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影像与航拍的区别

合集下载

知识拓展:卫星图像的特点

知识拓展:卫星图像的特点

知识拓展:卫星图像的特点卫星图像与航空像片同属于遥感成像方式获得的资料,都是按一定比例尺,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地表地物辐射(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强弱变化。

因此,卫星图像具有与航空像片一样的特性(物理、几何特性)。

判读航空像片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基本上适用于卫星图像的判读。

由于卫星图像是在远离地球表面(大于80千米)的空间成像,所采用的航天遥感工作平台以及所携带的传感器类型、工作方式及其性能等与航空摄影有所不同,使卫星图像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卫星图像更具宏观性。

卫星图像成像距离远,成像比例尺小,覆盖面积大。

因此,卫星图像更具概括性,使较大型的地物和景观的宏观特征得以突出地显现出来,例如:山地和平原的分布,山间盆地的形态,区域地层展布,以及地质构造形迹等大型地物和现象,在卫星图像上一般都可清晰地反映出来。

由于卫星图像覆盖面积大,有利于展示地物和现象间的空间关系,为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2)卫星图像具有多波段特点。

航天平台所携带的传感器多为多通道同步成像,获取的是多波段图像。

而且,随着新一代传感器的使用,卫星图像波段选择的针对性越来越强,波段数目增多,信息量更为丰富,分辨地物的能力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3)卫星图像的时相动态性更好。

由于航天遥感平台有规律不问断地运行,可较容易地获得不同时相的卫星图像。

这样不但可对同一地区自然景观和现象进行动态变化的分析研究,而且还可获得植物和作物生长发育情况、冰雪消融、云量及降水变化等信息,可为分辨识别地物提供进一步的信息,为气象、水文、洪水的预报提供依据,对火山爆发、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作出分析和预报。

卫星图像还具有几何畸变小、能同时提供数字图像产品、可直接进行计算机处理分析,以及成像光照条件一致、现实性好等特点。

因此,在进行卫星图像判读时,要注意利用卫星图像的特点提取有用信息,充分地发挥卫星图像的应用效益。

卫星影像与航拍的区别

卫星影像与航拍的区别

卫星影像图与飞机航拍图的区别一、卫星影像图与飞机航拍图区别(一)定义1、卫星影像图:卫星影像图是以卫星作为遥感平台,通过卫星上装载的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所获得的遥感图像。

2、飞机航拍图:飞机航拍图是以飞机作为遥感平台,在近地点的稳定高度拍摄地面各种目标所获得的图像。

(二)成图原理、方式1、卫星影像图:以卫星为航天遥感平台(一般大于80km),以扫描方式获取图像,有很多波段,最大可达350多个以上,彩色图像基本上都是波段组合和融合而成,色彩不太真实。

2、飞机航拍图:以飞机为航空遥感平台(小于80km),以光学摄影进行的遥感,一般是黑白,真彩和彩红外摄影,一般最多4个波段,颜色比较真实。

(三)分辨率1、卫星影像图:比例尺小,分辨率低,清晰度相对较低,一般分辨率可从0.5米—1000米之间;2、飞机航拍图:比例尺较大,分辨率较高,清晰度高,一般分辨率可从0.04米—1米之间。

(四)图像变形1、卫星影像图:摄影高度较高,因此建筑的投影差方向和大小基本上都一样,变形小。

2、飞机航拍图:摄影高度较低,因此建筑的投影差方向和大小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变形大。

(五)成图面积1、卫星影像图:成图面积大,含信息丰富,拍摄面域广,获取速度快,可做全球动态监测。

2、飞机航拍图:成图面积小,离地面距离相对要近得多, 观察格外清晰、准确, 图像稳定, 精度高,避免了常规调查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无效工作, 极大的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节约了财力和物力。

(六)图像用途1、卫星影像图:国土,规划,水利等大型工程。

2、飞机航拍图:小面积测绘,应急、抗灾。

(七)优点1、卫星影像图:➢宏观性强、覆盖面积大;➢多时相重复,资料更新快,现势性强;➢以多波段方式观测,可反映地物光谱特征;➢以数字方式记录,除制成图像产品以外,还可提供数字产品,便于进行各种专业用途的计算机处理;➢观测平台高,几何畸变小,在计算机图像几何精纠正之后制作的卫片,一般专业用图可不经纠正直接成图;➢大多数卫片可公开发售,无保密性,易于购买使用,同时价格相对低廉,一般相同面积区域的卫片成本不到航片的十分之一。

卫星影像特征及应用

卫星影像特征及应用

卫星影像特征及应用卫星影像是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片数据。

卫星影像特征包括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等。

1. 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指的是图像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对象的大小。

空间分辨率越高,即最小可分辨对象越小,图像细节越清晰。

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地形、土地利用、植被分布等信息。

2. 光谱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光谱分辨率指的是传感器能够获取的光谱波段的数量和分辨率。

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可以反应地表不同物质的反射特性。

例如,可见光波段可以反映植被分布情况,红外波段可以反映地表的地温等。

光谱分辨率高的卫星影像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地表信息。

3. 时间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时间分辨率指的是卫星重复拍摄同一地点的时间间隔。

时间分辨率越高,卫星影像可以提供更为频繁的观测数据,从而能够捕捉到地表变化的动态过程。

这对于监测自然灾害、城市扩张等具有重要意义。

4. 光谱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收的光谱范围和分辨率,例如可见光波段、红外波段等。

这些光谱信息可以提供地表不同物质的反射特性,从而反映出地表不同物质的类型、分布等信息。

通过卫星影像的光谱分辨率,可以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植被监测等应用。

卫星影像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环境监测:卫星影像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监测数据,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监测环境污染程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

2. 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卫星影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实时监测数据,帮助科学家、政府和救援机构及时捕捉到灾害发生的信息,并进行灾害预警和应对措施。

3. 农业和林业管理:通过对卫星影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状况,包括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从而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森林的覆盖范围。

这有助于农民和林业管理者制定种植和采伐计划。

卫星影像应用案例

卫星影像应用案例

卫星影像应用案例卫星影像是指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影像数据。

它具有全球范围、高分辨率和多时相观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下面将列举10个卫星影像应用案例。

1. 气象预测与灾害监测:卫星影像可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天气状况和气象变化,帮助气象部门进行天气预测和灾害监测。

例如,卫星影像可用于监测台风路径、海洋气象条件等,提前预警并减轻灾害风险。

2. 地质勘探与矿产资源评估:卫星影像可以识别地表地貌、岩石构造、矿产矿化带等地质特征,帮助地质勘探人员寻找矿产资源。

例如,利用卫星影像可以发现潜在的矿床、矿化带等,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

3. 农业监测与精准农业:卫星影像可以提供农田覆盖度、作物生长情况、土壤湿度等信息,用于农业监测和精准农业管理。

例如,利用卫星影像可以确定农田的作物类型和生长情况,帮助农民调整灌溉和施肥等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4.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卫星影像可提供城市的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和城市扩展情况,用于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

例如,利用卫星影像可以监测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建筑发展趋势等,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 环境保护与生态监测:卫星影像可提供环境变化、森林覆盖度、湿地面积等信息,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监测。

例如,利用卫星影像可以监测森林砍伐情况、湿地退化等,帮助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6. 土地资源管理与评估:卫星影像可提供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土地质量等信息,用于土地资源管理和评估。

例如,利用卫星影像可以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质量等,为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7. 水资源管理与监测:卫星影像可提供河流湖泊水体面积、水质状况、水位变化等信息,用于水资源管理与监测。

例如,利用卫星影像可以监测河流湖泊的水位变化、水质状况等,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8. 交通运输规划与监测:卫星影像可提供交通网络、道路拥堵情况和交通流量等信息,用于交通运输规划和交通监测。

卫星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卫星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卫星成像的原理和应用1. 卫星成像的原理卫星成像是利用人造卫星搭载的相机设备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的技术。

卫星成像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光学原理卫星成像利用光学器件来接收地球表面反射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光学器件包括透镜、光栅、滤光片等,它们的作用是对光信号进行聚焦、分光和滤波,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1.2 探测原理卫星成像的相机设备是由光电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的。

光电探测器主要有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两种类型,它们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器则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处理,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数据。

1.3 遥感原理卫星成像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

遥感是指通过遥距探测和测量地面目标物理特性的技术。

卫星利用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光谱、辐射、形态等信息,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解译,得到地表的图像和相关地理信息。

2. 卫星成像的应用卫星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2.1 地球观测和环境监测卫星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地表观测和环境监测数据。

通过获取地表的图像和辐射信息,可以监测全球气候变化、森林覆盖变化、冰川消融等环境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农业和农村发展卫星成像技术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获取农田的图像和植被指数等信息,可以实现农作物的遥感监测、病虫害预警和农田水资源管理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村发展水平。

2.3 自然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卫星成像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和应急响应中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可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失并提供救援指导。

例如,在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通过卫星成像获取受灾地区的图像,可以快速评估灾害影响,指导救援工作。

2.4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卫星成像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使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使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使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在现代社会,土地利用调查对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费力。

而现在,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已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使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了解卫星影像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卫星影像可以利用光学、遥感和雷达等技术从高空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

而且,卫星影像具有广区域覆盖和频繁可得的特点。

这些特点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卫星影像对大范围的地区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同时可以对时间序列影像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获得更精准的结果。

其次,选择合适的卫星影像数据是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关键。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以适应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调查。

例如,对于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调查,可以选择较低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如MODIS影像数据。

而对于更精细的土地利用调查,可以选择较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如Landsat影像数据。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如QuickBird和WorldView影像数据,进行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调查。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以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首先,我们可以对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以消除大气干扰带来的误差。

然后,我们可以对卫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以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影像处理软件,如ENVI和ERDAS等,对卫星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以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分类算法,如最大似然分类和支持向量机等,对卫星影像进行分类,以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

除了卫星影像数据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数据源,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调查。

通过将卫星影像数据与GIS数据进行集成,我们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土地利用信息,同时可以进行更为精确的土地利用分析。

卫星航拍影像地面分辨率的感性认识共9页文档

卫星航拍影像地面分辨率的感性认识共9页文档

卫星/航拍影像地面分辨率的感性认识2005年09月20日作者:上帝之眼来源:其它浏览 8592 次简介:...那么,如果要从照片上看清报纸“南方周末”这四个字,地面分辨率必须达到三毫米左右,比现在侦查卫星的水平要提高一百倍。

因此,某些说法提到现在通过卫星拍摄的能看清报纸上的文字、士兵脸上的胡子等说法是没科学根据的,是不负责任甚至耸人听闻的言论。

卫星与航拍影像由像素点组成,像素点越丰富,照相辨认的细节的尺寸越小。

影像照片上像素点的密度常用每毫米多少条线来表示,线越多表示影像质量越高。

例如,卫星影像每平方毫米的纵横线数各250条,也就是每平方毫米内排列:62500个像素点,其相邻两像素点间的距离只有4微米,这样微小的间隔,即使放大10倍,肉眼也是看不出来的。

照片上4微米相当于地面距离多少呢?这与照相机的焦距和卫星的飞行高度有关。

如果焦距为2米,飞行高度150公里,那末,根据简单的几何学关系就可求得地面距离为0.3米。

这个长度就叫做照片的地面分辨率。

通俗地说,地面分辨率是能够在照片上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间距,但它并不代表能从照片上识别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

1尺寸为0.3米的目标,在地面分辨率为0.3的照片上,只是1个像素点,不管把照片放大多少倍,依然只是1个像素点。

所以,要从照片上认出一个目标就多少得有若干个像素点在照片上来构成该目标的轮廓。

通常,从照片上能够识别目标的最小尺寸应等于地面分辨率的5~10倍,即1.5至3米。

人的肩宽约0.5米,在地面分辨率为0.3米的卫星影像上占1~2个像素点。

从照片上可以发现这儿有目标,但这个目标是人,还是物,靠1~2个像素点是确定不了的,当然更谈不上区分是男还是女了!那么,如果要从照片上看清报纸“南方周末”这四个字,地面分辨率必须达到三毫米左右,比现在侦查卫星的水平要提高一百倍。

因此,某些说法提到现在通过卫星拍摄的能看清报纸上的文字、士兵脸上的胡子等说法是没科学根据的,是不负责任甚至耸人听闻的言论。

林地资源调查中的测绘技术与作业要点

林地资源调查中的测绘技术与作业要点

林地资源调查中的测绘技术与作业要点概述林地资源调查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系统、全面、准确的调查,以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组成、分布状况等,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在林地资源调查中,测绘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空间信息,为评估林地的状况、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林地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测绘技术以及相关的作业要点。

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束反射原理测量物体距离的技术。

在林地资源调查中,激光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地貌表达、冠层结构测量以及林木生长状况评估等方面。

激光雷达能够高精度地获取林地地形和地貌的信息,可以实现对地面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属性的测量。

此外,激光雷达还能够提供林木冠层结构的三维点云数据,包括树高、枝叶密度等参数,有助于评估森林的生长状况和植被覆盖情况。

无人机航拍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是通过搭载航拍设备的无人机对林地进行拍摄,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的航空影像和三维模型。

在林地资源调查中,无人机航拍技术具有灵活、高效、成本低等优势。

通过无人机航拍,可以快速获得林地地貌和植被信息,包括森林类型、覆盖度、植被高度等。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搭载多光谱相机或热红外相机,进一步获取植被光谱和热量信息,用于分析森林植被的健康状况、生态环境变化等。

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技术。

在林地资源调查中,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连续观测的数据,用于了解林地分布、变化趋势等。

卫星影像可以获取林地的空间分布、面积、森林类型等信息,通过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还可以分析林地的长期动态变化。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计算植被指数,评估森林生长状况和叶面积指数等重要参数。

作业要点在进行林地资源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作业要点。

1. 多源数据整合:在林地资源调查中,常常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测绘技术获取的数据。

为了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需要将激光雷达、无人机航拍和卫星遥感等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分析,得到更全面、多角度的林地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影像图与飞机航拍图的区别
一、卫星影像图与飞机航拍图区别
(一)定义
1、卫星影像图:卫星影像图是以卫星作为遥感平台,通过卫星上装载的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所获得的遥感图像。

2、飞机航拍图:飞机航拍图是以飞机作为遥感平台,在近地点的稳定高度拍摄地面各种目标所获得的图像。

(二)成图原理、方式
1、卫星影像图:以卫星为航天遥感平台(一般大于80km),以扫描方式获取图像,有很多波段,最大可达350多个以上,彩色图像基本上都是波段组合和融合而成,色彩不太真实。

2、飞机航拍图:以飞机为航空遥感平台(小于80km),以光学摄影进行的遥感,一般是黑白,真彩和彩红外摄影,一般最多4个波段,颜色比较真实。

(三)分辨率
1、卫星影像图:比例尺小,分辨率低,清晰度相对较低,一般分辨率可从0.5米—1000米之间;
2、飞机航拍图:比例尺较大,分辨率较高,清晰度高,一般分辨率可从0.04米—1米之间。

(四)图像变形
1、卫星影像图:摄影高度较高,因此建筑的投影差方向和大小基本上都一样,变形小。

2、飞机航拍图:摄影高度较低,因此建筑的投影差方向和大小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变形大。

(五)成图面积
1、卫星影像图:成图面积大,含信息丰富,拍摄面域广,获取速度快,可做全球动态监测。

2、飞机航拍图:成图面积小,离地面距离相对要近得多, 观察格外清晰、准确, 图像稳定, 精度高,避免了常规调查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无效工作, 极大的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节约了财力和物力。

(六)图像用途
1、卫星影像图:国土,规划,水利等大型工程。

2、飞机航拍图:小面积测绘,应急、抗灾。

(七)优点
1、卫星影像图:
宏观性强、覆盖面积大;
多时相重复,资料更新快,现势性强;
以多波段方式观测,可反映地物光谱特征;
以数字方式记录,除制成图像产品以外,还可提供数字产品,便于进行各种专业用途的计算机处理;
观测平台高,几何畸变小,在计算机图像几何精纠正之后制作的卫片,一般专业用图可不经纠正直接成图;
大多数卫片可公开发售,无保密性,易于购买使用,同时价格相对低廉,一般相同面积区域的卫片成本不到航片的十分之一。

2、飞机航拍图:
局部范围,覆盖面积小;
地面分辨率较高,成图比例尺大;
影像清晰而且细致;
反映的地物也较丰富,比较容易判读;
二、南方卫星影像图现状
南方常年多雨、云雾,是限制卫星影像应用的最大因素,卫星影像自身是从地球外部拍摄的影像,多云、多雾的天气获取影像不清晰,回访周期较长。

因此,中国南方地区的影像一直是比较少,给应用部门带来了诸多不便,正是由于这一因素飞机航拍影像逐渐的崛起,在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飞机航拍影像区分为大飞机和小飞机,大飞机影像的造价较高,工作量大,小面积获取影像受到限制,小飞机获取影像造价较低,不受区域面积限制。

小飞机航拍影像近两年来正逐步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飞机本身不受区域限制,操作灵活,数据获取快速,响应时间短,飞行技术,处理技术也逐渐的走向成熟。

三、建议
鉴于卫星影像和飞航拍两种影像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建议根据图像的特点,管线3公里范围的使用已经购买的卫星影像,在管道200米范围采用飞机航拍图。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较好的反映管道周边我们所关心的人口分布、道路等应急数据,对管道运营期管道的维护、应急、抢维修提供可靠、有效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