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新版

合集下载

《第八章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第八章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绿色化学反应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绿色化学观念,认识到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如原子经济性、零排放等。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绿色化学的理念,认识到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案例、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的素材。

3. 制作PPT课件。

4.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笔记本记录重要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通过观看有关环境污染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绿色化学的概念、特点及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绿色化学有初步认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化学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污染的危害及如何避免。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污染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绿色化学的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绿色化学的实际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绿色化学,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化学必修2 课时第8章第3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高一化学精品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2 课时第8章第3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高一化学精品讲义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掌握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2、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主干知识梳理】一、化学与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2)环境保护的任务①环境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②治理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③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杜绝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3)常见的环境污染2(1)污染物主要来源: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2)次生污染物的形成:这些污染物在太阳辐射等因素作用下,经过复杂变化形成此生污染物。

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会造成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

具体形成过程如下:(3)酸雨形成及防治①正常雨水偏酸性,pH 约为 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 C O 2溶于雨水中的缘故。

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雨水,CO 2不会导致酸雨,NO 2或SO 2都会导致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②硫酸型酸雨及治理a .硫酸型酸雨(SO 2引起):SO 2+H 2OH 2SO 3 2H 2SO 3+ O 2===2H 2SO 4 (酸雨在空气中酸性增强的原因)b .SO 2主要来源:主要是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c .治理:开发新能源、处理工业废气、燃煤脱硫石灰石脱硫:在煤中添加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Ca CO 3+O 2+2SO 2=====高温2CaSO 4+2CO 2用CaO 脱硫:CaO +SO 2=====高温CaSO 3、2CaSO 3+O 2 △ 2CaSO 4(或2CaO +2SO 2+O 2=====高温2CaSO 4)用Ca(OH)2脱硫:Ca(OH)2+SO 2===CaSO 3+H 2O 、2CaSO 3+O 2△2CaSO 4用氨水脱硫:2NH 3·H 2O +SO 2===(NH 4)2SO 3+H 2O(或NH 3·H 2O +SO 2===NH 4HSO 3)、2(NH 4)2SO 3+O 2===2(NH 4)2SO 4③硝酸型酸雨及治理a .硝酸型酸雨(氮氧化合物NO 、NO 2引起): 2NO +O 2===2NO 2 3NO 2+H 2O===HNO 3+NOb .氮氧化物主要来源: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的废气等c .治理:碱液吸收法:NO 2、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 (NO 2)≥n (NO)。

高一下学期化学(新版本)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配套课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高一下学期化学(新版本)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配套课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故C正确;D项,光导
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学以致用 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 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 选项中的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品 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答案:D
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必须 【解析】选B。A.银镜反应需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用图1装置进行银镜反应是错误的,故A错误;B.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气体经
水洗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后,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溴乙烷消去反应的产物是乙烯,所以图2装置能检验乙烯的存在,故B正确;C.用图3 装置制备乙酸乙酯时,为防止倒吸,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故C错误;D.乙酸具有挥发性,用图4装置不能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
乙烷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
答案:D
解析: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减少或消 除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实现从源头减 少或消除环境污染,A项错误;用聚苯乙烯等塑料代替木材生 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会造成“白色污染”,B项错误;新型杀虫 剂的使用仍然会造成食品、水等污染,C项错误;D项反应原子 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原则,正确。
典例剖析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可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 B.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D.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 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环境监测、“三废”治理和绿色化学及原子经济原则的应用。

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活动,使学生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其化学控制原理,讨论在化学实验室中应该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等等。

在化学品设计和生产中,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全过程按照“原子经济性反应”原则做到物尽其用;在化工行业规划和研究中,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兼顾物美价廉的传统性标准。

教材介绍了生物质炼油、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燃料的生产路线、人工光合作用研究等内容,使绿色化学的思想观念得到了重视和提倡。

本节内容还凸显了时代性的要求,增加了诸如次生污染物(如酸雨、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的形成、污水的处理等内容,也增加了“化学与职业”栏目介绍环境保护工程师,以增强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爱护地球等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意识,提高他们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自觉性和行动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以酸雨防治和污水处理为例,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体会化学原理的应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说明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通过环氧乙烷两种制备方法的讨论,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并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形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SO2等污染物的控制、消除和回收利用;污水处理的流程、方法、原理。

教学难点:绿色化学观念的形成和绿色化学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100% 绿色化学示意图 【例题】判断哪个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② CH 4+Cl 2――→光CH 3Cl +HCl【评价反馈】1.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

【2020(春)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新教材)】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2020(春)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新教材)】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认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通过认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知 识 梳 理]知识点一 化学与环境保护如图是常见的几种环境污染,常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请完成下列知识点: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根治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是控制污染源。

2.“三废”污染“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液和废渣。

(1)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会在一定天气条件下会造成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

(2)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体的污染,需要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3)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这两个重要目的。

3.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1)环境监测(2)三废治理(3)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其中对环境情况的监测,就是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知识点二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即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为100%。

微判断(1)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2)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3)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4)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如何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无毒无害的治理(5)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的答案(1)×(2)√(3)√(4)×(5)√微训练1.下列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①乙烷与氯气制备一氯乙烷②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③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④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 B微思考2“绿色化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1)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8章第3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8章第3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8章第3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含解析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结合实例认识化学原理、化工技术对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形成资源全面节约、物能循环利用的意识。

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2。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依据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认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酸雨的防治和废水处理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了解关于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的相关国策、法规,强化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

培养“宏观辨识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的任务①环境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

②治理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③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杜绝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大气污染(1)污染物主要来源: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

(2)次生污染物的形成3.污水的处理方法(1)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2)污水处理常用化学方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等。

(3)污水处理的流程①一级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即用格栅间、沉淀池等除去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

经一级处理后的水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所以通常将一级处理作为预处理。

②二级处理:采用生物方法(又称微生物法)及某些化学方法,除去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

经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③三级处理: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等,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净化.经过三级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绿化和景观用水等。

《第八章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

《第八章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了解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3. 学会如何在实验和日常生活中遵循绿色化学原则。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以及如何在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实践。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绿色化学的理念,以及如何在实验中确保安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和案例。

2. 准备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3. 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绿色化学的原则。

4. 准备一些与环保和绿色化学相关的问题,用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和意义。

2. 介绍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采用无毒、无害和可再生的化学方法替代有毒有害的传统化学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的应用和优点。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无毒原料合成一种有机化合物,以展示绿色化学的实际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更好地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

4. 学生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及如何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 专题讲座:邀请环保专家或绿色化学领域的专家为学生们进行专题讲座,分享绿色化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6. 总结与延伸:教师对绿色化学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绿色化学的理念,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可以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物理学等,让学生们意识到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7. 作业布置: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绿色化学理念,设计一份家庭环保计划或一篇关于绿色化学的作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高中绿色化学与环保教案

高中绿色化学与环保教案

高中绿色化学与环保教案教学内容: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及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教学目标:1. 了解绿色化学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减少化学废物产生和环境污染的方法3.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教学重点:1. 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原则2. 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学难点:1. 如何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日常生活2. 如何有效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二、知识讲解1. 讲解绿色化学的定义、原则和实践方法2. 分析化学废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讨论减少化学废物产生的途径三、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一些常见的化学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可能的解决方法2.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环境问题四、活动设计1. 组织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实践活动2. 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感受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五、总结反思1. 总结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方法2. 反思个人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和责任,提出个人环保计划教学作业:1. 撰写一份关于绿色化学的小议论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2. 制定个人的环保计划,包括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化学废物产生和参与环保活动的计划扩展阅读:1. 《绿色化学原理与实践》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环保计划和行动记录,进行总结评价2.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环保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资源:1. 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2. 环保志愿者活动信息及组织联系方式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二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为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是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站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角度,进一步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上节内容进一步深化。

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全部的能源,其中的大多数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仅要注重资源开发,而且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我们还应做好环境的保护。

而化学不仅对资源的合理开发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为此,教材在安排学习第一节内容之后,紧接着又安排了第二节内容,为的就是让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学习基础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强环保意思,增强自身再扔,同时对“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本课内容分两个主题,主题 1 首先是让学生在做社会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并让学生对常见的环境污染进行交流与讨论,找出相关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主题 2 则建立在学生了解已有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在讨论中认识环境污染的预防(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与科学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

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 了解当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环境污染的几种类型及防治,及其危害。

2. 能描述出绿色化学的含义,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3. 通过环氧乙烷制备讨论,认识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以及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㈡、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调查、发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科研实践、组织表达等能2、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前学生按照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4、学生在课堂上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发言和讨论。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了解一些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体会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绿色化学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化学理念的形成。

知识点(重点、难点):1、大气污染的危害性。

(重点)2、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重点)3、“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

(重点)4、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难点)5、“绿色化学”理念的宗旨。

(难点)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反馈评价具体:讨论法、讲解分析法、归纳比较发现法、理论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播放图片《“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边播放边讲解)我们的美丽的家园-地球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物。

然而,这颗蓝色的星球现在已伤痕累累!㈡、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原因、治理措施。

展示研究的成果。

①、播放PPT《保护环境停止污染》各学习小组展示:(边播放边讲解)我们的地球母亲正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赤潮、酸雨、臭氧空洞、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为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命的延续,请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自身做起,保护地球,爱护环境。

②、学生发言、讨论,了解一些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知识。

播放幻灯展示各种污染及环境问题。

通过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意们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第一组学生展示:大气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大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目前的大气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应怎样保护大气环境呢?[问题1]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生活动]讲述大气污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第二组学生展示:[问题2]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讲述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情景链接】含氮、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向湖泊、水库和进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

你认为在农村和城市造成的这种水体污染各有什么特点,并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

[教师]:小结并补充“日本水祦病事件”第三组学生展示:[问题3]和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1、概念:pH﹤ 5.6的雨水(设问):酸雨是怎样形成的?2、形成原因--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3、酸雨类型:硫酸型(中国)、硝酸型(师生活动)阅读图 2.31,找出pH﹤5.0的重酸雨区(分析)为什么南方的酸雨比北方严重?(设问)酸雨会带来什么危害?4、危害:①生命体②无生命的→建筑,文化古迹(举例):北京故宫太和殿台阶的栏杆,浮雕大多模糊,有的已腐蚀成光,甚至失去造型轮廓。

(设问)我们可采取什么措施防止酸雨呢?5、措施:①根本途径: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②有效措施: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小结并补充“伦敦烟雾事件”。

第四组学生展示:[问题4]臭氧层空洞污染形成、危害、防治措施(设问)臭氧洞是怎么样产生的?1、原因:①自然②人为:使用空调、冰箱释放氟里烃(设问):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从而保护地球上的人类与其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然而,这把伞却破了,那会带来什么伤害呢?2、危害:①人体健康② 生态环境③农、林、牧、渔业(设问)同学们能举例说明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危害吗?(教师补充例子)过量紫外线照射使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容易产生晒斑,皮肤老化,皮疹等,甚至产生皮肤癌,刺激眼睛,易形成白内障,造成眼睛失明。

据南极考察的科学家们介绍,那里的瞎子动物特别多,他们在奔跑过程中,不小心就容易撞伤或撞死。

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常能捡到这些动物,称之为" 意外收获"。

(设问):既然臭氧层破坏给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带来了如此大的危害力,我们该如何去保护臭氧层呢?3、措施: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排放氟里烃②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举例):有氟冰箱→无氟冰箱第五组学生展示:[问题5]图片展示:固体污染、形成、危害、防治措施1、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因不适当储存、利用、处理和排放固体废物,从而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或财产安全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2、危害:固体废物污染可以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间接影响人类。

(1)污染大气(2)污染水体(3)污染土壤(4)影响环境卫生,广泛传染疾病3、防治措施第一,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即减量化第二,尽量回收废弃物中的有用成分,即资源化第三,无法利用的要进行妥善处置,比如焚烧、填埋等,防止污染,即无害化第六组学生展示:[问题6]“温室效应”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讲述“温室效应”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1、原因:①自然原因②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毁林(设问)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响?(学生回答)略⒉影响:①海平面升高:海水膨账:冰融化②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中纬-干旱--------- 农业退化成草原高纬--降水增多-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举例):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威胁。

(设问)人类该采取什么措施给地球"降温"呢?3、措施: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设问)能否禁止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保护森林、植树造林③加强国际合作[教师]:小结并补充“伦敦烟雾事件”。

[问题7]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如何防治居室污染㈢、探究环境污染及其分类【问题探究】1、环境保护①、什么是环境问题?目前所讲的环境污染主要指哪些方面? ② 、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主要有哪两方面?[引言]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这些污染问题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地危害,那么什么是“环境污染” 呢?我们又是怎么对它进行分类的呢?[教师归纳]:环境污染的定义及分类。

[过渡]:了解了环境污染的定义及分类后,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对里面的几类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并请代表发言。

㈣、领悟“原子经济”的理念,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

[引言]我们现在的许多生产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一定的污染,我们往往是在污染出现后才进行处理,有没有既能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同时可以保护环境的措施呢。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什么是原子经济?1、绿色化学①、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______ 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②、从学科观点看:是化学基础内容的更新。

(改变反应历程)③、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④、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尽可能提高)⑤、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

特别提醒绿色化学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地防止环境污染。

只有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才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

思考:1.请求出课本101——102 页“思考与交流”中两种生产工艺的原子利用率分别为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教师归纳]绿色化学和原子[学生活动]课本“思考与交流” 乙烯生产环氧乙烷[教师讲解]1、原子利用率=M(环氧乙烷)/ M(环氧乙烷)+ M (CaCl2)+M(H2O)2、100%[投影并讲解]《绿色化学示意图》㈤、[课堂小结](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气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大气污染是无国界,因此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假如你是县环保局长,你将采取哪此措施改善我市的大气环境?作为一个中学生又该怎么做呢?(最后讲述)虽然我们平时总是将忧患意识挂在嘴边,但没有多少人真的落实行动。

我希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

㈥、[课堂训练]:1、自然界“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C )A.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和金属矿石的冶炼D.汽车排放的尾气和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2、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D )①乙烷与氯气制备一氯乙烷②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③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④乙烯与氧气在银催化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C2H4O)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下列中的哪些措施:( D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⑤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4、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世博会前期,处理废水时加入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杂质B、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使用的钢筋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C、世博会期间,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替代一次性饭盒,可防止产生白色污染D、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CO 和NOx 反应生成无毒气体5、“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