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_冯友兰共30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人生的境界》

高三语文《人生的境界》

我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找到了杜甫,这个深怀忧国忧民之心 的伟大诗人,一生都是这样积极入世,。他关注着民生民忧,国 愁家难。从《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兵 车行》中的“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我们便可深 入体会到杜甫这种忧世悯人的胸怀。然而忧之深,愁之切,这样 过度入世,使杜甫贫困潦倒,身心俱伤。这样一个本可以再续辉 煌,再写新篇的伟大生命,或许也正是因他这样的投入与关切, 才造就了他惊天泣地的才华。 由唐再上溯百年的时光,我看到了嵇康。那个魏晋时著名的隐者, 竹林七贤之一,现实的黑暗、政局的混乱让他不由得选择出世。 他饮酒弹琴,好不逍遥。然而现实不容,他终究逃不过被逼迫入 世的命运。他亦是过于钟爱出世的高致,宁死不屈。终于,嵇康 留下《广陵散》的绝响后,便羽化登仙而去。或许那才是真正的 出世之境,连生死都可忘却。
杜甫和嵇康也是给了我们两种大相径庭的启示,他们都用生 命诠释了入世与出世的或忧或喜的意义。我们应学会理性的旁 观,在面对出世与入世的选择中,顺势而为,应时而动,做到 入世存身,出世在心。
【亮点评析】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议论文,文题成熟老练,具 有哲学意味。开篇引用名言,即显典雅大气。正文中杜甫、嵇 康一入一出,引例经典精当,论证有力,从中亦可看出作者对 历史人物的熟悉和对题意的正确理解。末尾段足章显志,揭示 主旨,末句点题,收束自然有力 。
出世逍遥游,入世为君子。
2005年高考湖北卷 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 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 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 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冯友兰人生三境界

冯友兰人生三境界

1、像珠穆朗玛一样长高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长高岳麓山是一座普通的山,海拔不到300米,也没有什么美丽景点。

之所以成为名山,是因为她处在湖南省会长沙,是因为大儒朱熹在山脚下创建了岳麓书院,是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生活过并留下了著名诗篇。

一座没有任何良好外部条件的山要想为人所知,只有像另外一座山那样。

那座山处在一个人迹罕见的荒原,没有任何名人可以为她增添光彩,甚至连见过她的人都很少;刚刚诞生的时候,她还只是地平面上一个隆起的小土包。

面对这样的现实,她知道,要想让人们知道自己,只有靠自己慢慢长高,当有一天自己超越世界上所有高峰的时候就成功了。

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她就变成一座由生命的山峰,变成唯一能自己长高的山峰。

长高的过程是痛苦的,必须承受来自地球两大板块的巨大压力。

她的骨骼咯咯作响,变了形状,痛苦得不能呼吸。

在痛彻肺腑的压力下,她想过放弃,但她知道,没有压力自己就不会长高。

于是,她默默承受生长的痛苦。

长高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年只有几毫米,要想超越那些生来就有几千米的山峰,她要经过几十亿年不懈的坚持。

在漫长的岁月中,她有过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最终成功,但她知道,一旦中途退出,她就永远只能是别人脚下的一个小土包。

长高的过程是寂寞的,作为一座矮小而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山,没有人喝彩,甚至连过往的动物也不会在他面前停下脚步。

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她就在心里为自己暗暗加油。

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在空旷的高原上缓缓生长。

慢慢地,她发现蓝天离自己越来越近,照在身上的阳光越来越灿烂,拂过脸庞的山风越来越强劲。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在她脚下。

人们纷至沓来,在她的脚下扎起经幡,虔诚地祈求她的保佑;她的名字和容貌传遍世界;每个登山者都把她作为自己最伟大的目标。

你已经知道了,她的名字叫做珠穆朗玛。

当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要靠自己不断生长。

山如此,人也如此。

2冯友兰人生三境界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对人生的境界都有异曲同工的说法,除了下面的一些经典表述外,冯友兰对人生境界的阐释和唐代禅师青原惟信的山水譬喻也相当精辟,比如青原惟信的说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议论文阅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议论文阅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议论文阅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阅读答案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阅读答案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阅读答案《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原文阅读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第一,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

这里的才是指人的自然属性,以区别于人的本质属性──即人性。

才是人之辅性即次要性质,性是人之正性即主要性质,顺才即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要求而行事。

顺习即不自觉地因袭传统、照章办事。

自然境界的人“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所以,冯友兰说,古诗中“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几句最能代表自然境界中的人的心理状态。

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他们“少知寡欲,不著不察”,生活纯朴自然,常常得到道家的赞美。

其实,自然境界的人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都十分低下,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冯友兰指出,道家知道纯朴自然之可贵,以自然为美,这已经不是什么自然境界了。

自然境界的觉解程度最低,几乎到了没有觉解的程度。

而道家论自然已是有了很高的觉解,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必然性的奴隶,而道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必然性而去顺应它。

不得已而顺才顺习与自觉的顺才顺习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被动之顺,后者是主动之顺。

冯友兰认为:照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说,自然境界不是人所应该有的。

在他看来,要追求理想的人格,就不能停留在混沌自然之乡,而要自觉认识自然,了解宇宙人生之真谛,冲破自然境界之樊篱,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无觉解的人生便无意义,强调了自我意识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很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人生的深刻的领悟,也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不断觉醒的一种理论反映。

他把不著不察作为自然境界的基本特征,把自然境界作为人生境界的逻辑起点,并认为自然境界是人所不应当有的,这些都是正确的。

但是,冯友兰却只看到了人的觉解,只想靠人的精神改造精神。

这正是他脱离开人的社会实践空谈精神境界的失误之处。

第二,功利境界。

自然境界的人是无所求的,随着人的觉解程度的提高,人就要从无求走上有求。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做官不是为了社会,而是赚取更多的钱 太子乐等婴儿奶粉,17种巨毒食品曝光
(三)道德境界
朗诵
1.什么叫道德境界?
析: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除了行利之外,还行益之事。为社会的利益 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道德标准高的人,古今贤人、英 雄。现在更多的普通人也开始进入这境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行各业的志愿者
“抱火哥”抱着喷火的煤气罐冲出火场
罗腊英和丈夫昔日旧照 大火面前 生死选择题
比尔盖茨退休捐出全部财产近五千亿 一分一毫也不留给自己子女
(四)天地境界
朗诵
1.什么叫天地境界?
析: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 宇宙同一,达到忘我的境界。古今的大圣贤人,他们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
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 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 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 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认为生未必乐,死未必苦,生与死只是 物理的过程。因此不乐生,不苦死,不以得 而荣,不以失而辱。
一、课文思路分析 总 :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1) 分 : 谈论四种人生境界。(2-6)
①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5) ②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6) 总 : 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7-10)
一、课文具体分析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 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 个词?
同是一场人生,不同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痕迹,那么人生境 界有何不同,什么样的人生才是高尚的人生?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2.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3.道德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4.天地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中国现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第一境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我为中心,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他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此境界之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取舍,他的存在和作为,对自身有着实际意义,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也是相对于自我意义而言;第三境是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皆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对社会伦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以大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对宇宙万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他所描述的四种境界之人分别为: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前一个境界是后一个境界之基础。

《人生的境界》优质课件(共30张PPT)

《人生的境界》优质课件(共30张PPT)

原:追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可分哪两个部分?试概括 这两部分的大意。
第2—6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8一10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 ,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作的贡献。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 界。
3、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自境界
芸芸众生皆为利
“五一”将过,儿子吵闹着要去公园,并要我给他 买卡布达、铁甲小宝、鲨鱼辣椒、蜻蜓队长等玩具。 我和妻带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日新月异的聊城。欲转 乘无人售票车到南环路,一出租车司机见我一家三人 步行,戛然停车,热情相请:“上车吧。”妻还在问 多少钱时,我已打开车门,儿子就爬了上去,舒舒服 服地到了姜堤乐园,快快乐乐地玩到下午三点。出了 公园,上了公交车,往城里返。车子开动了,我看到 车往东走,一会儿就到了汽车站的南北大路——贯穿 聊城的中心大街。咦,这么近?来时的“夏利”走西 路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
天地境界
4.试简述四种境界的 异同
重点解读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 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 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 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个词? 如 何解释这个词?
觉解。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觉 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 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 与理解。
道德境界
遥想《逍遥游》
仰望茫茫宇宙,遥想庄子《逍遥 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 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 哉 ?……
注:至于能顺应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 变化,来遨游于无限远大的宇宙之中的人, 他还(需要)从哪方面去依靠呢?
天地境界
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走进一个热火朝天的建 筑工地,他禁不住想上前去问一问 这些工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他问 他们:“你们在干什么?”一个答 到:“我在砌墙。”一个说:“我 在工作。”一个说:“我在让这个 城市变的更美。”为什么干同一件 事,而在不同的人心中存在的意义 不同呢?
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 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 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 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 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 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 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 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 游无穷。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 无名。” 天地境界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 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 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的境 界。请问它是哪个词? 觉解。
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 该怎样理解“觉解”?
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 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 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4、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 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 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 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 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 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示例:
一名儿童趴在地上看草间的昆虫。 自然
物质世界(物理上的宇宙)
么 叫 宇
宇宙
天 理念世界(精神世界、最高原理)

天道与人事的规律

•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自然境界
• B.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 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功利境界
•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 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 道德境界
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 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 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 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 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 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可以具体觉理解解为指一数个高人低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
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疑难重点点把握
1.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哪四种? 自然、功利、道德、宇宙
2.1四、种冯境友界兰是说按的什四么重标境准界划分分别的是?哪四重? 作者所自然说境的界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
生意义的觉功解利境程界度来划分的。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
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 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 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 为《三松堂全集》。
研整 读体 文课理把握,
清教 思材

1.朗读第一段(压缩语段)。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 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 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 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话的 意思,似乎是必要的。
解合决问:预题言:中国哲学对未来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12)
关键词重点把握
“觉解”一词文中出现了13次,它与人生境界有着 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
请依据下面三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
有1这、①种冯…觉友…解这兰,自个说他然社的就境会为界四是社重一会境个的界整利体分益,别做他是各是种哪这事个四…整重…体?(的5段一)部分。
②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 是社会组织的功公利民境,界 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 这种觉解,他道就德为境宇界 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6段)
③……他天了地解境界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做他所
做的2觉、事解四。重这—种境—觉界就解是是为按了他解什构(么成理标了解准最)高划、的分自人的觉生(?境觉界悟…)…的意(6思段,)
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
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
‘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
地境界。”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 之宇。”( 《淮南子·齐俗》 )
3.四种境界道的德实境质界 是什么?
天地境界
4.2冯、友四兰重认境为界哲是学按的什根么本标任准务划是分什的么??
哲学的任觉务解是指提数高高人低的精神境界。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 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 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 意义,或很少意义。
浓缩成一句话: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课文思路分析(起、承、转、合) 理清论证思路
起 :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1)
提出承①问:: 题谈“觉:论解哲四”学种引的出人四任生种务境人是生界境什。界么(。2?(-27)提) 高人的精神境界。
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3-6)
分析转③问:: 具题综合体:评人功阐价的利述四种精境中人神 界国生境 、哲境界界 道学。有 德是(7四 境如) 种 界何、-帮--天助--地人自境提然界高境。人界、 生境界的。(8-11)
2、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 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 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 义。
因为他们对自己所 做的事的意义理解不同
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 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 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 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 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 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 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 人、天地境界的人。
回主页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 的人”? 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 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
回主页
什么是天地jin重g 点梳理 难点突破
界?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