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愈合的影响因素
智齿拔了之后有个洞多久能长好

智齿拔除后牙槽骨愈合时间
智齿拔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手术,在拔除过程中常会涉及到对牙槽骨的影响。
人们通常会担心拔除智齿后所留下的洞要多久才能完全愈合。
事实上,牙槽骨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智齿拔除后的牙槽骨愈合过程
1.拔牙后即刻
–在拔除智齿后,牙槽骨会遭受一定的损伤,可能会有轻微出血和肿胀。
医生通常会在手术后进行止血、缝合伤口,以促进开始阶段的
愈合。
2.第一周
–在第一周内,伤口开始结痂,牙槽骨的愈合主要是通过形成血块、纤维组织和黏液来实现。
3.第二周至第三周
–在这个阶段,伤口愈合过程逐渐进入细胞增生和修复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合组织逐渐形成。
4.第四周至第六周
–这个阶段是愈合过程中比较关键的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疤痕逐渐变得更加坚固,并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5.约三个月后
–大多数情况下,在拔除智齿后约三个月左右,牙槽骨的愈合过程已经基本完成,愈合组织逐渐与周边组织融合,恢复到正常状态。
牙槽骨愈合受影响因素
牙槽骨的愈合时间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的健康状况、年龄、遵守医嘱的程度以及口腔卫生等。
在拔牙后,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并避免刺激伤口的食物和行为,有助于促进愈合过程的顺利进行。
结语
总的来说,智齿拔除后所留下的洞的愈合时间因人而异,但一般情况下,在拔牙后约三个月左右,牙槽骨的愈合过程就会基本完成。
关注个人口腔卫生,按医嘱做好后续护理,有助于促进愈合过程,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再植后疗效分析

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再植后疗效分析王萌;张黎丽;张昕;丁谦文【摘要】目的评价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再植后的愈合方式,对不同发育阶段年轻恒牙再植术后的疗效进行总结,为更好保留患牙的美观与功能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分析30颗完全脱位年轻恒前牙,根据国际牙外伤协会治疗指南进行治疗。
评价再植后年轻恒牙牙周组织愈合方式,分为牙周膜愈合、表面吸收愈合、替代性吸收(骨粘连)、炎性吸收。
结果30颗完全脱位的年轻恒牙再植后,其中7颗为牙周膜愈合,占23.3%;1颗为表面吸收愈合,占3.3%;13颗为替代性吸收,占43.3%;9颗为炎性吸收,占30.0%。
结论年轻恒牙发生完全脱位,再植后愈合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
当出现不良的愈合方式限制颌面部发育时,一定要及时干预,减少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创伤。
【期刊名称】《口腔疾病防治》【年(卷),期】2016(024)009【总页数】7页(P534-540)【关键词】完全脱位;再植;年轻恒牙;去冠术;骨粘连【作者】王萌;张黎丽;张昕;丁谦文【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急诊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2[DOI]10.12016/j.issn.2096-1456.2016.09.008完全脱位(avulsion),是指在外力的突然作用下,牙齿完全脱出于牙槽骨,伴牙周膜和牙髓同时损伤,牙槽窝空虚或伴有牙槽突的骨折[1]。
国外研究显示完全脱位在恒牙外伤中占0.5%~17%,最常见的病因是暴力和运动损伤[2-3]。
国内文献报道,完全脱位在恒牙外伤中占8.4%,摔倒性外伤是最常见病因[1,4-5]。
各种统计对完全脱位损伤都有描述,但多项流行病学研究中均未发现涉及年轻恒牙完全脱位的发生率。
而正在发育中的牙齿受到创伤不仅可能影响该牙的远期生长发育,还会影响牙槽骨的生长发育,导致儿童恒牙及颌骨发育畸形。
近几年来,发生完全脱位的年轻恒牙会根据离体牙保存时间、是否完整、污染程度和牙根发育程度等因素,进行牙齿再植术[6]。
引导组织再生术对牙槽嵴的保持

引导组织再生术对牙槽嵴的保持作者:谭铭博王美艳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5年第4期谭铭博王美艳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河北省承德市067000【摘要】拔牙创口愈合过程中,上皮及纤维组织的长入超过拔牙窝内骨组织的形成。
尽管有研究尝试在拔牙窝内填充各种骨替代材料如冻干骨、羟磷灰石及玻璃陶瓷等,但临床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拔牙后牙槽嵴高度的保持一直是口腔临床工作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引导组织再生术;牙槽嵴;保持牙拔除术后,拔牙窝内将形成血凝块,若血凝块脱落,则创口愈合缓慢或出现牙槽窝感染、疼痛等并发症。
经研究表明,拔牙创口在约24h 即有成纤维细胞自牙槽骨壁向血凝块内延伸长入,并逐渐使血凝块机化;3d ~ 4d 后牙龈上皮由周围向血凝块表面生长,最后完全被上皮组织覆盖。
在组织学上,一般手术后2 周牙槽窝内虽即有骨组织生长,但要至3 月后方能完全形成骨组织。
据临床观察,拔牙窝愈合后,牙槽嵴高度亦常常下降,甚至吸收变平,给随后牙的义齿修复及咬合功能重建带来不利影响。
究其原因,主要是拔牙创口愈合过程中,上皮及纤维组织的长入超过拔牙窝内骨组织的形成。
尽管有研究尝试在拔牙窝内填充各种骨替代材料如冻干骨、羟磷灰石及玻璃陶瓷等,但临床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拔牙后牙槽嵴高度的保持一直是口腔临床工作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
1 引导组织再生膜对新鲜拔牙窝的保护1.1 概述牙槽骨是全身骨骼系统中变化最为活跃的部位。
影响拔牙后牙槽骨愈合速度及改建的因素很多,除性别、年龄等全身因素外,局部的处理也很重要。
目前,对新鲜拔牙创的处理,主要集中在防止感染及出血。
Olson 于拔牙窝内填入PLA 及明胶海绵预防牙槽骨骨髓炎,马恒香填碘仿纱条防止干槽症。
对牙槽嵴骨量及高度的保持,也有学者作了探索。
拔牙窝内填充骨替代材料: Yilmaz 在病人拔牙窝内植入柱状玻璃陶瓷,1 年后测量牙槽嵴高度及宽度;对病人拔牙窝填人多孔牛骨矿化物,术后9 月行组织形态学及结締组织与骨量检査;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作了其他骨替代材料的植入。
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对拔牙创骨愈合的影响研究

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对拔牙创骨愈合的影响研究作者:吴其松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24期[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对拔牙创骨愈合的影响。
方法拔除40只Wistar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左侧填入浸泡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的明胶海绵(观察侧),右侧仅填入明胶海绵(对照侧),分析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的牙槽骨骨密度、牙槽嵴高度吸收值、牙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
结果①观察侧术后4周、6周和12周的牙槽骨骨密度均高于对照侧(P均< 0.05);②术后6周和12周的牙槽嵴高度吸收值均低于对照侧(P < 0.05或P < 0.01);③术后4周、6周和12周的牙周组织ALP活性和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侧(P均< 0.05)。
结论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可加速拔牙创的骨愈合,减少骨吸收,可能是通过上调Ⅰ型胶原和VEGF的表达来实现的。
[关键词] 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维生素C;拔牙创骨愈合[中图分类号] R78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007-03牙拔除是口腔科的常规手术操作,但局部牙槽嵴会发生萎缩和吸收,导致牙槽骨骨量不足,影响牙列修复和种植,主要原因为缺乏牙齿的支持和功能性刺激[1,2]。
预防拔牙后牙槽嵴吸收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
尽管目前已研究出多种方法,但因效果不稳定、操作步骤复杂、材料制备繁琐及费用高等原因,限制了广泛使用[3]。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在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4],有报道指出其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5]。
维生素C具有促进骨细胞增殖和骨胶原合成的作用[6],同时可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7]。
以上均表明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均是成骨诱导剂,因此推测对预防牙槽嵴吸收有作用。
因此,本研究给予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大鼠局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治疗,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骨肽注射液结合种植牙修复治疗粉碎性牙槽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骨肽注射液结合种植牙修复治疗粉碎性牙槽骨骨折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牙槽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外科问题,主要发生在颌骨和牙槽骨部位,通常由外力作用引起,如车祸、摔倒、暴力等因素。
粉碎性牙槽骨骨折则是其中一种比较复杂且需要精准治疗的类型,因为骨折部位存在多个骨片错杂排列,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导致愈合不良、患者不适、功能恢复延迟等问题。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复位、牵引、固定等方法,但疗效不稳定,容易出现感染、排异反应等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即骨肽注射液结合种植牙修复治疗粉碎性牙槽骨骨折。
该方法通过注射骨肽促进骨细胞增生和骨再生,再结合种植牙修复技术进行骨折部位的修复,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康复时间。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肽注射液结合种植牙修复治疗粉碎性牙槽骨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新思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本研究对骨肽注射液结合种植牙修复治疗粉碎性牙槽骨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具体包括通过观察参与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咬合功能和口腔结构,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为粉碎性牙槽骨骨折的治疗提供更多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体验。
1.3 研究意义精确控制牙槽骨骨折后的修复过程对于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骨肽注射液结合种植牙修复治疗粉碎性牙槽骨骨折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指导,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重建牙槽骨的可能性。
种植牙的危害表现有哪些呢

种植牙的危害表现有哪些呢种植牙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缺失的牙齿,改善口腔功能和美观。
然而,就像任何其他手术一样,种植牙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种植牙手术的一些潜在危害表现,帮助读者对种植牙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1. 感染种植牙手术涉及在患者的牙槽骨中植入人工种植体,然后在上面安装牙冠。
手术创口会暴露在口腔环境中,可能引起感染。
如果手术创口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清洁,细菌可以进入伤口并引发感染。
感染的症状包括肿胀、疼痛、脓液排出和发热等。
2. 出血种植牙手术过程中,牙槽骨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出血。
大部分出血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但在个别情况下,患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出血风险。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可能需要行外科处理。
3. 神经损伤种植牙手术可能导致牙槽骨周围的神经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感觉异常,例如麻木、刺痛或疼痛。
神经损伤多数情况下是暂时性的,但在罕见情况下,它可能是永久性的。
4. 牙龈退缩种植牙手术可能导致牙龈组织的退缩。
这是由于手术创口对牙龈组织的刺激引起的。
牙龈退缩可能导致牙齿颈部的牙本质暴露,引起牙齿敏感和美观问题。
5. 牙槽骨吸收在没有牙齿支持的情况下,牙槽骨会开始吸收。
当人工种植体成功植入后,这一过程会停止或减缓。
然而,如果种植体没有成功融合或存在松动的问题,牙槽骨可能会进一步吸收。
这可能导致种植牙的失败,需要进行修复或重做手术。
6. 种植体融合失败种植牙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人工种植体与周围牙槽骨的融合。
如果种植体无法与牙槽骨成功融合,可能会导致种植牙的失败。
种植体融合失败的原因可能包括感染、手术创口愈合问题、牙槽骨质量不佳等。
7. 牙槽骨骨折在极少数情况下,种植牙手术可能导致牙槽骨骨折。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患者的牙龈组织非常薄弱或牙槽骨质量不佳的情况下。
牙槽骨骨折需要进行外科修复,可能会导致种植牙手术的失败。
8. 颌面肌肉疼痛种植牙手术可能涉及对颌面肌肉的刺激或伤害,从而引起疼痛和不适。
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应用。
从牙槽骨缺损的治疗现状入手,探讨了目前治疗方式的局限性。
然后,详细阐述了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原理和技术特点。
接着,展望了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并分析了影响其应用的因素。
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优势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牙槽骨修复,组织工程技术,组织工程学,牙科医学,骨缺损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治疗现状,影响因素。
1. 引言1.1 绪论牙槽骨缺损是口腔领域常见的问题,其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植入人工牙槽骨或自体骨块移植,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局限性和风险,例如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周期长等问题。
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本文将重点探讨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临床应用前景、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通过全面了解和分析,有望为牙槽骨缺损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推动口腔领域的技术发展和临床实践。
2. 正文2.1 牙槽骨缺损的治疗现状牙槽骨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治疗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植骨术、移植术和骨移植术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周期长等问题。
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组织工程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例如手术创伤小、恢复周期短、患者术后疼痛小等。
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牙槽骨修复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为牙槽骨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领域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2 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原理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原理是通过利用生物材料和细胞培育技术重建患者缺损的牙槽骨组织。
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应用作者:俞成鑫洪晨辉干沛伶宓佳页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24期摘要:牙槽骨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利用骨组织工程修复牙槽骨缺损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本文就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生物活性物質等关键要素的进展以及骨组织工程在修复牙槽骨中的应用研究近况、成瘤性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牙槽骨缺损;组织工程;血管化;成瘤性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59-02牙槽骨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牙槽骨组织一旦破坏吸收形成缺损后很难自行重建。
目前牙槽骨修复方法有多种,随着发展,骨组织工程学发展进入人们的视野。
口腔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骨组织工程支架和细胞因子需紧密联系,三者相互协同促进作用下才能良好地修复牙槽骨。
一、骨组织工程因素种子细胞是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最常用的种子细胞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脂肪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stem cells,AD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和牙源性干细胞(dental stem cells,DSCs)等。
BMSCs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较强在骨坏死时仍具有修复能力。
在适宜的环境下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
ADSCs主要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成的多能干细胞,在特定的环境和生长因子作用下可分化成不同的谱系。
IPSCs是将体细胞重组为具备胚胎干细胞特性和功能的多能干细胞。
不同种类牙源性干细胞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分化能力不同,例如与牙髓干细胞相比,乳牙牙髓干细胞具有更强的成骨分化能力。
骨组织工程支架是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及可降解性并且能够提高或刺激骨组织生长的立体三维多孔隙状的结构材料,为种子细胞的增长分化以及黏附提供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有牙槽骨
一.牙槽骨的 组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密质骨 松质骨
一.牙槽骨的组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的影响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无机成分 70% 羟基磷灰石(钙磷沉积)
二.牙槽骨的 生物学特性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3).炎症刺激因子
④肿瘤坏死因子(TNF)
肿瘤坏死因子是通过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和减 少骨基质钙化引起骨吸收的。它也不是直接作用 于破骨细胞,而是首先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其 分泌一种短范围信号从而激活破骨细胞的活性。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2.外部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3).凝血块的质量与结构
有学者发现去除拔牙创中的凝血块,拔牙创内仍会有 凝血块形成,但不规则拔牙创愈合明显延迟,推测凝血块 的质量和结构,对拔牙创愈合中维持和收缩结缔组织形成 起调节作用。所以如果在拔牙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更好 的保护凝血块,确保凝血块的质量,促进拔牙创的愈合, 有可能缩短拔牙后牙槽骨愈合的时间,减小牙槽骨的吸收 率,从而为患者更好的戴用义齿提供良好的基础。
牙槽骨: 亦称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是上 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
固有牙槽骨:(alveolar bone proper) 密质骨: (cortical bone)
松质骨: (sponge bone)
一.牙槽骨的 组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低
凝血块的质量与结构
1.自身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1).雌激素(Estrogen)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协调牙槽骨改建的两种重 要细胞。表面都具有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 雌激素 抑制成骨或间质细胞释放细胞因 子(IL一1、IL一6、TNF—Ot等) 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的分化和成熟 抑制骨吸收,促进成骨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2.外部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2).缝合
拔牙后常规的直接咬压止血,会因为咬合的压力使软 组织牙龈退缩,硬组织骨质暴露,易被口腔内细菌感染, 而引起伤口剧烈疼痛,增加间隙感染的发生率。 李爱红等通过对于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缝合与不缝合 的处理对拔牙创愈合情况影响的研究表明,经过严密缝合 的拔牙创,可使创口缩小,有利于止血,减少凝血块脱落, 又可隔离外界刺激,防止食物进入,从而降低感染和干槽 症的发生率,能更好地促进创口愈合。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3).炎症刺激因子 在骨吸收过程中有些细胞因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主要的细胞因子包括: ①白细胞介素一1 ②白细胞介素一6 ③肿瘤坏死因子 ④前列腺素(PG)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2.外部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1).低功率氦氖激光照射(He—Ne Lase )
低功率氦氖激光具有单色性偏振光、方向性强的电磁 波特征,它能穿透皮肤组织,刺激牙槽骨窝中的骨质增生, 加速成骨细胞的新生,并减缓破骨细胞的破坏,促使创口 内钙磷沉积增加和骨质增生,使骨小梁形成加快,骨质增 生加速,充满牙槽骨,同时在光化合作用下使拔牙创组织 中毛细血管扩张,组织血流灌注增加,从而加速创伤坏死 组织的吸收,防止创口感染,并具有消炎和止痛功效,促 进创口的愈合。
一.牙槽骨的组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的影响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的影响因素
一.牙槽骨的 组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3).炎症刺激因子 ① IL-1 IL-1对骨组织的作用:
IL-1是最先被发现的、可以调节骨吸收的由免疫细 胞产生的多肽介质。 IL-1也是目前被发现的、最强的骨吸收促进因子。 IL-1可刺激骨组织合成PG,抑制骨形成;还可促进骨 细胞胶原酶的产生,从而使胶原降解增加。 IL-1一般以两种方式促进骨吸收: a.诱导破骨细胞前体分化; b.作用于成骨细胞,使其分泌生物活性物质,间 接作用于成熟破骨细胞,活化其功能。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②凝血块机化:
拔牙后24h左右,即有成纤维细胞自牙槽 骨壁向血凝块内延伸生长,3天左右其形成 束状,成为幼稚的无定形样结缔组织纤维, 这一过程大概持续20d左右完成;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③上皮覆盖拔牙创: 拔牙后3~4天,牙龈上皮从开始从四 周向凝血块表面生长,其最后完全覆盖拔 牙创的时间差异很大,最早在一周左右时 就可以出现,最长时间则需四周左右;
谢谢欣赏!
牙槽骨愈合过程中如果机体受到不同因素的 刺激,会给牙槽骨愈合的进展及牙槽骨修复的高 度等带来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 学者们采取多种方法来研究不同因素对牙槽 骨愈合的影响效果,减少牙槽嵴的萎缩和吸收, 避免影响牙创愈合的不利因素,促进牙槽骨更快 更好的愈合,为以后修复缺失牙提供良好的牙槽 嵴条件。
目录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2).血糖(GLU,BG) 糖尿病患者拔牙后牙槽骨愈合缓慢并且极容 易发生感染。 链球菌,有可能在牙创血凝块渗出物的浅面 及深部生长繁殖,产生溶血素,溶血素可对多种 血液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影响牙创的愈合过 程。 有学者通过对狗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 kg,人为诱发糖尿病,观察牙槽骨的愈合情况, 发现糖尿病组骨形成缓慢,新生骨组织很疏松, 证明了牙槽骨修复受全身内分泌因素的影响。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牙 槽 有机成分 22% 骨
水 8%
I 型胶原 95% 蛋白糖原 非胶原蛋白
生物特征: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 生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 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人体骨骼 最活跃的部分。 • 其变化与牙的发育和萌出、乳牙替换、恒 牙移动和咀嚼功能密切相关。 • 如受压力侧吸收,牵张侧成骨,是正畸治 疗的基础。 • 牙齿移动:部位、年龄个体差异均相关。 • 生理状态下,随着牙齿应力的变化而发生 改建。
一.牙槽骨的组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的影响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牙槽骨愈合受到系统因素、生长因子、 机械力等诸多因素的调控,这些因素综合 作用,影响到牙槽骨愈合的程度。
雌激素
自身因素
血糖 炎症刺激因子
一.牙槽骨的组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四.牙槽骨愈合的影响因素
以拔牙创为例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①拔牙创的出血及凝血块形成:
拔牙后,牙龈组织收缩且因为失去牙 的支撑而向内塌陷,从而使拔牙创口变小, 拔牙创内的血液一般在十五分钟左右凝固, 形成凝血块而将拔牙创封闭;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3).炎症刺激因子 ③前列腺素(PG)
前列腺素(PG):它是由花生四烯酸通过环加 氧途径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调节破骨 细胞因子引起破骨细胞的大小和数量增加介导病 理性骨吸收M,从而抑制胶原和新骨形成,影响 牙槽骨的愈合。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牙槽骨的愈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排除一 些不能人为控制的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我们能够通过缝合牙创 口,去除炎症,防止炎症感染等措施,来降低牙槽骨愈合对修 复效果的影响。相信随着对牙创愈合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必 将使临床医生对拔牙创的愈合过程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 导临床工作。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3).炎症刺激因子
②IL-6 IL一6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是一种调节免疫 应答、急性期反应和造血作用的多肽介质,在骨吸收 中亦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由T、B细胞、单核细胞、 成纤维细胞等在生理条件下合成,通过作用于破骨细 胞的前体来促进骨吸收。
④骨组织的修复及新骨的形成: 此过程最早在拔牙后第6天开始出现, 三.牙槽骨愈合 术后第2周,牙槽壁骨小梁增生,进入机化 的凝血块中,同时牙槽嵴顶骨质吸收。拔 的生物学过程 牙后3月,新生骨达到吸收的牙槽嵴顶水平 四.牙槽骨愈合 (牙槽嵴顶骨质大约吸收三分之一),近牙 的影响因素 槽嵴顶有薄层骨密质,表面覆盖较厚的纤 维结缔组织。
四.牙槽骨愈合 的影响因素
2.外部因素
一.牙槽骨的组 织结构 二.牙槽骨的生 物学特性 三.牙槽骨愈合 的生物学过程 (1).低功率氦氖激光照射(He—Ne Lase ) 高勤等学者采用波 长632.8nm,输出功 率2mV,照射时间为每 次15min隔日照射1次, 1O次为1个疗程的照射 方式,发现照射组病 人在创口疼痛程度, 水肿消退程度及创口 上皮细胞愈合速度方 面明显优于未照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