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女孩青春期教育问题案例(3篇)

女孩青春期教育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丽,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女孩,正在上初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丽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不仅生理上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也面临着许多困惑。

在这个关键时期,家长和学校对小丽的青春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案例描述1. 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扰进入青春期后,小丽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胸部开始发育,月经也开始来临。

面对这些生理变化,小丽感到困惑和不安。

她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生理问题,甚至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

在班级里,她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害怕别人嘲笑自己。

2. 心理变化带来的困惑青春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阶段,小丽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她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她常常因为误解和冲突而感到痛苦,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3. 学习压力带来的困惑面对日益加重的学习压力,小丽感到力不从心。

她担心自己的成绩下滑,害怕辜负家长的期望。

在课堂上,她不敢提问,害怕被同学嘲笑。

在课下,她拼命地学习,试图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案例分析1. 家长教育缺失小丽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关注她的生活。

在青春期教育方面,他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他们没有及时了解小丽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也没有为她提供正确的引导。

这导致小丽在面对青春期问题时,感到无助和迷茫。

2.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青春期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青春期教育课程,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生理和心理知识。

另一方面,学校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

3.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青春期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网络、影视作品等渠道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容易误导学生。

此外,同伴压力、家庭矛盾等因素也会对青春期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四、解决方案1. 家长方面(1)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引导。

(2)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她的困惑和需求。

(3)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学校方面(1)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普及生理和心理知识。

德育案例_青春期教育(2篇)

德育案例_青春期教育(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这个时期,他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小明在青春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叛逆、沉迷网络游戏、与父母关系紧张等。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引导。

2.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青春期教育方面缺乏针对性的课程和活动,使得小明在心理和生理变化面前感到迷茫和困惑。

3. 社会环境影响:网络、影视等媒体中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对小明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德育策略1. 家庭教育: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关爱和支持。

2. 学校教育:学校要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邀请专业心理老师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变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社会引导:加强网络、影视等媒体的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4. 开展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具体措施1. 家庭层面:父母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与孩子共同度过青春期。

2. 学校层面: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邀请心理老师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变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社会层面:加强对网络、影视等媒体的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4. 活动层面:组织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以上德育策略,小明和其他青少年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成长。

具体表现在:1. 家庭关系和谐,亲子沟通顺畅。

2. 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

3. 社会环境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得到改善。

4. 青少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身心健康。

第2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

青春期孩子打架教育案例(2篇)

青春期孩子打架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典型的青春期少年,身高一米八,性格豪爽,但脾气暴躁。

他的家庭环境较为优越,父母工作繁忙,对小明的关注相对较少。

在学校,小明成绩中等,但与人交往能力较强,是班级中的活跃分子。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明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与同学之间的冲突。

一天,学校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小明被卷入其中。

事情起因是课间休息时,小明无意间踩到了小华的脚,小华性格内向,但自尊心强,他立刻反击,两人由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肢体冲突。

二、案例分析1. 心理因素: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人际关系产生更多的关注。

小明可能因为内心的焦虑、不安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通过暴力行为来寻求关注或者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2. 家庭教育:小明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

父母工作繁忙,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未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导致小明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从而在遇到问题时选择用暴力来解决。

3. 同伴关系:小明在学校中与人交往能力较强,但也可能因为过于活跃或者不懂得尊重他人,导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

此次打架事件可能正是这种关系的爆发。

4. 学校教育: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而是通过暴力行为来宣泄情绪。

三、教育措施1. 心理辅导: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并引导他通过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2. 家庭教育指导:与小明的父母沟通,指导他们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3. 同伴关系教育:组织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

4. 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暴力行为的危害,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四、教育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小明在心理、家庭、学校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青春期学生教育案例分析(2篇)

青春期学生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背景:小明是一名15岁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在家中拥有一台电脑,经常上网浏览各种信息。

由于缺乏自制力,小明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甚至开始逃课。

学校和家长都对此感到担忧。

案例分析:1. 问题识别小明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成瘾,表现为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和生活。

这种成瘾行为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同时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 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宽松,父母忙于工作,对他的上网行为缺乏监管。

这导致小明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沉迷于网络游戏。

3. 学校因素学校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

同时,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4. 社会因素网络游戏的诱惑力巨大,小明在网络上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让他更加沉迷于网络游戏。

5. 心理因素青春期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小明在沉迷网络游戏的过程中,寻求心理上的满足和归属感。

解决方案:1. 家庭教育家长要加强对小明的监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家长要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2. 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教育,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识。

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社会干预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网络游戏产业的监管,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

同时,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4. 心理辅导为小明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帮助他建立自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的网络成瘾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逐渐减少了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学习态度也变得端正。

在家庭、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重新回归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总结:针对青春期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教育、监管和干预,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健康成长。

小学青春期教育案例分析(2篇)

小学青春期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青春期问题逐渐凸显。

在我国,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小学青春期教育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青春期教育。

二、案例介绍某小学六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0人。

近期,班主任发现班级中部分学生出现了一些青春期问题,如:情绪波动大、与同学关系紧张、自慰行为等。

班主任意识到,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于是,她决定对班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三、案例分析1. 问题分析(1)情绪波动大: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情绪变得波动较大,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

这主要与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2)与同学关系紧张:青春期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矛盾,导致与同学关系紧张。

(3)自慰行为:青春期学生由于生理发育,对性知识产生好奇心,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自慰行为。

2. 教育措施(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心理专家为班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变化。

(2)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青春期常见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理解和包容。

(3)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4)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游戏、心理剧等,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5)个别辅导:针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3. 效果评估通过一段时间的青春期教育,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为效果评估:(1)情绪波动大:学生学会了正确处理情绪,情绪波动明显减少。

(2)与同学关系紧张:学生学会了理解和包容,班级人际关系和谐。

(3)自慰行为:学生了解到自慰行为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四、结论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青春期女生心理教育案例(2篇)

青春期女生心理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小丽,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青春期女生,正值花季年龄。

然而,近期她表现出了一些心理困扰,主要体现在情绪波动大、与同学关系紧张、对学习失去兴趣等方面。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关心她的成长,希望通过心理教育帮助她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二、案例分析1. 情绪波动大小丽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她们会面临来自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压力。

小丽由于性格开朗,善于表达,所以在与同学交往中,容易受到他人的情绪影响,导致自己的情绪波动较大。

例如,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她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2. 与同学关系紧张小丽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由于性格原因,有时会显得过于直率,导致同学误解她的意图。

此外,青春期女生在交往中容易产生嫉妒、攀比等心理,小丽也不例外。

这使得她在与同学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导致关系紧张。

3. 对学习失去兴趣青春期女生在学业上面临较大的压力,加之心理困扰,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

小丽在近期表现出对学习的不积极态度,如拖延、敷衍等。

这可能与她在心理上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有关。

三、心理教育方案1. 情绪管理教育针对小丽情绪波动大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引导她认识到情绪波动是青春期常见的现象,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

(2)教授她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合理宣泄等。

(3)鼓励她与同学、家长、老师沟通,寻求心理支持。

2. 人际关系教育针对小丽与同学关系紧张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教导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2)引导她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过于直率。

(3)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 学习兴趣培养针对小丽对学习失去兴趣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了解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鼓励她参加兴趣小组,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3)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丽的学习状况。

四、实施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小丽的情绪波动得到了有效控制,与同学关系也趋于和谐。

青春期小孩心理教育案例(3篇)

青春期小孩心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5岁,是一名初二学生。

近期,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下课时间喜欢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情绪波动较大,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家长和老师发现小明的情况后,非常担心他的心理健康,于是寻求心理辅导。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家庭条件一般,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工作繁忙,平时很少关心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父母忙于工作,缺乏与小明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小明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支持。

这种家庭环境对小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2. 学校因素小明所在班级学习氛围较为紧张,同学之间竞争激烈。

小明学习成绩一般,面对同学们的优秀表现,他感到自卑和焦虑。

此外,老师对小明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他的心理问题。

3. 个体因素小明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渴望独立,但同时又害怕失去父母的关爱。

这种心理矛盾导致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三、心理辅导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师首先与小明建立信任关系,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尊重和关爱。

通过倾听、理解和接纳,让小明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困惑和烦恼。

2. 探索问题根源心理辅导师通过与小明的交谈,了解到他在家庭、学校、个体方面的心理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心理辅导师引导小明进行自我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

3.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师向小明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学会调节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同时,引导小明认识到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危害,学会积极应对。

4. 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师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小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

同时,引导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

5. 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师向小明的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建议他们多关心、陪伴小明,改善家庭氛围。

同时,鼓励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庭心理教育水平。

四、辅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表现良好。

青春期教育案例初一(3篇)

青春期教育案例初一(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速度加快,青春期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青春期问题较为突出的阶段。

本文将通过一个初一学生的案例,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青春期教育。

二、案例描述小明(化名),男,14岁,初一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成绩优秀,但近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成绩也有所下滑。

家长和老师发现,小明在课间休息时,总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神情恍惚。

经过了解,小明近期出现了一些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他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三、案例分析1. 生理变化:青春期是一个生理发育迅速的时期,小明正处于这一阶段。

生理上的变化,如性激素的分泌、身体形态的变化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小明在生理上的变化可能导致了他在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

2. 心理变化:青春期是青少年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小明在心理上可能正在经历自我认同的探索和确认。

这种探索和确认的过程可能会使他在课堂上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3. 社交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开始关注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和评价。

他可能担心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害怕被嘲笑或排斥,从而产生了社交焦虑。

四、教育策略1. 开展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学生普及青春期生理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理变化,消除对生理变化的恐惧和焦虑。

2. 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室,邀请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心理教师可以为他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应对青春期的心理压力。

3. 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青春期教育知识,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网络成瘾与教育
措施: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评估学生网络的
使用情况。 2、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不断丰富和
调整学校网站的内容和形式。 3、缓解学生的压力并调整其认知,开展丰富
多彩的课外活动。 4、对于网络成瘾学生则应该转介到医院和专
业机构进行治疗。一般有药物治疗、认知行为 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
网络成瘾
三、网络成瘾与教育
案例:2011年3月20日,CCTV综合频道《今日说法》节目内容为 “被推下楼的母爱”,讲述了一个15岁的少年崔元(化名)因不满 母亲阻挠其玩网络游戏,一怒之下把母亲勒死并将尸体推下楼的 案件。
2005年,河北15岁网瘾少年为了上网,先是偷家里的东西,
后来发展到偷邻家的东西,到了最后,竟然对亲生母亲绳刀相
2、情境逆反
6、归因逆反
3、信度逆反
7、失衡逆反
4、禁果逆反
四、逆反心理与教育
措施: 1、慎用禁令 2、教师的榜样示范 3、批评要维护学生自尊 4、平等地与学生沟通 5、客观评价学生 6、宽容对待学生
亲 子 冲 突
五、亲子冲突与教育
案例:2000年1月17日,一名17岁中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习重负杀 死生母。
两人年仅13岁的儿子小涛承认自己在家里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后,
继续到网吧上网。
三、网络成瘾与教育
刘文成、刘畅(2007)将网络成瘾分为 以下六种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 2、网络交友成瘾 3、网络色情成瘾 4、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5、网络黑客成瘾 6、其他网络强迫行为(如发表文章、购
物、拍卖等活动)
一、盲目追星与教育
青少年追星特点:
1、感性的成分多,理性 的成分少。
一方面,偶像不固定。 另一方面,一些崇拜者 对偶像达到了狂热的 “痴迷”程度。
2、认同式依恋多,浪漫 式依恋少。
认同式依恋,即希望成 为像偶像那样的人物; 浪漫式依恋,即希望成 为偶像的恋人。
青少年追星大致可以分 为三类:
随著20世纪末年的末世思潮,援交的风气亦由日本吹到韩国、台 湾及香港。在香港,这班援交少女还有一个外号,叫做“老泥 妹”,因为她们平时不爱返家,就只靠与其他人进行性交易之后 才有机会洗澡,所以“成身老泥”(满身都是汗垢);而另一方面, 有部份中年男子对学生妹有特殊爱好,因为他们觉得与这些少女 相处,可以找回当年学生时代的快乐回忆。到现在中国大陆经济 发展起飞、社会日渐富裕,援交的风气亦因为女学生对时尚和享 受的追求而悄然引入。
向……
2007年,韩国一名初中生因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而涉嫌打
死自己的亲奶奶并意图分尸被警方逮捕。
2008年,因沉迷网络,3个月就将父母给他做生意的5万元全
用来购买了网络游戏“传奇”的装备。感到无颜面对父母,小青
年胡安戈竟荒唐地选择毒杀父母。
2009年,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一对中年夫妇被人发现死在家中,
案例三:2011年10月,上海4天3个学生坠亡。 2011年2月14日,广东和平县和平中学高一女 生坠楼身亡,警方初步认定为跳楼自杀事件。
八、自杀问题与教育
原因: 1、青少年自身心理的脆弱。 2、在同伴中受欺辱。 3、家庭关系不协调。 4、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与超负荷的学习
压力。 5、社会环境的变迁与媒体的误导。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 儿电视。吴凤仙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说: “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 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 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五、亲子冲突与教育
措施: 1、了解青少年亲子冲突状况。 2、注重沟通技巧和沟通方式。 3、聆听和理解孩子的心声。 4、树立学生榜样 5、发挥同伴关系的作用。
珍妮朱 诺
二、早恋问题与教育
事件二:2007年12月18日,《江南都市报》 刊载了一条消息,令人触目惊心。南昌站南路 一名年仅10岁的小学女生从7楼跳楼自杀,急 送医院后宣告不治。记者从现场群众口中了解 到,女孩跳下后被空中障碍物挡了一下,落地 后神志还清醒,当有人问女孩为何坠楼,她轻 声说是因为与男生的感情问题而不想活了。警 方从女孩遗留的日记中,证实了现场群众的话 属实,这名小学五年级女生,陷入早恋的泥沼 不能自拔,在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选择了轻 生。
青春期教育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幼年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是机体 的形态和功能、心理和行为、社会人格等方面 全面发育和发展的过程,是指从第二性征开始 出现到性成熟及体格发育完全的一段时期。
“人生的第二次诞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 中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质 品质、行为、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阶段。
在2005年亚洲巡演的最后一站广州 天河体育馆中,周杰伦宣布两年之内不 会再举办演唱会,年仅17岁、身患偏瘫 的歌迷周枫倍感绝望,竟在演唱会过程 中一口气吞下30颗安眠药企图自杀,之 后经医院及时治疗才保住了性命。
一、盲目追星与教育
事件二:2007年3月25日夜,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杨丽娟 事件”。兰州疯狂追星女杨丽娟因为不满足与只与偶像刘 德华留影纪念,致使其年近七旬的老父杨勤冀跳海自杀。
八、自杀问题与教育
措施: 1、建立和加强有自杀意念青少年的预警
机制。 2、加强对自杀未遂青少年的特殊教育。 3、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应付挫折能力。 4、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减少社会应激事
件。 5、媒体低调报道。
援交
援助交际,简称援交,是一个源自日本的名词,最初指少女为获 得金钱而答应与男士约会,但不一定伴有性行为。日本少女(特别 是尚未走向社会的女子高中生)接受日本成年男子的“援助”—— 日元、服装、饰品、食品等物质享受;成年男子接受日本少女的 “援助”——女性的奉献,这就是“援助交际”。
援交
援交
案例一:2011年11月上海市闸北区检察院对闸北警方破获的这起 未成年女性参与卖淫和介绍卖淫的特大案件提起公诉。该案涉案 人员多达20人,其中多数为在校中学生,2人为未满14周岁的幼 女,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分校、普通高中等9所学校。“不少涉 案女生为零花钱主动卖淫、介绍卖淫,嫖客形成了固定‘圈子’, 形似日本社会的所谓‘援助交际’”。“一些少女深受日本、台 湾等地腐朽文化影响,其行为呈现出所谓‘援助交际’的雏形, 即在校少女为获得金钱而与男性约会,从事色情活动。”案件承 办人、闸北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韩孔林介绍说,参 与卖淫的这些女孩既有中专、职校、技校等“三校生”,也有普 通高中的学生,她们对于钱色交易没有羞耻感。其中一些女孩家 境并不差,出卖青春只是因为爱慕虚荣,喜欢购物、享乐,而手 头缺少零花钱。
由于青春期开始 出现月经。
的年龄个体差异 很大,所以世界
青春后期:17~19岁, 生理上的变化逐渐缓慢
卫生组织(WTO) 下来,性器官和第二性
将青春期的年龄
征发育成熟。
界定为10 描
盲 目 追 星
一、盲目追星与教育
事件一:为周杰伦2年内不开个唱而绝望, 服药自杀。
自杀 问题
八、自杀问题与教育
案例一:哈市某学校五年级学生李 爽(化名)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几 乎没有朋友。其父母是经商的,平 时很忙对他关心得很少,李爽感觉 一直很寂寞。放暑假时,父母答应 带他去旅游,却因临时有应酬而取 消了。李爽对此非常生气与伤心, 认为父母都不关心他,活着也没有 意思,就准备跳楼报复父母。幸亏 邻居及时发现,并报了警,消防队 员将他解救了下来。
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
的工人家庭。母亲吴凤仙是金华县食品公司职工。由于徐父长期
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
成长的。母亲吴凤仙工资不高,就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
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初中升高
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她要儿子每次期中、期末考试
和历史人物的宣传力度。 3、发掘偶像身上的榜样精神。 4、引导学生将“追星”转换为自己学习
的动力。 5、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运动。
早恋问题
二、早恋问题与教育
事件一:2007年夏天,江西 某县一名15岁的女生莫名其 妙地“发胖”,其母拉着女 儿到医院做检查,结果让所 有的人都大惊失色,这名女 生尽然已怀孕5个月!经追问, 胎儿的父亲是一名16岁高中 男生。虽然女生在医院做了 堕胎手术,但这事给两名花 季少年的身心带来了无法弥 补的伤害,男孩在家人的安 排下远去广东上学,女孩则 再也没有脸面重返学校,小 小年纪就远走他乡打工去了。
都排在班级前10名。
1999年11月底,吴凤仙参加家长会议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
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十八名。回家后,吴凤仙很生气,狠狠
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吴凤仙就说:“以后你再去
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
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
原因: 1、青少年的迷失与无知。 2、同伴的不良影响。 3、家庭生活环境不良。 4、学校氛围较差。 5、社会上缺乏有效的监管。
七、吸烟、饮酒问题与教育
措施: 1、提高青少年对吸烟、饮酒危害性的认
识。 2、增强青少年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3、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正确的戒烟、
戒酒方法。
逃学问题
六、逃学问题与教育
事件
六、逃学问题与教育
原因: 1、学业不良。 2、家庭气氛不良。 3、学校教育忽视学生的需求。 4、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六、逃学问题与教育
措施: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青少年的学
习兴趣。 2、丰富青少年的校园文化生活。 3、帮助青少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4、提倡激励教学。 5、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6、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1、中性的追星,青少年 只是喜欢明星的生活格 调、艺术表现方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