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整理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1)臣虽下愚古义:最愚昧无知的人今义:无此词(2)承天景命古义:大今义:景色(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4)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5)凡百元首古义:泛指古代的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6)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今义:走路3、一词多义(1)长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成长,增长)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形容词用做动词,流得长远)(2)诚必竭诚以待下(名词,诚心)诚能见可欲(连词,果真)(3)终终苟免而不怀仁(副词,最终)能克终者盖寡(动词,坚持到底,保持到底)(4)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5)信信者效其忠(诚实)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忌不自信(相信)(6)安安得广厦千万间(疑问代词,怎么)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时候,安定的境遇)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7)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治罪)(8)者求木之长者(语气词,不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代词,……的人)(9)盖能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表示推测语气)今已亭亭如盖矣(名词,车盖)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

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2) 形容词作名词。

择善而从之(好的建议)简能而任之(贤能的人)居安思危(安乐的时候;危难的时候)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人)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权、重位;帝王的地位)(3) 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以……为乐)忧懈怠(以……为忧)(4)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宏兹九德(使……光大)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 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 何必劳神苦思(使……苦) (5) 动词使动用法。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注释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学常识】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行文思路】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二段:通过对比和层层推导,解释不积德义的危害性。

第三段: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

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词类活用】A.使动: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7、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B.意动1、乐.盘游乐,以……为乐C.、名词作状语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D、名词作动词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E、动词作名词1、诚能见可欲.欲,想要的东西2、将有作.作,建造,兴建。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知识点归纳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塞源而欲流长也一作: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胡越一作:吴越)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整理

译文臣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如今守成,能力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

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作为人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适合的奖赏。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整理
第3页,共22页。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形作名 居域中之大 大:重大地位。形作名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形作名
谗,说坏话陷害别人的小人。动作名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建议。形作名
第4页,共22页。
那么思正身以黜恶
恶2页,共22页。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引申为
迎着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第13页,共22页。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不念居安思危 平安的环境。 ⑤那么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 ⑥ 安得使余多暇日 怎么。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整理
第1页,共22页。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承天景命
景:古义:大。
今义:风光
第2页,共22页。
三、词类活用 貌恭而不心服
貌:外表上。名作状 心:在内心。名作状
江海下百川下
居于……之下。名作动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使动用法
第20页,共22页。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第21页,共22页。
世界触手可及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22页,共22页。
第17页,共22页。
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 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 坚持到底。
第18页,共22页。
六、特殊句式 1、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词构造后置 2、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徵,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这个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对照翻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一、通假字1。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二、古今异义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3。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之父母兄弟子女。

今义:亲生骨肉三、一词多义1.盖(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2)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2。

诚(1)必竭诚以待下(诚心)(2)诚能见可欲(如果)3。

下(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4。

当(1)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2)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3)安步当车(当作)5。

安(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2)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3)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5)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6)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6。

信(1)信者效其忠:诚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4)忌不自信:相信。

7.求(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4)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5)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8。

治(1)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3)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9。

克(1)能克终者盖寡:能够.(2)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3)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4)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四、重点虚词1。

之(1)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梳理
一.通假字:
振——通“震”,威吓无——通“勿”,不要二.词类活用:
1.必固其根本:使……稳固(使动)
2.欲流之远者:流得远(形作动)
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权(形作名)
4.居域中之大:重大的地位(形作名)
5.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环境(形作名)
6.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使动)
7.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名作动)
8.乐盘游:以……为乐(意动)
9.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端正(使动/形作动)10.宏兹九德:使……光大(使动)
11.而况于明哲乎:明智的人(形作名)
12.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小人(形作名)
13.何必劳神苦思:使……辛劳/使……辛苦(使动)
14.惧谗邪:谗言邪说(形作名)
三.一词多义:
1.盖:克终者盖寡:大概,表推测
盖在殷忧:因为,表推测原因
2.长:臣闻求木之长者:生长
塞源而欲流长也:远
3.诚: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诚能见可欲:果真
4.安:思国之安者:安定(动词)
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环境
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
5.虽:臣虽下愚:虽然
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6.下:必竭诚以待下:臣民
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7.之:欲流之远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它
代百司之职役哉:的
四.特殊句式:
1.戒奢以俭:介词结构后置
2.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结构后置
3.振之以威怒:介词结构后置
4.虑壅蔽:被动句
五.重点字词:
1.必浚其泉源:疏通
2.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帝位
3.凡百元首:所有的/帝王
4.承天景命:大
5.克终者盖寡:能够
6.盖在殷忧:深
7.则纵情以傲物:自己以外的人
8.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至亲/路人
9.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10.终苟免而不怀仁:苟且
11.将有作:建造
12.则思谦冲而自牧:虚/养
13.乐盘游:娱乐游逸
14.则思三驱以为度:一年打三次猎/限度15.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16.虑壅蔽:堵塞/蒙蔽
17.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
18.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19.宏兹九德:这
20.简能而任之:选拔/任用
21.垂拱而治:垂衣拱手
22.代百司之职役哉:百官/职务差事
六.文化常识:
疏:臣子给皇帝用来陈述意见的奏章,又称“奏疏”,“奏议”。

如:《论积贮疏》、《论贵粟疏》。

魏征: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人。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

《旧唐书》称:“前代诤臣,一人而已。


居域中之大:“域中”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雨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载舟覆舟:语出《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成语:居安思危:处于安定的环境中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依从他
垂拱而治: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慎终如始:做事从头至尾小心谨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