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招聘与配置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完整版)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5版)

(完整版)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5版)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二、课程性质(黑体四号)(例如:《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为全日制大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

在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般都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实施,是一门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NET系列课程与JAVA系列课程的基础。

(宋体五号)三、教学目标和任务(黑体四号)(宋体五号)四、教学要求(黑体四号)(宋体五号)五、课程学时安排(黑体四号)六、主要内容(黑体四号)(含各章节/专题/模块主要内容,注明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深浅程度(掌握、理解、了解),列出各章节学习的重难点、思考题等)(宋体五号)思考题:(五号楷体)七、教材与参考书(黑体四号)1、教材选用:教材:作者,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出版社(宋体五号)(选用原因,宋体五号)2、参考书目:[1] 作者,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出版社(宋体五号)[2] 作者,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出版社(宋体五号)…八、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黑体四号)1、考核方式:(宋体五号)2、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期末成绩(60%)+实验实训成绩(20%)+平时成绩(20%)。

九、补充说明(黑体五号)(在此可做补充说明,宋体五号,可删除)课程教学大纲模板:《招聘与录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招聘与录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根据招聘工作的流程,从招聘计划、招聘准备工作、招募信息发布、甄选、录用等过程进行展开讲述该课程的核心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招聘与录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胜任企业招聘实践工作。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招聘与录用的相关理论、方法、过程与技巧,培养招聘实务工作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四、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招聘与录用》这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等。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三号黑体)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教学课程授课对象: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学分:3学分指定教材:诺伊,《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一、教学目的:如何对作为现代企业(组织)中最重要资源之一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经营思想,做好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无疑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今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动态,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实务,提高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能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管理人力资源1、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募、人力资源测评、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劳资关系、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要求:经营能力;技术知识与能力;变革管理能力;综合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舒勒认为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分为成累积型、效用型和协助型三种。

累积型:以终身雇佣为原则;效用型: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协助型:介于积累型和效用型战略之间2、教学要点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竞争优势提升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1、教学内容美国劳动力队伍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多样化的劳动力队伍、工人技能的缺乏高绩效工作系统:公司内部高度一致的、确保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系列政策和活动。

2、教学要点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知识型员工、高绩效标准、裁员、再造、外包,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技术上的变革:网络经济、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与雇员共享信息新的心理契约:以可雇佣性为前提第三章:工作分析1、教学内容所谓工作分析,是指对某特定的工作职位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学计划及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学计划及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学计划及大纲《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师” 的主要培训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

这套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是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理论、原则、方法的课程与科学。

它是为确认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设置的认证培训课程。

本课程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通过认证培训和XXX的认证考核,确保学员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知识、技能,真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理论、和工具,并使其通过培训中的知识讲解、能力训练及测评工具的有效使用,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理论、技术与方法,提高从事宏观、微观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使学员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工作效能,从而提升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资信水平。

并且培训后的通过资格认证,检验教学质量,既能使学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不断增长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系统、结构,对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办理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研究融入对企业经营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当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办理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4、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全面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标准和要求,系统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能力技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通过率。

3、教学方法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通过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突出典型案例并进行剖析。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

佛山市禅城区砺学职业培训学校教学大纲助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教学大纲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教学目标: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本章教学目标为:(1)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理论。

(2)掌握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内容、作用与程序,以及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企业定员的概念、作用、原则和方法,及定员标准的编写。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

(4)掌握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

(5)掌握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概念、要求、方法与程序,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1)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2)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4)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一、教学目标:(1)掌握员工招聘渠道的分类与选择、各种员工招募方法的程序与要求、对应聘者初步筛选的方法、员工录用的三种策略、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方法。

(2)掌握人力资源空间配置方法。

(3)掌握人力资源时间配置方法一级劳务外派与引进的管理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

(2)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

(3)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4)劳务外派与引进第三章培训与开发一、教学目标:(1)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作用、内容,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培训需求分析信息的收集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培训规划的内容,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员工培训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准备工作。

(3)掌握培训效果的信息种类、收集渠道及评估指标,收集培训效果信息的方法及培训效果跟踪与监控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

(4)掌握选择培训方法的基本工作程序,一级各类培训方法的内容和优缺点,员工培训的基本原则、培训制度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1)培训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3、英文名称: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4、课程类别:专业课5、学时:486、学分:37、适用对象:实验区工商管理专业8、考核方式:考察9、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二、课程简介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政策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内容很多,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本专业的要求,本课程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地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做到诚实、信用、正派、守信,为今后工作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a specialized core course of management specialty, not only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theory and policy, but also has a strong practice. There are many courses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 This course specifically includes an overview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job analysis, staff recruitme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career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clearly grasp the basic theory, basic methods and basic skills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ture work.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教学目的:本课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入手,以工作分析这一基础内容为出发点,阐述了招聘、规划、绩效、薪酬等内容,并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有关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类别:专选课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51 学分 3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中的战略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技巧;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

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能够用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教学要求1、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功底,并具有比较丰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心理学相关理论,要有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

2、要求学生具有相关行政管理类学科的基础知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实践的品质。

3、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4、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并以此观念为指导去研究和解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5、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是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6、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人才管理的核心内容,为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益服务。

二、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的重点:重点掌握以人为本的观念,理解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重要作用。

理解工作分析的设计与和方法。

通过对组织人力资源的预测与平衡分析,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掌握招聘与挑选、培训与开发、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

能够熟悉把握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福利及劳动关系等相关知识。

熟悉并能理解劳动保护的内容及相关制度。

课程教学的难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人力资源战略的柔性与适应性关系。

人力资源供需预测与综平衡。

人员招聘与配置课程教学大纲

人员招聘与配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员招聘与配置制(修)订人:黄快生审定人:鲍桑教研室主任:鲍桑开课单位负责人:姜明军制(修)订时间:2013年6月一、课程基本信息《人员招聘与配置》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以及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系统地介绍现代企事业组织员工招聘与配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工作技术和工作方法的重要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先修《管理学基础》、《劳动合同法》等课程,并掌握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等;在本课程之后,可继续学习《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薪酬设计与管理》和《员工关系管理》等相关的专业课程,继续巩固和提升本课程所学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以及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员工招聘与配置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执行服从、学习创新、诚实守信等基本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从事员工招聘与配置实际工作以及在以后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基本规律和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从事员工招聘与配置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招聘渠道选择、招聘广告发布、招聘与甄选方法选择与运用、员工的时间配置和空间配置等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员工招聘与配置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以及人岗匹配、招聘与甄选的工作程序、招聘前的准备工作、人员测评、制定招聘计划、绩确定人员招聘条件、招聘策略、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笔试、面试、背景调查与体检以及员工配置的原理、配置的前提、时间配置和空间配置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从事员工招聘与配置的招聘准备、人员招募、人员甄选、应聘者背景调查、假文凭的识别与体检、员工录用与入职培训、招聘评估、离职面谈、人力资源时间和空间配置等方面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员工招聘与配置所需要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执行服从、学习创新、诚实守信等基本职业素养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五、教学建议(一)课前:理念与准备1、没有理念,实践就会盲目;没有实践,理念就会空洞。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国家精品课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09年修订第一部分概述一、课程总纲1.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内容: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3.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参与式、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4.教学条件:以网络教学为平台,建立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第二课堂、企业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件体系。

6.考核: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全员化、全程化、立体化考核体系。

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1.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

这是指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

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

2.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

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理、组织文化等。

3.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

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绩效考核的能力。

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理念,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紧密融合。

教学大纲要发给学生,师生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实训要由学生来组织,也包括成绩主要由学生评定。

2.组建课程模拟公司。

通过总经理竞聘、成员自愿组合的方式,组建课程模拟公司。

并按照“轮流做庄”原则,分别由各公司担任轮值主席公司,负责各公司协调、班级实训活动的组织,以及成绩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人员招聘与配置
制(修)订人 : 黄快生 审

人 :
鲍桑 教研室主任 : 鲍桑 开课单位负责人 : 姜明军 制(修)订时间 :
2013年6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人员招聘与配置》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以及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系统地介绍现代企事业组织员工招聘与配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工作技术和工作方法的重要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先修《管理学基础》、《劳动合同法》等课程,并掌握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等;在本课程之后,可继续学习《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薪酬设计与管理》和《员工关系管理》等相关的专业课程,继续巩固和提升本课程所学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以及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员工招聘与配置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执行服从、学习创新、诚实守信等基本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从事员工招聘与配置实际工作以及在以后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基本规律和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从事员工招聘与配置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招聘渠道选择、招聘广告发布、招聘与甄选方法选择与运用、员工的时间配置和空间配置等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员工招聘与配置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以及人
岗匹配、招聘与甄选的工作程序、招聘前的准备工作、人员测评、制定招聘计划、绩确定人员招聘条件、招聘策略、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笔试、面试、背景调查与体检以及员工配置的原理、配置的前提、时间配置和空间配置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从事员工招聘与配置的招聘准备、人员招募、人员甄选、应聘者背景调查、假文凭的识别与体检、员工录用与入职培训、招聘评估、离职面谈、人力资源时间和空间配置等方面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员工招聘与配置所需要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执行服从、学习创新、诚实守信等基本职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一)课前:理念与准备
1、没有理念,实践就会盲目;没有实践,理念就会空洞。

本课程教学需要理念和实践的高位结合。

2、不预习不上课,预习不好不上课;教案是预案,不是结案。

3、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4、先说后教,先学后教,先练后教,要先摸清学生的“底细”再教。

5、教学要有苦的准备,要有辣的精神,要有甜的回味,还要防止酸的结局。

6、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

7、教学民主,不是替学生做主,而是教师是引导,让学生主导,学生自己做主。

(二)课中:设计与实施
1、不能错过学生的“过错”,因为过错展示了教学的机遇,体现了教师的机智。

2、学生不会做的,你鼓励他做;学生做不准的,你引导他做;学生做不好的,你帮助着他做;学生做不了的,你示范着做。

总之,你最好不要代替他做。

3、学生的声音如同花开的声音,需要你耐心等待,需要你细心倾听,需要你用心体验,需要你真心回应。

4、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不是让你的教学每一分钟都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5、千万不能把愉快教学当成是“娃哈哈”教学,让学生“开心”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开窍”。

6、教学要注重技巧和形式,但拒绝课堂教学的技巧化和形式化。

7、要善于设问和设做,要善于追问和追做,善于引导多问和多做。

8、要明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还不在于教师有多少水,关键是要和学生一起去寻找水源。

(三)课后:评价与提升
1、评价,既不能“棒杀”学生,也不能“捧杀”学生。

2、简单地改变一下课堂的结构就可以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裂变。

3、转变了教学方式不等于能提升了质量,但要提升质量必须要转变教学方式。

4、关注常态,关注常规,关注常人,关注常效。

5、推行360度评价,给学生多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

6、教学研讨活动中,坚决做到没话不说,长话短说,绝对不能短话长说。

教师坚持四个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名友,听万节课。

六、课程考核
1、各单元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2、综合成绩构成
七、推荐教材及学习资源
1、推荐教材(含实验教材)
教材名称:《招聘与录用实务》
ISBN:9787565407956
规格:16开本
主编:刘葵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单价:26元
是否自编:否
2、推荐书目和期刊
(1)王丽娟. 员工招聘与配置(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张维君,王君. 人员招聘与配置(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姚裕群.招聘与配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曹晖,陈新玲. 人员招聘与配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5)马军,赵良海. 人员招聘与配置,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杂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7)企业管理杂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
(8)人力资源管理杂志,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
3、推荐的学习网站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中国人力资源网
中国劳动咨询网
八、其他说明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甚至网络空间进行教学和仿真实训,尤其是涉及到具体方法和流程的讲解。

必要的时候可以观看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例录像,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相关软件上让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细则进行电脑图表设计和制作。

在可能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当地一些成功的企业当中,让学生亲身领会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切实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巧和常见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结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运用项目教学法、ISAS教学法、PBL 教学法,还有把学生引领到具体企业当中进行实地教学和观摩体会。

在理论讲解方面:重视更新研究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理论水平,注意精选典型的案例,增强理论的形象感、说服力。

讲授要阐明本课程的理论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说明、分析和阐释,使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得到较好的结合和统一。

讲授采取启发式,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强化能力方面:从宏观上摸索能力培养的科学程序,在微观上注意改革课型,开展观摩、见习、调查、总结、案例分析、电脑演示、辩论、主题讨论、实地教学、实习、专题论文写作、延伸阅读、练习等教学实践活动。

(三)习题的设计与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灵活而适时适当地布置练习思考题。

习题类型以多样性为主,有课堂口头分析论述,有课外书面分析总结,有现场演示说明等等。

习题布置时间上以合理适度为主,结合具体习题类型,采取不定时不死板原则。

习题量以适中够用达到训练目的为主。

九、实验实训教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