售量需要,营业部每天应发往A、B两仓库各多少部汽车,并使总运费最少?解:设营业部每天应发往A、B两仓库各x1,x2部汽车,则有:12 121212min200160 47240 2280 621200(1,2)jW x xx xx xx xx j=++≥⎧⎪+≥⎪⎨+≥⎪⎪≥=⎩2.现有一家公司准备制定一个广告宣传计划来宣传开发的新产品,以使尽可能多的未来顾客特别是女顾客得知。
运筹学作业(4)

运筹学作业(三)
习题1、
试利用0-1变量对下列各题分别表示成一般线性约束条件:
(a )221≤+x x 或53221≥+x x
(b )变量x 只能取值0、3、5或7中的一个
(c )变量x 或等于0,或≥50
(d )若21≤x ,则1≥2x ,否则4≤2x
(e )以下四个约束条件中至少满足两个:
521≤+x x ,21≤x ,23≥x ,643≥+x x
习题2、试利用0-1变量将下述问题题表示成一般线性约束条件,然后用EXCEL 求解
32152max x x x x ++=
⎪⎩⎪⎨⎧≥≤++≥-+-0,,10
2153103
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习题3、清华大学运筹学(第三版) P99 3.3 只计算3-47表格
(1) 用西北角法、最小元素法、伏格尔法给出初始方案
(2) 对用“最小元素法”给出的初始方案,用“闭合回路法”判定是否最优
(3) 对用“伏格尔法”给出的初始方案,用“位势法”判定是否最优
(4) 对(3)的结果进行分析,如果不是最优,调整方案,直至最优为止
习题4、 清华大学运筹学(第三版) P99 3.6
(用计算机求解)。
《运筹学》课堂作业及答案

《运筹学》课堂作业及答案第⼀部分绪论第⼆部分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图解法同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何上理解,两者是⼀致的;(b)线性规划模型中增加⼀个约束条件,可⾏域的范围⼀般将缩⼩,减少⼀个约束条件,可⾏域的范围⼀般将扩⼤;(c)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个基解对应可⾏域的⼀个顶点;(d)如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可⾏域,则可⾏域⼀定包含坐标的原点;(e)对取值⽆约束的变量x i,通常令其中,在⽤单纯形法求得的最优解中有可能同时出现(f)⽤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时,与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换⼊变量;(g)单纯形法计算中,如不按最⼩⽐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个解中⾄少有⼀个基变量的值为负;(h)单纯形法计算中,选取最⼤正检验数δk对应的变量x k作为换⼊变量,将使⽬标函数值得到最快的增长;(i)⼀旦⼀个⼈⼯变量在迭代中变为⾮基变量后,则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形表中删除,⽽不影响计算结果;(j)线性规划问题的任⼀可⾏解都可以⽤全部基可⾏解的线性组合表⽰;(k)若x1,x2分别是某⼀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则也是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其中λ1,λ2可以为任意正的实数;(1)线性规划⽤两阶段法求解时,第⼀阶段的⽬标函数通常写为X ai为⼈⼯变量),但也可写为,只要所有k i均为⼤于零的常数;(m)对⼀个有n个变量、m个约束的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其可⾏域的顶点恰好为个;(n)单纯形法的迭代计算过程是从⼀个可⾏解转转换到⽬标函数值更⼤的另⼀个可⾏解;(o)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解如为最优解,则该可⾏解⼀定是基可⾏解;(p)若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可⾏解,且其可⾏域有界,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最多具有有限个数的最优解;(q)线性规划可⾏域的某⼀顶点若其⽬标函数值优于相邻的所有顶点的⽬标函数值,则该顶点处的⽬标函数值达到最优;(r)将线性规划约束条件的“≤”号及“≥”号变换成“=”号,将使问题的最优⽬标函数值得到改善;(s)线性规划⽬标函数中系数最⼤的变量在最优解中总是取正的值;(t)⼀个企业利⽤3种资源⽣产4种产品,建⽴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得到的最优解中,最多只含有3种产品的组合;(u)若线性规划问题的可⾏域可以伸展到⽆限,则该问题⼀定具有⽆界解;(v)⼀个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时的迭代⼯作量主要取决于变量数的多少,与约束条件的数量关系相对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loy
1 2 3 4 5
Percentage of tin
Percentage of zinc
Percentage of lead
60 25 45 20 50
10 15 45 50 40
30 60 10 30 10
Cost($/lb)
22 20 25 24 27
The objective is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s of these alloys that should be blended to produce the new alloy at a minimum cost.
Nutritional
Ingredient
Kilogram
Of
Corn
Kilogram
falfa
Minimum
Daily
Requirement
Carbohydrates
90
20
40
200
Protein
30
80
60
180
Vitamins
10
20
60
150
Cost
(2)Problem2
You are given the following data for a 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where the objective is to maximize the profit from allocating three resources to two nonnegative activities.
OR Experiment Report
Experiment No. :1
Student name: Zhang Huiyi Class:Industrial Engeering 2010th.NO.2
Student Number:20102659
Tutor: Tao Fengming Date:2013/1/12
When (x1,x2)=(9,11),the result is
So (x1,x2)=(9,11) is the unfeasible solution.
When (x1,x2)=(11,9),the result is
So (x1,x2)=(11,9) is the unfeasible solution.
(a)Formulate a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for this problem.
(b)Use the Excel Solver to solve this model by the simplex method.
Experiment Objectives :
Formulate and solve complex 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using Excel Solver.
Experiment Content:
Problem 1:
The Metalco Company desires to blend a new alloy of 40 percent tin, 35 percent zinc, and 25 percent lead from several available alloys having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a)Formulate a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for this model.
(b)Use the Graphical method to solve this model.
(c)Display the model on an Excel spreadsheet.
(d)Use the spreadsheet to check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x1,x2)=(5,5), (8,10), (10,8), (8,8), (9,11), (11,9). Which of these solutions are feasible? Which of feasible solutions has the best value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4) Learn to quickly apply the Excel Solver to find an optimal solution for the model.
Experiment Content:
(1)Problem 1The Wyndor Problem (Reference: Textbook P25 and P67, experimentⅠ)
When (x1,x2)=(10,8),the result is
So (x1,x2)=(10,8) is the feasible solution.
When (x1,x2)=(8,8),the result is
So (x1,x2)=(8,8) is the feasible solution.
Experiment Tool:
The Microsoft Excel (the Solver has been installed).
Experiment Result:
Problem1
a)
b)
c)
Problem2
a)Formulate a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for this problem.
(e)Use the Excel Solver to solve the model by the simplex method.
Experiment Tool:
The Microsoft Excel (the Solver has been installed).
Experiment Result:
Resource
Resource Usage per
Unit of Each Activity
Amount of Resource
Available
Activity1 Activity2
1
2
3
2 1
3 3
2 4
30
60
60
Contribution
Per unit
$20 $30
Contribution per unit = profit per unit of the activity.
Make x1,x2,x3 represent the amount ofcorn, tankage, and alfalfa.
Minimize z=84x1+72x2+60x3
Subject to 90x1+20x2+40x3>=200
30x1+80x2+60x3>=180
10x1+20x2+60x3>=150
Problem1
a)the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Maximize Z=3x1+5x2
Subject tox1<=4
2x2<=12
3x1+2x2<=18
And x1>=0,x2>=0
b)
Problem2
c)
d)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is
From OR Tutor/General Linear ProgrammingRecallthe following contents:
(1)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lack Variables
(2)The Simplex Method-Algebraic Form
(3)The Simplex Method-Tabular Form
And x1,x2>=0
b)
c)
OR Experiment Report
Experiment No. :3
Student Name: Zhanghuiyi Class:Industrial Engeering 2010th.NO.2
Student Number:20102659
Tutor: Tao Fengming Date:2013/1/12
When (x1,x2)=(5,5),the result is
So (x1,x2)=(5,5) is the feasible solution.
When (x1,x2)=(8,10),the result is
So (x1,x2)=(8,10) is the feasible solution.
Experiment Content:
Problem 1: Consider the following problem:
Maximize Z=2x1+x2
Subject to
x1 +x2 ≤ 40
4x1 +x2 ≤100
and
x1≥0,x2≥0
(1)Work through the simplex method step by step in tabular form.
(x1,x2)=(5,5), (8,10), (10,8), (8,8) are feasible.
(x1,x2)=(10,10) has the best value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e)Use the Excel Solver to solve the model by the simplex method.
Experiment Objectiv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