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诗词赏析1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②有思:即有情。
③缀:连接。
【简析】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这般红丽!倒影芙蓉池的楼台,摇漾着动人的金碧,春晚的风,吹动飘拂的柳,含怎样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饰戴的细巧青细?然而,时光毕竟已流过七载,故园依旧,良月好侣却已零散!过片的赞美由此化为惋叹,朱颜已老的词人,已再无心情赏景主。
于是斜阳渐隐,金翠的楼台上,只剩下这位落拓归客的身影,坐对着暮霭四起的黄昏……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
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
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3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简析】春也未老,人也未老,于公务闲暇登台的知州,心境是否也一样"超然"?风儿以"细"状摹,可知正吹得轻冷;柳枝以"斜"勾勒,愈见得飘拂动人,漾映眼底的,是一带环城的碧水;辉照满城的,则有缤纷竞放的春花。
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导语】苏轼的诗句哪些是最出名呢?以下是整理的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欢迎参考阅读!1.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雾空蒙⽉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
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亮,⽉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融在朦胧的雾⾥,⽽⽉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就会睡去,因此燃着⾼⾼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描写。
⾸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了《楚辞·九歌·湘夫⼈》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在氤氲的雾⽓中弥漫开来,沁⼈⼼脾。
“⽉转廊”,⽉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夜已深,⼈⽆寐,从中还可读出⼀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分艳丽,然⽽略显幽寂。
后两句,苏轼由花及⼈,⽣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笔,写赏花者的⼼态。
当⽉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苏轼顿⽣满⼼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让她独⾃栖⾝于昏昧幽暗之中。
⼀个“恐”写出了苏轼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苏轼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个“只”字极化了爱花⼈的痴情,此刻他满⼼⾥只有这花⼉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笔勾销了:这是⼀种“忘我”、“⽆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个极点。
“故”照应上⽂的“只恐”⼆字,含有特意⽽为的意思,表现了苏轼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使待⼉扶掖⽽⾄。
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明皇笑⽇:“岂妃⼦醉,直海棠睡未⾜⽿!”此句运⽤唐⽞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的典故,转⽽以花喻⼈,点化⼊咏,浑然⽆迹。
苏轼《定风波》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译文]竹杖和轻捷的草鞋更胜过马,怕什么!身披一件蓑衣在濛濛烟雨中漫步,任凭雨水肆虐,我仍然能逍遥自在地度过一生。
[出自] 北宋苏轼《定风波》《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① 三月七日:指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
② 沙湖:湖北黄冈县东南三十里处,又名螺师店。
③ 狼狈:形容处境困窘、难堪。
④ 已而:不久。
⑤ 吟啸:吟诗、长啸。
⑥芒鞋:草鞋。
⑦烟雨:烟波风雨。
⑧料峭:开容风力寒冷、尖利。
⑨ 萧瑟:风雨穿林打叶声。
【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译文二】莫要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低吟长啸缓步徐行。
竹杖草鞋轻松胜过骑马,风狂雨骤有何可怕,一件蓑衣迎烟雨度过此生。
料峭春风把醉意吹醒,略略感到有些冷,山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看那刚下过雨的地方,回去吧,风雨虽已停止天还未放晴。
【评点】本篇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乐观情怀。
词的上片以“莫听穿林打叶声〞开篇,一方面写出了风大雨疾的情景,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写出外物缺乏萦怀之意,即使雨再大,风再烈,都不会受影响;“何妨吟啸且徐行〞承接上句,何不低吟长啸缓步徐行,突显出词人的情趣和兴致。
“何妨〞二字写出一丝俏皮之意,增添了和雨挑战的意味。
前两句是全词的枢纽,以下词句皆是由此发出。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脚穿芒鞋手持竹杖雨中前行的情景,“轻胜马〞三字传达出沉着之意,“谁怕〞二字诙谐可爱,值得玩味;“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进一步写到整个人生,表达了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喜悦和豪迈。
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苏轼经典诗词赏析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词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明月几时有?”一句,通过把酒问天的手法,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祝福,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三国时期周瑜的赞美和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词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视野。
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少有的豪放派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词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通过描绘作者打猎时的豪情壮志和狂放不羁的姿态,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而“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不屈精神。
整首词气势磅礴、节奏明快、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

苏东坡经典诗词名篇赏析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我在此整理了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苏东坡诗词名篇赏析2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欣赏。
下面为大家介绍苏轼的50首著名诗词及赏析。
第一至第十首:《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鹧鸪天·送安石之京》、《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词牌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赤壁怀古》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令人难忘,是苏轼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没有词牌,但却有着极高的唯美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纯洁的爱情词,其音调和节奏极富独特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景优美,是苏轼诗词集中比较亲民的一首。
《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是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哲理。
《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描写了苏轼对于皇帝玩水的回忆和怀念,极具韵味。
《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总结了苏轼的人生观,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之作,描写了山林风景的壮美。
《鹧鸪天·送安石之京》写的是苏轼送别好友安石的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苏轼为了追逐猎物而远离故土的感情。
第十一至二十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重九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无题·相见争如不见》、《临江仙·送钱穆父》、《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卜算子·咏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雨中望四皓台》。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
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
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
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
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
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
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欢快地荡着秋千。
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
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古诗水调歌头苏轼翻译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苏轼翻译赏析苏轼写的水调歌头诗词较为有名的共有三首,分别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三首诗词赏析如下:第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言】《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作上片反映执着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水调歌头》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返回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书法(见) (五)绘画(见) (六)学术 三、辉煌成就与旷达心态探源 1、人格修养
在中国诗歌史上 屈原的迷狂与自我追求 陶渊明的放逸与自我丧失 李白的狂荡与自我实现 苏轼的旷达与自我升华 都是因为人格达到了一定境界。
“在世界上,中国古代数得上政治家、文学家的为 数
甚多,但最受民众敬爱的要算苏东坡,其原因在于 苏轼崇高的人格和优美的诗歌… …”
——山上次郎(日本)《东坡寻迹》
2、思想修养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以出世心态入世;飘然于人世)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受到欧阳修的 赏识。在仕途上随着新旧两党之争,几经进退,书迹 也一度被禁毁。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返回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 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 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返回
苏 轼 书 法 作 品
苏轼《枯木竹石图》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曲折人生与伟大人格 1、人生 2、人格 (1)忧国忧民 (2)待人处世 (3)乐观心态 二、全能文士 (一)诗 1、平民之诗 2、抒怀之诗 3、理趣之诗 4、写景之诗
(二)词 1、豪放词 最早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见) 最具风格之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最为旷达之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婉约词 最为凄婉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最为温婉之作:《蝶恋花·花腿残红青杏小》 (三)文 1、政论性散文 2、历时性散文 3、文学性散文 4、书札、杂记、杂说
苏东坡具有多方面 的才能,除了工书 画,诗词文章都有 特色,曾为一代文 宗,与其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 苏”,列于“唐宋 八大家”之中。
【和孔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 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
登云龙山 宋·苏轼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狱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返回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 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