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习题集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出来小题,推论之类的)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3、生物因素(小题、填空):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4、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新陈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稀释过程或步入体循环后,受到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促进作用,结构出现转型的过程。

排出(excretion):药物或其新陈代谢产物排泄体外的过程。

中转(transport):药物的稀释、原产和排出过程泛称为中转。

处理(disposition):原产、新陈代谢和排出过程称作处理。

消解(elimination):新陈代谢与排出过程药物被去除,再分称作消解。

5、如何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转运关系指导处方设计?不好溶解度筛选合适的盐慢筛选不同的晶型溶出速率改善化合物结构不好快微过氧化苯甲酰涵盖物液态集中物不好并无影响透过性p-糖蛋白底物增加脂溶性好相互作用不稳定改善化合物结构胃中稳定性以处方保护药物稳定新陈代谢稳定性不平衡肠代谢研究代谢药物代谢稳定生物利用度不好以自己的认知把图用文字方式叙述出6、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存有哪些?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结构:三个模型细胞膜经典模型(lipidbilayer),生物膜液态方形模型(fluidmosaicmodel),晶格方形模型细胞膜的共同组成:①、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②、少量糖类③、蛋白质生物膜性质1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2、膜转运途径:细胞地下通道中转:药物利用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促进作用,借由细胞而被稀释的过程。

麻醉药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麻醉药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麻醉药理学习题集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特殊运转()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胞饮D.胞吐E.滤过2.有关药效动力学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A.它包括药理作用、治疗作用和毒理反应B.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和规律C.研究药物如何作用于机体D.药效动力学一般可以看作是药理学的同义词E.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3.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被动转运()A.膜孔扩散B.简单扩散C.脂溶扩散D.易化扩散E.滤过扩散4.有关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的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代谢大致包括氧化、还原、分解和结合四种方式B.肾脏是药物主要的排泄器官C.吸入全麻药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出D.结合作用使药物灭活,更易被排泄E.有些药物也可以由胆系、肺、乳腺、汗腺排泄5.有关MAC的概念,以下哪项错误()A.MAC是在大气压下疼痛刺激时,50%病人(或动物)不出现体动或逃避反射时的肺泡中某吸入全麻药的浓度B.吸入全麻药的强度可用MAC来表示C.MAC愈大,麻醉效能愈强D.MAC可用于表示麻醉药的剂量E.MAC是评价吸入全麻药药理特性的重要参数6.下列常用药物的半衰期中,错误的是()A.阿托品2~3hB.地西泮20~90hC.芬太尼2. 4~3. 8hD.潘库溴铵2. 9~3. 4hE.新斯的明3. 3h7.关于硫喷妥钠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A.镇痛效果差B.肌松不完全C.对呼吸循环抑制轻D.水溶液刺激性强E.作用快而强,持续时间短8、正常血液pH维持在()A.7. 00~7.03B.7.15~7.25C.7. 35~7.45D.7. 55~7.65E.7.75~7.859.治疗室性早搏的首选药物是()A.普鲁卡因酰胺B.奎尼丁C.苯妥英D.维拉帕米(异搏定)E.利多卡因10.下列镇痛作用最强的药是()A.吗啡B.芬太尼C.镇痛新D.曲马多E.哌替啶11、舌下给药的特点是()A.经第一关卡影响药效B.不经第一关卡效应,显效较快C.给药量不受限制D.脂溶性低的药物吸收快E.以上都不是12.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A.消耗能量B.需要特殊载体C.无饱和现象D.不受体液pH的影响E.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转运13.药物作用开始的快慢取决于()A.药物的吸收过程B.药物的血浆半衰期C.药物的生物半衰期D.药物的排泄过程E.药物的转运方式14.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关系称()A.药物的安全范围B.药物的治疗指数C.药物的依赖性D.药物的量效关系E.药物的最大效应15.药物t1/2恒定,一次给药后经过几个t1/2时间体内药物消除96%以上()A.9个B.7个C.5个D.3个E.1个16.按药物的t1/2(半衰期)给药,约几个t1/2时间药物血浆浓度达坪值()A.1个B.3个C.5个D.7个E.9个17.产生副作用时的药物剂量被称为()A.极量B.治疗量C.最小致死量D.阈剂量E.最小中毒量18.下列哪两种药物均有预防局麻药毒性的作用()A.安定和吗啡B.苯巴比妥钠和安定C.吗啡和阿托品D.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E.安定和阿托品19.哌替啶作为麻醉前用药,不宜与下列哪一药物并用()A.安定B.吗啡C.苯巴比妥钠D.阿托品E.东莨菪碱20.碳酸利多卡因优于盐酸利多卡因的主要原因是()A.起效快弥散广B.循环稳定C.毒性小D.吸收慢E.感觉运动阻滞分离21.全麻诱导去氮时,新鲜氧气的流量应大于()A.功能潮气量B.病人氧耗量C.潮气量D.分钟通气量E.肺活量22.等效剂量条件下起效最快的肌松药是()A.阿曲库铵B.维库溴铵C.罗库溴铵D.潘库溴铵E.哌库溴铵23.丙泊酚的主要优点是()A.起效快B.苏醒快而完全C.止痛作用强D.循环抑制轻E.静脉刺激小24.血/气分布系数最低的麻醉药是()A.七氟烷B.氟烷C.恩氟烷D.异氟烷E.地氟烷25.关于麻醉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和诱导及清醒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也快B.溶解度大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也快C.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迅速,清醒慢D.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缓慢,清醒快E.溶解度小的麻醉药,诱导缓慢,清醒也慢26.pKa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其值等于药物解离50%时溶液的pHB.解离常数的对数,其值等于药物解离50%时溶液的pHC.解离常数的对数,其值等于药物解离95%时溶液的pHD.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其值等于药物解离95%时溶液的pHE.药物的pKa随药物溶液的酸碱度而改变2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A.多以共价键形式结合,但是可逆的B.是无限的,增加剂量后,游离型和结合型按比例增加C.是有限的,饱和后增加剂量,游离型会迅速增多D.两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不产生竞争现象E.不影响药物的转运和排泄28.表观分布容积A.某一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恒值,不受疾病的影响B.是体内总药量(X0)与零时血药浓度的比值C.它是一个计算值,代表药物在机体内分布真实容积D.其值小,代表药物集中分布到某一组织中E.其值小,代表药物在机体内分布广泛2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A.蛋白结合率系指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的百分率B.是有限的,增加剂量后游离型和结合型按比例增加C.不影响吸收,也不影响排泄D.两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不产生竞争现象E.结合不受疾病等因素影响30.体液pH对药物转运的影响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增多B.弱碱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增多C.弱碱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增多D.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高E.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内液浓度高31.肝药酶A.药物在体内代谢仅受肝药酶的影响B.经肝药酶代谢后药物毒性消失C.有些药物经肝药酶代谢后毒性可增加D.作用有很高的选择性,但活性有限E.其活性主要受遗传影响,不受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32.清除率A.某一药物在机体的清除率是一恒值,不受疾病的影响B.机体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体积血浆中的药物全部清除C.其单位为mg·min-1而不是ml·min-1D.清除率增加使消除半衰期延长E.清除率高的药物明显受肝药酶活性影响33.属一级动力学的消除半衰期A.是一恒值,不受疾病的影响B.某一病人某药的消除半衰期与清除率成正比C.某一病人某药的消除半衰期与表观分布容积成正比D.某一病人某药的消除半衰期与表观分布容积成反比E.清除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成正比34.副作用A.是不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B.是不可预知的C.是剂量过大引起的D.是药物蓄积造成的E.是大多数药物不应有的35.下面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与不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B.后遗效应是血药浓度下降到阈浓度下残留的效应C.毒性反应是用量过大或长期用药蓄积而产生的D.变态反应是免疫机制产生的E.特异质反应是遗传缺陷造成的、有免疫机制参与的药物反应36.下面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强度是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B.效能是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C.芬太尼用量是吗啡的百分之一,是效能的差异D.芬太尼用量是吗啡的百分之一,是强度的差异E.以上都不对37.如果口服某药的胶囊剂所产生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同剂量该药物静脉给药所产生的血药浓度一时间下面积相同,可以下的结论为A.静脉给药途径优于口服B.药物极快被吸收C.静脉给药途径没有优点D.胶囊剂中药物实际上完全被吸收E.该药物的口服剂型全部是生物等效的38.弱酸性药物最可能在胃中吸收,因为A.该药主要以脂溶性较强的非离子型存在B.弱酸性药物在酸性溶液中更易溶解C.弱酸促使pH进一步降低D.该药主要以水溶性较强的离子型存在E.弱酸在胃中解离度增加39.药物代谢一般产生A.酸性增强的化合物B.油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化合物C.极性增强的化合物D.水溶性减弱的化合物E.碱性增强的化合物40.药物吸收是指药物进入A.胃B.小肠C.体循环D.肝E.口服41.通常用于表示肾脏排泄功能的是A.生物半衰期B.体内总清除率C.表观分布容积D.速度常数E.肾清除率42.正确论述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是A.大多数药物经过代谢而活化B.少数药物经过代谢而活化C.药物代谢的部位主要在胃肠D. 药物代谢的部位主要在肾脏E.药物的代谢反应大都不需要酶的参与43.经哪一途径给药,不涉及吸收过程A.静脉B.舌下C.皮下D.直肠E.口服44.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可用来表示A.半衰期B.肾脏消除药量C.吸收程度D.吸收速度E. 尿排泄药量45.经消化道吸收的药物通常A.从门静脉经肠肝循环进入体循环B.从门静脉经肝脏进入体循环C.贮藏于肝脏,再以一级速度释放到体循环中D.不受肝内各种酶的影响E.吸收后经肾滤过,然后由肾小管重吸收进入体循环中46.关于药物在胃中的吸收,下列正确的是A.pKa低的酸性药物比pKa高的易吸收B.pKa高的碱性药物比pKa低的易吸收C.在胃中主要呈离子型的药物胃中吸收好D.pKa高的酸性药物比pKa低的易吸收E.pKa与胃的pH相等时最易吸收47.药物通过细胞膜转运的特点正确的是A.被动转运的物质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不耗能B.被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C.主动转运要借助载体,故不需消耗能量D.主动转运不会出现饱和现象E.被动转运物质经载体也可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转运48.“生物利用度”一词系指到达何处的药量与速度A.小肠B.胃C.体循环D.肝E.肾49.iv某药,X0= 60mg,若测得初始浓度为15μg·ml-1,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20LB.4mlC.30LD.4LE.15L50.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峰值接近于A.呈现最大药理作用的那一时刻B.尿中最大药物浓度C.药物的吸收和消除速度相等的那一时刻D.消化道内所有的药物被吸收所需的时间E.以上都不是51.消除速率常数的单位是A.mg·h-1B.时间的倒数C.L·kg-1D.LE.ml·h-152.有A, B两种药物,给同一位患者静脉注射,测得其剂量与半衰期数据如下:剂量(mg)药物A的t1/2(h)药物B的t1/2(h)40 10 3.4760 15 3.4780 20 3.47根据以上结果,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兽医药理学习题集

兽医药理学习题集

《兽医药理学》习题集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药物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第六章呼吸系统药物第七章利尿药与脱水药第八章生殖系统药物第九章作用于组织代谢的药物第十章抗微生物药物第十一章抗寄生虫药物第十二章特效解毒药物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兽医药理教研室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22.*药物治疗指数2.毒物23.受体3.药物剂型24.被动转运4.药效学25.主动转运5.药动学26.易化扩散6.药物作用27.消除7.药理效应28.吸收8.全身作用(吸收作用)29.首过效应9.局部作用30.生物转化10.药物作用的选择性31.药酶的诱导11.治疗作用32.药酶的抑制12.不良反应33.肝肠循环13.34.*对因治疗房室(房室模型)14.对症治疗35.药时曲线15.副作用36.消除半衰期(血浆半衰期或半衰期,T1/2)16.毒性反应37.峰浓度17.变态反应38.峰时18.继发性反应39.生物利用度19.后遗效应40.联合用药20.*41.构效关系配伍禁忌21.*量效关系二、填空题1.药物与毒物的区别在于2.药物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可分为、、3.我国最早的兽医著作是_____4.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____、、_、等5.以剂量的对数为横坐标,以药物的效应强度为纵坐标,可得到关于药物与剂量的一条____ _6.受体的特性表现为__ __、、_。

7.药物的转运方式包括____、、_、等8.能够明显影响吸收过程的因素包括_____、、9.影响内服给药吸收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 1兽医药理学10.常见的给药途径有____、、_、等11.常见的排泄途径有__ __、、_等12.与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的三个参数是____、、_。

13.药物在外周组织部位的分布主要取决于:____、、_、等14.表观分布容积不代表真正的生理容积,一般情况下V d值越大,药物穿透入组织越,分布越,血中药物浓度越。

药理学习题集(1-32章)

药理学习题集(1-32章)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药物、药理学、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药效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名词解释:零级动力学消除、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血浆清除率、血浆稳态浓度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集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代谢: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

排泄:是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

肝药酶:大多数药物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因肝细胞内存在有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而该系统能促进多种药物发生转化,故称肝药酶。

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酶诱导的结果是促进代谢,通常可降低大多数药物的药理作用,包括诱导剂本身和一些同时应用的药物。

其中它的自身诱导作用使其用量越来越大而成为这些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

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格鲁米特、灰黄霉素等。

许多药物能对肝微粒体中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其他药物代谢减慢,导致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增加。

酶抑制剂:西咪替丁、酮康唑、西咪替丁、氯霉素、异烟肼等。

峰浓度:药-时曲线的最高点达峰时间:药-时曲线达到峰浓度的时间称达峰时间。

AUC(area under curve): 药-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称为曲线下面积。

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在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药动学习题集

药动学习题集

绪论1.何为生物药剂学?研究它有什么么意义?2.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试述新剂型开发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关系。

4.何为药物在体内的处置与消除?5.口服片剂吸收的体内过程有哪些?口服药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2.药物转运机制有哪几种?3.主动转运有哪些特点?4.什么是胃排空速率?如何影响药物吸收?5.食物如何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6.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透过生物膜有何影响?7.何谓pH分配学说?8.药物的溶解速度与其溶解度有何区别和相关性?9.什么是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10.固体药物制剂的崩解度与溶出度有什么关系?11.测定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12.评价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13.表面活性剂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机制是什么?14.应用药物理化性质如何提高药物消化道吸收?15利用制剂方法如何提高和改善药物消化道的吸收?非口服药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2.药物转运机制有哪几种?3.主动转运有哪些特点?4.什么是胃排空速率?如何影响药物吸收?5.食物如何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6.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透过生物膜有何影响?7.何谓pH分配学说?8.药物的溶解速度与其溶解度有何区别和相关性?9.什么是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10.固体药物制剂的崩解度与溶出度有什么关系?11.测定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12.评价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13.表面活性剂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机制是什么?14.应用药物理化性质如何提高药物消化道吸收?15利用制剂方法如何提高和改善药物消化道的吸收?药物的分布1.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组织摄取药物最快?2.为什么应用“表现分布容积”这一名词,表观分布容积有何意义?3.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4.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

5.假如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99%,解释为什么当患者患有肝硬化时,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而总血浆药物浓度降低。

药理学习题集(部分)

药理学习题集(部分)

药理学习题集第一章药理学总论一、单选题1.药效学是研究(D)A、药物的临床疗效。

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

C、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2、药动学是研究(B)A、药物对机体的影响。

B、机体对药物饿处置过程C、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

D、药物的加工处理第二章药物动力学一、单选题1、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C)A、用药剂量过大。

B、血药浓度过高C、药物作用选择性地D、患者肝肾功能不良注:用药剂量过大是毒性反应。

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2、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C)A、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效应力B、对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D、对受体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3、受体激动药的特点是(D)A、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与受体有亲和力,低哪爱活性。

D、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4、具肝肠循环药,一般是(C)A、LD50大B、ED50小C、t1/2长D、蛋白结合率低注:t1/2长可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和作用维持时间5、药物的效价是指(A)A、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B、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C、治疗量的最大极限D、药物的最大效应6、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E)A、极性增加,有利于消除B、活性增大C、毒性减弱或消失D、活性消失E、以上都有可能7、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D)A、致死量的一半B、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C、产生严重副作用的的剂量D、能杀死半数动物的剂量注:LD50: 杀死半数动物的剂量;ED50: 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治疗指数=LD50/ED50;比值越大,安全系数越大。

8、药物的LD50越大,则其(B)A、毒性越大B、毒性越小C、安全性越小D、治疗指数越高9、某病人服用某药的最低限量后即产生正常的药理效应或不良反应,这属于(A)反应。

A、高敏性。

B、过敏反应。

C、耐受性。

D、变态反应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单选题1、药物或其代谢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A、肾。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药用植物学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复习思考题:1.植物的细胞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2.质体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功能3.淀粉粒有几种类型怎样区别单粒淀粉与复粒淀粉及半复粒淀粉4.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草酸钙结晶与碳酸钙结晶5.细胞壁的特化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木质化细胞壁与木栓化细胞壁6.什么叫初生壁、次生壁、胞间层、纹孔、纹孔对、胞间连丝第二章植物的组织复习思考题:1.什么叫植物的组织可分为几种类型2.什么叫分生组织其主要特征是什么3.气孔轴式有哪几种如何确定气孔轴式的类型4.什么叫周皮周皮与表皮有何不同5.什么叫气孔气孔与皮孔有何不同6.腺毛与非腺毛在形态与功能上有什么区别7.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哪些不同8.导管有哪几种类型如何鉴别各种类型导管9.导管与筛管分别存在于植物维管束的什么部位,各有什么功能10.分泌腺与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存在部位有什么不同11.什么叫溶生式和裂生式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第一节根复习思考题:1.根的外形特征有哪些2.什么叫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3.什么叫不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4.根有哪些变态5.根的初生构造有什么特点6.什么叫内皮层何谓凯氏点7.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相比较有什么区别8.中药材中所说的“根皮”是指哪些部分9.根的异常构造有哪些类型第二节茎复习思考题:1.从外部形态上怎样区分根和茎2.茎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3.比较块根与块茎、根与根状茎、块茎与小块茎、鳞茎与小鳞茎的区别点.4.解释下列术语:叶轴、合轴分枝、节、皮孔.5.双子叶植物茎与根的初生构造有何不同6.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有何特点7.什么叫“年轮”它是怎样产生的8.单子叶植物茎有什么特点第三节叶复习思考题:1.叶由哪几部分组成确定叶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3.脉序有哪几种类型4.叶序有哪几种类型5.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有何特点6.何谓“等面叶”何谓“两面叶”第四节花复习思考题:1.典型的被子植物花由哪几部分组成2.常见的花冠类型有哪几种常见的花被卷迭方式有哪几种3.雄蕊由哪几部分组成常见的雄蕊类型有哪几种如何区分4.雌蕊由什么构成分几部分何为腹缝线、背缝线如何判断雌蕊由几张心皮组成5.雌蕊的类型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子房着生的位置有哪几种如何区别6.何为胎座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7.何为花程式 K 5C 5G 5:5:2表示什么 某植物的花为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合生;花瓣5枚,分离;雄蕊10枚,9枚合生,1枚分离,成二体.雄蕊,子房上位,1心皮,1室,每室胚珠数不定.请写出花程式.8.如何区别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各有哪些类型9.解释下列术语:花萼、副萼、宿存萼、离瓣花、合瓣花、重瓣花、雌雄异株、倒生胚珠.第五节 果实复习思考题:1.果实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何主要特征如何区别2.如何识别真果和假果3.聚合果是由何种类型的雌蕊发育而成的第六节 种子复习思考题:1.种子由哪几部分组成2.解释下列术语:种脐、种脊、合点、种阜、假种皮、外胚乳下篇药用植物的分类第四章植物分类概述复习思考题:1.植物分类等级主要有哪些其大小顺序如何2.植物学名是怎样组成的举例说明.3.植物界分哪些门请解释:孢子植物、隐花植物、种子植物、显花植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无胚植物、有胚植物.4.植物分类检索表有哪几种形式第五章藻类植物复习思考题: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海带、昆布属哪一门藻类主要特征如何第六章菌类复习思考题:1.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与藻类植物有何异同点2.解释下列术语:菌核、子实体、子座、菌丝体.第七章地衣门要求:自学、了解第八章苔藓植物门要求:自学、了解第九章蕨类植物门复习思考题:1.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有哪些2.真蕨植物和拟蕨有什么区别3.水龙骨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解释下列术语:大型叶、小型叶、营养叶、孢子叶、孢子叶穗.第十章裸子植物门复习思考题: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比较松科、柏科的不同点.3.麻黄科在裸子植物中有何特殊性4.银杏、侧柏、麻黄分属哪一科主要特征有哪些入药部位是什么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复习思考题:1.和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有哪些特点2.如何识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3.被子植物各重点科要求掌握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各举出两种以上药用植物名称.4.现在多数学者根据什么理由主张把芍药属从毛茛科中独立出来成芍药科5.为什么说木兰科植物是现存植物中的原始类群6.比较木兰科与毛茛科的异同点.7.豆科植物分哪三个亚科,有何区别8.比较玄参科、唇形科、马鞭草科的主要异同点.9.说明菊科头状花序的结构和小花有哪些类型.10.菊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分成二个亚科各有什么依据11.菊科植物有哪些特征可以说明其进步性这些特征在适应环境时有什么意义12.比较姜科和兰科的异同点.13.试总结具有下列特征的科各有哪些1植物体有乳汁的科2植物体含挥发油,有香气的科3植物体地下茎发达的科4有托叶的科5叶对生的科6花两侧对称的科药用植物学作业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着作是 .A、本草纲目B、唐本草C、植物名实图考D、神农本草经2.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神农本草经集注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质体C、高尔基体D、细胞核4.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代谢废物有 .A、淀粉粒B、糊粉粒C、脂肪油D、草酸钙晶体5.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的构造之一是 .A、细胞间隙B、导管C、原生质体D、木纤维6.脂肪是植物细胞内的 .A、质体B、线粒体C、活性物质D、后含物7.导管、木纤维、石细胞等次生壁内常填充和附加的主要物质是 .A、木栓质B、纤维素C、角质D、木质素8.在发育成熟后,全部组织细胞均为死细胞的是 .A、输导组织B、机械组织C、分泌组织D、木栓组织9.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合称 .A、表皮B、树皮C、周皮D、根被10.次生保护组织上的通气结构是 .A、气孔B、筛孔C、纹孔D、皮孔11.被子植物韧皮部主要的输导组织是 .A、导管B、管胞C、筛管D、筛胞12.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是 .A、导管B、管胞C、筛管D、筛胞13、小茴香果实中贮藏挥发油的是 .A、油细胞B、油管C、腺鳞D、油室14.桔子果皮和叶子中贮藏挥发油的是 .A、油细胞B、油管C、腺鳞D、油室15.“雨后春笋”迅速生长主要是由于分裂活动的结果.A、节上的组织B、顶端分生组织C、居间分生组织D、侧生分生组织16.茶叶的气孔轴式是 .A、直轴式B、平轴式C、不定式D、环式17.下列除外是不定根.A、须根系B、纤维根C、支持根D、攀援根18.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仿的不定根构成的根系是 .A、定根B、须根系C、不定根D、直根系19.南瓜、扁豆、牵牛等同属 .A、灌木B、木质藤本C、草质藤本D、肉质茎20.葡萄茎、南瓜茎以攀附它物攀援生长.A、不定根B、吸盘C、卷须D、变态叶21.人参、五加的叶同属 .A、奇数羽状复叶B、二回羽状复叶C、三出复叶D、掌状复叶22.桑、樟、桃等植物的叶序同属 .A、簇生叶序B、轮生叶序C、对生叶序D、互生叶序23.水稻、小麦、玉米、麦冬等的叶脉同属 .A、射出平行脉B、二叉分枝脉C、羽状网脉D、直出平行脉24.马齿苋、景天、芦荟等的叶同属 .A 、膜质B 、肉质C 、草质D 、革质25.等面叶的构造特征是叶的 .A 、两面均有栅栏组织和气孔B 、两面都没有栅栏组织和气孔C 、两面都有海绵组织,没有气孔D 、两面均没有海绵组织和气孔26.一花中雄蕊多数,花药连合成筒状,而花丝彼此分离,这种雄蕊是 .A 、单体雄蕊B 、四强雄蕊C 、二强雄蕊D 、聚药雄蕊27.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沿相邻二心皮的腹缝线着生,这是 .A 、边缘胎座B 、侧膜胎座C 、中轴胎座D 、基生胎座28.柑橘、百合、棉等的胎座同属 .A 、基生胎座B 、侧膜胎座C 、中轴胎座D 、特立中央胎座29.梨、苹果、南瓜、黄瓜等的子房位置同属 .A 、子房下位B 、子房半下位C 、子房中位D 、子房上位30.某花序的花轴较长,其上着生许多无柄的两性花,从花轴基部渐次向顶部开放,这是 .A 、总状花序B 、穗状花序C 、葇荑花序D 、单歧聚伞花序31.花轴肉质肥大呈棒状,外具佛焰苞的花序为 .A 、穗状花序B 、肉穗花序C 、头状花序D 、隐头花序32.花程式为伞 K 5C 5A ∞G 5:5:∞的植物可能来自 .A 、桑科B 、木犀科C 、锦葵科D 、五加科33.单粒种子的果实,成熟时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离,是 .A 、颖果B 、瘦果C 、坚果D 、胞果34.由一朵花的多数离生心皮形成的果实是A、聚合果B、聚花果C、假果D、双悬果35.桂圆肉、荔枝肉同属 .A、种子的胚乳B、果肉C、种子的胚D、假种皮36.木质部与韧皮部构成内外排列的维管束类型是 .A、辐射维管束B、外韧维管束C、周韧维管束D、双韧维管束37.厚角组织最发达的是 .A、单子叶植物茎B、裸子植物茎C、双子叶植物草质茎D、双子叶植物进行次生生长的木质茎38.不属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组成部分的是 .A、表皮B、维管射线C、皮层D、髓39.属于有限花序的是 .A、伞形花序B、复伞花序C、聚伞花序D、头状花序40.枸杞、番茄、葡萄等的果实属于 .A、浆果B、核果C、瓠果D、梨果41.属于假果的是 .A、蓇葖果B、角果C、瓠果D、颖果42.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科B、属C、种D、品种43.中药龙眼肉原植物的学名是 .A、龙眼B、桂圆C、LonganD、Euphoria longan44.下列哪项不是褐藻门的特点A、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B、生活方式为异养C、植物体常呈褐色D、细胞中常含碘45.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又无叶绿素的植物是 .A、藻类植物B、菌类植物C、苔藓植物D、蕨类植物46.海带属于 .A、藻类植物B、菌类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47.中药茯苓为真菌的 .A、菌丝B、菌核C、菌索D、子实体48.下列植物中, 属于担子菌亚门.A、茯苓B、冬虫夏草C、石耳D、酵母菌49.真蕨亚门区别于拟蕨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A、叶是大型叶B、具孢子囊C、有根、茎、叶分化D、孢子体内有维管组织的分化50.中药海金沙、石韦、槲蕨同属 .A、石松亚门B、真蕨亚门C、松叶蕨亚门D、楔叶亚门51.现有一落叶乔木,其叶扇形,具二叉状叶脉,花单性异株,心皮杯状,种子核果状,其来源于 .A、银杏纲B、苏铁纲C、松柏纲D、买麻藤纲52.松科的球果是 .A、假果,为花被成木质鳞片和翅果集生而成B、真果,外为木质果皮内有种子C、由多数种鳞和种子聚生而成D、由许多花聚生形成的果实53.下列植物中哪一组属于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分化的植物 .A、银杏和人参B、黄连和枸杞C、卷柏和侧柏D、土茯苓和茯苓54.下列植物具有托叶鞘的一组是 .A、何首乌和掌叶大黄B、麻黄和黄连C、乌头和白芷D、胡萝卜和芹菜55.雄蕊和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突起的花托上,有聚合果的一组是 .A、毛茛和厚朴B、锦葵和蓖麻C、百合和人参D、大黄和天麻56.下列描述,除外属于十字花科的特征.A、草本,无托叶B、四枚雄蕊,二枚较长C、花两性,花瓣四枚D、雌蕊由二心皮合生,具假隔膜57.下列植物中具有木本,子房下位,梨果的一组是A、龙牙草和桃B、掌叶复盆子和杏C、野山楂和贴梗海棠D、金樱子和地榆58.下列植物具有蝶形花冠和二体雄蕊的一组是 .A、合欢和苦参B、决明和甘草C、皂荚和槐D、膜荚黄芪和野葛59.下列植物均有乳计,属大戟科的一组是 .A、无花果和薜荔B、罂粟和延胡索C、甘遂和续随子D、桔梗和蒲公英60.下列植物中具卷须,侧膜胎座,瓠果的一组是 .A、黄瓜和南瓜B、冬瓜和蓖麻C、栝楼和黄芩D、南瓜和葡萄61.以下除外均为桑科的特征.A、木本,常有乳汁B、叶常互生、托叶早落C、花小、两性,成葇荑或隐头花序D、聚花果62.现有一小乔木,茎具刺,单身复叶,其果和叶揉后具辛辣味,柑果,此植物可能来源于 .A、玄参科B、芸香科C、樟科D、蔷薇科63.茄科植物的主要特征为 .A、叶常互生,萼宿存,花冠常漏斗状,多为浆果B、叶常对生,萼宿存,花冠常辐射状,多为浆果C、叶互生,萼宿存,子房下位,多为浆果D、叶对生,萼宿存,子房上位,多为浆果64.桔梗科区别于茄科的主要特征为 .A、多为木本,常具乳汁B、多为草本,常具乳汁C、花萼5裂,宿存D、中轴胎座65.茜草科植物具有的特征是 .A、木本或草本,单叶对生或轮生,具各式托叶,花常两性,子房上位B、木本或草本,单叶对生或轮生,无托叶,花常两性,子房上位C、木本或草本,单叶对生或轮生,具托叶,花常两性,子房下位D、木本或草本,单叶对生或轮生,无托叶,花常两性,子房下位66.姜科植物花中的唇瓣来自于 .A、花萼B、苞片C、花瓣D、退化雄蕊67.下列植物具有块茎,蒴果和粉尘状微小种子的一组是 .A、天南星和知母B、黄精和石仙桃C、半夏和石斛D、天麻和白芨68.裸子植物不同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为 .A、多为木本B、多为草本C、心皮叶状展开,胚珠裸露D、心皮联合成子房,胚珠包藏于子房内69.毛茛科与木兰科的共同特征为 .A、均为草本B、均具挥发油C、雄蕊、心皮均多数,合生,排列于隆起的花托上D、雄蕊、心皮均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隆起的花托上70.百合科植物具有的特征为 .A、单被花,单性花,花被4枚,子房1室B、单被花,两性花,花被3基数,两轮排列,子房l室C、单被花,单性花,花被缺或5枚,子房3室D、单被花,两性花,花被6枚,两轮排列,子房3室71.下列植物中属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真菌和地衣B、真菌和绿藻C、放线菌和绿藻D、蓝藻和细菌72.细胞中具有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细胞质B、线粒体C、核质D、染色体73.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因为其表皮属 .A、腺毛B、非腺毛C、通气薄壁组织D、吸收薄壁组织74.木本植物茎、根加粗后起保护作用的是 .A、木栓形成层B、栓内层C、木栓层D、皮层75.菊科植物头状花序外围常有多数绿色的 .A、总苞片B、刺状片C、小苞片D、鳞片76.厚角组织的细胞壁是 .A、次生壁B、木质化C、木栓化D、纤维素77.以下除为伞形科的特征.A、草本,茎具纵棱B、具明显托叶鞘C、复伞形花序D、双悬果78.两面叶的气孔常是 .A、上、下表皮一样多B、下表皮比上表皮多C、上表皮比下表皮多D、上、下表皮都没有79.禾本科的果实为 .A、瘦果B、蒴果C、颖果D、翅果80.唇形科的花序为 .A、伞房花序B、圆锥花序C、穗状花序D、轮伞花序81.叶的主脉一条,两侧分出相似侧脉,侧脉再分细脉交织成网状为 .A、掌状网状脉B、直出平行脉C、弧形脉D、羽状脉82.夹竹桃科与萝藦科的共同特征为 .A、均具乳汁B、均具合蕊柱和合蕊冠C、叶柄顶端均具腺体D、均具花粉块83.某植物为草本,托叶鞘状,花具上位子房,瘦果.该植物属于 .A、MoraceaeB、PolygonaceaeC、RanunculaceaeD、Rosaceae84.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皮层中均分布有 .A、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B、导管和筛管C、筛胞和管胞D、纤维和乳管85.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类型是 .A、无限外韧维管束B、有限外韧维管束C、双韧维管束D、辐射维管束86.单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的维管束类型是 .A、无限外韧维篱束B、有限外韧维管束C、双韧维管束D、辐射维管束87.下列植物中具有副萼和单体雄蕊的一组是 .A、草棉和木芙蓉B、木槿和木瓜C、苘麻和草莓D、向日葵和百合88.属玄参科植物的一组是 .A、地黄和阴行草B、浙玄参和沙参C、胡黄连和黄连D、毛地黄和大黄89.下列植物中具有掌状复叶和伞形花序的一组是 .A、前胡和柴胡B、人参和五加C、大戟和小蓟D、蓖麻和南瓜90.某植物具有唇形花冠和四分小坚果,该植物属于 .A、LeguminosaeB、UmbelliferaeC、LabiataeD、Compositae 91.下列植物中属桔梗科的一组是 .A、党参和沙参B、党参和人参C、桔梗和三七D、五加和半边莲92.下列植物中属菊科的一组是 .A、菊叶三七和景天三七B、华泽兰和地瓜儿苗C、红花和番红花D、茵陈蒿和白术93.下列植物中属天南星科的一组是 .A、独角莲和乌头B、天南星和七叶一枝花C、半夏和菖蒲D、石菖蒲和石蒜100.大戟科、葫芦科、百合科具有 .A、复雌蕊B、离生雌蕊C、单雌蕊D、多心皮多雌蕊二多项选择题1.单子叶植物茎和双子叶植物茎的主要区别有 .A、无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B、内皮层显着C、维管束散生D、维管射线明显2.组成中药材上所谓“树皮”的部分是 .A、木栓层B、木栓形成层C、栓内层D、次生韧皮部3.某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无盖,则可能属于 .A、蚌壳蕨科B、槲蕨科C、水龙骨科D、乌毛蕨科4.高等植物的特征是 .A、有胚胎B、以孢子繁殖C、生殖器官为多细胞D、通常无维管束5.来源于木犀科的中药材有 .A、金樱子B、女贞子C、连翘D、秦皮6.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是 .A、有细胞壁B、有线粒体C、有液泡D、有染色体7.腺毛的组成是 .A、蜜腺B、腺头C、油细胞D、腺柄8.担子菌亚门的主要特征有 .A、具双核菌丝B、形成担子、担孢子C、菌丝具横隔D、形成子实体9.芍药属从毛茛科中独立出来成为芍药科的原因有 .A、花大,两侧对称B、雄蕊离心发育C、心皮离生,蓇葖果D、不含毛茛甙和木兰花碱10.有乳汁的植物可能来自 .A、茄科B、菊科C、大戟科D、百合科11.唇形科与马鞭草科共有的特征有 .A、叶对生B、核果C、花冠唇形D、二强雄蕊或雄蕊二枚12.双子叶植物木质茎中,次生木质部的主要组成分子有 .A、木纤维B、导管C、木薄壁细胞D、伴胞13.属于雌蕊组成部分的是 .A、花盘B、子房C、花丝D、柱头14.低等植物包括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地衣植物D、菌类植物15.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点主要有 .A、保留表皮,不产生周皮B、有限维管束C、维管束多数,散生在基本组织中D、木质部部分有年轮16.某草本植物具香气,可能属于 .A、LabiataeB、MagnoliaceaeC、LiliaceaeD、Zingiberaceae17.对茯苓描述正确的有 .A、属于多孔菌科B、表面粗糙C、子实体伞形D、孢子不透明18.无限花序包括 .A、轮伞花序B、伞房花序C、二歧聚伞花序D、伞形花序19.羽状三出复叶的特点是 .A、顶叶有柄B、顶叶无柄C、小叶三枚D、小叶三枚以上20.禾本科的主要特征包括 .A、由小穗组成各种花序B、浆片2~3,雄蕊3C、子房上位D、颖果二、填空题1.淀粉粒的主要形态特征有和 .根据其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链淀粉遇碘变 ,支链淀粉遇碘变 .2.晶体,一般是指细胞生活中所产生的废物,常形成和 .3.由于质体所含的色素和功能的不同,可将质体分为叶绿体、、等三种.叶绿体主要含有的色素有、、、四种.4.细胞壁主要是由构成的,相邻两细胞所共有的细胞层可分为、、三层.5.气孔轴式常见的有、、、、、 .6.成熟的花粉粒具二层壁,外壁较厚,常具各种;内壁上有的地方没有外壁,形成 .7.地下变态茎仍具有茎的一般特征,如根状茎,具有、、可与根相区别.8.使根延长的生长称 ,使根增粗的生长称 .9.是辨别木材三个切面的最好标志.10.构成雌蕊的单位是 .典型的雄蕊可分为和两部分.11.果实是由发育来的,包括和两部分.种子是由发育而成的,由、、三部分组成.12.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其拉丁学名包括、、三部分.13.完全叶的组成可分为叶片、、三部分,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显微构造可分为、、三部分.叶片的形状主要是根据它的比例以及的位置来确定.15.被子植物可分为两个纲,即和 .16.单子叶植物纲的根系为 ,叶脉为 ,花各部分基数为 .17.周皮包括、和三层.18.豆科植物的共同特征为具有果.根据花冠的排列和雄蕊的情况可分为、、三个亚科,它们的花冠依次为、、 .20.植物的组织按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等六类.23.天南星科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花序.24.珠鳞与苞鳞紧密愈合是科的特征.25.菊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花序,小花多为花或花,花萼常变为 ,果实为 .它可分为、两个亚科.26.百合科植物的花为数花, 胎座.28.机械组织根据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壁增厚的方式,可分为和 .29.姜科植物主要特征之一是能育雄蕊枚,退化雄蕊成 .39.植物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40.蔷薇科分为、、、等四个亚科. 42.维管束有、、、、、几种类型.43.输导组织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木质部中的和 ,主要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另一类是韧皮部中的和 ,主要运输有机营养物质.44.细胞壁的特化常见的有、、、粘液化、矿质化等.45.伞形科植物体具 ,含挥发油,叶柄基部扩大成 ,花多成花序,子房顶部有盘状或圆锥状;果实为 .47.唇形科植物多含 ,茎形,叶 , 花序常再组成穗状或总状花序,花冠常为 ,雄蕊常 ,为雄蕊;花柱常着生;果实为 .三、名词解释纹孔蝶形花冠内皮层子实体晶鞘纤维维管束组织气孔轴式两面叶无限花序辐射维管束胎座双悬果聚药雄蕊中轴胎座瓠果凯氏带年轮细胞器孢子囊穗四、问答题1.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并绘简图标明各部.2.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3.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如何4.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5.如何区别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6.何谓心皮如何判断雌蕊心皮的数目7.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与根区别8.如何识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9.比较Magnoliaceae与Ranunculaceae的异同点.10.以显着不同的特征,列出以下科的检索表.唇形科马鞭草科玄参科爵床科茜草科11.豆科植物可分为哪三个亚科说明三个亚科的区别点.12.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有何特点13.菊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分成二个亚科各有什么依据14.举例说明蔷薇科四个亚科的主要区别点.15.写出下列科的主要特征及5种以上药用植物.伞形科唇形科百合科天南星科十字花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茜草科葫芦科禾本科姜科水龙骨科松科后两科只需举出一种代表植物16.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哪些不同17.导管与筛管分别存在于植物维管束的什么部位,各有什么功能18.什么叫溶生式和裂生式的分泌腔。

药理学习题集大全(含答案)

药理学习题集大全(含答案)

药理学习题第一章绪言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疗效B、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D、影响药效的因素E、药物的作用规律标准答案:C2、药动学主要是研究:A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及其规律B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D 药物的临床疗效E 药物疗效的影响因素标准答案:A3、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B、药理学又名药物治疗学C、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D、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E、是研究药物代谢的科学标准答案:A4、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A、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B、药物的作用及原理C、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D、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E、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标准答案:E二、名词解释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三、填空题1、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一是研究对的作用,称为。

二是研究对的作用,称为。

参考答案二、名词解释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三、填空题1、药物机体药效动力学。

机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第二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每个t1/2恒量给药一次,约经过几个血浆t1/2可达稳态血浓度:A、 1 个B、 3 个C、 5 个D、 7 个E、 9 个标准答案:C2、某药t1/2为 8h,一天给药三次,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是:A 16 小时B 30 小时C 24 小时D 40 小时E 50 小时标准答案:D3、药物的时效曲线下面积,表示的是A 在一定时间内药物的分布情况B 药物的血浆t1/2长短C 在一定时间内药物消除的量D 在一定时间内药物吸收入血的相对量E 药物达到稳态浓度时所需要的时间标准答案:D4、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E、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B5、吸收是指药物进入:A、胃肠道过程B、靶器官过程C、血液循环过程D、细胞内过程E、细胞外液过程标准答案:C6、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A、舌下给药后B、吸人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注射后E、皮下给药后标准答案:C7、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D、易化扩散转运E、胞饮的方式转运标准答案:B8、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A、外用B、口服C、肌内注射D、皮下注射E、皮内注射标准答案:C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A、是永久性的B、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C、是可逆的D、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E、促进药物排泄标准答案:C10、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A、药物作用增强B、药物代谢加快C、药物转运加快D、药物排泄加快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标准答案:E11、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A、药物的活化B、药物的灭活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D、药物的消除E、药物的吸收标准答案:C12、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A、毒性减小或消失B、经胆汁排泄C、极性增高D、脂/水分布系数增大E、分子量减小标准答案:C13、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对受体的亲合能力C.药物水溶性大小D.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E.药物脂溶性大小标准答案:B14、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A、氯霉素B、苯巴比妥C、异烟肼D、阿司匹林E、保泰松标准答案:B15、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分布D、作用持续时间E、与血浆蛋白结合标准答案:D16、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A、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分量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C、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D、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标准答案:E17、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A、代谢B、消除C、灭活D、解毒E、生物利用度标准答案:B18、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A、所有的药物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D、自胃肠吸收的药物E、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B19、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中毒量B.治疗量C.无效量D.极量E.致死量标准答案:B20、某药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5%以下:A、8小时B、12小时C、20小时D、24小时E、48小时标准答案:C2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药物消除量恒定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标准答案:B22、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作用强弱B、吸收快慢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标准答案:E23、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标准答案:D24、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A、静滴速度B、溶液浓度C、药物半衰期D、药物体内分布E、血浆蛋白结合量标准答案:C25、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A、每4h给药1次B、每6h给药1次C、每8h给药1次D、每12h给药1次E、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标准答案:EE、减少吸收3、苯巴比妥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4、维生素K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5、肝素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6、阿司匹林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7、保泰松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标准答案:3C 4D 5A 6A 7B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何为生物药剂学?研究它有什么么意义?2.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试述新剂型开发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关系。

4.何为药物在体内的处置与消除?5.口服片剂吸收的体内过程有哪些?口服药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2.药物转运机制有哪几种?3.主动转运有哪些特点?4.什么是胃排空速率?如何影响药物吸收?5.食物如何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6.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透过生物膜有何影响?7.何谓pH分配学说?8.药物的溶解速度与其溶解度有何区别和相关性?9.什么是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10.固体药物制剂的崩解度与溶出度有什么关系?11.测定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12.评价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13.表面活性剂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机制是什么?14.应用药物理化性质如何提高药物消化道吸收?15利用制剂方法如何提高和改善药物消化道的吸收?非口服药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2.药物转运机制有哪几种?3.主动转运有哪些特点?4.什么是胃排空速率?如何影响药物吸收?5.食物如何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6.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透过生物膜有何影响?7.何谓pH分配学说?8.药物的溶解速度与其溶解度有何区别和相关性?9.什么是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10.固体药物制剂的崩解度与溶出度有什么关系?11.测定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12.评价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13.表面活性剂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机制是什么?14.应用药物理化性质如何提高药物消化道吸收?15利用制剂方法如何提高和改善药物消化道的吸收?药物的分布1.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组织摄取药物最快?2.为什么应用“表现分布容积”这一名词,表观分布容积有何意义?3.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4.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

5.假如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99%,解释为什么当患者患有肝硬化时,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而总血浆药物浓度降低。

6.药物蛋白结合率的轻微改变(如变化率为1%),是否会显著影响药理作用强度?7.当患者患有易导致低蛋白血症的疾病时,弱酸性药物还是弱碱性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更易发生变化,为什么?8.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9.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弱碱性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药物的代谢1.药物代谢与药物疗效有什么关系?2.药物代谢中的第1相与第H相反应包括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3.药物代谢可以在哪些器官或部位进行?主要的代谢特性有哪些?4.什么是首过效应?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有什么影响?5假如一种新药口服首过作用很强,下面哪一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较好,为什么?A.水溶液剂B混悬剂C片剂D缓释片剂E胶囊剂6.影响代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何谓酶促作用和酶抑作用?7.如何应用药物代谢的特点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或疗效?8.某药口服给药后起效时间是0.5~1h,但静注给药后起效时间是4~5h。

起效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药物的排泄1.药物的肾排泄机制有哪些?哪些途径有载体参与?2.肾小球滤过有哪些待点?3.影响药物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什么是肾清除率,如何计算?5.什么是肠肝循环,对药物的血浓度和疗效有什么影响?6.头孢拉定主要以原形药在尿中排泄,研究表明同时给予丙磺舒可提高血清头孢拉定浓度,丙磺舒和头孢拉定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是什么?药物的相互作用1.药物相互作用按作用机制可分哪几类?每类各举例说明。

2.药物在胃肠道吸收时,可产生哪些相互作用?3.影响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相互作用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4.有酶促与酶抑作用的药物,在临床上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

5.影响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哪些?6.影响药效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哪几类?药动学概述1.阐述研究药物动力学的意义。

2.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3何谓房室模型?它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单室模型1.给1位体重50kg的患者静脉注射某抗生素6mg/kg,测得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T(h) 0.25 0.5 1 5.16 6.0 12.0 18.0Cug/ml 8.22 7.88 7.26 3.0 3.08 1.12 0.4求(1).消除速率常数、表观分布容积,半衰期,消除率。

•(2).描述上述血药浓度的方程。

•(3).静脉注射10小时的血药浓度。

•(4).若剂量的60%以原形物从尿中排出,则肾清除率为多少?•(5).该药消除90%所需要的时间?•(6).该药的血药浓度小于2ug/ml时无效,它的作用时间有多长?•(7).如果将药物剂量增加1倍,则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增加多少?2.普鲁卡因胺(t1/2=3.5,V=2L/kg)治疗所需血药浓度为4~8ug/ml,一位体重为50kg的病人,先以每分钟20mg速度滴注,请问何时达到最低有效治疗浓度?滴注多久后达到最大治疗浓度?欲维持此浓度,应再以怎样的速度滴注?3.某一受试者口服500mg某药后,测得各时间的血药浓度数据如下,假定F=0.8,求各药动学有关参数。

t(h)0.5 1.0 2.0 4.0 8.0 12.0 18.0 24.0 36.0 48.0 72.0c 5.36 5.95 17.18 25.78 29.78 26.63 19.40 13.26 5.88 2.56 0.494.某药口服后尿中出现累积药量如下,请计算该药的吸收常数ka双室模型(药剂专业第一题可不做)1.静脉注射100mg某药后,测得血药浓度数据如下:t(h) 0.25 0.5 1 1.5 2 4 8 12 16c(ug/ml)43 32 20 14 11 6.5 2.8 1.2 0.52 求α、β、A、B、k10、k12、k21、Clr、C0、V c、V、t1/2(β)、AUC.2.静脉注射75mg氨吡酮后,由血药浓度获得该药得药物动力学方程如下:C=4.62e-8.94t+0.64e-0.19t (C单位为ug/ml,t单位为h)求k10、k12、k21、Vc、t1/2(β)及静脉注射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t(h) 0.1 0.30.5 1 2.5 5 7.5 10 20 25 30 40 50 6求α、β、L、M、N、k10、k12、k21、t1/2(β)、AUC.4.大鼠静脉注射葛根素后,测定各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试用AIC法判断该药单室模型还是双室模型。

重复给药(9、10题必做)1.重复给药与单剂量给药的药物体内过程有什么不同?2.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在什么前提下推导出来的?3.影响口服重复给药的峰浓度有哪些因素?4.一种药物、生物半衰期为2小时,V为40L,如以每4小时静脉推注200mg,估算注射第三次后第一小时的血药浓度。

5.重复给药时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示体内药量的蓄积程度?6.首剂量在临床用药上有什么意义?7.以每3小时给予200mg(k=0.23h-1)时,首剂量应为多少才能使其首次最低血药浓度与稳态最低血药浓度相等?8.患者体重50kg,肾功能正常,每8小时每公斤体重静注lmg庆大霉素(t1/2=2h,V=0.2L/kg 体重)。

求达稳态后最高血药浓度最低血药浓度及稳态平均血药浓度。

9.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500mg,τ=6h,F=0.5,ka=2.772h-1,k=0.5772h-1V=10L,求从给药起38h末血药浓度。

10.一种抗生素,其消除半衰期为3h,表观分布容积为体重的20%:治疗窗为2~10ug/mL,该药以静脉注射给药时(1)计算68岁体重为80kg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以每8小时给约一次,其最高血药浓度(达稳态时)不超过10ug/mL,每次注射剂量应为多少?(2)按上方案给药达稳定时最低血药浓度为多少?(3)如要求达稳态时血药浓度在治疗窗范围以内,则给药方案应如何?非线性药物动力学(4、5两题必做)1.研究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在临床上有何意义?2.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体内过程有哪些特点,如何判别药物在体内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3.Mihealis-Menten方程式中,Km和Vm大小对药物体内消除过程影响如何?4.某药具单室模型与非线性消除,静脉注射后获得以下血药浓度数据:求非线性消除动力学参数Km和Vm。

5.某一病人接受苯妥英钠两个试验给药速率l00mg和300mg,测得的相应稳态血清水平分别为3.7ug/mL和47ug/mL,如果该病人改为每日200美国的剂量时,其稳态血药浓度是否在治疗范围(Css=12ug/mL)?药动学中的统计距分析(8必做)1.统计矩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零阶距及一阶矩的表示式及求算方法如何?3.何渭平均滞留时间(MRT)?不同给药途径的平均滞留时间有何区别?4.静脉注射MRT说明什么?如何求算?5.用距量法可以估算哪些药物动力学参数?6.如何估算一种片剂MRT、MA T、MDT及MDIT ?7.用距量法研究药物吸收过程有何意义?8.一种药物以静脉注射500mg,求得AUC为20(mg/ml)h^^^^^^^^^^……MRT、Cl及V。

给药方案设计与TDM(10~12三题必做)1. 一35岁的男性患者,体重766kg单剂量注射某抗生素后,测得该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为3.0h,V=196ml/kg,已知该抗生素的有效血药浓度为15ug/ml。

试计算:A. 确定单剂量静注给药和多剂量口服给药方案(t=6h,F=0.9)B. 假如每6小时口服375mg,计算稳态血药浓度C. 若口服500mg片剂,给药时间间隔r如何调整D. 若每8小时口服500mg,临床上是否合理。

2. 举出2种能够降低稳态血药浓度的波动百分率,而不改变稳态平均血药浓度水平的方法。

3.若一种抗生素(k=0.231h-1)的维持剂量为200mg/3h,此药物的首剂量为多大较适宜。

4.一位36岁的女性癫痫患者,体重60kg,临床口服卡马西平。

A.试计算能够产生6mg/L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卡马西平日剂量(假设F=0.8,Cl=0.064L/kg) (691.2mg/d)B.如患者按300mg,bid.服用2个月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但仍不能完全控制,此时稳态血药浓度为4mg/L,试假设临床疗效不理想的原因,如欲使稳态血药浓度达6mg/L,应采用多大剂量。

(900mg/d)5.某一35岁,体重80kg的男性患者,给予苯巴比妥治疗癫痫,按100mg,bid服用15天后,第16天早晨服药的的血药浓度为29mg/L。

A. 试计算该患者以此方案给药时该次血药浓度的理论值(正常人苯巴比妥的药动学参数为Cl=8L/d,Vd=0.7L/kg) (24mg/L)B. 该患者的血药浓度测得值为29mg/L,解释是何原因造成血药浓度偏高,欲使稳态血药浓度保持在25mg/L,应采用什么方案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