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典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明目标、知重点】1.了解基本事件的特点;2.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特点;3.会应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解决简单的概率计算问题.【填要点、记疑点】1.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2.古典概型的概念如果某概率模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那么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对于任何事件A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探要点、究所然】[情境导学] 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周润发在影片《赌神》中演技高超,他扮演的赌神在一次聚赌中,曾连续十次抛掷骰子都出现6点,那么如果是你随机地来抛掷骰子,连续3次、4次、…、10次都是6点的概率有多大?本节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探究点一 基本事件思考1 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几种可能结果?连续抛掷三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几种可能结果?答 (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正,正,正),(正,正,反), (正,反,正),(反,正,正),(正,反,反),(反,正,反), (反,反,正),(反,反,反).思考2 上述试验中的每一个结果都是随机事件,我们把这类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什么关系?答 由于任何两种结果都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的关系是互斥关系.思考3 在连续抛掷三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中,随机事件“出现两次正面和一次反面”,“至少出现两次正面”分别由哪些基本事件组成?答 (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事件“取到字母a”是哪些基本事件的和?解所求的基本事件有6个,A={a,b},B={a,c},C={a,d}, D={b,c},E ={b,d},F={c,d};“取到字母a”是基本事件A、B、C的和,即A+B+C.反思与感悟基本事件有如下两个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跟踪训练1做投掷2颗骰子的试验,用(x,y)表示结果,其中x表示第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y表示第2颗骰子出现的点数.写出:(1)试验的基本事件;(2)事件“出现点数之和大于8”;(3)事件“出现点数相等”;(4)事件“出现点数之和等于7”.解(1)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共有36个,如下:(1,1),(1,2),(1,3)(1,4),(1,5),(1,6),(2,1),(2,2),(2,3),(2,4),(2,5),(2, 6),(3,1),(3,2),(3,3),(3,4),(3,5),(3,6),(4,1),(4,2),(4,3),(4,4),(4,5),(4,6),(5,1),(5,2),(5,3),(5,4),(5,5),(5,6),(6,1),(6,2),(6,3),(6,4),(6, 5),(6,6).(2)“出现点数之和大于8”包含以下10个基本事件:(3,6),(4,5),(4,6),(5,4),(5,5),(5,6),(6,3),(6,4),(6,5),(6,6).(3)“出现点数相等”包含以下6个基本事件:(1,1),(2,2),(3,3),(4,4),(5,5),(6,6).(4)“出现点数之和等于7”包含以下6个基本事件:(1,6),(2,5),(3,4),(4,3),(5,2),(6,1).探究点二古典概型思考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吗?答基本事件有两个,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由于质地均匀,因此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思考2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有哪些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吗?答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有6个,正面出现的点数为1,2,3,4,5,6,由于质地均匀,因此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思考3上述试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1)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 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例2 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解 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为什么?),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反思与感悟 判断一个试验是不是古典概型要抓住两点:一是有限性;二是等可能性. 跟踪训练2 从所有整数中任取一个数的试验中“抽取一个整数”是古典概型吗? 解 不是,因为有无数个基本事件.探究点三 古典概型概率公式问题 在古典概型下,每一基本事件的概率是多少?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何计算? 思考1 在抛掷硬币试验中,如何求正面朝上及反面朝上的概率?答 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与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即P (“正面朝上”)=P (“反面朝上”).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 (“正面朝上”)+P (“反面朝上”)=P (必然事件)=1,因此P (“正面朝上”)=P (“反面朝上”)=12, 即P (出现正面朝上)=12=“出现正面朝上”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思考2 在抛掷骰子的试验中,如何求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答 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P (“1点”)=P (“2点”)=P (“3点”)=P (“4点”)=P (“5点”)=P (“6点”),反复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我们有P (“1点”)+P (“2点”)+P (“3点”)+P (“4点”)+P (“5点”)+P (“6点”)=P (必然事件)=1.所以P (“1点”)=P (“2点”)=P (“3点”)=P (“4点”)=P (“5点”)=P (“6点”)=16. 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例如,P (“出现偶数点”)=P (“2点”)+P (“4点”)+P (“6点”)=16+16+16=12. 即P (“出现偶数点”)=“出现偶数点”所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P (“出现不小于2点”)=“出现不小于2点”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P (A )=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思考3 从集合的观点分析,如果在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的所有n 个基本事件组成全集U ,事件A 包含的m 个基本事件组成子集A ,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等于什么?特别地,当A =U ,A =∅时,P (A )等于什么?答 P (A )=m n;当A =U 时,P (A )=1;当A =∅时,P (A )=0. 例3 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如果考生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地选择一个答案,则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解 由于考生随机地选择一个答案,所以他选择A ,B ,C ,D 哪一个选项都有可能,因 此基本事件总数为4,设答对为随机事件A ,由于正确答案是唯一的,所以事件A 只包含一个基本事件,所以P (A )=14. 反思与感悟 解答概率题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一般要用字母设出所求的随机事件,要写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及个数,写出随机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及个数,然后应用公式求出.跟踪训练3 某种饮料每箱装6听,如果其中有2听不合格,质检人员依次不放回地从某箱中随机抽出2听,求检测出不合格产品的概率.解 只要检测的2听中有1听不合格,就表示查出了不合格产品.分为两种情况,1听不合格和2听都不合格.1听不合格:A 1={第一次抽出不合格产品},A 2={第二次抽出不合格产品}2听都不合格:A 12={两次抽出不合格产品} .而A 1、A 2、A 12是互斥事件,用A 表示“抽出的2听饮料中有不合格产品”,则A =A 1∪A 2∪A 12,从而P (A )=P (A 1)+P (A 2)+P (A 12),因为A 1中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8,A 2中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8,A 12中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2,全部基本事件的总数为30,所以P (A )=830+830+230=0.6.。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教案)与教学设计说明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教案)与教学设计说明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教案)与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他的引入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试验,而且得到的是概率的准确值,学习它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同时古典概型也是后面学习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的基础,因此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概率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理念,以教材为背景,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两个课前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通过观察类比各个试验结果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使学生掌握用列举法,及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计算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古典概型这一数学模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形成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基本事件个数的判断.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概率的意义,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性质,知道了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这三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因此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但由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够均衡,仍有小部分学生这方面能力需要加强.三.教法学法分析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采用模拟实验、制作科学小视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组展示、质疑的教法和学法,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汇总5篇)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汇总5篇)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汇总5篇)篇1:古典概型教学设计古典概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A)版》第三章中的3.2.1节古典概型。

它支配在随机大事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同学还未学习排列组合的状况下教学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不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概率必不行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随机大事的概率。

二、教学目标依据本节教材在本章中的地位和大纲要求以及同学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①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让同学理解并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培育同学猜想、化归、观看比较、归纳询问题的力气。

②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大事所含的基本领件数及大事发生的概率, 渗透数形结合、分类争辩的思想方法。

③使同学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询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关键是要使该询问题是否中意古典概型的两个条件,培育同学对各种不同的实际状况的分析、推断、探究,培育同学的应用力气。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含义及其概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如何推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大事包含的基本领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领件的总数。

四、学情分析高一(x)班是一个xx班,同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的了解比较浅显,课堂同意容量较低。

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同学基本了解了概率的意义,把握了概率的基本性质,明白了互斥大事和对立大事的概率加法公式。

同学基本具备了确信的归纳、猜想力气,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力气方面尚需进一步培育。

多数同学能够乐观参与争论,但在合作沟通意识方面,进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

五、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依据这节课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定为:为了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力气,激发学习爱好,借鉴布鲁纳的发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实行以询问题式引导发觉法教学,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同学进行观看争辩、归纳总结。

古典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3)注意公式:P (A )=总的基本事件个数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A 的使用条件——古典概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掌握古典概型及其概率公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只有2个,即“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

2.一个盒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以号码1,2,3,...,10,从中任取一球,只有10种不同的结果,即标号为1,2,3 (10)思考讨论 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典例剖析二、新课讲授1、基本概念题例1、 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写出所有的基本事件,说明其是否是古典概型。

【分析】因为骰子为立方体形状,其六个面分别对应1点、2点、……、6点,所以基本事件应有6个。

解:有6个基本事件,分别是“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6个”。

因为骰子的质地均匀,所以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因此它是古典概型。

学生做一做 口袋中装有4个红、白、蓝、黑四种颜色且形状相同的小球,从中任意取出2个球,写出所有的基本事件。

老师评一评 所有的基本事件有6个,分别是:A =(红、白),B =(红,蓝),C =(红,黑),D =(白,蓝),E =(白,黑),F =(蓝,黑)。

主要考查古典概型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例2、 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求掷得奇数点的概率。

【分析】掷骰子有6个基本事件,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因此是古典概型。

解: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即(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6点) 所以基本事件数n =6,事件A =(掷得奇数点)=(出现1点,出现3点,出现5点),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 =3所以,P (A )=n m =63=21=0.5 小结 :利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意两点:(1)所有的基本事件必须是互斥的;(2)m 为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求m 值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古典概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说课稿一、教材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A)版》第三章中的第 3.2.1节古典概型。

它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本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事件的特点;(这是为了给古典概型下定义的语言表达而铺垫)(2)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由于课标要求计算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故结合实例理解并能判断古典概型是关键)(3)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由于还没有学习排列组合,故初中学习的列举法(树状图等)是计算的关键手段)2.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两个试验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骰子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

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和学习中与古典概型有关的实例。

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古典概型》这一节分为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为古典概型的概念、概率计算公式及三个例题。

古典概型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1.A,B,C,D4名学生按任意次序站成一排,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A在边上;
(2)A和B都在边上;
(3)A或B在边上;
(4)A和B都不在边上.
(5)A、B相邻
(6)A、B不相邻
树图列举法
3.涂色问题树图列举法
1.用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给下图中3个矩形随机涂色,每个矩形只涂一种颜色,求:
(1)3个矩形颜色都相同的概率;
3.一个盒子里装有标号为1,2,…,5的5张标签,随机地选取两张标签,根据下列条件求两张标签上的数字为相邻整数的概率:
(1)标签的选取是无放回的;
(2)标签的选取是有放回的.
4.甲袋中有1只白球、2只红球、3只黑球;乙袋中有2只白球、3只红球、1只黑球,现从两袋中各取一球,求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抽取问题常用方法小结
(1)基本事件总数;
(2)事件“摸出2个黑球”包含多少个基本事件?
(3)摸出2个黑球的概率是多少?
五、
小结评价
1、求事件A的概率可以不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而只需对一次试验中的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2、事件A概率计算,关键在于根据“有限等可能”来判断是否为古典概型.如果是,用枚举法或列表法来求出基本事件总数n,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课题
古典概型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
自主学习
二、
质疑提问
三、
问题探究
1.抛硬币(骰子)问题1.抛掷两颗骰子,求:(1)点数之和出现7点的概率;(2)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3)点数之积为奇数的概率;(4)点数之积为偶数的概率.2.甲、乙两人做出拳游戏(锤子、剪刀、布),求:(1)平局的概率;(2)甲赢的概率;(3)乙赢的概率.小结1列举法1.有序实数对;2.树图;3.坐标系;4.乘法2、排列问题

《古典概型》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古典概型》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古典概型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1.说教材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教 A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小节的内容,属于概率部分的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以及概率的运算和基本性质等,而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延续和拓展。

古典概型是一种数学模型,它的引入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试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概率值的存在。

也为后面学习几何概率作铺垫,同时学习了本节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知识在高中概率论这一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点: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难点:古典概型的判断2、说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基本理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试验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点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抽离出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推倒出概率的计算公式。

能力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倒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有现实意义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掌握“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辨证思想。

3、说教法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取了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再次考察前面做过的两个实验引入课题,根据学习情况,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设置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讨论,提供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与空间,师生一起探讨古典概型的特点以及概率值的求法。

学法上:课前已经安排学生做过两个试验,本节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试验结果进行探讨交流,解决问题,完善知识结构。

从根本上理解古典概型这一模型,4、说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学生完成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和一枚均匀的骰子是试验,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每组同学至少做20次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分别记录点数为“1,2,3,4,5,6”出现的次数,每组同学至少完成60次。

古典概型的教案

古典概型的教案

古典概型的教案【篇一:古典概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第2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古典概型的定义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从教材知识编排角度看,学生已经学习完随机事件的概念,概率的定义,会利用随机事件的频率估计概率,学习了古典概型之后,学生还要学习几何概型,古典概型的知识在课本当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概率模型。

由于它在概率论发展初期曾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许多概率的最初结果也是由它得到的,因此,古典概型在概率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概率必不可少的。

学习古典概型,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事件的概率;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几何概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等知识打下基础;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随机思想和研究概率的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所授对象接受知识情况和对本教学内容已知的可能情况)1、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对随机事件有了初步了解,并会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在前面的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节中,已经掌握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即概率的统计定义。

了解了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尤其是互斥事件的概念,以及概率的性质和概率的加法公式。

这些知识上的储备为本节课的基本事件的概念理解和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的推导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熟悉了大量生活中的随机事件的实例,对于掷硬币,掷骰子这类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概率可以求得。

2、学生的认知困难:我调查了初中的数学老师,和高一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发现学生初中学习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对简单的等可能事件可计算其概率,但没有模型化,所以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如果不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学生学完古典概型之后,还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那么,由于概念的模糊,会导致其对复杂问题的计算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概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古典概型》,教学安排是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试验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抽离出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并推导出古典概型下的
概率计算公式;
(3)会求一些简单的古典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古典概型的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价值:用具有现实意义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善于发现的创新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弄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的总数和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四)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初中: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简单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基本性质。

[学生特点]
我所带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对基本概念重视不足,对知识深入理解不够。

善于发现具体事件中的共同点及区别,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待提高。

(五)教学策略
由身边实例出发,让学生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通过“老师引导”,“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逐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

(六)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硬币,骰子。

(七)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回顾前几节课对概率求取的方法:大量重复试验。

(2)由随机试验方法的不足之处引发矛盾冲突:我们需要寻求另外一种更为简单易行的方式,提出建立概率模型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一、基本事件
思考:试验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观察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
试验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可能出现的点数有哪几种结果?
定义: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处理:围绕对两个试验的分析,提出基本事件的概念。

类比生物学中对细胞的研究,过渡到研究基本事件对建立概率模型的必要性。

思考: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
(1)在一次试验中,会同时出现“1点”和“2点”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随机事件“出现点数小于3”与“出现点数大于3”包含哪几个基本事件?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
(1)在一次试验中,会同时出现“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必然事件”包含哪几个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处理:引导学生从个性中寻找共性,提升学生发现、归纳、总结的能力。

设计随机事件“出现点数小于3”与“出现点数大于3”与课堂引入相呼应,也为后面随机事件概率的求取打下伏笔。

二、古典概型
思考:从基本事件角度来看,上述两个试验有何共同特征?
古典概型的特征:(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有限;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处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这两个试验的共同点,培养他们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提问时明确思考的角度,让学生的思维直指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必要的发散。

师生互动:由学生和老师各自举出一些生活实例并分析是否具备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

(1)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一试验能用古典概型来描述吗?为什么?
(2)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张娟娟以出色的成绩为我国赢得了射箭项目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你认为打靶这一试验能用古典概型来描述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身边实例更加形象、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

三、求解古典概型
思考:古典概型下,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多少?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又如何计算?
(1) 基本事件的概率
试验1:掷硬币
P (“正面向上”)= P (“反面向上”)=
试验2:掷骰子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
结论:古典概型中,若基本事件总数有n个,则每一个基本事件出现的概率为
☆处理:提出“如果不做试验,如何利用古典概型的特征求取概率?”
先由学生分小组讨论掷硬币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概率如何求取并规范学生解答,同时点出甲同学提出的“掷硬币方案”的公平性;再由学生分析掷骰子试验中基本事件概率的求解过程并得出一般性结论。

(2)随机事件的概率
掷骰子试验中,记事件A为“出现点数小于3”,事件B为“出现点数大于3”,如何求解P(A)与P(B)?
☆处理:借助前面的事例,减少课堂的阅读量和重复思维量,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加以引导。

得出P(A)与P(B)后,点出本节课开始乙同学提出的“掷骰子方案”的不公平性,并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结论。

结论:古典概型中,若基本事件总数有n个,A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m,则P(A)=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实战演练]
注:本节课的2道题目,既是例题又是练习。

学生有初中概率的基础,处理起来难度不会很大。

关键是要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古典概型。

例1.标准化考试的选择题有单选和不定项选择两种类型。

假设考生不会做,随机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请问哪种类型的选择题更容易答对?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本题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古典概型。

如果考生掌握了所考察的部分或全部知识,这都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2个条件—等可能性,因此,只有在假定考生不会做,随机地选择了一个答案的情况下,才为古典概型。

解:若考生不会做,选择任何答案是等可能的
(1)单选题:
基本事件共4个:选A,选B,选C,选D,正确答案只有1个。

由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得
P("答对")=
(2)不定项选择题:
基本事件共15个:(A),(B),(C),(D),(AB),(AC),(AD),(BC),(BD),(CD),
(ABC),(ABD),(ACD),(BCD),(ABCD) ,正确答案只有1个。

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P("答对")=
☆处理:将两种类型的选择题放在一起,并提出“随机选择,哪种类型的选择题更容易答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解兴趣。

学生分析、思考后,由一位同学上台利用投影仪展示解答过程并分析讲解。

作为解答题,老师要及时规范解答过程。

例3、同时掷两个不同的骰子,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思考:为什么要把两个骰子标记为不同呢?如果不标记号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课堂小结]
1、基本事件的两个特点:
2、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
3、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