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
武术理论

1.武德:即为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
2.翻子拳:是一种发力短促,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
3.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4.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5.竞技武术:是具备一定水平的武术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而及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
6.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方法,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7.健身武术:是以普及为基础,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
8.武术竞技:是检查武术教学效果与训练水平的有效手段。
9.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等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并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0.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
11.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
搏斗运动: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
1.武术的起源与狩猎、战争、武舞、巫术密切相关。
2.基本功、基本技术一般包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肩功、臂功、腰功,以及平衡、跳跃、跌扑、翻滚等内容。
3.武术套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4.武术套路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5.1988年的“武术概念”经过近20年的是使用,人们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6.健身武术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娱乐性,以健身为目的。
7.武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的人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所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8.其他拳术中第一类为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9.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1. 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3. 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2. 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让学生学会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难点: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的运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武术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示范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示范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掌握了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并学会了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
学生在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但在个别动作的掌握上仍需加强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动作规范性和运动能力。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实践中,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的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身心调养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武术理论知识点,包括武术的起源、基本理念、训练方法等。
一、武术的起源和发展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战争,是人类为了自卫和生存而形成的一种格斗技巧。
最早的武术形式主要以实战技能为核心,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融合了哲学、医学、道德伦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同时,各地域在传承和发展武术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使得武术具有了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
二、武术的基本理念1. 技击与无力武术的核心理念是技击,即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技巧来攻击敌人或保护自己。
然而,真正的高手却能在技击的过程中展现出“无力”的境界。
这里的“无力”并非指没有力量,而是指在技击中保持身心的放松和柔软,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变化和困难。
2. 内外结合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即修炼外在的技术和内在的气质。
外在的技术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通过不断练习和磨砺,逐渐掌握技巧和动作的精髓。
而内在的气质则强调修炼内功,包括身体的柔韧性、耐力、意念集中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内外结合的修炼,武术能够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提升,不仅能够在实战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还能够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武术的训练方法1. 基本功训练武术的基本功包括呼吸、站立、姿势、步法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基本功对于后续的技击训练和实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武术学习者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2. 技击训练技击训练是武术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拳法、腿法、器械等方面的技巧练习。
通过与教练或其他学员的对练,能够不断磨砺技术,并且增强自身的实战能力。
技击训练要求学习者具备耐心和毅力,才能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技巧的要领。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一、武术理论基础知识1. 武术的定义是什么?简要解释其内涵和特点。
武术是中国传统功夫的统称,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身体技能系统,包括技击、自卫和健身等方面。
其内涵主要包括武器操练、拳法和套路、散打以及内功修炼等方面。
武术的特点是强调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的集中发挥。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武术流派,并举例说明其特点。
中国古代的武术流派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洪拳等。
以太极拳为例,其特点在于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注重用意念调动身体内的能量,通过舒展的动作来达到健身健体的目的。
形意拳则侧重于以形态、意念和呼吸来控制身体的运动,通过快慢、虚实的变化来迷惑对手,取得制胜的机会。
八卦掌多以旋转、转身和绕行的动作为主,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周身运动的连贯性。
3.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史前时期,大约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武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狩猎和战斗技能上,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技术体系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武术不仅被运用于战争,还成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步形成了各种流派和门派,丰富了武术的内涵与特点。
二、武术理论与实战应用1. 请介绍一下武术实战中的进攻和防守技巧,并给出相应的示例说明。
在武术实战中,进攻和防守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进攻技巧包括直拳、侧踢、摔法等,可以通过精确的拳击动作或腿法来打击对手。
例如,使用直拳可以通过快速的直线进攻将对手击倒。
防守技巧包括躲闪、格挡、借力等,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攻击。
例如,通过躲闪对手的进攻,并利用对手的力量反击。
2. 武术中的内功修炼对实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内功修炼方法。
内功修炼在武术实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内功修炼,武者可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战能力。
常见的内功修炼方法包括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
武术理论

1.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2.长拳短打:后来,人们将遐举遥击、进退急速、大开大合、松长舒展的拳术称为长拳类。
而贴身近战、势险节短、动作幅度小、短促而多变的拳术称为短打类。
3.内家外家: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外家。
到民国期间发展成“主于搏人”“亦足以通利关节”者,称为外家拳;凡注重“以静制动”“得于引导者为多”,概称为内家拳。
后来有把太极、形意、八卦归为内家拳的说法。
4.少林派武当派:少林派拳技有少林拳、罗汉拳、少林五拳等。
将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称为武当派。
内家者盖起于张三丰。
陈王庭太极拳创始人。
6.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五拳)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骀鹰熊)为基本拳法而组成的拳术。
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受力,前三后七。
7.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
徒手: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制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器械: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的对练套路。
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抢,对刺剑等。
徒手与器械: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
10.徒手对练:是以积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形式所表现的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攻防格斗规律和预先编排好的套路所进行的假设性的徒手实战练习。
8.太极拳:陈、扬、吴、孙、武。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
太极拳运用传统中医经络学说,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式的伸缩旋转方法。
要求以腰为轴,内气发源于丹田,通过缠绕运动,达到任督两脉和布与全身,从而达到“以意用气,以气运身”的境地。
技法特点:虚灵顶劲竖项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部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大学武术理论试题及答案

大学武术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近代社会答案:A2. 武术中“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这句话描述的是哪种武术动作?A. 踢腿B. 出拳C. 摔跤D. 跳跃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A. 少林B. 武当C. 峨眉D. 空手道答案:D4. 武术套路中,以下哪个动作不属于基本拳法?A. 冲拳B. 勾拳C. 摆拳D. 扫腿答案:D5. 以下哪种器械不属于中国传统武术器械?A. 长枪B. 双截棍C. 刀D. 剑答案:B6. 武术中的“五禽戏”是由哪位古代医学家所创?A. 华佗B. 扁鹊C. 张仲景D. 孙思邈答案:A7. 武术比赛中,以下哪种行为是被禁止的?A. 表演套路B. 展示力量C. 攻击对手要害D. 展示技巧答案:C8. 以下哪个动作不属于武术的基本功?A. 马步B. 弓步C. 虚步D. 跑步答案:D9. 武术中的“内家拳”和“外家拳”主要区别在于什么?A. 动作的复杂程度B. 练习的目的C. 练习的难度D. 内外功的修炼方式答案:D10. 武术中的“四两拨千斤”是什么意思?A. 用很小的力量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B. 用很大的力量去攻击C. 用技巧去战胜力量D. 用力量去战胜技巧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武术的基本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马步、弓步、虚步、仆步2. 武术的“三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根节、中节、梢节3. 武术中的“五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进步、后退步、左移步、右移步、中定步4. 武术套路中,_______是最基本的拳法之一。
答案:冲拳5. 武术器械中,_______是最常见的长兵器之一。
武术基础理论

第一章 武术概述
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以技击 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为运 动形式,注重内外 兼修的中国传统体 育项目
第一节 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武术的起源和历代发展概况 (一) 武术的起源
(二) 历代武术发展概况 新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 (一)武术在国内的普及与提高 (二)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发展
(一)拳 术
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
拳术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 八卦掌、通背拳、劈挂拳、八极拳、翻 子拳、戳脚、少林拳、地躺拳、象形拳 等。
(二)器 械
器械是指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和软 器械等四种套路运动。 短器械包括刀术、剑术、匕首等; 长器械包括棍术、枪术、大刀等; 双器械包括双刀、双剑、双枪、双鞭等; 软器械包括三节棍、九节鞭、绳镖、流 星锤等。
第一节 武术教学特点
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
第二节 武术教学方法
指导法
讲解、示范、领做与口令、纠正错误
练习法
练习方法、练习形式
评价法
观察与提问、抽查与测验、教学比赛
指导法
讲解
内容
基本技法、动作规格、攻防意义、 关键环节、易犯错误
思考题
武术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讲解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中如何运用完整与分解示范 套路教学的步骤和要求 ……
第六章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武术基本功——是指为更好地掌 握武术技法,发展某项专门素质 的基础功法练习
包括腰功、腿功、臂功、桩功
武术基本动作——是指武术拳术 中最基础、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
主要包括肩、肘、手、髋、膝、 足的基本攻防方法与跳跃、平衡 动作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一、选择题1、武术的本质特性是()A 艺术性B 体育性C 技击性D 表演性答案:C解析: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本质特性是技击性。
2、武术在历史上曾被称为()A 武艺B 国术C 技击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武艺、国术、技击等。
3、以下不属于武术内容的是()A 舞蹈B 套路C 格斗D 功法答案:A解析:武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套路、格斗和功法,舞蹈不属于武术的范畴。
4、武术套路运动主要包括()A 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B 拳术、剑术、刀术、枪术C 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D 以上都是答案:A解析:武术套路运动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等形式。
5、长拳的特点是()A 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B 刚柔相济、节奏分明、连绵不断C 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绵绵不断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长拳的特点表现为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
6、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A 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B 陈式、杨式、李式、武式、孙式C 陈式、杨式、吴式、郝式、孙式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太极拳主要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流派。
7、南拳的特点是()A 动作刚健朴实、上肢动作较多B 动作舒展大方、下肢动作较多C 动作灵活多变、注重身法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南拳的特点是动作刚健朴实,上肢动作较多,步法稳固。
8、刀术的运动特点是()A 勇猛快速、刚劲有力B 轻快敏捷、潇洒飘逸C 灵活多变、气势恢宏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刀术的特点是勇猛快速、刚劲有力,有“刀如猛虎”之说。
9、剑术的运动特点是()A 轻快敏捷、潇洒飘逸B 刚柔相济、吞吐自如C 勇猛快速、气势磅礴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剑术的特点通常表现为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多变。
10、枪术的运动特点是()A 力贯枪尖、走势开展B 枪扎一线、灵活多变C 上下翻飞、变幻莫测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枪术要求力贯枪尖,走势开展,有“枪扎一条线”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古代武术的发展概况春秋战国武术的主要标志:一、武技的社会功能向多样化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武技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和娱乐性;二、搏斗技术向多样化发展;三、技击意识向自觉性、理论性发展。
明清时期的武术的标志:一、武术拳中流派的形成;二、武术内功的形成;三、武术套路的形成;四、内家拳的出现;五、对武德有明确的要求。
2、中国武术的发展:(1)1958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武术协会;(2)1986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3)1987年在体委训练竞赛四司的武术处,合并到国家体委研究院3、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1)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标志着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开始进入竞赛领域;(2)国家体委于1957年确定了武术为正式比赛项目(3)1958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有27个省市单位参加的全国武术运动会。
会后,有中国武术协会组织部分专家,起草了中国第一部以长拳、南拳和太极拳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并于1959年由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公布施行。
(4)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实施武术运动员等级试行标准,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武术运动员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热情(5)1990年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自1997年第8届全运会开始,武术不仅仍然是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而且是全运会的唯一非奥运会项目。
(6)2002年,为了适应武术运动申报奥运会项目的需要,出台了新版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并于2003年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得武术比赛的评判更具客观性。
(7)1989年,散手正式被批准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并在江西宜春举行了第一次武术散手的正式比赛——全国武术散手竞标赛,散手运动静茹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于1990年正式颁布,并开始实行裁判员、运动员等级制度。
(9)1993年的第7届全运会和1998年在泰国举办的第13届亚运会把散手列为正式竞赛项目。
(10)目前,主要的竞技武术比赛:全国武术锦标赛和冠军赛;亚洲武术锦标赛;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综合性赛事中的全运会武术比赛;亚运会武术比赛。
4、武术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发展(1)1997年经原国家体委批准颁布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2)初级为一段、二段、三段;中级包括四段、五段、六段;高级为七段、八段、九段段位制的考评内容包括:武德、技术理论考评(入初级段位没有理论考评)5、武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1)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1届亚洲武术锦标赛。
1988年,亚奥理事会通过决议,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
(2)国际武术联合会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6、武术根据范围可以分为竞技武术、学校武术、民间传统武术、军事武术7、按运动形式分类:(3类)(一)功法运动: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二)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1)单练:a,拳术:拳术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b,器械运动:是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2) 对练:(3)集体演练(三)搏斗运动:散打、推手、短兵、长兵8、武术的特点:(1)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2)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3)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9、武术的作用: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培养道德情操;丰富文化交流;增进交流第二章1、武德是指对习武者行为道德规范要求的总和。
它包括协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包括心性修养、道德作风、精神境界和武术礼仪,贯穿于拜师择徒、教武、习武、用武的全过程2、传统武德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习武者在生活处世、择徒拜师、授艺习武、施武用武等方面的要求3、武术的主要文化特征: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宗族中心,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崇尚权威,追求中和第三章1、武术技法是指武术练习的技术要求与带有规律性的技巧方法。
表现在它以套路运动为主,同时兼有功法和格斗运动形式,其动作均具有攻或防的属性2、武术的套路运动对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要求,充分体现出中国武术内外兼修的特点和形神兼备的演练技巧。
3、防身自卫即防身术,是依照法律规定,为维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其他权益免受侵害而以自卫防身为目的,运用拳打、脚踢、摔打、擒拿等格斗技击方法,制服对方,保护自己的专门技术。
(1)防身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斗智斗力的技术(2)防身术要以最简单的动作、最快的速度和最有利抗击暴徒的效果达到以正压邪、维护自身安全的目的;4、人体的主要结构与薄弱环节防身与健身的运动规律是由人体的解颇结构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一)人体骨骼与主要关节:骨的最基本机能一是运动,二是是支撑,三是机能保护。
关节是骨与骨连接的部位;颈部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二)人体容易受伤的薄弱部位:眼睛、鼻部、耳部、颈部、后脑、胸腹部、裆部、胫部5、防身自卫的技法特点(1)动作简练,实用性强(2)手法多变,攻防兼备(3)抓住战机,快速准确(4)击打要害,一招制胜(5)不畏强暴,斗智斗勇6、防身自卫的注意事项(保护自己)总结防身自卫的基本经验,可以分为时刻警惕、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正当防卫、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有理有节、防卫得当7、长拳:是现代武术运动中的主要拳种之一。
他是谁在吸取了查、华、炮、红、少林等传统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长拳的内容包括基本功、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单练套路、对练套路。
单练套路又分为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自选套路是指练习者根据自我身体素质和技术风格创编的武术套路。
8、长拳的技术要求:(一)姿势:是指静止动作的姿态,长拳的姿势要求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二)方法:是指武术中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的运用方法(三)身法:运动中以躯体为主,结合功放动作的身体变化方法(四)眼法:是指眼神与各种动作协调配合的方法。
眼法一般可分为随视和注视两种(五)精神(六)劲力(七)呼吸(八)节奏“四击”:包括踢、打、摔、拿“八法”:是指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等9、散打:是两个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现代散打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两方面、:(1)对传统技术进行整理归纳、舍弃形态、找出规律,即通过规整中国各拳种门派,从中总结出他们的基本运动形式(2)对世界各国搏击技术进行大胆借鉴,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甚至是具体的实用技法,是散打技法形成现今流行的模式11、散打技术分析(一)进攻技术:是散打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速度快、力量重、力点准、预兆小、方法(二)准确、巧妙的防守,一能保护自己,二能为进攻创造条件(1)闪躲性防守要求:时机恰当、位移准确、整体协调(2)接触性防守要求:防守面要大、动作幅度小、还原转换快(三)防守反击(3种形式):先防守后反击、防守的同时施以反击、以攻代防第四章1、武术图解只是是通过图形和文字说明来传授、学习和记忆武术套路和动作。
中国传统武术在历史上早就有使用画图和识图记忆与学练动作的习惯2、武术的一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方向、动作路线、附加图、往返路线、动作方位、动作名称、术语的应用、要领说明、常用叙述词等方面内容。
P45-p473、识图自学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识图自学方法是自学者学习和熟练武术套路和动作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对武术图书、资料和拳谱中的套路和动作进行识别、理解、模仿和熟练的练习方法。
(一)识图自学方法与步骤:(1)个人自学法:看图和动作名称,看文字说明,深化提高(2)合作自学法:分工,检查学习,互教互学(二)识图自学的注意事项:(1)掌握必备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只是和技能(2)了解武术图解知识,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3)注意眼睛的配合,探求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4)了解所学套路的风格特点4、武术音像教材的特点:(1)直观性和形象性;(2)贮存与再现性;(3)形象反馈性5、武术音像教材的自学方法:(1)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应现有一定的了解;(2)先观看所学内容的完整示范;(3)逐个动作的观看和练习;(4)分段进行对照练习;(5)整套动作的连贯联系;(6)对照录像;(7)确定风格,提高技术。
6、武术动作术语是指描述武术动作的名称、要领、要求、特点的专门性用语。
武术术语包括一般性术语和专门性术语两部分。
P527、武术谚语,是指历代习武者对自身习武经验的总结,也包括对武术各个拳种风格特点的鲜明概括和提炼。
(一)武术谚语的特点: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时间经验,确定的道德标准,温婉的教育性。
8、武术动作组合是由若干个武术完整动作链接在一起的运动表现形式,也是武术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内容。
掌握基本动作组合的创编知识是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9、武术组合动作创编的要求:(1)明确创编的目的的任务;(2)突出动作攻防含义;(3)体现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4)勇于创新。
10、武术组合的内容是由单个的武术动作与合理的手法、步法、身法构成的。
它既是单独的武术攻防技术练习形式,也是武术套路练习中的主要方法。
根据武术项目的不同,武术组合可以分为:拳术组合,使用攻防技术组合,器械组合,对练组合。
11、武术套路编排的步骤与方法:(1)内容设计(2)结构构思(3)风格特点设计(4)路线方向安排(5)全套调整12、武术力量练习的注意事项:(1)力量练习的关键是要有适宜的负荷;(2)武术运动的特征要求力量练习时是不同肌肉群协调发展;(3)力量素质具有专门性的特点,练习力量适应紧密结合武术技术动作进行;(4)力量练习的频率以隔天训练效果较好;(5)通过训练,力量素质增长较快,但停止训练后消退的也快。
因此,应保持力量训练的长期性和系统性;(6)力量练习应特别注意要使肌肉放松,力量练习应与放松性练习、柔韧性练习或其他练习交替进行,以提高肌肉弹性防止肌肉僵化。
13、速度练习的注意事项:(1)速度素质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状况,通常人体越兴奋速度越快。
(2)要紧密结合武术运动速度素质的特征进行练习;(3)应防止“速度障碍”的产生;(4)速度练习应采用极限强度或此极限限度的负荷进行练习,持续时间应以不降低每一次(组)练习的速度为准,通常为15-20秒左右,间歇时应休息充分。
14、耐力练习的注意事项:(1)武术运动的专项耐力是一般耐力为基础,因此要注重一般性耐力的练习;(2)精力性耐力要与动力性耐力,避免肌肉僵化;(3)耐力连理不仅是身体方面的训练,也是意志品质培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