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汇总
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1.恒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
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的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的均为食品中的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食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的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的整批食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1、食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食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
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
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相对密度的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食品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初步判断该食品质量是否正常。
脱脂乳的相对密度比全牛乳高;掺水牛乳相对密度降低。
理化检验(全)

第一章绪论食品理化检验概念:是卫生检验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以分析化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食品营养成分与食品安全有关成分的理化检验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第二章食品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1 食品样本的采集原则及方法。
①所采集样品对总体有充分的代表性;②采样过程中应设法保持食品原有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和污染。
注意:首先样本容量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此外,采样时应尽量使处于不同方位、不同层次的个体样品都有均等的被采集的机会。
**2 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
①稳定待测成分②防止污染③防止腐败变质④稳定水分即净、密、冷、快。
3 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份;③使被测组份浓缩,以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主要内容:①除去非食用部分②除去机械杂质③均匀化处理**4 湿法消化中常用的氧化性强酸有哪几种?这几种强酸各自有何特点?①高氯酸:冷的高氯酸无氧化性,加热后是强的氧化剂。
氧化性比硝酸和硫酸强,对还原性较强的有机物如酒精、甘油、脂肪、糖类和次磷酸及其盐因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几乎可以分解所有有机物,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②硝酸:沸点较低,易挥发,氧化能力不持久,常与其他酸配合使用。
③硫酸:沸点高(338℃),热的浓硫酸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脱水作用,并使其碳化,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5 何谓湿消化法和干灰化法?有何特点?(无机化处理的主要方法)湿消化法:指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的强酸,然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反应,破坏食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优点: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加热温度较干灰化法低,可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试剂用量大,有时空白值比较高,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干灰化法:食品样品放在坩埚中,先在电炉上加热使样品脱水、炭化,再置于500-600℃的高温炉中灼烧灰化。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重点总结1.铁的测定浓硫酸,电热板消化,颜色变浅,冷却,高氯酸,消化,淡黄色or无色,冷却,冲洗煮沸,冷却,定容,空白对照2.保存原则1稳定待测成分2防止污染3防止腐坏变质4稳定水分样品采集的原则1代表性2典型性3适时程序适量4保持原有理化性质防污染损失食物样品的保存应该做到净密冷快湿消化法的优点1有利于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2加热温度低于干灰化法,可以减少挥发损失缺点1产生大量有害气体2试剂用量较大,有时空白值较高3反应初期剧烈产生大量泡沫,可能逸出,可能碳化干灰化的优点1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少2有机物破坏彻底3空白值低,能同时处理多个样品4加大称量样量,提高检出率5不需要一直看守缺点1灰化时间长,温度高,容易造成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2高温灼烧使坩埚材料结构改变形成微小空穴,对待测样品组分有吸留作用而难于溶出,致使回收率降低。
干扰成分的去除溶剂提取法挥发法和蒸馏法色谱分离法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透析法沉淀分离法营养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矿物质维生素食品中水的测定方法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人体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凯氏定氮法原理食品样品与硫酸,硫酸钾,硫酸铜一起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
然后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经水蒸气蒸馏使氨游离,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后,再以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计算出总氮量,并换算成蛋白质的含量。
注意硫酸铜催化硫酸钾硫酸钠提高沸点保持酸性防止氮被蒸出影响索氏提取法原理在索氏脂肪提取器中,以有机溶剂如乙醚,石油醚等提取食物中脂肪,称残留物的质量,即可测得样品的脂肪含量。
步骤称取适量测过水分的干燥样品放入滤纸袋中,称重。
将封好的样品袋包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提取筒内,滤纸袋的高度不要超过提取筒之虹吸管,加无水乙醚约为接受瓶容积的2/3,然后装上冷凝管置于水浴上加热,控制加热温度进行提取。
食品检测项目大全

热量、可获得碳水化合物、总脂肪、饱和脂肪、蛋白质、总糖、膳食纤维、钠
澳大利亚/新西兰
热量、碳水化合物、总脂肪、饱和脂肪、蛋白质、总糖、钠
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纳他霉素、丙酸钙、雷帕霉素、富马酸单甲酯等
抗氧化剂
没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
漂白剂
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
有机酸
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甲酸(蚁酸)、乳酸、乙酸(醋酸)、丁二酸
色素
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等
二、兽药残留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检测内容
硝基呋喃类
呋喃它酮、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呋喃唑酮
沙星类
依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丹诺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双氟沙星、司帕沙星
四环素族
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
磺胺类药物
磺胺醋酰、磺胺甲噻二唑、磺胺二甲异恶唑、磺胺氯哒嗪、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噻唑、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邻二甲氧嘧啶、磺胺吡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甲氧哒嗪、磺胺二甲嘧啶、磺胺苯吡唑、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类固醇:胆固醇、麦角因醇、皮质甾醇、胆酸、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膳食纤维
总可溶性膳食纤维、总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木质素、抗性淀粉等
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P等
矿物元素
常量元素:钙、磷、钾、钠、镁பைடு நூலகம்、
微量元素:铁、锌、铬、锰、钴、镍、氟、碘、硒等
其他
食品检验工作总结范文7篇

食品检验工作总结范文7篇篇1一、引言本年度食品检验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检验与监控,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本文旨在对本年度食品检验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工作成果与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食品抽样与样品管理本年度共完成食品抽样XX批次,涵盖各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严格按照抽样程序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公正性。
建立样品管理系统,实现样品的追溯与管理。
2. 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完成各类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检测工作,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
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食品的化学安全性。
3. 微生物污染检测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致病菌等。
通过严格的检测流程,确保食品的微生物安全。
4. 食品标签及广告宣传审核对食品标签及广告宣传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5.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检测能力。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经验总结与问题分析1. 经验总结(1)加强沟通协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至关重要,确保信息的畅通与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2)强化培训: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完善制度:完善检验管理制度,确保检验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2. 问题分析(1)人员不足:食品检验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导致部分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2)设备短缺:部分检测设备老化,需及时更新换代,提高检测效率。
(3)沟通不畅:部门之间的沟通仍有待加强,需进一步优化信息沟通机制。
四、改进措施与实施计划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团队整体实力。
2. 更新检测设备:积极申请资金,更新换代老化设备,提高检测效率与准确性。
食品检验理化工作总结报告

食品检验理化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食品检验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食品安全的守护者,我们食品检验理化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食品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和分析,现总结如下:首先,我们对食品的外观、气味、颜色、纹理等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以确保食品的外观符合标准,没有异常情况。
同时,我们还对食品的pH值、含水量、灰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以确保食品的理化性质符合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我们对食品中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等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通过严格的实验操作和精密的仪器设备,我们确保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符合卫生标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添加剂使用符合规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最后,我们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以确保食品的营养价值符合标准,对人体健康有益。
我们还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毒素等进行了检测,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工作,我们成功保障了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但是,也要意识到食品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对食品安全法规的学习和理解,提高食品检验理化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让食品安全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食品理化检验(全)

第一章绪论食品理化检验概念:是卫生检验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以分析化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食品营养成分与食品安全有关成分的理化检验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第二章食品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1 食品样本的采集原则及方法。
①所采集样品对总体有充分的代表性;②采样过程中应设法保持食品原有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和污染。
注意:首先样本容量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此外,采样时应尽量使处于不同方位、不同层次的个体样品都有均等的被采集的机会。
2 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
①稳定待测成分②防止污染③防止腐败变质④稳定水分即净、密、冷、快。
3 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份;③使被测组份浓缩,以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主要内容:①除去非食用部分②除去机械杂质③均匀化处理**4 湿法消化中常用的氧化性强酸有哪几种?这几种强酸各自有何特点?①高氯酸:冷的高氯酸无氧化性,加热后是强的氧化剂。
氧化性比硝酸和硫酸强,对还原性较强的有机物如酒精、甘油、脂肪、糖类和次磷酸及其盐因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几乎可以分解所有有机物,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②硝酸:沸点较低,易挥发,氧化能力不持久,常与其他酸配合使用。
③硫酸:沸点高(338℃),热的浓硫酸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脱水作用,并使其碳化,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5 何谓湿消化法和干灰化法?有何特点?(无机化处理的主要方法)湿消化法:指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的强酸,然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反应,破坏食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优点: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加热温度较干灰化法低,可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试剂用量大,有时空白值比较高,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干灰化法:食品样品放在坩埚中,先在电炉上加热使样品脱水、炭化,再置于500-600℃的高温炉中灼烧灰化。
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

物质方法原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预处理后,对有干扰的样品,加入适量的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溶液,283.3nm波长测定。
最低5ug/kg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预处理后,溶液导入空气-乙炔火焰中,原子吸收。
最低0.1ug/kg双硫腙比色法预处理后,在pH8.5-9.0,铅离子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三氯甲烷萃取,比色定量。
最低0.25ug/kg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预处理后,对有干扰的样品,加入基体改进剂磷酸铵溶液,经过原子化,228.8nm波长测定。
最低0.1ug/kg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碘化钾-4-甲基戊酮-2法消解后,H+,镉离子与碘离子形成络合物,经4-甲基戊酮-2萃取分离。
有机相导入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化,228.8nm波长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双硫腙-乙酸丁酯法消解后,p H5-6.4,镉离子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经乙酸丁酯萃取,有机相导入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化,228.8nm波长测定。
最低5ug/kg 3,6-溴苯并噻唑偶氮萘酚分光光度法消化后,OH-,镉离子与6-溴苯并噻唑偶氮萘酚形成红色络合物,三氯甲烷萃取后,585nm 波长测吸光度。
最低50ug/kg 原子荧光法消化后,镉离子与硼氢化钾反应,生成挥发性镉化物,氩气送入原子荧光中。
铅镉原子荧光法经高压消解或微波消解后,汞离子被还原成汞原子。
最低0.03ug/L,标曲最佳线性范围0~60ug/L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经高压消解或微波消解后,汞离子被还原成汞原子,测汞仪测定原子吸收强度。
最低:压力消解法:0.4ug/kg,其他10ug/kg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消化后,汞离子在酸性溶液(pH1~2)与双硫腙生成橙红络合物,三氯甲烷萃取,测定波长510nm 。
最低25ug/kg GC(酸提取疏基棉法)试样中的甲基汞,用氯化钠研磨后加入含Cu 2+的盐酸(1:11),Cu 2+与组织中结合的CH 3Hg交换,萃取后,经离心过滤,将上清液调至一定酸度,用疏基棉吸附,再用盐酸(1:5)洗脱,最后以苯萃取甲基汞,ECD-GC测定冷原子吸收法(酸提取疏基棉法)同上,用测汞仪测定铝-铬天青S比色法硝酸-高氯酸消解后,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中,三价铝与铝-铬天青S及CTMAB反应生成蓝绿色络合物,于640nm波长测定吸光度铝总汞甲基汞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苯芴酮比色法消解后,弱酸性溶液中,四价锡离子与苯芴酮生成微溶性橙红色络合物,在保护性胶体存在下,比色定量最低2mg/kg原子荧光光谱法消解后,锡被氧化成四价锡,用硼氢化钾或钠还原成硒化氢,原子荧光计中,生成锡原子,产生原子荧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理化检验加粗下划线的为老师上课要求掌握的,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1.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食品的感官检查、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查、保健食品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验、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检验、化学性食品中毒的快速鉴定、转基因食品的检验。
2.食品理化检验常用的方法:感官检查(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物理检测比重:现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的纯水质量的比值。
我国规定标准温度是20℃。
1)比重瓶法: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0 ℃2)比重计法①酒精比重计:测定酒中酒精的含量(V/V);②乳稠度计:测定牛乳的比重③锤度计:测定蔗糖的浓度(注:比重计法测定结果不如比重瓶法准确)3.薄层色普法;将适当细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把试样点在薄板上,然后用溶剂展开4. 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一)分析方法的建立1、检测条件的优化2、校准曲线的绘制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4、干扰试验5、实际样品的测定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制程序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4.5.6.7为ppt上补充内容)4.极性大的被分离物,要选吸附能力小的吸附剂,但展开剂的极性应选大的。
5.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6.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7.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tR′= tR-tM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8. 食品样品的采样原则:1)样品对总体应该有充分的代表性。
2)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食品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或污染。
9、食品样品的采集方法(具有相同属性的食品样品的采集):袋装样品按 (袋数 /2 )^ 1/2进行抽样,采用四分法缩分四分法1)固体颗粒或粉体混匀后采用三层(上、中、下)五点(周围四点和中心)法采样2)液体或半流体混匀后采样3)组成不均匀固体食品采样采样量:1.5Kg, 供检验、复查、备查用10.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分11.食品样品的保存应做到净、密、冷、快。
12.食品样品的前处理:一、食品样品的常规处理:除去非食用部分、除去机械杂质、均匀化处理二、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一)湿法消化法(wet digeation) :1)原理: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入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硫酸汞、二氧化硒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
2)注意事项:消化试剂应纯净,器皿及用具应不含待分析成分;加玻璃珠防止暴沸,注意不要产生大量泡沫;补加酸或其他氧化剂时,应待消化液冷却后再沿内壁缓缓加入3)优点→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较干灰化法底,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操作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试剂用量较大,有时空白值较高。
在消化初期,消化液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的泡沫,可能溢出消化瓶,消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碳化,这些都易造成待测物的损失,所以需要细心操作。
(二)干灰化法(dry ashing)1)原理:将样品放在坩埚中,在高温下灼烧使食品样品脱水,焦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剩下无机物供分析测试用。
2)优点: 优点→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少,有机物破坏彻底,空白值低,能同时处理多个样品,适合批量样品的前处理,可加大称样量,能提高检出率。
灰化过程不需要移植看守,省时省事。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多种痕量元素的分析。
缺点→时间长,温度高,容易造成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高温烧灼时,待测组分难于溶出,只是致使回收率降低。
氧化性:高氯酸>硝酸>硫酸稳定性:硫酸>高氯酸>硝酸三、干扰成分的去除:溶剂提取法、挥发法和蒸馏法、色谱分离法、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透析法。
第三章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13.食品中水分存在形式:包括结合水和游离水;1)结合水:与食品中其他成分结合在一起形成食品胶体状态的水;2)游离水: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外各种毛细管和腔体中,包括吸附于食品表面的吸附水和湿存水。
14.测定水分的方法:1)直接干燥法适用于高温下不易分解的食品,不适合含较多挥发性物质的食品2)减压干燥法适用于胶胨状样品,高温易分解的样品及水分较多挥发较慢的样品3)蒸馏法:适用于含水较多又含有较多挥发性成分的样品(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集水管的最小刻度为0.lml 、冷凝的水分有时呈小珠状粘附在冷凝器上、甲苯(或二甲苯)能溶解少量水分4)卡尔-费休法适用于微量水分的测定15. 多数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即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
用凯氏定氮法测得的蛋白质为粗蛋白。
16.凯氏定氮法1)原理:食品样品与硫酸(氧化剂)、硫酸钠(提高溶液沸点)、硫酸铜(催化剂)混合加热,破坏有机物质,使其中的碳和氢分别变成二氧化碳和水逸出;使蛋白质脱氨并生成硫酸铵,同时作空白试验。
(NH4)SO4十2NaOH→2NH3↑十NaSO4十2H2ONH3十H3BO4 →NH3·H3BO3(或NH4H2BO3)2)步骤:消化、蒸馏、滴定。
消化时不能采用硝酸、高氯酸的原因:不用HclO4主要是因为其氧化性过高,会将NH4+氧化成N x O y(会逸出)不用HNO3主要是因为其含有“N”氨的蒸馏与吸收原理:消化所得的消化液内含蛋白质分解形成的硫酸铵,在氢氧化钠作用下,经水蒸气蒸溜释放出氨,以硼酸溶液吸收.3)计算 p242氨的蒸馏与吸收注意事项:1、蒸馏瓶内加入数滴硫酸使蒸馏水呈酸性,防止水中微量氨挥发影响结果,并加数滴甲基红指示剂,指示酸性。
2、蒸馏时应将冷凝管末端先浸入硼酸吸收液液面以下,蒸馏结束时应首先使吸收液离开冷凝管口以免发生倒吸。
3、冷却的馏出液为中性说明蒸馏完全氨的滴定原理用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被硼酸吸收的氨,计算出总氨量,并换算成蛋白质的含量。
NH3·H3B03+HCl → NH4Cl+H3B03指示剂:溴甲酚绿甲基红醇溶液的混合液绿色→灰色→酒红色17.粗脂肪(crude fat):用有机溶剂将食品中的游离脂肪和脂溶性成分提取出来的混合物成为粗脂肪18.总脂肪(total fat):用酸或碱处理使食品中的结合脂肪水解出游离脂肪,再用有机溶剂萃取所测得的脂肪含量19.脂肪的测定方法:1)索氏提取法:①原理:在索氏提取器中加热蒸发有机溶剂,冷却的有机溶剂反复回流到提取筒中浸提样品中的脂肪,用增重法或减重法计算脂肪含量。
②操作:装样、加入有机溶剂、提取、干燥、称量。
③增重法和减重法比较:增重法减重法对仪器清洁度要求高不高对样品脂肪含量要求高高、中、低可同时测定的样品数 1份多份测定精密度不高高④注意事项:1.对样品的要求:样品需先粉碎和干燥,因为水分的存在使有机溶剂不能进入食品内部2.对有机溶剂的要求:所用的有机溶剂应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3.对仪器的要求:密封性好。
接口处不得涂有凡士林4.终点的确定:恒重法、油迹法、查文献、色素法确定终点。
2)酸水解法食品样品经加酸加热,使其中的结合脂肪水解成游离脂肪和蛋白质等成分,加乙醇沉淀蛋白质,然后用乙醚-石油醚混合液进行萃取,蒸干溶剂后称重,便可测得食品中脂肪的含量水解后加入乙醇,可以使蛋白质沉淀。
但由于乙醇既可溶于水也可以溶于乙醚,使水层与醚层间界面不清,影响分层,故须加入石油醚,以降低乙醚的极性,促使乙醇进入水层,这样才有利于分层。
3)碱水解法碱水解法适用于乳、乳制品以及含有乳类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与酸水解法类似,用氨水代替盐酸。
20.还原糖:麦芽糖、乳糖、果糖、葡萄糖;非还原糖:蔗糖、多糖21.还原糖的测定:1)高锰酸钾滴定法:原理:食品中的还原糖,能使斐林试剂中的二价铜还原成氧化亚铜;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硫酸铁,则氧化亚铜使硫酸铁定量还原成硫酸亚铁,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硫酸亚铁。
根据高锰酸钾的消耗量可计算氧化亚铜的量,查糖量表,可以求得还原糖的含量。
干扰成分的除去脂肪、蛋白质:干扰终点颜色的观察;本身具有还原性,易被KMnO4氧化,使测定值偏高。
纤维素、其他固形物:干扰终点颜色的观察酒精、二氧化碳:在酸性条件下易使双糖发生水解。
❖除脂肪:加水浸取前用乙醚或石油醚提取❖除蛋白质:碱性条件下,加入重金属盐沉淀剂,如硫酸铜、乙酸铅、乙酸锌使蛋白质沉淀,过滤。
❖除酒精和二氧化碳:先调节样品溶液至中性,再加热振摇,使其挥散。
2)直接滴定法(菲林试剂滴定法):①原理在加热条件下,以亚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样品溶液滴定一定量斐林试剂,样品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得氧化亚铜沉淀,待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得还原糖将亚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②说明:ⅰ)斐林试剂中加入少量亚铁氰化钾,防止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
Cu20 + K4Fe(CN)6 + H20→ K2Cu2Fe(CN)6+2KOHⅱ)滴定时要求操作条件完全一致。
ⅲ)处理食品样品时不能用硫酸铜来沉淀蛋白质。
22.蔗糖的测定:1)原理:食品样品经乙醚洗除脂肪后,利用蔗糖的水溶性,用水进行浸取,继而除去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固形物,得澄清的样品溶液,用盐酸进行水解时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经调整pH后,按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测定。
2)计算 C12H22O1l + H20 → C6H1206 + C6H1206蔗糖葡萄糖果糖342 180 180蔗糖含量=还原糖含量×342/360=还原糖含量×0.9523.淀粉的测定:1)原理:利用淀粉不溶于水,可以用水除去所有水溶性的单糖和双糖,使淀粉与其他糖类物质分开.将淀粉进行水解,得到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葡萄糖.来用测定还原糖的方法,来测定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
2)结果计算:(C6H1005)n + n H2O → n C6H12O6162×n n×180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162/180=还原糖含量×0.9024.总糖的测定总糖含量:是指食品中所含的各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糖类物质的总和。
测定方法:分别测定法减差法25.维生素根据其溶解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26.脂溶性维生素A的理化性质:(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乙醇、丙酮、三氯甲烷、乙醚、苯等有机溶剂;(2)耐酸碱性:维生素A对酸不稳定,对碱稳定;(3)耐热性耐氧化性:维生素A耐热性好,能经受煮沸.维生素A易被氧化,光、热促进其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