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作业
论文写作课作业

1.选题《行列式计算的若干方法》2.主要研究什么?《线性代数》是理工科大学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数学课程。
行列式的计算是线性代数中的难点、重点,特别是n阶行列式的计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很多困难,难于掌握。
计算n阶行列式的方法很多,但具体到一个题,要针对其特征,选取适当的方法求解。
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很多,除非零元素较少时可利用定义计算(①按照某一列或某一行展开②完全展开式)外,更多的是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特别要注意观察所求题目的特点,灵活选用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行列式,有时会有不同的求解方法。
从我们已经学过的《高等代数》和《数值分析》中可以看到,行列式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行列式,要采取不同的巧妙的方法,在大一刚接触高代的时候,第一章学的就是行列式的计算,学完后老师给我们总结了8、9种不同类型的行列式的计算方法,那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应该如何巧妙地选取方法,使得这个本身计算很复杂的行列式可以变得很简单,这学期,我们又在学习数值分析,也有好几章涉及到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这中间也出现了行列式的计算,而且这个的计算更加复杂,这就更激起了我研究这一块内容的兴趣和决心。
主要研究不同类型的行列式应该采取哪种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有什么好处,还有同一种行列式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比较该其缺点,从简单的行列式开始研究,逐渐深入到复杂的行列式。
3.参考文献[1] 刘兴祥. 分块矩阵的应用——阿达玛矩阵的性质[J]. 中国水运(学术版). 2006(11)[2] 胡景明. 分块矩阵在求高阶行列式中的应用[J].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3] 冯锡刚. 范德蒙行列式在行列式计算中的应用[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4] 张子杰. 行列式计算中的一些简化方法[J].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01)[5] 史昱. 关于行列式计算方法的探讨[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6] 杨鹏辉. 行列式的计算技巧[J]. 宜春学院学报. 2011(04)[7] 黄基廷,赵丽棉. 高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J]. 科技信息. 2010(23)[8] 王爱霞. 关于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技巧的探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9] 张学茂. 行列式计算的几种新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2008(12)[10] 李国林,朱其. 一个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和推广[J]. 保山师专学报. 2009(05)[11] 王丽霞. N阶行列式的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12] 卢潮辉. 三对角行列式的计算[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13] 陈文华. 计算行列式的几种特殊方法[J]. 保山师专学报. 2009(02)4.假如选这个题,我准备的做法如下:1.对所选的题目进行可行性的分析,若存在问题,可进行适当的修正;2.从原有的《高等代数》、《数值计算》入手,分析我们已经掌握的相关行列式的类型以及计算方法,然后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积累资料,并明确此课题的研究要点;3.拟定课题的提纲,并对全文建构一个整体框架:1.一些简单有规律的阶数较少的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2.一些复杂的阶数少的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对方法的一些归纳和分析3.拓展到n×n阶的行列式,给出较合适的计算方法4.对于同一种类型的行列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比较其优缺点。
论文写作业

论文写作业
写一篇论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一定的准备和技巧。
下面是一些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指导:
1.选题:首先,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研究领域和兴趣的主题。
选
题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2.文献综述:进行文献调研,了解相关研究进展和理论观点。
归纳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出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领域。
3.确定研究方法:根据选定的主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并
描述清楚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细节。
4.撰写论文结构:按照一般的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等部分,来组织论文的内容。
5.逐步写作:从引言开始,逐步完成各个部分的写作。
要确保
论文的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6.合理引用: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时,要正确
标注出处,并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7.反复修改:完成初稿后,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润色,去除语法
错误和表达不清晰的地方。
也可以请别人帮忙审阅,给出意见和建议。
8.论文格式:按照指定的论文格式和要求进行排版和装订。
9.提交和发表:根据指导准则,准备好论文的最终版本,按照规定的截止日期提交给负责人或期刊编辑,以便进行审稿。
总之,论文写作需要细致入微的思考和准备,要遵循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反复修改,最终可以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论文作业)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摘要:影响个人发展因素众多,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因素学说。
从单因素到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都在尽可能的描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
正如我们知道的,遗传、环境、教育等对个人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究竟怎么影响?值得我们仔细去研究与探讨。
我们先探讨一下各种因素。
关键词:遗传、环境、教育、主观一、历史上的各种观点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有许多,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单因素决定论、三因素决定论、多因素决定论及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
单因素决定论认为:在众多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是有决定意义的。
经过人们研究,人们认为这种单因素论不能解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许多问题,片面了。
三因素决定论坚持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三者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者并非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二则,三因素忽视了人的内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只强调了人发展的外因。
随后出现了四因素说(主观心理因素),五因素说(反馈调节),以及后来的综合因素说,他们同样并没有把人的主体的独特能动性看做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两层次三因素说。
两层次为,可能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现实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
下面我将通过本人的成长经历来阐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遗传影响因素在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其中有人强调内因,强调人的生物性的决定作用,即遗传决定论。
在我上小学时候。
我我在数学方面特别擅长,计算能力比我同年级的学生都强。
我的父亲他在小时候也表现出了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每当我拿着一百分的卷子给他看时,他都会说:“果然是我的儿子!继承了我的优良传统(遗传),跟我小时候一样聪明。
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

一、项目名称:车床主轴的可靠性设计研究关键词:车床主轴;可靠性设计;有限元分析二、检索目的:通过自拟命题并针对性检索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和熟悉文献检索的步骤和过程,锻炼自己独立完成查找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能力,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动态,使自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检索步骤和结果:1.超星数字图书(远程)检索:1.1检索输入条件:书名:机械可靠性设计1.2检索结果(摘选主要6本):KI期刊检索(题名检索):2.1检索输入条件:篇名:机床主轴并含可靠性2.2检索结果:共以机床主轴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3.万方博硕论文检索主题检索(主题检索):3.1检索输入条件:主题(模糊):机床主轴与关键词(精确):设计与全部(精确):可靠性万方给出了检索表达式,所以这里给出:主题:(机床主轴) * 关键词:("设计") * "可靠性" * Date:-2014 DBID:WF_XW3.2检索结果:共6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3)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1) 机械、仪表工业(1) 一般工业技术(1)动力学研究(索,挑选主要文献,检索结果如下:[1]孙志礼,陈良玉. 实用机械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H S Blanks.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research into the nextcentury[J].Quality and Reliability International,1994,(03):179-184.[4]常亮明. 稳健可靠性理论的数学基础-凸集和凸模型[A].质量与可靠性,2001,(2):21-24.[6]邱志平. 非概率集合理论凸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7][8][9]郭书祥,吕震宙. 结构非概率可靠性方法和概率可靠性方法的比较[J].计算力学学报,2003,(03):107-110.[10]Ben-Haim Y. A non-probabilistic measure of reliability of linearsystems based on expansion ofconvex models[J].Structural Safety,1995,(02):91-109.[11]常亮明. 稳健可靠性:概念、方法和应用[A].质量与可靠性,2001,(1):19-22.[14]常亮明. 与时间有关问题的稳健可靠性[J].质量与可靠性,2002,(06):15-18.[17]Ben-Haim Y. Robust reliability of structures[J].Advances In AppliedMechanics,1997.1-41.[18]Ben-Haim Y. Reliability of vibrating structures with Uncertaintyinputs[J].The Shock and Vibration Digest,1998,(02):106-113.[20]郭书祥,吕震宙,冯元生. 机械静强度可靠性设计的非概率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zk):106-107.[22]吴波,黎明发. 机械零件与系统的可靠性模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6]朱文予. 机械概率设计与模糊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7]安伟光,蔡荫林,陈卫东. 随机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四、检索结论:关于机床主轴可靠性设计的研究除了需要阅读学习可靠性相关的书籍材料外,还应该熟悉掌握MATLAB软件,具有牢固的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和控制工程等方面知识,同时了解机械制造基本的材料和热处理知识。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论文10篇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论文10篇第一篇一、注重作业形式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语文作业成了小学生排斥语文学习重要原因。
兴趣是高效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将完成作业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和内在的要求,这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作业。
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做作业、学语文的积极性,我在作业内容的选择和作业形式的运用方面进行了适当创新,迎合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所在。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晏子使楚》一课为文言文教学,笔者对该课进行两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完成了对课文的翻译、梳理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情境表演的任务:要求五个大组分别派出两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即用白话文的形式表演情景剧,再现课文内容。
作业布置下来后,各组成员表现积极,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
在表演环节,最后压轴出场的第五组同学更为抢眼,不仅仅有“楚王”和“晏子”两名演员,其他五名学生也没闲着,分别扮演起了宫女、侍卫等角色,还自带了道具,生动逼真地还原了课文场景,赢得了阵阵喝彩和掌声。
实际上,语文课堂并不应是死气沉沉的,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学生就能给教师还以惊喜。
二、增强作业选择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将作业布置的权利交还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
的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在作业选择方面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事实上,作业只是一种手段与载体,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吸收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作业都是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有一次,笔者教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小狮子爱尔莎》一课,准备给学生布置作业,我突发奇想地问学生:“学完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学生张琳说:“我一定要将这本书买来读一读。
”学生夏叶说:“我以前饲养过一只可爱的小花狗,我想把它的故事写下来给大家看。
”学生李华则说:“我觉得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好的句子,我要把它们摘抄下来,以后肯定用得上。
暑假作业(议论文阅读)

暑假作业议论文阅读(三)阅读《固守初心,永不放弃》,完成20-22题。
(共8分)固守初心,永不放弃①《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人们大概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而今天,许多中国人始终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
②固守初心,才能处变不惊。
华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任正非44岁被迫创业,却成就“世界第一”,这与他坚守初心的思想和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
华为不受外界诱惑或压力影响,坚守信息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初心。
用任正非的话说,华为“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企业内部应该始终坚持上下同心,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艰苦奋斗,如此才能迎来辉煌。
正因这一份初心,华为在面对美国封杀、暂停合作的严峻局势下,任正非才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使得华为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初创企业,成长为中国当今最优秀的民营企业和科技企业之一。
③固守初心,才能越挫越勇。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青年时期就抱定科研报国的初心。
1935年他赴美留学,并在留学期间取得优异的成绩。
美国政府设下重重关卡也无法阻止他回到祖国的渴望,为了祖国,他多次接受各种审问,被特务跟踪,甚至成了南太平洋岛上的无辜囚徒。
但他越挫越勇,义无反顾并机智地与特务周旋,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科研报国的初心。
钱学森回国效力,使得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他因此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④固守初心,才能创造奇迹。
首位夺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面对世界性难题坚守初心,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了青蒿上。
提取青蒿素用去了屠呦呦大半生的光阴,为了科研她曾将孩子寄养,为了实验更是以身试毒,在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后,青蒿素得以问世,填补了医学史上的空白,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以三流的条件创造了一流的成就,其中的艰辛难以言表。
论文写作课程作业

研究生作业:
写作一篇论文,要求: 文章内容主题由自己任选。最好是结合自己的研 究课题内容; 按照正式投稿发表的要求写作。在格式上力求规 范,在内容上力求新颖; 根据情况由自己决定论文形式:可以是综述性 的,试验研究性的,也可以是理论分析性的,还可 以是社会科学、教学教育研究性的。 学期末交。根据论文的格式规范程度、层次、内 容、论述、参考文献等情况评定成绩。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 课程作业
本科生作业分为二部分: 预先布置的自由发挥题, 当堂布置当堂完成题。 要求:当堂完成题开卷,但不能互相讨论。 自由发挥题可讨论,但不能互相抄袭。
二、选择题(预先布置)
——选做一题 ,20分
1、什么叫异向思维?并列举一个成功应用异 向思维的例子(书外)进行分析。 2、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或现 象,需要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来解决或提 高的?(写出自己的设想和思路)
一、当堂完成的作业(80分)
1、科技论文中的摘要有什么作用?在写作上有什么 要求? 2、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科学研究主要有哪 些类型? 3、科学试验主要有哪些作用特点? 4、什么叫参考文献著录?参考文献著录原则和方法 是什么? 5、以图来表示试验结果,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6、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与期刊论文相比, 在写作上有什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论文10篇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论文10篇第一篇1.实现新课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注意问题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空间, 使学生自主发现、感悟、探究学科知识, 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实践, 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获取成就感.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精心布置、认真筛选、突出典型习题, 提高作业达到的学习效果.作业设计应有选择性地展开: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应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解题方法、课堂知识点选择性地设计易错题和典型习题、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给学生自主筛选的空间,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性: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应结合教学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进行,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设置难度较低的基础习题;对基本功扎实的学生, 应设计富有挑战的习题, 增加新的知识点, 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业设计应有探究意义: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因而,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习题应能体现出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 进行探究性学习, 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新课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要点分析预习作业:在编写学案时可进行预习作业的设计, 学生学习新课的主要依据就是学案, 参照学案展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学案进行预习时, 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小组成员在预习新课后进行交流和互检, 上课前教师进行批阅, 以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预习作业,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找出重难点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间的竞争,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易错作业:错题作业也即通过学生的常见错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错题进行分析和整理, 以发现问题所在, 并采取一定的解决策略, 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促使学生改善其学习方法, 使教师发现其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善, 以达到减负提效的作用.具体说来, 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将错题摘录下来并进行分类整理, 教师可要求每名学生备有一个错题本, 摘录下测试或平常作业中出现的错题, 分类进行整理, 出现错题的原因通常有三种, 一是概念模糊不清造成的, 二是粗心大意引起的, 三是审题错误出现的.学生可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地练习3~4道习题加以巩固.对于不会分类整理错题的学生, 教师应予以指导, 也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使组员间进行探究、总结.其次对于错题原因认真进行反思, 并制定一定的解决措施.学生在分类整理错题时, 应认真分析反复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学生进行原因反思时, 教师应使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对所学知识是否真正理解, 二是个性品质、学习习惯是否正确.在学生原因反思的基础上, 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针对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错题作业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 还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合,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分层作业: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因材施教, 由于每名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 成绩也有先后之分,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学习现状的不同层次, 采取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 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挑选出自己能够完成的习题.分层作业从容量上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能够实现练习、进步、提升的环境.具体说来, 可依据教学目标将分层作业分为自选题和必做题, 一般必做题可设置3~4道, 自选题可设置2~3道.对于后进生而言, 应着重与例题同类的习题, 也即必做题;对于中等生而言, 应着重例题的变式习题, 但必须完成必做题;对于优等生而言, 应注重实际应用题和开发智力的扩展习题, 但必做题也应完成.分层作业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有选择地展开习题训练, 使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 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3.结语数学作业作为初中数学活动的延续, 作业设计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实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应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作业设计应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等展开, 有选择地设计典型习题、错题等, 并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布置作业, 尽可能地设计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的探索性习题, 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出数学作业的作用.作者:王晓晓单位:宁波市鄞州区华光学校第二篇一、凸显温故特性, 巩固数学知识素养课堂作业应该服务、服从于课堂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 from Function Equivalencetheory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看英语颜色词的翻译2.Literature reviewIn this part, the author will present the previous study of the function translation which is useful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ng on the color words. The previous function sends translation theory study and the development will be given a detailed review.2.1 the previous function sends translation theory studyThe function sends translation theory begun to emerge in the 1970s in Germany. It has experienced roughly four stages to become a formal theory:First, Katharina Reiss proposed the function faction in a book Possibility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irticism published in 1971. This is the embryonic form of the Theory in thought level. In this book, Reiss introduced the context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feature, linked with language features, text type and translating strategies, and develop mode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ranslation function , raising the functional theory of prototype. Reiss believes that the ideal translation should be peer in the form of conceptual content,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ve features with the original, and this translation known as the integrated (integral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 In practice, however, she realized that the equivalent is not only impossible, but sometimes is not desired by the people, should therefore give priority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rather than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Soon after, his student, Hans Vermeer go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primitive bounds of the equivalence theory focusing on the source language. The creation of the founders theory of the function faction: the translation Skopostheory. According to this kind of theory, the all translation should obey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 “the goal principle”, the entire translation behavior process decided by the whether thetranslation behavior achieves the goal or not, namely result decides the method. Moreover, the translation should follow the language within a coherent rule "(the intertextual coherence rule) and interlingual coherent rules (the the intertextual coherence rule). Vermeer pointed Translation appointed should include the condition of the the translation goals and objectives are achieved, between the client and the translator, this should clear negotiation teleological also repeatedly stated that 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decided depending on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 but does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code switching" translation is reasonable purpose.Based on the Skopostheory in Vermeer's "theory", JustaHoly-Manttari had further developed the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She named a variety of cross-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just as a way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treated the translation acts as a complex activities for the specific purposes of a reality. Her centralized academic point of view is reflected in a book published in 1984, the act of translation - theory and methods. This theory will regard translation as purpose-driven, results-oriente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nd put down to the behavior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roles of the participants a detailed analysis, mainly include: the initiator/client, the commissioner, the ST producer, the TT producer, the TT user, the TT receiver. They are not involved in each translation process, sometimes a person can assume several different roles simultaneously.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he Skopos theory has many similarities, and Vermeer later fuse of the two.In the 1990s, Christinae Nord summarized the theory of the functional translation and had written a book named 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 ,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loyalty" to improve the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In her book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1991, she elaborated on the translation of text in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and how to make a proper strategy suit the translation goal on the basis of features in the original. Furthermore, she divided translation into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and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In the book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Explained,1997. She had not only summarized the functional theory, but also put forward the functionality plus loyalty guiding principles to. Loyalty is a moral category, and focusing o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mong participants.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the training of interpreters Nord was meritorious.2.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proposed by the famous United States linguist Eugene NIDA, a master of translation, is the core of translation theory. It is one of the theories was introduced early in China. The world of translation had had a great impact in the sixties or seventies in the 20th century.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cluding in four aspects: (1) the lexical equivalence, (2) syntactic equivalence, (3) chapters in equivalent, and (4) style equivalence. Therefore, in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NIDA's theory, 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based on four aspects of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o accurately reproduce the source languag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In 1969, published in the book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NIDA has clearly given the "dynamic equivalence" a definition.: Dynamic equivalence is therefore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which the receptors of the message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respond to it in substa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Nida,2004: 24)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ranslation theory, the difference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s that while it brings translate into areas of linguistic research, and the readers’ reflect into the cultur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to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2.3 summaryRegardless of its literal translation of the meaning coincid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color words, or also in free translation the meaning does not coincid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focus on target language, and more focus its purpose on the usual habit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the specific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English, the translator should get rid of the idea of making equivalence in traditional way.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history, literature, life style, thinking logic and psychological feeling, the translator can adopt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ike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with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lor words in source language. As a result, enhance the expression effect and the read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and convey the intended purpose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original version as far as possible.ReferencesZhang, P.J.张培基1979, 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商务印书馆Fan,J.C.范家材1984 英语修辞赏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Tan,Z.X.谭载喜1984 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Wu,D.R.吴大荣2003 常用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贵州民族学院党报Sun,X.H.孙旭华2007 冲突与吸收——从跨文化角度看颜色词的翻译南昌高专学报第4 期Xi,X.Y席绪云从功能对等角度谈汉语诗词中颜色词的翻译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Xu,L.L.徐丽丽2011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英汉颜色词的翻译边疆经济与文化第5 期Zhang,L.L.张远丽2009 从文化视角看颜色词的翻译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 期Yang,N.Z. 杨汭枝基于关联理论看颜色词的翻译He,B.何冰浅谈颜色词的翻译——颜色词与语境科技信息Zhu,L. 朱俐2011 认知模式与汉英颜色词的翻译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 期Lei,Y.雷英2010 文化差异与英汉基本颜色词的翻译策略研究科学之友Yan,L. 阎丽2009 小议英语颜色词的翻译及其文化内涵科技信息第23期Tang,J.T. 唐金同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文化差异中词的对等翻译科技信息Xiao,L. Yuan,J.H.肖莉袁继红奈达翻译理论述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 卷第2 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