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史读书笔记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史读书笔记一、先秦两汉时期艺术批评的发展历程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的萌芽与形成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批评主要体现在对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评论和探讨上,以及对艺术家个人才华和成就的评价。
在先秦时期,诗人在作品中追求“言志”和“抒情”强调诗歌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诗经》中的诗歌多方面反映了周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其艺术批评主要体现在对诗歌内容的真实性和形象性的评价上。
如《诗大序》中对诗歌社会作用和道德价值的强调,体现了当时对诗歌艺术批评的要求。
艺术批评逐渐形成了体系,以曹丕的《典论论文》提出了文学批评应尊重作者个性和作品风格的观点。
汉代的绘画艺术批评则注重形神兼备,强调画家的技巧和表现力。
如《画品》中对绘画作品的风格、技法和意境的评述,展现了当时对绘画艺术的高度评价。
先秦两汉时期的艺术批评注重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强调个性与风格的统一,为后世艺术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先秦时期的艺术批评思想是中国古代艺术批评思想最为活跃和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批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质量和艺术价值上具有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先秦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繁荣,艺术批评逐渐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艺术家们开始自觉地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批判,以促进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艺术观念占据了主导地位。
儒家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应该为政治服务,弘扬道德伦理。
道家则主张“自然”,认为艺术应该追求自由和超脱,反对艺术的功利性和教化功能。
墨家则注重艺术的实际效果和社会责任,认为艺术应该为社会大众服务,揭示社会黑暗和弊端。
这些学派的艺术观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创作,也对后世的艺术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中和之美”就对后世的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的“自然之道”则对后世的山水画、花鸟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24年汉魏晋南北朝边塞乐府诗研究》范文

《汉魏晋南北朝边塞乐府诗研究》篇一一、引言自汉魏晋南北朝以来,边塞乐府诗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主题之一。
其特有的题材与表现手法,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边疆战乱、民族交融的壮丽画卷。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魏晋南北朝边塞乐府诗的深入研究,探讨其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及历史价值。
二、汉魏晋南北朝边塞乐府诗的背景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战乱与民族交融。
边塞乐府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战争、民族关系、社会矛盾等。
这些诗歌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征战沙场的壮烈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感。
三、艺术特色1. 题材广泛:汉魏晋南北朝边塞乐府诗的题材广泛,涉及战争、民族关系、思乡之情等多个方面。
这些诗歌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2. 表现手法多样:这些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既有豪放奔放的抒情诗,也有叙事诗和哲理诗。
其中,以七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为主。
3. 情感真挚:边塞乐府诗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真挚,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家国情怀。
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这些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文化内涵汉魏晋南北朝边塞乐府诗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情感:这些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表达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谊。
2. 爱国情怀:这些诗歌以边塞为背景,抒发了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和家国之思。
这种情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地位。
3. 人生哲理:一些边塞乐府诗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生死观、价值观等,这些哲理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五、历史价值汉魏晋南北朝边塞乐府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首先,这些诗歌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见证,帮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战争、民族关系、社会矛盾等。
其次,这些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也非常高,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这些诗歌所蕴含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等文化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资料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资料第一章《诗经》第一节关于《诗经》一、关于《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共收作品 305 篇。
其时代,上起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叶约 500 年的历史,而“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不包括在内。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它们的创作年代很难一一具体确定,但从其形式与内容来看,可以大体认为:“周颂”全部、“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二、《诗经》成书的年代汉代的学者有人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如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史记·孔子世家》)弦歌诗章可能是事实,但删诗说不可信。
因为孔子不止一次说过“诗三百”的话,可见他看到的正是和现存《诗经》篇目大体相同的本子。
又,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鲁国乐工为他所奏的各国风诗的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其时孔子才八岁,显然不可能删订《诗经》。
一般认为《诗经》最后编定成书时间,不会在孔子出生之后,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
三、《诗经》作品的收集《诗经》三百篇形式上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且有基本一致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所包括的地域又很广。
这样上下数百年、方圆数千里且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收集起来,与周代朝廷对诗歌的重视并建立采诗、献诗的制度有关。
关于采诗制度,《汉书·食货志》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又,《汉书·艺文志》载:“《书》曰:‘诗言志,歌咏言’。
论述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发展史

论述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发展史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致包括魏、晋、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代,从220年到58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文化艺术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一些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1.乐府诗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逐渐成为主要的文学体裁。
乐府诗是一种以音乐演唱为主要目的的歌谣,以其简练、朗朗上口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
代表性的作品有《蝴蝶泉辞》、《长歌行》等。
乐府诗歌具有浓厚的民间风情,反映了社会百态、人生况味。
2.五言绝句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绝句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形式简洁明快,适合歌颂抒发个人情感,成为后来唐代诗歌的主要形式。
代表性的作品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3.文人士大夫诗歌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注重修辞技巧,倡导清新淡泊的文学风格,形成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
代表性的诗人有曹操、陶渊明、谢灵运等。
4.佛教诗歌的发展: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得到了发展。
佛教诗歌多以宣扬佛教教义、抒发出禅悟心境为主,代表性的作品有慧远的《赞佛赞颂歌》等。
5.南北朝时期的变革:随着南北朝时期南北分治,南北文化逐渐分道扬镳。
南朝文学多以婉约细腻见称,北朝文学则更为豪放奔放。
这种地域性的差异也在诗歌创作中得以体现。
总体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诗歌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从乐府诗到五言绝句,从宫廷雅乐到文人士大夫的独立创作等多重变革,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歌发展脉络(简史)

名句积累
作者 王勃 王维 李白 杜甫 韩愈 贾岛 白居易 作品 名句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八、近代(1840-1919)
近代诗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 兴起前为止,将近100年左右的诗歌。它代表了一个历史 时期即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歌,也是从 传统的古典诗歌到现代意义的新诗的过渡,反映了新 的思想文化和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富有时代精 神。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现实 主义文学与其他流派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文学重要的转折期,浪漫主义文 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海涅是当时德国杰出的浪 漫主义诗人,后期作品转向了革命民主主义。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最高,“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 斯、柯尔律治和骚塞是第一代浪漫主义的代表,这派诗人中最 出名的是华兹华斯。 而随着欧洲民主主义运动的不断高涨,拜伦、雪莱和济慈 等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大大提升了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 上也有重大的突破。他们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在浪漫主义中渗透着革命热情, 不但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也实现了俄国文学真正的民 族化,他的《叶甫盖尼· 奥涅金》更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 之作。
四、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史总结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史总结姓名:学校:专业:学号: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史总结中国传统诗歌的源头是先秦时期的乡野民歌,隶属于通俗文学。
孔子择其删减成文,乃有《诗经》。
先秦以后,出现了专门从事诗歌创作的文人,中国传统诗歌也由此迈入雅文学的行列。
无论是“建安风骨”还是“汉魏乐府”,都将这一个雅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及至后来的唐诗更是将中国传统诗歌推向雅文学的顶峰。
我们不妨以此为线索,以雅俗为视角从社会文化史发展中撷取若干片断,来回顾一下中国传统诗歌发展的兴衰及其内在的缘由。
先秦诗歌除了代表现实主义的《畅禒扳溉殖防帮狮爆饯诗经》之外,尚有另一代表浪漫主义的骚赋之体。
屈原、宋玉是其代表作家,而《离骚》更是其中佳作。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乐府诗的代表作>,>在诗歌历史上有很大的文学价值。
汉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
汉(末)魏六朝在政治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和黑暗时期,但在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却非常重要,其影响之深远,直达现今。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说起汉魏诗学,我们不得不提起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成就的主要代表是三曹父子兄弟以及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应暘等。
这些人被称为“建安七子”。
后人称这一时期是“结束汉响,振发魏音”,它标志着汉代文学风格样式的结束,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唐代李白有诗赞扬“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国自孔子以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文学崇尚理性,以说理,叙事为主,所以有“诗言志”、“文以载道”的说法,成为传统。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
一、先秦时期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音乐曲调之意,又称15国风。
所谓《国风》,即指当时诸侯所辖各地域的民间歌谣,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共160篇,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风和屈原《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即“正”,又与“夏”通。
分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属正统音乐。
“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
祭祀祖宗,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是其内容上的特点;诗、乐、舞的合一,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
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楚辞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因为屈原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也包括后期的宋玉等人都有所贡献,但是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方言写的诗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汇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二、两汉时期两汉乐府诗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这些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如贫苦生活、爱恨离别、渴望长生等。
乐府诗的艺术成就包括:生活镜头的选取、故事情节曲折完整、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叙事详略得当、寓言创造等。
名篇有《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目及作者索引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目及作者索引中国的古代诗歌历史以先秦时期为起点,一直发展至北宋。
先秦时期到晋朝,诗歌文学经历了抒情文学的发展和尊严的飞跃,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诗歌景观。
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浓郁度量。
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及其作者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今天仍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
下面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目及作者索引:先秦:《诗经》《楚辞》《离骚》《尚书》《竹书简》《论语》《子路》《春秋》《孟子》《墨子》作者:孔子楚夫佚名迅子轼叔伦汉代:《汉书》《史记》《礼记》《春秋》《诗经》《楚辞》《竹书简》《国语》《汉乐府》作者:王充斯世民崇洋马迁谊答愍衡固献之惟仁魏晋:《曹魏六艺》《列女传》《诗经》《楚辞》《史记》《礼记》《汉书》《汉乐府》作者:范仲淹操丕固鸠马昭继光丕植马光马炎南朝:《百家姓》《论语》《诗经》《楚辞》《史记》《礼记》《孟子》《楚辞》《汉书》《文心雕龙》作者:陆机慧明统羲之玉古渊祖谦马光马懿马北朝:《诗经》《楚辞》《史记》《礼记》《文心雕龙》《论语》《孟子》《孔子家语》《佛密尔》《宋景帝传》作者:高适怀玉游慎郊籍振铎牧甫勃熹处端以上是先秦至北宋诗篇目及作者索引,其中一些作者是毫无疑问的文学大家。
比如李白,有“诗中有泪,抒情满溢”的赞誉;杜甫,有“愤青抒家,大隐清辉”的评价;李商隐,则以“冷淡文采,迷离惆怅”而闻名于世。
其他作者,如贾谊,司马迁,司马光,陆游,等等,也各有特色,创作出的诗篇丰富多彩,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源头提供了财富。
显而易见,这些古代诗篇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基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生活的认识,也带来了心灵上的滋润和慰藉。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篇及其作者索引,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值得我们时时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韦玄成,治《诗》者,作诗以颂美先 人,以诗讽谏他人,或作以自,语句 及用意上,都烙上了西汉经学的印迹。 西汉经学“以三百篇为谏书”,于此 亦可见一斑。 • 《汉书•韦贤传》有云:韦孟二诗 “或曰其子孙好事,述先人之志而作 是诗也。”或有可能。韦玄成二诗与 韦孟二诗用意,篇章结构均极似。
• 2.《焦氏易林》 • 西汉焦延寿, 用《周易》结构体 例,给六十四卦配上占卜辞,每卦占 卜辞六十四首,称为一“林”,全书 六十四“林”,称《易林》。 • 《焦氏易林》占卜辞,总计4097首, 因为《节》卦之《无妄》下存两首。 删去语句多有雷同及重复出现的,还 有3000多首,均是四言韵语。陈良运 书选注了481首。
• 焦延寿历经昭、宣、元、成四朝,汉 朝由盛转衰,奸臣当道,贤人遭难。 《焦氏易林》中有大量四言诗讽刺政 治昏暗之种种现象。 • 君为臣逐 • 腐臭所在,青蝇集聚。变白为黑, 败乱邦国。君为臣逐,失其宠禄。 ----《丰》之《咸》
•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 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 忠直隐处 扬风偃草,尘埃俱起; 清浊溷散,忠 直隐处。 ---《蹇》之《履》 • 室家分散 耳如惊鹿,不能安足;室家分散,各走匿 窜。 ---《益》之《噬嗑》
• 韦贤兼通《礼》、《书》,以《诗》教授,为
• •
•
• • • •
昭帝授《诗》。其子韦玄成修父业,以明经擢为 谏大夫。《自劾诗》: 赫矣我祖,侯于豕韦。赐命建伯,有殷以 绥。 „„ 肃肃楚傅,辅翼元夷,厥驷有庸,惟慎惟 祗。 „„ 惟我节侯,显德遐闻,左右昭宣,五品以 制。„„ 天子穆穆,是宗是师,四方遐尔,观国之火军。 茅圭之继,在我俊兄,惟我俊兄,是让是 形。„„ 赫赫显爵,自我坠之。微微附庸,自我招 之。„„ 谁谓华高,企其齐而;谁谓德难,厉其庶
•
(二)四言诗的新变:曹操、嵇康、 陶渊明 • 1.曹操(155-220) •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 有杜康。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 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 居如转丸
• 居如转丸,危不得安。东西不宁, 动生忧患。 ---《泰》之《蹇》 《焦氏易林》四言韵语赞颂之辞 • 天之奥府 • 江河淮海,天之奥府。众利所聚, 可以长有。乐我君子。 ---《乾》之《观》
• 春服既成 • 春服既成,载华复生;茎叶盛茂,实 穗泥泥。 ---《未济》之《噬嗑》 • 泥泥:茂盛貌。《诗•大雅•行苇》: “方苞方体,维叶维泥。” • 《焦氏易林》 抒情之辞 • 心怀大忧 • 泛泛柏舟,流行不休;耿耿寤寐,心 怀大忧;仁不逢时,复隐穷居。 ---《屯》之《乾》
• • • •
• • • • • • •
•
韦孟《讽谏诗》: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方斤。 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以翼大商。 迭彼大彭,勋绩惟光。至于有周,历世会 同。„„ 于赫有汉,四方是征,靡适不怀,万国乃平。 乃命厥弟,建侯于楚。俾我小臣,惟传是辅。 兢兢元王,恭俭净壹,惠此黎民,纳彼辅弼。 乃及夷王,克奉厥绪。咨命不永,惟王统祀。 左右陪臣,此惟皇士。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邦事是废,逸游是娱,犬马繇繇,是放是 驱,„„ 嗟嗟我王,汉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 闻。„„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
——汉魏六朝诗歌对《诗经》的 接受 • 据夏传才《诗经语言艺术新编》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P28) 统计,风雅颂各类诗的句型,四字 句:颂,686句,大雅,1414句, 小雅,2316句,国风,2280句,四 字句型占百分之九十一。
• 一、美刺与抒情:《诗经》的余音 • 《诗经》有美有刺,汉代治经者,承其 四言形式,并且用以表达戒刺之意。 • 《乐府诗集》所收郊庙歌辞部分,仿 《诗经》雅颂以表达祝颂的作品很多。 例如汉武帝时所定《郊祀歌》十九首, 其中《帝临》、《青阳》、《朱明》、 《西颢》、《玄冥》、《惟泰元》、 《齐房》、《后皇》八首是四言诗。 《安世房中歌》十七首中大部分是四言 诗。这些内容,将集中在第四部分音乐 与诗歌部分讲述。
• 心劳且忧 • 水载般舟,无根以浮;往来溶溶, 心劳且忧。 ---《屯》之《益》 《诗•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 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 以敖以游。 • 雨惊我心 • 望骥不来,拘蹇为忧;雨惊我心,风 感我肌。 ---《泰》之《比》
• 秋风多哀 • 独坐西垣,莫与笑言。秋风多哀,使我 心悲。 ---《艮》之《否》 《焦氏易林》的意义:第一,《诗》与 《易》相通,由经学走向文学。《易林》 解《易》,作者亦精于《诗》,作成文 学之辞,四言之诗。 第二,焦氏对《诗经》的美刺精神、 《诗经》的抒情性,《诗经》具体的意 象、语词,都有深入的理解、继承,结 合《易》的忧患精神及“立象以尽意” 的特点,创造出奇特的四言诗。
明胡应麟《诗薮》:“汉四言自有 二派:《安世》、《讽谏》、《自 劾》等篇,典则淳深,商周之遗轨 也;《黄鹄》、《紫芝》、《八公》 等篇,瑰奇风藻,魏晋之前驱 也。”
• (一)美刺之声:韦孟、韦玄成、《焦氏易 林》 • 1.韦孟、韦玄成 • 韦孟,鲁国邹人,汉景帝时,为楚元王 傅。地存两首:《讽谏诗》和《在邹诗》。 楚元王子刘戊不遵道,韦孟作诗讽谏曰, 后在邹,又作一诗以讽。 • 韦玄成,丞相韦贤之子。汉元帝时为太子 太傅,为丞相。因事受劾,削爵为关内侯, 自伤贬黜父爵,作诗自劾责。是为《自劾 诗》。遭贬后十年为丞相,作诗以戒子孙。 是为《戒子孙诗》。 • 仅录韦孟、韦玄成诗作片断,以观其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