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组织学结构
第二章牙周组织

3、环行组
位于牙颈周围的游离龈中,呈环 形排列。常与邻近其他纤维束缠 绕在一起,有助于游离龈附着在 牙上。
龈牙组
环形组
环形组
龈牙组 牙骨膜组 牙槽龈组
越隔组
牙槽龈组
牙 龈—组织学结构
4、牙骨膜组
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 槽突外侧骨膜,进入牙槽突、 前庭肌和口底。
破牙骨质细胞: 分布、形态、 功能
牙周膜—组织学结构
5、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位于血管周围5μm内的区 域,是牙周膜中新生细胞 的来源,可进一步分化为 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 成牙骨质细胞。
牙周膜—组织学结构
(四)血管和淋巴管:血管来源:①来自牙龈的血
管;②来自上、下牙槽动脉
的分支进入牙槽骨,在通过
牙 龈—组织学结构
1、龈牙组
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 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牵引牙龈使其 与牙紧密结合。数量最多,分布广泛。
环形组
龈牙组 牙骨膜组 牙槽龈组
牙 龈—组织学结构
2、牙槽龈组
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 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 层中。
龈牙组
环形组
环形组
龈牙组 牙骨膜组 牙槽龈组
走行;B.来自牙槽骨内神经, 穿过牙槽骨壁进入牙周膜后分 两支,分别向根尖和牙龈方向
走行,并与来自根尖的神经纤
维混合。
末梢种类:①游离末梢 属伤 害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② Ruffini末梢 属机械感受器;③ 环状末梢 功能不清;④梭形末
梢 与根尖有联系 ---能定位
牙周膜—组织结构
牙骨质小体
一、组织学结构
固有牙槽骨 密质骨 松质骨
(一)固有牙槽骨
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二章:牙周组织

D:龈牙组 C:环行组 DP:牙骨膜组
4.越隔组(transseptal group)
a.双邻牙牙槽嵴冠方 b.牙骨质至另一牙的牙骨质 c. 保持二牙的正常位置,防止近远中
方向倾斜
5.牙骨膜组dentoperiosteal group
自牙颈部的 牙骨质, 越过牙槽 突外侧皮 层骨骨膜, 进入牙槽 突、前庭 肌和口底。
第二章 牙周组织 Periodontium
牙周膜 牙槽骨 牙龈
牙周组织又称支持组织
第一节 牙龈 gingiva
粉红色 包围覆盖牙颈部及牙槽嵴(牙萌出后) 坚韧不活动 与牙槽粘膜有分界线 与硬腭粘膜延续
1、牙龈
掌握:牙龈表面解剖,包括游离龈及龈沟、附 着龈、牙间乳头和龈谷;组织结构包括牙龈上 皮、龈沟上皮、龈谷上皮、结合上皮结构与牙 体的附着关系及增龄的变化;牙龈纤维束有龈 牙组、牙槽龈组、环行组、牙骨膜组及越隔组 五组纤维的分布及功能。
产物也可进入牙龈组织常见炎症细胞浸 润。 机械抗性小,易破裂是薄弱环节。
Sulcular epithelium
Legends:
CT, connective tissue
GS, gingival sulcus
PKE, parakeratotic epithelium
Sulcular epithelium
(二)固有层
结缔组织与胶原纤维 高而长的结缔组织乳头 紧密连接牙龈与牙颈部牙骨质、牙槽骨
骨膜
胶原纤维束 分为五组
1. 龈牙组(dentogingival group):
a. 最多的 b. 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止
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 c. 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
环 形组
牙齿组织释义

牙釉质【考点精讲】牙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其中无机物占总重量96%~97%,有机物约占总重量的1%。
按体积计,其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12%。
釉柱是牙釉质的基本结构,平均直径为4~6μm。
窝沟处釉柱排列为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在近牙颈部几乎呈水平排列。
构成釉牙本质界的小弧形凹面位于牙本质,有利于两种组织间更牢固地结合。
釉梭在牙尖部较多见,呈纺锤状,釉丛高度约等于釉质厚度的1/3,釉板为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是龋病病原菌侵入的途径,也可发生再矿化。
光镜下釉柱横纹的间距为4μm,在低倍镜下观察釉质磨片时,牙釉质生长线(芮氏线)呈深褐色。
当生长线达到牙表面时即为牙面平行线,在发育不良的牙上更为明显。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明显的间歇线,称为新生线。
绞釉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可增强牙釉质对抗剪切力的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施雷格线分布在牙釉质厚度的内4/5处。
无釉柱釉质位于釉质最内层,观察不到釉柱结构,晶体相互平行排列,称无釉柱釉质。
釉柱的横断面在电镜下观察呈球拍样,釉柱是由许多有一定排列方向的扁六棱柱形晶体组成。
晶体宽约60~70nm,厚约25~30nm。
牙本质【考点精讲】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
成熟牙本质重量的70%为无机物,有机物为20%,水为10%。
按体积计算,无机物、有机物和水分的含量约为50%、30%和20%。
无机物主要也为磷灰石晶体,有机物中胶原蛋白约占18%,为所有有机物的90%以上。
牙本质中非胶原大分子物质约占所有非胶原有机成分的50%,可结合钙,有利于牙本质的矿化。
牙本质小管在牙颈部则曲呈“~”形,称为初级弯曲,近髓端粗,直径约为2.5μm,近表面处约为1μm。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为牙本质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
牙本质间质中的胶原纤维,主要为Ⅰ型胶原。
在冠部的原发性牙本质称罩牙本质,厚约10~15μm;在根部的原发性牙本质称透明层。
在罩牙本质和透明层以内的牙本质称髓周牙本质。
口腔组织病理学—牙周组织(精品课件)

一 组织结构
(一)纤维
胶原纤维
主纤维束
穿通纤维/沙比纤维(sharpey’s fiber)
1牙槽嵴组 邻面不存在
起于釉质牙骨质界,止于牙槽嵴顶 作用:牵引牙向牙槽窝,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
2 水平组
起于牙骨质,水平走形,止于牙槽骨
作用: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
对抗侧向力,防止牙侧方移动
一 组织结构
矿化基质+骨细胞 (一)固有牙槽骨
筛状板 硬骨板:检查牙周组织的重要标志 束骨
(二)密质骨 牙槽骨的外表 上颌前牙区唇侧密质骨薄,舌侧厚 (三)松质骨 骨小梁+骨髓
二 生物学特性
高度可塑性 受压吸收,受牵引增生 1生理性改建
颌面 邻面 颊侧
2增龄性变化
口腔组织病理学
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
牙周组织
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龈。
软组织
牙龈 牙周膜
硬组织
牙骨质 牙槽骨
第一节 牙龈
包围和覆盖在牙颈部及牙槽嵴的口腔黏膜 呈浅粉红色 质地坚韧,无活动度 分为游离龈 附着龈 牙间乳头
一 表面结构
(一)游离龈
含有纤维束
5 增龄性变化 表面不规则
四 牙骨质结构的临床意义
较强的抗吸收能力 正畸治疗的基础
感谢聆听
牙骨质小体
圆形的钙化小体,单个或者多个游离于牙周膜中 变性的上皮细胞发生钙化
二 牙周膜的功能
1支持功能 2感觉功能 3营养功能 4形成功能
牙周膜的增龄性变化
纤维增多,细胞减少
厚度改变
青年人
0.21mm
成人
0.18mm
老年人
0.15mm
牙周组织

D C:牙骨质 D:牙本质
牙周膜的血供
• 牙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来自牙槽动脉的分支: • 1、来自牙龈血管 • 2、来自通过筛状板进入的牙槽动脉分支 • 3、来自牙槽动脉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 • 多方来源的血管吻合成网状血管丛 • 牙颈区血管(缝丛)与牙龈血管吻合
牙周膜神经
• 来自牙槽神经分支—牙间神经和根尖神经
• 具有高度可塑性,随牙齿生理性活动不断改建
• 受压力→吸收,受牵引力→新生
• 意义:维持正常的颌间距离;维持正常的邻接关系 • 正畸治疗的基础 • 随年龄增长牙槽嵴高度降低,骨密度减低 • 无牙颌牙槽骨萎缩→修复体固位困难
牙龈上皮分布
E
A:牙龈(表面)上皮 C:龈沟上皮
(salcular epithelium )
D:结合上皮
(junctional epithelium)
B:龈缘 E:釉质空隙
牙龈表面上皮形态特征
复层鳞状上皮,表层角化或不全角化 上皮钉突多而长,与结缔组织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
点彩的外观及形成机理
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形态特征
束状骨 牙周膜
是牙周组织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束骨 固有牙槽骨近牙周膜处 由平行骨板和穿通纤维构成
哈氏系统(骨单位)
皮质骨(外骨板)的形态
由致密骨板及哈氏系统构成 上颌前牙区颊侧较薄 下颌后牙区颊舌侧均厚
松质骨的形态
由骨小梁和骨髓腔组成 骨小梁数量、粗细、排列 方向与咀嚼压力相关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意义
牙周膜纤维分布模式图
唇舌向牙周纤维分布
近远中向牙周纤维分布
牙槽骨 牙根
牙根
O H
固 有 牙 槽 骨
水平组(H) 呈水平方向从牙槽骨至牙骨质
第三章 牙体组织

(二)分布特点
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 底集中,呈放射状
牙颈部:釉柱排列基本呈水平状。
釉柱排列方向
(三)形态
直釉(外1/3)
绞釉(内2/3)
直釉与绞釉
绞釉
绞釉
光镜(磨片)
纵断面: 柱状体; 弯曲状
釉柱纵断面
横断面:鱼鳞状
电镜(横断面):乒乓球拍状结构
釉柱是由 许多晶体 组成
釉柱横断面
enamel spindle
釉梭
釉梭形成原因: 一般认为它是成牙本质细胞胞浆 突起的末端膨大突入釉质中形成
釉 梭
四.与釉质周期性生长相关 的结构
(一)横纹(cross striation)
是釉柱上与釉柱的长轴相垂直的线, 透光性低;
呈规律性分布,间隔2-6um。使釉柱 看起来像梯子。
直釉 釉柱横纹
釉 柱 晶 体
晶体横断面:六边形
2.有机物
(1)釉原蛋白 作用:在晶体成核及晶体的生长方向 和速度调控上起重要作用
*性连锁型釉质发育不全
(2)非釉原蛋白 硫酸化的酸性糖蛋白
包括:釉蛋白、成釉蛋白、釉丛蛋白 作用:较广泛的促进晶体成核和影响 晶体生长形态
(3)釉基质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成釉细胞的分泌期 降解牙釉质蛋白。
光镜: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磨 片上呈裂隙状;
(1)有的停止在釉质内 (2)有的达釉质牙本质界贯穿整个釉 质的厚度; (3)有的甚至伸到牙本质内
釉板
釉板
光镜观察时,易将釉板与磨片标本制 作时所产生的人工裂隙混淆
原因:可能是局部牙釉质成熟的缺
陷,钙化不全,水分和釉质基质的 残留
3. 釉 丛 emamel tuft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牙体组织

牙颈部小管侧弯呈 “~”形
×25
扫描电镜 ×1000
牙本质小管 ×320
2、成牙本质细胞(胞质)突起:
(odontoblastic process)
*
牙本质小管 *示成牙本质细胞突
*
牙本质小管 *示成牙本质细胞突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前期牙本质内的成牙本 质细胞突起横切面
B:釉柱边缘被酸蚀
釉柱核心及边缘对酸蚀的不同反应 ×1000
二、釉质形成相关的结构:
1、釉牙本质界 (enamel-dentinal junction) 2、釉梭 (enamel spindle) 3、釉丛 (enamel tuft) 4、釉板 (enamel lamella)
1、釉牙本质界
生物学特性
釉牙骨质界
(enamelo-cemental junction)
A:无细胞性牙骨质 B:细胞性牙骨质 ×50
A:牙骨质 B:透明层 C:托姆氏粒层 D:牙本质 ×200
牙骨质(cementum )
AB
A:非细胞性牙骨质 B:细胞性牙骨质
A:非细胞性牙骨质 B:细胞性牙骨质
细胞性 及
釉面横纹 扫描电镜×200
(Perikymata )
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
1、釉质结构中既没有细胞,也没有血液循环,随着 年龄的增长,釉质将不断磨耗变薄。
(1)釉质仍具有一定的代谢活性 (2)在釉质中晶体之间有微细的缝隙; (3)釉丛、釉梭和釉质牙本质界等处有机物分布较 多,这些结构形成了釉质营养的通道,包括钙、磷离子在 内的营养物质可由牙髓和牙本质经这些通道输送。
3、新生线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磨片上,可见一条 加重的生长线。
简述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生物学意义

1. 导言牙槽骨和牙骨质是人体口腔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持牙齿的稳固性和功能性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物学上,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对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生物学意义进行简要讨论。
2. 牙槽骨的生物学意义1) 支持和固定牙齿牙槽骨是支撑牙齿的骨质结构,它通过将牙齿牢固地固定在颌骨上,保持了牙齿的稳定性。
牙槽骨的形态和密度直接影响着牙齿的牢固度,因此对于牙槽骨的健康和完整性有着高度的要求。
2) 保护牙齿牙槽骨的存在可以为牙齿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牙齿受到外部冲击和压力的影响,降低牙齿受损的可能性。
牙槽骨形成了一种天然的保护屏障,保护牙齿免受外界因素的侵害。
3) 维持咬合功能牙槽骨的结构和稳定性对于咬合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牙槽骨可以使得牙齿在咬合时得到均匀的力量分布,保证正常的咀嚼功能。
3. 牙骨质的生物学意义1) 牙骨质的硬度牙骨质是牙齿中最坚硬的组织之一,其硬度比铅、铝甚至铸铁还要高,因此具有极强的耐磨性和抗压性,可以在咀嚼食物时抵抗外力的作用,保护牙髓和牙本质不受损伤。
2) 牙骨质的微结构牙骨质的微结构非常复杂,由大量的微小晶体组成,这些微小晶体排列有序,形成了致密而坚硬的牙本质结构,使得牙齿能够具备强大的抗压和抗拉能力。
3) 牙骨质的生物活性牙骨质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在牙齿受损后能够通过牙本质管道向外侧释放矿物质,进行自我修复。
这种自我修复的能力对于保持牙齿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4.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牙槽骨和牙骨质在口腔组织中担负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支持和固定牙齿、保护牙齿、维持咬合功能、提供硬度和生物活性等方面。
保持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健康和完整性对于维持口腔健康和牙齿功能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护理,以确保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健康状态,从而保持口腔的功能和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槽骨的结构
骨细胞
骨前体细胞(能分化为骨细胞和软骨细胞) 骨细胞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矿化基质
有机成分—Ⅰ型胶原、非胶原蛋白、糖蛋白 无机成分—羟基磷灰石( 60% )
牙槽骨的分类
固有牙槽骨 密质骨 松质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固有牙槽骨
筛状板 硬骨板
薄,无骨小梁结构 X 线:围绕牙周膜外侧的一条白色阻射线,又称硬骨板 当牙周膜发生炎症和外伤时,硬骨板首先消失。是检查
牙周组织的重要标志
束骨:有大量外源性胶原纤维埋入
密质骨
结构特性:
厚度不一致: 上颌牙槽骨的唇面,尤其前牙区密质骨较薄,有许多血管和神经穿过
的滋养管,而舌侧较厚。 在下颌骨则相反,密质骨比上颌厚而致密,小孔很少,通常舌侧骨板
比颊侧厚。但在磨牙区由于担负较大的咀嚼力,磨牙颊侧骨板也增厚。
教学目标
第三节 牙 槽 骨
掌握:
固有牙槽骨(即筛状板或硬骨板)的分布、组织学结构 ;
熟悉:
骨的新生与吸收的组织学表现,牙槽骨新生和吸收的规 律与增龄的关系;
了解:
牙槽骨的结构。
相关概念及牙槽骨的结构
相关概念:
牙槽骨: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又称牙槽突 牙槽窝:容纳牙根的窝 牙槽嵴:牙槽窝在冠方的游离端 牙槽中隔:两牙之间的牙槽突部分
1 .牙龈和牙周膜主纤维束及功能;
2 .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同牙结合的方式及临床意义;
3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4. 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5 .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6 .名词解释
沙比纤维,牙骨质小体,结合上皮
名词解释
1 .点彩
2 .主纤维
3 .上皮剩余
4 .束骨
5 .(牙槽骨)穿通纤维
问答(思考)题
1 .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
2 .何谓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
如
何?临床意义如何? 3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4 .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5 .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成骨细胞排列的新骨周围,有类骨质出现。 类骨质:新骨的表面的一层刚形成尚未钙化的骨基质
骨吸收时:
骨表面有蚕食状陷窝,凹陷处可见破骨细胞。在相对静 止的骨吸收区,吸收陷窝空虚。
牙槽骨新生和吸收的规律与增龄的关系
1. 牙生理性移动时牙槽骨的改建:
一是补偿牙齿牙合面磨损而不断向牙合面方移动 二是补偿牙冠邻面磨损的近中方向移动
余的形态、分布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成牙骨质 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形态及分布。 3. 固有牙槽骨的分布、组织学结构。
难点: 1. 牙龈的组织学结构,包括牙龈上皮、龈沟上皮、龈谷上
皮、结合上皮的组织学结构,与牙体的附着关系及增龄 性变化。 2. 牙周膜的主纤维束的分布及功能。
作业及思考题
牙周组织
2. 牙槽骨的增龄变化:
牙槽嵴高度减少、出现生理性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骨 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髓被脂肪代替、由红骨髓变为黄骨髓 。
牙槽骨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增生的特性
小结
重点: 1. 牙龈的组织学结构,与牙体的附着关系及增龄
性变化,牙龈纤维束的分布及功能。 2. 牙周膜的主纤维束的分布及功能,牙周上皮剩
密质骨表面为平行骨板,深部有致密的不同厚度的哈弗系统的骨
临床意义:
施行局部浸润麻醉时,在上颌前牙效果比下颌好。
松质骨
结构:
骨小梁:粗细、数量和排列方向与 与所承担的咀嚼力相关
骨 髓:红骨髓(年轻时) -- 造血功能 黄骨髓(成 年) -- 含脂肪多
骨新生与吸收的组织学表现
骨新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