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
椎管内麻醉教案

(2) 负压现象:
毛细管负压法(同上法),穿刺 针抵达黄韧带,用盛有生理盐水和 小汽泡的注射器试验阻力,然后取 下注射器与盛有液体的玻璃毛细管 连接,缓进,当针进入硬脊膜外腔 有落空感的同时,管内液体被吸入, 确定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留管3— 4cm。
33
5 、 硬膜外用药 (1)常用药物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34
• 穿刺成功后,先用起效快的 利多卡因3—5ml试验剂量,观察 5分钟,无全脊椎麻醉后,再试 注追加量,使之达到理想的麻醉 平面,即可开始手术。如误注入 蛛网膜下腔,5分钟后,过早出 现麻醉平面,有下肢麻木和运动 障碍,血压下降等。
35
36
6 、麻醉平面的调节取决于
(1) 局麻药的容积; (2)穿刺间隙(间隙选择不当,上下 平面 不符); (3)导管方向(向头或向尾置入);
一、概念
椎管内有两个可用于麻醉的腔隙(蛛网膜下腔和 硬膜外腔),将局麻药注入上述腔隙中能产生 下半身或部位麻醉。 椎管内麻醉包括: 1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2 、硬膜外腔阻滞 3 、腰麻-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4 、骶管阻滞
1
椎管内麻醉时,病人神志清醒,镇 痛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但对生理 功能有一定扰乱,对内脏牵 拉反应消 除不完全.
5
6
4 、根硬膜、根部蛛网膜和根软膜 硬脊膜、 蛛网膜和软膜均沿脊
神经根向两侧延伸,包裹脊神经根, 故分别称为根硬膜、根蛛网膜和根 软膜。 根硬膜较薄,且愈近椎间 孔愈薄。
7
8
• 5 、脊神经 、 脊神经共31对 • (C)8 对 (T)12对 • (L)5 对 (S)5 对 • (CO )1对
2
二、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基础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规范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规范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规范由于儿科病人合作程度差,一般情况下,小儿的椎管内麻醉应在完善的静脉复合麻醉(监测下镇静、镇痛)下施行,操作过程中,需有护士或麻醉助手协助患儿保持适当体位,需妥善连接监护仪器,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随时注意上呼吸道畅通情况,时刻警惕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发生。
【硬膜外阻滞】1.1 适应证:中下腹部、下肢、肛门会阴部位手术,上腹部手术推荐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必要时可性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1.2 禁忌证:1.2.1 绝对禁忌证:患儿及家属强烈拒绝、穿刺部位皮肤感染、严重脊柱解剖异常或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明显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容量未纠正。
1.2.2 相对禁忌证:急腹症腹胀明显者、饱胃患儿、接受抗凝治疗者、其他体位摆放苦难者。
1.3 实施过程1.3.1 静脉复合麻醉诱导:推荐咪达唑仑0.05~0.1 mg/kg(以总量不超过2mg为宜)、长托宁0.1~0.2 mg/kg、舒芬太尼0.1~0.2 μg/kg(或芬太尼1~2μg/kg)、丙泊酚2~3 mg/kg依次静脉缓慢推注。
患儿入睡后摆放体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吸入氧气。
1.3.2 打开无菌穿刺包,戴手套,用5%含碘消毒剂消毒皮肤3次,铺无菌巾。
1.3.3 用0.5~1%浓度的利多卡因溶液对皮肤至黄韧带全层局部麻醉。
1.3.4 行硬膜外穿刺,至针尖进入椎间隙,拔出针芯,接玻璃注射器进行压力试验。
1.3.5 针尖进入硬膜外隙,阻力消失,回吸无血液、脑脊液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置入深度以2~3cm为宜。
行负压试验。
1.3.6 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患儿取平卧位,依次给予试验剂量和首剂局部麻醉药。
1.3.7 术中严密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手术进行状态按时追加跟踪剂量。
手术结束后拔出硬膜外导管,仔细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导管尖端是否完整。
【骶管阻滞】2.1 适应证:下肢、肛门、会阴手术,部分3岁以内患儿的下腹部手术。
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阻滞麻醉

02
神经阻滞麻醉
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总结词
通过注射麻醉药物至外周神经干 或其分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使所支配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详细描述
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常用于手部、 足部、臂部等外周手术,操作简 单,起效迅速,但麻醉范围有限 。
04
神经阻滞麻醉与椎管内阻滞麻醉 的比较
麻醉效果比较
神经阻滞麻醉
通过注射麻醉药物至神经干或神经丛周围,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由于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 神经,因此起效较快,但麻醉范围较局限。
椎管内阻滞麻醉
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作用于神经根或脊髓,产生麻醉效果。麻醉范围较广,适用于较大手术的麻醉,但 起效较慢。
适用范围比较
神经阻滞麻醉
适用于手部、上肢、下肢及足部等小范围手术的麻醉。由于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因此对于手术 部位的定位要求较高。
椎管内阻滞麻醉
适用于腹部、盆腔、下肢及部分上肢手术的麻醉。由于麻醉药物作用于整个椎管内,因此适用于较大 手术范围的麻醉。
并发症比较
神经阻滞麻醉
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血肿、神经损 伤等并发症,但发生率较低。
深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应用前景
疼痛治疗领域
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阻滞麻醉 在疼痛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如治疗慢性疼痛、术后疼
痛等。
特殊手术需求
对于一些特殊手术,如高难度骨 科手术、心脑血管手术等,神经 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阻滞麻醉有望
成为重要的麻醉方式。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程..共44页文档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可使用镇 痛药以缓解疼痛。
抗胆碱能药
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 吸道通畅。
其他药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需要 使用其他药物,如降压药、降
糖药等。
03
操作步骤详解
体位选择与定位方法
体位选择
患者通常取侧卧位,头部尽量向胸部 弯曲,双手抱膝,使脊柱呈现最大的 弯曲度。
定位方法
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可 能引发穿刺部位或椎管内感染,表现为局 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硬膜外血肿
脑脊液漏
硬膜外穿刺或置管过程中损伤血管,可能 形成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导致截瘫等严 重后果。
硬脊膜穿破后,脑脊液可能从穿刺点漏出 ,导致头痛、恶心等低颅压症状。
预防措施建议
提高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技 巧,减少穿刺和置管过程中的
神经系统功能观察
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感 觉功能和反射功能,记录 任何异常表现。
伤口情况观察
检查手术部位是否有出血 、感染等异常情况,及时 进行处理。
疼痛管理策略部署
疼痛评估
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对患者 的疼痛程度进行定期评估 ,以了解疼痛的性质和程 度。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 药物进行治疗。
麻醉药物选择及剂量
药物选择
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根据手术部位、时间以及患者 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
药物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以及手术部位和时间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局麻药的用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过量导致毒性反应。
02
术前准备与评估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椎管内刺技能带教

4.铺无菌单正确
5.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正确
6.穿刺持针手法正确
7.首次进针角度和方向正确
8.首次穿刺失败调整方向手法正确
9.穿刺深度及针尖位置判断正确
10.针尖斜口及麻药推注速度正确
11.留置导管深度正确
11.留置导管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生理盐水冲洗通畅
13.导管固定位置正确
操作后处理
再次评估患者,完成后观察血压心率及神志变化
整理物品,记录给药时间及剂量
总体评价
整个操作过程体现人文关怀
操作规范熟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操作后针对性反馈
学员先做自我评价
老师点评问题汇总:
1.椎管内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2.椎管内穿刺的并发症
3.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优缺点
4.硬膜外穿刺依次通过的组织结构有哪些
规培学员剧本:患者女性,34岁,80KG,因“孕38+周,阴道见红2小时余”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36/76mmHg,心率100次/分,呼吸18次/分,体温36.5℃,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急诊下拟行“剖腹产”手术。
操作前准备及评估阶段:
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告知学员教学模式,实施要求(如穿刺三次不成功由指导模式转为协助模式)与患者沟通评估病情,判断适应症禁忌症,签署同意书。
5.注药时观察患者神志心率血压变化等细节
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有无服用抗凝药病史,停药时间
确定穿刺点周围皮肤无破损、感染等
操作过程
1躯干成弓形。穿刺点定位准确(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汇处平对腰3-4间隙或者腰3棘突)。
2.洗手穿衣,检查穿刺包完整性有效期,洗手穿衣,整理穿刺物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项目操作标准:椎管内麻醉

操作者自我介绍
1 未作介绍不得分
第 1 页,共 2 页
项目
整体 评价
人文关怀 操作熟练
操作时间:10分钟
操作内容 观察、询问患者不适感及安慰患者 操作后整理复原患者衣物 操作流畅 程序正确 完成时间
评分 考评细则
1 未完成不得分
2 未完成不得分
2 操作不流畅不得分
2
程序颠倒一次扣1分,扣完 为止
2 超过规定时间20%不得分
戴无菌手套 方法、流程、无菌原则的掌握
8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每次扣2 分,扣完为止
穿无菌手术衣 方法、流程、无菌原则的掌握
8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每次扣2 分,扣完为止
消毒
碘伏消毒3次,范围应以穿刺点为中心 15cm。流程清晰、手法规范
5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每次扣2 分,扣完为止
铺巾
手法规范,考察无菌原则掌握情况
3
未按垃圾分类或锐器分类扣 2分,未清洁双手扣1分
操作后
监考教师提问注入试探剂量的目的
3 回答错误扣3分
效果评价及并发 监考教师提问麻醉平面
3 回答错误扣3分
症处理
监考教师提问椎管内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原则
5
回答错误扣5分
整体 评价
无菌观念 人文关怀
器械取用、开包、戴手套等操作遵循无 菌原则
2
严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者扣 50分
总 分:100分
第 2 页,共 2 页
5
未准备好必需物品每项扣1 分
患者准备
侧卧位,髋、膝关节曲屈,颈前曲。监 考教师提问体位摆放及穿刺点选择要点 4 回答问题有误扣4分 。
洗手
七步洗手法
7
操作有误每步扣1分,扣完 为止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程..共44页文档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
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经根或脊神经产生传导阻滞,到达相应区域的麻醉效应称之。
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骶管阻滞
一、禁忌症绝对禁忌症
①患者拒绝或不合作者②穿刺部位感染③未纠正的低血容量④凝血功能异常⑤脊柱
外或解剖结构异常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对禁忌症:①菌血症②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③应用小剂量肝素
二、术前访视
⑴术前评估与全麻病人相似,并根据病情确定适宜的区域麻醉方法。
⑵查体时应特别注意患者的背部,观察是否有畸形、外伤、感染等。
⑶追问患者是否有脊柱病病史,了解可能遇到的困难或疾病,还应记录既往的神经病变。
⑷追问异常出血史、用药史、过敏史。
⑸向患者讲解麻醉操作过程,说明麻醉的优、缺点;还应讲明术中可能需要另外加用镇静药和麻醉药,若阻滞失败或手术时间延长、手术超出预想范围,可能改用全身麻醉。
⑹术前用药:适量的镇静药、镇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与疼痛。
三、穿刺体位:
穿刺有侧卧位及坐位,临床上主要采用侧卧位。
侧卧位:取左侧或右侧卧,双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形成弧形,棘突间隙张开,便于操作。
坐位:臀部与手术台边缘相齐,两足踏与凳上,双手置膝,头下垂,使腰背部向后弓出。
四、穿刺部位:
穿刺点应根据手术部位选定,一般支配范围中央的相应棘突间隙:
上肢:T3-4 下腹部:T12至L2 下肢:L3-4 会阴:L4-5
五、穿刺方法:
直入法:用左手拇指、食两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直进针针尖稍向头侧作缓慢刺入。
旁入法:于棘突间隙中点旁开1.5cm处做好局部浸润。
穿刺针于皮肤成75°角,进针方向对准棘突间孔刺入。
六、棘突间隙的体表解剖标志:
颈部明显突出的棘突为颈下棘突
两侧肩胛岗联线交于T3棘突
两侧肩胛下角联线交于T7棘突
两侧髂嵴最高点联线交于L4棘突或L3-4棘突间隙
六、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麻醉见准备工作常规准备吸引器、麻醉机、呼吸回路、全套气管插管工具以及
抢救的应急药物,打开并检查穿刺包内的穿刺用品是否齐全。
2.患者入室后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医嘱执行情况、睡眠质量,消除其顾虑和紧张。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后进行椎管内穿刺。
七、硬膜外阻滞
(一)穿刺步骤:
1.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共同协助患者摆好穿刺体位。
2.根据手术部位确定穿刺点,摸好间隙于穿刺点用指甲轻轻压个痕迹。
3.穿戴无菌手套(注意无菌原则),抽取穿刺所需要的药品和生理盐水等,将穿刺用品摆放整齐。
4.选用恰当的消毒液进行大面积皮肤消毒,谨防消毒液沾染穿刺用具,以避免潜在神经毒性作用。
5.抽取5ml1%利多卡因,于穿刺点做皮内、皮下和脊间韧带逐层浸润。
6.破皮针破皮。
7.用左手拇指、示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硬膜外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直进针。
依次进入脊上韧带、脊间韧带、黄韧带。
穿刺时仔细体会针尖阻力变化。
8.确定进入硬膜外腔后,测量硬膜腔指皮肤的距离,导管进入硬膜外腔3-5cm。
然后边拔针边固定导管,直至将针退出皮肤。
9.拔针过程中不要随意改变针尖的斜口方向,以防割断导管。
10. 拔出针后,调整导管的长度,接上连接器和注射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注入少许生理盐水无阻力后固定导管。
(二)椎管内穿刺途径:
皮肤→皮下→脊上韧带→脊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
(三)穿刺成功的指征:
(1)突破感和阻力检测(阻力消失法)
(2)负压现象
(3)其他辅助实验
1、气泡外溢
2、回抽试验
3、正压气囊试验
4、毛细血管波动
5、插管试验
6、试验用药
(四)注如试验量:
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单次硬膜外阻滞)或导管(连续硬膜外阻滞)注入3-4ml局麻药(含肾上腺素1:2000000)。
若意外进入血管,由于肾上腺素作用,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此时应选择其他间隙重新置管。
若意外进入蛛网膜下腔,则很快出现脊神经阻滞征象,应停止给药,控制阻滞平面,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确保病人安全。
(五)测试麻醉平面:
5分钟后,一针刺法或凉的酒精棉签测定皮肤感觉平面(单次硬膜外阻滞可在给完用药量后再测试平面),以确定麻醉平面。
(六)注入局麻药
根据患者的病理状态及手术部位决定用药总量。
注药时速度要慢,每隔3-4分注入3-5ml,也可一次性注入预定量。
(七)注意事项
1、麻醉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每次操作或给药前均应回抽,确保硬膜外导管(穿刺针)位于硬膜外间隙。
3、手术完毕后除术后硬膜外镇痛外均应拔除硬膜外导管,切记暴力拔出,遇到拔出困难时,应重新摆回穿刺体位轻柔拔出。
九、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规
适应症
下腹部、盆腔、会阴及下肢手术。
禁忌症
1、败血症或穿刺部位局部有感染
2、脊柱畸形或脊柱局部肿瘤
3、严重出血或休克
4、严重呼吸功能不全
5、严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6、重度贫血
7、病人不能配合或拒绝者
8、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中
9、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10、腹内巨大肿瘤及腹水者
麻醉准备:
(1)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肌肉注射(或口服安定10m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
(2)麻醉用品:准备腰椎穿成针,5ml注射器及针头,2ml注射器及针头,手套一副。
洞巾一块,以及皮肤消毒用品和麻醉药等,上述用品均应灭菌处理。
(1)患者体位:一般侧卧位或坐位(鞍区麻醉)。
头后部垫枕,后背部需与床面垂直、与床沿靠齐,以便操作。
尽量把腰部向后弯曲,以利于穿刺。
(2)穿刺部位与消毒范围:选择L2-3或L3-4间隙进行穿刺,穿刺前需严格消毒皮肤,消毒范围自肩胛下角至第2骶椎,两侧至腋后线,消毒后铺洞巾。
(3)穿刺技术:
①直入法:在欲穿刺的两棘突之间以0.5%-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注入皮丘及皮下
浸润麻醉,腰椎穿刺刺入方向应保持水品,针尖稍向头侧,缓缓刺入并从阻力变化体会层次,当突破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即所谓“落空感”。
继续进针可将硬脊膜及蛛网膜一并穿破,并进入蛛网膜下腔。
②侧入法:在棘突间隙中点外1.5cm处注入局麻皮丘,层次针经皮丘向中线倾斜,约与
匍匐成75°角,对准脊间孔方向刺入,突破黄韧带及硬脊膜而到达蛛网膜下腔。
见脑脊液流出将腰麻液在10-30内注入,把穿刺针同注射器一起拔出。
(4)麻醉平面的调节:麻醉平面的调节是将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在极短时间
内,使麻醉平面局限在手术所需要的范围内,从而避免患者过多的生理紊乱。
麻醉平面的调节必须综合考虑麻醉用药剂量、比重、穿刺部位、穿刺时体位、
注药时针尖斜口的方向、注药时间以及注药后体位的变化和保持体位的时间等
因素间相互制约关系。
麻醉结束时应记录上因素,以便不断总结提高。
十、腰-硬联合阻滞
1、穿刺准备和穿刺步骤同硬膜外阻滞。
2、穿刺点应在L2以下,常选用L2-
3、L3-4或L4-5间隙。
3、当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取脊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向前推进,至出现穿破硬膜的落空感。
拔出脊麻针芯,见脑脊液顺畅流出,即可证实。
4、将脊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然后拔出脊麻针,按标准方法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导管。
5、给药后,10-15min内每60-90s测量一次血压,注意观察脉搏和呼吸。
确定麻醉平面。
6、随手术时间延长可经硬膜外导管继续给药。
给药注意事项同硬膜外阻滞。
十一、骶管阻滞
1、骶管阻滞是经骶裂孔穿刺,将局麻药于骶管腔以阻滞骶脊神经。
2、穿刺体位:侧卧位:腰背部尽量向后弓曲,双膝曲向腹部
俯卧位:髋部需垫厚枕以抬高骨盆,暴露骶部
3、骶裂孔和骶角时骶管穿刺点的重要解剖标志,其定位方法:,摸清尾骨尖,延中线
向头方向摸至4cm处(成人),可触及一个有弹性的凹陷,即为骶裂孔,在孔旁的两侧可触及到蚕豆的骨性隆起,为骶角。
量骶角联线的中点,即为穿刺点。
4、准备工作同硬膜外阻滞。
5、穿刺方法:于骶裂孔中心做皮内小丘,将穿刺针垂直刺进皮肤,当刺到骶尾韧带时
有哦弹韧感觉,稍做进针有阻力消失感觉。
此时将针干向尾侧方向倒倾,与皮肤呈30-45°角顺势推进2cm,即可到达骶管腔。
接上注射器回抽五脑脊液,注射生理盐水和空气无阻力,注射试验计量,观察血压、心率、氧饱和度。
待测量麻醉平面后分次或一次注入有效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