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尊重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学会尊重》精美教案

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学会尊重》精美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学会尊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介绍:古罗马斗兽场的由来12、小组讨论:(1)请你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经验和独到的思考,说一说你是如何看到这样一个“古罗马斗兽场”的,你是怎么看待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的?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懂得奴隶的生命、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的事实。

(2)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现象吗?通过对古代中国类似现象的反思总结,懂得在古代社会,许多人得不到尊重。

(3)对比古代社会,当今社会有了哪些发展和变化?通过古今对比,明白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13、教师过渡语:虽然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但是,不受尊重的情况仍然存在。

14、图片展示:不尊重他人的一些行为。

15、畅想畅言: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哪些变化?用古罗马斗兽场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当中明白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并鼓励学生为营造人人都能得到尊重的社会而努力。

课堂小结每个人生而平等,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

人人得到尊重,这是一个社会具有更高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世界。

总结提升板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学会尊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学会尊重》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人觉得舒服。

15、试一试:面对以下情境,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维护好对方的自尊心?(1)爸爸的一名战友早年因为眼睛受伤而成了一名盲人,他今天来你家做客,你会……(与盲人交往交谈,要把它当作是一个正常人,不要过度热心热情,声量不要故意放大)(2)班里转来了一名腿部有残疾但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你见他每天上下楼梯特别艰难,你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但他却说不希望给你添麻烦……(可以让他教自己学习,而自己也帮助他上下楼梯)16、《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本单元是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我的健康成长”第2条“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

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第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等内容编写的。

(二)教材分析图I 本册教材各单元主旨梳理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多样文明多彩生活”“让世界更美好”。

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在中年段学习基础上,侧重从自我的健康成长角度,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

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让学生懂得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则把科学精神、世界和平的价值导向融入其中。

图2本单元逻辑结构图本单元围绕“自我完善”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和《学会反思》三课内容。

第一课先从每个人都值得尊重的话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内涵与方式,并努力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

第二课先从宽容对生活的价值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宽容的意义。

然后,针对宽容的不计较和包容的两层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宽容的心理过程,树立有原则、有限度的宽容意识,理解宽容亦是对他人不同兴趣爱好、观点的包容。

最后,进入反思主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个人的反思经历,认识在生活中主动反思的意义,并展开具体的反思方法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并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已经从家庭,学校,社区扩展到了社会,已初步拥有一些与其他社会成员打交道的零散经验教育,应该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发展上面有新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促使学生养成与其他社会成员友好交往的基本品质,其次,尊事、宽容是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理应学习并发展的基本人际交往品质,也是一个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题,第三课时《尊重他人》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道德素养。

本课时内容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尊重意识和行为。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于尊重有一定的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反思和实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尊重他人的问题,但不知如何处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学会尊重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2.准备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材料。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关于尊重他人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尊重?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人?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尊重他人的。

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巩固。

引导学生明确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尊重他人也是一种自我提升。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一单元第1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一单元第1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教案
3.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尊重别人的?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的尊重给别人带来什么?
答案预设:在家里,我孝敬父母,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因为我的懂事很自豪;在学校,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同学们和睦相处,快乐成长。
4.小结: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
教案序号:课题: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体会、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2.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3.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答案预设:如我认真打扫教室卫生、办好黑板报、帮助他人、乐于助人等情况下,感受到他人对我的尊重。对方通过言语赞扬我、行动上支持我,这是我感到开心、自豪、充满了价值感。
(3)感觉被别人尊重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答案预设:我会更加注意去尊重他人,做有文明素养的人,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2.出示材料,情境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答案预设: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与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学会尊重,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等。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教案-学会尊重第3课时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教案-学会尊重第3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共案)价值感。

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5、讨论:(1)医生的病人在与他相处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2)当医生把每个病人都当作国王来对待时,他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吗?为什么?(3)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尊重别人的?6、过渡语: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行为却违背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请用你的眼睛和心灵作相机,拍下生活中那些不尊重别人的场景,引以为戒。

7、小活动:“不尊重他人”快照(1)女子骂滴滴司机只配当牛做马(2)梅婷坐飞机脚踩椅背(3)清华大学博士要求对方改名字8、小小智囊团: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立思考,说一说怎样做到尊重他人?9、语言上:(1)小活动:尊重的话我会说(2)暖言暖语收集箱:在你的记忆中,让你感到自己被尊重的话语有哪些?收集这些话语,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小提示:语言可以体现尊重。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10、行动上:(1)活动园:你赞同黄凯的说法吗?(黄凯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黄凯征求班级同学和老师的同意也是对班级、对老师的尊重。

)你对六(X)班的新班规有什么看法?(新班规当中上课迟到尽量不影响大家并下课后找老师说明,既尊重了同学又尊重了老师。

)要让新班规执行得更好,还需要哪些要素?(引导学生对新班规进行思考,知道新班规可能会导致大家不重视迟到这个现象,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才是更加尊重老师的行为,最终得出要尊重老师,就要严格做到上课不迟到,这是尊重老师最好的方式。

)(2)尊重他人行为大赏: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尊重他人的行为、举动呢?(3)小提示:尊重他人不单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11、播放视频《家有儿女》:为什么夏雪她们的好心帮助却让宫海那么生气呢?如果你是夏雪,你会怎么帮助宫海?12、阅读角:小小的善13、思考:从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14、小提示: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

1学会尊重 第三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1学会尊重 第三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尊重的概念;2.学习尊重的表现方式;3.能够理解尊重的重要性,并掌握尊重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尊重”的概念,并且列举一些尊重的示例。

2. 课程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尊重的表现方式,包括:1.尊重父母、老师、长者以及同学之间的分歧;2.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3.尊重动植物和自然环境。

3.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分享他们看到的不尊重的行为,进行讨论和指导。

4. 课后复习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尊重的实践,并对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进行批评和自我调整。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尊重的表现方式;2.帮助学生理解尊重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贯彻尊重的实践,并理解尊重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尊重的表现方式和意义,明确重点和难点。

2.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并通过分享不尊重的行为,进行讨论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包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等方面;2.学生作业评价:针对所设计的练习题进行评价。

六、教学设计时间教学环节活动设计10分钟课前导入通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尊重”的概念,并且列举一些尊重的示例。

15分钟课程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尊重的表现方式,包括尊重父母、老师、长者以及同学之间的分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以及尊重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等。

15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并分享他们看到的不尊重的行为,进行讨论和指导。

10分钟课后复习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尊重的实践,并对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进行批评和自我调整。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1课《学会尊重》教案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1课《学会尊重》教案

1. 尊重他人表现在话语中
(1)学生根据下列情景和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2)学生回忆交流:在你的记忆中,让你感到自己被尊重的
话语有哪些?收集这些话语,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尊重他人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看视频故事交流如何做?
3.懂得维护他人的自尊
学生阅读《小小的善》,谈一谈:我们懂得尊重别人还要怎么
第二课时 尊重自己 课时目标 1.了解尊重自己的意义和主要表现,学会尊重自己。 2.学会在行动中尊重自己。
一、故事激趣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不为五斗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腰”这个故事吗?知道他的
主人公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并且思考“不为五斗米 折腰”典故的寓意。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陶渊明正是因为自己的高风亮节被后代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起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被人尊重的体验
1. 感悟教材第 8 页的两个情景,思考:
(1)情景 1 和情景 2 中“我”的心情如何?
(2)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我”受到了尊重?
交流分享:在什么情况下,你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
当时对方是怎么做的?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感觉被别人尊重
做?
4. 做相关练习
附板书:
尊重他人
被他人尊重
愉快 满足 有价值感
六年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已经从家庭、学校、社区扩展到了社会生活,已初步拥 有一些与其他社会成员打交道的零散经验。然而,学生受成年人影响,会用功利主义标 准来评价自己身边的人,甚至自己。所以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自尊和 尊重每一个人,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与其他社会成员友好交往。 健全人格: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正确认识自己,具备乐观开朗、 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 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宽厚正直、团结友爱,与人相处时能够换位思考,真诚、 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尊重。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第一课 学会尊重 共3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第一课 学会尊重   共3课时

每个人都有可爱 之处,关键在于

发现。


即使喜欢自己的 人不多,也要坚 信自己的独特性 ,无须为此自卑 。
善于发现、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不自卑就是尊 重自己的重要表现。
他们的行为正确吗?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要尊重自己应 该怎么做呢?
×
高铁不文明行为
×
范冰冰偷税事件
×
失信惩戒名单
尊重自己还表现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 。
古时候有个医生。有一天,他被召 到皇宫为国王看病。国王对他说: “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 那样。”他回答:“请原谅,陛下 !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讨 ① 医生的病人在与他相处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 当医生把每个病人都当作国王来对待时,他自己的地位降低
论 了吗?为什么? ③ 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尊重别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活动二:尊重从我做起
请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说一 说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做法
案例分析
材料一: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 ,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 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 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
观看以上图片,说说你的看法。
畅所欲言
交流讨论:1、你有受到他人尊重的经历吗?当 你受到他人尊重时会有什么样的心理体验?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2、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你觉得 他们值得尊重吗?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一、教材分析《学会尊重》的第三课时从尊重他人的原因展开,具体阐述尊重他人的意义和具体方法,最后提出尊重他人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在上一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分析自己,客观评价自己,适度维护自尊,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因此本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旨在能践行尊重,并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

三、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体会、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行为与习惯: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知识与能力: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过程与方法: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深入理解尊重的价值和意义。

2. 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

难点:践行尊重,生活中能够做到尊重他人。

五、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法。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活动1.收集你所见所闻的尊重他人的典型事例。

2.收集尊重他人的好方法,巧妙招。

(二)课堂导入活动图片导入:赛场上的友谊。

我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经常能看到下列一幕场景:双方运动员在激烈比赛中发生了冲撞,有运动员倒地,总是有另一方的运动员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倒地的运动员,然后继续投入到比赛中去。

思考:我们的运动员为何会这样做?引出课题:学会尊重别人。

(三)课堂教学活动活动一:尊重他人——文明素养的体现1.学生阅读教材P8图片中同学的心里话,参与讨论,小组内说一说:(1)读了教材中两位同学的心里话,你有什么感受?答案预设:我心里感到舒服,我很开心等。

(2)结合自己关于“尊重”的体验,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你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当时对方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答案预设:如我认真打扫教室卫生、办好黑板报、帮助他人、乐于助人等情况下,感受到他人对我的尊重。

对方通过言语赞扬我、行动上支持我,这是我感到开心、自豪、充满了价值感。

(3)感觉被别人尊重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答案预设:我会更加注意去尊重他人,做有文明素养的人,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2.出示材料,情境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提示:读者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读者乙和馆长的观点是正确的。

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进去读书的权利。

不能因为乞丐的身份而拒绝乞丐享受公共资源。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

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乞丐,乞丐也会尊重我们共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的秩序不会因为多了乞丐的进入而无法保障。

所以,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3.小结: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

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对被他人尊重、相互尊重、自尊等议题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复杂的尊重情境。

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会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活动二:尊重他人——道德要求1.学生阅读教材P9材料故事,展开讨论:(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看病体验说一说,医生的病人在与他相处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答案预设:因为害怕打针、吃药等,所以去看病见到医生时,心里会害怕、紧张甚至恐惧等。

(2)当医生把每个病人都当做国王来对待时,他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吗?为什么?答案预设:医生的地位没有降低,反而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因为他尊重了自己的病人,医德高尚。

2.出示P9活动园“不尊重他人快照”,情境演示——他该怎么做?情境一:小东正在做数学作业。

这时,同学小林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小东说:“不懂你就自己想呗!你这智商,估计跟你解释你也听不明白”。

情境二:星期天,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不巧几个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小光说:“快走快走,以后再商量!”情境三:放学路上,小明和小刚不顾清洁工叔叔的辛苦,将清洁工人清扫的垃圾踢得到处都是。

思考:(1)从“不尊重他人快照”情境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答案:站在小东的角度看,自己抓紧时间做数学作业固然重要,但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帮助时,可以先给他讲了以后再做,而不是推诿认知嘲笑他人,这样做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预设答案:几位同学前来找他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是尊重他的表现,而小光只想看足球比赛,赶同学走,是极不尊重同学、没有文明素养的做法。

预设答案:小明和小刚的行为既是没有文明素养的表现,也是不道德行为。

(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提示:我会做到尊重他人,耐心给小光讲题,知道他明白为止;热情接待来我家的同学,和大家一起商定撰写演讲稿的事;对于清洁工叔叔,我会尊重他的工作,不乱扔垃圾,注意保护环境卫生。

我这样做的理由是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3.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尊重别人的?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的尊重给别人带来什么?答案预设:在家里,我孝敬父母,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因为我的懂事很自豪;在学校,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同学们和睦相处,快乐成长。

4.小结: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

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活动三:尊重他人——言行落实1.根据教材P10活动园情景和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预设答案:情景一:遇到这位靠轮椅出行的老人,我会说:“爷爷,您好!需要我帮忙吗?”“很高兴能帮到您!”情景二:我会对同学说:“你再努力努力,找找方法,相信你一定会比我涉及得好!”2.在你的记忆中,让你感到自己被尊重的话语有哪些?收集这些话语,看一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答案:“对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请您先说说自己的看法?”“上不上兴趣班,爸爸妈妈尊重你的想法。

”“老师知道你一定会继续努力的,不要泄气!”等。

共同点:尊重我的想法,鼓励我,使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3.小结:语言可以体现尊重。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4.阅读教材P11活动园材料,全班交流:(1)你对六(3)班的新班规有什么看法?答案预设:新班规改得好,是将尊重他人落实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

(2)细读教材P11阅读角,说说尊重他人还要注意什么?答案预设: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

(3)在生活中落实尊重他人的行动,你打算怎样做?答案预设: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与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

学会尊重,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等。

(4)出示材料:某超市收银员在工作岗位当众喊“你拿我们东西了”,然后超市对消费者强行搜身,发现消费者并没有偷窃。

请结合自己的遭遇谈谈自己的想法。

答案预设: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超市员工的言行是不尊重这位消费者的表现,更是触犯了法律,侵犯了顾客的人格尊严权。

由此看来,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5.小结: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

不仅包含对他人外在行为的尊重,更应该包含对他人内在精神的尊重,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让别人觉得舒服。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四)课堂总结活动(包括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这是尊重他人的原因。

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课堂作业一.我知道1.俗话说:“()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尊重他人既是(),也是()。

二.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下列体现出对他人不尊重的是( ) A.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B.在家里遇见父母的朋友能主动打招呼C .在学习、生活中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 D.不愿与学习差的同学交往2.下列行为能赢得他人尊重的是( ) A.给别人起绰号来取乐B.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C.开会时,不关闭手机并给人打电话D.经常迟到和旷课※板书设计第一课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原因、意义具体方法道德要求,法律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