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标准
有机肥腐熟度评价指标

有机肥腐熟度评价是衡量有机肥料经过堆肥或腐熟过程中是否达到适合施用的程度的指标。
以下是常用的有机肥腐熟度评价指标:
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评价有机肥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腐熟有机肥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40%左右。
2.碳氮比(C/N比):碳氮比是评价有机肥腐熟性的重要指标。
腐熟程度高的有机肥,其C/N比会较低,通常在10:1至20:1之间。
3.有机质含量:腐熟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通常较高,说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较为完全。
4.pH值:腐熟有机肥的pH值应接近中性或偏碱性,适合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
5.氮、磷、钾含量:通过分析有机肥中的氮、磷、钾含量来评价其腐熟程度。
腐熟程度高的有机肥,其养分含量会更加平衡和稳定。
6.味道和气味:腐熟有机肥通常具有稳定的土壤气味,不具有刺激性或难闻的气味。
7.微生物活性:有机肥腐熟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其微生物活性。
腐熟有机肥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活性,表明堆肥过程中生物降解的程度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指标仅作为评价有机肥腐熟度的参考依据,综合评价更为准确。
同时,不同类型的有机肥对应的理想腐熟度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的有机肥类型和使用目的进行适当调整和考虑。
有机肥525标准细则

有机肥525标准细则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由动植物的残体和粪便经过腐烂发酵而成。
有机肥的使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为了规范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制定了有机肥525标准细则。
本文将对有机肥525标准细则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指导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
一、有机肥的原料选择。
有机肥的原料应当选择来源清洁、无重金属污染的动植物残体和粪便。
禁止使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如含有农药、化肥残留的农作物秸秆、稻草等。
二、有机肥的发酵要求。
有机肥的发酵应当在密封、通风、保温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温度应保持在55℃-65℃之间,发酵时间不得少于15天。
发酵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风,以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繁殖。
三、有机肥的理化指标。
有机肥的理化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有机肥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四、有机肥的施用方法。
有机肥可以作为基肥、追肥使用,也可以与化肥配合使用。
在施用有机肥时,应注意与其他肥料的搭配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有机肥施用后应及时覆盖土壤,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气味的扩散。
五、有机肥的质量保证。
有机肥的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料的采购、发酵过程、成品检验等进行严格管理。
对有机肥的质量进行抽检,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六、有机肥的环保要求。
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要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七、有机肥的市场监管。
有机肥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应当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有机肥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有机肥525标准细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生产者和使用者能够遵守有机肥的相关标准,共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机肥料标准

有机肥料标准
有机肥料是指由动植物的粪便、腐殖质、生物质等天然有机物质经过发酵、腐熟而制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的功能。
因此,有机肥料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有机肥料的原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含有重金属、有害微生物或其他对植物生长有害的物质。
原料中的动植物粪便应当来源清洁、无病害的动植物,且在收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符合卫生标准,避免受到外来污染。
其次,有机肥料的发酵腐熟过程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发酵时间、温度、湿度等参数要达到规定要求,确保有机物质充分分解、杀死病原微生物和杂草种子,同时保留养分和有益微生物。
另外,有机肥料的成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酸、速效钾含量等指标要符合要求,同时不得含有有害微生物、重金属等物质,确保对土壤和作物的安全。
在使用过程中,有机肥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含有有害微生物、重金属等对土壤和作物有害的物质,使用剂量应当符合农业部门的推荐标准,避免施肥过量造成土壤污染和作物生长不良。
总之,有机肥料的标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执行有机肥料的生产、使用标准,才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健康的食品。
因此,有机肥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有机肥秸秆发酵技术指标

有机肥秸秆发酵技术指标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有机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而秸秆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其有效利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肥秸秆发酵技术是将秸秆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有机肥秸秆发酵技术的指标要求及相关内容。
一、发酵温度有机肥秸秆发酵的温度是影响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适宜的发酵温度为55℃~65℃。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的活性较高,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同时,高温还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杂草种子,提高有机肥的质量。
二、发酵时间有机肥秸秆发酵的时间也是影响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发酵时间为20~30天。
在这个时间段内,微生物可以充分分解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
过短的发酵时间可能导致有机物质未完全分解,影响有机肥的质量;而过长的发酵时间则会使有机质量的损失增加,降低有机肥的效益。
三、水分含量有机肥秸秆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水分含量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水分含量应控制在50%~60%之间。
水分过高会导致发酵堆体过于湿润,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分解;水分过低则会限制微生物的活性,影响发酵进程。
因此,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是有机肥秸秆发酵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四、氧气供应有机肥秸秆发酵过程属于好氧发酵,因此氧气的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充足的氧气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为了保证氧气的供应,发酵堆体需要进行翻堆或通风处理,以增加堆体内部的氧气含量。
同时,翻堆和通风还可以提高发酵的均匀性,提高有机肥的质量。
五、养分含量有机肥秸秆发酵后的养分含量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有机肥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应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同时,有机肥还应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有机质。
这些养分和物质的含量会直接影响有机肥的效益和使用效果。
有机肥秸秆发酵技术指标包括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水分含量、氧气供应和养分含量等。
有机肥腐熟度标准

有机肥腐熟度标准
有机肥是一种重要的肥料,在农业中应用广泛。
它来源于动物粪便、植物秸秆、厨余垃圾等有机物质的堆肥、发酵过程,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而有机肥的腐熟度也是影响其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机肥的腐熟度,指的是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程度,通常用颜色、气味、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来评价。
以下是有机肥腐熟度标准及其意义:
1.未熟堆肥:颜色为黑褐色,气味刺鼻,酸性较强,有机质含量低。
含有较多的有害细菌、虫卵、杂草种子等,不宜直接用于农田,需进行二次堆成或深度堆肥。
2.半熟堆肥:颜色变浅,呈棕褐色,气味不太刺鼻,酸碱度适中,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
含有较少的有害细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可用于一部分田块的追肥或改良土壤。
3.熟堆肥:颜色为深棕色,气味微香或无味,酸碱度呈中性或微碱性,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在农田中应用效果明显。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熟堆肥,在阳面晒干后,有时仍然会留有虫卵和杂草种子,使用前需筛选。
4.超熟堆肥:颜色变浅,呈浅棕色或浅黄色,气味微弱,酸碱度渐渐变高,有机质含量下降,微生物数量减少。
虽然含有微量元素和
多种有机酸,对作物的直接效果不如熟堆肥,但可用作基肥和改变土壤酸碱度。
通过对有机肥腐熟度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质量和适用范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控制堆肥的水分、通风、温度等因素,同时进行适当的堆移和翻动,促进其腐熟。
在使用前,还需进行检测和筛选,避免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标准

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标准(最全详解)一、有机肥发酵腐熟度的现有评价指标虽然国内外在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面已经作了广泛而且很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但仍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堆肥腐熟度指标。
堆肥腐熟度指标划分为三类: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包括腐殖质) 和生物学指标。
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法分为表观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及植物生长分析法4类,与前者的分类方法也比较相似。
生物有机肥堆肥腐熟度指标详解如下:(1)物理学指标或表观分析指标:指堆肥过程中的一些变化比较直观的性质,如温度、气味和颜色等。
具体有:①温度:堆肥开始后堆体温度是逐渐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过程,而堆体腐熟后堆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或稍高于环境温度,一般不会明显变化,因此温度是堆肥过程中最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②气味:堆肥原料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并在堆肥过程中会产生H2S,NO等难闻的气体,而良好的堆肥过程后这些气味逐渐减弱并在堆肥结束后消失,所以气味也可以作为堆肥腐熟的指标;③颜色:堆肥过程中堆料逐渐发黑,腐熟后的堆肥产品呈黑褐和黑色,颜色也可以作为一判断标准;④吸光度变化:对不同时间的堆肥的水萃取物在波长280 nm,465 nm和665 nm的光学性质研究表明,由于个别有机成分的少量存在,抑制了对短波的吸收,而对665 nm波长的可见光影响较少,由此通过检测堆肥萃取物在波长665 nm下的吸光度变化可反映堆肥腐熟度。
(2)由于物理学指标难于定量化表征堆肥过程中堆料成分的变化,所以通过分析堆肥过程中堆料的化学成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以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方法更常用一些。
这些化学指标有:有机质变化指标、氨氮指标、腐殖化指标、碳氮比和有机酸等。
具体内容包括:①在堆肥过程中,堆料中的不稳定有机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矿物质和稳定化有机质,堆料的有机质含量变化显著,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反映有机质变化的参数(如COD,BOD及VS等)的测量及某些有机质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表征腐熟度;②在堆肥的生化降解过程中含氮的成分发生降解产生氨气,在堆肥后期部分氨气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所以可以用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存在判断腐熟度,并且由于这两个指标的测定较为快速而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③堆肥过程中伴随着腐殖化的过程,研究各腐殖化参数的变化是评价腐熟度的重要方法,由此提出CEC(阳离子交换容量)、腐殖质HS、腐酸HA、富里酸FA 、富里部分FF及非腐殖质成分NHF等参数用以评价堆肥腐熟度;④碳源是微生物利用的能源,氮源是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碳和氮的变化是堆肥的基本特征之一,C/N(固相)是最常用于评价腐熟度的参数。
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标准

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标准(最全详解)一、有机肥发酵腐熟度的现有评价指标虽然国内外在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面已经作了广泛而且很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但仍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堆肥腐熟度指标。
堆肥腐熟度指标划分为三类: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包括腐殖质)和生物学指标。
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法分为表观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及植物生长分析法4类,与前者的分类方法也比较相似。
生物有机肥堆肥腐熟度指标详解如下:(1)物理学指标或表观分析指标:指堆肥过程中的一些变化比较直观的性质,如温度、气味和颜色等。
具体有:①温度:堆肥开始后堆体温度是逐渐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过程,而堆体腐熟后堆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或稍高于环境温度,一般不会明显变化,因此温度是堆肥过程中最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②气味:堆肥原料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并在堆肥过程中会产生H2S,NO等难闻的气体,而良好的堆肥过程后这些气味逐渐减弱并在堆肥结束后消失,所以气味也可以作为堆肥腐熟的指标;③颜色:堆肥过程中堆料逐渐发黑,腐熟后的堆肥产品呈黑褐和黑色,颜色也可以作为一判断标准;④吸光度变化:对不同时间的堆肥的水萃取物在波长280 nm ,465 nm和665 nm 的光学性质研究表明,由于个别有机成分的少量存在,抑制了对短波的吸收,而对665 nm波长的可见光影响较少,由此通过检测堆肥萃取物在波长665 nm下的吸光度变化可反映堆肥腐熟度。
(2)由于物理学指标难于定量化表征堆肥过程中堆料成分的变化,所以通过分析堆肥过程中堆料的化学成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以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方法更常用一些。
这些化学指标有:有机质变化指标、氨氮指标、腐殖化指标、碳氮比和有机酸等。
具体内容包括:①在堆肥过程中,堆料中的不稳定有机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矿物质和稳定化有机质,堆料的有机质含量变化显著,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反映有机质变化的参数(如COD,BOD及VS等)的测量及某些有机质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表征腐熟度;②在堆肥的生化降解过程中含氮的成分发生降解产生氨气,在堆肥后期部分氨气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所以可以用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存在判断腐熟度:并且由于这两个指标的测定较为快速而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③堆肥过程中伴随着腐殖化的过程,研究各腐殖化参数的变化是评价腐熟度的重要方法,由此提出CEC(阳离子交换容量)、腐殖质HS、腐酸HA、富里酸FA、富里部分FF 及非腐殖质成分NHF等参数用以评价堆肥腐熟度;④碳源是微生物利用的能源,氮源是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碳和氮的变化是堆肥的基本特征之一,C/N(固相)是最常用于评价腐熟度的参数。
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标准

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标准(最全详解)一、有机肥发酵腐熟度的现有评价指标虽然国内外在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面已经作了广泛而且很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但仍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堆肥腐熟度指标。
堆肥腐熟度指标划分为三类: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包括腐殖质)和生物学指标。
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法分为表观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及植物生长分析法4类,与前者的分类方法也比较相似。
生物有机肥堆肥腐熟度指标详解如下:(1)物理学指标或表观分析指标:指堆肥过程中的一些变化比较直观的性质,如温度、气味和颜色等。
具体有:①温度:堆肥开始后堆体温度是逐渐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过程,而堆体腐熟后堆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或稍高于环境温度,一般不会明显变化,因此温度是堆肥过程中最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②气味:堆肥原料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并在堆肥过程中会产生H2S,NO等难闻的气体,而良好的堆肥过程后这些气味逐渐减弱并在堆肥结束后消失,所以气味也可以作为堆肥腐熟的指标;③颜色:堆肥过程中堆料逐渐发黑,腐熟后的堆肥产品呈黑褐和黑色,颜色也可以作为一判断标准;④吸光度变化:对不同时间的堆肥的水萃取物在波长280 nm,465 nm和665nm的光学性质研究表明,由于个别有机成分的少量存在,抑制了对短波的吸收,而对665 nm波长的可见光影响较少,由此通过检测堆肥萃取物在波长665 nm下的吸光度变化可反映堆肥腐熟度。
(2)由于物理学指标难于定量化表征堆肥过程中堆料成分的变化,所以通过分析堆肥过程中堆料的化学成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以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方法更常用—些。
这些化学指标有:有机质变化指标、氨氮指标、腐殖化指标、碳氮比和有机酸等。
具体内容包括:①在堆肥过程中,堆料中的不稳定有机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矿物质和稳定化有机质,堆料的有机质含量变化显着,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反映有机质变化的参数(如COD , BOD及VS等)的测量及某些有机质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表征腐熟度;②在堆肥的生化降解过程中含氮的成分发生降解产生氨气,在堆肥后期部分氨气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所以可以用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存在判断腐熟度,并且由于这两个指标的测定较为快速而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③堆肥过程中伴随着腐殖化的过程,研究各腐殖化参数的变化是评价腐熟度的重要方法,由此提出CEC(阳离子交换容量)、腐殖质HS、腐酸HA、富里酸FA、富里部分FF及非腐殖质成分NHF等参数用以评价堆肥腐熟度;④碳源是微生物利用的能源,氮源是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碳和氮的变化是堆肥的基本特征之一,C/N(固相)是最常用于评价腐熟度的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标准(最全详解)
一、有机肥发酵腐熟度的现有评价指标
虽然国内外在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面已经作了广泛而且很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但仍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堆肥腐熟度指标。
堆肥腐熟度指标划分为三类: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包括腐殖质) 和生物学指标。
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法分为表观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及植物生长分析法4类,与前者的分类方法也比较相似。
生物有机肥堆肥腐熟度指标详解如下:
(1)物理学指标或表观分析指标:指堆肥过程中的一些变化比较直观的性质,如温度、气味和颜色等。
具体有:
①温度:堆肥开始后堆体温度是逐渐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过程,而堆体腐熟后堆
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或稍高于环境温度,一般不会明显变化,因此温度是堆肥过程中最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②气味:堆肥原料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并在堆肥过程中会产生H2S,NO等
难闻的气体,而良好的堆肥过程后这些气味逐渐减弱并在堆肥结束后消失,所以气味也可以作为堆肥腐熟的指标;
③颜色:堆肥过程中堆料逐渐发黑,腐熟后的堆肥产品呈黑褐和黑色,颜色也可以作为一判断标准;
④吸光度变化:对不同时间的堆肥的水萃取物在波长280 nm,465 nm和665 nm的光学性质研究表明,由于个别有机成分的少量存在,抑制了对短波的吸收,而对665 nm波长的可见光影响较少,由此通过检测堆肥萃取物在波长665 nm下的吸光度变化可反映堆肥腐熟度。
(2)由于物理学指标难于定量化表征堆肥过程中堆料成分的变化,所以通过分析堆肥过程中堆料的化学成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以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方法更常用一些。
这些化学指标有:有机质变化指标、氨氮指标、腐殖化指标、碳氮比和有机酸等。
具体内容包括:
①在堆肥过程中,堆料中的不稳定有机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矿物质和稳定化有机质,堆料的有机质含量变化显着,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反映有机质变
化的参数(如COD,BOD及VS等)的测量及某些有机质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表征腐熟度;
②在堆肥的生化降解过程中含氮的成分发生降解产生氨气,在堆肥后期部分氨
气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所以可以用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存在判断腐熟度,并且由于这两个指标的测定较为快速而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③堆肥过程中伴随着腐殖化的过程,研究各腐殖化参数的变化是评价腐熟度的
重要方法,由此提出CEC(阳离子交换容量)、腐殖质HS、腐酸HA、富里酸FA 、富里部分FF及非腐殖质成分NHF等参数用以评价堆肥腐熟度;
④碳源是微生物利用的能源,氮源是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碳和氮的变化是堆肥
的基本特征之一,C/N(固相)是最常用于评价腐熟度的参数。
而也有研究指出微生物在对堆肥原料的降解中代谢发生在水溶相,因此水溶性有机碳/有机氮的指标可以作为堆肥腐熟度的参数;
⑤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未腐熟的堆肥中,可通过研究有机酸的变化评价堆肥腐熟
度。
(3)堆料中微生物的活性变化及堆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常用于评价堆肥腐熟度。
这些指标主要有呼吸作用、生物活性及种子发芽率实验等。
具体有:
①堆肥是富含腐殖质的稳定产品,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此时腐殖质的生化降
解速率及二氧化碳产生和氧气消耗都较慢,因此可以用二氧化碳的产生和微生物的耗氧速率作为反映腐熟度的指标;
②同时也可以用反映微生物活性变化的参数如酶活性、ATP和微生物的数量、
种类来表征堆肥的稳定和腐熟;
③未腐熟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因此可用堆肥和土壤的混合物
中植物的生长状况来评价堆肥的腐熟度,考虑到堆肥腐熟度的实用意义,这是最终和最具说服力的评价方法。
(4)波谱分析法可以从物质结构的角度认识堆肥过程和腐熟度问题,迄今为止较多使用的是13C-核磁共振法和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可以辨别化合物的特征官能团,核磁共振法可提供有机分子的骨架信息。
二、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指标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这些评价腐熟度指标的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有碳氮比指标,耗氧速率的测定,NO3- -N和NH4+-N的测定比较快速而简单,而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堆料产生的CO2气体以确定其产生量的方法经常作为标准的实验室对比试验方法。
但是应用这些评价方法经常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堆肥的腐熟度受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单个指标的评价只能片面地反映某个阻碍因素的作用,不能最直接反映植物的生长特性。
因此,不能用单一的指标评价堆肥的腐熟度。
而堆肥产品最终要作为有机肥应用于作物的生产,种子发芽指数是一个很好的生物指标,综合反映了堆肥产品的植物毒性,所以目前较为认同的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法是将化学指标与生物指标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多个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堆肥的腐熟状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堆肥质量委员会(CCQC)建议必须用两项以上的化学/生物指标来评价堆肥的腐熟度。
评价指标由三部分组成:
①碳氮比;
②A组测试指标中的至少一项;
③B组测试指标中的至少一项。
在进行A组和B组的测试之前,C/N的测试必须要达到小于或等于25。
A组测试指标:主要是表征堆肥中有机物质的降解程度,内容有CO2的释放量、氧气的消耗速率和自热产生量。
B组测试指标:主要是表征堆肥产品可能会对植物产生的毒性的一些化学性质,内容有NH4+-N和NO3--N的比例、氨浓度、挥发性有机酸的浓度及种子发芽或植物生长试验。
三、种子发芽率实验
对于一些有机肥生产厂家而言,判断堆肥腐熟度的指标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即可完成:
⑴感官指标:即温度、气味和颜色等指标,需要定时记录。
⑵生化指标:C/N,有机质,腐植化等指标。
⑶生物学指标:种子发芽率实验
一般种子发芽率在50%以上则表示有机肥基本腐熟。
以小青菜种子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两个培养皿,分别放入一张滤纸,编号1号,2号。
②在1号培养皿中倒入有机肥浸提液30ml,2号培养皿中倒入30ml的清水。
③每个培养皿中撒入20粒种子,21℃下恒温培养2天。
④记录1,2号中发芽种子数分别为a,b。
记录1,2号种子平均根长分别为c,d。
⑤种子发芽率=[(a/20)*c]/[(b/20)*d]*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