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火车》综合习题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火车》教学建议和教材课后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火车》教学建议和教材课后习题解析

乘火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乘法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编写说明本节课主要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因为数目增大,又是连续进位,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教科书在呈现上突出两点:一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二是特别提醒学生计算时要耐心仔细,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教科书创设了“乘火车”的情境,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素材,并由此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乘法问题。

·说一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合理提出数学问题。

虽然情境图中数学信息丰富,但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所以让学生根据信息独立提出问题,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呈现了三种方法,其实只是同一种算法的三种表达形式。

目的就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计算,竖式只作为算法的一种形式。

本节课的竖式计算是连续进位的,要求学生理解“哪一位上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算一算,填一填。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这种呈现,一方面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把前面学过的方法类推并迁移到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当中;另一方面是提醒学生,计算数目增大,计算时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数,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智慧老人提出“这列火车一共能乘多少人”,回应前面淘气提出的问题。

教学建议·说一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学时,可先出示“乘火车”的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找全数学信息,再引导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6.3乘火车_北师大版(含解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6.3乘火车_北师大版(含解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6.3乘火车_北师大版(含解析)一、单选题1.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位数A. 3B. 2C. 42.要使□33×3的积是一个四位数,□最小填()A. 3B. 4C. 任何数 D. 53.下面与4×36的积相同的是()A. 5×35B. 36×2×2C. 3×464.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A. 1000B. 900C. 891D. 89915.480×2×3的结果与算式()的结果相等A. 480×4B. 480×6C. 480×86.32+32+32+32+32=()A. 32+5B. 32×5C. 32-57.73×5的积是()A. 345B. 355C. 365D. 3758.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A. 两位数B. 三位数C. 两位数或三位数9.435×()时,积一定是四位数A. 1B. 2C. 310.一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A. 几个0B. 1个0C. 2个0 D. 无法确定11.一个乘数中间有几个0,积的中间也有()[A. 1个0B. 2个0C. 几个0 D. 无法确定12.老师带51名学生去公园秋游,一张门票5元钱。

买门票需要()元A. 215B. 251C. 26013.8个62相加的和是()A. 488B. 496C. 49814.一个三位数乘9,积是()A. 三位数B. 四位数C. 三位数或四位数15.下面得数最大的算式是()A. 190×2B. 498×2C. 944÷2二、填空题1.不用计算就知道,227×5的积是________位数,205×4的积是________位数。

2.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________。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火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火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火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火车》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有了深入的理解,但乘法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情景设置和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法: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的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练习题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火车模型或者图片,用于情景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乘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火车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火车,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火车是怎么计算乘客的数量的吗?”从而引出乘法运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解释乘法的意义,并介绍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火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火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火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火车》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材中,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描述了乘法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乘法的理解和应用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意义,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意义,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交流教学法。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规律,理解乘法的概念。

最后,通过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火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火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

3.教学活动:通过展示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4.总结与拓展: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乘法的概念和意义,同时通过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乘法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乘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火车》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火车》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1.计算。
52×7= 48×6=
123×5= 116×8=
2.每小时加工59千克带鱼,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3.每个班级要配备118张字卡,三年级的6个班,需要配备多少张字卡?
4.篮球78元,足球65元。李老师买了3个篮球和4个足球,一共需要多少 元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是我在本节课运用的主要方法,通过创设情 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区感知事物的特征,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乘火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 年级上册《乘火车》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 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 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乘火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 针对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 指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 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 间。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板块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照片,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情境图) 生1:这列火车有5节卧铺车厢和7节硬座车厢。 生2:卧铺车厢每节乘72人,硬座车厢每节乘118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及各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及各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及各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知识点:1.有乘法又有加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有乘法又有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练习题:一、填空题。

1.在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应先算(),再算()。

2.56-7某7这道题,要先算(),再算(),结果是()。

二、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2某8=163某7=2131-16=1521+18=39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三、脱式计算。

29-2某86某5-939+5某423+6某7四、解决问题。

4个小朋友做风车,每人做3个,再做几个才够20个?买文具知识点:1.有除法又有加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有除法又有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练习题:一、填空题。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的顺序进行计算;只有乘、除法,按()顺序进行计算: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再算()。

二、脱式计算。

65-28÷481÷9+3154÷9+78三、解决问题。

小红买了5支钢笔,一共花了40元,小强买了4支钢笔,一共花了36元,谁买的钢笔便宜?每支便宜多少元?过河知识点:1.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话,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练习题:一、填一填。

1.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计算时应先算()。

2.算式“8某(35-29)”应该先算()。

3.算式“(45+19)÷8”应该先算()。

二、比一比,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24+8÷4(24+8)÷440÷5+340÷(5+3)三、算一算(71-44)÷964÷(21-13)24÷3+45四、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6+12=2851-42=928÷4=79某7=63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五、解决问题4名老师带着50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知识点:1.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相同的。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火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火车》教学设计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仍然以直观形象为主。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能够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在处理较为复杂的乘法计算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或对算理理解不透彻的情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火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乘火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提高乘法计算的能力。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内容结构
教材以“乘火车”为情境,呈现了硬座车厢和硬卧车厢的不同载客人数以及票价等信息,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首先通过直观图展示了硬座车厢和硬卧车厢的座位排列情况,让学生对乘车情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根据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硬座车厢可坐多少人?”“硬卧车厢可坐多少人?”等问题。
方法二:把7看作10,56×10 = 560,所以56×7大约是560。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感,让学生在计算前对结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准确计算提供参考。
选取“硬座车厢一共可坐多少人?”这一问题进行重点探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6.3《乘火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6.3《乘火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6.3《乘火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其中的第六章第三节《乘火车》。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通过实际情景来理解和应用乘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将乘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乘法的运算规律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们需要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情景的例子,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火车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火车是如何计算乘客的数量的吗?”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然后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乘法。

2. 新课讲解:我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向学生们讲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例如,如果有3个车厢,每个车厢可以坐4个人,那么这列火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呢?这就是一个乘法问题,3乘以4等于12。

我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解决这样的问题,并解释其背后的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实际情景的题目,让学生们运用乘法来解决。

例如,如果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和解答。

4. 作业布置:我布置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法的运算规律,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乘法的运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如果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答案:6乘以4等于24。

2. 题目:如果有8个同学,他们每两个人一组,那么一共有多少组?答案:8除以2等于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困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火车》综合习题
《乘火车》综合习题
引领思路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5公里,4小时行驶多少公里?
夯实基础
2、
3、这是小马虎算的题。

请你帮他检查一下,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学校体育室要补充体育用品,购买清单如下:
(1)购买足球需要多少钱?
(2)购买跳绳需要多少钱?
(3)请你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5、阳光小学1名教师带25名同学去海洋馆,用200元钱买门票够不够?
提升能力
6、小明上学路上平均每分钟走116米,小明家到学校有1000米。

小明离上课差8分钟出发。

他会迟到吗?
参考答案
引领思路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5公里,4小时行驶多少公里?
夯实基础
2、
3、这是小马虎算的题。

请你帮他检查一下,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学校体育室要补充体育用品,购买清单如下:
(1)购买足球需要多少钱?
68×8=544(元)
答:购买足球需要544元。

(2)购买跳绳需要多少钱?
5×74=370(元)
答:购买跳绳需要370元。

(3)请你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5、阳光小学1名教师带25名同学去海洋馆,用200元钱买门票够不够?
8×25=200(元)
200+15=215(元)
215元>200元
答:用200元买门票不够。

提升能力
6、小明上学路上平均每分钟走116米,小明家到学校有1000米。

小明离上课差8分钟出发。

他会迟到吗?
116×8=928(米)
928米<1000米
答:会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