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中耳解剖及变异畸形CT表现

合集下载

儿童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及MPR重建的影像学分析

儿童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及MPR重建的影像学分析
L Y ujn Y NGJ WU H I o-i1 A u , T A0 Z e hn
J e ate t t a no g, hlrnMe i l etr fl e hn hi i t gU i ri D p r n fOo r gl y C i e dc ne a dt S ag a a o nv sy m o ly o d aC A r o Jo n e t Sh o o dcn, h ga 2 0 2 hn c olfMe i e S a h 0 1  ̄C ia i n i
【 bta t A s c】Obet e T t ytei gn n etino xenlad m dl erm l r ai si hlrn r jc v os d maigmai s t fet a n ide a af m t n c i e. i u h f ao r o o n d
耳 畸 形 。所 发 现 的外 耳道 畸形 包 括 狭 窄 、膜性 闭锁 、骨 性 闭 锁 ;中耳 畸 形 包 括 乳 突 气 化 异 常 ,中 耳 腔 、听小 骨 及 其 关 节 、卵 圆 窗 畸 形 , 外 还 发 现 面 神 经 畸 形 、 脊 液 耳 漏 及 先 天 性 脑 膜 脑 膨 出 。 本 组 外 耳 道 膜 性 闭 锁 的 患 儿 合 并 另 脑 中 、内耳 畸 形 较 多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差 本 组 外 耳 道 膜 性 闭锁 的 患 儿 合 并 中 、内耳 畸形 较 多 。 高 分 辨 率 C T
Meh d C c n n ut ln r r om t n ( R)o h e oa b n n sv ny c i rn r erd t E T to s T sa s a d m l p a e r ai MP ia f o fte t mp rl o e i e e t hl e e r o N d f e

外中耳解剖及变异畸形CT表现

外中耳解剖及变异畸形CT表现

外中耳畸形CT观察要点
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够充分显示畸形情况。 冠状面观察锤骨柄、闭锁板与锤骨柄的关系,以及圆窗 口有无封闭; 轴面与冠状面结合观察锤砧关节有无融合; 镫骨的斜轴面及斜冠状面能清晰显示有无镫骨、镫骨形 态和卵圆窗口有无封闭; 仿真内镜三维图像能提供各结构之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位 置是否畸形或变异等重要信息; 面神经管的曲面重组可显示面神经管走行的全程,特别 是闭锁板内乳突段面神经管的显示,对外耳道成型术非 常重要。
右侧骨 性外耳 道狭窄 外耳道骨性闭锁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右侧乳突CT轴面和冠状面重组像示右侧 外耳道骨性闭锁,鼓室壁骨性突起,疑 似细小锤骨,手术为听骨链缺如。
(三)中耳常见变异、畸形
鼓室狭小 听小骨畸形 卵圆窗、圆窗封闭 面神经管畸形 咽鼓管畸形 颈静脉球高位
鼓室狭小
鼓室狭小,一般硬化型乳突鼓室狭小程 度较气化型更明显
鼓室各壁
外侧壁 膜部:即为鼓膜,将鼓室与外耳道分开; 骨部:鼓膜周边的骨性外侧壁,主要由骨性鼓环和鼓室盾板构成。 内侧壁:为内耳的外侧壁,亦称迷路壁。此壁凹凸不平,中部有圆形向 外突的隆起,称为岬,由耳蜗第一圈起始部隆起形成。岬的后上方有卵 圆形孔,称为前庭窗(又名卵圆窗),此孔被镫骨底所封闭。岬的后下方 有一圆形小孔,称为蜗窗(又名圆窗),在活体上被结缔组织膜所封闭, 称为第二鼓膜。在前庭窗的后上方有一条弓形隆起,称为面神经管凸, 内有面神经通过,面神经管凸以薄骨板与鼓室相隔。 上壁:为鼓室盖,是一薄骨板,分隔鼓室与颅中窝。 下壁:为颈静脉壁,借薄骨板分隔鼓室和颈内静脉起始部。 后壁:乳突壁,包括鼓窦入口和鼓窦。 前壁:为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较狭窄,有时不完整。前壁上 部有肌咽鼓管开口,肌咽鼓管口可分为上、下二部,上部为鼓膜张肌半 管开口,容纳鼓膜张肌;下部为咽鼓管半管开口,是炎症在鼓室与咽鼓 管之间蔓延的解剖学基础。

MSCT对外中耳畸形听骨链及相关结构异常的诊断及评价

MSCT对外中耳畸形听骨链及相关结构异常的诊断及评价

MSCT对外中耳畸形听骨链及相关结构异常的诊断及评价车子刚;孟玮;彭新桂;杨小庆;储成凤;葛洪;徐柏林;张庆翔;于振坤【摘要】目的:探讨外中耳先天性畸形听骨链及相关解剖畸形MSCT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行颞骨多层螺旋CT 容积扫描的外中耳先天性畸形18例32耳,均行MPR、CPR重建显示听骨链及相关结构异常.结果:听骨链畸形中:锤骨畸形30耳,砧骨畸形28耳,镫骨畸形8耳,锤砧关节融合22耳,砧镫关节异常3耳,听小骨与鼓室壁融合15耳,镫骨足板固定前庭窗1耳;听小骨未显示2耳.听骨链相关畸形中:外耳道闭锁32耳,乳突硬化18耳,小鼓室畸形13耳,前庭窗畸形1耳.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外中耳先天畸形听骨链及相关解剖结构畸形,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5(026)003【总页数】3页(P222-224)【关键词】耳疾病;畸形;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作者】车子刚;孟玮;彭新桂;杨小庆;储成凤;葛洪;徐柏林;张庆翔;于振坤【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江苏南京211102;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江苏南京21110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江苏南京211102;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江苏南京211102;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江苏南京211102;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江苏南京211102;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江苏南京21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7;R814.42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以耳廓先天发育不良伴中耳畸形为特点的先天性疾病,是头颈部最常见先天性畸形之一,临床多有传导性耳聋等症状。

其发病率各统计资料有所差别,约为1/20 000~1/10 000[1-2]。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耳朵是人体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通过CT扫描技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耳部结构的详细解剖。

本文将从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方面介绍耳部的CT解剖。

一、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部分。

耳廓由软骨和皮肤构成,在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弧形结构。

外耳道是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其内壁由皮肤和鳞状上皮组成,在CT图像上呈现为薄壁的管状结构。

二、中耳中耳位于鼓膜的后方,由鼓腔和听小骨构成。

鼓腔是一个与外界相通的空腔,其内部有许多重要的结构。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鼓腔的骨壁、鼓室、鼓窦以及各种骨性突起。

1. 骨壁:中耳的骨壁主要由颧骨、乳突骨、岩骨和耸突骨构成。

在CT图像上,这些骨壁呈现为高密度骨质。

2. 鼓室:鼓室是中耳最重要的部分,包括鼓膜、鼓室腔和听小骨。

鼓膜是中耳与外界相隔的隔膜,呈现为密度稍高的结构;鼓室腔是一个空腔,容纳着听小骨;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它们连接在一起,起到传导声音的作用。

3. 鼓窦:鼓窦是位于鼓室上方的空腔,主要与咽鼓管相连。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鼓窦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三、内耳内耳位于颅骨的乳突骨内,包括前庭、耳蜗和半规管。

内耳是我们感受声音和平衡的重要器官。

1. 前庭:前庭位于内耳最前部,由前庭大腔和前庭隔构成。

前庭大腔是一个扁平的空腔,通过前庭隔与耳蜗相连。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观察到前庭的结构和位置。

2. 耳蜗:耳蜗位于前庭的背后,是内耳的主要听觉器官。

它由一个蜗壳和众多螺旋的蜗管构成,内部有感觉细胞和听神经。

在CT图像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耳蜗的蜗壳和蜗管。

3. 半规管:内耳有三个半规管,分别是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与平衡感知相关。

这些半规管的形态复杂,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来。

综上所述,通过CT扫描技术,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耳部的详细解剖。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腔和听小骨构成,内耳包括前庭、耳蜗和半规管。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梅尼埃病病例
总结词
梅尼埃病是一种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CT检查可帮助了解病变部位和程度。
详细描述
梅尼埃病是一种内耳疾病,CT检查可观察到内耳积水、内淋巴囊扩张和内耳迷路骨质破坏等病变。对 于典型病例,CT检查还可帮助医生判断病变部位和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重建算法
常用的重建算法包括FBP、iDose4和迭代重建等。
后处理技术
如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 )等,以显示耳部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解剖结构。
测量分析
通过对耳部结构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病变大小、位置和毗邻关系 等。
04
CATALOGUE
耳部CT解剖结果分析
正常解剖结果
01
02
03
04
耳廓
耳廓软骨结构完整,未见异常 。
耳道
耳道内未见异常狭窄或扩张。
பைடு நூலகம்鼓膜
鼓膜完整,未见穿孔或异常增 厚。
乳突
乳突正常,未见炎症或钙化。
异常解剖结果
耳廓畸形
如招风耳、杯状耳等。
耳道狭窄或闭锁
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
鼓膜穿孔
由中耳炎或外伤导致。
乳突炎症或钙化
可能导致局部疼痛或听力损失 。
解剖变异与畸形
扫描层厚
通常为0.5-1.0mm,以获取更细致的解剖结构。
扫描间隔
根据扫描层厚和图像重建算法确定。
扫描方法
患者准备
患者需取仰卧位,头部固定,以避免移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
扫描序列
通常采用轴位扫描,有时辅以冠状位或矢状位扫描以获取更多细节 。
增强扫描
部分病例需进行增强扫描,以观察耳部血管或病变情况。

耳部CT解剖及常见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耳部CT解剖及常见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②经内听道内听神经周围间隙或血管间隙
到达内耳迷路导致迷路炎,新生骨以蜗轴区
明显。

外伤性迷路骨化:
外伤引起颞骨的横行和纵行骨折,但累及内
耳结构,造成迷路内出血渗出,钙盐沉积,发生
迷路内钙化。





耳蜗基底周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弧形”高密
度影或耳蜗普遍密度增高,呈“磨玻璃”样高密度
影,伴有管腔不规则狭窄;蜗轴增粗、骨性螺旋板
侧鼓室内可见大片软组织密度影, 其内可见小点状钙化影
图5 左鼓室硬化患者, 自幼左耳流脓, 左耳传导性耳聋。HRCT 横断位显
示左侧鼓室内有大片软组织密度影, 其内可见筛网状钙化影
图6 右鼓室硬化患者,右耳流脓数年, 伴头痛、头晕, 鼓膜紧张部大穿孔。
H RCT 横断位示右侧鼓室内可见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及团块状钙化影, 右侧颈
多是由前庭窗或蜗窗直接侵入,或者是由鼓
岬或半规管骨质破坏侵入引起迷路炎,外淋
巴腔内出现浆液纤维素渗出物,继而肉芽形
成并纤维化形成新骨。



脑膜炎源性迷路骨化:
以儿童发病率较高,且婴儿期发病多见,多为
双侧,以细菌性多见。
两个途径传播:①经耳蜗水管途径传播,新生
骨以耳蜗底周最为显著,尤其是在蜗窗附近。
小;
3)Alexander型:蜗管型,蜗管发育不良,伴螺旋
器及耳蜗底周神经节异常;
4)Scheibe型:耳蜗、球囊型
5)Siebenmann型:骨迷路发育良好,膜迷路及感
觉终器发育不全或畸形发育




6)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中段大于1.5mm,
与总脚相连,常双侧
7)前庭半规管畸形:前庭扩大(横径大于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

耳部最详细CT解剖在医学领域中,CT扫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有助于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耳朵是听觉系统的一部分,对人类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耳部CT解剖,以进一步了解耳朵的结构。

耳部CT扫描主要包括鼓膜、中耳骨链、内耳和乳突等结构的解剖。

我们将逐步介绍每个结构的位置和功能。

首先,鼓膜是位于外耳道末端处的薄膜状结构,起到将外界声音传导到中耳的作用。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鼓膜的形态和位置。

接下来,中耳骨链是连接鼓膜和内耳的一组小骨头。

它们包括了锤骨、砧骨和镫骨。

这些骨头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传导声波的链条。

在CT扫描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位置和相对大小。

内耳是位于耳朵的深部,包括耳蜗和三个半规管。

耳蜗是听觉神经的终点,通过运动听小骨链传导声波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神经信号。

而半规管则参与平衡调节。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看到内耳的形态和结构。

此外,乳突是位于骨骼的耳朵部分的大部分。

它由几个空洞组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部分,称为鼻窦。

这些空腔与鼻腔相连,有助于平衡压力和排出分泌物。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乳突的结构和是否存在任何异常。

通过耳部CT扫描,医生可以准确地评估耳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例如,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感染,通过CT扫描可以检测到鼓膜变厚、中耳积液或中耳骨链异常。

另外,耳蜗畸形、内耳肿瘤和鼻窦炎等疾病也可以通过CT扫描进行诊断。

总结起来,耳部CT解剖提供了对耳朵结构的详细了解,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CT扫描,我们可以观察到鼓膜、中耳骨链、内耳和乳突等重要结构,了解它们的位置和功能。

这项技术在耳科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关键信息。

在使用CT扫描时,专业医生需要准确操作设备和解读图像。

他们要注意图像的细节,确保整个过程高效且准确。

此外,患者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指示,遵守正确的检查方法。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高质量的CT图像,并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

耳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耳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蜗管鼓壁
(螺旋壁) (基底膜)
下壁
骨螺旋板
耳影像学解剖
颈动脉
乳突
颈静脉
颈动脉
咽鼓管鼓室口 中颅窝
鼓膜
外耳道
颈静脉
锤骨 颈静脉 后颅窝
锤骨 鼓室
砧骨
锤骨
砧骨 咽鼓管鼓室口
乳突 镫骨
耳蜗
锤骨 砧骨
锤骨
镫骨
前庭 耳蜗
砧骨
内听道
面神经鼓室段
面神经 半规管 膝状神经节
乳突
乳突窦
内听道
鼓室
乳突
砧骨上韧带 砧骨后韧带
镫骨后韧
(二) 乳突窦:
乳突最大气房.前通上鼓室.后通乳突
乳突窦
乳突窦盖 乳突窦入口aditus of antrum
上鼓室
乳突气房
(三) 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 乳突:
分型:①气化型②板障型③硬化型④混合型
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Pneumatic type
Diploetic type
(一)骨迷路 前庭 耳蜗
半规管
1、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斑
位觉感受器

球囊斑
2、膜半规管

膜壶腹:壶腹嵴—位觉感受器
3、蜗管

--听觉感受器
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两者之间的腔隙内充满外淋巴,膜迷路 内含有内淋巴。
膜迷路
位觉斑
蜗管前庭壁 (前庭膜)
蜗神经 蜗神经节 蜗管外壁 螺旋器(Corti器)
2019/10/20
横行骨折
(四):面神经管骨折
迷路段:耳蜗外上,达膝状神经节,长4-5 毫米,再后转100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影像常见变异、畸形
外耳道狭窄:
前后径或上下径<4mm应视为狭窄。 垂直外耳道: 外耳道骨管已经形成并向下走行,内侧通鼓室 ,外侧与膜性外耳道延续,并与外界相通。 外耳道闭锁: 1、骨性闭锁、常见; 2、膜性闭锁,较少见。
先天性外耳畸形
右外耳道 膜性闭锁
鼓室内容物
听小骨、韧带和肌肉 听骨链组成: 锤骨头、颈、柄 砧骨体、长突、短突 镫骨头、颈、前脚、 后脚和底板 两个关节 :锤砧关 节、砧镫关节
• • • •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按其走行部位分 4段 (1)颅内段 (2)内听道段 (3)颞内段,分为三段 • 迷路段 • 鼓室段 • 乳突段 (4)颅外段
外中耳解剖及变异畸形CT表现
制作整理:水样年华
(一)耳的应用解剖
耳的应用解剖
外耳:耳廓,外 耳道 中耳:鼓室,咽 鼓管,乳突窦, 乳突气房 内耳:耳蜗,前 庭,半规管
鼓室分部
鼓膜紧张部上、下缘的水 平面: 上鼓室:顶为鼓室盖,将 鼓室与颅中窝分开 中鼓室:在鼓膜上以锤骨 短突为标记与上鼓室分界 、鼓室内壁则以面神经水 平为标记 下鼓室:由颞骨岩部的骨 片及颈静脉壁结合而成。
右侧骨 性外耳 道狭窄 外耳道骨性闭锁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右侧乳突CT轴面和冠状面重组像示右侧 外耳道骨性闭锁,鼓室壁骨性突起,疑 似细小锤骨,手术为听骨链缺如。
(三)中耳常见变异、畸形
鼓室狭小 听小骨畸形 卵圆窗、圆窗封闭 面神经管畸形 咽鼓管畸形 颈静脉球高位
鼓室狭小
鼓室狭小,一般硬化型乳突鼓室狭小程 度较气化型更明显
卵圆窗、圆窗封闭
面神经管异常
1、面神经管乳突段前位,最常见 • 轻度前位、面神经管乳突段位于圆窗水 平; • 中度前位,达到卵圆窗水平; • 重度前位,达到耳蜗水平; 2、面神经管鼓室段低位 • 面神经管部分或完全遮盖卵圆窗。
面神经管前位
面神经管前位
面神经管低位
面神经管走向异常
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同一患者)
外中耳畸形CT观察要点
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够充分显示畸形情况。 冠状面观察锤骨柄、闭锁板与锤骨柄的关系,以及圆窗 口有无封闭; 轴面与冠状面结合观察锤砧关节有无融合; 镫骨的斜轴面及斜冠状面能清晰显示有无镫骨、镫骨形 态和卵圆窗口有无封闭; 仿真内镜三维图像能提供各结构之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位 置是否畸形或变异等重要信息; 面神经管的曲面重组可显示面神经管走行的全程,特别 是闭锁板内乳突段面神经管的显示,对外耳道成型术非 常重要。
颈静脉球高位
是一种先天变异。 颈静脉球高位标准:颈静脉球窝顶部达 耳蜗底圈下缘和圆窗下缘为标志。 高位颈静脉球突入中耳腔可使鼓膜呈暗 蓝色,容易误诊为颈静脉体瘤。 在中耳手术时容易误伤畸形的静脉球而 引起不易控制的出血现象。
右侧胆脂瘤并颈静脉球高位
右侧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内见软组织影填充, 与鼓膜粘连,鼓膜增厚,听骨链破坏,仅见锤 骨及部分砧骨短角,鼓窦入口扩大。
谢 谢 大 家 !
更多内容请进溜达网址导航:
听小骨畸形
锤骨粗短,与闭锁板融合,砧骨长突细 小,锤砧关节融合
听小骨畸形
砧镫关节不连,镫骨呈八字形,卵圆窗 口骨性封闭,砧骨长脚未发育
听小骨畸形
锤砧骨缺如,镫骨细小,卵圆窗口骨性封闭
听小骨畸形
镫骨细小,砧镫不连,锤砧骨畸形、融合
卵圆窗、圆窗封闭
镫骨的异常大都合并卵圆窗口的改变,表 现为仅有卵圆窗龛,而窗口为骨化封闭; 正常镫骨底板薄、密度较低,通过调节窗 宽窗位在凹陷的前庭窗外侧可见类似软组 织密度影; 圆窗封闭,手术相对禁忌,手术治疗基本 无效,但前庭窗骨性闭锁,有可能改善听 力,临床上也主张积极治疗。
咽鼓管畸形
咽鼓管畸形
中耳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
正常轴面像:较好显示砧骨短脚、体部、锤砧关节、镫骨脚 、砧镫关节及面神经第一、二段; 重建的冠状面:可以更好地显示锤骨颈、柄、砧骨长脚、卵 圆窗、圆窗、镫骨、面神经管第三段、Prussak’s腔、鼓 室盖及盾板; 根据冠状面像垂直镫骨底板方向重组斜轴位,斜轴面像对镫 骨的前后脚,镫骨头,砧镫关节及镫骨脚间稍凹陷的卵圆窗 口的显示满意。 根据轴面像平行于砧骨长角方向重组斜冠面像,此为斜轴面 像的补充,可进一步明确卵圆窗口的异常。
鼓室各壁
外侧壁 膜部:即为鼓膜,将鼓室与外耳道分开; 骨部:鼓膜周边的骨性外侧壁,主要由骨性鼓环和鼓室盾板构成。 内侧壁:为内耳的外侧壁,亦称迷路壁。此壁凹凸不平,中部有圆形向 外突的隆起,称为岬,由耳蜗第一圈起始部隆起形成。岬的后上方有卵 圆形孔,称为前庭窗(又名卵圆窗),此孔被镫骨底所封闭。岬的后下方 有一圆形小孔,称为蜗窗(又名圆窗),在活体上被结缔组织膜所封闭, 称为第二鼓膜。在前庭窗的后上方有一条弓形隆起,称为面神经管凸, 内有面神经通过,面神经管凸以薄骨板与鼓室相隔。 上壁:为鼓室盖,是一薄骨板,分隔鼓室与颅中窝。 下壁:为颈静脉壁,借薄骨板分隔鼓室和颈内静脉起始部。 后壁:乳突壁,包括鼓窦入口和鼓窦。 前壁:为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较狭窄,有时不完整。前壁上 部有肌咽鼓管开口,肌咽鼓管口可分为上、下二部,上部为鼓膜张肌半 管开口,容纳鼓膜张肌;下部为咽鼓管半管开口,是炎症在鼓室与咽鼓 管之间蔓延的解剖学基础。
听小骨畸形
左侧乳突CT冠状面重组像,示砧镫关节 基本正常,砧骨长脚正常,而手术为砧 骨长脚稍长。
听小骨畸形
右侧乳突CT斜轴面及斜冠面重组像,示外耳道骨性闭 锁,镫骨细小,卵圆窗口骨性封闭,锤砧骨缺如。 乳突CT斜轴面重组像,示镫骨呈镰状,前脚明显较后 脚长。
听小骨畸形
锤骨粗短,锤砧关节融合,砧镫关节及 镫骨大致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