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名师编辑资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复习课件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复习课件新版浙教版

典例2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3-T-2中各圈层的叙
正确的是( C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
生存的地理环境
D.软流层在F与G之间
Hale Waihona Puke 图3-T-2【方法突破】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 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大 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 存的地理环境。软流层在地幔的上部。
③判断南北半球看纬度,北纬属于北半球,南纬属于南半球。 ④判断东西半球看经度,西经20度以东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为西 球,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 ⑤判断低中高纬看纬度,0~30度为低纬度,30~60度为中纬度,60~ 度为高纬度。
考点二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特点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地球内部的结构,考查各层的特点(厚与 、温度、状态等),考查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
一、释疑难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 0.33%;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厚度:地核 >地幔 >地壳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

(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3)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4)北纬、南纬各有90°。

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2.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4)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3.东西半球的划分(1)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浙教版科学7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精美版】

浙教版科学7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精美版】

《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四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初中部科学研究组2019年7月10日修订版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_、赤道_______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万千米。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__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_________,再看到________。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__________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顶部(________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_______,也称为纬线圈,长度______,与赤道平行。

_______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2)纬度:_______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______,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_______,用“S”作代号。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课目录 (1) (3) (6) (8)【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一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考点二地图考点三岩石考点四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考点五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重难点突破1:地球仪和地图】难点解读:本部分主要包括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等。

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对综合知识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例1】(四川广元中考)读图,如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 )A.(20°N,160°E)B.(20°N,160°W)C.(20°S,160°W)D.(20°S,160°E)【答案】C【解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20°S,160°W)。

【例2】(重庆云阳)读某地区简略图(单位:米),按要求回答(1)~(2)题。

(1)该地区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图中河流N的主要流向是( )A.由东向西B.由西向东C.由南向北D.由北向南【答案】(1)A (2)C【解析】(1)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都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根据图中山顶的经纬度(35°N,139°E)可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 地球仪:1. 经线和经度(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有无数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叫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3)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2. 纬线和纬度:(1)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2)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在地球的两极上。

纬线有无数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的环境。
人文环境的构成
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 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 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
化是核心。
人文环境的特点
人文环境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和 动态性等特点,不同地域和历史
背景下的人文环境各具特色。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2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必要措施,旨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 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目 录
• 地球的概述 • 地球的圈层 • 地球的环境 • 地球的资源 • 地球与人类生活
01 地球的概述
地球的物理性质
01
02
03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 天体,其赤道略微膨出, 两极稍扁。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0, 075千米。
地球的质量
约为5.965×10^24千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
地球的构造
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硬壳, 由岩石构成,厚度从5到 70千米不等。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 地球体积的约82%,主要 由硅、镁、氧等元素构成 的岩石构成。
外核
外核是地球的最内部结构, 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构成, 厚度约为2200千米。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 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 现环境保护,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地球的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定义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 利用的土地,包括陆地、水域

新浙教版七上科学 第三章 人类人类的家园 地球 复习

新浙教版七上科学 第三章 人类人类的家园  地球  复习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纬 度 :
1。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赤
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N);赤道以
南的纬度,叫南纬(S),赤道将地球
平分成南、北半球。 2。北纬、南纬各有90°,北极和
南极分别是90°N和90°S。
纬 度 (2): 3。纬度是角度。将赤道定为 0°,那么,赤道平面就是参照平 面,如一条纬线,在其上找任何一 点做它与地心的连线(半径),半 径与赤道平面有一个夹角,如果是 30°,那么,该点所在的纬线就是 30°N纬线。
世 界 火 山 分 布 图 世 界 地 震 分 布 图
震中距 震中 震源深度
等震线
震源
地震
1、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_________的自然现 多 象。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___的国家之一;世 500万 界上每年发生地震多达_____次,绝大部分是很轻 20 微的,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每年不到___次。 2、地震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内 断裂 错位 力的作用下,发生_____或______而引起的震动 震源 现象。地震的发源地叫______,震源离地面越 越大 近,对地面的破坏力______;震源在地面上的 垂直投影 ________处叫震中; 4、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到喜马拉雅山一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流层(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
火山:
火山锥、火山口、火山管(岩浆通道) 1、火山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 . 火山灰、气体、熔岩流 三部分组成;火山的喷发物________________; 上地幔的软流层 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_____________,岩浆在强 地壳薄弱 大的内力作用下,从_________处喷出地表; 活火山(冰岛、富士山)死火山 2、火山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同火山群)休眠火山(天池、五大连池火山) 3、全世界的火山主要分布带: 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课(59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课(59张)
不断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是被海岭、海沟 和巨大的山脉分割)组成。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不断地发生碰撞与张裂。
(2)板块的碰撞形成 了山脉(海沟、岛屿), 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 海洋。
九、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在地图上人们常用等 高线来表示地形起伏。 题练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判断地形部位的名称: 山顶 A、_________ C 山谷 C、_________ 鞍部 D、_________ A E E、_________ 峭壁 ⑵ 山峰A和B哪个较高? B
B
D
2、地处某山区的王村镇,要从如图所示A、B、 C、D四地中选择一地修建水电站。请你运用所 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选择一个最合适建造 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A B C D
C处附近,因为 该处是峡谷,在 此处筑坝可以省 工,而且集水效 果最好。
十、地形的变化
地表的形态在不断的变化,既受地球内力 的影响,也受外力作用的影响。 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 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 内力——使地表趋于起伏,形成地形骨架, 具有阶段性。
20

中纬度 低纬度
A
30
40
50 西 70 60 50 40 南
1、A点的经纬度是西经50°,南纬30° , 位于 南 半球和 西 半球。 2、小明的北侧是中纬度,南侧是低纬度。 则小明位于 北 半球。
三、地图:
比例尺 三 要 素 方向 图例与注记
题练:
1、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 直线距离是4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 ) A、2千米 B、0.2千米 C、20千米 D、4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 植被保护后,水土流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 会时常发生。 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 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 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其他建筑活动中, 破坏了山坡表面等
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 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地震的有关概念:
1、概念;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 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 的震动现象
2、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 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 地震的影响最大。
4、震中距:各点离震中 的距离。
5、震源深度:震源距 地表的垂直距离
地震结构示意图
将世界地震分布图与世界火山分布图进行比较, 你能发现他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
岩浆岩
②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 ④重熔再生作用
①冷却凝固
岩浆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作用
④重熔再生作用
③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②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
三大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什么?岩浆
岩浆岩 岩浆岩 沉积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四、地地壳壳变变动的动证和据火山地震
褶皱:岩层受挤压时而产生
第三章:人类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五节:泥石流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
地球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两极方向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赤道1.登高望远
证明 地球
2.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是一 个球
3.麦哲伦环球航行
体的 现象
4.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和方 法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
地球的内部结构?
软流层位于地表 以下60-400千米 处,主要由呈熔 融态的岩浆物质 组成
岩石圈是由地 壳和上地幔顶 部(软流层以 上),共同组 成的
圆 赤道最长 东西方向 赤道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为南北半球
平面示意图
政区图
你知道这些地图有什么 用途,如何使用它们吗?
旅游图
地图:
1、地图的概念: 2、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 (2)图例 (3)方向:
①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 ②指向标定向法: (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③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石灰岩 变质
(高温) 岩浆
变质带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三、组成地壳的岩石
岩浆喷出地表侵入 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明显矿物晶体颗粒、 气孔或柱状结构。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 积、压实、固化而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 征或化石。
地壳中的岩石在岩浆、 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 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片状的结构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的弯曲变形
断层:
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过度而产生的断裂
地壳变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上升
上升或下降
弯曲
缓慢
断裂
激烈
火山灰和气体
岩浆通道 火山锥
火山口 熔岩流
岩浆
1、火山由哪几 个部分构成? 其喷发物主要 有哪些?
2、火山喷出的 岩浆主要来自 哪里?
软流层 (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
山地 一中 带海
喜 马 拉 雅
地震 基本重合
火山
答:由于火山和地震在成因上都和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 释放有关,因此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分布区是基本重 合的。
泥石流的形成自然原因
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 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 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 的流水。
魏格纳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
1960-1962年 美国地质学家赫斯、迪 茨提出海底扩张说
魏格纳[德国]
(1880——1930) 气象学家、
地球物理学家。

围环 海太 区平
洋 的 陆 地 和 周
读图: 世界上哪些地区火山比较集中?
火山
分类 活火山、死火山、 休眠火山
分布
环太平洋沿岸、地中 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构成
火山口、火山管、 火山锥
喷发物 固态、液态、气态
地震产生的原因:
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有关概念:
化而形成。即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 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 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主要包 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 特征: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有些
沉积岩内组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
明显的砂粒和砾石。
石灰岩
页岩
(3)变质岩
先成岩石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化变学质变岩化
接触带
1、概念;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 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 的震动现象
2、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 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 地震的影响最大。
4、震中距:各点离震中 的距离。
5、震源深度:震源距 地表的垂直距离
地震结构示意图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地 震 分 布
半圆 相等 南北
本初子午线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向西向东各180° 90°
赤道
20°W
160°E
W E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的那条经线为0 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比较
本初子午线
赤道
90。北纬:N
180。 0。 180。 西经:W 东经:E
0。 90。南纬:S
20。W和160。E经线圈 赤道把地球分
2.三种岩石的成因: 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形成 沉积岩:地表碎屑物堆积、压实、固化形成 变质岩:岩石在地壳、岩浆运动产生的高温高
压下发生反应形成
岩浆岩
• 成因: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 后形成的。
• 特征: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 柱状结构。
沉积岩
• 成因:地表碎屑物砂一岩层层堆积、压实、固
地图
(1)比例尺: 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0)-----
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 -----
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1.根据岩石的成因不同,我们把岩石分 为了三类
__岩__浆_岩___、__沉__积__岩___、__变__质__岩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