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石路基碾压沉降检测记录表
填石路基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ZP)106[402] 所属建设项目(合同段) 分项工程编号:
有碾压轮迹,不得亏坡。 ,填石空隙用石渣、石屑嵌压稳定。
实测值或偏差值
质量评定
6
7
8
9
10
平均值、 代表值
合格率(%)
合格判定
。
质量保证资料
复核
年月日
横坡(%)
+10,-20
+10,-30
≤50
≤100
满足设计要求
≤20
≤30
±0.3
±0.5
边坡
坡度 平顺度
满足设计要求 满足设计要求
外观质量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检验负责人:
□1.路基边线与边坡不应出现单向累计长度超过50m的弯折。 □2.上边坡不得有危石。
检测:
记录:
路基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施工单位:
□3、填石路基应通过试验路确定沉降差控制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值
3
4
5
关键 项目
压实
孔隙率满足设计要求 沉降差≤试验路确定的沉降差
弯沉(0.01mm)
不大于设计值
实测 项目
关键 项目
纵段高程(mm) 中线偏位(mm)
宽度(mm)
一般 项目
平整度(mm)
填石路基分项工程质量
分项工程名称: 所属分部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桩号、墩台号、孔号) 所属单位工程:
施工单位:
□1、填石路基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上路床不得有碾压轮迹,不得亏坡。 基本要求 □2、修筑填石路基时应进行地表清理,填筑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填石空隙用石渣、石屑嵌压
路基填筑高程记录表

路基填筑高程记录表在工程建设中,路基填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中高程的控制是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控制路基填筑高程,我们设计了路基填筑高程记录表。
工程名称:填写工程名称,以区分不同的工程项目。
填筑位置:填写填筑的具体位置,如K1+200等。
实际填筑高程:填写实际填筑完成后测量得到的高程。
偏差值:填写实际填筑高程与设计高程之间的偏差值。
备注:对一些特殊情况或者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记录。
通过路基填筑高程记录表,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填筑位置的实际填筑高程和偏差值,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填筑质量。
以下是记录表的优点:方便记录和查询:表格的形式使得我们可以快速地记录每个位置的填筑高程和偏差值,同时也方便我们查询历史数据。
提高工程质量:通过与设计高程的比较,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填筑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利于数据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整个工程的填筑情况,为后续的工程提供参考。
保证数据准确性:表格的形式可以避免口头传达或者纸质文件容易出现的错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方便沟通协作:表格的形式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更加方便,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
路基填筑高程记录表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中,如公路、铁路、水利等。
在这些工程中,填筑高程的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记录表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填筑质量,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路基填筑高程记录表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和控制路基填筑高程。
通过表格的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位置的填筑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工程质量。
表格的应用也方便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路基填筑高程记录表,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监理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其中,旁站监理作为监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石方路基的压实度检测

石方路基填筑压实度检测方法l 填料的物理性能(1)在开山处取代表性大块石料12块加工成50× 50×50mm正方体,测定浸水48h后的饱和抗压强度,实测值为48.2MPa,符合土石很填石料强度大于15MPa的要求。
另外在二次倒运料场取已解小后的代表性土样200kg风干,用四分法缩分至l00kg,因粒径较大先人工筛除大于60mm的粒料并计算占总质量的百分比,是否在25%-70%的范围内,实测值为32%属于土石混填。
余下的试样缩分至5000g 烘干至恒量,剔除大于60mm的32%(1600g)剩余3400g,按照JTJ05l—93中(JTJ115—93)筛分法进行试验并计算通过量,该土属于含细粒土砾(GF)l。
如小于0.074mm的试样大于15%需做土的界限含水量试验。
(2)标准击实。
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7.8.2节规定,其标准干密度应根据每一种填料的不同含石量的最大干密度作出标准干密度曲线。
但是根据JTJ051—93(T0131—93)中大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
另外,当试样中有大于38mm颗粒时,应先取出大于38mm颗粒,并求出百分率。
再对小于38mm部分进行击实试验,对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
当大于38mm 颗粒含量大于30%时就不宜用击实方法,也无法进行校正。
(3)根据以上分析,决定采用JTJ058—2000中T0308—2000(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广口瓶法)测大于5mm以上试样的毛体积密度。
首先按四分法取5000g大于5mm的试样,把大于广口瓶直径的试样破碎至易于进出广口瓶。
将破碎后的试样放人容器中冲洗干净,浸水24h。
同时用5000ml细口瓶在室温储存l瓶饮用水备用。
如浸水24h后,试样仍不干净,再继续把试样洗干净,直到水清澈为止。
再用5000m1细口瓶中的水浸泡试样2h以上。
将试样装入广口瓶中。
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缓缓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出气泡。
填石路堤(石方路基)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2 3 4 5 6 7 8
纵断高程(mm) 弯沉 中线偏位(mm) 宽 度(mm)
平 整 度(mm) 横 坡(%) 边坡 坡度 平顺度
施工单位检查意见:
质检员 :
质检工程师:
日期:
监理员: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Hale Waihona Puke CLJ-03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
填石路堤(石方路基)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工 程 名 称 工 程 部 位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符合试验路段确定的 施工工艺 检查方法和频率 查施工记录 施 工 时 间 检 查 时 间 实测值或实测偏差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同号: 编 号:
1△
压 实 度
沉降差≤试验路段确 水准仪:每40m检测1个断面, 定的沉降差 每个断面检测5~9点 +10,-20 不大于设计值 50 符合设计要求 20 ± 0.3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 加HY、YH两点 米尺:每200m测4处 3m直尺:每200m测2处× 10尺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每200m抽查4处 监理单位检查意见:
路基填石试验段施工总结

路基填石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项目路基填方共为46.3万方,其中路基填石方在40.1万方,为了更好的控制路基填石方的压实质量,现选择本标段的K30+740—K22+930段路基填方段左幅79层作为填石路堤试验段。
二、填石方试验段工作内容及目的选取K30+740-K30+930填方段79层作为填石路堤试验路段,通过现场有效的施工方法使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试验时记录:压实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等。
通过试验段,确定填石路堤施工正确的压实方法,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所需压路机的类型、组合方式、压实遍数、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等试验参数,形成总结报告上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今后填石路堤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三、详细方法和工作程序1.施工中所采用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2.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2.1施工准备机械安排: 1、 CAT320D挖掘机1台,用于挖方取土装车。
2、东风自卸车6部,用于运输填料3、山推160推土机1台,用于清表及填筑摊铺4、山推20T压路机1台,用于压实填方检测设备: 1、山推20压路机1台,工作性能为:三档静压8.9km/h,二档弱振5。
1km/h,一档强振1.7km/h2、水准仪 1台3、全站仪: 1台人员安排:唐伟:施工负责人曾祥喜:技术负责人房文江:安全负责人石兴玲:质检工程师王文:负责测量罗学军:试验工程师另配民工9人,4人用于现场试验及测量检测,5人用于边坡码砌和配合机械补平等工作.2.2 场地准备本路段第1~78层为填土路基,路基压实度、宽度、平整度等均符合规范要求.2。
3 测量放样测量人员用由监理工程师确认的导线点放出路线中线及边线,并测量填方位置的中边桩。
2.4 填石路堤试验段施工2.4.1本段路基最大填方高度大于36米,路堤1~78层为填土路基。
填石路堤试验段第79层直接填筑在其上面。
路基填筑填石试验段总结

遵义毕节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试验段成果报告十二标中铁十六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遵毕高速公路十二标项目经理部二○一〇年七月二十五日填石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我标段于2010年5月5日开始进行石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施工段落为K1680+140~K1680+300段落,长160米,试验段于2010年7月25日成功完成。
现将填石路基试验段施工进行总结。
一、工程概况路基宽度:路基宽度采用24.50米,其中:行车道宽2*2*3.75,硬路肩宽2*2.5m(含右侧路缘带),中间带宽3.0m(中央分隔带宽2.0m,路缘带宽2*0.5m),土路肩宽2*0.75m。
二、试验段目的1、验证填筑材料的合适性及室内土工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2、验证填筑材料的最佳含水量。
3、确定填筑层厚度及松铺系数。
4、确定碾压方案及机械最佳组合方案。
5、验证现场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三、试验段施工人员和机械1、施工管理人员配备技术总负责人:朱小坚现场组织总负责人:唐三彩现场技术负责人:陈海巍质检工程师:张奎彬测量负责人:税小峰试验负责人:张邦华专职安全员:王耀明2、施工机械配备振动压路机:2台挖掘机:2台自卸运输车:4辆推土机:1台洒水车:1台四、试验段施工过程1、技术交底: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前,我们于2010年5月5日由现场技术员向工段和班组长进行了书面技术交底,内容包括施工方法、技术数据、质量与安全措施等。
2、测量放样:先对设计单位交出的基桩(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并报请工程师确认无误后,按施工图设计测定出临时水准点,报请工程师确认,作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基桩,并妥善固定保护,定期复测,按施工图放出路基中线桩(每20m一个),测出各桩点相应高程,恢复中线并放出边线。
3、清表:清除原地面30cm表土,整平碾压合格至合格标准,局部坑洼不平处分层填筑20cm厚的合格填料进行找平,并将坑穴用砂性土填平夯实,用振动压路机对基底进行碾压,碾压宽度为左右侧护坡道外边缘内。
填石路基沉降差记录表1

规范要求: 沉降差平均 值≤5mm,标 准差≤3mm。
第四、五遍沉降差 平均值 第四、五遍沉降差 标准差
13.00
第五、六遍沉降差 平均值 第五、六遍沉降差 标准差
5.13 3.03
第六、七遍沉降差 平均值 第六、七遍沉降差 标准差
5.00 1.51
平均值是否合格 标准差是否合格
合格 合格
测量:
记录:
第四遍 第五遍 第六遍 第七遍 第四、五遍 第五、六遍 第六、七遍 碾压前读数 碾压后读数 碾压后读数 碾压后读数 碾压后读数 读数差(mm) 读数差(mm) 读数差(mm) 读数差(mm) 沉降差(mm) 沉降差(mm) 沉降差(mm) (m) (m) (m) (m) (m) 2.000 2.019 19 2.015 15 2.005 5 2.004 0 4 10 5 1.880 1.540 1.120 0.600 1.931 1.801 1.631 1.421 1.141 1.871 1.741 1.571 1.341 1.071 0.791 1.905 1.563 1.148 0.627 1.951 1.828 1.660 1.443 1.169 1.895 1.769 1.599 1.366 1.093 0.814 25 23 28 27 20 27 29 22 28 24 28 28 25 22 23 1.890 1.555 1.133 0.615 1.940 1.813 1.645 1.436 1.151 1.882 1.750 1.580 1.355 1.082 0.799 10 15 13 15 9 12 14 15 10 11 9 9 14 11 8 1.888 1.547 1.127 0.608 1.938 1.808 1.636 1.427 1.148 1.879 1.747 1.579 1.348 1.076 0.798 8 7 7 8 7 7 5 6 7 8 6 8 7 5 7 1.885 1.546 1.123 0.605 1.935 1.804 1.632 1.422 1.148 1.877 1.742 1.576 1.343 1.074 0.794 2 1 1 3 2 2 4 2 0 1 1 4 1 0 4 15 8 15 12 11 15 15 7 18 13 19 19 11 11 15 2 8 6 7 2 5 9 9 3 3 3 1 7 6 1 6 6 6 5 5 5 1 4 7 7 5 4
土石混填路基沉降差检测方法

土石混填路基沉降差检测方法一、观察路基表面情况1.观察路基表面是否出现裂缝、变形、沉降等情况。
这些情况可能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需要进行及时的检测和处理。
2.观察路基表面的排水情况,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防止水对路基的侵蚀和破坏。
二、设置观测点并测量初始高程1.使用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在路基两侧设置观测点,测量初始高程。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路基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2.记录观测点的位置和初始高程,作为后续观测的基础数据。
三、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数据1.定期观测记录观测点的沉降数据,计算沉降差。
观测频率应根据路基的特性和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一般应至少每周观测一次。
2.记录观测时间和沉降数据,并计算每个观测点的沉降差。
沉降差可以通过计算相邻观测点高程之差得出。
四、整理分析沉降差数据1.将沉降差数据整理成表格,分析沉降差的变化趋势。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观测点之间的沉降差变化,可以了解路基在不同位置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2.分析沉降差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形和沉降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1.根据沉降差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如果路基出现较大的沉降差,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如打桩、换填等,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如果路基表面出现裂缝或变形,需要进行修复处理,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优化路基的性能和质量。
4.加强路基的养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路基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
六、建立沉降观测档案1.对每次观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置、沉降数据等,建立完整的沉降观测档案。
2.沉降观测档案应保存完好,以备查验和分析。
七、与其他监测手段结合1.在进行沉降差检测的同时,可以结合其他监测手段,如地质钻探、大地测量、GPS监测等,以更全面地了解路基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2.多种监测手段的结合还可以对路基的性能做出更准确的评估,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 侧 26 米处11K0+40 左 侧 7 米处12
左 侧 13 米处
13
左 侧 16 米处
11
K0+740 左 侧 7 米处
12
左 侧 11 米处
13
左 侧 16 米处
测量
日 期:
第 页,共 页
层厚 (mm):
碾压机型/重量: 碾压遍数
试验方法:
沉降差
第四遍
第五遍
第六遍
第七遍
第四、五遍 第五、六遍 第六、七遍
碾压前读数 碾压后读数
(m)
(m)
读数差(mm)
碾压后读数 (m)
读数差(mm)
碾压后读数 (m)
读数差(mm)
碾压后读数 (m)
读数差(mm) 沉降差(mm) 沉降差(mm)
沉降差(mm)
备注
示例
规范要求: 沉降差平均 值≤5mm,标 准差≤3mm。
记录
复核
填石路基碾压沉降检测记录表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检测路段:
起止桩 号:
填筑 层
序号
中桩桩号、点位
1
K0+720 左 侧 7 米处
2
左 侧 12 米处
3
左 侧 16 米处
4
左 侧 22 米处
5
左 侧 26 米处
6
K0+730 左 侧 8 米处
7
左 侧 11 米处
8
左 侧 18 米处
9
左 侧 23 米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