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出院患者制度及随访制度

出院患者制度及随访制度

普外科出院患者制度及随访制度
一、患者出院制度
1、接到患者出院医嘱后,及时通知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

核对所有录入医嘱、记账明细无误后,通知住院处结账。

2、准确告知患者和家属办理出院手续的方法,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3、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及主管医师向患者及亲属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

包括:目前的病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服用方法,饮食、活动,复诊时间,居家康复等。

4、主动征求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

5、清点患者床单元用物,嘱患者带齐个人用物,护送患者出院。

6、出院后,床单位按规范进行终末消毒,更换床上用品。

二、出院患者回访制度
1、对所有出院患者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实行定时随访,随访方式包括电话、微信、QQ、上门随访等,科主任、护士长督导、检查。

2、随访人应具备执业资质,做到热情、礼貌、不与病人发生争执。

3、病人出院时由办公护士填写《出院患者随访登记表》。

4、病人出院后至下月10号前由主管医师或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微信等回访,特殊病人上门随访。

5、回访前应了解对方出院时的病情、治疗情况,回访的内容包括目前情况、服药情况、锻炼情况、生活情况及健康指导、政策宣传、定期复查提醒等。

6、回访时对病人的提问应耐心听取,慎重回答,对治疗原则问题不清楚的不得随意敷衍;对不能马上解决或者电话解释不清的问题应采取另行答复、预约专家、门诊复查等方法。

7、对电话回访的情况要记录在案,不能回访的要注明原因:遇到可疑病情、特殊病情要立即向科主任汇报。

8、科室定期对随访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与针对性改进。

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及流程

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及流程

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及流程为了确保患者在出院后能够顺利恢复和管理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医疗机构通常会建立出院患者随访制度。

下面是一个关于出院患者随访的制度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出院患者随访制度1.制定随访标准:医疗机构应制定适用于不同类型患者的随访标准,包括疾病种类、住院时间、治疗方案等等,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随访。

2.指定专门的机构或团队负责随访:医疗机构可以指定专门的机构或团队负责出院患者的随访工作,保证随访工作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3.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用于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及时追踪和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

4.加强患者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病情的了解、用药注意事项、生活调整等方面的知识,以促进患者的主动管理和合理用药。

7.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出院患者随访工作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责任,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

医务人员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机构等其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全方位的随访服务。

二、出院患者随访流程1.患者出院前随访:在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和教育。

包括患者的疾病情况、用药情况、生活调整等方面的考察和指导。

2.出院后第一次随访:出院后的第一次随访通常在患者出院后的第一周内进行,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管理病情。

3.周期性随访: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医护人员会定期进行随访。

可以是每月一次、每季度一次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4.随访内容: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症状变化、体征检查成果、用药情况、生活调整等方面的提问和评估。

同时也要倾听患者的问题和需求,及时解决患者遇到的困难。

5.随访结果评价:根据患者的随访情况,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是良好、一般或者不良等不同的评价结果。

6.随访记录和反馈:医护人员会将随访情况记录下来,并根据需要将随访情况反馈给患者、家属和其他相关人员,以便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

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制度及流程图

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制度及流程图

欢迎阅读
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了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治疗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医院特制定出院病人随访、预约制度。

或帮忙预约专家
第十条随访后对患者再次提出的意见、要求、建议、投诉,及时逐条整理综合,与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并有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

第十一条当患者有无理言行时应尽量容忍,耐心说服,晓知以理,动之以情,不以恶言相待,更不允许与患者发生争执。

欢迎阅读
第十二条科室要建立出院病人的随访信息登记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职业、科室、经管医生、入院日期、入院诊断、联系电话、家庭详细地址等,由病人本次住院期间的经管医师负责填写。

第十三条必须建立随访登记本,随时记录随访情况,对随访中顾客有意见或建议时,必须事实记录。

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管理制度

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管理制度

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管理制度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服务,防止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本制度旨在规范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的管理,促进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管理流程(一)出院指导1、出院前的准备工作患者即将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疾病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计划,明确出院指导的重点和内容,以及随访的时间节点和主要内容。

2、出院指导的内容(1)病情情况和治疗方案:向患者介绍自己的疾病情况以及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2)饮食调理:向患者介绍相应的饮食调理措施,以便控制病情、保持健康。

(3)心理疏导: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理解和应对现实,尽量减轻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负担。

(4)运动锻炼:介绍患者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和频率,促进身体康复。

(5)定期随访:明确出院后随访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应该如何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3、出院指导记录和交流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记录患者出院指导的内容,以方便后期随访和管理工作。

同时,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交流出院指导的内容和意义,吸收意见和建议,促进医患沟通和信任。

(二)随访管理1、随访计划的制定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和出院指导计划,制定合适的随访计划。

该计划需要明确每次随访的时间、内容、方式以及参与人员等信息。

2、随访内容(1)病情评估:了解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治疗效果以及身心状况等。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了解患者是否能够按时按量服药,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等。

(3)饮食调理: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避免不当饮食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4)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合适的运动锻炼,促进身体康复。

患者出院随访与康复指导管理制度

患者出院随访与康复指导管理制度

患者出院随访与病愈引导管理制度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患者出院随访与病愈引导工作,提高医院病愈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有效的病愈引导和跟进服务,促进患者病愈,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二、患者出院随访管理1.出院随访的目标是及时了解患者病愈情形、解答患者病愈期间的问题、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和病愈设备,并供应必需的病愈引导和建议。

2.出院随访的频率应依据患者疾病情况而定,通常为第1周、第4周和第12周,必需时可以依据患者需求加添或减少随访次数。

3.出院随访工作由医院的病愈科负责组织和实施,具体任务包含:预约患者随访时间,建立患者随访档案,订立出院随访计划,布置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随访并记录相关信息。

4.医院将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提前通知患者随访时间,并留下患者和家属的联系方式,以确保顺利进行出院随访工作。

三、患者病愈引导管理1.病愈引导的目标是帮忙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防止复发,并通过引导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病愈护理,促进患者病愈进程。

2.病愈引导工作由医院的病愈科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包含病愈医师、病愈治疗师、病愈护士等,他们应具备丰富的病愈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

3.病愈引导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病愈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日常生活行为的改善、饮食引导、药物管理等,引导工作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疾病和病愈需求进行个性化订立。

4.病愈引导工作应及时记录患者病愈情况、引导内容和效果,并建立病愈档案,以便跟踪患者病愈进展和为日后的随访供应参考。

四、病愈引导的实施与监督1.病愈引导应由医院病愈科依据患者病愈需求订立个性化的病愈方案,并布置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实施,确保病愈引导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2.病愈引导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证书,并定期参加病愈知识的培训与更新,保持专业水平和医学最新研究的了解。

3.病愈引导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耐性解答患者问题,鼓舞患者乐观参加病愈训练,提高治疗效果。

出院患者随访制度

出院患者随访制度

出院患者随访制度为了进一步强化医院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延伸服务职能,强化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病人出院后的医疗管理工作,使患者能得到科学、规范、专业、便捷的出院随访服务,根据《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一、随访范围:凡在我院住院出院后的患者(死亡患者除外)均需进行随访。

二、随访形式:以电话随访为主,接受咨询、短信、上门走访等形式为辅。

三、实行出院患者院科级三级随访制度。

(一)一级回访:延伸诊疗服务(主管医师随访)1、各临床科室均要建立出院病人住院信息登记电子档案,存档率要求达100%。

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职业、主管医师、入出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诊断、联系电话、家庭详细地址等内容,填写人由病人本次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填写。

2、随访前应了解患者出院时的病情、治疗情况。

随访内容包括:询问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情况、进行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生活起居、饮食规律、用药指导、自我保健,听取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提醒病人按时复诊。

3、出院患者随访工作由患者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具体负责,首次随访由治疗组副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需在患者出院一周内进行。

慢性病及特殊病人根据病情需要随时随访。

科室回访覆盖率要求达到100%,回访成功率不低于70%。

4、各病区必须建立出院患者随访登记本,主管医师做好每位患者的随访记录。

并在患者出院一周后,将随访记录表上交科室主任护士长(或科室指定人员)。

5、科主任应对主管医师分管出院患者的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生应进行督促。

(二)二级回访:搭建沟通桥梁(科主任护士长或指定人员抽查随访)1、各科室在患者出院7-20天内,抽取50%的患者进行回访,询问医生是否随访及随访情况,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康复情况、提供健康知识,提醒患者按时复诊,指导病人常规注意事项。

患者出院随访制度

患者出院随访制度

患者出院随访制度患者出院随访制度是指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的一项管理措施。

这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和照顾,确保他们在出院后能够得到足够的康复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或者痊愈后出院。

然而,出院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恢复过程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安排适当的康复计划,并且在出院后进行必要的随访,以确保他们的康复进展顺利。

患者出院随访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随访时间安排:出院后的第一次随访一般在患者出院后的第3到7天进行,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进程,定期进行随访。

一般情况下,随访频率为每个月一次,随着病情稳定,可以逐渐减少到每季度一次。

2. 随访方式:患者出院后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在线聊天等方式进行随访。

一般情况下,电话随访是最常用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不需要患者到医院,也比较方便快捷。

当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进行随访。

3. 随访内容:随访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的病情复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了解康复情况和病情变化。

- 药物使用情况:了解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情况,是否按时服药,是否有不良反应等。

- 康复效果评估: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包括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等。

- 心理状况关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 生活习惯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促进康复和疾病预防。

- 康复计划调整: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果最佳。

4. 随访记录和管理:每次随访都应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评估、药物使用情况、康复效果评估等。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能够更好地指导康复治疗和调整计划。

患者出院随访制度的实施对于医院和患者来说都有很多好处。

对于医院来说,随访制度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医院的声誉。

2024年住院患者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制度和要求及流程

2024年住院患者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制度和要求及流程

2024年住院患者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制度和要求及流程一、引言住院患者出院后的指导和随访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加强对患者的随访服务,我们制定了以下2024年住院患者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制度和要求。

本制度旨在规范住院患者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的流程,并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实际案例,以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康复目标。

二、管理制度和要求1. 出院指导内容(1)医疗知识:包括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指导、饮食要求等。

(2)康复指导:根据病情,制定康复方案,包括体育锻炼、理疗、药物保养等。

(3)心理辅导:提供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病痛及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4)疾病管理:患者在出院后对于疾病管理的指导,包括复诊时间、化验项目、应急处理等。

2. 随访工作内容(1)电话随访:定期向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生活状况和药物使用情况等。

(2)家庭访问: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做好家庭访问工作。

了解患者的康复环境、家庭支持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

(3)在线交流:建立在线问诊平台,患者可以随时向医生咨询问题,医生及时给出建议和指导。

(4)社区合作: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将患者的康复情况与社区医生进行交流和分享,提供完善的康复指导。

3. 学习与培训(1)医生培训: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参加有关康复随访方面的培训课程,了解最新的康复知识和技巧,提高其指导和随访的水平。

(2)患者教育:定期举办康复教育讲座,提高患者对病情和康复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4. 数据管理(1)建立健全的患者信息数据库,每个患者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治疗方案、康复进展等数据。

(2)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

三、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流程1. 出院指导工作流程(1)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出院指导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制度
一、出院管理制度:
1、病人常规出院时经主管医师于出院当日上午10:00前下达临时医嘱,办公室护士按规定注销一切治疗、护理,整理病历,核算住院各项处置治疗项目后将出院证交出院处。

病人接到通知后到出院处结账。

2、若病情不宜出院,病人及家属要求出院者,医务人员应进行劝阻报科主任同意,由病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署“自动出院”并签名,可按“自动出院”处理。

3、应出院而不愿出院或不按时出院者,应做好解释工作,动员病人按时离院。

4、对出院病人护士要做好出院指导,征询病人需求,必要时请病人留下电话或地址,以便定期随访。

二、出院流程:
1、主管医师开出院医嘱,并填写出院诊断证明书,开出院带药处方。

2、由医生将长期医嘱停止在出院当日上午8:00,护士核对并签字,护士停止各种治疗。

3、主班护士通知责任护士。

4、责任护士到患者床前做出院指导,讲解办理出院手续的程序。

5、主班护士将出院诊断证明书盖章后与出院带药一并交给患者或家属并签字。

6、患者离开病房后,临床护士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7、主班护士在体温单上注明出院时间,将病历整理好放于出院病历抽屉中,撤下一览表患者名卡。

8、按要求填写交班报告及日报统计表。

三、出院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及乐观情绪。

2、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

3、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减量、停药、加药。

4、预防感冒及各种感染。

5、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随时了解病情变化情况。

四、随访制度:
1、建立出院病人住院信息登记档案记录,内容应包括姓名、年龄、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门诊诊断、住院治疗结果、出院诊断和随访情况等内容,填写人由病人本次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填写。

2、所有出院后需院外继续治疗、康复和定期复诊的患者均在随访范围。

3、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接受咨询、上门随诊、书信联系等,随访的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
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开展患者教育的相关内容告知和宣讲。

4、随诊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治疗用药副作用较大、病情复杂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后应随时随访。

5、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由相关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和病人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

第一责任人为主管医师,随访情况由主管医师按要求填写在住院病人信息档案随访记录部分。

并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随访。

6、科主任应对住院医师的分管出院病人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督促。

7、科主任应对本科的出院病人信息登记和随访情况定期检查指导并将检查情况向业务院长汇报及全院通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