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统一战线基本内容

合集下载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一.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了解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大联盟三.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重要法宝四.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意义五.总结指导老师:学号:姓名:□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patrioticunitedfront),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重要保障。

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根据邓小平理论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5)性质:邓小平强调,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为什么坚持,也就是它的意义,作用,或者目的了。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大联盟: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

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的联盟。

在这个联盟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另一个是同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

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

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摘要:一、爱国统一战线的概念与内涵二、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三、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1.增强民族凝聚力2.促进国家政治稳定3.推动国家发展繁荣4.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四、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与要求正文:一、爱国统一战线的概念与内涵爱国统一战线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爱国人士、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界别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广泛政治联盟。

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统一战线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土地改革、国家建设,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爱国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泛政治联盟,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1.增强民族凝聚力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石,广泛凝聚了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界别人士的力量。

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促进国家政治稳定爱国统一战线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政治稳定,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在党的领导下,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界别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的维护。

3.推动国家发展繁荣爱国统一战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广大爱国人士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

4.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在党的领导下,爱国统一战线紧密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有力地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四、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与要求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要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爱国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背景导读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3(1978年12月—1992年)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工人的广泛联盟。

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为统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奋斗的两大任务。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邓小平赋予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内涵。

一九七九年一月,在中央政治局听取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汇报时,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的统一战线可以是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性质叫做革命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和爱国者的联盟。

这样范围就广了,性质也广了。

同时指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

”统一战线担负的一个重大任务是统一祖国,“现在可以提第三次国共合作。

”1980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三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强调,我国的革命爱国统一战线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并且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全体社会主义工作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团结,使我们的统一战线和CPPCC在发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践中作出积极贡献。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这个重要决议改变了“文化大革命”以来使用多年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提法,正式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明确地称为“爱国统一战线3”。

作出这个重要改变的原因是:爱国统一战线 3的提法有利于更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即凡是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集体和个人,都可以、都能够加入到统一战线中来,从而更加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

新时期的爱国理念

新时期的爱国理念

新时期的爱国理念摘要:时代在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国家的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关键词:钓鱼钓爱国游行抵制日货理性深思一﹑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在1373年,钓鱼台即由我国杨载所发现。

15世纪初,《顺风相送》一书中,首度出现"钓鱼屿"一词。

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从当时的文字记载来看,钓鱼岛、赤尾屿、黄尾屿等则根本上不属于琉球。

在明清时,钓鱼岛被作为中国领土而列入中国的防区,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对钓鱼列岛的主权归属没有提出过异议。

但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国力日益强盛,侵略掠夺的羽翼日益丰满,于1894年无端挑起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

在日本舰队重创了中国海军后,明治政府确信对清政府一战胜券在握,在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先行秘密窃取钓鱼列岛。

随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台湾及其周围岛屿。

自此,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近半个世纪,作为台湾周围附属岛屿的钓鱼岛也长期被日本霸占。

二战后,日本本应严格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相关规定,归还中国钓鱼诸岛的主权。

然而,美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钓鱼岛问题上偏袒日本,通过1953年美国政府第27号命令和1971年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的规定,实际上把钓鱼岛切给了日本的冲绳县。

日本政府趁机主张钓鱼岛是日本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纳入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日本政府声称钓鱼岛是"无主地",日本通过"先占"取得了钓鱼岛的主权。

事实上,日本的冲绳县在一百多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在日本1871年开始吞并琉球之前,中国就与琉球国有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在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意义。

爱国统一战线是指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的前提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广泛统一战线。

在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和内涵。

首先,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基本国情和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这一伟大实践基础上,爱国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和发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

其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总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

在这一伟大征程中,爱国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和发展,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支持。

再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各种全球性挑战和风险层出不穷。

在这一大变局中,爱国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和发展,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

最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一项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根本保障。

在这一伟大实践中,爱国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和发展,为党的建设、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

总之,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的,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的,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的。

统战知识:什么是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

统战知识:什么是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

统战知识:什么是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两个范围联盟,是指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团结全体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

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阶级联盟,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阶级状况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部结构也随之变化,由过去的阶级联盟转变为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所作的开幕词中指出: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队伍空前壮大,领导地位加强;统一战线的基础力量——工农联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政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都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国内各民族早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相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中不同宗教的民主人士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在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支持祖国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根据以上我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邓小平作出结论: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79年9月1日,中央政治局听取了第14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情况汇报,讨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与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区别等问题。

邓小平在听取统战部汇报后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爱国者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包括蒋经国在内,只要台湾归回祖国,他就是做了爱国的事。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大陆范围以外: 以爱国和拥护祖 国统一为政治基 础的团结台湾同 胞、港澳同胞和 海外侨胞的联盟
主体和基础
重要组成 部分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 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 系的方针,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 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 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 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 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反例
大家还记得2014年夏天的香港 “占中”事件吗?
中国西藏网讯 近日,香港歌手何×诗高调晒出 与达赖的合影,称“瞬间被驯服”
小测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4500万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 的宝贵资源。
3、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两面旗帜是共产 主义、社会主义。 4、喜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Mary属于爱 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内。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和基本任务
(课本P258)
统一战线
不同集团的人为了 相同目 土地革命 抗日民族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战线 时期的统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革命和建 一战线 设时期的 统一战线
1921年至 1927年 1927年至 1937年 1937至 1945年 1945年至 1949年 1949年到 1978年
时间
任务
打倒列强 除军阀
打土豪 分土地
消灭日本 侵略者
推翻反动 解放中国
建设社会 主义新中 国
新时期统一战线: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 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 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 泛联盟。

四次统一战线

四次统一战线

一、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合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出席并参与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还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的原则,并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使国民党由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

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毛泽东在会后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同时中央也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转变为“逼蒋抗日”的方针。

1936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国民党东北军、十七路军,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基础上率先形成了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最终促成了西北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由内战到和平,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9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的关于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一战线正式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统一战线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还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组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它具体包含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另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是: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具有空前的广泛
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