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41822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必修的一首诗歌,也是为人们回味毛泽东主席半个世纪的丰功伟绩而作。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生动地描绘出中山陵的宏伟景象和毛泽东主席的卓越人格,讴歌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的伟大事业和至高境界,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一、教学内容本课以《巍巍中山陵》这首诗歌为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诗歌美学要素、欣赏诗歌中的情感、领略作者的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意义本课的教材意义在于通过“学思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使学生在读懂文字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
2.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中表现毛泽东主席崇高的政治风范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如戏谑、悲壮、抒情等等。
三、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理解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迅速找到相关信息,正确理解诗意。
2.身临其境式的唤起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受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丰富的情况下更能深入了解和理解诗歌,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
3.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通过学习诗歌中的美学要素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章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学合作能力,更好地实现读写联系。
四、教学流程1.预览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中山陵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方面了解中山陵的线条和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感基础,让诗歌中形象生动的场景愈加形象。
2.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中山陵为话题,学生读过相关信息或少许的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让学生知晓诗歌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期待。
3.阅读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字面和常识方面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掌握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深入诗歌。
4.情感欣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和电影等场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感受获取,让诗歌回荡在学生的心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阅读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阅读苏教版第三单元十一巍巍中山陵[课堂阅读]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
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以一座三室三层的石拱门为标志。
明朝屋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写的“博爱”匾额。
什邡以北有一条通往陵门的长坡道,汽车可以直接从这里驶向陵门的前方。
墓道北端有一个斜台,东侧和西侧各有一间三室的硬山滚棚屋,是过去陵墓守卫的住所。
陵门建在正面,高15米,宽24米,深8米。
山顶上有蓝色的琉璃单檐。
房屋主体由花岗岩制成,无梁大厅风格,中央拱门的门楣上刻着孙中山先生写的几个金字:“世界就是公众”。
1.选段第一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B.基于行踪的空间顺序C.从总到分的逻辑顺序D.从近到远的空间顺序3。
把孙中山的笔迹做成一块横匾,刻在门楣上,因为(a)中山陵纪念孙中山,当然,他的笔迹应该用B.这是孙中山的遗愿c.“博爱”、“天下为公”是孙中山思想的体现,精神的写照d.孙中山的书法独树一帜,颇具个性4.从选段中你觉得陵墓的建筑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你是一名评论员,你会如何介绍岭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改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① 202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南北轴线交汇的核心地带,东边有云。
巍巍中山陵课文内容

巍巍中山陵课文内容巍巍中山陵课文内容《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巍巍中山陵课文内容吧!主要内容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在秀丽的江南水乡之间,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
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
钟山的本源出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它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
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七公里,南北宽度仅三公里,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
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
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相传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曾到钟山来打猎,看到周围的风景优美,地势也很开阔,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
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将其陵园建筑在南京的钟山南麓。
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赛入选的,对送选的四十余份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
当时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
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由于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并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
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
陵园用地面积46000亩,先后施工六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算,共达四百余万元。
陵园的总体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西距灵谷寺与明孝陵各约一公里(其间有道路相连)。
《巍巍中山陵》情景课件

华夏得普(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2004.5
通道
过了牌坊,是一条480多米的墓道直通陵门。
陵门
陵门宽27米,高16.5米,进深8.8米,有三个拱门。
碑亭
陵门后是碑亭,正中立一块高达9米的花岗石碑。
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碑亭阔约12米, 高约17米,正 中立高达9米的 丰碑,上刻 “中华民国十 八年六月一日 中国国民党葬 总理孙先生于 此”,为国民 政府主席谭延 闿手书。
祭堂前石阶
由碑亭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 石阶,共290级。
祭堂
祭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
孙中山坐像
祭堂中央是孙中 山坐像,高五米, 据说是当时蓍名 的波兰雕刻家保 罗阿林斯基在巴 黎用意大利白石 雕成。
墓室
祭堂后为警钟形 墓室,内有一下 沉式圆圹,深入 地下近两米,内 有孙中山卧像。 孙先生的遗体就 埋在五米以下的 长方形墓穴中。
巍巍中山陵
全景
中山陵是我国伟 大的民主革命先 行者孙中山先生 的陵墓,它坐落 在江苏省南京市 东郊钟山东峰小 茅山的南麓。中 山陵包括牌坊、 陵门、碑亭、祭 堂和墓室,被誉 为“中国近代建 筑史上的第一 陵”。
牌坊
博爱坊,这是一座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
博爱匾
牌坊中间横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博爱”两个镏金大字。
巍巍中山陵

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巍巍”的特征
(一)阅读课文1-3段,然后答题。 1、中山陵为何要建在钟山?(分点回答) 2、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 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
1、①钟山地理环境雄伟而恢宏(俗称风水好) ②这是总理的遗愿。
2、①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 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 ②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 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孙中山 的思想: 民主博爱、 天下为公 孙中山 的贡献: 领导中国革命
正音:
叱咤风云chìzhà 南麓lù 断垣颓壁 yuá n 突兀 wù 丘岗坡陀tuó 草莽mǎng 山巅diān 巉岩chá n 嵯峨cuó 淳朴chú n 奠基 dià n 深邃suì 灵柩jiù 枝繁叶茂 莽苍mǎng 庄严肃穆 竣工jùn 牌坊fāng 琉璃liúlí 镌刻juān 龟趺fū 晨烟夕雾 嵌qiàn 瞻仰zhān 穹隆qiónglóng
阅读文章9-11段,完成下列问题。 ⑴这三段文字是介绍陵园的主体建筑 ——祭殿的,它包括哪几个部分?
祭堂前平台、祭堂、墓室。
• ⑵这三段文字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列数据说明方法。 作用:准确具体直观地说明了 中山陵的宏大规模和巍峨气势。 【既能准确地说明事物,给人以直 观的认识,又能突出中山陵的宏大 规模和巍峨气势。】
祭堂
1 3 5
2 4
墓室
碑亭
陵门
石牌坊
读文看图做导游……
• 每小组选中山陵中你们感受 最深的景点,选出一位组员 帮助他(她)以导游身份, 用说明性的文字向全班介绍。
不想说再见……
• 瞻仰了中山陵,请 你说一段话,或者 表达你的感受,或 者表达你对孙中山 先生的敬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2课《巍巍中山陵》(40张ppt)课件(共40张PPT)

学习重难点
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钟山(紫金山)
石牌坊
陵门
碑亭(正面)
碑亭(背面)
祭殿
祭殿平台
墓室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解题 2.填写课后练习二的示意图 3.将全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①介绍中山陵的墓主及方位 ②说明中山陵的地理及人文环境的特点 ③说明中山陵的总体布局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 推翻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 度。
吕彦直
山东东平县人, 曾在清华大学攻读建 筑,后赴美国康奈尔 大学深造。1925年5 月,吕彦直设计中山 陵图案,其全部平面 图呈一警钟形,寓含 孙中山先生“唤起民 众”之意,荣获首奖。
读准字音 解释词义
lù măng chá n 山麓 莽原 巉岩 cuó é jí 嵯峨 汲取
孙中山( 1866—1925 )伟大的 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 山)人, 1892 年毕业于香港西医 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 推翻清朝。 1905 年在日本联合华 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 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 年 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 下为公。
二、地理位置选 择
1、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
这是孙中山的遗愿 2、那么,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请大家阅 读文章的第二小节,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 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 3、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 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 ①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 这里 ②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巍巍中山陵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巍巍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博爱牌坊。
中山陵牌坊亦称博爱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处,谒陵凭吊者必经于此。
整座牌坊,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和风格。
牌坊高11米,宽17.3米,三间四柱冲天式。
石牌坊横楣上的“博爱”两个鎏金大字,宽博大方,空间开阔,予人畅想无穷。
孙中山先生平时最喜欢将这两个字写以赠人。
南京也因此而被誉为博爱之都。
牌坊的顶端,盖有蓝色琉璃瓦。
四根石柱的柱脚前后,夹抱鼓石,柱底是长方形的大石座。
牌坊上刻有莲瓣、云朵和古代建筑彩绘式的图案。
在牌坊中门的横楣上,镶有石额一方,镌刻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博爱”二字,因此,这座牌坊被称为博爱坊。
《天下为公》陵门建筑。
陵门建筑在中山陵中轴线上的正中,门前是一块宽阔的水泥平台,能容纳一万多人。
平台两侧是绒毯般的草坪。
在左右草坪上,互相对称的十棵四季长青的黄杨球,还有六株名贵的千头松,其状如伞,异常优美。
陵门的外面,两边有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把中山陵墓拱卫在里面。
在陵门的两旁,有一对汉白玉石狮,颈毛光滑柔软,张口正视前方,形态逼真。
用这对石狮分列建筑物的两侧,从而使建筑物更加突出,显得陵门气势磅礴。
陵门的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
陵门有三个拱门,中间较大,两边稍小,由于两边门略为小点,觉得中门有了尺度感,显示出高大。
而南面三扇门都有梅花空格仿紫铜双扉,北面三扇门,则仅有门洞而无门扉,南面正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天下为公”四个镏金大字。
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手书,端庄朴实,雄迈俊逸。
中山陵石阶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
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
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
七年级语文下册 12《巍巍中山陵》课件 苏教版

1、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 心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按空间顺序、 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3、品味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
叱咤风云 chì zhà 断垣颓壁 yuán 丘岗坡陀 tuó 山巅 diān 嵯峨 cuó é 奠基 diàn 灵柩 jiù 莽苍 mǎng
南麓 lù 突兀 wù 草莽 mǎng 巉岩 chán 淳朴 chún 深邃 suì 枝繁叶茂 庄严肃穆
且指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崇高的地位
第四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 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 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 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 2、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 陵的“巍巍”
•
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建筑在古都南京东郊 的钟山南麓,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 且有沉重的历史感。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 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文章用钟 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 巍”。
竣工 jùn
牌坊 fāng
琉璃 liú lí 镌刻 juān
龟趺 fūzhān
隐约参错 cēn cuò
栩栩如生 xǔ
吕彦直
山东东平县人,曾在 清华大学攻读建筑, 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 深造。1925年5月, 吕彦直设计中山陵图 案,其全部平面图呈 一警钟形,寓含孙中 山先生“唤起民众” 之意,荣获首奖。广 州中山纪念堂也是他 的杰作。
祭堂墓室 平台
小屋
石牌坊
碑亭 陵门
小屋
北
由
外
而
内
,
有
总
体
到
局
部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