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四项临床意义
妊高症患者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妊高症患者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发布时间:2022-05-26T03:49:10.77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期作者:崔耀华[导读]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价值。
崔耀华阜新市清河门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检验科辽宁阜新123006【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择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妊高症患者43例与同期于我科待产的健康产妇44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观察组受试者FIB、PT、APTT、TT分别为(4.11±0.63)g/L、(10.05±0.77)s、(27.03±1.06)s、(18.73±1.12)s,对照组受试者相应指标分别为(3.32±1.29)g/L、(11.24±1.01)s、(28.33±0.98)s、(19.84±1.97)s,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妊高症患者早期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有利于临床医师尽早发现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更好的预防该类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妊高症;凝血四项;临床意义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人体靶器官如心脏、脑、肾脏和血管的损害。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出现血压升高,常合并水肿、蛋白尿、抽搐等多脏器受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常发生于孕20周或20周后。
妊娠期间血压升高对孕妇及胎儿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导致早产、胎儿低体重及围产儿和(或)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应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据相关研究报道[1],妊高症患者内皮细胞合成或分泌的血管舒张因子减少,血管收缩因子增加,导致的微、小动脉痉挛,引起血压升高;且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比例失调,故凝血四项检测在该类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五项临床意义

高血压五项临床意义高血压五项指标的生理功能、分泌调节及临床意义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机体应激时,HPA轴通过释放促肾上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来调节皮质醇的分泌。
这会导致垂体释放ACTH,从而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以达到自稳作用。
HPA轴紊乱会导致肾上腺疾病,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因此,检测HPA轴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很重要。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增生以及皮质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ACTH的生成和分泌受CRF的直接调控。
分泌过盛的皮质激素反过来也能影响垂体和下丘脑,减弱它们的活动。
ACTH分泌呈现日节律波动,入睡后ACTH分泌逐渐减少,午夜最低,随后又逐渐增多,至觉醒起床前进入分泌高峰,白天维持在较低水平,入睡时再减少。
ACTH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异位ACTH综合征、库欣病、Nelson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遗传性肾上腺皮质对ACTH不反应综合征、周期性ACTH、ADH分泌增多综合征、手术、创伤、休克、低血糖等。
ACTH降低可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单纯性ACTH缺乏综合征、医源性ACTH减少等。
ACTH检测的临床意义是鉴别皮质醇增多症,判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状态。
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血皮质醇增高,而血ACTH水平极低;垂体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ACTH常轻度升高;异位ACTH综合征:ACTH含量明显增高,见于恶性肿瘤。
XXX和皮质醇的节律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XXX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调节,而皮质醇的分泌则受到ACTH的调节。
在正常情况下,ACTH和皮质醇的分泌呈现昼夜节律。
ACTH的分泌在早晨最高,晚上最低,而皮质醇的分泌则在早晨最高,晚上最低。
这种节律变化受到生物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然而,一些疾病状态可以破坏这种节律变化,例如库欣综合征和抑郁症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常规检测中四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常规检测中四项指标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60歲)患者92例,比较不同分级和病程高血压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UTP)、尿N-乙酰-B-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以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
结果Ⅱ、Ⅲ级高血压的UTP、NAG、mALB及β2-MG均较Ⅰ级高血压显著升高(P<0.05),且3级显著高于2级(P<0.05);病程越长,患者的UTP、NAG、mALB及β2-MG越高,20年三组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显著(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检测尿UTP、NAG、mALB及β2-MG 有利于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标签:高血压;老年患者;尿常规检验;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导致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具有起病隐匿以及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随着病程的进展可诱发全身小动脉硬化,其中,肾脏为主要损害靶器官[1]。
传统肾功能检查手段往往难以发现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在临床治疗中往往仅重视降压治疗,忽略高血压性肾损伤的治疗[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92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肝脏疾病、原发性肾病以及结缔组织病变患者。
年龄60~80岁,平均(72.3±2.1)岁;病程5~36年,平均(18.7±2.1)年,其中,20年24例。
高血压分级:32例Ⅰ级,36例Ⅱ级,24例Ⅲ级。
1.2 方法在接受尿检前3d均详细讲解检查目的、方法,并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勿进浓茶、咖啡等。
应用美国IMAGE自动分析仪测定24h尿蛋白定量(UTP)、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以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四项指标,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程及说明书执行,检测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控制。
高血压四项的实验室检测与临床意义

检测方法
样本量
临床意义
备注
高血压四项(A1(37℃)、A1(4℃)、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
放免法
血浆1.8ml
EDTA抗凝
高血压诊断,
分型等应用。
1、标本采集前1--3天应控制盐源自摄入2、清晨肾素活性最高,标本应在此时间采集(分立位和卧位),不需冰水浴,分离血浆后冰冻保存送检
卧位时PRA值约是立位状态时的50%左右,而坐位状态的PRA值约是立位的75%左右。2h到高峰。ALD浓度在20-30min后才有延迟的升高,但其最高峰的面积和增加至最高所需的时间与PRA相似。
㈢患者准备:
•钠摄入量:患者应普钠饮食三天后再进行检测,钠摄入量高会降低PRA和ALD的水平,而摄入量低则能使其提高。另外,患者应测定取血前24小时尿钠含量,以供分析结果时参考;
•药物因素:1,避孕药;2,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a-受体阻断剂;3,β-受体阻断剂、可乐宁;4、非甾体类抗炎药、甘草。
测定前患者应停用降压药3周以上;停用利尿剂4周以上;停用避孕药6周以上;不宜停药的患者虑改用对实验影响较小的药物;
例如:不适停药的病人应改服胍乙啶等影响PRA较小的降压药。)
3、申请单上应注明标本采集时患者的体位
4、肾素活性测定:实际上是测定单位时间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的产生速率,试验时需进行二次AngⅠ测定
5、在不同温度反应下测定血管紧张素AI两次,根据两次AngⅠ测定结果计算PRA
6.区分体位抽血,卧位为早晨起床前采血;立位为起床后用速尿40mg并站立2小时后采血。
价格:91元(卧位)。
价格:91元(立位)。
㈠EDTA-K2抗凝的血浆样本,(注意:血清样本不能检测)。
高血压的检验项目有哪些?

高血压病的检验项目有哪些?代表什么含义?1.醛固酮(英文缩写Ald)【参考区间】普通饮食立位:50~313ng/L。
卧位:30~170ng/L。
低钠饮食立位:60~610ng/L。
卧位:60~300ng/L。
【解读要点】醛固酮通过调节肾脏对钠的重吸收,维持水平衡。
增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使用利尿剂、心衰、肝硬化、肾衰、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周期性水肿,肾球旁器增生,手术后,低血容量,各种原因所致的低钾血症,部分恶性高血压及缓进型高血压等。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肾素低醛固酮综合征,18-羟化酶缺乏症,糖尿病,急性酒精中毒等。
2.血浆肾素活性(英文缩写PRA)【参考区间】0.82~2.0nmol/L。
【解读要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机体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升高:肾性高血压症、肾小球旁器细胞瘤、肝硬化、心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妊娠中毒症、21-羟化酶缺乏症、原发性选择性低醛固酮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等。
降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反应性酮固酮增多症、先天性17α-羟化酶缺乏症、先天性11β-羟化酶缺乏症、假性醛固酮血症、低肾素性选择性醛固酮血症、低肾素型原发性高血压等。
3.血管紧张素Ⅰ(英文缩写ACEⅠ)【参考区间】11~88ng/L。
【解读要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维持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内环境稳定起重要作用。
降低: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或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癌、肾上腺皮质增多症激素合成缺陷等。
升高:见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功能减退、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血管瘤、分泌肾素的肾球旁器增生症、嗜铬细胞瘤、肝硬化等。
4.血管紧张素Ⅱ(英文缩写ACEⅡ)【参考区间】10~30ng/L。
【解读要点】降低: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晚期肾功能衰竭等。
升高:见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类型的高血压,分泌肾素的肾球旁器增生症或肿瘤。
高血压四项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四项与其他心血管疾病
总结词
高血压四项指标的异常升高也可能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如心律失常、心肌炎等。
详细描述
除了冠心病和心力衰竭,高血压四项指标的异常升高也可能与其他心血管疾病有关。例如,心律失常可能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有关,而心肌炎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可能会异常升高。 因此,高血压四项指标的监测对于全面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事件的风险。
高血压四项与心力衰竭
总结词
高血压四项指标的异常升高与心力衰竭的发 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评估心力衰竭风险的 重要参考。
详细描述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状态,其发 生和发展与高血压四项指标的异常升高密切 相关。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表明体内循环系 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状态,如心肌肥厚、 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等,进而导致心力衰 竭的发生。通过监测高血压四项指标,可以
总结词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四项检查 有助于预测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详细描述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事件,其发生与高血压、动脉 粥样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高血压四项检查中的血管紧 张素Ⅱ和醛固酮等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血管紧张状态和 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对于预测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 的价值。通过高血压四项检查,可以评估个体脑卒中的 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
05
高血压四项的未来研究方向
探索高血压四项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要点一
高血压四项指标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病之…
研究高血压四项指标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 疾病等慢性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这些疾 病。
老年高血压患者尿检中四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老年高血压患者尿检中四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研究尿检中常用的四项指标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间我院病房收治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病例收集,并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级研究,按高血压的等级以及高血压病史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尿检结果,对患者尿蛋白定量(UTP)、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以及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UTP、尿β2-mG、尿mALB、NAG的水平较正常值有明显的上升,而且这种上升的趋势随着血压的升高以及病史的增长呈现明显的增加(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肾功能损伤情况,UTP、尿β2-mG、尿mALB、NAG可作为早期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尿检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86-01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亦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特别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高血压病成为了中老年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
临床上高血压病引起的并发症极多,高血压性肾病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以往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性肾损伤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高血压的治疗就是降压为主,忽略了其早期并发症诊治。
本研究对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病例收集,并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级研究,阐述 UTP、尿β2-mG、尿mALB、NAG在诊断早期高血压性肾病方面的重要性。
具体数据公布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92例老年高血压病例均来自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4人,女性患者48人。
年龄60至79岁不等,平均年龄71.1±2.3岁。
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

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发表时间:2017-03-24T15:23:53.7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2期作者:王存军[导读]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常用四项指标与高血压的分级、病程呈正相关。
黑龙江省浩良河化肥厂医院 153103【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应用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诊断老年高血压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60岁)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观察不同分级和病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UTP)、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三级间和不同病程间的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的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且指标水平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和病程的延长而升高(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常用四项指标与高血压的分级、病程呈正相关,有利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尿常规检验;诊断意义近年来,有些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高达50%[1]。
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当患者血压升高时,会引起肾动脉硬化和尿素的增加,使患者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均受到影响,而尿常规检查是诊断肾脏早期病变的主要手段。
笔者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临床上应用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诊断老年高血压的意义,报道如下:1.基线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年龄≥60岁,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继发性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恶性肿瘤和严重感染的患者。
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31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1.29±3.74)岁;病程3~29年,平均病程(15.47±3.15)年,其中病程<10年33例,10年~20年31例,>20年26例;高血压分级:Ⅰ级32例,Ⅱ级35例,Ⅲ级23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目前,我国每15 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
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2004 年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心脑血管疾 病死亡率为200/10 万人,农村为142/10 万人,分别占死 亡构成的37%和28%;居死亡原因首位
•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精神不良刺激 (包括遗传易感)
大脑皮层功能紊乱
垂体
血管舒缩中枢形成固定收缩兴奋灶 肾上腺皮质分泌 (盐素—保钠排钾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高
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
肾缺血
血压升高
血容量
水钠潴留
摄钠过多及遗传
高血压的分类
• 原发性高血压: • 以高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
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可根治方法。
• 目前检测血浆中肾素活性()和醛固酮()已成为原发性和继发 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一些有关肾脏疾病 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理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高血压四项针对人群
(1)中、重度血压升高的年轻患者; (2)症状、体征或者实验室检查有怀疑线索(
如肢体脉动搏动不对称性减弱或者缺失, 腹部听到粗糙的血管杂音,近期明显怕热/ 多汗/消瘦/血尿/明显蛋白尿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近年研究认为原醛症已成为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 见的形式,以前报告原醛症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 病率为0.5 ~ 2%,但随着检查诊断手段的改进和 提高,诊断为原醛症的病例数逐渐增多,如1994 年等报告在199例正常血钾的高血压病人中,原 醛症病人占8.5%;而在美国门诊,原醛症病人的 年患病率在过去五年内已增加了十倍以上;其他 学者报告原醛症在高血压病人中的患病率也高达 14.4-16.6%。
• 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 • 因之一 •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
依据血压水平和伴随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总体心血管风险分层
高血压()
其它风险因素,或疾病
正常 120-129 或 80-84
正常高值 130-139 或 85-89
1度高血压 140-149 或 90-99
2度高血压 160-170
• 继发性高血压: • 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
。 • 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因此,及早
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疾病和病因:
• 肾实质性高血压(最常见) • 肾血管性高血压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嗜铬细胞瘤 • 皮质醇增多症(综合征) • 主动脉缩窄
继发性高血压检查手段
• 血浆肾素活性 • 血及尿醛固酮 • 血及尿儿茶酚胺,尿17羟皮质类固醇 • 动脉造影 • 肾和肾上腺超声 •或
临床意义分析
肾素活性、醛固酮对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
血浆
醛固酮升高
醛固酮降低(或正常)
肾素增高(或正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肾上腺机能不全
常)
(肝硬化、肾病、心功能
(阿狄森病)
不全、妊娠中毒症、失钠
性肾炎、肾血管性高血压
病、神经性厌食、综合征
)
肾素减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依 17α-羟化酶缺乏症,
高血压四项内容及应用
•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是调节血管功能,维持血压的重 要的内分泌控制系统。它的生理作用很复杂,涉及的器官广泛,几
乎全身各系统都有它作用的踪迹。它是人体内环境稳定不可缺少的 调控系统。
• 高血压四项:肾素活℃)>
• 高血压四项应用:
6三.1%、。时间分布
1959年、1979年和1991年三次大规模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 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1.88%,1980 ~1991年高血压患病 率升高了54%。
血压升高可导致
• 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 因素
•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 急剧升高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或100-109
3度高血压 ≥180
或 ≥ 110
无其它风险因素
平均风险
1-2个风险因素
低危
3个或更多的风险因素,,或 疾病
中危
已有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
极高危
:代谢综合征;:亚临床器官损害
平均风险 低危 高危 极高危
低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血压调节机制:
我国高血压的地区、人群及时间分布
一、地区分布
地区差异明显:北高南低,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 农村。
二、人群分布
02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8%,全国患病人数约 1.6亿,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 女性稍高于男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
赖性醛固酮增多症
地塞米松依赖性高血压
、增多症、
一部分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意义分析
1、肾实质性高血压: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 化
2、肾血管性高血压: 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皮质) 4、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1954年由 首次报道的一种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 及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又称综合征,它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其发病年 龄高峰为30~50岁,女性病人多于男性。原醛症 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 酮所致,但以腺瘤为多见,故经手术切除肾上腺 腺瘤后,原醛症可得到治愈,但是如不能早期诊 断和及时治疗,则长期高血压可导致严重的心、 脑、肾血管损害。
高血压四项检测注意事项与临床意 义分析
放免室/廖权利
高血压诊断标准与流行病学 高血压的分类及主要病因 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检查手段 高血压四项的内容及针对人群 高血压四项临床意义分析
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 和/或舒张压≥90 ——《2003 年 高血压处理指南》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是140/90 以下; 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降至 130/80 以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当血浆醛固酮水平及尿醛固酮排量明显增加,同 时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受到严重抑制 时,有助于原醛症的确诊。使用以下三项指标同 时监测,不论有无低血钾,其诊断符合率为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