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酸碱滴定法习题解答

第5章酸碱滴定法习题解答

第5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与习题

1.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是共轭酸碱对?

(1) OH--H3O+ (2) H2SO4-SO42- (3) C2H5OH-C2H5OH2+ (4) NH3-NH4+ (5) H2C2O4-C2O42- (6) Na2CO3-CO32- (7) HS--S2- (8) H2PO4--H3PO4 (9) (CH2)6N4H+-(CH2)6N4 (10) HAc-Ac-

答:(3)、(4)、(7)、(8)、(9)、(10)是共轭酸碱对。

2. 写出下列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1) 0.1 mol/L NH3・H2O (2) 0.1mol/L H2C2O4 (3) 0.1mol/L (NH4)2HPO4 (4) 0.1 mol/L Na2S (5) 0.1mol/L (NH4)2CO3 (6) 0.1mol/L NaOH (7)

0.1mol/L H2SO4 (8) 0.1mol/L H3BO3

答:(1)[H]+[ NH4]= [OH]

+

-

(2)[H+]= [OH-]+[H C2O4-]+2[ C2O42-]

(3)[H+]+[H2PO4-]+2[ H3PO4]=[NH3]+[PO43-]+[OH-] (4)[H+]+[ HS-]+2[ H2S]= [OH-]

(5)[H+]+[H CO3 -]+2[H2 CO3] = [OH-]+[ NH3] (6)[H+]+0.1= [OH-]

(7)[H+]= [OH-]+[H SO4 -]+2[SO4 2-]或[H+]= [OH-]+0.1+2[SO4 2-] (8)[H+]= [ H2BO3-]+[OH-]

3. 欲配制pH为5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体系?

(1) 一氯乙酸(pKa=2.86) (2) 邻苯二甲酸氢钾KHP (pKa2=5.41) (3) 甲酸(pKa=3.74) (4) HAc(pKa=4.74) (5) 苯甲酸(pKa=4.21) (6) HF (pKa=3.14)

答:由pH≈pKa可知,应选HAc -NaAc配制pH为5左右的缓冲溶液。

4.以NaOH或HCl溶液滴定下列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几个滴定突战跃?分别采

用何

种指示剂确定终点?

(1) H2SO4 (2) HCl+NH4Cl (3) NH3・H2O+NaOH (4) H2C2O4 (5) HF+HAc (6) Na2HPO4+NaOH (7) H3PO4 (8) Na2CO3+

Na3PO4 (9) HCl+H3PO4

答:

H2S04 HCl+NH4Cl NH3・H2O+NaOH H2C2O4 HF+HAc Na2HPO4+NaOH H3PO4 Na2CO3

+Na3PO4 HCl+H3PO4 突跃数 1 1 1 1 1 2 2 2 2 指示剂酚酞,甲基橙等甲基红甲基

红酚酞酚酞 Sp1酚酞, Sp2 甲基橙 Sp1甲基橙, Sp2酚酞 Sp1酚酞, Sp2 甲基橙 Sp1

甲基橙, Sp2酚酞 5. 下列各物质的浓度均为0.1 mol/L,能否用等浓度的强酸强碱标准

溶液滴定?如果能够,

应选用哪种指示剂确定终点?

(1) 苯酚(pKa=9.95) (2) NaHS(pKa2=14.92, pKb2=6.76) (3) 吡啶

(pKb=8.77) (4) NaF (HF的pKa=3.14) (5) 苯甲酸(pKa=4.21) (6) HAc(pKa=4.74)

答:(2)NaHS(pKa2=14.92, pKb2=6.76),可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甲基橙为指示剂。(5)苯甲酸(pKa=4.21),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酚酞为指示剂。

(6) HAc(pKa=4.74),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酚酞为指示剂。

6.一元弱酸(碱)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是cspKa≥10-8或cspKb≥10-8。如果以Kt

表示滴定反

应的平衡常数,则一元弱酸(碱)滴定反应的cspKt应是多少?答:因为Kt=Ka/Kw,

Ka=Kt・Kw,

所以cspKa=csp・Kt・Kw

csp・Kt = cspKa/Kw≥10-8/10-14≥6

7.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什么?

答: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突跃范围内。

8.某酸碱指示剂HIn的KHIn=10-5,则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是多少?答: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是pH=pKHIn=5,变色范围是pH=pKHIn±1,pH 4~6

9.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用吸收了CO2的NaOH标准溶液测定某一元强酸的浓度,分别用甲基橙或酚酞指

终点时。

(2)用吸收了CO2的NaOH标准溶液测定某一元弱酸的浓度。(3)标定NaOH溶液

的浓度采用了部分风干的H2C204・2H2O。(4)用在110℃烘过的Na2CO3标定HCl溶液

的浓度。

(5)标定NaOH溶液时所用的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中混有邻苯二甲酸。(6)用在

相对湿度为30%的容器中保存的硼砂标定HCl溶液的浓度。

答:(1)NaOH标准溶液吸收了CO2生成Na2CO3,当用酚酞指示终点时,Na2CO3与强酸

反应生成NaHCO3,多消耗了NaOH标准溶液,因此测出的强酸的浓度偏高。如果用甲基橙指示终点,NaOH标准溶液中的Na2CO3与强酸反应生成CO2和水,此时对测定结果的

准确度无影响。

(2)当用吸收了CO2的NaOH标准溶液测定某一元弱酸的浓度时,只能用酚酞指示终点,故测出的弱酸的浓度偏高。(3)因为c(NaOH)=

m(H2C2O4?2H2O)

M(H2C2O2?2H2O)?V(NaOH)当H2C204・2H2O有部分风化时,V(NaOH)增大,使标定所得NaOH的浓度偏低。

(4)在110℃烘过的Na2CO3时,V(NaOH)减少,使标定所得NaOH的浓度偏高。(5)c(HCl)?m(Na2CO3) M(Na2CO3)?V(HCl)Na2C03应在270℃烘干,当用110℃烘过的Na2CO3

作基准物时,Na2CO3中可能有一些水分,滴定时消耗HCl溶液减少,使标定HCl溶液浓度偏高。

(6)当空气相对湿度小于39%时,硼砂容易失去结晶水,故用在相对湿度为30%的

容器

中保存的硼砂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会使标定HCl溶液浓度偏低。

10.有一碱液可能含NaOH、Na2CO3、NaHCO3或它们的混合物。若用HCl溶液滴定至

酞变色,消耗HCl溶液的体积为V1 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橙色,又用去V2 mL,根据以下V1与V2的关系判断该碱液的组成。

(1)V1 = V2 (2)V1 =0,V2>0 (3)V1 >0,V2=0 (4)

V1 >V2 (5)V1 <V2 答:(1)V1 = V2时,组成为Na2C03

(2)V1=0,V2>0时,组成为NaHC03 (3)V2=0,V1 >0时,组成为Na0H (4)

V1��V2时,组成为Na2C03和Na0H (5)V1��V2时,组成为Na2C03和NaHC03,

11.用非水滴定法测定下列物质时,哪些宜选择碱性溶剂,哪些宜选择酸性溶剂?

(1)吡啶(pKb=8.77)(2)NaAc(pKb=9.26)(3)氢氰酸

(pKa=9.14)(4)NH4Cl(pKa=9.26)(5)硼酸(pKa=9.24)

(6)喹啉(pKb=9.2)答:(1)、(2)、(6)宜选择酸性溶剂;(3)、(4)、(5)宜选择碱性溶剂。

12.设计方案测定下列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含量(包括测定原理、标准溶液、指示剂和

含量

计算公式,以g/mL表示)。

(1) HCl+H3BO3 (2) HCl+H3PO4 (3) NH3・H2O+NH4Cl (4) HAc+NaAc (5) NaOH+Na3PO4 (6) 硼砂+H3BO3 答:(1)测定原理:

HCl+NaOH = NaCl+H2O

以NaOH为标准溶液,甲基红为指示剂,消耗V1 mL,测出HCl含量为

?HCl?cNaOHV1MH3BO3V试液

然后加入甘露醇和硼酸反应,

HRRCOHCOHHHHBOOCRH+H3BO3RRCOCOHCRH+3H2O�O

以NaOH为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配位酸,以酚酞指示滴定终点,消耗V2 mL。硼酸

的含量为

?HBO?33cNaOHV2MH3BO3V试液

(2)测定原理:

HCl + NaOH = NaCl+H2O

H3PO4 + NaOH = NaH2PO4 +H2O

以NaOH为标准溶液,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黄色,消耗V1 mL;加入酚酞指示剂,再用NaOH溶液滴定至浅红色,又消耗V2 mL;测出混合试液中HCl、H3PO4含量分别为

NaH2PO4 + NaOH = Na2HPO4 +H2O

?HCl?cNaOH(V1?V2)MHClV试液

?HPO341cNaOH?2V2?MH3PO42?V试液(3)测定原理:

NH3 + HCl = NH4Cl

以HCl为标准溶液,甲基红为指示剂,消耗V1 mL,测出NH3・H2O含量为

?NH?HO?32cHClV1MNH3?H2OV试液

然后加入甲醛和NH4Cl反应,

4 NH4+ + 6HCHO = (CH2)6N4H+ + 3H+ + 6H2O (CH2)6N4H+ + 3H+ + 4OH- =

(CH2)6N4 + 4H2O

以NaOH为标准溶液,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浅红色,消耗V2 mL,铵盐中氮的含量为

?NHCl?4(CNaOHV2?CHClV1)MNH4ClV试液

(4)测定原理:

HAc + NaOH = NaAc+H2O

以NaOH为标准溶液,酚酞为指示剂,滴至浅红色,消耗V1 mL;另取一份试液,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5章 酸碱滴定法习题解答

第5章酸碱滴定法习题解答 第5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与习题 1.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是共轭酸碱对? (1) OH--H3O+ (2) H2SO4-SO42- (3) C2H5OH-C2H5OH2+ (4) NH3-NH4+ (5) H2C2O4-C2O42- (6) Na2CO3-CO32- (7) HS--S2- (8) H2PO4--H3PO4 (9) (CH2)6N4H+-(CH2)6N4 (10) HAc-Ac- 答:(3)、(4)、(7)、(8)、(9)、(10)是共轭酸碱对。 2. 写出下列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1) 0.1 mol/L NH3・H2O (2) 0.1mol/L H2C2O4 (3) 0.1mol/L (NH4)2HPO4 (4) 0.1 mol/L Na2S (5) 0.1mol/L (NH4)2CO3 (6) 0.1mol/L NaOH (7) 0.1mol/L H2SO4 (8) 0.1mol/L H3BO3 答:(1)[H]+[ NH4]= [OH] + - (2)[H+]= [OH-]+[H C2O4-]+2[ C2O42-] (3)[H+]+[H2PO4-]+2[ H3PO4]=[NH3]+[PO43-]+[OH-] (4)[H+]+[ HS-]+2[ H2S]= [OH-] (5)[H+]+[H CO3 -]+2[H2 CO3] = [OH-]+[ NH3] (6)[H+]+0.1= [OH-] (7)[H+]= [OH-]+[H SO4 -]+2[SO4 2-]或[H+]= [OH-]+0.1+2[SO4 2-] (8)[H+]= [ H2BO3-]+[OH-] 3. 欲配制pH为5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体系? (1) 一氯乙酸(pKa=2.86) (2) 邻苯二甲酸氢钾KHP (pKa2=5.41) (3) 甲酸(pKa=3.74) (4) HAc(pKa=4.74) (5) 苯甲酸(pKa=4.21) (6) HF (pKa=3.14) 答:由pH≈pKa可知,应选HAc -NaAc配制pH为5左右的缓冲溶液。 4.以NaOH或HCl溶液滴定下列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几个滴定突战跃?分别采 用何

高教版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至7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化学第六版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 % 030.01 /)(1 ) (2 22 1=-∑-∑= --∑= n n x x n x x s i % 035.01 /)(2 22=-∑-= ∑ 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 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思考题答案 1. 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

第六章 酸碱滴定法答案

第六章酸碱滴定法练习题参考答案 1.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2.各类酸碱反应共同的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3.H2PO4-的共轭碱是(B) (A)H3PO4(B)HPO42-(C)PO43-(D)OH- 4.NH3的共轭酸是(C) (A)NH2-(B)NH2OH2-(C)NH4+(D)NH4OH 5.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D) (A)中性物质(B)酸性物质(C)碱性物质(D)两性物质 6. 下列物质中属于两性物质的是( C) ' (A) H2CO3(B) 氨基乙酸盐(C) 氨基乙酸(D) 氨基乙酸钠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物质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就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 8. 相同浓度的CO32-、S2-、C2O42-三种碱性物质水溶液, 其碱性强弱(由大至小)的顺序是( C) (已知H2CO3p K a1 = p K a2 = H2S p K a1 = p K a2 = H2C2O4p K a1 = p K a2 = ) (A) CO32->S2->C2O42-(B) S2->C2O42->CO32- (C) S2->CO32->C2O42-(D) C2O42->S2->CO32- 9.共轭酸碱对的K a与K b的关系是(B) (A)K a K b = 1 (B)K a K b =K w(C)K a/K b =K w(D)K b /K a =K w > 10.对于三元酸,K a1.(K b3)=K w。 11.NH3的K b=×10-5,则其共轭酸为(NH4+)的K a为(×10-10)。 12. 以下平衡式的英文缩写分别是(请填A,B,C)。 (1) 物料平衡式(B)(A)PBE (2) 电荷平衡式(C)(B)MBE (3) 质子平衡式(A)(C)CBE 13.给出NaH2PO4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时,一般以(H2PO4-)和(H2O)为零水准。 14.在给定的弱酸(碱)的平衡体系中,各存在型体平衡浓度的大小由(溶液H+ 浓度)决定。 15. 已知H3PO4的p K a1 = , p K a2 = , p K a3 = 。今有一磷酸盐溶液的pH = , 则其主要存在形式是( B) (A) HPO42-(B) H2PO4- @ (C) HPO42- + H2PO4 (D) H2PO4-+ H3PO4 16.浓度为mol/L HAc(pKa=溶液的pH是(C) (A)(B)(C)(D) 17.浓度为mol/LNH4Cl (pK b=溶液的pH是(A)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习题解答

第五章 酸碱滴定 1.(1) H 2CO 3, C 2H 4O 2, H 3O +, C 6H 5NH 3+, NH 4+,HAc , HS - ( 2) NO 3-, OH -, HPO 42-,CO 32-, C 2O 42-, HS -, PO 43- 2. HA + B == BH + + A - 酸碱的离解、酸碱中和反应都是质子转移的酸碱反应,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酸碱中和反应所生成的盐实质上酸、碱或两性物质。盐的水解实质也是酸、碱质子转移反应。 3. HNO 3:[H +]=[NO 3-]+[OH -] HCN :[H +]=[CN -]+[OH -] NH 3:[H +]+[NH 4+]=[OH -] NH 4HCO 3:[H +]+[H 2CO 3]=[ NH 3]+[CO - 23]+[OH -] NH 4Ac :[H +]+[HAc]=[NH 3]+[OH -] Na 2HPO 4:[H +]+[H 2PO -4]+2[H 3PO 4]= [PO -4]+[OH -] Na 3PO 4:[H +]+ [HPO -24] +2[H 2PO -4]+3[H 3PO 4 ]= [OH -] H 2CO 3:[H +]=[HCO -3]+ 2[CO 32-]+ [OH -] H 3PO 4:[H +]=[H 2PO -4]+ 2[HPO -24 ] +3[PO -34]+ [OH -] 4. (1) 105 141056.510 8.110---?=?=b K 61046.71.0-?=??=-10-105.56 ][O H pOH = 5.12 pH = 8.88 (2) 同理 101056.5-?=a K [H +] = 7.46?10-6 pH = 5.12 5.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的共轭酸式和共轭碱式由于具 有不同的结构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溶液的pH 值改变时,指示剂失去质子,由酸式转变为共轭碱式,或得到质子,由碱式转变为共轭酸式,由于结构上的改变,从而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 I n ±1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在突跃范围内,变色点与计量点尽量接近。变色明显。 6. 甲基橙理论变色范围pH2.4~4.4,而实际变色范围为pH3.1~4.4。产生这种

分析化学第五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 从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 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 答:HAc (Ac -)Ka=×10-5; H 3PO 4(H 2PO 4-)Ka 1=×10-3; NH 3(NH 4+)Ka=×10-10; HCN (CN -)Ka=×10-10 HF (F -)Ka=×10-4; (CH 2)6N ((CH 2)6NH +)Ka=×10-9 HCO 3-(CO 3-)Ka 2=×10-11 酸的强弱顺序: H 3PO 4 > HF > HAc> (CH 2)6N 4H + > HCN > NH 4+ > HCO 3- 碱的强弱顺序: CO 3- > NH 3 > CN - >(CH 2)6N 4 >Ac - > F - > H 2PO 4- 2.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 答:(1)NH 4CN [HCN] + [H 3O +] = [NH 3] + [OH -] (2)Na 2CO 3 2[H 2CO 3] + [HCO 3-] + [H 3O +] = [OH -] (3)(NH 4)2HPO 4 2[H 3PO 4] + [H 2PO 4-] + [H 3O +] = [NH 3] + [OH -]+[PO 43-] (4) (NH 4)3PO 4 3[H 3PO 4] + 2[H 2PO 4-] +[HPO 42-]+[H 3O +] = [NH 3] + [OH -] (5) NH 4H 2PO 4 [H 3PO 4] + [H 3O +] = [NH 3] + [HPO 42-] +2[PO 43-]+[OH -] 3. 欲配制pH 为3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 二氯乙酸()二氯乙酸() 甲酸() 乙酸() 苯酚() 答:选二氯乙酸(缓冲溶液pH ≈pKa=) 5. NaOH 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当用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 答:滴定强酸时:(1) 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pH ≈4,消耗2mol 强酸,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仍消耗2mol 强酸,基本无影响 ; (2)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pH ≈9,生成NaHCO 3,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只消耗1mol 强酸,有显着影响。滴定弱酸时:只能用酚酞作指示剂,有显着影响。由Hcl NaOH NaOH Hcl V V c c 得:用NaOH 滴定HCl ,V NaOH ↑,c Hcl 偏高;用HCl 滴定NaOH , V Hcl ↓,c Hcl 偏高。 6. 标定HCl 溶液浓度时,若采用(1)部分风化的Na 2B 4O 7·10H 2O;(2)部分吸湿的Na 2CO 3;(3)在110℃烘过的Na 2CO 3,则标定所得的浓度偏低、偏高还是准确?为什么? 答:(1)偏低 (2)偏高 (3)不影响 7.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应采用什么指示剂? ⑴蚁酸(HCOOH ) Ka = ×10-4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COOH —COOK ;NH 3+OH O ;;CH 2—NH 2 2—NH 2 —COO - —COOK ; NH 2;;—COO — CH 2—NH 3 + CH 2—NH 2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 H 2C 2O 4;NH 4+; H 2PO 4-; 答:上述酸对应的共轭碱分别为: HC 2O 4- ;NH 3 ;HPO 42-; 2.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 HCO 3-;H 2O ;AsO 43-;AsO 2-;C 5H 5N ; 答:上述碱对应的共轭酸分别为: H 2CO 3;H 3O +;HAsO 42-;HAsO 2;C 5H 5NH +; 3.在pH=2的H 3P04溶液中存在哪些型体,以哪种型体为主?在pH=12的H 3P04溶液中存在哪些型体,以哪种型体为主? 答:在pH=2的H 3PO 4溶液中存在的型体有:H 3PO 4、H 2PO -4, 以H 3PO 4为主;在pH=12的 H 3PO 4 溶液中存在的型体有:HPO -24、PO -34,以PO -34为主。(参考H 3PO 4的δ-pH 图解答此题) 4.对一元弱酸来说,在什么情况下 c-[H +]≈c 答:K a c >20K w ,且c >20[H +]或K a /c <2.5×10-3。 5.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对的应如何更正? (1) 对二元弱酸,pKa 1+pKb 1=pK w 。 答:不正确。应为:对二元弱酸,pKa 1+pKb 2=pK w 。 (2)衡量KHC 2O 4酸性的是Ka 2,衡量KHC 2O 4碱性的是Kb 2。 答:正确。 (3)配制pH=4的缓冲溶液选择HCOOH-HCOO -或酒石酸(H 2A)-酒石酸氢钠(HA -)较为合适, 配制pH=7的缓冲溶液选择H 2PO 4—HPO 42-或柠檬酸(H 3A)的H 2A –HA 2-较为合适。 答:不正确。应为:配制pH=4的缓冲溶液选择HCOOH-HCOO -较为合适,配制pH=7的缓 冲溶液选择H 2PO 4—HPO 42-较为合适。 6.化学计量点、指示剂变色点、滴定终点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 答:化学计量点是指当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份恰好反应完全时的一点;指示剂变色点是 指pH=pK Hin 一点,即指示剂的碱式浓度等于酸式浓度时的pH 值,滴定终点是指在指示 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的一点。 7.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c a K a 或c b K b 大于10-8就可以滴定,如果用K t 表示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那未可以滴定的反应的cK t 值应是多少? 答:强碱滴定弱酸:HA+OH - A -+H 2O K t =]][[] [- -OH HA A =w a K K c a K a = c a K w K t = c a K t ×10-14 >10-8 ∴ c a K t >106 强酸滴定弱碱:B+H + HB + K t =]][[] [++H B HB =a K 1=w b K K ∴ c b K t >106

分析化学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习题)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一、选择题 1、 浓度为c(HAc)(mol .L -1)的HAc 溶液中加入c(HCl)(mol .L -1) HCl 和c(NaOH)(mol .L -1) NaOH 后的质子平衡方程是 A. [H +]+ c(HCl)=[Ac -]+ c(NaOH)+[OH -] B. [H +]=[Ac -]+ c(NaOH)+[OH -] + c(HCl) C. [H +]+ c(HCl) + c(NaOH)=[Ac -]+[OH -] D. [H +]+ c(NaOH) =[Ac -]+ c(HCl)+[OH -] 答案:D 2、 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 H 2CO 3—CO 32- B. H 3O +—OH - C. HPO 42-—PO 43- D. NH 3+CH 2COOH —NH 2CH 2COO - 答案:C 3、 用0.10 mol .L -1 NaOH 溶液分别滴定25mL 某一H 2SO 4和HCOOH 溶液,若消耗 的NaOH 体积相同,则这两种溶液中H 2SO 4和HCOOH 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A. c(HCOOH)=c(H 2SO 4) B. 4c(HCOOH)=c(H 2SO 4) C. c(HCOOH)=2c(H 2SO 4) D. 2c(HCOOH)=c(H 2SO 4) 答案:C 解: 2NaOH~1H 2SO 4,1NaOH~1HCOOH ,消耗的NaOH 体积相同, HCOOH SO H c c 2 1 42= 。 4、 今有0.20 mol .L -1二元弱酸H 2B 溶液30mL ,加入0.20 mol .L -1 NaOH 溶液15mL 时的pH= 4.70;当加入30mLNaOH 时,达到第一化学计量点的pH= 7.20。则H 2B 的2a pK 是 A. 9.70 B. 9.30 C. 9.40 D. 9.00 答案:A 解:中和到pH= 4.70时,溶液成为1:1:2=NaHB B H c c 的缓冲溶液,

无机及分析化学-华中科技大学-冯辉霞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 1. A; 2. B; 3. D; 4. B; 5. a; 6. A,B,C,D; 7. E; 8. B,C; 二、填空题 答案: 1.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四种; 2.常量分析是指试样用量在0.1g 以上时的分析。 三、简答题 略 四、计算题 答案:1. V=4mL ;V=40mL ;说明为了减少滴定的相对误差,应适当增大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量。 第二章 物质的状态 答案 一、选择题 1. A ; 2. D ; 3. B ; 4. D ; 5. ??; 6. C ; 7. A ; 8. A ; 二、简要回答问题 略 三、计算题 1. 水在28℃时的蒸汽压为3742Pa ,问在100g 水中溶入13g 不挥发溶质时溶液的蒸汽 压为多少?已知不挥发溶质的摩尔质量为92.3g.mol -1 。 解:P A ﹡=3742Pa 由拉乌尔定律可知: B B A A B B A B M W M W M W P x P P ///**1+? ==? 3 .92/1318/1003.92/133742+?= Pa 43.92= 加入溶质后的蒸气压为 P ﹡= P A ﹡- P ?=3649.57 Pa 3. 等压下,为了将烧瓶中30 ℃的气体量(视为理想气体)减少1/5,问需将烧瓶加热到多少度? 解:因 P 、V 一定 由 PV=nRT 得 n 1RT 1=n 2RT 2 即 n 1T 1=(1-1/5)n 1T 2 得 K T T 75.3784 51 2 == 4. 某一容器内含有H 2(g)和N 2(g)的气体混合物,压力为152kPa ,温度为300K ,将N 2(g)

分析化学讲稿第5章 酸碱滴定法 习题课15

第5章酸碱滴定法 小结 1、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K a和K b的关系 2、酸度对弱酸(碱)形态分布的影响(一元、多元),分布分数计算,各种形态浓度的计算; 3、质子条件的书写;酸碱溶液的[H+]计算:一元(多元)酸碱,两性物质,共轭酸碱体系。 4、酸碱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会选择缓冲溶液并配制需要的缓冲溶液(定量计算)。 5、酸碱指示剂:了解作用原理,影响因素,掌握常用指示剂(MO、MR、PP)的变色区间和变色点。 6、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碱)滴定、一元弱酸(碱)滴定过程中pH计算,重点是化学计量点及±0.1%时的pH计算。了解滴定突跃与浓度、K a(K b)的关系,一元弱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正确选择指示剂;了解多元酸、混合酸、多元碱溶液分步滴定或全部滴定的条件及指示剂的选择。 7、终点误差的计算。 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混合碱(酸)、含氮量、H3BO3的测定。 习题课 例1:称取一元弱酸HA试样1.000g,溶于60.00mL水中,用0.2500mol·L-1 NaOH滴定。已知中和HA至50%时,溶液的pH=5.00,

当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pH=9.00。计算试样中HA 的质量分数。 (假设HA 的摩尔质量为82.00g·mol -1) (P 165习题23) 解:HA 被中和一半时,pH = pKa ,即pKa =5.00 中和至计量点时,溶液为一元弱碱溶液,b NaA K c OH =-][ 120.90.140.5221000.0) 10(1010][][----+-?=?===L mol H K K K OH c w a b NaA 设加入NaOH 溶液V mL ,则计量点时 0.2500×V= 0.1000×(60.00+V ) 解得:V =40.00mL 例2:称取含硼酸及硼砂的试样0.6010g ,用0.1000mol·L -1HCl 标准溶液滴定,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消耗HCl 溶液20.00mL ;再加甘露醇强化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2000mol·L -1NaOH 标准溶液滴定消耗30.00mL 。计算试样中硼砂和硼酸的质量分数。(师大本P 151思考题与习题35) 解: B 4O 72- +2H + + 5H 2O ═ 4H 3BO 3 HCl O B n n 2/1274=- %45.63%1006010 .037.3811000.201000.0213274=?????=--O B ω 用HCl 溶液滴定硼砂生成的硼酸的物质的量 HCl HCl O B n n n n 22/14427 4=?==- %58.20%1006010 .083.6110)00.201000.0200.302000.0(333=?????-?=-BO H ω 例3:用1.000 mol·L -1NaOH 溶液滴定50.00 mL H 2SO 4和H 3PO 4混 30.1000(60.0040.00)1082.00100%82.00%1.000 ω-?+??=?=

第六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测验答案

第六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习题6-1 根据下列反应,标出共轭酸碱对 (1) H2O + H 2O = H 3。+ + OH- (2) HAc + H 2O = H3O+ + Ac- (3) H 3PO4 + OH- = H2PO4- + H2O (4) CN- + H2O = HCN + OH - 解:共轭酸碱对为 H3O+—H2O H2O—OH- HAc —Ac-H3O+—H2O H3PO4—H2PO4-H2O—OH- HCN —CN-H2O —OH- HAc,Ac-;NH3;HF,习题6-2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共轭酸、共轭碱,并按照强弱顺序排列起来: F-;H3PO4, H2PO4 ;H2S, HS- 解:共轭酸为:HAc、NH 4、HF、H3PO4、H2S 共轭碱为:Ac-、NH3、F-、H2PO4、HS- 共轭酸强弱顺序为:H3PO4、HF、HAc、H2S、NH 4 共轭碱强弱顺序为:NH3、HS-、Ac-、F-、H2PO4 习题6-3已知下列各弱酸的pK;和弱碱pK b e的值,求它们的共轭碱和共轭酸的 pK b e和PK; (1) HCN pK =9.31 (2)NH4+pK;=9.25 A A (3)HCOOH pK ;=3.75 (4)苯胺pK ;= 9.34 解:(1) PK:= =4.69 (2) pK;= =4.75 (3) PK:= =10.2 5 (4) PK a =4.66 习题6-4计算0.10 mol L-1甲酸(HCOOH)溶液的pH及其离解度。解:c/K; e>500 c(H ) cK;e0.10 1.77 10 4 4.2 10 3(mol L 1) pH = 2.38 c(H )/c (4.2 10 3)/0.10 100% 4.2% 习题6-5计算下列溶液的pH

酸碱滴定法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酸碱滴定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 (A) NaOH (B) Na 2CO 3 (C) Na 2 SO 3 (D) Na 2 S 2 O 3 1、HPO 4 2-的共轭碱是-----------------------------------( ) (A) H 2PO4- (B) H 3 PO 4 (C)PO 4 3- (D) OH- 2、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A) 0.1 mol/L HF (pKa = 3.18) (B) 0.1 mol/L HCN (pKa = 9.21) (C) 0.1 mol/L NaAc [pKa(HAc) = 4.74] (D) 0.1 mol/L NH 4 Cl [pKb(NH 3 ) = 4.75] 3、在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是------------------( ) (A) Ka·Kb=1 (B) Ka·Kb=Kw (C) Ka/Kb=Kw (D) Kb/Ka=Kw 4、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最高的是-----------( ) (A) NaCl (B) NaHCO 3 (C) NH 4 Cl (D) Na 2 CO 3 5、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 (A) NaOH (B) Na 2CO 3 (C) Na 2 SO 3 (D) Na 2 S 2 O 3 6.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A)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B)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D)指示剂变色范围应全部落在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 7、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HCl滴定NaOH,以酚酞为指示剂,溶液呈粉红色为终点 B、用NaOH滴定HCl,以酚酞为指示剂,溶液呈粉红色为终点 C、用HCl滴定NaOH,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溶液呈红色为终点 D、用NaOH滴定HCl,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溶液呈橙色为终点 8、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A、pK IN ±1 B、pK IN ±0.05916/n C、Ф, IN ±1 D、Ф, IN ±0.05916/n 9、下列操作哪一种是正确的( )。 A.滴定之前用操作溶液将滴定管淋洗几次 B.称量某物时,未冷至室温就进行称量

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 1.是非判断题 1-1在水溶液中解离度大的物质,其溶解度也大。 1-2由于乙酸的解离平衡常数)()()(HAc c Ac c H c K a -+=θ ,所以只要改变乙酸的起始浓度即c(HAc),a K θ必随之改变。 1-3在浓度均为0.01 mol ·L -1的HCl ,H 2SO 4,NaOH 和NH 4Ac 四种水溶液中,H + 和OH -离子浓度的乘积均相等。 1-4弱碱溶液越稀,其解离度越大,因而酸度也越大。 1-5将10mL 0.1 mol ·L -1NH 3·H 2O 溶液稀释至100mL ,则NH 3·H 2O 的解离度增大,OH -离子浓度也增大。 1-6在一定温度时,稀释溶液,解离常数不变而解离度增大。 1-7将氨水的浓度稀释一倍,溶液中OH - 离子浓度就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1-8弱酸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因此溶液中H + 离子浓度也就增大。 1-9根据稀释定律,弱碱溶液越稀,其解离度就越大,故溶液中(OH -)越大,溶液pH 值越大。 1-10 NaHCO 3中含有氢,故其水溶液呈酸性。 1-11 pH 值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 1-12水的离子积在18℃时为6.4×10-15,25℃时为1.00×10-14,即在18℃时水的pH 值大于25℃时的pH 值。 1-13浓度为1.0×10-7 mol ·L -1的盐酸溶液的pH 值=7.0。 1-14稀释10mL 0.1 mol ·L -1HAc 溶液至100mL ,则HAc 的解离度增大,平衡向HAc 解离方向移动,H +离子浓度增大。 1-15两种酸溶液HX 和HY ,其pH 值相同,则这两种酸溶液浓度也相同。 1-16在0.1 mol ·L -1 H 2C 2O 4溶液中,c(H +)=2c(C 2O 42-)。 1-17凡是多元弱酸,其酸根的浓度近似等于其最后一级的解离常数。 1-18在多元弱酸中,由于第一级解离出来的H +对第二级解离有同离子效应,因此12K K a a θθ<。 1-19 Na 2CO 3溶液中,H 2CO 3的浓度近似等于2K a θ。 1-20可用公式pH=() ()lg n A pK a n HA θ+计算缓冲溶液pH 值,这说明将缓冲溶液无论怎样稀释,其pH 值不变。 1-21将等质量、等浓度的HAc 与NaAc 的稀溶液相混合,溶液的pH 值和HAc 的解离常数不变,而解离度会发生改变。 1-22在共轭酸碱体系中,酸、碱的浓度越大,则其缓冲能力越强。

第5章酸碱滴定法习题解答

第5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与习题 1.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是共轭酸碱对 (1) OH--H3O+ (2) H2SO4-SO42- (3) C2H5OH-C2H5OH2+ (4) NH3-NH4+ (5) H2C2O4-C2O42- (6) Na2CO3-CO32- (7) HS--S2- (8) H2PO4--H3PO4 (9) (CH2)6N4H+-(CH2)6N4 (10) HAc-Ac- 答:(3)、(4)、(7)、(8)、(9)、(10)是共轭酸碱对。 2. 写出下列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1) mol/L NH3·H2O (2) L H2C2O4 (3) L (NH4)2HPO4 (4) mol/L Na2S (5) L (NH4)2CO3 (6) L NaOH (7) L H2SO4 (8) L H3BO3 答:(1)[H+]+[ NH4]= [OH-] (2)[H+]= [OH-]+[H C2O4-]+2[ C2O42-] (3)[H+]+[H2PO4-]+2[ H3PO4]=[NH3]+[PO43-]+[OH-]

(4)[H+]+[ HS-]+2[ H2S]= [OH-] (5)[H+]+[H CO3 -]+2[H2 CO3] = [OH-]+[ NH3] (6)[H+]+= [OH-] (7)[H+]= [OH-]+[H SO4 -]+2[SO4 2-]或[H+]= [OH-]++2[SO4 2-] (8)[H+]= [ H2BO3-]+[OH-] 3. 欲配制pH为5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体系 (1) 一氯乙酸(p K a= (2) 邻苯二甲酸氢钾KHP (p K a2= (3) 甲酸(p K a= (4) HAc(p K a= (5) 苯甲酸(p K a= (6) HF (p K a= 答:由pH≈pK a可知,应选HAc-NaAc配制pH为5左右的缓冲溶液。 4.以NaOH或HCl溶液滴定下列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几个滴定突战跃分别采用何种指示剂确定终点 (1) H2SO4 (2) HCl+NH4Cl (3) NH3·H2O+NaOH (4) H2C2O4 (5) HF+HAc (6) Na2HPO4+NaOH

分析化学第五版思考题及答案[1]

分析化学第五版思考题及答案[1] 第二章思考题 1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污染物聚集情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2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哪些? 答:分解无机试样通常采用溶解法和熔融法,将试样的组分溶解到溶剂中。对于有机试样来说,通常采用干式灰化法或湿式消化法。前者是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高温分解,有机物燃烧后留下的机残渣以酸提取后制备成分析试液。湿式消化法使用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作为溶剂与试样一同加热煮解,对于含有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如氮、砷、汞等)的试样,一般采用蒸馏法分解。 3欲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 答:用HCl或NaOH溶解。后者可将Fe,Ni,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但溶解速度较慢。 4欲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应分别选用什么方法分解试样? 答: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用KOH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用HF-HClO4-H2SO2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5镍币中含有少量铜、银。欲测定其中铜、银的含量,有人将镍币的表层擦洁后,直接用稀HNO3溶解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根据称量镍币在溶 解前后的质量之差,确定试样的质量。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试液中铜、银的含量。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6微波辅助消化法否那些优点? 第三章 2.1-12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a.砝码腐蚀 b.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c.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d.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 e.以含量为98%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 f.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 g.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h.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 a.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校正法码。 b.会引起操作误差,应重新测定,注意防止试样吸湿。 c.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小误差。 d.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小误差。 e.会引起试剂误差,是系统误差,应做对照实验。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习题解答】 1、写出下列溶液的质子条件: 111324. ()()a C mol L NH C mol L NH Cl --⋅+⋅ 直接参考水准:HCl, NH3和H2O 42:[][][]PBE H NH OH C ++ -+=+ b .11 1233()()C mol L NaOH C mol L H BO --⋅+⋅ 直接取参考水准:332,,NaOH H BO H O 123:[][][]PBE H c OH H BO +--+=+ c . +⋅-4311)(PO H L mol C HCOOH L mol C )(12-⋅ 直接取参考水准:H 3PO 4 , HCOOH , H 2O ][][3][2][][][:342442-- ---+++++=HCOO PO HPO PO H OH H PBE 13. 0.1d mol L FeCl -⋅ 直接取参考水准:Fe 3+ ,H 2O 223:[][][()]2[()]3[()]PBE H OH Fe OH Fe OH Fe OH + +-+=+++ 2. 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 a. 0.10 mol·L -l H 3BO 3; b. 0.10 mol·L -l H 2SO 4; c .0.10 mol·L -l 三乙醇胺 d. 5.0×10-8 mol·L -l HCl e .0.20 mol·L -l H 3PO 4。 1011a 10 a +61. 5.810 5.81010c 0.10 100K 5.810 [H 7.610 pH=5.12 w a K mol L -----⨯⨯⨯=⨯>=>⨯=⨯⋅-1033a 解:已知H BO 的K =5.810,cK =0.10,所以可以用最简式进行计算。 22422-2- +-2 442+222. 1.010 [H ]=[]+[OH ]+c []+c=c [] [H ][][]20 a a a a a b H SO K K SO SO c K H K H c H cK -+++=⨯≈+++--=已知的,一级离解完全。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整理后得: 1[] 0.11 0.96 H mol L pH + -= ==⋅=

分析练习题2(5-7章)

练习题2(5-7章) 一.填空 1.在写NH3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是,应取H2O,_____为零水准,其质子条件式为 2. NH3的Kb=1.8×10-5,则其共轭酸___ __的Ka为___ ___。 3.某弱碱MOH的Kb=1.0×10-5,则某0.1mol·L-1溶液的pH值为。0.1mol·L1HA (Ka=1.0×10-5)溶液中H+的浓度等于____ ____。 4.pH=4.0与pH=10.0的两强电强电解质溶液等体积混和后pH为。 5.已知NH3的K b=1.8×10-5,由NH3- NH4Cl组成的缓冲溶液pH缓冲范围是______。 6.实验室中使用的pH试纸是根据原理而制成的。 7.用已知准确浓度的HCl 溶液滴定NaOH 溶液,以甲基橙来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HCl溶液称为,甲基橙称为,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的pH 等于,滴定终点的pH 范围为,此两者pH 之差称为,此误差为误差(正或负)。 8.用已知准确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某一元弱酸HA,用酚酞来指示滴定反应终点的到达。该滴定化学计量点的pH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 9.NaOH滴定HCl,或HCl滴定NaOH时,浓度增大10倍,滴定突跃范围增加个pH单位;NaOH滴定HAc或HCl滴定NH3·H2O时,浓度增大10倍,滴定突跃范围增加个pH单位。 10.强酸滴定强碱或强碱滴定强酸时,浓度扩大10倍,滴定突跃范围增加个pH单位;强酸滴定弱碱或强碱滴定弱酸时,K一定,浓度扩大10倍,滴定突跃范围增加个pH单位。 11. NaOH滴定HCl时, 浓度增大10倍, 则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增大个pH单位; 若为滴定HAc, 则突跃范围增大个pH单位。 12.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 ~,当溶液的pH小于这个范围的下限时,指示剂呈现色,当溶液的pH大于这个范围的上限时则呈现色,当溶液的pH处在这个范围之内时,指示剂呈现色。 13.以HCl标准溶液滴定NH3·H2O时,分别以甲基橙和酚酞作指示剂,耗用HCl 的容积分别为V甲V酚表示,则V甲V酚的关系是。 14.标定NaOH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有和。标定HCl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有和。 15.酸碱滴定曲线是以变化为特征。滴定时,酸碱浓度越大,滴定突跃范 围;酸碱强度越大,滴定突跃范围。 16.在强酸滴强碱时,用作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变为;用强碱滴强酸时,用作指示剂,终点时由变为。 17. 某含EDTA、Zn2+和Ca2+的氨缓冲溶液中,lgαY(H+)=0.45, lgαY(Ca2+)=4.7, lgαZn(NH3)=2.5, 而 lg K ZnY=16.5, 故lg K ZnY´= 。 18.EDTA是一种氨羧配位剂,全称为,用符号H4Y表示;配位滴定中常使用其二钠盐,其分子式可表示为。EDTA在水溶液中有_____种存在型体。 19. EDTA是的英文缩写,配制EDTA标准溶液时,常用。 20.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大都是。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1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1 篇一: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 目录 第1章分散体系 (1)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5 物质结构.......................................................................................22 分析化学概述 (27) 酸碱平衡.......................................................................................31 酸碱滴定法....................................................................................36 沉淀溶解平衡 (44)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49 配位化合物....................................................................................53 配位滴定法....................................................................................62 氧化还原反应 (67)

分析化学(第四版)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1-1 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污染物聚集情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1-2答:不对。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1-3 怎样溶解下列试样: 锡青铜,高钨钢,纯铝,银币,玻璃(不测硅)。 答:锡青铜:可用硝酸溶解;高钨钢:可用高氯酸溶解(可将W氧化为H 2WO 4 );纯铝: 可用HCl或NaOH溶解;玻璃:可用HF溶解。 1-4 下列试样宜采用什么熔剂和坩埚进行熔融: 铬铁矿,金红石(TiO 2),锡石(SnO 2 ),陶瓷。 答:参见:中南矿冶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铬铁矿:用Na 2O 2 熔剂,刚玉坩埚熔融;金红石(TiO 2 ):用KHSO 4 熔剂,瓷坩埚熔融;锡石 (SnO 2):用NaOH熔剂(铁坩埚)或Na 2 O 2 熔剂,刚玉坩埚熔融;陶瓷:用Na 2 CO 3 熔剂,刚玉 坩埚熔融。 1-5 欲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 答:用NaOH溶解。可将Fe, Ni, 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但溶解速度较慢。 1-6 欲测定硅酸盐中SiO 2 的含量;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应分别选用什么方法分解试样? 答:测定硅酸盐中SiO 2 的含量,用KOH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 的含量,用HF-HClO 4-H 2 SO 2 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1-7 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哪些? 答:分解无机试样通常采用溶解法和熔融法,将试样的组分溶解到溶剂中。对于有机试样来说,通常采用干式灰化法或湿式消化法。前者是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高温分解,有机物燃烧后留下的机残渣以酸提取后制备成分析试液。湿式消化法使用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作为溶剂与试样一同加热煮解,对于含有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如氮、砷、汞等)的试样,一般采用蒸馏法分解。 1-8 误差的正确正义是(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 某一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 b. 含有误差之值与真值之差 c. 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 d. 错误值与其真值之差 答:c。 1-9 误差的绝对值与绝对误差是否相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