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临床治疗
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试验与新药研发进展

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试验与新药研发进展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常常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和死亡。
为了改善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医学界一直在积极探索各种治疗方法。
临床试验和新药研发在结肠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介绍结肠癌治疗领域的临床试验和新药研发进展。
一、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抑制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许多靶向治疗药物在结肠癌治疗中进行了临床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 EGFR抑制剂的临床试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结肠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通路。
通过使用EGFR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EGFR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许多临床试验已经证实,EGFR抑制剂在结肠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2. 抗血管生成剂的临床试验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扩散的关键过程。
抗血管生成剂通过抑制肿瘤血供的形成,有效地阻止了肿瘤的发展。
临床试验表明,抗血管生成剂在结肠癌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结肠癌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治疗能够有效地杀灭癌细胞。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在结肠癌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此外,CAR-T细胞疗法也被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三、新药研发的进展新药研发是推动结肠癌治疗进步的关键环节。
研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1. 中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传统中药在结肠癌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
许多植物提取物和中药配方已经被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且具有较小的副作用。
中药的研发和应用为结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2. 基因治疗的突破基因治疗是近年来新药研发中的一大突破。
研究人员通过将正常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恢复正常的基因功能。
基因治疗在结肠癌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潜力,并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的重要手段。
结肠癌术后化疗(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临床路径说明

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Z51.102恶性肿瘤手术后化学治疗(奥沙利集1+氟尿喀唬)临床路径一、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Z51.102恶性肿瘤手术后化学治疗(奥沙利箱+氟尿喀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Z51.102恶性肿瘤手术后化学治疗(奥沙利箱+氟尿啥咤),病理为腺癌。
需要术后辅助性化疗者:术后分期为11期含有以下高危因素:T4肿瘤,组织学分级差(3/4级的病灶),脉管或神经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结受累,肠梗阻,局部穿孔,手术切缘阳性或不确定,切除的淋巴结数量小于12枚,微卫星稳定。
术后分期为111期。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诊疗规范》和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1.症状:血便为主要症状,可出现腹痛和腹泻。
2.体格检查:腹部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情况,直肠指诊。
3.一般情况评估:体力状态评估。
4.实验室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EA、CA志9等。
5.病理证实直肠癌腺癌。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Z51.102恶性肿瘤手术后化学治疗(奥沙利箱+氟尿咯噫)。
2.符合化疗适应证,无化疗禁忌。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CEA、CA1.99、CA724等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
(3)心电图、胸部正位片和肝胆胰脾超声、盆腔超声、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六)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
2.排除化疗禁忌。
3.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七)治疗方案的选择。
化疗方案F01.F0X6(八)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结肠癌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

结肠癌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旦发现就需要及时诊治。
本文将介绍一个临床典型的结肠癌病例,探讨其病情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路径。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0岁,主诉最近半年来有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出现腹部不适,食欲减退。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初步怀疑为结肠癌。
病情分析:结肠癌是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克隆增生为基础的疾病。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原位癌、浸润癌和转移癌三个阶段。
患者的病情表现出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典型症状,与结肠癌临床表现一致。
为了明确诊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诊断方法:1. 客观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等。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结肠癌的风险。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钡剂灌肠造影、结肠镜检查和腹部CT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结肠内部的情况,发现结肠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等,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结肠癌的可能性。
治疗路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结肠癌的治疗路径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肿瘤放化疗和综合治疗。
1.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法,可通过切除结肠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淋巴结清扫等方式,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程度和位置而定,常见的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等。
2. 肿瘤放化疗:手术后,对于高危患者可进行肿瘤放化疗,以杀灭潜在的肿瘤细胞,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 综合治疗:结肠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情复发的可能性。
预后评估和随访:对于结肠癌患者,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
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早期发现并处理有可能的肿瘤复发是提高预后的重要手段。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术前准备和手术适应症
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无远处转移或局部浸润固定。
手术步骤及操作技巧
手术步骤
探查:开腹后,全面探查腹腔,了解肿瘤的位置 、大小、浸润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血管处理:游离并结扎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 右支和回结肠动脉,以减少术中出血。
对于吻合口瘘,多数情况可通过保 守治疗治愈,部分需再次手术干预 ,经治疗后多数能顺利愈合。
出血处理
根据出血量及部位,选择保守止血 或再次手术止血,一般预后良好。
与传统手术的安全性对比
并发症减少
改良后的右半结肠切除术较传统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手
术安全性提高。
恢复时间缩短
改良手术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 ,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
在结扎血管时,要确保结扎牢 固,防止术中出血。
在切除肠管时,要注意保持足 够的切缘,以降低术后复发风
险。
术中及术后处理
01
术中处理
02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根据术中情况,及时调整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03
术中及术后处理
01 02 03 04
术后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 症。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改良右半结肠切 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并
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进一步 了解该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 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的手
术选择提供参考。
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 支持和方向指导,推动结肠癌治
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结肠癌(腹腔镜)临床路径说明

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17.35001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7.36002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临床路径一、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17.35001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7.36002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17.35001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7.36002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2.可Ro切除的结肠癌(1期、11期和部分H1期)。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和Ne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贫血,腹部肿块等。
2.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分、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3)直肠指诊:是否有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粪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
4.辅助检查:术前肿瘤定性及TNM分期,指导选择正确的术式。
(1)结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分化程度(高、中、低);排除同时性结直肠多原发癌。
(2)胸部X线检查排除肿瘤肺转移。
全腹部CT,排除其他脏器转移。
5•鉴别诊断:与胃肠道间质瘤(G1ST)、炎性肠疾病、淋巴瘤、肠结核、阑尾炎、寄生虫感染、息肉等常见的结肠疾病,以及腹腔其他脏器疾病累及结肠等鉴别。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和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等。
1.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
2.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47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17.35001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7.36002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供科学、规范和全面的治疗建议,中国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编制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CSCO2024)。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1.治疗原则CSCO2024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策略。
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肿瘤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和意愿,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辅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2.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早期结直肠癌,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来彻底切除肿瘤。
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分别可以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和开腹手术。
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与肿瘤的高危因素、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等有关。
3.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在手术前,可以采用新辅助治疗来减小肿瘤体积和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
化疗的方案和疗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采用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KRAS突变和BRAF突变等靶点进行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4.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目标主要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系统治疗、手术治疗和局部治疗等方法。
系统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5.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肿瘤的病理特征、临床分期和分子分型来确定。
结语CSCO2024指南提供了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指南和建议,对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应该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结肠癌化疗临床路径2023年版

临床路径结肠癌化疗临床路径2023年版一、背景介绍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结肠癌的治疗,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为了提高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临床路径在结肠癌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2023年版结肠癌化疗临床路径的内容和要求。
二、化疗临床路径的目的化疗临床路径的目的是规范化疗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提高治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临床路径的制定是通过系统性的指导来提供结肠癌化疗患者的全程护理,以实现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目标。
三、2023年版结肠癌化疗临床路径的内容1. 评估和筛查阶段a. 对疑似结肠癌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b. 确认结肠癌诊断,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c. 确定患者分期,确定是否适合化疗,评估化疗风险和预后。
2. 治疗阶段a. 根据患者的分期和化疗风险,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常用的方案包括FOLFOX方案、CAPOX方案等。
b. 进行化疗前的准备,包括静脉通路建立、抗恶心和呕吐药物预防等。
c. 进行化疗治疗周期,根据方案执行适当的次数,记录化疗反应和不良事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d. 化疗后的观察和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事件,进行支持护理和药物管理等。
3. 完善的团队协作a. 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多学科合作,确保化疗过程中的全面关怀。
b. 定期召开多学科讨论会议,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调整治疗计划。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管理1. 临床路径的实施a. 临床路径应由相关专业医生制定,经医院内药学委员会或抗癌药物使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执行。
b. 患者在化疗前应详细了解临床路径的内容和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开始治疗。
c. 化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化疗情况。
2. 临床路径的管理与评估a. 护士要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评估,及时记录并上报相关数据。
结肠癌治疗方案范文

结肠癌治疗方案范文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案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确定的。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癌治疗方案。
1.手术切除:手术是许多结肠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有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
-切除术:这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结肠段,然后将两段结肠重新连接起来。
对于少量肿瘤,可能只需切除肿瘤部分和周围的淋巴结。
对于大肿瘤或晚期肿瘤,可能需要切除整个结肠,并创建一个人工直肠肛门造口。
-结肠镜切除术:对于早期结肠癌,可以通过结肠镜切除肿瘤,而无需开放手术。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恢复快、创伤小,但只适用于早期肿瘤。
2. 化疗:化疗可以使用药物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对于术前和术后的患者,化疗通常被用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化疗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口服药物的方式给予的。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Oxaliplatin)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等。
3.放疗:放疗利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粒子来杀死癌细胞。
对于局部晚期结肠癌,放疗通常与化疗联合使用,以增加治疗效果。
放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
对于晚期结肠癌患者,放疗可以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专门针对癌细胞生长和扩散所需的特定蛋白质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法。
靶向药物通常通过抑制肿瘤生长信号或刺激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
对于特定基因突变的结肠癌患者,靶向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5.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免疫疗法通常包括使用生物制剂来激活免疫系统或通过检测和抑制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来增强免疫反应。
除了以上常见的治疗方案,还有其他为结肠癌患者提供的支持性治疗措施,例如饮食调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治疗方案要依据个体化的情况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癌的临床治疗
术前应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有同时性大肠癌及大肠息肉。
心、肺、肾功能及合并疾病要特别重视,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主因。
手术应切除结肠病变,清除引流区域淋巴结,切除受累的邻近组织或器官。
强调整块切除,以免医源性扩散。
1.手术方法
(1)右半结肠切除:切除5~10cm末段回肠、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和横结肠的右侧-半,适用于升结肠和结肠肝曲癌。
盲肠癌可保留横结肠。
(2)扩大右半结肠切除:结扎结肠中动脉,切除全部横结肠,游离脾曲。
适用于较大的肝曲结肠癌,结肠中动脉根部有淋巴结转移,需要结扎该动脉者。
(3)横结肠切除:适用于横结肠中段癌,需游离肝曲和脾曲,切除横结肠,升降结肠吻合。
(4)左半结肠切除:从结肠中动脉右支以远切断横结肠,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左支,切除乙状结肠近段。
根据病变部位可以适当变化。
适用于脾曲及降结肠癌。
(5)直肠前切除:适用于下段乙状结肠及直乙交界处癌。
游离脾曲,结扎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行直肠降结肠吻合。
肥胖患者为减少吻合张力,有时要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保留边沿动脉。
(6)结肠次全切除:切除全部结肠及直肠近段,行回直肠吻合。
适用于同时及异时性多发大肠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直肠内息肉较少者。
(7)腹腔镜手术: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已10余年,对其价值已基本肯定。
2.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处理由于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肠内容物较稠,肿瘤多呈环周缩窄型生长,容易发生肠梗阻。
脾曲为好发部位,老年患者尤为多见。
过去多采用二期手术,切除肿瘤后结肠造口。
现在多主张一期手术,可采用两种方法。
①切除肿瘤,将显著扩张的结肠提出于术野之外,接-回纹管,全切除阑尾,通过其残端向盲肠内置入-引流管。
用大量生理盐水行结肠灌洗。
待肠腔清洁变小后,一期吻合。
②如患者情况较好,可行结肠次全切除回结肠吻合。
对年老体弱、糖尿病、严重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不全、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肠穿孔及腹膜炎的患者,不宜行一期手术。
右半结肠癌梗阻时可行一期手术。
近年来主张在急性梗阻时行结肠镜检,确定诊断后,在梗阻部位行球囊扩张,置入支架,解除梗阻。
再行择期手术。
也有人用高频电灼解除梗阻。
以上方法,都有发生肠破裂穿孔的危险,应由有经验者操作,并密切观察。
3.局部进展结肠癌的处理与邻近器官粘连或明显侵犯的结肠癌,即使完全切除后其局部复发率可高达30%~50%。
不应在粘连处进行分离,应从正常边缘处人手整块切除。
如常见的十二指肠壁、膀胱、子宫、肝、脾和胆囊等的粘连和侵犯。
经验证明如果有正常切缘,患者的生存率与同期无侵犯者相同。
(二)辅助治疗
能够完全切除的结肠癌,病变看似局限,但约有1/3的患者仍在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
这些人术前体内已有微转移灶。
辅助治疗的目的在于希望能借助药物消除这些微转移灶。
大肠癌的辅助治疗在近10余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标准的方案为氟尿嘧啶/亚叶酸钙(5-Fu/LV)24小时静脉持续点滴,每日一次连续5天。
每28天重复,共用6次。
静脉推注的Mayo方案因其效果不如持续静脉点滴已经淘汰。
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口服制剂应用方便,患者无需住院。
目前应用最广的为尿嘧啶氟尿嘧啶(优福定,UFT)及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希罗达,xe10-da)。
口服卡培他滨与5-Fu/LV静脉滴注效果相似。
通常为连续口服2周停药1周,术后共用8疗程。
如用UFT需同时口服亚叶酸钙。
为提高疗效,近年来通过二十个国家参与的2246例Ⅱ、Ⅲ期结肠癌大型临床随机研究(MO-SAIC)已经确认,对完全切除的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5-Fu/IⅣ加奥沙利铂(oxaliplatin)方案(FOLFOX4)12次,可以获得较单用5-Fu/LV为优的效果。
观察6年死亡率降低20%。
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重度者41%,发热和感染发生率为1.8%。
严重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为12%,但均能在1年半内恢复。
奥沙利铂治疗失效的患者可以改用伊立替康(irinotecan,开普拓,campto)和5-Fu/LV方案。
伊立替康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有肠梗阻者禁忌使用。
辅助化疗主要适应证为Ⅲ期患者。
对于Ⅱ期患者是否需要术后辅助治疗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
大型荟萃分析的结论是,Ⅱ期患者应用术后化疗(以5-Fu/I.V为主)仅能提高总生存率2%~7%。
故不必例行术后化疗。
但具有以下高危情况:①T4肿瘤;②肠梗阻或肿瘤破裂;
③分化差的肿瘤;④血管淋巴管癌侵犯,需辅助化疗。
(三)预后
肿瘤侵犯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决定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
T1、T2的5年生存率为90%,T3为80%。
当淋巴结有转移时,生存率大大下降。
N1为74%,N2为50%。
研究显示,生存情况与手术清除淋巴结多少有关(至少应有12个)。
肿瘤分化程度低、梗阻穿孔者预后差。
不能切除时罕有生存5年者。
参考文献
[1] 李萍. 不同年龄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内镜对比分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年02期.
[2] 金黑鹰,叶辉,吴崑岚,朱勇,张金浩,刘萍,张铁娥,丁义江.结肠镜检查5690例患者的适应证及疾病分布特征[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3] 朱国清.430079武汉;53例青年人结肠癌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