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1)(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湘教版必修三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25张PPT)

湘教版必修三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6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2
南宫中学 地理组
教学目标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 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 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 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明确记忆知识点 2.我国不同城市化类型特征
南宫中学 地理组
问题1.描述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特征
运便利
3.产业:轻工业为主,产业基础落后
4. 开放度:侨胞众多,开放度高
南宫中学 地理组
阅读珠三角历史,分析其工业化发展的条件。 问题突破
地理位置优越(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交通便利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国家对外开发政策支持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南宫中学 地理组
1979-1990年
工厂
加工 组装
当地提供
土地 优惠政策 服务设施
劳动力
南宫中学 地理组
问题突破
南宫中学 地理组
问题突破
南宫中学 地理组
1.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3.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4.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南宫中学 地理组
南宫中学 地理组
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
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云南德
宏模式的推进动力是边贸发展。
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
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农
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
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

地理: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说课课件(湘教版必修3)

地理: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说课课件(湘教版必修3)
第十八页,共25页。
练习2、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
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
,②



第十九页,共25页。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


(3)此过程被称为

(本组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对城市化进程以及标志的理解)
第二十页,共25页。
第十四页,共25页。
③探究活动(能力提升,8分钟左右):
A、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 ,小组讨论回答“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何带动 地方经济发展的?
(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阅读、讨论、表述,来培 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 珠江三角洲经济特色的认识)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4、课堂小结(3分钟左右):
①总结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②布置课下作业(课程基础训练本节第一课时的习题 );
③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珠江三角洲的工业 化进程如何?当前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进行解 决?)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谢谢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第六页,共25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表现以及“一镇 一品”的特色经济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 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 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教师列出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来自学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城市化进程 、特点、原因以及表现。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概括等自学能力 ,20分钟左右)

高二地理必修三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 洲为例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高二地理必修三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 洲为例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环境污染——城市酸雨严重;珠江水质恶化;噪声扰 民;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生态破坏——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 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对策 ——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污染治理。
活动
除了上述的城市问题,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 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就 业困难、社会治安问题、贫困问题等。
加速了人口向城 市的集中。
城市人口 比重上升
加速了人的观念和 生活方式的转变。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国内背景 ——对外开放政策 (关键性因素)
地理条件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知识拓展 我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
(3) 便于企业间技术和信息的交流;
(4) 便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活动
与1983年相比,到2012 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
有哪些?
1983年
2002年
阅 读 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
广东省南部,南临香港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优越的 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及科技
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大 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 市、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
珠江三角洲概况
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2) 社会经济条件 A. 工农业基础好; B. 水陆交通便利 ; C. 市场广阔 ; D. 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 E. 著名侨乡; F 国家政策优惠。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进程特点及原因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 导,工业企业发展 迅速,分布具有广 泛性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 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 增强

(2用)必修3地理湘教版-2.6-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共81张)PPT课件

(2用)必修3地理湘教版-2.6-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共81张)PPT课件

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
38
拥向广东 的“民工 潮”
.
39
拓展延伸: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 角洲发展条件的比较
相比状况
项目 地区
发展历 史
工业中心
工业部门
产 国内 业
科 技
人 才
腹地 基 实 队
础力伍
长江三角 洲
历史久, 工业基 础雄厚
上海、南 京、杭州
多种加工 工业和制
造业
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1)沿河分布:广_州__、__惠__州_、__东__莞__、_中__山_ 、江门 (2)沿海zxxkw分布:香_学_科港网__、_澳__门__、__深_圳__、__珠__海_
3、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80年代之前:
基础薄弱,纺织、食品、建材 (广州)
过去的深圳
深圳东门工地
珠江三角洲地 区是著名的侨 乡。改革开放 以后,广大华 侨和港澳台同 胞利用他们在 海外的各方面 关系,通过投 资、引商、引 资,推动了珠 江三角洲地区 的经济发展。
中 国 第 一 侨 乡 江 门

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利条件分析)
国际经济环境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 构调整
有 国内背景 利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原因: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影响: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 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2018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件(共42张PPT)

2018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件(共42张PPT)

农村 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务工 差异;农村出现剩余劳 经商 珠江三角洲 动力
3、加速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深圳图书馆夜景
更注重生活质量
探究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该地区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2.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充沛,自然条件优越 3.人口稠密,城市密集,是我国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地区, 4.著名的侨乡
92年版
97年版
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
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
• 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 国家政策、科技 • 如今的深圳以什么密集型工业为主? – 技术密集型工业 • 成就: – 中国内陆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 也是经济效益最好的 城市之一。
三、珠三角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
音乐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 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城市化的含义 回顾
1.城市 化含义 (人口城市化) 促进经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地区集聚 济发展 缩小城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地域城市化) 乡差异
城乡融合,农与非农产 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和以核心城 区域中心城市(广、 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深)的辐射带动作 用
阅读P64材料:“崛起的珠三角城市群”,掌握珠三角城 市化的特点。 ①城镇人口多,比重高,达70%; ②城镇数量多,密度大; ③城镇经济实力较强; ④外来劳工所占比重高; ⑤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电、供水 和通信水平居全国前例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3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共24张ppt)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3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共24张ppt)

2020/6/26
14
材料二 广州不同年份的卫星遥感图及李守田的家乡位置图。
2020/6/26
15
1.李守田的儿子李向城1988年进了外资箱包厂。箱包厂属于什么性质的 工业?外资箱包厂得以进入珠三角布局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 劳动密集型。对外开放政策。 2.工业化之初,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 珠江三角洲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缺乏资金、技术、 管理经验,但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较低。
2020/6/26
2
自主学习
2020/6/26
3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范围
(狭义:绿色部分)
广州 深圳
珠海
6个地级 市
东莞 中山
佛山 江门
惠州 肇庆
广义还包括: 香港和澳门
2020/6/26
位置: 广东省 中南部, 珠江口
4
2020/6/26
5
过去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2
6
80年代的深圳蛇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守田的老家在皖北江淮平原上。20世纪80年代初李守田 一家来到珠江三角洲从事一些蔗基鱼塘农业生产,几年后,附近的基塘农 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1988年,李守田的 儿子李向城与数百个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一起进入了当地的一 家外资箱包厂工作。20世纪90年代,随着当地几家电子厂的建设,李向城 经过培训后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每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2 500元。由 于当地规划建造生产电子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李守田的房子被拆迁, 现在,李守田一家住在附近新建的公寓房中,房价为每平方米8 000多元, 是十年前的4倍。

1112学年高二地理: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件湘教版必修3.ppt

1112学年高二地理: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件湘教版必修3.ppt

阶段
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 放初期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 企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分 布具有广泛性,使许多城市、 小城镇、村庄连起来
城乡融合,农业 与非农产业相混 杂的城乡一体化
20世纪 90年代 中期以后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 以核心城市(广
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州)为中心的城
乡一体化和城镇
返回目录
学点二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夯实 基础阶段,二是稳步发展阶段。 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可从下列示 意图看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 的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如图2-6-4
返回目录
*典例分析*
【例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为当
地的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
(1)—(2)题。
(1)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三
来一
A
补”是指
(
)
A.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B.来人指导、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所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为吸纳大量劳动力提供了 条件。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的蓬勃发展,大批的农民进城 务工经商,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人口规模 的扩大。 (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 度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生活方式,缩小了城乡差距。

湘教版必修课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21张

湘教版必修课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共21张

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1979-1990):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 第二阶段(1990年 后):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阶 段 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城乡融合,农与
放初期 工业发展迅速且分布 非农产业相混杂
P65活动的珠第江3三小角题洲参的考范答围案
(1)沿河分布: 惠州、东莞、
中广州山、江门等。
(2)沿河肇庆口分布佛:山 广州、东莞香港、慧州澳门、
江门
深圳、珠深海圳 等
中山
(3)沿海分布: 珠珠海海、澳门、香港等
P64由图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有以下 几方面的特征:
阅读P66对比两图看珠三角城市出现了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民工潮”现象?
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环境 工业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
民工潮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阅读P69课文内容和P70“珠江三角洲城市问题”。
主要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占用
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 构层次偏低等问题。
珠 国内生产总值 34474.2亿元
占全国的33.67%

四川
江西

贵州
湖南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香港

澳门

海南
范 围
泛湖小江 大南珠门、珠珠三、云三三角东南角角:莞、::包、贵包小括中州括珠广山、广三东、四州角、惠川、与福州、深香建、海圳港、肇南、、江庆九珠澳西共个海 门、9省个、 。广份地佛西和级山、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城市化
②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阅读 汹涌的“民工潮”
③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解决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 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 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1、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专业镇经济, 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益;
2、便于经营管理,改进技术,不断提高 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便于企业间技术和信息交流,相互促 进,从而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以及 城市化进程。
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大都市
地理位置
兴起和发 展的主要 、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 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珠江三角洲城市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2、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3、珠江水质恶化 4、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5、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定义 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 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化进程特点及原因 阶段 改革开放 初期 20世纪90 年代中后 期 进程特点 形成原因 城乡融合,农业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与非农业相混杂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的城乡一体化 分布具有广泛性 区域中心城市(广 以核心城市(广 州)为中心的城 州、深圳)的辐射 带动作用 市群体系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珠海旧貌
珠海新颜
1985深圳
1998深圳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 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 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 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 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珠 江 三 角 洲 的 地 理 位 置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 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 义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 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 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港 门。珠江三角洲土地面积约4.2万 平方千米,约占广东省面积的23%。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优越的 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及科技 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大陆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 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夯实 基础 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 补”企业。在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 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 加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 的轻型工业体系。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很高,主要表 现在四个方面。 A、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B、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
C、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D、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 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 水平居全国前列。
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 济
思考:“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 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
稳步 发展 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 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 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工业技 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 高水平。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①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毗邻香港 华侨众多 开放政策 外向型经济 稳步发展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