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习题与解答
三因素有交互的正交实验但是值越小越好例题

三因素有交互的正交实验但是值越小越好例题
【实用版】
目录
1.实验因素的定义与分类
2.正交实验的概述
3.三因素交互的正交实验设计
4.值越小越好的含义及其应用
5.例题解析
正文
1.实验因素的定义与分类
实验因素,也称为因素,是指在实验中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根据因素的性质和变化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因素 A(也称为主因素)、因素 B(也称为次因素)和因素 C(也称为三因素)。
2.正交实验的概述
正交实验是一种通过最少的试验次数,全面评估各个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法。
它通过选择合适的水平组合,使得各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能够尽可能地被估计到,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3.三因素交互的正交实验设计
在三因素交互的正交实验中,需要选取三个因素,分别为因素 A、因素 B 和因素 C。
每个因素有多个水平,通过正交表选择合适的水平组合,进行实验。
在实验结果分析时,需要考虑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
4.值越小越好的含义及其应用
值越小越好通常是指在实验中,某个因素的水平值越小,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越明显。
在三因素交互的正交实验中,值越小越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调整。
5.例题解析
假设我们关注的是一个生产过程,其中三个因素:温度、压力和时间,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实验找到最佳的生产条件。
首先,根据正交表选择合适的水平组合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在温度、压力和时间这三个因素中,压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压力越小,产品质量越好。
三因素有交互的正交实验但是值越小越好例题

三因素有交互的正交实验但是值越小越好例题摘要:1.实验目的2.三因素交互的正交实验3.值越小越好的例题正文:1.实验目的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多个因素进行控制,以便观察某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多因素实验。
在多因素实验中,如果各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种实验就被称为交互的正交实验。
这种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最少的实验次数,全面地分析各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2.三因素交互的正交实验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实验,需要研究三种不同的肥料A、B、C 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肥料类型(A、B、C)是自变量,农作物产量是因变量。
如果我们只进行单一的肥料类型实验,那么我们需要进行3 次实验。
但是,如果我们进行三因素交互的正交实验,那么我们只需要进行3 次实验,就可以全面地了解所有可能的肥料组合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3.值越小越好的例题在正交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L9(3^4) 的正交表来设计实验。
这种表格有9 个实验条件,可以全面地涵盖所有可能的因素组合。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研究肥料类型、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使用L9(3^4) 的正交表,设计出9 个实验条件。
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通常会使用t 检验或者F 检验来检验各个因素和因素交互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如果我们发现某个因素或者因素交互的p 值小于0.05,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因素或者因素交互对农作物产量有显著影响。
总的来说,三因素交互的正交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四因素二水平正交实验例题

四因素二水平正交实验例题
正交实验设计是一种用于研究多因素多水平实验的方法。
如果有四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应该如何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呢?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例题:
假设我们要研究颜料的颜色和质量,这四个因素是:颜料的颜色、颜料的质量、染料的颜色和染料的质量。
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高水平和低水平。
为了进行正交实验设计,我们需要首先准备一个正交表。
正交表的组成是由行数、列数和每个因素的水平数决定的。
在这个例题中,我们有 4 个因素,每个因素有 2 个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准备一个 4 行 2 列的正交表。
根据正交表的特点,我们需要将颜料的颜色和质量因素安排在正交表的两端,以便尽可能减少它们之间的干扰。
因此,我们将颜料的颜色和质量因素安排在正交表的两端,而染料的颜色和染料的质量因素则安排在中间。
最后,我们需要根据正交表的安排方式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在正交表中,每个实验点是由一个水平组合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来估计每个因素对颜色和质量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高水平染料的质量条件下的颜色和质量数据来估计染料
的质量对颜色和质量的影响。
正交实验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实验成本和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正
交表,并严格按照正交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和分析。
正交实验练习题

正交实验练习题
正交实验是一种设计和分析多因素实验的方法,通过合理选择被试对象和实验因素,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下面将给出一些正交实验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交实验。
1. 设计一个正交实验,研究油漆涂料的颜色对干燥时间的影响。
有3种颜色可选,每种颜色有2个不同的浓度(浓度低、浓度高)。
试验次数为6次。
2. 一个市场调查公司要研究电视广告的声音音量(大、中、小)和广告长度(短、中、长)对产品销售的影响。
设计一个正交实验,试验次数为9次。
3. 一家快餐连锁店想要优化其汉堡套餐的口感。
店家认为汉堡的酱料种类(经典酱、辣酱、番茄酱)和烘烤时间(3分钟、5分钟、7分钟)对口感有影响。
设计一个正交实验,试验次数为9次。
4. 一家手机制造公司想要评估电池使用时间受操作系统版本(A、
B、C)、屏幕亮度(低、中、高)和运行应用数量(少、中、多)的影响。
设计一个正交实验,试验次数为27次。
5. 一位科学家想要研究植物的光照强度(强、中、弱)和施肥浓度(低、中、高)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设计一个正交实验,试验次数为9次。
以上是几个正交实验练习题,每个练习题都涉及了不同的因素和水平,通过合理设计正交实验,可以准确地评估每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避免了试验次数过多的问题,提高了实验效率。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练习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交实验方法,为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物理正交分解试题及答案

物理正交分解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在正交分解中,一个向量可以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量,这两个分量是:
A. 同向分量
B. 反向分量
C. 正交分量
D. 任意分量
答案:C
2. 正交分解法中,分解后的两个分量的和与原向量的大小关系是:
A. 相等
B. 相加
C. 相减
D. 无法比较
答案:A
3. 正交分解法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通常用于:
A. 力学分析
B. 电学分析
C. 光学分析
D. 所有物理领域
答案:A
二、填空题
4. 在正交分解法中,如果一个向量被分解成两个分量,那么这两个分
量的______和等于原向量的模。
答案:平方
5. 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力的分解问题时,通常将力分解为沿______和垂
直于该方向的两个分量。
答案:物体运动方向
三、计算题
6. 一个力F=10N,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如果该力与水平方向成30°角,求该力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量。
答案:水平方向分量Fx = 10cos30° = 8.66N,垂直方向分量Fy
= 10sin30° = 5N。
四、简答题
7. 简述正交分解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优势。
答案:正交分解法可以将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化,通过将力或运动分
解为沿特定方向的分量,便于分析和计算。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力学
问题,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运动分析等,因为它能够清晰地展
示各个分量对系统的影响,从而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
选修47第一章正交试验设计2拉丁方与试验设计

选修 47第一章正交试验设计 2拉丁方与试验设计测试题 2019.91, 在对分类变量 X, Y 进行独立性检验时 , 算得 k2=7有以下四种判断(1)有 99﹪的把握认为 X与Y有关 ;(2) 有 99﹪的把握认为 X与Y无关 ;(3) 在假设 H0:X 与Y 无关的前提下有 99﹪的把握认为 X与Y有关 ;(4) 在假设 H1: X与Y有关的前提下有 99﹪的把握认为 X与 Y无关 . 以上 4个判断正确的是()A. (1) 、(2)B. (1) 、(3) C .(2)、(4) D. (3) 、(4)2,不等式 (1 x)(1x ) 0 的解集是()A. x 0 x 1B. x x 0, x 1 C. x 1 x 1D. x x 1, x 13, 已知a bc ,且 a b c0 ,则b24ac 的值()A.大于零B.小于零C.不大于零D.不小于零4, 若a1,a11的最小值是()则a2 aA.2B.aC.3D.a 15, 已知函数f (x)是在(0,)上每一点均可导的函数,若xf / ( x) f ( x) 在x0时恒成立 .g( x) f ( x)x 在(0,)上是增函数;(1)求证:函数(2)求证:当x10, x2时,有f (x1x2) f ( x1x2);(3)请将( 2)问推广到一般情况,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6, 把一块边长是 a的正方形铁片的各角切去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再把它的边沿着虚线折转成一个无盖方底的盒子,盒子的容积最大时,切去的正方形边长是()a a a aA.3B.4C.5D.67, 下面几种推理是类比推理的是()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 A 和 B 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A B 180B.由平面向量的运算性质,推测空间向量的运算性质C.某校高二级有 20个班, 1班有 51位团员, 2班有 53位团员, 3班有 52位团员,由此可以推测各班都超过50位团员D.一切偶数都能被 2整除,2100是偶数,所以2100能被 2整除8, 某渔业公司年初用 98万元购买一艘捕鱼船,第一年各种费用12万元,以后每年都增加 4万元,每年捕鱼收益 50万元 .(1)问第几年开始获利;(2)若干年后,有两种处理方案:①年平均获利最大时,以26万元出售该渔船;②总纯收入获利最大时,以8万元出售该渔船 . 问哪种方案最合算 .9, 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 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_________________块.10, 设f (n)为正整数 n(十进制)的各数位上的数字的平方之和,比如f 123 12223214.记f1( n) f (n) , f k 1 (n) f ( f k (n)) , k1,2,3... ,则f2006 (2006)()A.20B.4C.42D.145测试题答案1, B2, D3, A4, C5, 证明:(1)由g(x)f (x)/xf / ( x) f (x)x得g( x)x 2,因为 xf / ( x) f ( x) ,所以 g / (x) 0 在x 0时恒成立,所以函数g( x)f (x)x 在( 0,)上是增函数 .f (x)(2)由(1)知函数g (x))上是增函数,所以当x 10, x2x 在(0,时,f ( x 1 x 2 )f ( x 1 ),f (x 1x 2 ) f ( x 2 )有x1x 2 x 1 x 1x 2x 2成立,f ( x 1 )x 1 f (x 1x 2 ), f (x 2 ) x 2f ( x 1 x 2 )x 2从而x 1x 1x 2两式相加得f ( x1x 2) f ( x 1) f ( x 2)(3)推广到一般情况为:若xi0(i 1,2,3 n), 则f (x1x2x n) f (x 1) f( x 2)f ( x n),n N , n 2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 n2时, 有(2)已证成立,( 2)假设当n k (k 2)时 成 立 , 即f ( x 1 x 2x k ) f ( x 1 ) f ( x 2 )f ( x k )那么当nk1时,f ( x 1 x 2 x kx k 1 ) f (x 1x 2x k ) f (x k 1 )f ( x 1 ) f ( x 2 )f ( x k )f ( x k 1 )成立,即当nk1时也成立.有( 1)(2)可知不等式对一切nN , n2时都成立6, D 7, B8, 解:由题意知每年的费用是以 12为首项, 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设纯收 入 与 年 数 的 关 系 为 f(n), 则 f(n)=50n-[12+16+ +(8+4n)]-98=40n-2n 2-98(1)由 f(n)>0 得 n 2-20n+49<0 所以1051n1051 ;又因为 n N, 所以 n=3,4,5,17. 即从第三年开始获利 .(2)①年平均收入为f (n)(n49 )4021412n=40-2n. 当且仅当 n=7时,年平均收益最大 . 此时出售渔船总获利为12726110(万元);②由 f(n)=40n-2n 2-98=-2 (n-10 )2+102可知当 n=10时总收益最大 . 此时出售渔船总获利为102+8=110(万元) . 但7<10.所以第一种方案更合算 .9,4n210, D。
正交试验设计例题解析

正交试验设计例题解析例题一:正交试验设计(10分)(1)。
如果试验变量是因变量x和自变量y,应如何设计对比试验?(5分)(2)。
用图解法作一次因素设计的正交试验,试写出其图解并分析因素X和因素Y的作用效果。
(5分)(3)。
某高校食堂每天提供三种早点,每周选择三天进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试设计其满意度指标为:非常不满意0分、很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
(5分)(4)。
已知药物A和B治疗血压降低有显著的效果。
如果让学生选择药物A或B进行治疗,那么哪种治疗更合理?(5分)(3)。
题干是要设计三个指标来衡量药物A与B哪一[gPARAGRAPH3]更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指标体系。
(设计要求:写出该设计的指标体系,要考虑指标的因素和指标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楚地表达设计思想)(4)。
从表面上看, B组的两种治疗方案都能使血压下降,但相对于A组而言,由于两组治疗后所得的效果差异太大,最终会引起学生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导致治疗无效。
(设计思想:没有真实的实验设计中,有时我们往往是凭借主观臆断在做一件事情,最终结果只能是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判断,还很有可能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麻烦,甚至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同时根据原始数据回归到最开始的假设上,通过控制和处理影响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5)。
设计步骤为:设计出三个指标,建立三个指标体系;XY组设计为治疗组, X组设计为对照组,对照组不变,治疗组治疗后服用预防高血压药物;D组也就是检验组不变。
其它各组的操作过程完全相同。
(步骤写清楚就可以了)(6)。
(6)。
设计类型:因素设计,分析原因时可以采用图解法。
(注意不是单纯的因素设计)(7)。
给出不同分布区间上的同一正态随机数。
(题目不给出)例题二:正交试验设计(20分)总结:从例题一中可以看出,设计者首先要确定一个研究对象,即研究样本;然后设计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变量,以使变量之间的关系能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避免变量不足或重复的问题;接着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具体包括变量的水平及顺序、对照的情况、因素等);最后进行统计学检验,以得出最佳的试验设计方案。
力的正交分解法经典试题(内附答案)

力的正交分解法经典试题(内附答案)1.如图1,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竖直墙和粗糙水平面间静止,梯子和竖直墙的夹角为α。
当α再增大一些后,梯子仍然能保持静止。
那么α增大后和增大前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A .地面对梯子的支持力增大B .墙对梯子的压力减小C .水平面对梯子的摩擦力增大D .梯子受到的合外力增大2.一个质量可以不计的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
现在把重力G =F 的重物通过光滑的轻质小钩挂在这根细线上,两手握住细线的两端,开始两手并拢,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地分开,为了不使细线被拉断,细线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不能大于(C )A .60°B .90°C .120°D .150°3.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 可以分解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G 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 2,当斜面倾角增大时(C )A . G 1和G 2都增大B . G 1和G 2都减小C . G 1增大,G 2减小D . G 1减小,G 2增大4.如图所示,细绳MO 与NO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 的重力过程中(绳OC 不会断)( A )A .ON 绳先被拉断B .OM 绳先被拉断C .ON 绳和OM 绳同时被拉断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光滑的粗铁丝折成一直角三角形,BC 边水平,AC 边竖直,∠ABC=β,AB 、AC 边上分别套有细线系着的铜环,细线长度小于BC ,当它们静止时,细线与AB 边成θ角,则 ( D )A .θ=βB .θ<βC .θ>2πD .β<θ<2π6.质量为m 的木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如图1所示,那么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是 [D ]A .沿斜面向上B .垂直于斜面向上图C.沿斜面向下D.竖直向上7.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如图3所示,若稍稍增大推力,物体仍保持静止,则 [BC ]A.物体所受合力增大B.物体所受合力不变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增大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8.如图4-9所示,位于斜面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ABCD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可能等于零D.大小可能等于F9.一个运动员双手对称地握住杠杆,使身体悬空.设每只手臂所受的拉力都是T,它们的合力是F,当两手臂之间的夹角增大时( C )A.T和F都增大B.T和F都增大C.T增大,F不变D.T不变,F增大10.如图2所示,人站在岸上通过定滑轮用绳牵引小船,若水的阻力恒定不变,则在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 [AD]A.绳的拉力不断增大B.绳的拉力保持不变C.船受到的浮力不变D.船受到的浮力减小11.如图5-8所示,在一根绳子的中间吊着一个重物G,将绳的两端点往里移动,使θ角减小,则绳上拉力的大小将(A)A.拉力减小B.拉力增大C.拉力不变D .无法确定12.静止在斜面上的重物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力1F ,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2F ,关于这两个分力,下列的说明正确的是( D ) A .1F 作用在物体上,2F 作用在斜面上 B .2F 的性质是弹力C .2F 就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D .1F 和2F 是物体重力的等效代替的力,实际存在的就是重力13.如图6-17所示,OA 、OB 、OC 三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完全一样.如果物体重力超过某一程度时,则绳子( A )A .OA 段先断B .OB 段先断C .OC 段先断D .一起断14.如图1—6—1所示,光滑斜面上物体重力分解为F 1、F 2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 .F 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 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B .物体受到重力mg 、F N 、F 1、F 2四个力的作用C .物体只受到重力mg 和斜面支持力F N 的作用D .力F N 、F 1、F 2三力的作用效果与力mg 、F N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15.质量为m 的木块在推力F 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如图1—6—4).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值的哪一个B 、DA .μmgB .μ(mg +Fsin θ)C .μ(mg -Fsin θ)D .Fcos θ16.如图1—6—12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球对斜面的压力为CA.mgcosαB.mgtanαC.mg/cosαD.mg17.如图1—6—13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增大),另一端不动,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 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图1—6—14中的哪一个(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C18.质量为m的物体A置于斜面体上,并被挡板B挡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若斜面体光滑,则A、B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基本思想正交试验设计法,就是使用已经造好了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简单易行,计算表格化,使用者能够迅速掌握。
下边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正交试验设计法的基本想法。
[例1]为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转化率,选择了三个有关因素进行条件试验,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用碱量(C),并确定了它们的试验范围:A:80-90℃B:90-150分钟C:5-7%试验目的是搞清楚因子A、B、C对转化率有什么影响,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从而确定最适生产条件,即温度、时间及用碱量各为多少才能使转化率高。
试制定试验方案。
这里,对因子A,在试验范围内选了三个水平;因子B和C也都取三个水平:A:A l=80℃,A2=85℃,A3=90℃B:B l=90分,B2=120分,B3=150分C:C l=5%,C2=6%,C3=7%当然,在正交试验设计中,因子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而定量因子各水平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这个三因子三水平的条件试验,通常有两种试验进行方法:(Ⅰ)取三因子所有水平之间的组合,即A l B l C1,A1B l C2,A1B2C1,……,A3B3C3,共有33=27次试验。
用图表示就是图1 立方体的27个节点。
这种试验法叫做全面试验法。
全面试验对各因子与指标间的关系剖析得比较清楚。
但试验次数太多。
特别是当因子数目多,每个因子的水平数目也多时。
试验量大得惊人。
如选六个因子,每个因子取五个水平时,如欲做全面试验,则需56=15625次试验,这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应用正交实验法,只做25次试验就行了。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这25次试验代表了15625次试验。
(Ⅱ)简单对比法,即变化一个因素而固定其他因素,如首先固定B、C 于B l、C l,使A变化之:↗A1B1C1→A2↘A3 (好结果)如得出结果A3最好,则固定A于A3,C还是C l,使B变化之:↗B1A3C1→B2 (好结果)↘B3得出结果以B2为最好,则固定B于B2,A于A3,使C变化之:↗C1A3B2→C2 (好结果)↘C3试验结果以C2最好。
于是就认为最好的工艺条件是A3B2C2。
这种方法一般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缺点很多。
首先这种方法的选点代表性很差,如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点完全分布在一个角上,而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没有选点。
因此这种试验方法不全面,所选的工艺条件A3B2C2不一定是27个组合中最好的。
其次,用这种方法比较条件好坏时,是把单个的试验数据拿来,进行数值上的简单比较,而试验数据中必然要包含着误差成分,所以单个数据的简单比较不能剔除误差的干扰,必然造成结论的不稳定。
简单对比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试验次数少,例如六因子五水平试验,在不重复时,只用5+(6-1)×(5-1)=5+5×4=25次试验就可以了。
考虑兼顾这两种试验方法的优点,从全面试验的点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点,使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分布得很均匀,能反映全面情况。
但我们又希望试验点尽量地少,为此还要具体考虑一些问题。
如上例,对应于A有A l、A2、A3三个平面,对应于B、C也各有三个平面,共九个平面。
则这九个平面上的试验点都应当一样多,即对每个因子的每个水平都要同等看待。
具体来说,每个平面上都有三行、三列,要求在每行、每列上的点一样多。
这样,作出如图2所示的设计,试验点用⊙表示。
我们看到,在9个平面中每个平面上都恰好有三个点而每个平面的每行每列都有一个点,而且只有一个点,总共九个点。
这样的试验方案,试验点的分布很均匀,试验次数也不多。
当因子数和水平数都不太大时,尚可通过作图的办法来选择分布很均匀的试验点。
但是因子数和水平数多了,作图的方法就不行了。
试验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一套办法,创造出所谓的正交表。
按照正交表来安排试验,既能使试验点分布得很均匀,又能减少试验次数,图2正交试验设计图例而且计算分析简单,能够清晰地阐明试验条件与指标之间的关系。
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及分析试验结果,这种方法叫正交试验设计法。
2.正交表本书附录给出了常用的正交表。
为了叙述方便,用L代表正交表,常用的有L8(27),L9(34),L16(45),L8(4×24),L12(211),等等。
此符号各数字的意义如下:L8(27)7为此表列的数目(最多可安排的因子数)2为因子的水平数8为此表行的数目(试验次数)L18(2×37)有7列是3水平的有1列是2水平的L18(2×37)的数字告诉我们,用它来安排试验,做18个试验最多可以考察一个2水平因子和7个3水平因子。
在行数为mn型的正交表中(m,n是正整数),试验次数(行数)=(每列水平数-1)×列数+1,如L8(27),8=7×(2-1)+l利用上述关系式可以从所要考察的因子水平数来决定最低的试验次数,进而选择合适的正交表。
比如要考察五个3水平因子及一个2水平因子,则起码的试验次数为5×(3-1)+1×(2-1)+1=12(次)这就是说,要在行数不小于12,既有2水平列又有3水平列的正交表中选择,L18(2×37)适合。
正交表具有两条性质:(1)每一列中各数字出现的次数都一样多。
(2)任何两列所构成的各有序数对出现的次数都一样多。
所以称之谓正交表。
例如在L9(34)中(见表1),各列中的l、2、3都各自出现3次;任何两列,例如第3、4列,所构成的有序数对从上向下共有九种,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
其他任何两列所构成的有序数对也是这九种各出现一次。
这反映了试验点分布的均匀性。
3.试验方案的设计安排试验时,只要把所考察的每一个因子任意地对应于正交表的一列(一个因子对应一列,不能让两个因子对应同一列),然后把每列的数字"翻译"成所对应因子的水平。
这样,每一行的各水平组合就构成了一个试验条件(不考虑没安排因子的列)。
对于[例1],因子A、B、C都是三水平的,试验次数要不少于3×(3-1)+1=7(次)可考虑选用L9(34)。
因子A、B、C可任意地对应于L9(34)的某三列,例如A、B、C分别放在l、2、3列,然后试验按行进行,顺序不限,每一行中各因素的水平组合就是每一次的试验条件,从上到下就是这个正交试验的方案,见表2。
这个试验方案的几何解释正好是图2。
三个3水平的因子,做全面试验需要33=27次试验,现用L9(34)来设计试验方案,只要做9次,工作量减少了2/3,而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27次试验.。
再看一个用L9(34)安排四个3水平因子的例子。
[例2]某矿物气体还原试验中,要考虑还原时间(A)、还原温度(B)、还原气体比例(D)、气体流速(C)这四个因子对全铁合量X〔越高越好)、金属化率Y(越高超好)、二氧化钛含量Z(越低越好)这三项指标的影响。
希望通过试验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最适工艺条件。
首先根据专业知以确定各因子的水平:时间:A1=3(小时),A2=4(小时),A3=5(小时)温度:B1=1000(℃),B2=1100(℃),B3=1200(℃)流速:C l=600(毫升/分),C2=400(毫升/分),C3=800(毫升/分) CO:H2:D1=1:2,D2=2:1,D3=1:1这是四因子3水平的多指标(X、Y、Z)问题,如果做全面试验需34=81次试验,而用L9(34)来做只要9次。
具体安排如表3。
同全面试验比较,工作量少了8/9。
由于缩短了试验周期,可以提高试验精度,时间越长误差于扰越大。
并且对于多指标问题,采用简单对比法,往往顾此失彼,最适工艺条件很难找;而应用正交表来设计试验时可对各指标通盘考虑,结论明确可靠。
4.试验数据的直观分析正交表的另一个好处是简化了试验数据的计算分折。
还是以[例1]为例来说明。
按照表2的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测得9个转化率数据,见表4。
通过9次试验,我们可以得两类收获。
第一类收获是拿到手的结果。
第9号试验的转化率为64,在所做过的试验中最好,可取用之。
因为通过L9(34)已经把试验条件均衡地打散到不同的部位,代表性是好的。
假如没有漏掉另外的重要因素,选用的水平变化范围也合适的话,那么,这9次试验中最好的结果在全体可能的结果中也应该是相当好的了,所以不要轻易放过。
第二类收获是认识和展望。
9次试验在全体可能的条件中(远不止33=27个组合,在试验范围内还可以取更多的水平组合)只是一小部分,所以还可能扩大。
精益求精。
寻求更好的条件。
利用正交表的计算分折,分辨出主次因素,预测更好的水平组合,为进一步的试验提供有份量的依据。
其中I、Ⅱ、Ⅲ分别为各对应列(因子)上1、2、3水平效应的估计值,其计算式是:Ⅰi(Ⅱi,Ⅲi)=第i列上对应水平1(2,3)的数据和K1 为1水平数据的综合平均=Ⅰ/水平1的重复次数Si为变动平方和=[例1]的转化率试验数据与计算分析见表4。
先考虑温度对转比率的影响。
但单个拿出不同温度的数据是不能比较的,因为造成数据差异的原因除温度外还有其他因素。
但从整体上看,80℃时三种反应时间和三种用碱量全遇到了,86℃时、90℃时也是如此。
这样,对于每种温度下的三个数据的综合数来说,反应时间与加碱量处于完全平等状态,这时温度就具有可比性。
所以算得三个温度下三次试验的转化率之和:80℃:ⅠA=xl+x2+x3=31+54+38=123;85℃:ⅡA=x4+x5+x6=53+49+42=144;90℃:ⅢA=x7+x8+x9=57+62+64=183。
分别填在A列下的Ⅰ、Ⅱ、Ⅲ三行。
再分别除以3,表示80℃、85℃、90℃时综合平均意义下的转化率,填入下三行Kl、K2、K3。
R行称为极差,表明因子对结果的影响幅度。
同样地,为了比较反应时间;用碱量对转化率的影响,也先算出同一水平下的数据和IB、ⅡB、ⅢB,Ic、Ⅱc、Ⅲc,再计算其平均值和极差。
都填入表4中;由此分别得出结论:温度越高转化率越好,以90℃为最好,但可以进一步探索温度更好的情况。
反应时间以120分转化率最高。
用碱量以6%转化率最高。
所以最适水平是A3B2C2。
5.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一)假设检验在数理统计中假设检验的思想方法是:提出一个假设,把它与数据进行对照,判断是否舍弃它。
其判断步骤如下:(1)设假设H。
正确,可导出一个理论结论,设此结论为R。
;(2)再根据试验得出一个试验结论,与理论结论相对应,设为R1;(3)比较R。
与Rl,若R。
与Rl没有大的差异,则没有理由怀疑H。
,从而判定为:"不舍弃H。
"(采用H。
);若R。
与R1有较大差异,则可以怀疑H。
,此时判定为:"舍弃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