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1]

合集下载

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20=20)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

(2×5=10)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体育理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体育理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体育理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问答题1. 体育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答:体育理论研究对象包括体育运动的本质、规律、方法和理论体系等内容。

具体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史等。

2. 体育运动的分类有哪些?答:体育运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运动项目的性质、运动的规模和制度、运动的内容和特点等。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项目性质分类、竞技性分类和运动目的分类。

3. 什么是体育运动的本质?答:体育运动的本质是通过人类对身体的活动来满足生理和社会心理需要的一种特殊形式。

体育运动是基于特定规则,有明确目标和组织形式的,通过身体活动来表达个体和群体身心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4. 什么是体育运动的规律?答:体育运动的规律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起指导作用的一系列规律性现象和规律性问题。

其中包括运动技能的规律、训练规律、竞技规律、锻炼规律等。

5. 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答: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性和科学性。

二、简答题1. 请简述体质指数(BM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答:体质指数(BMI)是通过体重(kg)除以身高(m²)得出的数值,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身体体重是否正常。

计算公式为:体重(kg)/ 身高(m)²。

BMI的意义在于体现了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能够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体重过轻或过重的情况。

2. 请简述静态与动态体育理论的特点。

答:静态体育理论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中的稳态,着重于静态条件下的身体和运动特征。

动态体育理论则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变态,注重运动状态下的身体和运动特征。

静态体育理论主要关注身体姿势、平衡能力和柔韧性等方面,动态体育理论主要关注身体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性等方面。

三、论述题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之间的关系运动训练是指通过系统的训练计划和方法,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为目标的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说明

学校体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说明

学校体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说明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方案、实施2、练习密度、运动负荷3、根底性、业余性4、教师、学生、教材5、说明、教材纲要体系、考核工程级标准6、全面、针对、多样7、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8、校内竞赛、校外竞赛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正确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根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展方案、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2、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那么,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的统一整体。

3、指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4、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历,从理论上对可的质量作出的分析与评价。

5、指通常在学期初,为了解学生根底和特点所进展的考核。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教育性原那么;(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那么;(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原那么;(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那么;(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那么。

(注:每一个要点1分)2、(1)自觉、自愿性原那么;(2)经常性原那么;(3)针对性原那么;(4)适量性原那么;(5)渐进性原那么。

(注:每一个要点1分)3、依据:(1)社会的需要(1分);(2)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1分);(3)学生身心开展特点(1分)要求:(1)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1分);(2)可行性与挑战性相结合(0.5分);(3)详细化与定量化相结合(0.5分)。

4、是教师(或指定学生)以详细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动作的方法要领,以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

(2分)选择是范位置和方向时应注意:(1)示范应根据学生队形、动作情况、平安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方位进展(1分);(2)应防止让学生面向阳光和迎风(1分);(3)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示范(1分)5、(1)注意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加强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2分);(2)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新旧教材内容(1.5分);(3)根据新旧教材内容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年龄、性别、水平的学生进展合理分组练习,并合理地分配练习时间,安排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1.5分)。

学校体育学》试题B卷

学校体育学》试题B卷

学校体育学》试题B卷学校体育学》试题B卷一、填空题:1.射箭和驾车是直接用来进行军事技能和身体训练的“六艺”之一。

2.学校体育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解放后,全国最早开始实行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时间是1950年;《九年义务体育教学大纲》颁布的时间是1956年。

4.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工作对象广泛、工作任务繁重和工作范围具有多样性。

5.动作技能的形成,大致可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细化动作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6.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分为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种。

7.体育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而且要备器材,还要备课件。

8.分析体育课的方法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9.身体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两个方面。

10.运动竞赛中的淘汰法双称淘汰制,是逐步淘汰选手,最后得出冠军的一种方法。

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1.体育教学:指在学校体育教育中,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和个性品质的过程。

2.教学常规:指体育教学中一些基本的规范和惯,如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课后总结等。

3.重复练法:指反复进行某项动作或技能的练,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4.课的密度:指在一节课中,学生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时间的长短和密集程度。

5.竞技状态:指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在比赛前通过心理和生理的准备,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四、XXX:1.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注重方法、注重实效。

2.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讲解法有直接讲解法、间接讲解法和启发式讲解法。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讲解方式,注重语言表达和形象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体育课考试的种类包括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

内容包括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和综合考核。

4.利用分组轮换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包括:分组方式、轮换方式、组内配合、评价标准等方面的问题,要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体育学》试题C卷

《学校体育学》试题C卷

《学校体育学》试题C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_____年公布的_____,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2. 速度素质有_____、______和______。

3. 身体训练包括_____和_____。

4. 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____和_____。

5. 从运动技术要求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_____,二是_____。

6. 体育课评价的方法有_____和_____两种。

7.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把体育课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8. 体育教材的分类应以_____和_____为依据。

9. 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集中地体现在_____和_____上。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1.编写体育教材以及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依据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 2.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正面示范。

()3.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环节。

()4.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是指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

()5.中学体育教材中,跑、跳、投教材一般采用螺旋排列的方法。

()6.持续法多用于非周期性项目的训练。

()7.通常在发展学生体能的前提下,才选用比赛法训练。

()8.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通常采用全班集体的组织形式进行。

()9.定期考核的时间一般是学期未。

()10.《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公布施行的时间是1979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体育教学方法:2.教材比重:3.练习密度:4.定量评价:5.体育课的结构: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2.直观、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依据什么提出的?如何贯彻这一原则?3.简述少年儿童实施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4.简述体育锻炼的原理及应遵循的原则?5.制定学校年度竞赛日程计划应注意什么问题?6.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循环练习法应注意什么问题?四、论述题:(共15分)论为什么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训练的计划与安排是控制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学校体育学》试题

《学校体育学》试题

《学校体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23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2.速度素质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3.身体训练包括一般
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
4.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校内竞赛、校外竞赛。

5.从运动技术要求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_经验
选材、二是科学预测选材。

6.体育课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两种。

7.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把体育课分为普通体育课、专项提高课、
保健体育课三种类型。

8.体育教材的分类应以体育教学目标、任务为依据。

9.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集中地体现在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上。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某”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
1.编写体育教材以及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依据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正面示范。

()3.学校
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环节。

()
4.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是指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

()5.中学
体育教材中,跑、跳、投教材一般采用螺旋排列的方法。

()6.持续法
多用于非周期性项目的训练。

()
7.通常在发展学生体能的前提下,才选用比赛法训练。

()8.体育
课的结束部分通常采用全班集体的组织形式进行。

()9.定期考核的时
间一般是学期未。

()
10.《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公布施行的时间是1979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大学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测试卷

大学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测试卷

大学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测试卷一、单选题(每题只能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在横线上填写序号,每题2分,共10分)1. 体育学科的功能是指体育与人的个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特殊社会作用与效能。

A社会影响作用 B社会相互作用 C环境影响作用 D心理影响作用2. 1979年教育部在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各种国外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法。

A.徐州B.苏州C.扬州D.福州3.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其中对学生的管理包括:学生行为的解析;课堂纪律的维护和。

A自我调节 B自我表现 C自我激励 D自律意识的培养4. 14一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

A.人本主义B. 人文主义C.军国民主义D.主智主义5.体育教师的特殊性格特征,首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其次是对学生的爱和良好的教态;第三是。

同时还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A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B潇洒的风度 C高尚思想品德 D坚强的意志二、多项选择(每题要选择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用序数号填写在横线上,每题2.5分,共15分)1.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的七艺:骑马、游泳、投枪的内容和形式;A击剑 B狩猎 C书法 D吟诗 E 下棋2.学校体育目标本质包括:不同指向的方向性;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A 不同标准的要求B激励进取的前瞻性C具有一定的灵活性D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E不同层次水平3.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其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练习策略、。

A反复练习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大负荷策略E提炼加工策略4.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宏观调控指导为特点的操作过程。

A 自觉自愿为主 B强制规定为辅 C 辅助练习为辅 D微观自主开放 E自主灵活为主5.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取向是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取向。

A 形成性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 终结性目标 E 过程性目标6.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可分为、达到自动化熟练阶段。

体育保健学 课程期末考试ABCD卷 (1)

体育保健学 课程期末考试ABCD卷 (1)

体育保健学A卷一、单选题(本题共20分,共40小题,每题各分)1.很浅的皮肤擦伤的处理,不包括()A.生理盐水清洗 B.涂碘伏 C.包扎 D.暴露伤口2.当只有一人抢救实施心肺复苏术时,按压与吹气之比为()A.5:1 B.30:2 C.5:2 D.15:13.判断心肺复苏成功最主要的标志是()A.口唇转为红润 B.瞳孔开始缩小C.摸到颈动脉搏动 D.出现呼吸4.扎止血带时一般隔多长时间放松一次。

()A.30-60分钟 B.60-80分钟C.80-120分钟 D.120-150分钟5.某16岁中学男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体检发现血压160/70mmHg,运动负荷试验反应正常,该学生应该()。

A.停止参加任何运动 B.避免进行长跑训练C.避免参加球类运动 D.避免举重练习6、某学生参加长跑集训前体重为60Kg,集训第3-4周降至57Kg,以后逐渐恢复。

该学生体重下降的原因是()。

A.脂肪和水丢失 B.运动量过大C.训练水平下降 D.患病7.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健康分组的目的在于()。

A.使学生提高运动成绩 B.使体育教学既安全又有效C.避免有病学生参加运动 D.便于发现体育人才8.有一位同学突然发生休克,最理想的体位是()。

A.平卧位 B. 头低脚高位C.侧卧位 D.头高脚低位9.运动员平时宜多吃(),以有利于酸碱平衡。

A.猪肉 B.蔬菜、水果 C.鸡蛋 D.面包10.剧烈运动中或运动后,运动员饮水每次不宜超过()ml。

A.300 B.150 C.150~200 D.5011.运动员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应该是()。

A.1:1:4 B.1::5 C.1:1:7 D.1:-:412.一女运动员血红蛋白为克%,训练安排原则应该是()。

A.停训治疗 B.停止大中运动量,以治疗为主C.正常训练 D.减少训练强度,避免长跑13.一学生晚餐后与同学打篮球,运动中突感脐周阵发性绞痛,此时应考虑()。

A.肝脾淤血 B.胃痉挛C.急性阑尾炎 D.肠痉挛14.过度紧张的病人若出现口唇青紫、呼吸困难,现场急救中,有条件者除立即给予吸氧外,并应使病人处于()位置急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A、奴隶B、封建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B、书、数C、诗、书D、射、御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A、1950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0年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B、竞技性C、基础性D、技术性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 D、斯宾赛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A、专业术语B、口令C、方言D、艺术语言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A、单一B、多样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A、必须B、不一定C、一定不能D、有所侧重地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体的内力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A、分解法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宜采用()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C、先合后分D、先分后后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A、分开B、相对靠拢C、保持距离D、保持较远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 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C、人数多D、人数少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A、技术基础B、技术环节 C、技术关键 D、技术细节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一般密度20、课时计划也称()A、年度计划B、教学进度 C、单项计划 D、教案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AB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 A B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 A B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 AB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提出的。

( A B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 AB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 AB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 A B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 A B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 A B )主观题部分(三、四、五题为主观题,共70分,时间为80分钟。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技术细节2、课的结构 3、运动负荷 4、淘汰赛5、综合密度五、问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我国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是什么?2、什么是动作示范?运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什么?3、试述运动竞赛规程的内容包括哪一些?六、应用题(共20分)假设已测得体育课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为:教师指导:621秒;学生练习:810秒;组织措施:378秒;观察、保护:216秒;休息:540秒;不合理时间:135秒。

一节课按45分种计算,请计算下列各题:1、课的综合密度是多少?2、课中各项活动的密度是多少?3、不合理运用时间的比例是多少?《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年。

A、1955B、1956C、1957D、1958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D、终生体育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艺B、书、数C、诗、易D、射、御4、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A、奴隶B、封建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5、《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周恩来B、毛泽东C、恽代英D、颜元6、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斯宾塞D、裴斯泰洛齐7、毛泽东做出“健康第一”指示的时间是()A、1953年B、1950年C、1955年D、1965年8、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称为()。

A、新授课B、复习课C、考核课D、综合课9、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搞好课外体育活动B、搞好训练C、上好体育课D、培养好体育骨干10、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A、艺术语言B、口令C、方言D、专业术语11、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A、单一B、多样C、没有差异D、有差异,但不大12、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成()A、反比例关系B、正比例关系C、抛物线关系D、不存在的13、动作的节奏表现了动作的()A、时间特征B、空间特征 C、力量特征 D、综合特征14、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体的外力B、支撑反作用力 C、摩擦力D、人体的内力15、体育课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的语言法形式。

A、口令和指示B、口头评定成绩 C、口头汇报D、讲解16、体育教学中,在学生人数多,新授教材比较难,复习教材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C、先合后分D、先分后合17、凡在课中用于整队、调队、交换场地、搬运、分发和收回器材等一般均算作()时间A、教师指导B、组织措施 C、学生练习 D、休息18、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练习密度大时小些好 D、练习密度小时大些好19、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体育课的()密度。

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指导密度20、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A、2B、3C、4D、5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要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每天有45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

( A B )2.对少年儿童运动技术训练的要求是全面训练打好基础。

( A B )3.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称技术关键环节。

( A B )4.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决策人是体育组长。

( A B )5.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口令。

( A B )6.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越大越好。

( A B )7.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 A B )8.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法规性文件是竞赛规程。

( A B )9.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

( A B )10.体育教师应以教学原则为指导,来设计、调节、控制教学活动。

( A B )主观题部分(三、四、五题为主观题,共70分,时间为80分钟。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体育2、语言法3、综合密度 4、课的类型 5、淘汰赛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体育教学应遵循哪些规律与原则?2、常用的讲解方式有哪些?运用时应注意什么?3、分组教学的形式有哪两种?分组教学的形式有哪几种?如何运用?五、论述题(共20分)1、结合当前的体育改革,谈谈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C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社会A、原始B、奴隶C、封建D、资本2、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5B、1956C、1957D、1958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A、陈独秀B、二十八画生C、恽代英D、徐冰4、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A、讲解B、口令C、方言D、专业术语5、动作的速度表现了动作的()A、时间特征B、空间特征C、时空特征D、综合特征6、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体育教材可采用()A、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 B、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C、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分类方法D、以身体素质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7、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陈述是()的讲解形式A、直陈式B、概要式C、测重式D、联系式8、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A、流水依次进行B、条件不断变化C、每站练习无间歇D、能有效地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9、间歇练习法的作用是()A、能提高肌肉力量B、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协调能力C、能提高供氧能力D、能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10、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秀行为进行肯定评价是一种()A、说服法B、榜样法C、表扬法D、评比法11、体育课的组织工作是一项()A、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B、很容易的工作C、枯燥乏味的工作D、难做的工作12、一节课按45分钟计,其基本部分的时间,一般安排()分钟A、10-20B、28-32C、30-35D、35-4013、体育课的基本结构主要是依据()来划分的。

A、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B、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C、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D、超量恢复原理14、一节课中,学生做练习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称为课的()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一般密度15、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适中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16、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应自始至终跟踪()学生A、全班B、一组C、受测D、部分17、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也称为()A、教案B、年度计划 C、教学进度 D、单项计划18、体育课平均心率的计算方法除了点数计算法外,还有()A、面积计算法B、点算法 C、平均法 D、梯形面积计算法19、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A、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B、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C、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 D、超量恢复原理20、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A、1B、2C、3D、4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