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是指产科医生在进行孕妇产前检查时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通过手触摸来了解胎儿的位置、胎位、胎心率等信息。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腹部触诊(Abdominal Palpation):
-目的:了解胎儿的位置和胎位。

-方法:医生通过手在孕妇的腹部轻柔触摸,感受胎儿的位置、大小、硬度等。

-内容:包括测定胎头或臀部的位置,判断是否为头位、臀位或横位。

2. 胎位触诊(Fetal Presentation Palpation):
-目的:确认胎儿的头位或臀位。

-方法:通过触摸,确定胎儿头部或臀部的位置。

-内容:确定胎儿是头位还是臀位,以及胎头的方向。

3. 胎方位触诊(Fetal Lie Palpation):
-目的:确定胎儿的长轴方向。

-方法:通过触摸,判断胎儿的头朝向,即是面朝上还是面朝下。

-内容:判断胎儿是处于纵位(头朝下)还是横位(头朝侧)。

4. 胎心触诊(Fetal Heart Palpation):
-目的:评估胎心率。

-方法:通过手触摸孕妇的腹部,听取或感受胎心的跳动。

-内容:测量胎心率,正常情况下胎心率在特定范围内。

这些触诊步骤是产前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胎儿的位置、姿势、发育情况以及胎心的正常性,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确保母婴的健康。

这些检查通常在孕中期和晚期进行,但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何时进行触诊。

第九版诊断学教材--腹部检查

第九版诊断学教材--腹部检查

视诊内容
一.腹部外形
abdominal contour
二.呼吸运动
respiration
三.腹壁静脉
abdominal vein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
gastric and intestinal pattern and peristaltic wave
五.腹壁其他情况
一、腹部外形 abdominal contour
平 坦:平卧时前腹壁处于肋缘至耻骨联 合同一平面或略低凹。
饱 满:小儿及肥胖者腹部外形较饱满, 略高于肋缘。
低 平:消瘦者或老年人腹部下凹前腹壁稍低 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腹部低平。
各种腹部外型
正常 平坦
(一)腹部膨隆 abdominal bulge
腹部膨隆:(明显高于肋缘-耻骨平面)
1.全腹膨隆:呈球形或扁园形,见于:
胆囊位于深处,被肝脏遮盖 不能用叩诊检查 胆囊的大小, 仅能检查其有无叩击痛,胆囊 区叩击痛是胆囊炎的重要体征。
叩痛
三、胃泡鼓音区及脾脏叩诊
胃泡鼓音区(Traube区):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的半圆 形区域,为胃底穹窿含气而形成。 缩小或消失: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肝左叶肿大及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
(一)四区分法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
(二)九区法
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区 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 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两条垂直线为: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
右上腹部(右季肋部)
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右 肾、右肾上腺。
右侧腹部(右腰部)
肝浊音界异常
扩大:肝Ca、肝炎、肝瘀血、多囊肝 缩小: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胃肠胀气 消失:代之以鼓音,多由肝表面覆盖有气体所致,

[健康评估]第四章第五节 腹部评估[护理学]

[健康评估]第四章第五节  腹部评估[护理学]

左上腹 左下腹
(二)腹部分区
九区分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
条垂直线将腹部分
为“井”字形。即
右上腹部 (右季肋部)
左右季肋部、左右 右侧腹部
腰部、左右髂部、 (右腰部) 右下腹部
上腹部、中腹部及 (右髂部)
下腹部。
上上腹腹部部
中中腹腹部部 ((脐脐部部)) 下下腹腹部部
左上腹部 (左季肋部) 左侧腹部 (左腰部)
3.脾脏叩诊
❖脾脏触诊不满意或在左肋缘下触到很小脾脏边缘时, 可用脾脏叩诊进一步检查脾脏大小。
❖宜采用轻叩法,在左腋中线上进行。 ❖正常情况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叩到脾脏浊音, 其
长度约为4cm~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脾浊音区扩大,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肿大;脾浊音
区缩小,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等。
1.腹部叩诊音
正常:为鼓音,肝脏、脾脏、充盈的膀胱、增 大的子宫等部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 鼓音范围明显扩大:胃肠高度胀气、人工气腹 和胃肠穿孔。 鼓音范围缩小,病变部位出现浊音或实音:肝、 脾等实质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物、腹腔大 量积液。
2.肝脏叩诊
(1)肝界叩诊 1)正常肝界 匀称体型者: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 肝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 肝上下径约为9~11cm。 矮胖体型者:可高一个肋间。 瘦长体型者:可低一个肋间。
3.肝脏触诊
④压痛: 正常:肝脏无压痛 异常:如肝包膜有炎症反应或因肝大使肝包膜 受到牵拉,则有压痛。常见于急性肝炎、肝瘀 血、肝脓肿等。
4.脾脏触诊
(1)触诊方法:单手触诊法、双手触诊法。
4.脾脏触诊
(2)脾大测量及记录方法:
前正中线 左锁骨中线

II 1

腹部及神经系统实训报告

腹部及神经系统实训报告

一、引言腹部及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生理功能和疾病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腹部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临床诊断技能,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腹部及神经系统实训。

以下是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腹部及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 掌握腹部及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3. 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内容1. 腹部解剖实训(1)实训目的:了解腹部器官的解剖位置、形态和相互关系。

(2)实训内容:通过模型和尸体解剖,观察肝脏、胆囊、胃、小肠、大肠、肾脏、膀胱、输尿管、胰腺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3)实训心得:通过实训,我深刻认识到腹部器官的复杂性和相互关系,为今后临床诊断提供了基础。

2. 腹部触诊实训(1)实训目的:掌握腹部触诊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

(2)实训内容: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腹部触诊练习,观察不同疾病时的腹部体征变化。

(3)实训心得:通过实训,我学会了腹部触诊的技巧,如浅触诊、深触诊、滑动触诊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神经系统解剖实训(1)实训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实训内容:通过模型和尸体解剖,观察大脑、脊髓、神经根、神经干、神经末梢等部位的形态和相互关系。

(3)实训心得:通过实训,我掌握了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神经系统生理实训(1)实训目的:了解神经系统生理功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2)实训内容:通过实验,观察神经系统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反应。

(3)实训心得:通过实训,我了解了神经系统生理功能,如感觉、运动、反射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5.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实训(1)实训目的: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

(2)实训内容:通过病例分析、问诊、查体等,诊断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3)实训心得:通过实训,我学会了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为今后临床工作积累了经验。

诊断学实训报告腹部触诊

诊断学实训报告腹部触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掌握腹部触诊的基本方法,了解腹部触诊的内容和临床意义,提高对腹部常见疾病的诊断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诊断学实验室四、实训对象XX级医学专业学生五、实训内容1. 腹部触诊的基本方法- 触诊前的准备: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洗手消毒。

- 触诊体位:仰卧位,暴露腹部,腹部放松,双腿屈曲。

- 触诊手法:单手触诊、双手触诊。

- 触诊顺序:先触诊右腹部,再触诊左腹部,最后触诊上腹部和下腹部。

2. 腹部触诊的内容- 腹壁紧张度:观察腹壁有无紧张、僵硬或膨隆。

- 压痛及反跳痛:观察有无压痛和反跳痛。

- 肝、脾等脏器触诊:了解肝脏、脾脏的大小、质地、边缘、表面及搏动等。

- 腹部肿块: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及移动度等。

- 液波震颤:观察腹部有无液波震颤。

- 振水音:观察腹部有无振水音。

3. 腹部触诊的临床意义- 诊断急性腹膜炎、肠梗阻、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

- 评估肝脏、脾脏等脏器的大小、质地、边缘、表面及搏动等。

- 发现腹部肿块,了解肿块的性质、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及移动度等。

六、实训过程1. 触诊前的准备- 教师讲解腹部触诊的基本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

-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学生作为被检者,其余学生作为检查者。

2. 触诊过程- 检查者按照正确的触诊方法,依次对被检者的腹部进行触诊。

- 观察被检者的反应,记录触诊结果。

3. 讨论与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触诊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腹部触诊的经验和技巧。

七、实训结果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腹部触诊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和记录腹部触诊结果。

3. 学生能够初步诊断一些腹部常见疾病。

八、实训体会1. 腹部触诊是诊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腹部触诊的重要性。

2. 腹部触诊需要耐心和细心,只有掌握正确的触诊方法,才能准确判断病情。

诊断学名解与简答题

诊断学名解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1、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2、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发热:当机体在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 而散热不能相应增加,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4、牵涉痛:内脏疼痛信号传至相应的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

5、水肿:人体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6、三凹症: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症。

7、心源性哮喘:又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因肺淤血,多在夜间睡眠时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8、咯血:指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 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而称之。

9、呕血:上消化道(指屈氏韧带以上的器官)或全身疾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0、发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11、心悸: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和心慌的不适感, 伴有心前区不适。

12、便血:消化道出血,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带血或全血,鲜红、暗红或柏油便。

13、黄疸: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引起的巩膜粘膜皮肤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为黄疸14、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

15、晕厥:指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意识丧失状态。

16、意识障碍:大脑及脑干损伤, 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运动)受抑制, 对周围事物及自身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减退、丧失的状态称为意识障碍。

17、血尿:指离心沉淀后的尿液, 光镜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 3 个以上,称镜下血尿; 如呈洗肉水样或血色称肉眼血尿。

18、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

19、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胸壁相应部位,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形成。

检体诊断问答hx

检体诊断问答hx

检体诊断问答题问诊 (1)1.试述问诊的临床意义. (1)2.简述采集现病史应询问的内容. (1)3.试述系统回顾的主要内容. (1)4.个人史的内容应包括哪一些? (1)常见症状 (1)1.试述发热的临床过程及其特点。

(1)2.简述非感染性发热常见原因。

(1)3.试述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及其临床特点。

(1)4.试述内源性致热源致热机制。

(2)5.简述发热的分度。

(2)6.血小板异常所致皮肤黏膜出血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2)7.试述心原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鉴别要点 (2)8.试述肾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及水肿特点。

(2)9.试述心原性水肿的临床特点。

(2)10.如何根据咳嗽的音色改变判断疾病。

(2)1.怎样根据痰液性质判断疾病? (2)2.咯血与呕血如何鉴别? (2)3.胸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3)4.试述心绞痛的疼痛特点。

(3)5.试述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鉴别特点。

(3)6.试述中心性发绀的分类及发绀特点。

(3)7.简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

(3)8.试述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试述吸。

(3)9.试述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3)10.试述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发生机制。

(3)1.试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

(3)2.试述右心衰竭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3)3.简述心悸的常见病因。

(4)4.试述呕血的常见病因。

(4)5.何谓隐血? (4)6.试述急性腹痛常见病因。

(4)7.试列表说明肠绞痛,胆绞痛,肾绞痛三种绞痛鉴别。

(4)8.试述腹泻的发病机制。

(4)9.如何根据粪便性质判断疾病? (4)10.何谓旁路胆红素? (4)1.简述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4)2.试列表说明三种黄疸的鉴别 (5)3.简述尿三杯试验的临床意义。

(5)4.简述少尿的病因分类。

(5)5.试述头痛的常见病因。

(5)6.试述耳性眩晕的病因。

简述腹部听诊的内容

简述腹部听诊的内容

1.腹部视诊检查进行腹部视诊前,嘱被检查者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腹部(从肋弓下缘、剑突至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

室内必须温暖,光线要充足,最好利用自然光线,因为在灯光下常不能辨别皮肤的某些变化,如皮肤黄染等。

光源应从头部或侧面射来,这样有利于观察腹部表面隆起、凹陷、蠕动和搏动。

检查者应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自上而下进行全面观察,有时检查者需要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腹部细小征象。

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和腹壁皮肤等。

1)腹部外形应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

(1)正常腹部外形在发育营养良好的青壮年和运动员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称为腹部平坦,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2)全腹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隆凸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全腹膨隆。

全腹膨隆时,常需测量腹围,观察膨隆程度和变化。

测量方法是让被检查者排尿后,取平卧位,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所测得周长即为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3)局部膨隆腹腔内脏器肿大、腹内肿瘤、炎性包块、胃或肠曲胀气,局限性积液、腹壁上肿物等在病变处可见前腹壁局部隆起,称为局部膨隆。

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或体位而移动、有无搏动等。

(4)全腹凹陷仰卧位时见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腹部凹陷。

(5)局部凹陷较少见,可见于腹壁疝(白线疝、脐疝、腹股沟疝或切口疝)和手术后腹壁瘢痕。

2.呼吸运动正常人腹壁随呼吸上下起伏,即为腹式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一般不能看见,在较消瘦或皮肤白皙的人常隐约可见。

4.腹壁皮肤腹壁皮肤检查包括有无皮疹,色素沉着,腹纹和瘢痕等。

并描写其所在部位。

2.腹部触诊检查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为了达到满意的腹部触诊,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作张口平静腹式呼吸,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
1.腹部形态:触诊时应了解患者腹部的形态,包括凸、平、内陷等情况。

2.腹部压痛:触诊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腹部压痛,以确定是否存在腹部疼痛等问题。

3.腹部肿块:触诊时应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包括肿瘤、包块等情况。

4.肝脏触诊:应触及右上腹部,按下腹部应有弹性感,触及肝缘有明显隆起,表明肝脏肥大或肝硬化等病变。

5.脾脏触诊:应触及左上腹部,按下腹部应有弹性感,触及脾缘有明显隆起,表明脾脏肥大或脾滞留等病变。

6.肠管触诊:应触及腹壁两侧,对大肠、小肠等肠管进行触诊,了解是否存在肠管积气、肠梗阻等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