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生物模考综合复习知识网络

专题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差异很大

化学元素

必需元素

大量元素

有害元素

微量元素 基本元素:C 、H 、O 、N 主要元素:C 、H 、O 、N 、P 、S

最基本元素:C

非必需元素

无害元素

C 、H 、 O 、N 、 P 、S 、 K 、Ca 、 Mg

Fe 、Mn 、B 、Zn 、Cu 、Mo 等 Al 、Si 等

Pb 、Hg 等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化合物

分 类

元素组成 主要生理功能

自由水 结合水

H 、O

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无机盐

C 、H 、O 、N 、P 、S 、 Fe 、Cu 、K 、Ca 、Mg 、Na ……

①构成化合物(Fe 、Mg )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 糖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C 、H 、O

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 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

脂肪

磷脂(类脂) 固醇 C 、H 、O

C 、H 、O 、N 、P C 、H 、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 ④保护和保温

蛋白质

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C 、H 、O 、N 、S (Fe 、Cu 、P 、Mo ……)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②调节代谢(激素)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核酸

DNA RNA

C 、H 、O 、N 、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②控制生物性状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 类酶)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称 基本组成单位

核酸

核苷酸(8种)

一分子磷酸(H 3PO 4)

一分子五碳糖 (核糖或脱氧核糖) 核苷

一分子含氮碱基

(5种:A 、G 、C 、T 、U )

DNA

脱氧核苷酸 (4种)

一分子磷酸

一分子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

一分子含氮碱基 (A 、G 、C 、T )

RNA

核糖核苷酸 (4种)

一分子磷酸 一分子核糖 核糖核苷

一分子含氮碱基 (A 、G 、C 、U )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名称 基本单位 化学通式 聚合方式

多样性的原因 多糖

葡萄糖

C 6H 12O 6 脱水缩合

①葡萄糖数目不同 ②糖链的分支不同 ③化学键的不同 蛋白质

氨基酸

①氨基酸数目不同 ②氨基酸种类不同 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 ④肽链的空间结构 核酸

(DNA 和RNA )

核苷酸

①核苷酸数目不同 ②核苷酸排列次序不同 ③核苷酸种类不同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C 、H 、O 、N 、S

氨基酸

肽链

基本成分

C 、H 、O 、N 、P 、Fe 、Cu ……

离子和(或)分子

其它成分

蛋白质

R NH 2

COOH H C

物质 试剂 操作要点 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0.1g/mlNaOH 0.05g/mlCuSO4 临时等量均等混合

水浴(50—65.)加热

砖红色 脂肪 苏丹Ⅲ(苏丹Ⅳ) 切片

高倍镜观察

橘黄色(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A 液和B 液)

先加试剂A0.1g/mlNaOH 再滴加试剂B0.01g/mlCuSO4 紫色 DNA

二苯胺

加0.015mol/LNaCl 溶液5Ml 沸水加热5min

蓝色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名 称 化学组成

存在位置

膜结构 主要功能 线粒体

蛋白质、呼吸酶、RNA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

有氧呼吸的

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三个通过

自由通过

可以通过 不能通过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物质交换

大分子、颗粒

内吞

外排

离子、小分子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 TP ) 膜的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膜融合特性

原理

脂质、DNA

量 代 谢

主要场所 叶绿体 蛋白质、光合酶、RNA 、

脂质、DNA 、色素 植物叶肉细胞

光合作用

内质网 蛋白质、酶、脂质 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

单层膜

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加工、运输有关 高尔基体 蛋白质、脂质 蛋白质的运输、加工、细胞分泌、细胞壁形成 溶酶体 蛋白质、脂质、酶 细胞内消化 核糖体 蛋白质、RNA 、酶 无膜

合成蛋白质 中心体 蛋白质

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

与有丝分裂有关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 含量 2a —→4a 4a 4a 4a 2a 染色体数目(个) 2N 2N 2N 4N 2N 染色体单数(个) 0 4N 4N 0 0 染色体组数(个) 2 2 2 4 2 同源染色数(对)

N

N

N

2N

N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理化因素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机理

应用 过量脱氧胸苷 + 抑制DNA 复制 治疗癌症 秋水仙素 + 抑制纺锤体形成 获得多倍体 低温(2—4℃) +

影响酶活和供能

低温贮藏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类型

分裂方式 结果 事例

细胞质不分裂 有丝分裂

双(多)核细胞 多核胚囊

个别染色体不分离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单体、多体 21三体、唐氏综合征 全部染色体不分离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多倍体 四倍体植物 染色体多次复制,但不分离 有丝分裂 多线巨大染色体 果蝇唾腺染色体 两个以上中心体

有丝分裂

多极核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G 1

G 2

M

周期性细胞

G 0期(暂不增殖)

终端分化细胞

衰老 死亡

生命的物质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名词: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n(门)、B(碰)、Zn(醒)、u(铜)、(母),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探)、0(洋)、H(亲)、N(丹)、S(留)、P(人peple)、a(盖)、g(美)(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①、H、、N、P、S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

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名词: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

M11《生命的物质基础》默写和参考答案1

M11《生命的物质基础》 1、糖类的化学通式:,糖的元素组成:。 2、将下列糖类分别按组成和还原性分类: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糖原、淀粉、纤维素。(1)按组成分类 (2)按还原性分类 区分还原型糖和非还原性糖的方法是。该方法对实验材料的要求是,对操作方法的要求是。 3、是植物体内糖的贮存形式;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糖类,也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但大多数动物不能消化分解该糖。 4、脂质的共同特性是,常见的脂质有、 和三大类。 5、和是构成脂肪的基本成分。脂肪的元素组成是,和脂肪元素组成相同的化合物还有和两类。 6、如果脂肪酸的长链中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都是以单键相连,称为脂肪酸;熔点较高、室温下呈固态的是富含脂肪酸的动物脂肪。 7、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是,当磷脂分子被水包围时,会排列成或 ,

请图示两种排列方式。 8、胆固醇的元素组成是,胆固醇是组成的重要成分,也是机体合成激素、激素和的原料。如果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偏高,会导致疾病。 9、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天然氨基酸约有种。 10、写出两分子氨基酸生成二肽的反应式:;已知甘氨酸的R基是-H,和某氨基酸生成的二肽的化学式是C8H17N303,则某氨基酸的化学式是。 11、生物界蛋白质的种类约有1012—1014种,蛋白质分子种类多样性的原因有 。 12、鉴定蛋白质可以用试剂,用该试剂鉴定的化合物在结构上必需具备的特点是 。 1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的物质,核酸分为两类,一类是,简称DNA,主要存在于中;另一类是,简称RNA,主要存在于中。 14、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每一分子该基本单位由一分子、一分子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包括 4种)组成,所以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有种,写出任意一种的名称。

物质结构基础

一、上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将对应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填入上表。 二、仿照第一列,填写下列表格。 三、复习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完成下列表格。

四、原子的组成(X A Z ) 电量关系: 质量关系: 同位素:指 相同、 不同的原子。 五、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1.当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时,表示的是原子; 2.当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时,表示的是阴离子; 3.当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时,表示的是阳离子。 六、化学键类型

[巩固练习] 1、下列元素属于第二周期的是( ) A 、氢 B 、碳 C 、钠 D 、氯 2、下列元素属于第IA 族的是( ) A 、氢 B 碳 C 、硫 D 、氯 3、下列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 A )F B )Na C )S D)Cl 4、下列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的是( ) A )C 、N 、F B )B 、S 、Cl C)LiNaK 5、下列元素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 A 、H Na K B 、Na Mg Al C 、O S Br D 、C Si Cl 6、下列第三周期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 ) A 、硅 B 、磷 C 、硫 D 、氯 7、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 A )氯化钾 K B O C C N D )氟化氢 H + 8、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CaCl 2 B 、KCl C 、Cl 2 D 、KOH 9、.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NaOH B.Na 2O C.CO 2 D.MgCl 2 10、对于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 )金属性逐渐增强 C )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11、下列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 ) A 、Na B 、Mg C 、Al D 、K 12、对于第VIIA 族从上到下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D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13、考古学上常用14 6C 来测定文物的历史年代。14 6C 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A 、6 B 、8 C 、14 D 、20 14、关于 18 是8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氧元素的一种核素 B 、它与16 是8O 互为同位素 C 、它有10个中子 D 、它有18个质子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纲要】专题1_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工程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纲要】专题1 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工程 一、热点知识精要点拨 1.生物学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乏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利用的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Fe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利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片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时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则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会导致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湖南地区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1讲生命的物质基础

湖南地区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1讲生命的物质基础 考试要求 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能够识记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重要作用;理解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 ?组成生物体的六类化合物及其作用。能够理解水和无机盐存在的形式及生理作用;理解 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元素组成和重要生理功能;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结构和生理功能。 知识整理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最基本元素:__________ 大里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彳 1 ?生物体的 化学元素I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必需元 2 ?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不能用________________ 来衡量组成生物体各种化学元素的重要性,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 量很少,但在维持生命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3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①统一性:从化学元素的_______________ 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可以找 到,没有一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差异性:从化学元素的_______________ 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和在无机自然 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根本区别: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以特殊的、有序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生命现象,即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 .水 f含量:最多,约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80%? r结合水: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 <存在形式*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的水 结合水: '功能” ,自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1.de Bloglie 关系式:h m v λ= 又 22 J k g m s -=?? 已知31 9.109510m k g -=?;6 1 5.010v m s -=??;34 6.62610 h J s -=??; 代入, 34 34 2210 31 6 1 31 6 1 6.62610 6.62610 1.45510 145.59.109510 5.0109.109510 5.010J s k g m s s m p m k g m s k g m s λ--------??????= = =?=???????? 2. (1) 3d ;n=3, l=2, m=0,±1, ±2,共5个轨道,每一轨道至多两个电子,即:3,2,0, ±1/2;3,2,1, ±1/2;3,2,-1, ±1/2;3,2,+2, ±1/2;3,2,-2, ±1/2; (2) 4s ;n=4, l=0, 即4,0,0 (±1/2); (3) 氧原子中的4个p 电子:n=2, l=1, m=0, ±1, 即2,1,0, ±1/2;2,1,1, +1/2(或-1/2);2,1,-1, +1/2(或-1/2); (4) 4s 1电子,4,0,0,+1/2或4,0,0,-1/2。 3.根据周期数、族序数和主、副族规律: (1)第3周期,零族,主族;(2)第5周期,ⅣA 族,主族;(3)第4周期ⅣB ,副族; (4)第4周期,ⅠB ,副族。 4.填表 5. (1)②, (2)③;②;④, (3)①②, (4)⑤ 6. (1)Ga 价电子构型为4s 24p 1,价电子数为3; (2)W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Xe] 4f 145d 46s 2; (3)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元素应为ⅥA ; (4) Sb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Kr]4d 105s 25p 3,未成对电子数为3。 7.(1)该元素属于ⅡA ;(2)金属性强,电负性小;(3)一般氧化值为+2,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O 。 8. (1)第3周期,ⅣA 元素,硅,Si ,[Ne]3s 23p 2; (2)第4周期的铁元素,26Fe ,[Ar] 3d 64s 2; (3)有4个电子层,最高氧化值又与氯相同的金属元素是锰,25Mn ,[Ar]3d 54s 2。 (4)为29Cu ,[Ar]3d 104s 1 9.离子化合物中影响库仑作用的因素是离子电荷和离子半径,作用力越大,熔点就越高。据此即可判断:(1) MgO>BaS ;(2) KCl>CsCl ;(3) NaF>NaCl>NaBr>NaI ;(4) MgSO 4>K 2SO 4。 10.原子半径和等于共价键键长的理论值,故:(1)H C l -键长为(37+99)pm=136pm ;(2)C N -键长为(77+70)pm=147pm ;(3)C C l -键长:(77+99)pm=176pm ;(4)C F -键长:(77+64)pm=141pm ;(5) N I -键长(70+133)pm=203pm 。

1、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包含糖类和脂类的组合是[ ] A.纤维素和性激素B.脱氧核糖和甲状腺激素 C.维生素D和胆固醇D.乳糖和植物生长素 2、现有两块外观、颜色和手感都一样的纺织物,其中一块是全棉的,另一块是羊毛的。区别它们的最好方法是:各取一些纤维[ ] A.加稀硫酸水解B.浸入水中 C.加碘检测D.在火上灼烧 3、下列均属于蛋白质的一组物质是[ ] A.性激素、胰岛素、纤维素 B.解旋酶、抗体、胰岛素 C.血红蛋白、胆固醇、维生素D D.载体、抗体、核糖体 4、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与水相结合的方式是[ ] A.共价键B.氢键 C.离子键D.范德华力 5、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基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 6、下列细胞内的结构中,含脂类成分最多的是[ ] A.线粒体B.核糖体 C.中心体D.染色体 7、现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有105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 A.999、1016、1046 B.999、1、1 C.996、24、54 D.996、1016、1046 8、已知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植物缺就无法利用硝 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 A.对维持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9、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 ] A.12800 B.11000 C.11018 D.8800 10、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糖类B.脂类 C.核酸D.蛋白质 11、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 A.能量的主要来源 B.酶的催化作用 C.激素(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D.组织和细胞的更新材料 12、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 ] A.各种细胞器 B.蛋白质和核酸 C.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D.水和无机盐 13、已知20种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8,现有一种蛋白质分子由两条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此蛋白质的分子量应是[ ] A.12800 B.12544 C.11036 D.12288 14、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脱水生成二肽,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 ] A.羟基B.氨基 C.R基D.羧基和氨基 15、人体的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但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功能各不同,这是因为[ ] A.肌细胞形状不同 B.在人体的分布位置不同 C.支配其运动的神经不同 D.构成肌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16、硫元素可能存在于下列哪类物质中[ ] A.蛋白质B.核酸 C.糖元D.脂肪 17、下列哪一组是构成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最主要有机成分[ ] A.蛋白质和核酸B.水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脂肪D.水和核酸

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27物质结构与性质练习

专题27物质结构与性质 1.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名称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2)Cl K(3)Fe1s22s22p63s23p63d64s2 (4)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2.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①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②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 ③用“>”或“<”填空: 原子半径 Al____Si 电负性 N____O 熔点 金刚石____晶体硅 沸点 CH 4 ____SiH 4 (2)O、Na、P、Cl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P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b、c、d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e的价层电子轨道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①N、Al、Si、Zn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如下: 电离能 I n /(kJ·mol-1) I 1 578 I 2 1817 I 3 2745 I 4 11578 …… …… 则该元素是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②基态锗(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Ge的最高价氯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 ③Ge元素可能的性质或应用有________。

物质结构基础

第二篇物质结构基础 第八章原子结构 [教学要求] 1.了解氢原子光谱、Bohr原子结构理论、电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化和能级等概念。 2.了解原子轨道、概率密度、概率、电子云等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的名称、符号、取值和意义。熟悉s、p、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 3.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熟练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确定他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结构特征、熟悉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1.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 3.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教学时数]8学时 [主要内容]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 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电子云及其图象表示(径向与角度分布图)。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区别与联系。四个量子数(主量子 )。 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 s 3.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钻穿效应,

近似能级图)。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和电子排布(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原因,电子层结构和周期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族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的分区)。 4.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电负性 [教学内容] §8.1原子结构的Bohr理论 8.1.1 历史的回顾 Dalton原子学说(1803年)------ Thomson“西瓜式”模型(1904年)------ Rutherford核式模型(1911年) ------- Bohr电子分层排布模型(1913年) 量子力学模型(1926年) 8.1.2 氢原子光谱 1.光和电磁辐射 2.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特征:1、不连续光谱,即线状光谱 2、其频率具有一定的规律 氢原子光谱由五组线系组成:

生命的物质基础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1) 1.生命的物质基础 班级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_____ 知识要点: 一、元素 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2.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 3.作用:①② 4.研究意义: 二、水 1.结合水:概念、功能:①② 2.自由水:概念、功能:①②③④ 三、无机盐 1.含量、存在形式: 2.功能及例:①②③④ 四、糖类 1.组成元素、含量: 2.种类:单糖:概念、种类 二糖:概念、种类及水解产物 多糖:概念、种类及水解产物 还原糖:种类、鉴定方法及原理 非还原糖: 3.功能:①②③ 五、脂质 1.脂肪:组成元素、功能①②③、鉴定试剂及方法 2.类脂:种类、组成元素、功能 3.固醇类:种类、功能 六、蛋白质 1.基本组成元素: 2.含量:鲜重、干重 3.基本单位:种类、通式、结构特点、来源①②③ 4.二肽的形成反应式 5.蛋白质:合成场所、加工场所、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功能及举例 七、核酸 1.种类:全称、空间结构 2.功能:①②③ 3.基本单位:组成元素、种类、图解 4.分布、鉴定试剂

1.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含量: 2.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 4. 5. 7. 6. 8. 9. 10. 巩固练习

2 39 1 8 4 5 6 710 A T C G 1. 判断并改正: (1) 细胞内的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和氧等元素。 [ ] (2) 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 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最多。 [ ] (3) 结合水在细胞中可通过氢键与蛋白质、糖类、核酸、脂肪等亲水性物质结合在一起。[ ] (4) 干旱时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代谢旺盛,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 [ ] (5)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 ] (6) 真核生物以DNA 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 为遗传物质。 [ ] (7) 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 ] (8) 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 ] (9) 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有构成生物膜、调节生理代谢和储存能量。 [ ] (10)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 2. 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是由高尔基体合成的糖类,其最可能存在于细胞膜上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体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3.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图示中a 、b 为有机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已知核糖体是由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在人体细胞内,a 共有8种 B.b 在细胞核中经缩合反应合成丙 C.区分甲与乙的依据是组成它们的五碳糖不同 D.在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甲一般不同,丙一般相同 4.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在多种氨基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蓝色 B.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丧失 C.某环状蛋白质分子含有n 个氨基酸,则该分子至少含n +1个氧原子 D.R 基为―CH 3和―C 3H 5O 2的二肽分子中,C 、H 、O 原子的比例分别为8、14、5 5. 如图为DNA 分子的平面结构,虚线表示碱基间的氢键。请据图回答: ⑴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________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_________。 ⑵构成DNA 分子的骨架元素是____,它存在于图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⑶从图中可看出,无机盐和糖类都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7]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与A TP 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 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请回答:

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专题 考纲要求: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4.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知识网络梳理 1、水与无机盐 2、糖与脂

3蛋白质与核酸热点题型分析

热点题型一分类比较,解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关系题 【例1】下列都含有氮元素的一组物质是() A.脱氧核糖和脱氧核糖核酸 B.胰岛素和核糖核酸 C.丙酮酸和丙氨酸 D.脂肪和脂肪酶 【例2】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均具有放射性的是() ①脱氧核糖②核膜③ATP ④转运RNA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例3】下图为人体细胞中几种有机物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除相关元素外,大写字母代表为大分子物质,小写字母为小分子物质。据图回答: ⑴请在图中横线上写出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C的元素组成。 ⑵B为___,它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 ⑶D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从c分析是由于____,从A分析是由于______。 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元素组成

2.DNA 通过转录形成mRNA ,再经过翻译形成蛋白质,DNA 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3.特定化合物分布。如核糖在RNA 、ATP 中,脱氧核糖在DNA 中,磷脂在生物膜中,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 热点题型二 巧用守恒,解答与蛋白质有关的计算题 【例1】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过程中脱水量为1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例2】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将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分解成这些小分子肽所需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 、 【例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含有2条多肽链,A 链含有21个氨基酸,B 链含有30个氨基酸,2条多肽链间通过2个二硫键(二硫键是由2个-SH 连接而成的)连接,在A 链上也形成1个二硫键,如图所示为结晶牛胰岛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 ⑴这51个氨基酸形成胰岛素后,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__。 ⑵胰岛素分子中含有肽键___个,肽键可表示为_______。 ⑶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___个-NH 2,至少有___个-COOH 。 1.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氨基、羧基、脱水数、形成肽键数等的数量关系 分子、水分子及其它物质的分子量之和。 热点题型三 理清关系,解答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题 【例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酸由C 、H 、O 、N 组成 B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C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例2】下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 与B 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生命的物质基础基本单位细胞工程模板

高考生物二轮热点专题复习教案 生命的物质基础、基本单位、细胞工程 一、考纲明细 本专题内容在今年的高考考试大纲中与去年几乎无变化, 只是在细胞器中特别添加了液泡, 涵盖了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全部。本专题内容是整个生物学的基础,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几率非常高, 因而要特别关注, 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与无机自然界元素的关系, 探索生命的起源,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差异性和物质性。 2、蛋白质与核酸分子的结构特点、合成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关数学计算, 两大有机物的牧民性和多样性体现了生物界的五彩缤纷。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叶绿体、线粒体等几种细胞器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上物质组成的关系, 考查频率较高。 4、细胞工程部分属于现代生物科技及能够联系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的技术。近几年来的上海、广东各地的高考题中多次涉及本部分知识点的考查, 特别是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 5、构成生物组织或细胞的化合物种类、生理功能的实验探究或验证。

二、备考指南: 根据近几年来高考情况可知, 本专题命题难度不大, 基础性强, 本专题仍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 但也出现了以社会热点、新技术为背景而设计的多种材料题、实验题( 主要是与生物膜系统与细胞工程相联系, 这一部分相对难度稍大一点) 。 因为本专题内容高考中考查几率非常高, 因而要加大关注力度。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命的物质基础部分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也能出现非选择题, 应注意与其它知识点之间的渗透点。如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与识别、氨基酸脱水综合成多肽过程中失水数、肽键数及与DNA和RNA关系的计算; 有关酶、激素、维生素、载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来源与生理特性等。 2、物质基础部分主要以选择题和识图题形式出现, 在识图分析题中多以动物或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居多, 以此为基础将细胞的结构、功能与新陈代谢、细胞分裂、遗传变异等知识结合起来。在解题时要用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用普遍性观点来分析图形, 准确地提取和处理信息, 科学地解决问题, 并要注意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 3、细胞工程部分概念题的题型一般多为选择题, 与生产紧密相关的题及实验设计题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在复习时要重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重视与其它工程技术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融会贯通, 提高分析综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悉图、表等表示形式的含义。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中, 以图、表形式的试题较为多见, 复习和解题时, 要加强对图表题

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考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华知识点 课本:1、熟记1-36号元素电子排布 1、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4s 后排3d ,形成离子时先失去最外层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式 外围电子排布式 核外电子排布式 外围电子排布式 26 Fe :[Ar]3d 64s 2 3d 64s 2 26Fe 2+:[Ar]3d 6 3d 6 26 Fe 3+:[Ar]3d 5 3d 5 29Cu :[Ar]3d 104s 1 3d 104s 1 29 Cu +:[Ar]3d 10 3d 10 29Cu 2+:[Ar]3d 9 3d 9 24 Cr : [Ar]3d 54s 1 3d 54s 1 24Cr 3+[Ar] 3d 3 3d 3 30Zn : [Ar]3d 104s 2 3d 104s 2 30Zn 2+ [Ar]3d 10 3d 10 22Ti 2+ [Ar]3d 2 3d 2 25Mn [Ar]3d 54s 2 3d 5 4s 2 31Ga[Ar]3d 104s 24P 1 4s 24P 1 32Ge[Ar]3d 104s 24P 2 4s 24P 2 33As: [Ar]3d 104s 24P 3 4s 24P 3 24Se : [Ar]3d 104s 24P 3 4s 24P 3 3、元素周期表(对应选择第11题) (1)同周期,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增加;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Al 3+<Mg 2+<Na +<F -<O 2- Ca 2+<K +<Cl -<S 2- (2)p 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有P 2和P 4。C:2S 22P 2 、Si:3S 23P 2、O :2S 22P 4、S :3S 23P 4 (3)(3S 23P 6 3d 10)第三周期内层电子全充满,Cu 和Zn

第2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元素和无机物(专题精炼班—生物)(Word)

第 2 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元素和无机物知识体系 一、判断正误 1.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而不是碳,组成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碳。() 2.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3.蛋白质和脂质区别的特有元素是氮。()

4.水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5.在细胞中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 6.核苷酸中同时含有氮和磷两种元素。() 7.丙酮酸、核苷酸、氨基酸和脂肪酸均含有氮和磷两种元素。() 8.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 是构成牙齿、骨骼的成分。() 9.细胞中的相关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起重要作用。() 10.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储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的Na+参与维持正常pH。() 11.秋冬季节蒸腾作用弱,吸水减少,结合水含量相对升高,有利于植物抗寒性提高。() 二、重点填空 1.Na+主要维持的渗透压,K+主要维持的渗透压。 2.自由水主要存在于、、中;结合水与细胞中某些物质结合在一起存在。 3.多糖及脂质的合成场所? 多糖:淀粉 纤维素 糖原 脂质: 4.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分类 ①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②细胞的储能物质: ③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细胞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含有大量的化学能,都可以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但主要能源物质是糖 类,三者供能顺序: 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 和RNA 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物质结构基础 教案

第七章物质结构基础 (The Basis of Substance Structure) 学习要求 1.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性;了解波函数表达的意义;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符号和表示的意义及其取值规律;掌握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及方法;掌握常见元素的电子结构式;理解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了解有效核电荷、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原子半径的概念。 3.理解化学键的本质、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它们的区别;理解键参数的意义; 掌握O2和F2的分子轨道,理解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键、键的概念以及杂化轨 道、等性杂化、不等性杂化的概念;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4.了解金属键理论;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征与性质;理解氢键的形成及对物性的影响;了解常见晶体类型、晶格结点间作用力及物性;了解离子晶体晶格能、 离子极化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在物质世界中,种类繁多的物质,其性质各不相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不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都与它们的结构有关。在第二章,我们主要从宏观(大量分子、原子的聚集体)角度讨论了化学变化中质量、能量变化的关系,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反应能自发进行而有的则不行。而从微观的角度上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并不发生变化,而只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要深入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阐明化学反应的本质,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预测新物质的合成等,首先必须了解原子结构,特别是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知识以及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的有关知识。本章将简要介绍有关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的组成 自然界中的物体,无论是宏观的天体还是微观的分子,无论是有生命的有机体还是无生命的无机体,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到上个世纪40年代,人们已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的全部92种化学元素,加上用粒子加速器人工制造的化学元素,到二十世纪末总数已达111种。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否还能继续分割电子、X射线、放射性现象的发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一、地球最早出现的生物 大约40亿年前,诞生了最早的生命…异养细菌,到35亿年前,出现了具有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原始大气成分发生改变,氧的含量增加;原始生物从嫌氧发展成喜氧,逐渐形成生物圈;有机体的发展增加了太阳能在地球表面的存储,改变了地球表层的组成和结构。 二、生命化学演化学说 现在普遍认为原始生命的起源与发展需要经过化学演化和生物进化两个阶段,从而生命起源的最早阶段是化学演化阶段。化学演化过程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 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Stanley Miller)设计了一个实验,模拟在原始还原性大气条件下氨基酸产生的过程,并取得了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成分在一定能量的作用下,完全可以完成从无机物向简单有机物的转化。 2.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 原始地球普遍存在于高于水沸点的环境中,这促进了氨基酸和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聚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就是蛋白质和核酸。 3.原始生命的诞生 最初的原始生命是非细胞形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细胞形态的原核生物,进而再进化产生真核生物,由真核单细胞进化到真核多细胞。 第二节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生命的世界也是物质的世界,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是化学元素,所有的生命形态,其 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相同。 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是基本元素,C、H、O、N、P、S是主要元素,大约共占原生质总量的97%,是生物体组成的主要物质。生物需要量很少,但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些元素被称作微量元素,如Fe、Mn、Zn、Cu、I、B、Mo等。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作用是:1.它们可进一步组成各种化合物;2.这些化学元素能 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主要有水和无机盐。有机物 主要有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一)水

生命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生命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名词: 1、微量元素: 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 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大量元素: 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如:C(探)、0(洋)、H(亲)、N(丹)、S(留)、P(人 people)、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统一性: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 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

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如: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名词: 1、原生质: 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 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 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自由水: 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4、无机盐: 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5、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 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 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6、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考情动态分析 理科综合命题由原来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问题立意。从近几年来的高考题看,试题主要体现了对各种能力的考查,不强调覆盖全部章节,但能覆盖重点章节(主干知识)内容,相信以后的高考题仍坚持这一命题思想。由于高考命题“既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因此,本部分命题多为选择题,常与细胞的结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来考查,也可以与矿质元素、物质循环等内容联系起来。 本专题考查的知识在“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中主要有:涉及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的一组概念(必需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矿质元素、基本化学元素);不同元素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用同位素示踪某一元素在生物体内的转移途径以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构成元素的统一性。 考点核心整合 1.应激性、植物的向性、动物的趋性、反射、适应性和遗传性 应激性是生物体对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重力等)所发生的反应,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应激性是通过原生质来完成的;多细胞动物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也可通过体液调节)来完成应激性。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各种刺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反射,反射是生物应激性的具体表现,完成反射需要有一个结构基础(反射弧),通过反射的调节,高等动物经过漫长的时间,适应了外界复杂变化的环境,使动物表现出适应性。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像动物那样通过反射来进行调节,植物所表现出的向性(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背地性及向肥性等,都是通过激素调节完成的,是植物应激性的具体表现。动物的趋性(如趋光性、趋化性等)也是动物应激性的表现。动物可以运动,植物不能运动,从而出现了植物的向性和动物的趋性之分,其实都是生物应激性的具体表现。生物的应激性使生物体表现出与环境的高度适应,而这些适应的具体性状表现是由生物的遗传性决定的,即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一种遗传的特性。 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整个自然界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体特有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可以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反复循环运动,这些都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质量分数,两者相差很大。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硅、铝、铁4种,而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却是碳、氢、氧、氮。无机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元素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但在生物有机体内,元素组成化合物,化合物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就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因此,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又存在着差异性的一面。 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水、无机盐等)本身不具有生命现象,但是当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生物体)时,就有可能表现出生命现象。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4.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高能化合物、储存能量的物质和最终能源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充当能源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分解糖类提供能量,因此,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在糖类供能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氧化分解脂肪,进一步氧化蛋白质供能,一旦分解蛋白质供能,也就破坏了细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