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区消毒和铺巾
医院手术区皮肤消毒、铺巾和切开、止血、缝合操作规范

手术区皮肤消毒、铺巾操作规范【目的】1、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2、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皮肤区以外,遮盖住其他部位,使手术区域成为较大区域的无菌环境,以避免和尽量减少手术中的污染。
【准备及注意事项】一、手术区皮肤消毒1、消毒前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
如皮肤有感染病灶,除急症手术应延迟。
2、根据手术切口位置及手术类型确定皮肤消毒的区域。
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一般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3、清洁备皮,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乙醛拭去。
4、病人上手术台后,再次核对病人和所施手术的种类;摆放适当的体位。
5、如皮肤无伤口,消毒选用碘酊或碘伏;对伤口处及特殊部位(面部、会阴部、粘膜及幼儿的皮肤)宜用新洁尔灭、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液。
6、消毒时一般以切口为中心向四周涂榛;如为感染伤口或肛门等处手术,则应自清洁的周围开始,最后涂擦感染部位或肛门。
7、蘸消毒液量不可过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8、消毒者的手勿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其他物品。
9、消毒者的手勿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其他物品,消毒完毕,应再用消毒液对手、前臂消毒,然后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二、手术区铺巾1、手术区皮肤消毒后,由执行消毒的医师及器械护士协同进行手术区无菌巾单的铺设。
2、先铺无菌巾,再铺无菌单。
3、根据手术切口的走向判断铺巾顺序。
4、原则上除手术野外,至少要有两层无菌布单遮盖。
手术野四周及托盘上的无菌单为4〜6层,手术野以外为两层以上。
5、铺巾者(第一助手)铺好手术巾后,应再次消毒手和前臂,然后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操作方法】一、手术区皮肤消毒以碘酊、酒精消毒法说明。
1、首先取碘酊纱球1~2块,顺着一个方向有顺序地涂擦皮肤:首先自上而下地涂抹切口部位,然后依次向左右两侧做对称性的涂抹,最后涂手术区的外周部分,消毒应以切口为中心向外周扩大,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消毒纱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
在向外消毒过程中,每次涂擦应稍有重叠,不可留有空白区。
消毒铺巾(详细流程)

手术区消毒和铺巾1、准备工作:①“报告老师,X组X号选手XXX,消毒铺巾术准备完毕,请指示。
”②“术区皮肤于手术前一天,剃除体毛,擦拭污物,如油污、胶布痕迹等用松节油擦去。
初步洗净消毒。
”③“穿好洗手衣,换好手术用鞋,戴好口包帽子,外科洗手消毒。
”④“准备物品:2%~3%碘酊、75%酒精、纱布、卵圆钳、消毒杯两个、小铺巾四张、中铺巾两张、大孔巾一张、巾钳4把。
”2、消毒:①“助手递卵圆钳。
”将消毒杯一起夹起,悬于半空“助手协助倒消毒液。
”②卵圆钳45°角夹取纱布,蘸取适量碘酒,先挤少许消毒液于肚脐,“碘酊消毒,消毒顺序: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绕开脐部。
消毒范围:上至乳头连线,下至大腿上l/3,两侧至腋中线。
消毒要点:不要遗漏,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皮肤,第二次消毒范围不超过第一次。
”用纱布两面消毒左右,最后沿消毒范围抹平外界,重复操作两次,用过纱布甩进黄色垃圾袋。
③“待碘酊稍微晾干,进行酒精脱碘,消毒顺序与范围同碘酊消毒,注意脱碘完全,以免灼伤皮肤。
”第一次脱碘将脐部碘酒反手挑去,第二次脱碘挤少许酒精于脐部,第三次脱碘将脐部酒精反手挑去。
软圆钳始终朝下。
④“消毒完毕,消毒杯与软圆钳不能放回无菌器械台。
”3、铺巾:①“用消毒液擦手一次,开始铺巾,麻烦助手递小铺巾。
”接铺巾时不可触碰递巾者双手,铺巾时每块手术巾的反折部靠近切口。
铺巾的顺序是:先铺会阴侧,再铺铺巾者对面一侧,再铺头侧,最后铺靠近铺巾者一侧。
若铺巾完毕后要修正某一铺巾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
②“麻烦助手递巾钳,固定小铺巾。
”巾钳夹住无菌巾之交叉处固定。
有夹住上提,确认无夹伤皮肤的动作。
③“麻烦助手递中铺巾。
”先铺脚,再铺头,保护手背,抬高后同时放手。
④“擦拭消毒凝胶,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铺带孔的剖腹大单,将开口对准切口部位,短端向头部、长端向下肢,并将其展开。
铺盖时和其它助手一起,寻找到上、下两角,先展开铺上端,盖住患者头部和麻醉架,按住上部,再展开铺下端,盖住器械托盘和患者足端,两侧及足端应下垂过手术床缘30cm以下。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头部手术
头及前额
消毒
口、唇部手术
面唇、颈及上胸部
消毒
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至下唇;下至乳头;
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消毒
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侧卧位前后过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
上腹部手术
消毒
下腹部手术
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 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
侧至腋中线
消毒
常用的消毒液
手术区皮肤消毒的注意事项
a) 消毒前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 b) 污染的消毒液纱布;不能再用来涂擦清洁处;消
毒用钳不可放回手术器械桌& c) 消毒范围要包括切口周围至少15cm的区域& d) 消毒者的手勿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其他物品;消
毒完毕;应再用75%乙醇或1‰苯扎溴胺新洁尔 灭泡手3分钟或涂擦其他消毒剂;然后穿手术 衣、戴无菌手套& e) 面部、口唇和会阴部粘膜、阴囊等处;不能耐 受碘酊的刺激;宜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来代替
;
;
手术区皮肤消毒..
&
2.5%~3%
70%
&
被 单 等
菌 巾 、 大 单 和 有 孔 大
;
尽 碘 渍
然 后 准 备 无
;
酒 精 涂 擦 两 遍
脱
&
1~2 ;
肤
遍 待 干 后
再 用
碘 酊 涂 擦 皮
;
布 或 棉 球
蘸 取
用 海 绵 钳 夹 折 叠 纱
衣 和 未 戴 手 套 前 进 行
;
臂 消 毒 后
未 穿 手 术
一 般 由 第 一 助 手 在 手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铺巾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手术区消毒和铺巾的目的:
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最小皮肤区之外,遮 盖手术病人其它部位,使手术周围环境成为一 个较大范围的无菌区域,以避免和尽量减少手 术中的污染。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物品准备
消毒溶液、消毒钳、无菌棉球或纱布、弯盘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内 外 夹 攻(弓) 大 力(立) 丸(腕)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6、干手、手臂:
取无菌毛巾→擦干双手→将毛巾擦对折成三 角形搭在一侧手臂上→另一只手握住两角顺势向 上至肘部擦干。取另一块无菌毛巾,同法擦干另 一侧。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4.用无菌干手巾依次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前1/3,严禁 来回擦手。
5.涂抹消毒剂时认真搓揉直至消毒剂干燥。消毒后双手 朝上举在胸前。禁止双手下垂。
6.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 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外科洗手消毒整个过程不少于5分钟。 其中清洗双手及前臂每个步骤不少于15秒,整个洗手过程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7、消毒双手。
步骤一:
⑴、取2ml洗手消毒液 于左手掌心。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⑵、右手指尖于左手掌内擦洗。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⑶、左手掌将剩余的洗手消毒液均匀涂抹右手的手掌→指 蹼→指缝→手背→手臂→肘上10cm。
外科洗手、手术区消毒和 铺巾
步骤二:
手术区域消毒后,一般先铺手术巾(皮肤巾)再铺中单 ,最后铺剖腹单。
手术区消毒和铺巾

一.手术区消毒和铺巾
【目标】 ,
祛除拟作瘦语处及其四周皮肤上的细菌.
【操纵办法】
预备消毒用物,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松节油拭去.传统办法是术者洗手后用2%~3%碘酊涂擦皮肤三遍,待干后用70%酒精消毒脱碘二遍.今朝消毒办法有效0.5%%苯扎溴铵)消毒会阴部.
【留意事项】
1.消毒皮肤应由手术区中间向四周涂擦.如为沾染伤口.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的外周涂向中心处.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该再返回涂擦干净处.
2.手术区皮肤消毒规模要包含手术瘦语四周15cm的区域.如手术有延伸瘦语的可能,
【铺巾】
手术区消毒后,铺无菌巾.铺巾时每块手术巾的反折部接近瘦语.铺巾的次序是:如铺巾者未穿手术衣先铺铺巾者对面一侧,再铺会阴侧,再铺头侧,最后铺接近铺巾者一侧(若已穿好手术衣,则先铺好本身的一侧),然后用巾钳夹住无菌巾之交叉处固定.若铺巾完毕后要修改某一铺巾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然后再依据须要铺中单.大单,大单的头端应盖过手术架,两侧和足端部位应垂下超出手术台边沿30cm.。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PPT

检查无菌状态
确保所使用的铺巾材料是 全新的、未开封的,并检 查是否在有效期内。
注意保暖
在铺巾过程中,应注意给 患者保暖,避免患者受凉 。
04
特殊情况的处理
皮肤疾病患者的处理
01
皮肤疾病患者通常需要 额外的皮肤清洁和准备 ,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02
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洁 皮肤,去除鳞屑、结痂 和渗出物。
手术区皮肤消毒和铺巾的重要性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可以杀死或去 除皮肤表面的细菌,降低手术过
程中细菌进入伤口的风险。
铺巾能够保护手术区域周围的皮 肤,防止手术过程中血液、体液 和其他污染物的接触,进一步降
低感染风险。
正确的皮肤消毒和铺巾方法能够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 发症,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强化手术室空气净化
定期检查和更新消毒设备和用品
通过加强手术室的空气净化措施,减少空 气中的细菌和尘埃颗粒,提高手术环境的 安全性。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更新手术室使用的消毒 设备和用品,确保其性能和效果符合标准 要求。
THANKS
感谢观看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 铺巾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引言 •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 • 手术区皮肤的铺巾 • 特殊情况的处理 • 总结
目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是手术 准备的重要步骤,旨在减少手术 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0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区皮 肤的消毒和铺巾方法也在不断改 进,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
喷雾法
将消毒剂喷洒在手术区域周围的皮肤 上,然后用无菌布擦拭均匀,注意喷 雾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消毒剂 溅到手术区域。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提高护理人员技能水平
1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手术区皮肤消 毒和铺巾的操作技能。
2
加强考核和评估,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必要的理 论和操作水平。
3
鼓励护理人员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更新知 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06
结论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的重要性
01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可以有
消毒液需要现配现用,避免污染和失效 。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在进行消毒操作时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 隐私,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和损伤。
02
手术区皮肤铺巾
铺巾材料选择
材质
选择清洁、干燥、无破损、无异味的铺巾材料,如棉布、无纺布等。
规格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体型选择合适的规格,确保覆盖面积足够,且不会妨碍 手术操作。
2
定期对消毒剂进行检查和检测,确保其有效成 分含量符合标准。
3
对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避免污 染和交叉感染。
严格铺巾操作规范
01
遵循无菌原则,铺巾前确保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02
使用合格的医用无菌单、无菌手套等手术用品,避免污染。
铺巾时注意覆盖严密,不留死角,避免触碰非消毒区域。
03
消毒剂浓度
一般情况下,碘伏的浓度为0.5%-1%,酒精的浓度为70%75%,洗必泰的浓度为0.5%-1%。
消毒方法
1 2
皮肤消毒范围
消毒范围一般以切口为中心,向外扩展至少 15cm,同时需要消毒包括手术区、周围皮肤和 工作人员的手。
消毒方法选择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 ,如擦拭、喷洒、浸泡等。
手术区消毒、铺巾

手术区消毒、铺巾手术区消毒、铺巾是针对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皮肤所采取的一项消毒、隔离措施,能够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手术创面,从而降低术后感染机率;在考试中掌握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消毒和铺巾方法是通过考试的关键。
一、几种常见的手术区消毒范围手术区消毒范围原则上是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包括周围15cm的区域;而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消毒范围,针对不同的手术部位应掌握以下几点:1.上腹部手术消毒范围应达到:上至两乳头连线,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的区域。
常见手术有:胃癌、胃大部切除术等。
2.下腹部手术消毒范围应达到:上自剑突水平或两乳头连线水平,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达腋中线的区域。
常见手术有: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3.腹股沟手术消毒范围应达到:上至脐部水平,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的区域;常见手术是:疝修补术。
4.颈部手术消毒范围需要达到:上至下口唇线,下至两乳头连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的区域;常见手术为:甲状腺手术。
5.会阴部手术区消毒范围:包括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臀、大腿上1/3内侧的区域。
常见手术为:痔疮手术。
二、操作前准备(一)操作者准备1.操作者更换手术室拖鞋,穿洗手衣2.戴好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3.完成术前刷手三遍,步入手术室。
(二)物品准备必备的物品有:卵圆钳、碘伏消毒液、治疗碗、无菌纱布等。
三、消毒关键步骤讲解行手术区消毒时,应格外注意握持卵圆钳的方法;在整个消毒过程中,操作者应始终保持“卵圆钳前端”低于“握持端”的姿势。
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在消毒时,若卵圆钳的前端高于握持端,前端消毒液会顺着卵圆钳逆流到操作者的手部,导致手部污染;所以在消毒过程中必须保持卵圆钳,前端低于握持端的姿势。
四、操作演示——手术区消毒铺巾以“上腹部手术”、碘伏消毒法为例操作者站立于患者的右侧,先将消毒液倒入肚脐少许,由腹部中线开始,至上而下,由内向外进行涂擦,涂擦至脐部时注意绕过脐部;涂擦过程中应当注意:上到下只涂擦一遍,不能反复来回涂擦;“由内向外”是由腹部中线向腋中线沿纵轴方向进行涂擦,左右交换进行,直到涂擦完整个消毒区;第一遍消毒完毕后,更换消毒棉球或纱布,做第二和三遍消毒,第二和第三遍消毒时,都不能超出上一遍的范围;三遍消毒完毕,翻过卵圆钳用棉球的另一侧将肚脐内的消毒液蘸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操作技能——手术区消毒和铺巾
手术区消毒和铺巾
【目的】
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操作方法】
准备消毒用物,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松节油拭去。
传统方法是术者洗手后用2%~3%碘酊涂擦皮肤三遍,待干后用75%酒精消毒脱碘二遍。
目前消毒方法有用0.5%碘尔康溶液或1:1000苯扎溴铵溶液涂擦三遍。
对婴儿、面部皮肤、口腔、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可选用刺激性小、作用较持久的0.75%吡咯烷酮碘消毒。
在植皮时,供皮区的消毒可用75%酒精涂擦三遍。
以腹部手术为例,消毒范围至少要求上至乳头线,下至大腿上l/3,两侧至腋中线。
先将消毒液倒入肚脐少许,用卵圆钳夹持浸有消毒剂(2.5%~3%碘酊)的棉球或小纱布块,由腹部中心区开始涂擦,绕过肚脐;涂擦时不留空隙;第二、三遍都不能超出上一遍的范围。
第三遍消毒完毕,翻过卵圆钳用棉球的另一侧将肚脐内的消毒液沾干。
消毒完毕,换消毒液(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会阴部。
【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应由手术区中心向四周涂擦。
如为感染伤口、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的外周涂向中央处。
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回涂擦清洁处。
2.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如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手术区消毒范围的确定】
人体不同部位不同性质手术有不同的手术消毒区,以腹部手术—胃切除术为例,手术消毒区范围:上界为两侧腋窝皱褶处连线,也有为两乳头连线;下界至下肢股骨上1.3处(相当于会阴部水平线);两侧界为腋前线。
颅脑手术:
颈部手术:
胸部手术:
【铺巾】
手术区消毒后,铺无菌巾。
铺巾时每块手术巾的反折部靠近切口。
铺巾的顺序是:先铺铺巾者对面一侧,再铺会阴侧,再铺头侧,最后铺靠近铺巾者一侧,然后用巾钳夹住无菌巾之交叉处固定。
若铺巾完毕后要修正某一铺巾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
然后再根据需要铺中单、大单,大单的头端应盖过手术架,两侧和足端部应垂下超过手术台边缘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