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
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6月期末考试指导

0617《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2015 年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幼儿诗歌、散文、童话、生活故事、图画书等内容的学习及赏析以及对幼儿文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以期更好地在实践中使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及引导。
本考试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题型及分值如下:1、选择题:共10 题,每题 1 分,共10 分。
2、填空及简答:共20 题,每题 2 分,共40 分。
3、简答题:共 3 题,共50 分。
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1、17 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17 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
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
如:2~6 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 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 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 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14~16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 首寓言诗组成。
3、18 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18 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 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期末辅导资料

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期末辅导资料0617《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2014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幼儿诗歌、散文、童话、生活故事、图画书等内容的学习及赏析以及对幼儿文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以期更好地在实践中使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及引导。
本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题型及分值如下:1、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2、填空及简答: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3、简答题:共3题,共50分。
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1、17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17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
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
如:2〜6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首寓言诗组成。
3、18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18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5、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的趋势。
幼儿园文学共赏: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教案

幼儿园文学共赏: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教案幼儿园文学共赏: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教案一、引言儿童文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幼儿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情绪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教案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二、评估主题1. 选取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设计赏析教案时,首先需要确定所选取的儿童文学作品。
作品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芳龄特点,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如《三只小熊》、《小猪佩奇》等。
2. 赏析的重点赏析教案需要确定所要突出的重点,可以从情节、人物、语言、情感等方面展开分析,使幼儿能够全面地感受作品带来的乐趣与教育意义。
三、赏析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情节讲解、角色介绍、幼儿情感体验;(2)难点:情感表达、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图画或多媒体展示,让幼儿对作品有初步的认识;(2)赏析:老师逐段讲解作品内容,引导幼儿思考人物的性格、行为,并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3)互动:通过提问、游戏等形式,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4)总结:老师对作品进行总结回顾,引导幼儿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我的观点和理解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要以简洁明了、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给幼儿。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紧密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总结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教案是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和欣赏作品的重要工具,需要在评估主题的基础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幼儿体验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要以简洁明了、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给幼儿。
《青少年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

《青少年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青少年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简介本次课程作业旨在对青少年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与教学。
我们将探索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帮助青少年培养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目标1. 了解青少年文学经典作品的特点和价值;2. 掌握分析和解读青少年文学作品的方法;3. 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青少年文学经典作品概述- 定义和特点- 经典作品的分类和代表作品介绍2. 赏析经典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文学元素分析:情节、人物、语言等- 主题解读和隐含意义揭示3. 青少年文学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和解读策略- 创设阅读氛围和讨论平台- 评估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实施步骤1. 选取青少年文学经典作品,构建教学材料和案例;2. 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小组讨论和学生演示等;3. 筹备教学资源,如资料和多媒体展示等;4. 设计教学活动,如阅读指导、解读讨论和创意写作等;5. 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1. Mayer, G. (2017). Teaching Reading 6-12. Routledge.2. Short, K. G. et al. (2020).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Young Adult Literature. Routledge.3. Smith, K. D. et al. (2019). Young Adult Literature in the Classroom: Reading It, Teaching It, Loving It.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希望本次课程作业能够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青少年文学经典作品的魅力,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文学经典赏析教案

幼儿园文学经典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园文学经典作品的特点和经典意义;2.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3.通过欣赏、分析,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水平;4.激发幼儿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经典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2.《三毛流浪记》的赏析及其教育意义;3.《小蝌蚪找妈妈》的赏析及其教育意义;4.《小兔子乖乖》的赏析及其教育意义。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0分钟):老师可以先用简单的诗歌、小故事等形式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趣味性。
2.新知讲解(25分钟):(1)经典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老师可以在白板上用幼儿易懂的语言解释经典文学作品的概念,同时向他们阐述作品的特点,如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等。
并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多个著名的经典文学作品。
(2)《三毛流浪记》的赏析及其教育意义:老师可以向幼儿讲解这本书的故事背景、主要内容和学习启示,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事情的变化。
并通过问题及互动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深化对该作品的认识。
(3)《小蝌蚪找妈妈》的赏析及其教育意义:老师可以播放这部动画片,引导幼儿观看并参与互动。
同时向学生讲解故事的内容、人物形象和情感渲染,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4)《小兔子乖乖》的赏析及其教育意义:老师可以用绘本等形式向幼儿讲解故事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教育意义,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幼儿的表演等形式来深化对该作品的认识。
3.赏析练习(45分钟):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赏析练习,如故事的阅读和讲述、听取音频材料和观看视频,以及绘本的欣赏和讲解等。
让幼儿在欣赏、感受中掌握作品的基本信息和带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4.归纳总结(15分钟):让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和经验,以方便今后的学习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问答、表演等方式来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幼儿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接受程度及兴趣水平。
【免费下载】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期末辅导资料

1、文学作品的内容 (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2、文学作品的形式 (1)体裁;(2)结构;(3)语言。 3、文学作品按照四分法分类
(1)诗歌;(2)小说;(3)散文;(4)戏剧文学。 (5)富有音乐性和感情色彩。 4、优秀幼儿文学作品语言对儿童的作用 (1)可以学到大量新的词汇;(2)可以欣赏到形象化的语言; (3)可以欣赏不同风格的语言。 5、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1)形象生动(2)凝练含蓄(3)新鲜多样(4)富有音乐性(5)语言的个性化(6) 语言富有感情色彩 6、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是以 3~6 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 0~3 岁的婴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 的文学作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 7、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1)稚拙美 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仅能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理解世界。有些作家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他 们的幼稚荒唐的行为表现,将其反映在作品中。幼儿却觉得十分亲切真实。 “稚”与“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天真无邪的表现。幼儿文学作品中常常表现幼儿稚 拙的情趣。 (2)纯真美 幼儿心灵是极为单纯的,他们总是真诚地对待周围一切事物。在幼儿文学中,作家常常用 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现幼儿的纯真。 (3)荒诞美 幼儿的心理特征中的“自我中心”和“泛灵论”的特点,使幼儿文学有许多特殊的表现手 法,如拟人、神化、变形、荒诞等手法,正符合幼儿任意结结合的思维方式。幼儿文学作 品呈现出的荒诞美,以神奇怪异、违情悖理的艺术特色,深深吸引着幼儿。 8、 幼儿文学的功能 (1)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成长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幼儿文学在帮助孩子成长 为身心健全的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幼儿最早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直接观察。但是他们的生活和活动范围很有限, 文学作品便成了他们扩大眼界,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幼儿文学在增长幼儿知识,扩大眼 界的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求知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①文学语言可以使幼儿受到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熏陶 ②丰富幼儿的情感 ③发展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 (4)培养幼儿美感和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家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来反映周围的事物。作家运用优美的语言,所塑造的 各种美的形象、多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行为,可以自然而然地渗透给幼儿评判美的标准。
幼儿园文学习作品鉴赏教学案例 幼儿园文学教育

幼儿园文学学习作品鉴赏教学案例一、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而文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幼儿园的文学教育中,作品鉴赏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通过一个幼儿园文学学习作品鉴赏教学案例,探讨幼儿园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案例背景某幼儿园实施了一次针对3-4岁儿童的文学学习作品鉴赏教学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园选择了一系列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故事、儿歌、儿童诗歌等。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指导,孩子们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的进行了相关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活动。
三、教学活动设计1. 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园老师首先要精心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内容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易懂,并能够引发儿童的情感共鸣。
同时还应该涵盖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儿歌、儿童诗歌等,以满足儿童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2. 情境营造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例如故事背景的再现、角色扮演等,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故事中的情节演示,或者通过儿歌、舞蹈等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3. 引导讨论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促使他们自由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通过提问、共享等方式,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看法,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创设艺术活动结合文学作品,开展一些艺术活动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绘画,手势表演等形式,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四、教学效果评价这次文学学习作品鉴赏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文学: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教案

幼儿园文学: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教案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人生中最初的学习场所,儿童文学的作品欣赏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文学以及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教案展开探讨。
二、儿童文学作品欣赏的重要性1. 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儿童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各种鲜活形象的人物,可以帮助幼儿建立丰富的想象世界,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
2. 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幼儿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
3. 塑造幼儿的情感世界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自己的情感,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文学教学的指导思想1.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编写教案时要求教师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注重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抓住幼儿思维的特点,使知识呈现得丰满、生动。
2. 体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儿童文学作品欣赏要注重体验性,使幼儿能够亲身感受、模仿、参与、创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
3. 教育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编写教案要注重故事的教育性,使每个故事都能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四、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教案范例主题:《三只小猪》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三只小猪》,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家的概念,识字、理解《家》的意义。
3. 启发幼儿对坚持不懈的勇气。
教学重点:1. 孩子理解家的意义,识字《家》。
2. 儿童在欣赏中理解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 《三只小猪》的故事书、挂图。
2. 小猪玩具及玩具房子。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家”的概念,介绍家的作用,让幼儿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庭。
2. 欣赏:教师朗读《三只小猪》故事,让幼儿分角色演示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1、17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17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
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
如: 2~6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首寓言诗组成。
3、18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18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5、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的趋势。
1921年前后,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童话、冰心的散文。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她留学美国时寄往国内的文艺通讯,计29篇,1926年结集出版。
第二章赏析幼儿文学经典作品的相关理论1、文学作品的内容(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2、文学作品的形式(1)体裁;(2)结构;(3)语言。
3、文学作品按照四分法分类(1)诗歌;(2)小说;(3)散文;(4)戏剧文学。
(5)富有音乐性和感情色彩。
4、优秀幼儿文学作品语言对儿童的作用(1)可以学到大量新的词汇;(2)可以欣赏到形象化的语言;(3)可以欣赏不同风格的语言。
5、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1)形象生动(2)凝练含蓄(3)新鲜多样(4)富有音乐性(5)语言的个性化(6)语言富有感情色彩6、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0~3岁的婴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7、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1)稚拙美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仅能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理解世界。
有些作家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他们的幼稚荒唐的行为表现,将其反映在作品中。
幼儿却觉得十分亲切真实。
“稚”与“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幼儿文学作品中常常表现幼儿稚拙的情趣。
(2)纯真美幼儿心灵是极为单纯的,他们总是真诚地对待周围一切事物。
在幼儿文学中,作家常常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现幼儿的纯真。
(3)荒诞美幼儿的心理特征中的“自我中心”和“泛灵论”的特点,使幼儿文学有许多特殊的表现手法,如拟人、神化、变形、荒诞等手法,正符合幼儿任意结结合的思维方式。
幼儿文学作品呈现出的荒诞美,以神奇怪异、违情悖理的艺术特色,深深吸引着幼儿。
8、幼儿文学的功能(1)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婴幼儿成长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
幼儿文学在帮助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全的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幼儿最早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直接观察。
但是他们的生活和活动范围很有限,文学作品便成了他们扩大眼界,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幼儿文学在增长幼儿知识,扩大眼界的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求知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①文学语言可以使幼儿受到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熏陶②丰富幼儿的情感③发展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4)培养幼儿美感和审美能力文学作品是作家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来反映周围的事物。
作家运用优美的语言,所塑造的各种美的形象、多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行为,可以自然而然地渗透给幼儿评判美的标准。
(5)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快乐是人们的共同需要,对于幼儿来讲,快乐更具有多种意义。
快乐,有助于他们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对身心健康与人格的健全,都有积极的作用。
9、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要求鉴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他们创作文学作品和知识读物,在题材、主题、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都有的特殊要求。
幼儿文学读物的题材需要广泛多样,以利幼儿在体、智、德、美育各方面的发展;幼儿文学作品的题材应以他们熟悉的生活为主;幼儿文学中知识性题材要占较大的比重。
(2)主题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主要有三类:道德性主题、知识性主题、娱乐性主题(或称兴趣性主题)(3)形象幼儿模仿性强,分辨是非能力差,这就需要在作品中塑造值得他们学习和效仿的形象和行为,不宜过多地写反面的东西。
(4)情节幼儿喜爱故事性强的作品,在幼儿文学读物中,有情节的作品要占绝对优势。
作家为幼儿设计作品的情节时,既要注意生动有趣,又要注意幼儿理解人物活动、行为的能力。
幼儿受生活经验及思维水平的限制,对远离他们生活的英雄、模范人物行为动机的理解水平是很低的。
幼儿文学作品情节要符合以下要求:情节单纯。
情节单纯是指在一个作品中,最好反映一个事件,涉及到的人物要尽量少,事件逻辑关系要简单。
4岁以下幼儿的读物,其情节连贯性不必太强,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还难于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生动有趣。
情节生动、有趣,是指作品中的情节应由人物的行动组成,是一个接一个的活动场面。
作家在构思这些活动场面时,要尽量新颖、巧妙、完整、有悬念,对幼儿有吸引力。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一个好的开头(6)语言幼儿文学读物语言的总体要求,一是可接受性,一是超前性。
幼儿文学读物的语言,应注意以下要求:①用词具体、浅显、②充分发挥动词的作用③句子口语化;首先,幼儿文学读物中的语言,要以简单句为主。
其次,其次是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
第三,尽量用短句。
短句上口,通俗易懂。
④音响和谐,富有节奏感。
第三章幼儿诗歌1、儿歌的艺术特征(1)儿歌内容单纯、浅近、具体形象(2)儿歌的语言简练、节奏明朗、音韵和谐(3)儿歌的写作手法生动活泼2、儿歌的分类(1)从儿歌来源上分:民间儿歌;创作儿歌(2)从儿歌内容上分知识性儿歌;教育性儿歌;游戏性儿歌(3)从儿歌格式上分有:三言;五言;七言。
以七言为多,亦有不少杂言形式,如“三三七”、“三五七”式等。
从儿歌格式上分3、儿歌特殊的艺术形式摇篮歌;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急口令(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谜语4、幼儿诗的艺术特征(1)富于情趣的构思(2)充满动感的形象(3)活泼、生动的想象(4)明快的韵律、节奏,富于声响的美诗歌本身要求美的节奏和韵律。
幼儿诗在节奏韵律上,比儿歌自由宽松,注重外在的音响节奏。
5、幼儿诗和儿歌的区别(1)主题思想的表现不同(2)篇幅长短不同(3)格式不同6、柯岩幼儿诗歌赏析柯岩(1929年~)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她于1955年首次发表儿童诗作品《小弟和小猫》、《坐火车》、《我的小竹竿》就赢得了广大幼儿的喜爱并为儿童文学界注目。
柯岩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作品,大多是幼儿故事诗。
这些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充满儿童情趣。
7、刘饶民幼儿诗歌赏析刘饶民(1922~1987)20世纪50年代初即开始儿童诗歌创作。
组诗《大海的歌》是刘饶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儿童诗歌的精品。
它由“天和海”、“海水”、“浪花”、“大地睡了”、“海上的风”和“月亮”六首诗组成。
每一首都充满着浓郁的诗情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诗中的种种景象,大都是从幼儿的视角进行观察、描绘,显得纯真、稚气,洋溢着幼儿的情趣。
第四章幼儿散文1、幼儿散文的种类(1)抒情散文;(2)叙事散文;(3)知识散文;(4)写景散文;(5)幻想散文(亦称童话散文)2、幼儿散文的艺术特征幼儿散文是为幼儿创作,适合他们欣赏的、篇幅短小、知识性强、写法自由、文情并茂的作品。
幼儿散文具有幼儿化和散文化的特点。
(一)篇幅短小,贴近幼儿生活(二)具体形象,易于幼儿接受(三)意境优美,富于幼儿情趣(四)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幼儿散文要力求情、理、趣的融和。
第五章童话1、我国文学童话童话创作的发展(1)翻译外国童话1909年,中国开始有《童话》丛书,刊登大量翻译的外国童话(2)我国文学童话的创作1917—1920茅盾为《童话》丛书写了27篇童话。
1923年叶圣陶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1931年出版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20世纪30年代,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1949年以后,严文井、陈伯吹、金近、洪汛涛、任溶溶等,都注重童话的幻想和游戏精神,是有影响的童话作家。
第六章幼儿生活故事1、儿童故事的概念广义的儿童故事:神话、传说、童话、儿童生活故事、动物故事、寓言、历史故事等。
狭义的儿童故事:以叙述事件为主,具有故事情节,比较适宜于口头讲述的幼儿生活故事。
2、儿童故事的一般特点(1)题材广泛。
(2)主题单纯(3)情节生动(4)结构紧凑(5)叙事为主,语言口语化3、儿童故事的种类从创作过程分:民间故事、创作故事从题材上分:生活故事、动物故事、历史故事从表现形式上分:文字故事、图画故事第七章幼儿图画读物1、幼儿图画读物概述图画书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是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图画书中的图画是主体,它以图画符号(含绘画、照片、图表及符号等)来述说的故事或表现各种事物,具有语言叙述的同样功能,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
一般图书中的插图,只是使故事更形象直观的辅助手段,不能叫图画书。
图画书是幼儿最先阅读的非文字的文学作品,是接触人类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学样式。
2、幼儿图画读物的作用(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发现事物,开拓眼界,增长知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情感,陶冶性情。
(4)培养阅读兴趣,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
(5)丰富幼儿视觉美感的经验,培养审美能力。
第八章幼儿文学经典作品教育活动1、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1)早期阅读能够刺激大脑和神经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右脑的潜力美国脑科专家格伦·多曼博士认为,0~6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生长最迅速的时期。
应对大脑频繁、紧张、持久地施加刺激。
每当孩子对某一刺激有反应时,他的脑子就会将经验储存下来,若是大脑缺少刺激,幼儿在阅读阀门的学习就无法得到发展。
如果错过了良机,长大了再去补偿,必定是事倍功半。
教幼儿阅读起步越早越好。
(2)早期阅读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阅读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使他们的眼睛、耳朵比别人灵敏,丰富视觉美感的基本经验;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及理解能力,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