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煤炭液化技术进展与我国对策
现代化煤直接液化技术进展

现代化煤直接液化技术进展引言随着全球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储量的日益枯竭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煤炭作为一种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被广泛用于发电和工业生产。
然而,由于煤炭的高含碳和低能源利用效率,其燃烧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和发展新型的煤直接液化技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低碳排放。
1. 煤直接液化技术概述煤直接液化技术是指将固态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化学品的过程。
它通过热解、气化、合成等过程,将煤炭中的碳、氢等元素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化学品,以实现高效能源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煤直接液化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煤炭燃烧技术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且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2. 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艺和反应条件,煤直接液化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煤浆型直接液化技术煤浆型直接液化技术是指将煤炭破碎、磨细后与溶剂一起制成煤浆,然后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剂反应,最终得到液体燃料或化学品。
这种技术适用于含水煤、难燃煤、高灰分煤等不适合直接液化的煤炭类型。
2.2 固定床型直接液化技术固定床型直接液化技术是指将煤炭装入固定的反应器中,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煤炭的催化气化和合成反应。
这种技术适用于低灰分、低挥发分的煤炭,在反应器中反应的时间较长,产物质量较高。
2.3 流化床型直接液化技术流化床型直接液化技术是指将煤炭与催化剂一起置于流化床中,通过加热和流化气体的作用,使煤炭发生热解、气化和合成化学品的过程。
这种技术适用于高灰分、高挥发分的煤炭,具有工艺简单、产油率高等优点。
3. 煤直接液化技术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直接液化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催化剂的研发与改进催化剂是煤直接液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
科学家们通过改变催化剂的成分、结构和活性中心等方面,不断提高其催化性能和稳定性,以更高效地转化煤炭成液体燃料或化学品。
2024年煤炭液化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煤炭液化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煤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然而,其大量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煤炭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煤炭液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煤炭液化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2. 煤炭液化市场概述煤炭液化是通过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液化后的煤炭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发电等领域。
近年来,全球煤炭液化市场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亚洲和中东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液化市场,其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旺盛推动了煤炭液化市场的增长。
3. 煤炭液化市场驱动因素3.1 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炭液化作为一种可以转化为可再生燃料的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煤炭液化可以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如液化天然气(LNG),其在替代传统石油燃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2 环保压力增大煤炭液化技术可以显著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环境污染物排放,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随着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各国政府鼓励煤炭液化的发展,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
3.3 能源安全需求增加对于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和提高能源安全性,煤炭液化可以提供一个可替代的能源选择。
许多国家将煤炭液化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4. 煤炭液化市场挑战4.1 技术成本高煤炭液化技术相对传统的煤炭燃烧技术成本较高,包括设备投资、能源消耗和碳捕集等方面。
这使得一些国家在采用煤炭液化技术时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
4.2 竞争对手崛起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天然气等其他替代能源的竞争增加,煤炭液化市场面临来自其他能源形式的竞争,特别是液化天然气。
5. 煤炭液化市场发展趋势5.1 产业链成熟化煤炭液化市场的发展将推动液化煤油等液体燃料的生产和供应链的成熟化。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进步,煤炭液化的生产成本将逐渐降低,从而使该市场更具吸引力。
5.2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随着国际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煤炭液化市场也将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机会。
煤间接液化技术现状与进展

煤间接液化技术现状与进展从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工艺原理出发,详细介绍该技术的现状,其中包括在国外和国内两方面。
分析现状,研究煤间接液化技术的进展,阐述其未来的应用方向,为我国的能源转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标签:煤间接液化技术现状发展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能源种类丰富多样。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多,能源慢慢出现短缺现象,能源开展速度也逐年递减。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相继被研发开展[1]。
然而,与庞大的能源消耗相比,该单一途径仍是无法解决问题。
石油在能源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解决能源问题,石油应是重中之重。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石油产量在2亿吨左右,而石油年消耗量有5亿吨。
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失衡。
针对我国富煤贫油的情况,实现煤向石油转化显得刻不容缓。
煤炭间接技术正是实现其转化的重要举措。
所以,对煤间接技术做到全面了解成为了必然要求。
一、煤间接液化技术原理通常情况下,煤液化成油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煤直接与H2反应,直接液化形成石油。
另一种就是煤气化生成合成气(CO+H2),再以合成气为原料合成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间接液化。
由于后者在操作苛刻度上、在对煤质选择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应用更为常见,也被更多企业所接受。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简单的分为煤的气化、费-托(F-T)合成和合成油的精炼三个步骤。
1.煤的气化是煤在高温(900℃)以上与氧、水蒸汽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和甲烷等简单分子。
反应式如下:煤热解→焦炭+焦油+水+氢气+甲烷+COx等其它气体C+O2= CO2C+1/2O2 = COC + CO2 = 2COC+ H2O = CO + H2CO + H2O = CO2 + H2CO +3H2 = CH4 + H2O气化希望得到的是CO和H2,最佳比例为1:2。
2.合成反应,又称F-T合成,F-T合成反应是一个强放热反应,主要反应式有:①生成烷烴:nCO + (2n +1 )H2 = CnH2n+2 + nH2O②生成烯烃:nCO + (2n )H2= CnH2n + nH2O还有一些副反应:③生成甲烷:CO +3H2 = CH4 + H2O④生成甲醇:CO +2H2 = CH3OH⑤生成乙醇:2CO +4H2= C2H5OH + H2O⑥积炭反应:2CO = C + CO2除了以上6个反应以外,还有生成更高碳数的醇以及醛、酮、酸、酯等含氧化合物的副反应。
现代化煤直接液化技术进展

现代化煤直接液化技术进展近年来,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能源的供应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清洁且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替代品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这种背景下,煤直接液化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技术。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一种过程,通过该技术可将煤迅速转化为高品质的燃料油和化工产品。
这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优点:首先,煤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之一,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煤直接液化技术可以将这一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高品质的燃料油和化工产品,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其次,煤直接液化技术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安全性。
目前,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格局十分集中,既有政治风险也面临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而煤直接液化技术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能源供应途径,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了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安全性。
此外,煤直接液化技术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比于传统的煤燃烧技术,煤直接液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此外,煤直接液化技术还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储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尽管煤直接液化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煤直接液化技术的成本较高。
由于煤直接液化技术需要经过复杂的化学转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催化剂等原材料,成本较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煤直接液化技术涉及的环境影响问题也需要重视。
虽然煤直接液化技术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但该技术本身也会产生一些废水和废气等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进行控制和减少。
最后,煤直接液化技术在技术创新和工程实施方面也面临一定的难题。
煤直接液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醚键和杂
(2)脱硫反应 煤有机结构中的硫以硫醚、硫醇和噻吩等形式存在,脱硫反应 与上述脱氧反应相似。由于硫的负电性弱,所以脱硫反应更容易进行。 (3)脱氮反应 煤中的氮大多存在于杂环中,少数为氨基,与脱硫和脱氧相比,脱 氮要困难得多。一般脱氮需要激烈的反应条件和有催化剂存在时才能 进行,而且是先被氢化后再进行脱氮,耗氢量很大。
(4)降低循环油中沥青烯含量 (5)缩短反应时间
11
五、煤加氢液化催化剂种类
(1)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对煤加氢液化催化活性大小顺序: SnO2、ZnO2、GeO2、MoO3、PbO、 Fe2O3、TiO2、 Bi2O3、V2O5. (2)铁系催化剂 主要为三氯化铁、硫酸亚铁、或者加入无水氧化铁,有的加硫 或者不加硫。 (3)卤化物催化剂 使用卤化物催化剂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使用少量催化剂;另一种是使用大量催化剂,熔融金属 卤化物,催化剂与煤的质量比可高达1。
要将煤转化为液体产物,首先要将煤的大分子裂解为较小 的分子,而要提高H/C原子比,降低O/C比,就必须增加H 原子或减少C原子。 煤液化的实质就是在适当温度、氢压、溶剂和催化剂条件 下,比提高H/C ,使固体煤转化为液体的油。
6
直接液化
制 氢 煤制备 油煤浆 制 备 加氢液化
450OC,20MPa
煤 浆 预 热 器 煤浆
2014-4-3
第 一 反 应 器
第 二 反 应 器
高 温 分 离 器
中 温 分 离 器
低 温 分 离 器
常 减 压 蒸 馏
加 氢 反 应 装 置
常 压 蒸 馏
煤直接液化
残渣
循环溶 剂去制 15 15 煤浆
工艺特点:
①采用两段反应,反应温度455℃、压力19M Pa,提高了煤浆空速; ②采用人工合成超细铁基催化剂 ③固液分离采用成熟的减压蒸馏; ④循环溶剂全部加氢,提高溶剂的供氢能力; ⑤液化粗油精制采用离线加氢方案。
我国煤液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煤液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煤液化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升级和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煤液化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新的技术可以提高煤转化率,降低能耗和废气排放。
例如,通过应用先进的氢气化技术和催化剂,可以改善煤液化的效果和质量。
2. 资源逐步转向优质煤:由于优质煤的含碳量高,转化效率也相对较高,因此我国煤液化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向优质煤转变。
同时,通过深度加工技术,可以提取出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增加经济效益。
3. 环保和节能要求的提高:煤液化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
为了满足环保和节能的要求,煤液化技术需要不断优化,减少能耗和废物排放。
4. 多元化产品的生产:除了传统的燃料油和石化产品,煤液化还可以生产大量的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
未来,随着对低碳环保能源的需求增加,煤液化可以生产更多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产品。
5.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我国煤液化技术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借鉴发展先进国家的经验,并与其开展合作。
通过国际技术交流,可以引进先进的煤液化技术
和设备,提升我国的煤液化水平。
煤液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煤液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煤液化技术是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对于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煤直接液化技术进展

现代化煤直接液化技术进展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煤直接液化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煤直接液化是一种将煤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煤资源,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并且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本文将对现代化煤直接液化技术的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目前,现代化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煤直接液化工艺的改进煤直接液化工艺是将固体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关键步骤,因此其工艺的改进对于提高煤直接液化技术的效率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目前,主流的煤直接液化工艺主要有传统的H-Coal工艺和现代化的ECL工艺。
传统的H-Coal工艺主要采用煤浆作为原料,通过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但存在能耗高、产品质量低等问题。
而现代化的ECL工艺采用液态化学品作为催化剂,能够更高效地转化煤为液体燃料。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工艺正在研发和应用中,如超高效液化工艺、接触氢化工艺等,这些工艺在提高煤直接液化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2. 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快煤的转化速度、提高产品品质和选择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目前,常用的煤直接液化催化剂主要有铁、钴、镍等金属催化剂和固体酸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主要用于气相反应,固体酸催化剂主要用于液相反应。
近年来,针对煤直接液化过程中产生的硫、氮等污染物,研发了一系列新型催化剂,如硫化钴催化剂、硫酸锆催化剂等,能够高效地去除硫、氮等污染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友好性。
3. 煤直接液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除了液体燃料,煤直接液化还可以产生一系列其他有价值的产品,如液化石油气、煤化工原料、轻油等。
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价值。
近年来,一些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煤直接液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通过优化煤直接液化工艺和改进催化剂,提高衍生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能源转型和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煤炭液化技术进展与我国对策1 煤炭液化的概念煤炭液化是把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
根据不同的加工路线,煤炭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大类。
煤的直接液化技术是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加氢使煤中复杂的有机化学结构直接转化成为液体燃料的技术,又称加氢液化。
其典型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煤的破碎与干燥、煤浆制备、加氢液化、固液分离、气体净化、液体产品分馏和精制,以及液化残渣气化制取氢气等部分,特点是对煤种要求较为严格,但热效率高,液体产品收率高。
一般情况下,1t无水无灰煤能转化成半吨以上的液化油,加上制氢用煤约3~4t原料产1t成品油,液化油在进行提质加工后可生产洁净优质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等。
煤的间接液化技术是先将煤全部气化成合成气,然后以煤基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其催化合成为烃类燃料油及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工艺,包括煤炭气化制取合成气、气体净化与交换、催化合成烃类产品以及产品分离和改制加工等过程。
一般情况下,约5~7t原煤产1t成品油,其特点是适用煤种广、总效率较低、投资大。
2 中国发展煤炭液化的必要性1)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能源资源特点是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天然气相对贫乏。
最新资料表明,中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145亿t,储采比为93,按同等发热量计算,相当于目前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总和的17倍。
石油探明储量为38亿t,占我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5.6%,储采比为24。
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1.37万亿m3,占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2%,储采比为56。
由此可见,煤炭是中国未来的主要可依赖能源。
此外,从经济上看,煤炭也是最廉价的能源。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能源消费大国,经济实力和能源供应都要求我国的能源消费必须立足于国内的能源供应,这就决定我国的能源结构必须是以煤为主体。
据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仍将占50%左右。
煤炭大量使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SO2排放量居世界第一,酸雨覆盖面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13%,列世界第二,而其中燃煤造成的SO2 、CO2和氢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占全国总量的85%、85%和60%。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解决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近在眉睫。
2)石油进口迅速上升,已对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构成威胁石油是保障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治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贫乏,到时目前为止,其探明可采储量为38亿t,占世界储量的2.6%。
近几年,我国的原油产量一直徘徊在1.6亿t左右,且以后也不会有太大增长,这是由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现状所决定的。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正逐步向优质高效洁净能源转化,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
由于国产石油无法满足需求,对进口油依存度越来越高。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石油进口量迅速上升,2000年已达6969万t,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达30%,预计未来20年内可达到50%。
进口量的剧增,依存度的加大,已对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构成威胁。
3)煤炭液化可增加液体燃料的供应能力,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通过液化可将硫等有害元素以灰分脱除,得到洁净的二次能源,对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煤炭液化可生产优质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尤其是航空燃料,要求单位体积的发热量高,即要求环烷烃含量高,而煤液化油的特点就是富含环烷烃,通过加氢处理即可得到优质航空燃料。
发展煤炭液化不仅可以解决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煤炭液化还可以生产出经济适用的燃料油,大量替代柴油、汽油等燃料,有效地解决我国石油供应不足和石油供应安全问题,且经济投入和运行成本也低于石油进口,从而有利于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和长期的能源供应安全。
3 世界煤炭液化技术现状3.1 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由德国人于1913年发现的,并于二战期间在德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德国先后有12套煤炭直接液化装置建成投产,到1944年,德国煤炭直接液化工厂的油品生产能力已达到423万t/年。
二战后,中东地区大量廉价石油的开发,煤炭直接液化工厂失去竞争力并关闭。
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煤炭液化技术又开始活跃起来。
日本、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在原有基础上相继研究开发出一批煤炭直接液化新工艺,其中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重点是降低反应条件的苛刻度,从而达到降低煤液化油生产成本的目的。
目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直接液化工艺是日本的NEDOL工艺、德国的IGOR工艺和美国的HTI 工艺。
这些新直接液化工艺的共同特点是,反应条件与老液化工艺相比大大缓和,压力由40MPa降低至17~30MPa,产油率和油品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到目前为止,上述国家均已完成了新工艺技术的处理煤100t/d级以上大型中间试验,具备了建设大规模液化厂的技术能力。
煤炭直接液化作为曾经工业化的生产技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目前国外没有工业化生产厂的主要原因是,在发达国家由于原料煤价格、设备造价和人工费用偏高等导致生产成本偏高,难以与石油竞争。
但据权威机构预测,如果石油价格能够稳定在25美元/桶以上,煤炭直接液化在经济上就具有竞争力。
美国能源部所作的研究表明,煤炭直接液化厂通过与现有工厂建在一起,可节约投资,降低液化油成本,使生产的液体燃料的价格可以达到相当于石油19~23美元/桶。
此外,煤炭直接液化的研究和发展仍有潜力,还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3.2 煤炭间接液化1923年,德国化学家首先开发出了煤炭间接液化技术。
40年代初,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德国曾建成9个间接液化厂。
二战以后,同样由于廉价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上述工厂相继关闭和改作它用。
之后,随着铁系化合物类催化剂的研制成功、新型反应器的开发和应用,煤间接液化技术不断进步,但由于煤炭间接液化工艺复杂,初期投资大,成本高,因此除南非之外,其它国家对煤炭间接液化的兴趣相对于直接液化来说逐渐淡弱。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主要有三种,即的南非的萨索尔(Sasol)费托合成法、美国的莫比尔法(Mobil)和正在开发的直接合成法。
目前,煤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实现商业化生产,全世界共有3家商业生产厂正在运行,它们分别是南非的萨索尔公司和新西兰、马来西亚的煤炭间接液化厂。
新西兰煤炭间接液化厂采用的是Mobil液化工艺,但只进行间接液化的第一步反应,即利用天然气或煤气化合成气生产甲醇,而没有进一步以甲醇为原料生产燃料油和其它化工产品,生产能力1.25万桶/天。
马来西亚煤炭间接液化厂所采用的液化工艺和南非萨索尔公司相似,但不同的是它以天然气为原料来生产优质柴油和煤油,生产能力为50万t/年。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南非萨索尔公司是世界上唯一的煤炭间接液化商业化生产企业。
南非萨索尔公司成立于50年代初,1955年公司建成第一座由煤生产燃料油的Sasol-1厂。
70年代石油危机后,1980年和1982年又相继建成Sasol-2厂和Sasol-3厂。
3个煤炭间接液化厂年加工原煤约4600万t,产品总量达768万t,主要生产汽油、柴油、蜡、氨、乙烯、丙烯、聚合物、醇、醛等113种产品,其中油品占60%,化工产品占40%。
该公司生产的汽油和柴油可满足南非28%的需求量,其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此外,美国SGI公司于80年代末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煤炭液化技术,即LFC(煤提油)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低温干馏技术,从次烟煤或褐煤等非炼焦煤中提取固态的高品质洁净煤和液态可燃油。
美国SGI公司于1992年建成了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000t的次烟煤商业示范厂。
4 中国煤炭液化现状与展望4.1 煤炭液化技术国内研究煤炭液化技术的机构有两家,一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负责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引进和研究,另一家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负责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直接液化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其目的是用煤生产汽油、柴油等运输燃料和芳香烃等化工原料。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通过“六五”到“九五”的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先后从日本、德国引进2套直接液化小型连续试验装置,从美国引进一套液化油提质加工试验装置,规模均为0.1t/天,并建有先进的原料及产品分析检验装备。
经过近20年的试验研究,找出了14种适于直接液化的中国煤种;选出了5种活性较高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催化剂;完成了4种煤的工艺条件试验,为开发适于中国煤种的煤直接液化工艺奠定了基础;成功地将煤液化粗油加工成合格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
目前,从煤一直到合格产品的全流程已经打通,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在中国已完成基础性研究,为进一步工艺放大和建设工业化生产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间接液化我国从50年代初即开始进行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曾在锦州进行过4500t/年的煤间接液化试验,后因发现大庆油田而中止。
由于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富煤少油”的能源结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自80年代初又恢复对煤间接液化合成汽油技术的研究,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组织实施。
“七五”期间,山西煤化所开的煤基合成汽油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989年在代县化肥厂完成了小型实验。
“八五”期间,国家和山西省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在晋城化肥厂建立了年产2000吨汽油的工业试验装置,生产出了90号汽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年产10万吨合成汽油装置的技术方案。
目前,万吨级煤基合成汽油工艺技术软件开发和集成的研究正在进行,从90年代初开始研究用于合成柴油的钴基催化剂技术也正处在试验阶段。
经过20年的开发和研究,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建设万吨级规模生产装置的技术储备,在关键技术、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方面已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可以这样讲,我国自己研发的煤炭液化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2 正在进行的液化项目近两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和中国石油供需矛盾日趋严峻,建设商业性的煤炭液化示范厂已列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同时企业对建设煤液化厂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1997-2000年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分别同德国、日本、美国有关部门和机构合作进行了云南先锋褐煤、神华煤和黑龙江依兰煤直接液化示范厂的(预)可行性研究。
目前,国家计委已正式批准“神华矿区建设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厂”项目,一期工程油化油生产能力为250万t/年,年耗煤量约700万t。
目前,神华公司正在加紧进行工程先期的方案及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